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元勋”邓稼先阅读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48 KB
- 文档页数:1
两弹元勋邓稼先1、解释下面几个词语:(1)崭露头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含辛茹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寥寥无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汗马功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销声匿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风尘仆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水落石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1)彭桓.武()(2)王淦.昌()(3)聂荣臻.()(4)huáng()恐( 5)浩hàn ()(6)震hàn()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概括本文的主要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选取了哪些具体的事例来表现邓稼先的精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不少地方描述了我国当年研制“两弹”的艰苦条件,把它们列举出来,并说说这对表现人物所起的作用。
部编版七下语文1《邓稼先》同步练习及答案第一部分基础题1.正确认读和识记汉字。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彷.徨()挚.友()孕.育()鲜.为人知()选聘.()说.服()难堪.()至死不懈.()(2)根据拼音写汉字。
锋芒bì()露鞠躬尽cuì()可歌可qì()家yù()户晓马革guǒ()尸妇rú()皆知任人zǎi()割 jié()然不同2.词语练习。
(1)选词填定①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________者。
(开辟开创)②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________,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震荡动荡)(2)在下列句子的横线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________的科学家:邓稼先。
②那是中华民族________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危险的时代。
③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________的。
④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站起来了。
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________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⑤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
当时他是美国________的人物。
A.①鲜为人知②任人宰割③当之无愧④可歌可泣⑤家喻户晓B.①当之无愧②任人宰割③家喻户晓④鲜为人知⑤可歌可泣C.①鲜为人知②任人宰割③当之无愧④家喻户晓⑤可歌可泣D.①可歌可泣②家喻户晓③任人宰割④鲜为人知⑤当之无愧(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奥本海默是一个复杂的人。
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仰慕:敬仰思慕。
B.“鞠躬尽瘁....”,正好准备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死而后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力量。
22 “两弹元勋”邓稼先一、读拼音,写词语。
ɡōu qǐ wà ziqián bèi nú lì二、比一比,组成词语。
廊()辙()朗()撤()箱()核()厢()刻()三、根据下面的解释,写出相应的成语。
(1)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
()(2)不公开讲话,不出头露面。
形容隐藏起来,不公开出现。
()(3)经受艰辛困苦。
()(4)形容旅途辛苦劳累。
()四、仿照画线句的句式,在空格处写上两个与前边意思连贯的句子。
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一次无偿地献血是一朵花,一句关切地问候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两弹元勋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
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1945年从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1948年至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留学,学习理论物理。
他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被派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8月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做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
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
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第1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 鲜.为人知(xiān)开拓.者(tuò)宰.割(zǎi)B. 鞠躬尽瘁.(cuì) 难堪.(kān)筹划(chóu)C. 热泪盈眶.(kuāng) 说.服(shuì) 呼啸.(xiào)D. 彷徨.(huáng) 挚.友(chì)至死不懈.(xiè)答案:B解析:分析:A项“鲜”应读xiǎn;C项“眶”应读kuàng; D项“挚”应读zhì。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字的字音的掌握情况。
2.下面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元勋.(xūn) 邓稼.先(jià) 妇孺.皆知(rú)B.殷.红(yān) 开拓.(tuò) 鲜.为人知(xiǎn)C.燕.然(yān)癌.症(ái)鞠躬尽瘁.(cuì)D.彷徨.(huáng) 罗布泊.(bō) 风悲日曛.(xūn)答案:D解析:分析:D项“泊”应读pō。
点评: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
3.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A.忠厚朴实锋芒必露当之无愧B.马革裹尸蓬断草枯任人宰割C.难堪大厦筹划呼萧D.仰慕暑名阔别颤抖答案:B解析:分析:A项中“必”应为“毕”;C项中“萧”应为“啸”;D项中“暑”应为“署”。
点评: 考查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同音或者形似的字形的准确区分情况。
4.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殷红诞生阔别选聘B.谣言戈壁援助逝世C.妇儒癌症决胜胆识D.睿智叱咤氢弹博士答案:C解析:分析:选C。
C项中“妇儒”应为“妇孺”。
点评: 考查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同音或者形似的字形的准确区分情况。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任人宰割..(比喻侵略、压迫、剥削)可歌可泣.(小声哭,流泪)鲜.为人知(新鲜)B.家喻户晓.(说明)至死不懈.(松懈)死而后已.(停止)C.当之无愧.(愧疚)截.然不同(截止)锋芒毕.露(全、都)D.永恒的骄傲..(值得自豪的)马革.裹尸(皮)知人之明.(眼力)答案:D解析:分析:A项“鲜”应释为“少”;B项“喻”应释为“明白、知晓”;C项“截”应释为“割断”。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及答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及答案11 .邓稼先【积累·感知】一.给加点字注音可歌可泣___鲜为人知___鞠躬尽瘁___锋芒毕露___热泪满眶___马革裹尸___层出不穷___风悲日曛___二.据拼音写汉字至死不xiè___妇rú___皆知平沙无yín___péng ___断草枯家喻户xiǎo___兽tǐng___亡群燕然lè___功常fù___三军三.词语填空当之无___死而后______然不同知人之___盖世无___德高望___公而忘___两___清风四.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例:“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仿写: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年来的历史?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3.邓稼先的伟大贡献和崇高品质有哪些?4.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体验·探究】六.课内语段阅读“两弹”元勋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
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日子!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参考答案一、泣鲜愧毕喻孺裹瘁二、1、邓稼先的杰出贡献和高尚人格。
2、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3、小引总结生平经历和贡献补充延伸扩展具体化三、1、(1)豪壮热情歌颂(2)顶天立地、不怕牺牲、献身祖国(3)背景功勋人品民族气节拼搏精神人生价值2、(1)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
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形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2)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
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
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
3、(1)这种心情有痛失同事与朋友的悲痛,更多的还有决心,因为只有实验成功,才能告慰亡灵。
(2)这不是普通的签字,这签下去的是一个民族的尊严,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名声和地位,邓稼先的手能不颤抖吗?这个问句包含了作者对邓稼先的钦佩和哀思。
(3)应读得沉稳、坚决。
四、1、邓稼先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他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备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我国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邓稼先是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所以,称他“两弹元勋”,当之无愧。
2、邓稼先1985年8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
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
在这其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他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国防武器研究事业,至死不懈。
3、邓稼先是一个真诚坦白,从不骄人的人。
七下第三单元邓稼先
此为邓稼先阅读训练题库六个片段之六
六、阅读《邓稼先》第六部分(《永恒的骄傲》),回答问题。
1、最后一段中“这样估价自己的人生”指。
2、邓稼先一生为人最不要引人注目,但他做出的贡献巨大。
请用对联的方式概括这两个方面:名字,功绩。
3、小标题“永恒的骄傲”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①、
;②、
;③、。
4、选文是对邓稼先,又暗含。
5、“挚友”是指的朋友。
6、“永恒”的意思是:;“彷徨”的意思为:。
7、邓稼先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前进的。
方向指朝方向;有意识是:的意识。
8、“他仍会走他已经走过的道路”指。
9、最后一段该怎样理解?
参考答案:1.如果再次选择人生,也会走以前走过的路 2.鲜为人知举世瞩目 3.①、邓稼先的无私精神与巨大贡献是永恒的骄傲;②、失去他是悲痛的,但他在我们心中是永恒的骄傲;③、他的一生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有执着的追求,这些都是永恒的骄傲。
4.一生的评价作者对朋友的深情 5.亲密、诚恳 6.持久的、有价值的游移不定,不知道往哪里走好 7.对国防武器建设至死不懈要完全摆脱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危机 8.“两弹元勋”,中华民族核武器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的道路 9.(提示: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
先的人生。
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和品质决定的。
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邓稼先》同步练习1带答案一、基础题⒈加点字注音邓稼先元勋至死不懈鞠躬尽瘁选聘无垠殷红氢弹萦绕真挚凛冽铤撑签名奠基开拓仰慕孕育大厦夐黯曛规画签字颤抖燕然彷徨罗布泊⒉说明以下词语可歌可泣:元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之无愧:众所周知:截然不同:马革裹尸:层出不穷:宰割:彷徨:仰慕:⒊把以下的词语补充完整()为人知锋芒()露妇()皆知()人注目()人之明燕然()功⒋作者在第三部份“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中说,“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别离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乃至能够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下面是对这段话的分析,其中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这段话的一二句指出了奥本海默和邓稼先的一起的地方。
B、作者用“可是”一转,归纳地指出了他们二人在性格和为人上的截然不同。
C、这段话先说二人相同的地址,接着用对照的手法揭露他们的不同。
D、这段话说明了作者对邓稼先的赞扬和对奥本海默的贬斥。
⒌作者在第四部份“民族情感?友谊?”中写了他看邓稼先的信后情感有极大的震荡,接着作者说:“事后我追想什么缘故会有那样大的情感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仍是为了稼先而感到自豪?——我始终想不清楚。
”作者是真的“想不清楚”吗?他什么缘故如此写?⒍下面是对这篇课文结构的图示,其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7、以下句子可不能产生歧义的一项为哪一项:()A、这堂课,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还把握了必然的方式。
B、小王的衣服做得真好看。
C、这辆自行车没有锁。
D、那个连教师也不熟悉。
八、填空。
⑴邓稼先(1924~1986),中国研制和进展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和新型做出了重大奉献。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功勋奖章”。
⑵回忆录是的一种。
用、的方式,追思或过去的生活经历在和社会活动。
⑶杨振宁是美籍华裔家,与一起提出宇宙不守恒定律,荣获过奖。
2016 秋语文版语文七上第8 课《两弹功臣邓稼先》word 练习题8课《“两弹”功臣邓稼先》夯基达标优化训练我夯基·我达标1、以下加点字的注音完整正确的一项就是(A、猛然( de)妥当(tuǒ)..C、功臣 (x ūn)故障(zhàng)..)B、凌晨 (l íng).D、阻止( r áo).轮廓( guō).胆寒 (qi è)提示:.A 项中“地”应读“ dì”;B 项中“廓”应读“ kuò";D 项中“挠”应读“ náo" 。
答案: C2、以下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就是()A、《成语字典》那么厚, 叫人惨不忍睹 , 我一瞧见它就头晕。
B、我终于能够光明正大地摆........脱自己家庭的暗影。
C、邓稼先作为一个在国内外锋芒毕露的优异青年物理学家, 在公共场合藏形匿影了。
....D、在筹备此次艺术节的过程中, 作为一位组织者与参加者,她就是立下了丰功伟绩的!....提示: A 项中“惨不忍睹”就是凄惨得不忍心瞧的意思。
答案:A3、填空构成成语.()马功绩()刀()剑任人()()()()海洋诚诚()诚()含辛()苦答案 : 丰功伟绩风刀霜剑任人宰割石沉海洋坐卧不宁千辛万苦4、阅读下边语句,依据语境 , 在横线上仿写与加点句子相像的语句。
大自然的万物都在表现自己,假若春笋不表现自己怎么会有浓烈苍翠的竹林?....................___________?人们在社会中相同需要表现自己,_____________ ?所以,哪里有成功与成功,哪里就有表现。
提示:要注意抓住例句的特色来仿写, 例句采纳反问的句式, 假定了一种现象,而后再写出其结果 .参照答案:倘若鲜花不表现自己怎么会有如花似锦的花园倘若袁隆平不表现自己怎么会有“中国水稻之父”的美称我综合·我发展一、阅读理解(一)阅读课文“这里就就是战场”一部分中的第5— 8 段(即从“冬去春来,年复一年"至“她才与大家一同走开了现场”), 达成 5—8 题。
1 1《邓稼先》练习与答案 一、基础训练 (一)下列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鲜为人知(xiān) 开拓者(tuò) B.鞠躬尽瘁(cuì) 难堪(kān) C.热泪盈眶(kuàng) 说服(shuō) D.徬徨(huáng) 挚友(chì) (二) 在下列句子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 ①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________的科学家:邓稼先。 ②那是中华民族________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危险的时代。 ③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________的。 ④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站起来了。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________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⑤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晋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________的人物。 A.①鲜为人知②任人宰割③当之无愧④可歌可泣⑤家喻户晓 B.①当之无愧②任人宰割③家喻户晓④鲜为人知⑤可歌可泣 C.①鲜为人知②任人宰割③当之无愧④家喻刻晓⑤可歌可泣 D.①可歌可泣②家喻户晓③任人宰割④鲜为人知⑤当之无愧 (三)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奥本海默是一个复杂的人。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仰慕:敬仰思慕。 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备地描述了他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力量。 C.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元勋:最高领导人。 D.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徬徨,没有矛盾。徬徨:徘徊;犹豫不决 (四)下面两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分别是 1.[ ] A.可歌可气 B.家喻户晓 C.安然无恙 D.辨伪去妄 2.[ ] A.鞠躬尽瘁 B.潜滋暗长 C.死而厚已 D.不屑置辨 (五)下面句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①老师接连问了三个问题。 ②重要的问题在于领导是否重视。 ③这个问题连爸爸也答不出。 ④这种药治胃病很解决问题。 ⑤那台机器出了问题。 A.①③ B.②④ C.②⑤ D.③④ (六)仿写下列句子。 例句:选择了高山,你也就选择了坎坷;选择了宁静,你也就选择了孤单。 仿句:选择了__ _____,你也就选择了____ ____。 选择了______ __,你也就选择了____ ____。 (七)如果你的朋友在全市的演讲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记者采访你,询问你的朋友日常学习生活的情况, 2
邓稼先基础过关全练1.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殷红(yīn) 开拓(tuò) 彷徨(páng)B.氢弹(qīng) 元勋(xuān) 懈怠(xiè)C.暑名(shǔ) 选聘(pìn) 挚友(zhì)D.日曛(xūn) 燕然(yān) 癌症(ái)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B.袁隆平是我国妇孺皆知的“杂交水稻之父”,其事迹可歌可泣。
C.村民小张在河里勇救两名落水儿童后,因体力不支马革裹尸。
D.老黄为人锋芒毕露,老张为人内敛低调。
3.邓稼先纪念馆位于怀宁县稼先公园内,总建筑面积993.5m ,展陈面积850m ,是稼先公园的核心建筑。
目前纪念馆已经施工完成,该项目的建成有利于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下列物品不适宜放在该纪念馆的一项是( )A.邓稼先全家福照片、邓稼先用过的钢笔B.邓稼先博士学位证书、邓稼先工作照C.杨振宁与邓稼先合影照、邓以蛰头像D.杨振宁博士学位证书、奥本海默头像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副词)B.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动词)C.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副词)D.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形容词)能力提升全练5.看图片,讲故事。
(3分)我校七年级(1)班要组织一次爱国人物故事会,你搜集到了以下爱国的历史人物图片。
请你选择一个人物,用简要的话向同学们讲述他的爱国故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两弹元勋”邓稼先
①邓稼先是知道很快就要“世界性禁核”的。如果中国不能抢在这个时间前完成核极限
的试验,那么就会“被禁”,而不能成为“大国”。所以,邓稼先一直在抢时间,他忘了自己
生命的时间,忘了其他一切的时间,唯要中国脱离挨打受欺的时间。
②邓稼先他们,是一代人完成了别国五代科学家的任务,一 口气从原子弹干到中子弹,
到氢弹,到电脑模拟的核极限。
③我国是在邓稼先逝世十周年那天爆炸了最后一颗原子弹,然后在次日宣布参加禁核的。
④在邓家,我看到了张爱萍在一块素布上题写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我想,“元勋”的
意思是说对中国成为当代大国有功,而不仅仅是“军功”。
⑤在一次原子弹爆炸失败后,几个单位在推卸责任。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必须有人到
那颗原子弹摔碎的地方去,找回一些重要的部件。邓稼先说:“谁也别去,我进去。你们去了
也找不到,白受污染。我做的,我知道。”他一个入走进了那片地区,那片意味着死亡的地区。
他很快找到 7核弹头,用手把它捧着,走了出来,最后证明是降落伞的问题。
⑥就是这一次,埋下了他死于射线的死因。
⑦这里有两张珍贵的照片。
⑧一张照片是邓稼先在去世前,嘴角出血与杨振宁合影的照片,我感到他是怀着一种壮
志已酬,得其所哉的欣慰。夫人许鹿希说.那时他已是全身大出血,擦也擦不干,止也止不住
了。高强射线导致的不治之症,这是他在手捧核弹头走出放射区时,心里就明白的。
⑨另一张照片是邓稼先有一次在杭州西湖开会,他拉着同仁在“精忠报国”那四个古意
盎然的字前照的一张相片。许鹿希说,邓不爱照相,但这张照片是他自己要照的。
⑩当初随邓稼先一起搞原子弹的科学家,有些中途退了。因为“没有科研成果, 不能家
庭团聚;不许亲友通信”。作为知识分子,普通入的生活、乐趣、权益是必须牺牲掉的,民族
大局湮没自我的精神, 也是“联大人”的 一 种被磨灭的气质吧 !
1. 本文选材精当典型,作者用三件不平常的物品和三个典型的事例来表现邓稼先的爱国
精神。
(1)这三个不平常的物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三个典型事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文在讲述三个典型事例时均采用了对比烘托的手法。请你说出这种手法运用的具体
体现。并分析其和邓稼先事例对比,烘托出邓稼先怎样的高尚品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联系全文,请你说说第⑨自然段删掉行不行?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1. (1)张爱萍的题词和两张照片。(2)一是抢时间进行核试验,完成别国五代科学家的任
务;二是试验失败找核弹头;三是为搞原子弹牺牲自我。
2. 和邓稼先事例对比的三件事:一是他国的五代科学家核试验科研过程;二是原子弹爆
炸失败几个单位推卸责任;三是中途而退的某些搞原子弹的科学家。烘托出邓稼先用生命为
祖国的强大而拼搏,甘愿牺牲。为大局忘小我的高尚品质。
3. 不行。这段起到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含蓄地表现本文主题——歌颂邓稼先精
忠报国、鞠躬尽瘁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