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课程设计(沈阳理工大学)精品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67
前言数控加工工艺是数控编程与操作的基础,合理的工艺是保证数控加工质量、发挥数控机床有效能的前提条件。
本设计正是从数控加工的实用角度出发,以数控加工的实际生产为基础,以掌握数控加工工艺为目标,在结合数控加工切削基础、数控机床刀具的选用、数控加工工件的定位与装夹以及数控加工工艺基础等基本知识上,分析了具体零件在加工中心上的加工工艺。
本次数控加工工艺的课程设计,我们根据具体零件加工图样进行工艺分析,确定加工方案、工艺参数和夹具。
用规定的程序代码和格式编写零件加工程序单;用自动编程软件或手工编程。
通过数控仿真软件对程序和刀具走刀路径进行模拟仿真。
用UG来画出工件和夹具的三维图并装配好供分析使用。
制作工艺时还对工艺卡片进行制作。
在本次工艺中,粗加工时,要以提高生产效率,但同时应考虑到经济性和加工成本,对于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应首先保证加工质量,同时兼顾切削效率,经济和加工成本,要选择合适的参数在最短时间加工出精度较高的工件和设计出适当的工艺卡。
本工艺设计由我编写,在编定过程中参阅了很多有关工艺设计手册、教材和网上资料等资料与文献,并得到指导老师的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
由于时间仓促,编者水平有限,调查研究不够深,实际工作经验少,本设计中难免仍有很多缺点和错误,恳切希望老师批评指正。
目录1.设计要求 (3)2.零件的工艺分析 (3)2.1.加工容 (3)2.2.加工要求 (3)2.3.各个加工容的加工方法 (4)3.数控机床的选择 (5)4.加工顺序的确定 (6)5.装夹方案的确定 (7)5.1第一次装夹 (7)5.2第二次装夹 (8)5.3第三次装夹 (9)6.刀具和切削用量的选择 (9)6.1.铣刀 (10)6.2.钻头 (10)6.3.刀具卡片 (11)7.加工工序卡 (12)8.数控加工程序 (13)8.1.加工A面和D,E面 (13)8.2.加工F面,B,C 面 (15)8.3.精铣外轮廓 (20)9.心得体会 (22)10.参考文献 (22)CA6140车床手柄座数控加工φ3+0.05R 202-R64590102060704-R630R 16103.21.63.210A0.05A2)要加工的容包括Ф30的孔,70*30的长方形通槽,R6,R16,R20的圆弧以及平面。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大学物理》中关于电磁学的基础理论,理解电磁场的本质和基本方程,掌握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并能够运用相关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分析和解决电磁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电磁现象的技能,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在面对科学挑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针对沈阳理工大学二年级工科学生的特点,课程设计将兼顾理论深度与工程应用。
在确保学生掌握电磁学核心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课程目标具体分解如下:1. 知识掌握:学生能够准确描述电磁场的基本概念,掌握麦克斯韦方程组及其物理意义,了解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2. 技能提升: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电磁学问题,通过实验操作验证电磁理论,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数据分析和模拟。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增强对物理学科的热爱,养成积极探究、合作共享的科学态度,形成勇于面对科学难题、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风貌。
本课程教学内容围绕电磁学基本理论,结合《大学物理》教材,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 电磁场基本概念:电场、磁场、电磁场;电荷、电流分布;库仑定律、安培定律。
教材章节:第二章 电磁场的基本概念2. 麦克斯韦方程组:积分形式与微分形式;边界条件;电磁波方程。
教材章节:第三章 麦克斯韦方程组3. 电磁波传播:电磁波在真空和介质中的传播;反射、折射、衍射和干涉现象。
教材章节:第四章 电磁波的传播4. 电磁波应用:天线原理、微波技术、光纤通信。
教材章节:第五章 电磁波应用5. 实验教学:设计电磁学相关实验,如测定电容、电感,观察电磁波的传播等。
教材章节:第六章 电磁学实验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 基本概念(2学时)2. 麦克斯韦方程组(4学时)3. 电磁波传播(4学时)4. 电磁波应用(2学时)5. 实验教学(2学时)针对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对于电磁学基本概念、理论和公式推导等基础知识,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