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测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测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测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测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测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一、初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试卷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

1.如图AB∥CD,点H在CD上,点E、F在AB上,点G在AB、CD之间,连接FG、GH、HE,HG⊥HE,垂足为H,FG⊥HG,垂足为G.

(1)求证:∠EHC+∠GFE=180°.

(2)如图2,HM平分∠CHG,交AB于点M,GK平分∠FGH,交HM于点K,求证:∠GHD=2∠EHM.

(3)如图3,EP平分∠FEH,交HM于点N,交GK于点P,若∠BFG=50°,求∠NPK的度数. 【答案】(1)解:∵HG⊥HE,FG⊥HG

∴FG∥EH,

∴∠GFE+∠HEF=180°,

∵AB∥CD

∴∠BEH=∠CHE

∴∠EHC+∠GFE=180°

(2)解:设∠EHM=x,

∵HG⊥HE,

∴∠GHK=90°-x,

∵MH平分∠CHG,

∴∠EHC=90°-2x,

∵AB∥CD

∴∠HMB=90°-x,

∴∠HMB=∠MHG=90°-x,

∵AB∥CD,

∴∠BMH+∠DHM=180°,即∠BMH+∠GHM+∠GHD =180°,

∴90°-x+90°-x+∠GHD =180°,解得,∠GHD =2x,

∴∠GHD=2∠EHM;

(3)解:延长FG,GK,交CD于R,交HE于S,如图,

∵AB∥CD,∠BFG=50°

∴∠HRG=50°

∵FG⊥HG,

∴∠GHR=40°,

∵HG⊥HE,

∴∠EHG=90°,

∴∠CHE=180°-90°-40°=50°,

∵AB∥CD,

∴∠FEH=∠CHE=50°,

∵EP是∠HEF的平分线,

∴∠SEP= ∠FEH=25°,

∵GH平分∠HGF,

∴∠HGS= ∠HGF=45°,

∴∠HSG=45°,

∵∠SEP+∠SPE=∠HSP=45°,

∴∠EPS=20°,即∠NPK=20°.

【解析】【分析】(1)根据HG⊥HE,FG⊥HG可证明FG∥EH,从而得∠GFE+∠HEF=180°,再根据AB∥CD可得∠BEH=∠CHE,进而可得结论;(2)设∠EHM=x,根据MH是∠CHG的平分线可得∠MHG=90°-x,∠EHC=90°-2x,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HMB=90°-x,从而得∠HMB=∠MHG,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得∠BMH+∠DHM=180°,从而可得结论;(3)分别延长FG,GK,交CD于R,交HE于S,由AB∥CD得∠HRG=50°,由FG⊥HG得∠GHR=40°,由MH平分∠CHG得∠CHE=50°,由AB∥CD得∠MEH=∠CHE=50°,可得∠SEP=25°,最后由三角形的外角可得结论.

2.如图,数轴上点 A、B 到表示-2 的点的距离都为 6,P 为线段 AB 上任一点,C,D 两点分别从 P,B 同时向 A 点移动,且 C 点运动速度为每秒 2 个单位长度,D 点运动速度为每秒 3

个单位长度,运动时间为 t 秒.

(1)A 点表示数为________,B 点表示的数为________,AB=________.

(2)若 P 点表示的数是 0,

①运动 1 秒后,求 CD 的长度;

②当 D 在 BP 上运动时,求线段 AC、CD 之间的数量关系式.

(3)若 t=2 秒时,CD=1,请直接写出 P 点表示的数.

【答案】(1)-8;4;12

(2)解:①运动一秒后,C点为-2,D点为1,所以CD=3;

②当点D在BP上运动时, ,此时C在线段AP上,AC=8-2t,

CD=2t+4-3t=4-t,所以AC=2CD

(3)解:若 t=2秒时,D点为-2,若 CD=1,则 C=-3 或-1,

①当 C=-3 时,CP=4,此时 P=1;

②当 C=-1 时,P=3.

【解析】【解答】解:⑴

故答案为:-8;4;12;

【分析】(1)由已知数轴上点 A、B 到表示-2 的点的距离都为 6 ,且点A在点B的左边,就可求出点A和点B表示的数,再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AB的长。

(2)①由点A、B表示的数及点C、D的运动速度和方向,可得出运动1秒后点C、D分别表示的数,再求出CD的长;②当点D在BP上时,根据t的取值范围,分别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出AC、CD的长,就可得出AC、CD的数量关系。

(3)根据t的值及CD的长,就可得出点C表示的数,从而就可求出点P所表示的数。3.已知点O是直线AB上的一点,∠COE=120°,射线OF是∠AOE的一条三等分线,且∠AOF= ∠AOE.(本题所涉及的角指小于平角的角)

(1)如图,当射线OC、OE、OF在直线AB的同侧,∠BOE=15°,求∠COF的度数;

(2)如图,当射线OC、OE、OF在直线AB的同侧,∠FOE比∠BOE的余角大40°,求∠COF的度数;

(3)当射线OE、OF在直线AB上方,射线OC在直线AB下方,∠AOF<30°,其余条件不变,请同学们自己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探究∠FOC与∠BOE确定的数量关系式,请直接

给出你的结论.

【答案】(1)解:∵∠AOE+∠BOE=180°,∠BOE=15°,∴∠AOE=180°-15°=165°

∴∠AOF= ∠AOE=×165°=55°

∵∠AOC=∠AOE-∠COE=165°-120°=45°

∴∠COF=∠AOF-∠AOC=55°-45°=10°

答:∠COF的度数为10°.

(2)解:设∠BOE=x,则∠BOE的余角为90°-x.

∵∠FOE比∠BOE的余角大40°,

∴∠FOE=130°-x

∵∠COE=120°,则∠COF=x-10°,∠AOC=60°-x,

∴∠AOF=∠AOC+∠COF=50°

∵∠AOF= ∠AOE

∴∠AOE=150°

∴∠BOE=x=180°-150°=30°

∴∠COF=x-10°=30°-10°=20°

答:∠COF的度数为20°

(3)解:∠FOC=∠BOE

如图,

设∠AOF=x

∵∠AOF=∠AOE

∴∠AOE=3x

∴∠EOF=2x,∠BOE=180°-3x=3(60°-x)

∵∠COE=120°

∴∠AOC=120°-3x

∴∠COF=∠AOC+∠AOF=120°-3x+x=2(60°-x)

∴∠FOC=∠BOE

【解析】【分析】(1)利用邻补角的定义及已知求出∠AOE、∠AOF的度数,再利用∠AOC=∠AOE-∠COE,求出∠AOC的度数,然后根据∠COF=∠AOF-∠AOC,可求得结果。(2)设∠BOE=x,利用余角的定义及∠FOE比∠BOE的余角大40°,用含x代数式表示出∠FOE、∠COF、∠AOC,再求出∠AOF的度数,即可得出∠AOE的度数,然后求出x的值,即可得出答案。

(3)根据题意画出图形,设∠AOF=x,利用已知分别用含x代数式表示出∠AOE、∠EOF、∠BOE,再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出∠FOC,然后就可得出∠FOC与∠BOE确定的数量关系式。

4.一副三角板OAC、OBD如图(1)放置,(∠BDO=30°、∠CAO=45°)

(1)若OM、ON分别平分∠BOA、∠DOC,求∠MON的度数;

(2)将三角板OBD从图(1)绕O点顺时针旋转如图(2),若OM、ON分别平分∠BOA、∠DOC,则在旋转过程中∠MON如何变化?

(3)若三角板OBD从图(1)绕O点逆时针旋转如图(3),若其它条件不变,则(2)的结论是否成立?

(4)若三角板OBD从图(1)绕O点逆时针旋转,其它条件不变,在旋转过程中,∠MON是否一直不变,在备用图中画图说明.

【答案】(1)解:∵OM、ON分别平分∠BOA、∠DOC

∴∠AOM=∠BOA,∠AON=∠AOC

∵∠MON=∠AOM+∠AON=(∠BOA+∠AOC)

∵∠BDO=30°、∠CAO=45°

∴∠AOB=90°,∠AOC=45°

∴∠MON= (90°+45°)=67.5°

答:∠MON的度数为67.5°.

(2)解:设∠AOM=∠BOM=x,∠CON=∠DON=y,∠AOD=α

则:2x+α=90°,2y+α=45°,

∴2x+2y+2α=135°,

∴∠MON=x+y+α=67.5°

(3)解:(2)的结论成立

理由:设∠AOM=∠BOM=x,∠CON=∠DON=y,∠AOD=α

则:2x-α=90°,2y-α=45°,

∴2x+2y-2α=135°,

∴∠MON=x+y-α=67.5°

∠MON=x+y-α=67.5°

(4)解:在变化,有时∠MON=112.5°。

如图,将三角板OBD从图(1)绕O点逆时针旋转如图所示,

设∠AOD=x

∵∠BOD=90°,∠AOC=45°

∴∠AOB=90°+x,∠DOC=360°-45°-x=315°-x

∵OM、ON分别平分∠BOA、∠DOC,

∴∠BOM=∠AOB=,∠DON=∠DOC=

∴∠MON=∠BOM+∠DON-∠DOB=+-90°

=202.5°-90°

=112.5°

答:在变化,有时∠MON=112.5°.

【解析】【分析】(1)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出∠AOM=∠BOA,∠AON=∠AOC,再根据∠MON=∠AOM+∠AON,代入计算可解答。

(2)设∠AOM=∠BOM=x,∠CON=∠DON=y,∠AOD=α,根据已知角的度数,可建立方程2x+α=90°,2y+α=45°,解方程即可得出∠MON的度数。

(3)设∠AOM=∠BOM=x,∠CON=∠DON=y,∠AOD=α,结合已知,可得出2x-α=90°,2y-α=45°,就可求出x+y-α的值即∠MON的度数。

(4)根据题意画出图形,∠AOD=x,分别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出∠AOB、∠DOC,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出∠BOM,∠DON,然后利用

∠MON=∠BOM+∠DON-∠DOB,可解答。

5.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8,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4.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

(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________ ,点P表示的数__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2)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Q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Q?

(3)若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

(4)若点D是数轴上一点,点D表示的数是x,请你探索式子|x+6|+|x﹣8|是否有最小值?如果有,直接写出最小值;如果没有,说明理由.

【答案】(1)点B表示的数是﹣6;点P表示的数是8﹣5t

(2)解:设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Q (如图)

则AC=5x,BC=3x,

∵AC﹣BC=AB

∴5x﹣3x=14…

解得:x=7,

∴点P运动7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Q

(3)解:没有变化.分两种情况:

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

MN=MP+NP= AP+ BP= (AP+BP)= AB=7…

②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

MN=MP﹣NP= AP﹣ BP= (AP﹣BP)= AB=7…

综上所述,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7…

(4)解:式子|x+6|+|x﹣8|有最小值,最小值为14.…

【解析】【分析】(1)由于A点表示的数是8,故OA=8,又AB=14,从而得出OB=AB-OA=6,由于点B表示的数在原点的左边,故B点表示的数是-6,根据路程等于速度乘以时间得出AP=5t,从而得出P点表示的数是8-5t;

(2)设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Q (如图)格努路程定于速度乘以时间得出AC=5x,BC=3x,然后由AC﹣BC=AB列出方程求解即可得出x的值;

(3)没有变化.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得出PM=AP,NP=BP,分两种情况: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由MN=MP+NP= AP+ BP= (AP+BP)= AB得出答案;②当点P运

动到点B的左侧时:MN=MP-NP= AP- BP= (AP-BP)= AB得出答案,综上所述即可得出答案;

(4)式子|x+6|+|x﹣8|有最小值,最小值为14,点D是数轴上一点,点D表示的数是x,那么|x+6|表示点D,B两点间的距离,|x﹣8|表示点D,A两点间的距离,要|x+6|+|x﹣8|其实质就是DB+AD的和,要DB+AD的和最小,只有在D为线段AB上的时候,DB+AD的和最小=AB,即可得出答案。

6.探究题:如图①,已知线段AB=14cm,点C为AB上的一个动点,点D、E分别是AC 和BC的中点.

(1)若点C恰好是AB中点,则DE=________cm;

(2)若AC=4cm,求DE的长;

(3)试利用“字母代替数”的方法,设AC=a cm请说明不论a取何值(a不超过14cm),DE的长不变;

(4)知识迁移:如图②,已知∠AOB=120°,过角的内部任一点C画射线OC,若OD、OE 分别平分∠AOC和∠BOC,试说明∠DOE=60°与射线OC的位置无关.

【答案】(1)7

(2)解:∵AC=4cm ∴BC=AB-AC=10cm 又∵D为AC中点,E为BC中点∴CD=2cm,CE=5cm ∴DE=CD+CE=7cm.

(3)解:∵AC=acm ∴BC=AB-AC=(14-a)cm 又∵D为AC中点,E为BC中点∴CD=

cm,CE= cm ∴DE=CD+CE= +∴无论a取何值(不超过14)DE的长不变。

(4)解:设∠AOC=α,∠BOC=120-α ∵OD平分∠AOC,OE平分∠BOC ∴∠COD= ,

∠COE= ∴∠DOE=∠COD+∠COE= + = =60°∴∠DOE=60°与OC位置无关.

【解析】【解答】解:(1)∵AB=12cm,点D、E分别是AC和BC的中点,C点为AB的中点,

∴AC=BC=7cm,

∴CD=CE=3.5cm,

∴DE=7cm,.

【分析】(1)根据中点的定义AC=BC=AB,DC=AC,CE=CB,然后根据DE=DC+CE即可算出答案;

(2)首先根据BC=AB-AC 算出BC,根据中点的定义DC=AC,CE=CB,然后根据DE=DC+CE 即可算出答案;

(3)首先根据BC=AB-AC 表示出BC,根据中点的定义DC=AC,CE=CB,然后根据DE=DC+CE=AC+CB=(AC+CB)=AB即可算出答案;

(4)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COD =∠AOC ,∠COE =∠BOC ,然后根据∠DOE=∠COD+∠COE =∠COD+∠COE=(∠COD+∠COE)=∠AOB即可得出答案。

7.如图,已知点A、点B是直线上的两点,AB=12厘米,点C在线段AB上.点P、点Q 是直线上的两个动点,点P的速度为1厘米/秒,点Q的速度为2厘米/秒.

(1)当点P、Q分别在线段AC、BC的中点时,线段PQ=________厘米;

(2)若AC=6厘米,点P、点Q分别从点C、点B同时出发沿射线BA方向运动,当运动时间为2秒时,求PQ的长;

(3)若AC=4厘米,点P、Q分别从点C、点B同时出发在直线AB上运动,则经过多少时间后线段PQ的长为5厘米.

【答案】(1)6

(2)解:如图2,当t=2时,BQ=2×2=4,

则CQ=6-4=2.

因为CP=2×1=2,所以PQ=CP+CQ=2+2=4(厘米)

(3)解:设运动时间为t秒.

①如图3,当点P、Q沿射线BA方向运动,若点Q在点P的后面,

得:t+8-2t=5,

解得t=3,

②如图4,当点P、Q沿射线BA方向运动,若点Q在点P前面,

得:2t-8-t=5,解得t=13.

③如图5,当点P、Q在直线上相向运动,点P、Q在相遇前,

得:t+2t=3,解得t=1.

④如图6,当点P、Q在直线上相向运动,点P、Q在相遇后,

得:t+2t=13,解得t= .

综合可得t=1,3,13, .所以经过1,3,13,秒后PQ的长为5厘米.

【解析】【解答】(1)如图1,因为AB=12厘米,点C在线段AB上,

所以,当点P、Q分别在线段AC、BC的中点时,线段PQ= AB=6.故答案为:6;

【分析】(1)由线段中点的定义可得CP= AC,CQ= CB,所以PQ= AC+ CB= AB,把AB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解;

(2)由路程=速度时间可求出BQ和CQ、CP的值,则PQ=CP+CQ可求解;

(3)由题意可分4种情况求解:

① 当点P、Q沿射线BA方向运动,若点Q在点P的后面,由图可列关于时间的方程求解;

当点P、Q沿射线BA方向运动,若点Q在点P前面,由图可列关于时间的方程求解;

当点P、Q在直线上相向运动,点P、Q在相遇前,由图可列关于时间的方程求解;

④ 当点P、Q在直线上相向运动,点P、Q在相遇后,由图可列关于时间的方程求解。

8.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1摆放在直线AD上直角三角板OBC和直角三角板MON,,,,,保持三角板OBC不动,

将三角板MON绕点O以每秒的速度顺时针方向旋转t秒

(1)如图2, ________度用含t的式子表示;

(2)在旋转的过程中,是否存在t的值,使?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直线AD的位置不变,若在三角板MON开始顺时针旋转的同时,另一个三角板OBC 也绕点O以每秒的速度顺时针旋转.

①当 ________秒时,;

②请直接写出在旋转过程中,与的数量关系关系式中不能含

.________

【答案】(1)90﹣8t.

(2)解:当MO在∠BOC内部时,即t 时,根据题意得:

90﹣8t=4(45﹣8t)

解得:t ;

当MO在∠BOC外部时,即t 时,根据题意得:

90﹣8t=4(8t﹣45)

解得:t .

综上所述:t 或t .

(3)5或10;解:∵∠NOD=90﹣8t,∠BOM=6t,∴3∠NOD+4∠BOM=3(90﹣8t)+4×6t=270°. 即3∠NOD+4∠BOM=270°.

【解析】【解答】解:(1)∠NOD一开始为90°,然后每秒减少8°,因此∠NOD=90﹣8t.

故答案为:90﹣8t.

( 3 )①当MO在∠BOC内部时,即t 时,根据题意得:

8t﹣2t=30

解得:t=5;

当MO在∠BOC外部时,即t 时,根据题意得:

8t﹣2t=60

解得:t=10.

故答案为:5或10.

【分析】(1)把旋转前∠NOD的大小减去旋转的度数就是旋转后的∠NOD的大小.(2)相对MO与CO的位置有两种情况,所以要分类讨论,然后根据∠NOD=4∠COM建立关于t 的方程即可.(3)①其实是一个追赶问题,分MO没有追上CO与MO超过CO两种情况,然后分别列方程即可.

②分别用t的代数式表示∠NOD和∠BOM,然后消去t即可得出它们的关系.

9.如图,以直线AB上一点O为端点作射线OC,使∠AOC=65°,将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注:∠DOE=90°)

(1)如图①,若直角三角板DOE的一边OD放在射线OA上,则∠COE=________;(2)如图②,将直角三角板DOE绕点O顺时针方向转动到某个位置,若OC恰好平分∠AOE,求∠COD的度数;

(3)如图③,将直角三角板DOE绕点O任意转动,如果OD始终在∠AOC的内部,试猜想∠AOD和∠COE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25°

(2)解:如图②,∵OC平分∠EOA,∠AOC=65°,∴∠EOA=2∠AOC=130°,∵∠DOE=90°,∴∠AOD=∠AOE-∠DOE=40°,∵∠BOC=65°,∴∠COD=∠AOC-∠AOD=25°(3)解:根据图形得出∠AOD+∠COD=∠AOC=65°,∠COE+∠COD=∠DOE=90°

【解析】【解答】(1)如图①,∠COE=∠DOE-∠AOC=90°-65°=25°;

【分析】(1)根据图形得出∠COE=∠DOE-∠AOC,代入求出即可;(2)根据角平分线定义求出∠EOA=2∠AOC=130°,代入∠EOC=∠BOA-∠AOC,求出∠EOC,代入∠COD=∠DOE-∠EOC求出即可;(3)根据图形得出∠AOD+∠COD=∠AOC=65°,∠COE+∠COD=∠DOE=90°,相减即可求出答案.

10.已知如图,∠COD=90°,直线AB与OC交于点B,与OD交于点A,射线OE与射线AF交于点G.

(1)若OE平分∠BOA,AF平分∠BAD,∠OBA=42°,则∠OGA=________;

(2)若∠GOA= ∠BOA,∠GAD= ∠BAD,∠OBA=42°,则∠OGA=________;

(3)将(2)中的“∠OBA=42°”改为“∠OBA= ”,其它条件不变,求∠OGA的度数.(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4)若OE将∠BOA分成1︰2两部分,AF平分∠BAD,∠ABO= (30°< α <90°),求∠OGA的度数.(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1)21°

(2)14°

(3)解:∵∠BOA=90°,∠OBA=α,

∴∠BAD=∠BOA+∠ABO=90°+α,

∵∠BOA=90°,∠GOA= ∠BOA,∠GAD= ∠BAD

∴∠GAD=30°+ α,∠EOA=30°,

∴∠OGA=∠GAD?∠EOA= α.

(4)解:当∠EOD:∠COE=1:2时,

∴∠EOD=30°,

∵∠BAD=∠ABO+∠BOA=α+90°,

∵AF平分∠BAD,

∴∠FAD= ∠BAD,

∵∠FAD=∠EOD+∠OGA,

∴2×30°+2∠OGA=α+90°,

∴∠OGA= α+15°;

当∠EOD:∠COE=2:1时,则∠EOD=60°,

同理得到∠OGA= α?15°,

即∠OGA的度数为α+15°或α?15°.

【解析】解:(1)∵∠BOA=90°,∠OBA=42°,

∴∠BAD=∠BOA+∠ABO=132°,

∵AF平分∠BAD,OE平分∠BOA,∠BOA=90°,

∴∠GAD= ∠BAD=66°,∠EOA= ∠BOA=45°,

∴∠OGA=∠GAD?∠EOA=66°?45°=21°;

故答案为21°;

⑵∵∠BOA=90°,∠OBA=42°,

∴∠BAD=∠BOA+∠ABO=132°,

∵∠BOA=90°,∠GOA= ∠BOA,∠GAD= ∠BAD,

∴∠GAD=44°,∠EOA=30°,

∴∠OGA=∠GAD?∠EOA=44°?30°=14°;

故答案为14°;

【分析】(1)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出∠BAD,求出∠GOA和∠GAD,根据三角形外角

性质求出即可;

(2)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出∠BAD,求出∠GOA和∠GAD,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求出即可;

(3)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出∠BAD,求出∠GOA和∠GAD,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求出即可;

(4)讨论:当∠EOD:∠COE=1:2时,利用∠BAD=∠ABO+∠BOA=α+90°,∠FAD=∠EOD+∠OGA得到2×30°+2∠OGA=α+90°,

则∠OGA= α+15°;当∠EOD:∠COE=2:1时,则∠EOD=60°,同理得∠OGA= α-15°. 11.如图,EF⊥AB于F,CD⊥AB于D,点在AC边上,且∠1=∠2= .

(1)求证:EF∥CD;

(2)若∠AGD=65°,试求∠DCG的度数.

【答案】(1)证明:∵EF⊥AB于F,CD⊥AB于D,

∴∠BFE=∠BDC=90°,

∴EF∥CD.

(2)解:∵EF∥CD,

∴∠2=∠DCE=50°,

∵∠1=∠2,

∴∠1=∠DCE,

∴DG∥BC,

∴∠AGD=∠ACB=65°,

∴∠DCG=

【解析】【分析】(1)由垂直的定义,可求得∠BFE=∠CDF=90°,可证明EF∥CD;

(2)利用(1)的结论,结合条件可证明DG∥BC,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GD=∠ACB= ,则∠DCG=∠ACB-∠2即可求得.

12.如图,数轴上线段AB=2(单位长度),CD=4(单位长度),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0,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6.若线段AB以6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线段CD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

(1)问运动多少时BC=8(单位长度)?

(2)当运动到BC=8(单位长度)时,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________;

(3)P是线段AB上一点,当B点运动到线段CD上时,是否存在关系式 =3,若存

在,求线段PD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设运动t秒时,BC=8单位长度,

①当点B在点C的左边时,

由题意得:6t+8+2t=24

解得:t=2(秒);

②当点B在点C的右边时,

由题意得:6t﹣8+2t=24

解得:t=4(秒)

(2)解:4或16

(3)解:存在关系式 =3.

设运动时间为t秒,

1)当t=3时,点B和点C重合,点P在线段AB上,0<PC≤2,且BD=CD=4,AP+3PC=AB+2PC=2+2PC,

当PC=1时,BD=AP+3PC,即 =3;

2)当3<t<时,点C在点A和点B之间,0<PC<2,

①点P在线段AC上时,BD=CD﹣BC=4﹣BC,AP+3PC=AC+2PC=AB﹣BC+2PC=2﹣BC+2PC,当PC=1时,有BD=AP+3PC,即 =3;

点P在线段BC上时,BD=CD﹣BC=4﹣BC,AP+3PC=AC+4PC=AB﹣BC+4PC=2﹣BC+4PC,

当PC= 时,有BD=AP+3PC,即 =3;

3°当t= 时,点A与点C重合,0<PC≤2,BD=CD﹣AB=2,AP+3PC=4PC,

当PC= 时,有BD=AP+3PC,即 =3;

4°当<t 时,0<PC<4,BD=CD﹣BC=4﹣BC,AP+3PC=AB﹣BC+4PC=2﹣BC+4PC,PC= 时,有BD=AP+3PC,即 =3.

∵P在C点左侧或右侧,

∴PD的长有3种可能,即5或3.5

【解析】【解答】解:(2)当运动2秒时,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4;当运动4秒时,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6.

【分析】(1)设运动t秒时,BC=8(单位长度),然后分点B在点C的左边和右边两种情况,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2)由(1)中求出的运动时间即可求出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3)随着点B的运动,分别讨论当点B和点C重合、点C在点A和B之间及点A与点C重合时的情况.

13.

(1)思考探究:如图①,的内角的平分线与外角的平分线相交于点,请探究与的关系是________.

(2)类比探究:如图②,四边形中,设,,,四边形的内角与外角的平分线相交于点 .求的度数.(用,的代数式表示)

(3)拓展迁移:如图③,将(2)中改为,其它条件不变,请在图③中画出,并直接写出 ________.(用,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1)

(2)解:延长、,交于点 .

由(1)知:

∴ .

(3)

【解析】【解答】解:(1)

∵平分,平分,

∴,

∵是的外角

∵是的外角

( 3 )延长,交于点 . 作与外角的平分线相交于点 . 如图:

【分析】(1)利用角平分线求出∠PCD= ∠ACD,∠PBD= ∠ABC,再利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定理即可求出.(2)延长BA、CD交于点F,然后根据(1)的结题可得到∠P的表达式.(3)延长AB、DC交于F,然后根据(1)的结题可得到∠P的表达式.

14.课题学习:平行线的“等角转化功能.

(1)问题情景:如图1,已知点是外一点,连接、,求

的度数.

天天同学看过图形后立即想出:,请你补全他的推理过程.解:(1)如图1,过点作,∴ ________, ________.

又∵,∴ .

解题反思:从上面的推理过程中,我们发现平行线具有“等角转化”功能,将,,“凑”在一起,得出角之间的关系,使问题得以解决.

(2)问题迁移:如图2,,求的度数.

(3)方法运用:如图3,,点在的右侧,,点在的左侧,,平分,平分,、所在的直线交于点,点在与两条平行线之间,求的度数.

【答案】(1)∠EAB;∠DAC

(2)解:过C作CF∥AB,

∵AB∥DE,∴CF∥DE∥AB,

∴∠D=∠FCD,∠B=∠BCF,

∵∠BCF+∠BCD+∠DCF=360°,

∴∠B+∠BCD+∠D=360°,

(3)解:如图3,过点E作EF∥AB,

∵AB∥CD,∴AB∥CD∥EF,

∴∠ABE=∠BEF,∠CDE=∠DEF,

∵BE平分∠ABC,DE平分∠ADC,∠ABC=60°,∠ADC=70°,

∴∠ABE= ∠ABC=30°,∠CDE= ∠ADC=35°

∴∠BED=∠BEF+∠DEF=30°+35°=65°.

【解析】【解答】解:(1)根据平行线性质可得:因为,所以∠EAB,∠DAC;

【分析】(1)根据平行线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B+∠BCD+∠D∠BCF+∠BCD+∠DCF;(2)过C作CF∥AB,根据平行线性质可得;(3)

如图3,过点E作EF∥AB,根据平行线性质和角平分线定义可得∠ABE= ∠ABC=30°,

∠CDE= ∠ADC=35°,故∠BED=∠BEF+∠DEF.

15.如图,直线和直线互相垂直,垂足为,直线于点B,E是线段AB上一定点,D为线段OB上的一动点(点D不与点O、B重合),直

于点,连接AC.

七年级数学上册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归纳 一动点问题的应用 1.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D=BC=16,AB=DC=12,点P 和点Q分别是两个运动的点.动点P从A点出发,沿线段AB,BC 向C点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动点Q从B点出发,沿线段BC向C点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P,Q同时出发,从两点出发时开始计时,设运动的时间是t(秒). (1)请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下面线段的长度; 当点P在AB上运动时,AP=_________;PB=_________;当点P运动到BC上时,PB=_________;PC=_________;(2)当点P在AB上运动时,t为何值时,线段PB与线段BQ的长度相等 (3)当t为何值时,动点P与动点Q在BC边上重合 2.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a、b满足|a+3|+(b-2)2=0(1)求线段AB的长;(2)如图1点C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x,且x是方程2x+1=1/2x-5的根,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PB=1/2BC+AB若存在,求出点P对应的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如图2,若P点是B点右侧一点,PA的中点为M,N为PB的三等分点且靠近于P点,当P在B的右侧运动时,有两个结论:①PM-3/4BN的值不变;②1/2PM+3/4BN的值不变,其中只有一个结论正确,请判断正确的结论,并求出其值 3.已知多项式中,含字母的项的系数为a,多项式的次数为b,常数项为c.且a、b、c分别是点A、B、C在数轴上对应的数. (1)求a、b、c的值,并在数轴上标出A、B、C; (2)若甲、乙、丙三个动点分别从A、B、C三点同时出发沿数轴负方向运动,它 们的速度分别是,2,(单位长度/秒),当乙追上丙时,乙是否追上了甲为什么? (3)在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P到A、B、C的距离和等于10若存在,请直接指出点P对应的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已知在纸面上有数轴(如图),折叠纸面.

初一数学有理数单元测试题

初一数学有理数单元测试题 令狐采学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考生注意:1、本卷共有24个小题,共100分+10分 2、考试时间为5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0个小题,每小题都有A、B、C、D四个选项,请你把你认为适当的选项前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中,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整数就是正整数和负整数 B 负整数的相反数就是非负整数 C 有理数中不是负数就是正数 D 零是自然数,但不是正整数 2、下列各对数中,数值相等的是() A -27与(-2)7 B -32与(-3)2 C -3×23与-32×2 D ―(―3)2与―(―2)3 3、在-5,- 1,-3.5,-0.01,-2,-212各数中,最大的 10 数是() A -12 B - 1 C -0.01 D -5 10 4、若其中至少有一个正数的5个有理数的积是负数,那么这五个因数中,正数的个数是() A 1 B 2或4 C 5 D 1和3 5、绝对值大于或等于1,而小于4的所有的正整数的和是() A 8 B 7 C 6 D 5 6、计算:(-2)100+(-2)101的是() A 2100 B -1 C -2 D -2100 7、比-7.1大,而比1小的整数的个数是() A 6 B 7 C 8 D 9

8、如果一个数的平方与这个数的差等于0,那么这个数只能是( ) A 0 B -1 C 1 D 0或1 9、我国最长的河流长江全长约为6300千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63×102千米 B 6.3×102千米 C 6.3×104千米 D 6.3×103千米 10、已知8.62=73.96,若x2=0.7396,则x 的值等于( ) A 6.8 B ±0.68 C±0.86 D ±86 二、填空题(本题共有9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11、一幢大楼地面上有12层,还有地下室2层,如果把地面上 的第一层作为基准,记为0,规定向上为正,那么习惯上将2楼记为;地下第一层记作;数-2的实际意义为,数+9的实际意义为。 12、如果数轴上的点A 对应有理数为-2,那么与A 点相距3个 单位长度的点所对应的有理数为___________。 13、某数的绝对值是5,那么这个数是。134756≈(保留四个有效数字) 14、()2=16,(-3 2)3=。 15、数轴上和原点的距离等于32 1的点表示的有理数是。 16、计算:(-1)6+(-1)7=____________。 17、如果a 、b 互为倒数,c 、d 互为相反数,且m=-1,则代数式2ab-(c+d )+m2=_______。 18、+5.7的相反数与-7.1的绝对值的和是。 19、已知每辆汽车要装4个轮胎,则51只轮胎至多能装配辆汽车。 三、解答题 20、计算:(本题共有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8+(―4 1)―5―(―0.25) (2)―82+72÷36 (3)721×143÷(-9+19) (4)25×43―(―25)×2 1

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一、培优题易错题 1.按顺序在里填数。 【答案】32;33;34;36;37;38;40;41 【解析】 2.我会涂出有规律的颜色。 【答案】 【解析】 3.后面一个应该是什么?请你画出来。 【答案】 【解析】 4.按规律填数。 【答案】18;10 【解析】 5.在下图中,根据变化规律空白处应填( )。 A. B. C.

【答案】A 【解析】 6.用3,0,7三个数字中的两个组成的两位数中最小的数是( ) A. 37 B. 73 C. 30 【答案】 C 【解析】【解答】要得到最小的两位数,需要先选数字,将大数字“7”去掉,剩下“3”和“0”,“0”不能在最高位,只能将“3”放在最高位,即30。 7.1时半小时后是()时。 A. 1:30 B. 2:00 C. 12:30 【答案】 A 【解析】【解答】1时半小时后是1:30。 【分析】半小时也就是30分,1时半小时后也就是1时30分,写作:1:30。 故选:A。本题是考查时间与钟面。 8.划去不符合规律的图形或文字,在括号里圈出正确的。 (1) (2) (3) (4) 【答案】(1) (2)

(3) (4) 【解析】【分析】(1)观察可知,此题是按“”为一组循环排列的,据此规律解答; (2)观察可知,此题是按“”为一组循环排列的,据此规律解答; (3)观察可知,此题是按“”为一组循环排列的,据此规律解答;(4)观察可知,此题是按“”为一组循环排列的,据此规律解答。 9.下面是1~100的百数表的一部分。 请根据百数表的顺序,填写空格里的数。 【答案】 【解析】【分析】百数表中,每一个数都比它上面一个数大10;每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1。 10.把下面各个图形的一半涂上颜色.

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测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测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初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试卷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 1.已知 (本题中的角均大于且小于 ) (1)如图1,在内部作,若,求的度数; (2)如图2,在内部作,在内,在内,且,,,求的度数; (3)射线从的位置出发绕点顺时针以每秒的速度旋转,时间为秒( 且 ).射线平分,射线平分,射线平分 .若,则 ________秒. 【答案】(1)解:∵∠AOD+∠BOC=∠AOC+∠COD+∠BOD+∠COD=∠AOB+∠COD 又∵∠AOD+∠BOC=160°且∠AOB=120° ∴ (2)解:, 设,则, 则,

(3) s或15s或30s或45s 【解析】【解答】(2)解:当OI在直线OA的上方时, 有∠MON=∠MOI+∠NOI= (∠AOI+∠BOI))= ∠AOB= ×120°=60°, ∠PON= ×60°=30°, ∵∠MOI=3∠POI, ∴3t=3(30-3t)或3t=3(3t-30), 解得t= 或15; 当OI在直线AO的下方时,

∠MON═(360°-∠AOB)═ ×240°=120°, ∵∠MOI=3∠POI, ∴180°-3t=3(60°- )或180°-3t=3( -60°), 解得t=30或45,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t的值为 s或15s或30s或45s 【分析】(1)利用角的和差进行计算便可;(2)设,则,,通过角的和差列出方程解答便可;(3)分情况讨论,确定∠MON在不同情况下的定值,再根据角的和差确定t的不同方程进行解答便可. 2.结合数轴与绝对值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 ①数轴上表示5和2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②数轴上表示﹣2和﹣6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③数轴上表示﹣4和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2)归纳: 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m和数n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m﹣n|. 应用: ①如果表示数a和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7,则可记为:|a﹣3|=7,求a的值. ②若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位于﹣4与3之间,求|a+4|+|a﹣3|的值. ③当a取何值时,|a+4|+|a﹣1|+|a﹣3|的值最小,最小值是多少?请说明理由. (3)拓展:某一直线沿街有2014户居民(相邻两户居民间隔相同):A1, A2, A3,A4, A5,…A2014,某餐饮公司想为这2014户居民提供早餐,决定在路旁建立一个快餐店P,点P选在什么线段上,才能使这2014户居民到点P的距离总和最小. 【答案】(1)解:①数轴上表示5和2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3.

七年级数学上册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七年级数学上册测试题及 答案全套

七年级(上)数学第一章有理数检测题 满分100分 答题时间 90分钟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 共36分) 1、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5(--的相反数是)5(- (B)3和3-的绝对值相等 (C)若0>a ,则 a 一定不为零 (D)数轴上右边的点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小 2、已知a a -=、b b =、0>>b a ,则下列正确的图形是( ) (A ) (B ) (C ) (D ) 3、若a a +-=+-55,则a 是( ) (A )任意一个有理数 (B )任意一个负数或0 (C )任意一个非负数 (D )任意一个不小于5的数 4、对乘积)3()3()3()3(-?-?-?-记法正确的是( ) (A )43-(B )4)3(-(C )4)3(+-(D )4)3(-- 5、下列互为倒数的一对是( ) (A )5-与5 (B )8与125.0 (C )321与2 3 1 (D )25.0与4- 6、互为相反数是指( ) (A )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 (B )一个数的前面添上“-”号所得的数。 (C )数轴上原点两旁的两个点表示的数。 (D )相加的结果为O 的两个数。 7、下列各组数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 ) (A )节约汽油10公斤和浪费酒精10公斤 (B )向东走5公里和向南走5公里 (C )收入300元和支出500元 (D )身高180cm 和身高90cm 8、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422=- (B )4)2(2-=- (C )6)2(3-=- (D )9)3(2=-

9、计算:22)2(25.03.0-÷?÷-的值是( ) (A )1009- (B )1009(C )4009(D )400 9- 10、下列的大小排列中正确的是( ) (A ))2 1 ()32(43)21(0+-<-+<--<--< (B ))2 1(0)21()32(43--<<+-<-+<- - (C ))21 ()32(043)21(+-<-+<<--<-- (D ))2 1 (043)32()21(--<<--<-+<+- 11、将边长为1的正方形对折5次后,得到图形的面积是( ) (A )0.03125 (B )0.0625 (C )0.125 (D )0.25 12、已知5=x 、2=y ,且0<+y x ,则xy 的值等于( ) (A )10和-10 (B )10 (C )-10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二、填空题: 13、用计算器计算 6 8)2()9(-+-,按键顺序 是: 、 、 、 、 、 、 + 、 、 、 、 、 、 ;结果是 。 14、用计算器计算:=-+-÷--)10259()26()57.2(4.133 。 15、某公司去年的利润是-50万元,今年的利润是180万元;今年和去年相比,利润额相差 万元。 16、观察下面数的排列规律并填空:-57、49、-41、 、 。 17、已知,m 、n 互为相反数,则=--n m 3 。 18、一个零件的内径尺寸在图上标注的是05 .003.020+-(单位mm ) ,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 ,加工要求最大不超过标准尺寸 ,最小不超过标准尺寸 。 19、若10032a a a a A ++++=Λ,则当1=a 时,=A ,当1-=a 时,

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单元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单元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一、初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试卷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 1.已知长方形纸片ABCD,点E,F,G分别在边AB,DA,BC上,将三角形AEF沿EF翻折,点A落在点处,将三角形EBG沿EG翻折,点B落在点处. (1)点E,,共线时,如图,求的度数; (2)点E,,不共线时,如图,设,,请分别写出、满足的数量关系式,并说明理由. 【答案】(1)解:如图中,由翻折得: , (2)解:如图,结论: . 理由:如图中,由翻折得: , 如图,结论:, 理由: , , . 【解析】【分析】(1)根据翻折不变性得:,由此即可解决问题.(2)根据翻折不变性得到:,根据分别列等式可得图和的结论即可. 2.如图在数轴上A点表示数a,B点表示数b,AB表示A点和B点之间的距离,且a、b满足|2a+4|+|b-6|=0 (1)求A,B两点之间的距离;

(2)若在数轴上存在一点C,且AC=2BC,求C点表示的数; (3)若在原点O处放一个挡板,一个小球甲从点A处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小球乙从点B处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在碰到挡板后(忽略球的大小,可看作一点)以原来的速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秒). ①分别表示甲、乙两小球到原点的距离(用t表示); ②求甲、乙两小球到原点的距离相等时经历的时间 【答案】(1)解:因为, 所以2a+4=0,b-6=0, 所以a=?2,b=6; 所以AB的距离=|b?a|=8; (2)解:设数轴上点C表示的数为c. 因为AC=2BC, 所以|c?a|=2|c?b|,即|c+2|=2|c?6|. 因为AC=2BC>BC, 所以点C不可能在BA的延长线上,则C点可能在线段AB上和线段AB的延长线上. ①当C点在线段AB上时,则有?26, 得c+2=2(c?6),解得c=14. 故当AC=2BC时,c= 或c=14; (3)解:①因为甲球运动的路程为:1×t=t,OA=2, 所以甲球与原点的距离为:t+2; 乙球到原点的距离分两种情况: (Ⅰ)当0?t?3时,乙球从点B处开始向左运动,一直到原点O, 因为OB=6,乙球运动的路程为:2×t=2t, 所以乙球到原点的距离为:6?2t; (Ⅱ)当t>3时,乙球从原点O处开始一直向右运动, 此时乙球到原点的距离为:2t?6; ②当03时,得t+2=2t?6, 解得t=8. 故当t= 秒或t=8秒时,甲乙两小球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卷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第1—2单元检测一年级(数学)(考试时间:40分钟)班级:姓名:成绩: 一、口算题(每题1分共20分) 9+8= 11-9=15-7 =12-8 =14-8= 14-9= 17-9= 8+7= 18-9=14-7= 7+6= 16-10=17-8= 18-8=11-6+7= 11-4=12-8=15-9=13-9= 13-7+5= 二、填空(每空3分共33分) 1、看图填上“前”、“后”。 2、找位置 1)、苹果的位置在第()排第()个。白天鹅在第()排第()个。2)、第3排第3个是()。第1排第6个是()。 3)、请在第1排第4个的位置上画一个气球。

三、填上适当的数。(每题2分,共12分) 1.15比( )多3。 2. ( )比12少5。 3. ( )比20少5。 4.17比( )少3。 5. ( )比19多1。 6. ( )比12多4。 四、 解决问题(35分) 1、看图列式并计算(每小题 5分) 1)●●●● ●●●● 2) ●●● ●●●● ?个 = 个 = 个 2、一本书有18页, 方方看了9页,还有几页没看?(6分) = 个 3、要送13份礼物,现在剩下4份,送了几份?(6分) = 个 4、河里有9只黄鸭子,6只白鸭子。 1)一共有几只鸭子?(5分) = 只 2)请你提出一个问题,并列式解答。(问题3分,列式5分) 问题: ----------------------------------------------------- = 只 ?个 12个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第3—4单元检测 一年级(数学)(考试时间:40分钟)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口算(10分) 70+8= 40+4= 75-5= 83-3= 90+8= 16-8= 30+7= 4+70= 67-7= 80+6= 二、填空(6、8每题3分,其它题每空2分共32分) 1、接着五十八,写出后面连续的四个数:( 、 、 、 ) 2、10个一是( ),100里面有( )个十,( )个—。 3、一个数由6个一,5个十组成,这个数是( ) 4、32里面包含( )个十,( )个一。 5、至少( )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1个大正方形; 至少( )个同样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1个大正方体。 6、写出小于100而大于40的个位是3的5个数:----、-----、----、----、----。 7、与96相邻的数是( )和( )。 8、给下面的数按从大到小排序:11、20、98、30、45 ( 、 、 、 、 ) 9、看图写数。 ( ) ( ) ( ) ( ) 三、选择题。(每空3分共12分) ①多一些 ②少一些 ③多得多 ④少得多 (1)76比8( ),比81( )。 百 十 个 百 十 个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说,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①正数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②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③有最小的负数,没有最大的正数;④符号相反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⑤a -一定在原点的左边。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 A .5 32a a a =+ B .22a a -=- C .3 3 )(a a =- D .2 2 )(a a -- 3、b a 、两数在数轴上位置如图3所示,将b a b a --、、、用“<”连接,其中正确的是( ) A .a <a -<b <b - B .b -<a <a -<b C .a -<b <b -<a D .b -<a <b <a - 4、我市有305600人口,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精确到千位) ( ) A .4 30.5610?元 B .5 3.05610?元 C .5 3.0610?元 D .5 3.110?元 5、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单项式7 32 xy 的系数是3,次数是2 B .单项式m 的次数是1,没有系数 C .单项式z xy 2 -的系数是1-,次数是4 D .多项式322 ++xy x 是三次三项式 6、在解方程 13 3 221=+--x x 时,去分母正确的是( ) A .134)1(3=+--x x B .63413=+--x x C .13413=+--x x D .6)32(2)1(3=+--x x 7、某品牌手机的进价为1200元,按原价的八折出售可获利14%,则该手机的原售价为( ) A .1800元 B .1700元 C .1710元 D .1750元 8、中国古代问题:有甲、乙两个牧童,甲对乙说:“把你的羊给我一只,我的羊数就是你的羊数的 2倍”。乙回答说:“最好还是把你的羊给我一只,我们羊数就一样了”。若设甲有x 只羊,则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 A .)2(21-=+x x B .)1(23-=+x x C .)3(21-=+x x D .12 1 1++=-x x a b 图3

初一数学单元测试题

初一数学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本题满分20分) 1、在△ABC 中,∠A=∠B=∠C ,则∠A= ° 2、在△ABC 中,∠A=∠C=2 1∠B ,则∠B=_____ ___° 3、在△ABC 中,∠A :∠B :∠C=1:2:3,则∠C=__ ____° 4、三角形有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7和9,则第三条边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5、已知:△ABC ≌△DEF ,AB=10cm ,EF=12cm ,AC=8cm 则DE= cm ,BC= cm ,DF= cm 6、如图,已知CE ⊥AB ,DF ⊥AB ,垂足分别为E 、F 思考过程:CE ⊥AB ⊥AB ∠AEC=∠BFD=90° ( ) ?? ???=∠=∠∠=∠BD AC B A BFD AEC △≌( ) ( ) 7、已知如图,∠B=∠(1)若以“ASA (2)若以“AAS (3)若以“SAS 8、如图,已知AB=CD ,

9、如图9,已知△ABC 中,AD ⊥BC ,CE ⊥AB , 若∠B=500,则∠AOC= °;若∠AOC=2∠B 时,则∠B= ° 10、如图10,已知AB ⊥BC ,∠A=40°,∠AOC=150°,则∠C= °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本题满分20分) 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可以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10 5 4 B 、3 4 2 C 、1 11 8 D 、5 3 8 2、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至少有 ( ) A 、一个锐角 B 、两个锐角 C 、 一个钝角 D 、一个直角 3、具备下列条件的两个三角形中,不一定全等的是 ( ) A 、 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 B 、 三边对应相等 C 、 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 D 、两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4、已知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好是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则该三角形是 ( )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不能确定 5、已知Δ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满足关系式∠B+∠C=3∠A ,则此三角( ) A 、一定有一个内角为45? B 、一定有一个内角为60? C 、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D 、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6、能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 ) A 、斜边相等 B 、一锐角对应相等 C 、 两锐角对应相等 D 、两直角边对应相等 7、已知△ABC ≌△DEF ,∠A=80°,∠E=50°,则∠F 的度数为 ( ) A 、 30° B 、 50° C 、 80° D 、 100° 8、对于下列各组条件,不能判定△ABC ≌△C B A '''的一组是 ( ) A 、∠A=∠A ′,∠B=∠B ′,AB=A ′B ′ B 、∠A=∠A ′,AB=A ′B ′,AC=A ′ C ′ C 、∠A=∠A ′,AB=A ′B ′,BC=B ′C ′ D 、AB=A ′B ′,AC=A ′C ′,BC=B ′C ′ A B D C E O A B C 图9 图10

三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一、培优题易错题 1.下面的早餐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种) 【答案】解:4×3=12。 答:下面的早餐有12种不同的搭配。 【解析】【分析】一种饮料可以搭配4种点心,共有3种饮料,所以可以用乘法解决。 2.只用数字8组成五个数,填入下面的方框里,使等式成立。 【答案】 8+8+8+88+888=1000 【解析】【分析】五个数加起来的和是1000,所以可以选择一个三位数,即888,再选一个两位数,即88,1000-88-88=24,24刚好是三个8相加的和,那么剩下的三个方框里都填一个数字8即可。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使竖式成立。 (1) (2)

【答案】(1) (2) 【解析】【分析】(1)这是一个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竖式,个位上的数分别是7和8,加起来是15,所以和的个位就是5,同时向十位进1,因为和的十位上是6,其中一个加数是3,那么另一个加数是6-1-3=2,百位上的数分别是2和5,加起来是2+5=7,所以这个算式是238+527=765; (2)这是一个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竖式,被减数个位上是7,差的个位上是9,被减数的个位不够减,所以需要从十位退1,17-9=8,那么减数的个位是8,减数的十位是4,差的十位是3,被减数是4+3+1=8,被减数的百位是8,差是1,那么减数的百位是8-1=7,所以这个算式是887-748=139。 4.下图中图形的面积各有几个小格? 【答案】解:图A有21个格;图B有9个格 【解析】【分析】满格的按1格算,不满格的按0.5格计算,估算出图形的大小。 5.下面是中国行政图,请你在图上找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在这是个自治区中,哪个区的面积最大?哪个区的面积最小?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 Unit 1 单元测试题 Written test part (共80分) Ⅳ. 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0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答案。 ( ) 16. This is _______ ruler. _______ ruler is yellow. A. a; A B. the; A C. the; The D. a; The ( ) 17. —Hi, Alan! What’s _______ name?—Hi, Jim! He is Mike. A. your B. Her C. his D. my ( ) 18. _______ is Mary. _______ cup is blue. A. She; She B. She; Her C. Her; Her D. Her; She ( ) 19. —_______ you Paul? —No, I _______ not. A. Are; am B. Is; am C. Are; is D. Is; is ( ) 20. I am Tom Green. Green is my _______ name. A. first B. middle C. last D. school ( ) 21. —Spell your name, please. —_______. A. He isn’t Bob B. B-O-B C. I’m Bob D. N-A-M-E ( ) 22. —What’s five and two?—_______. A. Six B. Seven C. Eight D. Nine ( ) 23. —What’s Frank’s ID card number?—_______ is 609522. A. He B. This C. That D. It ( ) 24. —Is she Ms. Miller? —_______. She is Ms. Smith. A. Yes, she is B. Yes, he is C. No, she isn’t D. No, he isn’t ( ) 25. —What’s her name?—_______. A. It’s fine B. It’s red C. She’s Jane D. She’s 9 Ⅴ. 完形填空(每小题1分,共10分) 先通读下面的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答案。 Hello! I’m Bob 26 . I’m 12. I’m 27 student (学生). I’m 28 No. 5 Middle School. My telephone number is 980-4653. Alice 29 my good friend. 30 last name is Green. She is a student, 31 . She’s 13. She 32 in my school. She is in No. 12 Middle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第一章有理数章末综合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有理数-4的相反数是() A.4 B.-4 C.1 4D1 4 - 2.比较-3,1,-2的大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3<-2<1 B.-2<-3<1 C.1<-2<-3 D.1<-3<-2 3.为了市民出行更加方便,某市政府大力发展交通,2016年某市公共交通客运 量约为1 608 000 000人次,将1 608 00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160.8×107 B.16.08×108 C.1.608×109 D.0.160 8×1010 4.某市一天上午的气温是10 ℃,下午上升了2 ℃,半夜(24时)下降了15 ℃, 则半夜的气温是() A.3 ℃ B.-3 ℃ C.4 ℃ D.-2 ℃ 5.杨梅开始采摘啦!每筐杨梅以5 kg为基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为正数,不足的千 克数记为负数,记录如图1-1,则4筐杨梅的总质量是() 图1-1 A.19.7 kg B.19.9 kg C.20.1 kg D.20.3 kg 6.- 2 3 -的倒数是() A. 3 2B.3 2 - C.2 3 D. 2 3 - 7.下列运算错误的是()

A.-8×2×6=-96 B.(-1)2 014+(-1)2 015=0 C.-(-3)2=-9 D.2÷ 4 3× 3 4 =2 8.如图1-2,A,B两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为a,b,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A.ab>0 B.a+b<0 C.(b-a)(a+1)>0 D.(b-1)(a-1)>0 9.若|a-1|+(b+3)2=0,则ba=() A.1 B.-1 C.3 D.-3 10.规定一种新的运算“*”:对于任意有理数x,y满足x*y=x-y+xy.例如,3*2=3-2+3×2=7,则2*1=() A.4 B.3 C.2 D.1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1.一个点从数轴上表示-1的点开始,先向右平移6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8个单位长度,则此时这个点表示的数是_____. 12.已知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1-3,且|a|=1,|b|=2,|c|=4,则a-b+c=_____. 图1-3 13.在数-5,1,-3,5,-2中任取三个数相乘,其中最大的积是____,最小的积是_____. 14.已知a,b互为相反数,且|a-b|=6,则b-1=____. 15.已知|x|=4,|y|=1 2,且xy<0,则x y 的值等于_____. 16.将640 000精确到十万位为_______,4.10×105精确到了_____位. 17.定义一种新的运算“@”的法则为:x@y=xy-1,则(2@3)@4=______. 18.计算:

初一数学单元测试卷

初一数学单元测试卷(一)班级:姓名: (§1.1--§1.5) 一.填空(每空3分,共60分) 1.正方体有个面,个顶点,条棱,这些棱的长度都。 2.一个长方形绕它的一条边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体是。 3.圆锥由个面组成,其中一个是的,另一个是的。 4.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 5.用一个平面截一个几何体,得到的截面始终是圆,那么这个几何体是。 6.哪个几何体的表面能展开成下面的图形?把名称填在横线上: ;;; 。 7.用一个平面截一个正方体,最多可以得到边形。 8.将一枚硬币在桌面上快速转动,可看到一个球体,这种现象说明。 9.试举两个三视图完全相同的几何体的例子:、。 10.把一个八边形的一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连接,可把这个八边形分割成个三角形。 二.判断(每小题3分,共15分) 1.所有几何体的表面都能展开成平面图形。() 2.棱柱的侧面可能是三角形。() 3.棱锥的底面边数和侧面数相等。()

4.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特殊的四棱柱。 ( ) 5.正方体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完全相同。( ) 三.选择(每小题3分,共15分) 1.用一个平面截一个几何体,得到的截面是四边形,这个几何体可能是( )。 (A )圆锥; (B)圆柱; (C)球体; (D)以上都可能。 2.下列图形中,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是 ( ) (A ) (B) (C) (D) 3.下列图形中,是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是 ( ) (A ) (B) (C) (D) 4.下列平面图形,不能沿虚线折叠成立体图形的是 ( ) (A ) (B) (C) (D) 5.图中的圆锥的三视图是 ( ) (A )三个三角形; (B )主视图和左视图是三角形,俯视图是圆; (C )主视图和左视图是三角形,俯视图是圆和圆心; (D)主视图和俯视图是三角形,左视图是圆和圆心。 四.画图(每小题5分,共10分) 1.右图是由五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请画出它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并注明。

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一、培优题易错题 1.找规律填数。 【答案】4;3 【解析】 2.我会涂出有规律的颜色。 【答案】 【解析】 3.找规律涂色。 (1) (2) (3) 【答案】(1) (2) (3) 【解析】 4.我会涂出有规律的颜色。 【答案】 【解析】

5.在下图中,根据变化规律空白处应填( )。 A. B. C. 【答案】A 【解析】 6.划去不符合规律的图形或文字,在括号里圈出正确的。 (1) (2) (3) (4) 【答案】(1) (2) (3) (4) 【解析】【分析】(1)观察可知,此题是按“”为一组循环排列的,据此规律解答; (2)观察可知,此题是按“”为一组循环排列的,据此规律解答;

(3)观察可知,此题是按“”为一组循环排列的,据此规律解答;(4)观察可知,此题是按“”为一组循环排列的,据此规律解答。 7.下面6个图形分别代表4,5,6,7,8,9这六个数。请你想一想,应该怎样涂色? 【答案】 【解析】 8.看谁填得多?

【答案】此题有很多种答案.例如: 14=10+4 15=10+5 16=10+6 【解析】 9.在1、2、3、4之间添上“+”号,位置相邻的两个数字可以组成一个数,使它们的和等于19. 1234=19 【答案】12+3+4=19 【解析】【解答】要求在数与数之间添上“+”号,组成一个和为19的算式,先考虑如何组成一个与19接近又小于19的数,这个数只能是12,再在余下的数之间添上“+”号,使它们的和等于19. 【分析】解答这类题时,可以从结果出发,多观察,多思考,一步步大胆地去探索,巧妙地组成算式. 10.魔术师的三角(按左、下、右上、右下的顺序填) 和为20 答案不唯一: 【答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七年级数学上册测试题 及答案全套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七年级数学上册测试题及答 案全套 七年级(上)数学第一章有理数检测题 满分100分 答题时间 90分钟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 共36分) 1、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5(--的相反数是)5(- (B)3和3-的绝对值相等 (C)若0>a ,则 a 一定不为零 (D)数轴上右边的点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小 2、已知a a -=、b b =、0>>b a ,则下列正确的图形是( ) (A )(B )(C )(D ) 3、若a a +-=+-55,则a 是( ) (A )任意一个有理数 (B )任意一个负数或0 (C )任意一个非负数 (D )任意一个不小于5的数 4、对乘积)3()3()3()3(-?-?-?-记法正确的是( ) (A )43-(B )4)3(-(C )4)3(+-(D )4)3(-- 5、下列互为倒数的一对是( ) (A )5-与5 (B )8与125.0 (C )321与2 3 1 (D )25.0与4- 6、互为相反数是指( ) (A )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 (B )一个数的前面添上“-”号所得的数。 (C )数轴上原点两旁的两个点表示的数。 (D )相加的结果为O 的两个数。 7、下列各组数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 ) (A )节约汽油10公斤和浪费酒精10公斤 (B )向东走5公里和向南走5公里 (C )收入300元和支出500元 (D )身高180cm 和身高90cm 8、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422=- (B )4)2(2-=- (C )6)2(3-=- (D )9)3(2=- 9、计算:22)2(25.03.0-÷?÷-的值是( ) (A )1009-(B )100 9 (C )4009(D )4009- 10、下列的大小排列中正确的是( ) (A ))21 ()32(43)21(0+-<-+<--<--< (B ))2 1 (0)21()32(43--<<+-<-+<--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含期中,期末试题 第一章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果将“收入100元”记作“+100元”,那么“支出50元”应记作( ) A .+50元 B .-50元 C .+150元 D .-150元 2.在有理数-4,0,-1,3中,最小的数是( ) A .-4 B .0 C .-1 D .3 3.如图,数轴上有A ,B ,C ,D 四个点,其中表示2的相反数的点是( ) A .点A B .点B C .点C D .点D 4.2016年第一季度,某市“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持续增加,获得省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资金408万元.408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正确的是( ) A .408×104 B .4.08×104 C .4.08×105 D .4.08×106 5.下列算式正确的是( ) A .(-14)-5=-9 B .0-(-3)=3 C .(-3)-(-3)=-6 D .|5-3|=-(5-3) 6.有理数(-1)2,(-1)3,-12,|-1|,-(-1),-1 -1 中,化简结果等于1的个数是(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7.将一把刻度尺按如图所示放在数轴上(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cm),刻度尺上的“0cm”和“8cm”分别对应数轴上的-3.6和x ,则x 的值为( ) A .4.2 B .4.3 C .4.4 D .4.5 8.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 A .b >0 B .|a |>-b C .a +b >0 D .ab <0 9.若|a |=5,b =-3,则a -b 的值为( ) A .2或8 B .-2或8 C .2或-8 D .-2或-8 10.观察下列算式:21=2,22=4,23=8,24=16,25=32,26=64,27=128,28=256,…用你所发现的规律得出22016的末位数字是( ) A .2 B .4 C .6 D .8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3的相反数是________,-2018的倒数是________. 12.在数+8.3,-4,-0.8,-15,0,90,-34 3 ,-|-24|中,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测试题及答案

一、仔细选一选(30分) 1. 0是() A.正有理数B.负有理数C.整数D.负整数 2. 中国第一座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千米,其中36属于() A.计数B.测量C.标号或排序D.以上都不是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B.0的绝对值是0 C.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D.1是绝对值最小的数 4. 在数-, 0 , 4.5, |-9|, -6.79中,属于正数的有( )个 A.2B.3C.4D.5 5. 一个数的相反数是3,那么这个数是() A.3 B.-3 C.D. 6. 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A.2>0>-4>-1 B.-4>-1>2>0 C.-4<-1<0<2 D.0<2>-1<-4 7. 一个数的相反数是最大的负整数,则这个数是() A.1 B.±1 C.0 D.-1 8. 把数轴上表示数2的点移动3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 A.5 B.1 C.5或1 D.5或-1 9. 大于-2.2的最小整数是() A.-2 B.-3 C.-1 D.0 10. 学校、家、书店依次座落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上,学校在家的西边20米,书店在家东边100米,张明同学从家里出发,向东走了50米,接着又向西走了70米,此时张明的位置在( ) A. 在家 B. 在学校 C. 在书店 D. 不在上述地方 二、认真填一填(本题共30分) 11.若上升15米记作+15米,则-8米表示。12.举出一个既是负数又是整数的数。 13.计算:__________。 14.计算5.24÷6.55,结果用分数表示是______;用小数表示是________。15.绝对值大于1而不大于3的整数是。 16.最小的正整数是_____;最大的负整数是_____。 17.比较下面两个数的大小(用“<”,“>”,“= ”) (1) 1 -2; (2) -0.3; 18.如果点A表示+3,将A 向左移动7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则终点表示的数是。 19.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是______,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_______________。 20.观察下面一列数,根据规律写出横线上的数, -;;-;;;;……;第2013个数是。 三、全面答一答(本题有5个小题,共40分) 21、(8分)把下列各数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数集内:

初一数学单元测试题-初中一年级数学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初中数学试卷_1

初一数学单元测试题-初中一年级数学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测验题、复习资料-初中数 学试卷-试卷下载 初一数学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本题满分20分) 1、在△ABC中,△A=△B=△C,则△A= ° 2、在△ABC中,△A=△C=△B,则△B=________° 3、在△ABC中,△A:△B:△C=1:2:3,则△C=______° 4、三角形有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7和9,则第三条边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5、已知:△ABC△△DEF,AB=10cm,EF=12cm,AC=8cm则DE=cm,BC= cm,DF=cm 6、如图,已知CE△AB,DF△AB,垂足分别为E、F,AC△DB,且AC=BD。试说明CE=DF。小明的解题思考过程如下,有一些步骤不完整请你帮助补全(小括号内) 思考过程:CE△AB,DF△AB △AEC=△BFD=90°AC△DB ()( ) △AEC△( )(

CE=DF ()7、已知如图,△B=△DEF,AB=DE,要说明△ABC△△DEF,(1)若以“ASA”为依据,还缺条件 (2)若以“AAS”为依据,还缺条件 (3)若以“SAS”为依据,还缺条件 8、如图,已知AB=CD,AC=BD,则图中有对 全等三角形,它们分别是 9、如图9,已知△ABC中,AD△BC,CE△AB, 若△B=500,则△AOC= °;若△AOC=2△B时,则△B= ° 10、如图10,已知AB△BC,△A=40°,△AOC=150°,则△C=°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本题满分20分) 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可以组成三角形的是() A、10 54B、342 C、1118 D、5 38 2、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至少有() A、一个锐角 B、两个锐角 C、一个钝角 D、一个直角 3、具备下列条件的两个三角形中,不一定全等的是( ) A、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 B、三边对应相等 C、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 D、两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4、已知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好是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则该三角形是()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 5、已知ΔABC的三个内角△A、△B、△C满足关系式△B+△C=3△A,则此三角() A、一定有一个内角为45° B、一定有一个内角为60° C、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D、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