中国人文旅游资源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1.69 KB
- 文档页数:7
第三节 我国的旅游资源[学习目标] 了解我国的主要旅游资源;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世界遗产,举例说出其重要价值。
一、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1.自然旅游资源 (1)山岳风光①五岳名山:□01东岳泰山、西岳□02华山、北岳□03恒山、□04南岳衡山、中岳□05嵩山。
②四大佛教名山:某某□06五台山、□07某某九华山、某某□08普陀山、□09某某峨眉山。
(2)水域风光:如某某□10某某山水、长江三峡、某某西湖、某某某某□11太湖、某某□12日月潭等。
2.人文旅游资源(1)文物古迹与古代工程建筑:如万里长城、□13京杭运河、故宫、某某□14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某某□15园林建筑、敦煌壁画等。
(2)风土民情:如汉族的春节、傣族的□16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17火把节等。
二、我国的世界遗产1.状况:我国于1985年加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公约》,截至2018年7月已有53个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仅次于意大利,居世界第□01二位。
2.分类(1)世界自然遗产。
(2)世界文化遗产。
(3)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3.开发与保护我国的世界遗产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促进了我国□02旅游业的发展,在开发时要加强对它们的保护。
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各具特色。
建筑结构设计风格也体现了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
读下列四幅民居景观图,回答1~3题。
1.按旅游资源的分类来说,民居建筑应属于( )A.自然景观旅游资源B.自然和文化景观旅游资源C.文化景观旅游资源D.园林建筑旅游资源答案 C解析从旅游资源的类型来说,民居建筑是人类建造的,主要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应属于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2.随着电视剧《乔家大院》的热播,来此地旅游的人络绎不绝。
图③就是著名的“乔家大院”,它所在省区被纳入联合国“文化遗产”项目的有( )A.龙门石窟、少林寺 B.云冈石窟、平遥古城C.五台山、恒山悬空寺 D.北岳恒山、王家大院答案 B解析“乔家大院”位于某某省,该省被纳入联合国“文化遗产”项目的有五台山、某某云冈石窟和平遥古城。
中职旅游:中国旅游文化教案自然资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自然资源旅游文化,包括山川、湖泊、沙漠、森林等;培养学生对中国旅游资源的认知和欣赏能力;让学生掌握中国主要自然资源旅游胜地的特点和旅游价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感受中国自然资源的魅力;利用地图、图表等工具,让学生了解中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地考察,提高学生对中国旅游资源的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对中国旅游资源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中国自然资源旅游文化概述1. 自然资源旅游的定义和特点2. 中国自然资源旅游的分类和分布3. 中国自然资源旅游的文化价值第二章:山川旅游文化1. 黄山:奇松、怪石、云海、温泉2. 泰山:五岳之首,日出、云海、佛光3. 华山:险峻、奇峰、云海、日出第三章:湖泊旅游文化1. 西湖:山水风光、历史文化、传说故事2. 太湖:烟波浩渺、岛屿众多、园林景观3. 洞庭湖:湖光山色、湿地生态、文化遗迹第四章:沙漠旅游文化1. 沙漠的形成和特点2. 沙漠旅游的意义和价值3. 沙漠旅游景点:鸣沙山月牙泉、沙湖、沙坡头第五章:森林旅游文化1. 森林的生态价值和旅游资源2. 森林旅游的特点和意义3. 森林旅游景点:张家界、九寨沟、峨眉山三、教学资源1. 教材:《中职旅游:中国旅游文化》2.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地图、图表等3. 实地考察:旅游景点、自然环境等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题目和指导手册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自然资源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旅游资源的兴趣;2. 讲解:根据教学内容,进行PPT演示,讲解中国自然资源旅游的特点和文化价值;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中国自然资源旅游景点,分析其特色和旅游价值;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不同自然资源旅游的看法和体验;5.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中国自然资源旅游的魅力;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2.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的作业、小测验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中国自然资源旅游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 学生表达能力:通过学生的小组汇报和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自然资源旅游文化的表达和沟通能力;4. 学生反思能力:通过学生的反思报告和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自然资源旅游文化的反思和思考能力。
中职旅游:中国旅游文化教案自然资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自然资源,包括山水风光、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等。
2. 使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的价值,提高他们对自然资源保护的意识。
3.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中国旅游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山水风光:黄山、庐山、张家界、九寨沟等。
2. 气候资源:三亚、哈尔滨、西藏等。
3. 生物资源:神农架、峨眉山、西双版纳等。
4. 矿产资源:敦煌莫高窟、秦始皇兵马俑、铜川煤矿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景点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景点为例,深入剖析其自然资源特点和价值。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增进彼此的了解。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中国的自然资源及其在旅游产业中的重要性。
2. 分别介绍山水风光、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展示相关景点的图片和视频。
3. 对每个景点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其自然资源特点和价值。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讨论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2. 调查身边的同学,了解他们对中国自然资源保护的认识和建议。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中国自然资源的认识程度。
2. 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运用和拓展情况。
3.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互动情况,评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中职旅游:中国旅游文化教案》2.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3. 图片和视频素材:相关景点的图片和视频4. 案例分析材料:关于各个景点的详细介绍和分析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自然资源,认识到自然资源的价值,提高他们对自然资源保护的意识。
《中国旅游文化》全套精品教案第一章:中国旅游文化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历程掌握中国旅游文化的主要特点理解中国旅游文化的意义和价值1.2 教学内容中国旅游文化的历史发展中国旅游文化的主要特点中国旅游文化的意义和价值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旅游文化的历史发展、特点和价值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中国旅游文化的意义和价值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旅游文化历史发展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旅游文化意义和价值的认识第二章:中国自然景观2.1 教学目标认识中国的自然景观类型及特点了解中国著名自然景观的分布和特色掌握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利用方法2.2 教学内容中国自然景观的类型及特点中国著名自然景观的分布和特色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利用方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中国自然景观的类型、特点及著名景观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著名自然景观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案例分析法:分析自然景观保护和利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自然景观类型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著名自然景观的分布和特色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自然景观保护和利用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第三章:中国人文景观3.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人文景观的内涵和特点掌握中国著名人文景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探讨人文景观的保护和利用方法3.2 教学内容中国人文景观的内涵和特点中国著名人文景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人文景观的保护和利用方法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人文景观的内涵、特点及著名景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著名人文景观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案例分析法:分析人文景观保护和利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人文景观内涵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著名人文景观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人文景观保护和利用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第四章:中国传统节庆4.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节庆的起源和意义掌握中国传统节庆的主要习俗和活动理解中国传统节庆的文化内涵4.2 教学内容中国传统节庆的起源和意义中国传统节庆的主要习俗和活动中国传统节庆的文化内涵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节庆的起源、习俗和活动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中国传统节庆的文化内涵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参与传统节庆习俗的模拟活动,增强体验感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传统节庆起源和意义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传统节庆习俗和活动的认识角色扮演报告:检查学生对中国传统节庆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应用第五章:中国饮食文化5.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和特点掌握中国主要菜系的代表菜品和烹饪技法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礼仪和习俗5.2 教学内容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和特点中国主要菜系的代表菜品和烹饪技法中国饮食文化的礼仪和习俗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特点及主要菜系的代表菜品和烹饪技法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主要菜系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实践教学法:安排烹饪课程,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烹饪技法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历史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主要菜系的代表菜品和烹饪技法的认识烹饪实践报告:检查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礼仪和习俗的理解和应用第六章:中国民俗文化6.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掌握中国主要民俗文化的分布和特色探讨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方法6.2 教学内容中国民俗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中国主要民俗文化的分布和特色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方法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内涵、特点及主要民俗文化的分布和特色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主要民俗文化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案例分析法:分析民俗文化保护和利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民俗文化内涵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主要民俗文化分布和特色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民俗文化保护和利用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第七章:中国宗教文化7.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主要宗教的起源和传播历程掌握中国宗教建筑和艺术的特点理解中国宗教文化的社会影响7.2 教学内容中国主要宗教的起源和传播历程中国宗教建筑和艺术的特点中国宗教文化的社会影响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主要宗教的起源、传播历程及宗教建筑和艺术的特点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宗教建筑和艺术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中国宗教文化的社会影响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主要宗教起源和传播历程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宗教建筑和艺术特点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中国宗教文化社会影响的理解和应用第八章:中国古典园林8.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和特点掌握中国主要古典园林的布局和设计理念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8.2 教学内容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和特点中国主要古典园林的布局和设计理念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特点及主要古典园林的布局和设计理念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主要古典园林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主要古典园林布局和设计理念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应用第九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9.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点掌握中国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和特色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法9.2 教学内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点中国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和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法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特点及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和特色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案例分析法: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和特色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第十章: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10.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掌握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原则和方法了解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现状和趋势10.2 教学内容中国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分类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原则和方法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现状和趋势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旅游资源的概念、分类及规划与开发的原则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小组讨论法:讨论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现状和趋势10.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旅游资源概念和分类的理解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原则和方法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现状和趋势的理解和应用第十一章:中国旅游市场营销11.1 教学目标理解旅游市场营销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中国旅游市场营销的主要策略和手段探讨旅游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11.2 教学内容旅游市场营销的概念和重要性中国旅游市场营销的主要策略和手段旅游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旅游市场营销的概念、重要性及主要策略和手段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旅游市场营销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互动法:讨论旅游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1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旅游市场营销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和手段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旅游市场营销发展趋势的理解和应用第十二章:中国旅游服务与管理12.1 教学目标理解旅游服务的概念和要素掌握旅游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手段探讨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和管理效率的提高12.2 教学内容旅游服务的概念和要素旅游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手段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和管理效率的提高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旅游服务的概念、要素及旅游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手段案例分析法:分析旅游服务和管理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角色扮演法:模拟旅游服务和管理场景,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1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旅游服务概念和要素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旅游管理基本原理和手段的认识角色扮演报告:检查学生对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和管理效率提高的理解和应用第十三章:中国旅游法规与政策13.1 教学目标理解旅游法规和政策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中国旅游主要法规和政策的内容探讨旅游法规和政策的发展趋势13.2 教学内容旅游法规和政策的概念和重要性中国旅游主要法规和政策的内容旅游法规和政策的发展趋势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旅游法规和政策的概念、重要性及主要内容和趋势案例分析法:分析旅游法规和政策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互动法:讨论旅游法规和政策的发展趋势1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旅游法规和政策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旅游主要法规和政策内容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旅游法规和政策发展趋势的理解和应用第十四章:中国旅游伦理与责任14.1 教学目标理解旅游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旅游责任的主要内容和原则探讨旅游伦理和责任的发展趋势14.2 教学内容旅游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旅游责任的主要内容和原则旅游伦理和责任的发展趋势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旅游伦理的概念、重要性及主要内容和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旅游伦理和责任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互动法:讨论旅游伦理和责任的发展趋势1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旅游伦理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旅游责任主要内容和原则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旅游伦理和责任发展趋势的理解和应用第十五章:中国旅游发展前景展望15.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掌握中国旅游发展的重要趋势探讨中国旅游业的未来发展15.2 教学内容中国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旅游发展的重要趋势中国旅游业的未来发展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旅游业的地位、作用及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旅游发展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互动法:讨论中国旅游业的未来发展1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旅游业地位和作用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旅游发展重要趋势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中国旅游业未来发展的理解和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旅游文化》全套精品教案,涵盖了十五个章节。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旅游文化》教材第四章“江南水乡之旅”,详细内容涉及第一节“江南水乡概述”和第二节“苏州园林赏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江南水乡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历史背景,以及苏州园林的艺术风格和旅游价值。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江南水乡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特点,理解苏州园林的造园艺术和旅游价值。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旅游文化的观察、分析和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苏州园林的造园艺术特点及其旅游价值。
2. 教学重点:江南水乡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特点,以及苏州园林的赏析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苏州园林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江南水乡的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江南水乡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特点。
3.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江南水乡的地理特征和苏州园林的造园艺术,进行案例分析。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苏州园林的旅游价值,准备进行课堂展示。
5. 课堂展示: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他江南水乡景点的旅游价值。
六、板书设计1. 江南水乡概述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历史背景2. 苏州园林赏析造园艺术特点旅游价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杭州西湖的旅游价值。
2. 答案要点:自然景观:湖光山色、园林建筑、历史文化等;人文景观:诗词、传说、民俗等;旅游资源:观光、度假、文化体验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讲解示范、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了学生对江南水乡和苏州园林的认知。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深入了解其他地区的旅游文化,提高对我国旅游资源的认识。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实地考察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旅游文化》教材第五章“江南水乡之旅”,详细内容包括:江南水乡的地理环境、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介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江南水乡的地理环境、民俗风情和旅游资源,提高对中国旅游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其能够欣赏和评价江南水乡的自然美和人文美。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和课堂讨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江南水乡民俗风情的理解和体验。
教学重点:江南水乡旅游资源的认识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江南水乡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这些地方你们去过吗?有什么特色?2. 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江南水乡的地理环境。
(2)讲解江南水乡的民俗风情。
(3)分析江南水乡的旅游资源。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4.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江南水乡的典型景点,分析其旅游价值和开发策略。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江南水乡的旅游资源优势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6. 课堂讨论(1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强调江南水乡旅游文化的价值。
六、板书设计1. 江南水乡之旅2. 内容:(1)地理环境(2)民俗风情(3)旅游资源(4)旅游价值与开发策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江南水乡的地理环境特点。
(2)列举江南水乡的三个民俗风情,并简要介绍。
(3)分析江南水乡旅游资源的主要优势。
2. 答案:(1)江南水乡地理环境特点:水网密布、气候湿润、土壤肥沃。
(2)示例:端午节赛龙舟、清明节扫墓、春节贴春联。
(3)江南水乡旅游资源优势:丰富的自然景观、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俗风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江南水乡的旅游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部分学生对民俗风情的理解仍有所欠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中职旅游——旅游资源精品教案第一章:旅游资源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2. 让学生掌握旅游资源的价值和作用。
3. 培养学生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2. 旅游资源的价值和作用3. 旅游资源的保护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旅游资源的定义、分类、价值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旅游资源的保护案例。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旅游资源,引导学生思考旅游资源的定义。
2. 讲解:讲解旅游资源的定义、分类、价值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旅游资源的保护案例。
4. 总结:强调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收集有关旅游资源的资料,进行深入了解。
2. 让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旅游资源,提出自己的建议。
第二章:自然旅游资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2. 让学生掌握自然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开发利用。
二、教学内容1. 自然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2. 自然旅游资源的特点3. 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旅游资源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开发利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案例。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自然旅游资源,引导学生思考自然旅游资源的定义。
2. 讲解:讲解自然旅游资源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开发利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案例。
4. 总结:强调自然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收集有关自然旅游资源的资料,进行深入了解。
2. 让学生思考如何开发和利用自然旅游资源,提出自己的建议。
第三章:人文旅游资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文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2. 让学生掌握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开发利用。
二、教学内容1. 人文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2. 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3. 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文旅游资源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开发利用。
一、图片导入对比播放我国自然旅游资源(黄山、九寨沟、杭州西湖等)和人文旅游资源(北京故宫、长城、西安兵马俑、苏州园林等),请同学们谈谈这两类旅游资源各自的特色。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是我国旅游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同学们应该重点学习的内容之一导入新课二、新授第二章中国旅游资源概述第四节中国人文旅游资源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的人文旅游资源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古都名城、古代工程、古代建筑、宗教古迹、古典园林、文化习俗、风土民情、土特产品和工艺品等。
一、古都名城1、城市的出现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教师简要介绍城市的演变过程,使学生认识城市出现的必然性。
2、我国政府三次公布了99 座城市为历史文化名城学生读表2-1,认识我国主要历史文化名城。
3、七大古都:北京、西安、开封、洛阳、南京、杭州、安阳。
多媒体出示七大古都,名称和城市景观图片,师生共同讨论,归纳七大古都在历史上的影响,可见展示各自的旅游特色,使学生加深理解。
二、文物遗址1、古人类文化遗址通过课前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复习中国历史知识,在课堂上有学生做讲解员介绍我国主要的古人类文化遗址,并在地图上指出其所在位置。
2、名人故居通过课前预习作业,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认识孙中山、宋庆龄、鲁迅、徐悲鸿、郭沫若等人物,简要介绍他们的主要事迹,在地图上指出他们的故居所在的位置。
3、革命遗址及纪念地三、古代建筑1概述课件展示我国古代建筑的代表,如故宫、布达拉宫等,对比展示西方建筑,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认识我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1)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①巧妙而科学的木框架式结构。
②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③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除上述特征外,我国古代建筑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和封建伦理观念的影响,它们在建筑的格局上讲求均衡整肃、对称协调。
各类建筑物不仅在方向、位置的设定上有规矩,而且在建筑物的形式、尺度乃至色彩和彩绘的图案等方面,都有严格的等级差别。
学科中国旅游地理授课教师执教班级授课时间执教课题第二章中国旅游资源概述第四节中国人文旅游资源教知识1. 掌握中国人文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别及代表景点。
2. 了解中国主要人文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旅游价值与分布状况。
学能力掌握我国不同类别的人文旅游资源,能够认识其代表景区目标情感使学生感受我国悠久的历史和古代劳动者的聪明才智。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中国人文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别;难点:认识我国不同类别人文旅游资源的代表性景区景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与器材教学方法1. 图示教学法2. 情景教学法3. 案例法课时7 课时一、图片导入对比播放我国自然旅游资源(黄山、九寨沟、杭州西湖等)和人文旅游资源(北京故宫、长城、西安兵马俑、苏州园林等),请同学们谈谈这两类旅游资源各自的特色。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是我国旅游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同学们应该重点学习的内容之一导入新课二、新授第二章中国旅游资源概述第四节中国人文旅游资源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的人文旅游资源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古都名城、古代工程、古代建筑、宗教古迹、古典园林、文化习俗、风土民情、土特产品和工艺品等。
一、古都名城1、城市的出现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教师简要介绍城市的演变过程,使学生认识城市出现的必然教学过程性。
2、我国政府三次公布了99 座城市为历史文化名城学生读表2-1 ,认识我国主要历史文化名城。
3、七大古都:北京、西安、开封、洛阳、南京、杭州、安阳。
多媒体出示七大古都,名称和城市景观图片,师生共同讨论,归纳七大古都在历史上的影响,可见展示各自的旅游特色,使学生加深理解。
二、文物遗址1、古人类文化遗址通过课前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复习中国历史知识,在课堂上有学生做讲解员介绍我国主要的古人类文化遗址,并在地图上指出其所在位置。
2、名人故居通过课前预习作业,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认识孙中山、宋庆龄、鲁迅、徐悲鸿、郭沫若等人物,简要介绍他们的主要事迹,在地图上指出他们的故居所在的位置。
3、革命遗址及纪念地三、古代建筑1 概述课件展示我国古代建筑的代表,如故宫、布达拉宫等,对比展示西方建筑,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认识我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1)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① 巧妙而科学的木框架式结构。
② 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③ 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除上述特征外, 我国古代建筑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和封建伦理观念的影响, 它们在建筑的格局上讲求均衡整肃、对称协调。
各类建筑物不仅在方向、位置的设定上有规矩, 而且在建筑物的形式、尺度乃至色彩和彩绘的图案等方面, 都有严格的等级差别。
这一点在皇家宫殿和大型寺院的建筑上反映最为明显。
通过多媒体课件(各类屋顶的样式和代表、戗兽的位置和形状、各种级别台基、斗拱、彩画等),引导学生认识建筑物的各类等级。
(2) 建筑物的等级:① 屋顶:a式样: 我国古代建筑屋顶的式样以庑殿式等级最高, 以下依次是歇山式、攒尖式、悬山式、硬山式。
如:北京故宫太和殿是重檐屋顶的典型代表, 级别最高。
天安门城楼则为重檐歇山式屋顶形式。
b戗兽的数目: 戗兽越多, 级别越高, 且多为奇数。
我国古代建筑中戗兽最多为11 个。
c琉璃瓦颜色: 黄色高于绿色, 绿色又高于其他颜色。
黄色在我国是最尊贵的色彩。
自唐代始, 黄色被定为皇室特用的色彩。
②台基: 台基级数多的级别高于级数少的; 白玉台基级别高于其他材料台基; 有围栏的台基级别高于无围栏的台基。
③ 面阔间数: 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都以“间”作为计数单位。
面阔间数越多, 则级别越高。
一般面阔间数为奇数, 在中国以面阔11 间为最大。
在间数中, 往往以“九五”象征帝王之尊④ 斗拱: 斗拱多的建筑级别高于斗拱少的建筑。
⑤彩画: 通常见到的画于建筑物表面的彩画有三种: 和玺彩画; 旋子彩画; 苏式彩画。
它们的级别依次递减。
2、宫殿建筑3、礼制建筑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以模拟导游形式简要介绍故宫、布达拉宫、天坛、孔庙、成都武侯祠等著名宫殿、礼制建筑,使学生认识宫殿、礼制建筑特色。
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以模拟导游形式简要介绍故宫、布达拉宫等著名宫殿,使学生认识宫殿建筑特色。
4 楼阁建筑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认识楼阁的种类,多媒体课件展示著名的楼阁建筑,如:江南三大名楼。
四、古代工程在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中, 劳动人民在军事、水利、桥梁、城郭等方面创造了许多浩大雄伟的工程。
它们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引导学生讨论归纳所了解的古代工程有哪些?再逐一介绍。
1、防御工程(1))古城池分别介绍我国早期的城池、如今保存较完整的城池、古城池遗址。
(2))长城教师简要介绍长城的历史,引导学生认识现保存完好的长城是明代修建。
图片展示长城的组成,由学生总结。
多媒体欣赏著名的长城。
2、水利工程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由学生分组准备,查阅资料,制作课件,自主设计讲解著名水利工程、古代路桥。
(1))京杭大运河。
(2))都江堰。
(3))坎儿井(4))灵渠3、古代路桥(1) 赵州桥。
(2) 卢沟桥。
五、帝王陵墓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古代帝王陵墓的组成,认识封土的形式(方上、以山为陵、宝城宝顶)和存在的时代。
图片认识各代著名的帝王陵墓。
六、古典园林多媒体课件展示世界三大园林形式,认识其各自特色和中国园林在世界上的地位。
世界上的园林形式主要有三大类, 即中国自然式风景园林、欧洲大陆的几何规则式园林和西亚园林。
1、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及主要特征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阶段,教师讲解各个阶段园林的特点。
我国最早的园林形式叫“囿", 产生于殷商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囿”中有了成组的风景。
以自然山水为主题的中国式园林开始萌芽。
秦汉时期, 帝王在“园林”中大筑宫室, 进而形成了我国宫殿与苑园紧密结合的传统风格。
魏晋时期, 我国园林继承了秦、汉“三山一池”的传统, 逐步形成了以自然山水为主题的园林风格。
唐宋时期, 我国的园林艺术达到鼎盛, 形成了富有“诗情画意”的山水园林特色, 使自然美与艺术美巧妙地融合为一体。
元、明、清以后, 我国的园林艺术, 逐渐达到了成熟的巅峰。
中国自然式风景园林的突出特点是出于自然而又超于自然。
(对比东西方园林得出结论)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的园林造景手法(借景、对景、障景、框景、夹景、抑景、透景、漏景等等)认识中国园林。
引导学阅读教材,归纳园林的分类,通过代表园林认识各自特点。
七、宗教古迹列表格归纳三大宗教的基本概况(创立时间、地点、创始人、主要教义、供奉对象、经典、标记、主要教派、传入中国的时间、主要节日、著名的古迹等)1、佛教2、基督教3、伊斯兰教4、道教八、风土民情1、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的主要风俗习惯教师提出要求,由学生分成小组准备,查阅资料,制作课件,自主设计讲解主要少数民族主要风俗。
(分布、宗教信仰、居住饮食服饰特点、传统节日等)(1) 维吾尔族(2) 回族(3) 蒙古族(4) 朝鲜族(5) 壮族(6) 苗族(7) 傣族(8) 藏族2、我国的传统民间节日带领学生结合生活,分别介绍我国的传统民间节日(1)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2)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 俗称灯节, 古称上元节。
(3) 清明节。
公历四月五日前后, 以踏青、扫墓为主要内容。
(4)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以食米粽、划龙舟为主要内容。
(5)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是赏月、庆团圆的节日, 俗称“团圆节”。
有吃月饼的饮食习俗。
(6)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 活动内容有登高和赏菊等。
3、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师归纳各自的发展和特点,多媒体播放各自的代表,增加学生感性认识。
(1) 戏剧艺术(2) 中国画艺术(3) 书法艺术九、风物特产、风味佳肴、中国名酒、中国名茶1、风物特产教师讲解各自特点,读图认识主要产地、图片认识代表作品。
2、风味佳肴图片出示主要菜系代表菜,先由学生判断所属菜系,再讲解特点。
3、中国名酒4、中国名茶学生归纳我国主要名酒、名茶,教师补充讲解突出特点。
十、现代景观1、博物馆2、主题公园引导学生认识所在地区著名的现代景观,认识其在旅游业中的作用,再阅读教材,总结我国著名现代景观。
四、小结学生归纳本节课的收获。
课堂练习总结本节主要知识点P3/12—28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