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简答论述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13
二、名词解释:1.燕乐:燕乐,又称宴乐,专指统治者在宴请宾客时所用的音乐。
唐代的燕乐由多部乐和二部伎组成,它是在汉魏至隋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中外各民族音乐交融的产物。
2.xx:雅乐是周代统治者在祭祀天地、祖先以及朝贺、宴飨等场合所用的音乐,因其具有“典雅纯正”的风格,所以被称为雅乐。
西周雅乐有非常严格的制度,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不同的等级享用不同的乐队和舞队规模、不同的场合运用不同的乐舞。
3.xx:(1912~1935)音乐家,原名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原籍云南玉溪。
学生时期就参加革命宣传活动,后参与建立“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等左翼音乐组织,坚定走革命音乐道路。
创作的歌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人民性,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开辟了道路,著名的作品有《卖报歌》、《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大路歌》等。
4.相和歌:汉代产生的艺术歌曲,它是在北方民歌基础上经过加工而成。
其发展过程经过了三个阶段,最初是清唱的民间歌谣,既而又加上帮腔,成“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最后形成带有乐器伴奏的“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艺术化歌曲。
相和歌主要用丝竹乐器伴奏,有笙、笛、节、琴、瑟、琵琶、筝等七种。
5.xx:明代琴家,号青山,江苏娄东(今太仓)人。
自幼学琴,为陈爱桐再传弟子,不但擅长演奏,而且在琴学方面也有极高的造诣,著有琴学名著《溪山琴况》。
在此书中,徐上瀛在总结前人琴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演奏实践,提出了“和”、“静”、“清”、“远”、“古”、“澹”等二十四况。
《溪山琴况》集古琴音乐美学之大成,在实践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琴乐审美准则,成为我国古代三部最重要的音乐美学专著之一。
6.新歌剧:是我国近现代出现的一种融音乐、文学、舞蹈等不同形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它既有别于传统戏曲,又不同于西洋歌剧。
《白毛女》是新歌剧的标志性作品,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新歌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7.贾湖骨笛:1986至1987年间,考古学家在对河南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进行挖掘时,发现了多支新石器时期的七音孔、八音孔骨笛。
2014年最新中国音乐史总结分析作者:anne古代部分:一;远古夏商时期的音乐:中国音乐的起源: 模仿说、感情说、劳动说;乐舞:早期的音乐常常和舞蹈结合在一起;故名之“乐舞”..黄帝时代的云门;又称云门大卷;相传黄帝部落以云为图腾;所以这是一部歌颂氏族图腾的乐舞..咸池又名大咸;相传咸池为东方日浴地;故这是一部崇拜日浴的乐舞..箫韶又名大韶;简称从韶..最初是咸黑所作的声歌;原名九招;虞舜时代的质又修订过;故后世又称此乐为韶虞..箫韶之名;是由于此乐舞以排箫为主要伴奏乐器的缘故..夏代开始进入奴隶制社会;乐舞内容从氏族社会中对于图腾或大自然的歌颂转向对奴隶主统治者的歌颂..夏龠又名大夏;是一部歌颂夏禹治水有功的乐舞..此乐舞在周代演出时舞者共六十四人;分为八行八列..主要伴奏乐器为龠;龠为管乐器;是排箫的原始形制..大濩又称濩;是一部歌颂成汤灭夏建立商朝功勋的乐舞..“巫乐”;又称“巫音”;即巫术活动中所用的乐舞..天然材料制成的乐器:骨哨、骨笛;龟甲摇响器;鼍鼓;磬现存故宫博物馆的三音编磬为“永启”“永余”“夭余”;陶制乐器:摇响器、陶铃、陶角、陶鼓、陶镛、陶埙;铜制乐器:铜铃、铜鼓、钟、铙、镛、鑮;二;周秦时期的音乐:周代的礼乐制度:君主八佾;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用二佾..佾指古代乐舞的行列..关于佾有两种解释:一;每佾固定为八人;二;人数与八佾相同;如八佾每佾八人;六佾每佾六人等..音乐教育:对象:贵族子弟;即世子和国子..“乐”的学习内容:乐德、乐语和乐舞..乐德:“中、和、祗、庸、孝、友”;阅读会员限时特惠7大会员特权立即尝鲜乐语:“兴、道、讽、诵、言、语”;乐舞:六代乐舞为主;如云门、大咸、大夏、大濩、大武;学习目的:达到统治阶级提倡的“礼乐治国”..六代乐舞:云门、咸池、箫韶、大夏、大濩、大武;前五部参照远古夏商时期音乐..大武内容描写周武王伐纣的全过程..采风:是一种为了解民意、完善施政而采取的一种较为积极的举措..采风制度的建立为宫廷提供了大量的优秀民间音乐和歌词;而且为保存先秦时期的民歌作出了不朽的功绩..颂乐:用于天子祭祖、大射、视学及两君相见时等重大典礼时的乐舞..诗经里保存了商颂、周颂、鲁颂等三颂..内容大都是史诗性的;带有神话色彩..颂有乐章形式、有乐歌形式、也有纯器乐形式;一般速度较慢..郑卫之音:代表民间俗乐..“郑卫之音”是郑国与卫国一带的地方音乐;它保留了浓郁的商代音乐特色;节奏奔放活泼;音乐优美抒情;风格上与“雅乐”迥然异同..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荀子曾根据民间歌曲创作了成相篇..“成相”就是手持“相”这种乐器作为伴奏的说唱..成相篇的内容主要宣扬为君治国之道..乐器:八音分类法:按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诸类乐器中以打击乐器较多..乐律:三分损益法律是一种用数学计算的生律方法..把一个振动体即弦长的长度均分为三段;去掉它的1/3;得2/3;称“三分损一”..如加上他的1/3;得4/3;称为“三分益一”..这种取律的方法称为“三分损益法”..三;两汉三国时期的音乐:汉代的官方音乐机构有“太乐”和“乐府”两署;分别隶属于“奉常”和“少府”.. 相和歌作为汉代北方民间歌曲的总称;包含了各种不同内容、形式的民谣..汉魏时期的相和歌作品数量相当丰富;大致分为“相和引”、“相和曲”、“吟叹曲”、“四弦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以及“但曲”..如“相和引”的作品就有箜篌引、商引、徵引、羽引、宫引、角引等六曲..汉代的歌舞以粗狂豪放的民间色彩;取代了周秦以来的宫廷歌舞的巫术风格..民间歌舞包括:公莫舞、巴渝舞、鼙舞、盘舞、铎舞、拂舞、白纻舞、踏歌.. 打击乐器:建鼓、提鼓、小鼓、扁鼓、鼗鼓;汉代古琴音乐逐渐从相和歌乐队中脱离出来;向着器乐化的倾向发展;这个时期的琴曲创作有一个显着的特点;就是不少琴曲直接取自当时的相和歌或相和大曲;且带有明显的叙事性特点..其中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就是其中的代表..美学专着:阮籍乐论、嵇康声无哀乐论乐律:京房六十律;计算方法是在三分损益十二律之后;继续用此法上下相生;直到六十律为止..四、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相和引:主要是以五音来命名的有歌辞和伴奏的歌曲形式..凡相和;伴奏乐器有苼、笛、节歌、琴、瑟、琵琶、筝七种..宫、商、角、徵、羽五引的歌词都是七字一句;三句一段的单段体;与箜篌引五言、七言、长短句等多变句式不同..清商乐:又名清乐;是在相和三调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不仅包括汉魏旧曲;还收入了江南吴歌和荆楚西声..碣石调·幽兰是目前仅见的一首以文字记谱的琴曲;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五、隋唐时期的音乐:变文:是唐代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内容可分为两类;一类讲述佛经故事;是佛教通俗化的结果..还有一类讲述历史传说或民间故事..作品的特点是语言生动、纯朴、有韵有白、有说有唱..变文是散文和韵文相间的叙事体裁;韵文部分通常是七言四句一段;也有五言、六言的..音乐性、故事性都很强;借以吸引听众、传播佛经..变文有三类形式:只唱不说;只说不唱;有唱有说此类占多数..以散文引起;以唱文叙述内容.. 坐部伎和立部伎是按不同的表演形式而分..唐代宫廷燕乐的三个概念:广义;是相对于“雅乐”来说的俗乐;包含十部乐和教坊乐..次广义;专指一种具有特殊风格的音乐;融胡俗乐于一体;尤其是龟兹乐..狭义;专指唐贞观时期张文收采古朱雁、天马之义所作的景云河清歌..六、宋元时期的音乐:宋朝的宫廷音乐主要有两方面的特点:1;宫廷音乐艺术向着小型、精致的审美趋向发展..如唐代大曲在北宋时已不再表演全曲;而仅仅裁取大曲中的一段或几段音乐进行演奏;称之为“摘遍”;2;乐器独奏和小合奏等具有独立地位的纯器乐形式也开始盛行于宫廷;并体现出高超的演奏技艺..说唱音乐种类:鼓子词、诸宫调、货郎儿戏曲音乐种类:宋杂剧音乐、元杂剧音乐、南戏音乐乐器:拉弦乐器:嵇琴、胡琴;吹管乐器:芋笙、巢笙、和笙;弹弦乐器:三弦、火不思;打击乐器:云璈;键盘乐器:兴隆笙;梦溪笔谈乐论: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的一部笔记体着作;其内容记述了古代科技和人文的众多成就以及其本人的深刻见解..此书的乐论部分占有相当篇幅;涉及乐器、乐曲、宫调、乐谱、律学、音乐思想和音乐声学等各个领域..其中有些内容为音乐史上的首次记录;如:最早出现“乐学”、“声学”和“马尾胡琴”的词汇;最早出现的燕乐二十八调的用声数及其音高的记录;最早出现的工尺谱字和乐谱中“敦、擎、住”等节奏称谓;以及在世界声学范围内首创的“纸人演示”共振实验..七、明清时期的音乐:俚曲:蒲松龄将聊斋志异中的一些故事;结合当地方言及各种小曲;编成说唱形式;这些作品被人们称为蒲松龄“俚曲”或“聊斋俚曲”..曲牌大多来自于明清的民歌小曲、戏曲..其音乐优美朴实;语言多为白话;通俗易懂;伴奏形式比较自由.. 曲艺音乐的发展:鼓词类、弹词类、牌子曲类、渔鼓道情类、琴书类..戏曲音乐的发展:宋元时期盛行于北方的杂剧;至元末逐渐衰落;而流行于南方的南戏却得到较大发展..南戏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杂剧、诸宫调等其他姐妹艺术的精华;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体制;明清时期演变成为传奇剧..由于流传地区不同;逐渐相继出现了各种声腔体系..明代流行于江南地区的“四大声腔”——海盐腔、弋阳腔、余姚腔、昆山腔是其中影响最大的几种声腔..除此之外;清中叶以后;又出现了梆子腔及皮黄腔系统为代表的各种地方声腔剧种..近代部分:旧民主主义时期音乐文化发展的主要表现:1,封建统治阶级的雅乐早已衰落;而且原来来自民间俗乐的“雅部”昆曲、琴曲等也处于不断衰落的状况;2,随着政治形势的发展出现了大量反映当时现实生活的新民歌包括早期的工人歌曲、地方戏曲即“花部”和说唱音乐获得了更为迅速的发展;并增加了不少新的剧种和曲种;还自发产生了初期的戏曲改良运动;3,20世纪初至五四运动前后;出现了大量有别于传统旧乐的学堂乐歌;这也是当时进步的知识分子传播民主革命思想的一种手段;新民主主义时期音乐文化发展的主要表现:1、大量原本活跃在农村的民间艺人纷纷进入城市;使原来在农村的说唱曲种、戏曲剧种不断在城市中落脚;不断走向职业化的发展;2、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推动全面的“龙头”作用;3、中国近代音乐创作始终以各类声乐体裁发展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京剧是以徽剧、汉剧作为基础的一种“皮黄戏”..乾隆后期四大徽班进京..“徽班”主要演出具有一定斗争性的历史剧目;更接近人民的生活也更富盒式带的要求..清末明初;随着西洋话剧的传入;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文明戏”也称“新剧”在各大城市迅速兴起..通过编演潘烈士投海、黑奴吁天录等中外体裁的“时事新戏”;在唱腔、表演、舞台布景等方面的大胆改革;创立了所谓“海派京戏”..戏曲改良运动曾促进了戏曲艺术同当时社会现实的联系;也演出了一些揭露、抨击社会罪恶和要求摆脱封建束缚的新剧目..考试题型:填空10道:2分名词解释5道:4分简答4 道:5分论述2 道:10分论儒家、道家、墨家的美学观点..学堂乐歌的产生、发展、内容、代表人物、历史意义..隋唐时期的音乐文化交流:西域乐器;乐律、东亚、各个民族之间..冼星海的音乐创作和历史意义:个人艺术经历;创作过的曲目黄河。
大学中国古代音乐史论述简答题整理
古代中国音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
丰富的内涵。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简答题整理。
1. 什么是古代中国音乐?
古代中国音乐是指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产生、发展并广泛流传的
音乐形式和作品。
它包括了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等多种
类型。
2. 古代中国音乐的起源时间是什么时候?
古代中国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原始社会时期,大约距
今有数千年的历史。
3. 古代中国音乐的分类有哪些?
古代中国音乐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包括音乐的用途、演奏方式、音乐形式等。
常见的分类有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农耕
音乐、舞蹈音乐等。
4. 古代中国音乐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古代中国音乐有许多经典的代表作品,例如《广陵散》、《阳关三叠》、《渔舟唱晚》等。
这些作品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并对后世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古代中国音乐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
古代中国音乐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用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还被广泛应用于宴会、仪式、祭祀、庆典等各种场合,是人们交流感情、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6. 古代中国音乐的演奏方式有哪些?
古代中国音乐的演奏方式多样,常见的有笛子、琴、瑟、鼓等乐器。
古代音乐的演奏也常伴随着歌唱和舞蹈,形成多种形式的表演艺术。
以上是对大学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简答题整理,介绍了古代中国音乐的定义、起源、分类、代表作品、社会作用以及演奏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对于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音乐历史的人们,这些问题的回答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基础知识。
*也叫“昆腔”“昆曲”“昆剧”等,是明代产生的四大声腔之一。
最初是昆山一带民间流行的南戏“清唱”腔调,后经魏良辅吸收诸多腔调音乐和“北曲”唱法,并同云适等人研究,改创成了婉转细腻,擅长抒情,有“水磨调”之称的“昆腔”。
=======================================================*是在管仲的著作《管子·地员篇》中对乐律学所提出的理论,这也是最早的律学理论。
“三分损益”是指把一个音管分为三份,“损减益加”,以此延续产生十二律。
=======================================================*由于乐器种类增多。
八音即是一个对乐器分类的方法,也叫“八音分类法”。
它按照乐器制作的材料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后来“八音”成为中国古代各朝代对各类乐器的总称。
=======================================================*十二律吕是指在十二律中,六个单数的伴音“律”和六个双数的伴音“吕”的总称。
=======================================================*是我国戏曲正式形成的标志。
它源于北宋永嘉一带以民歌、曲子为基础的“永嘉杂剧”。
后又吸收唱赚、诸宫调和杂剧中的各种戏曲形式,最终形成了南戏。
=======================================================*答:定义:说唱音乐是我国的一种以讲唱故事为主的音乐形式,带有很强的叙事性。
(1)说唱音乐最早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荀子撰写的《成相篇》(2)说唱音乐成熟于隋唐时期。
在隋唐时期兴起一种说唱文学,多用韵文和散文交错组成,称之为“变文”。
它实质上是通俗的叙事文学。
“变文”是中国说唱艺术正式形成的标志。
(3)宋、元时期是说唱音乐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随着发展,也有了说唱音乐活动的固定场所——瓦肆、勾栏。
民族民间音乐概论——简答论述民族民间音乐是指一种民族团体中流传并经营音乐素材的音乐形式。
它是一种表达特定民族文化和身份认同的方式,代表着一个民族的传统和历史。
民族民间音乐涵盖了世界各地的许多不同的音乐风格和传统,每个地区的民间音乐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
民族民间音乐可以追溯到人类历史的早期。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人们通过音乐来表达他们的情感、信仰和价值观。
当时的音乐通常是口头传统的,由较小的社区或家庭群体进行,以传承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交流的增加,一些民族音乐开始受到其他地区的影响,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民族民间音乐在世界各地的表演形式各异,其中一种常见的形式是民间音乐节。
这些音乐节通常是为了庆祝特定的传统或纪念日,吸引着大量的观众和音乐爱好者。
这些音乐节展示了不同地区的音乐和文化,增强了人们对民族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除了音乐节,民族音乐还可以通过演奏乐器、歌谣、舞蹈和口头传统来表达。
不同地区的民族音乐可能使用各种各样的乐器,例如中国的二胡、非洲的非洲鼓和爱尔兰的风笛等。
这些乐器经常与特定的音乐风格和舞蹈形式结合使用。
民族民间音乐的作用不仅仅是娱乐。
它还可以在社会中起到一种凝聚力的作用,使民族团体更加团结和自豪。
通过音乐,人们可以传达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并与他人分享他们的文化遗产。
因此,民族音乐在保护和传承文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民族音乐也可以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工具。
通过音乐教育,人们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音乐传统和文化,培养对其他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音乐教育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技巧和创造力。
总的来说,民族民间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代表了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传统和文化。
通过音乐,人们可以传达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并与他人分享他们的文化。
民族音乐不仅是娱乐,还是一种凝聚力和教育工具,它在保护和传承文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和欣赏民族音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
民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与人民生活紧密联系的歌曲艺术,是民间音乐和民间文学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又是民族乐器、曲艺音乐、戏曲音乐的基础。
民歌的三个基本特征:民歌和人民的社会生活有着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民歌是经过广泛的群众性的即兴编作、口头传唱而逐渐形成和发现起来的;民歌音乐形式具有简明朴实、平易近人、生动灵活的特点。
民歌的体裁大体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大类。
花儿:是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等广大地区的一种山歌,是当地人民的口头文学形式之一。
花儿结构分两段,前段比兴,后段是歌唱的主题内容,曲调具有浓郁的抒情性。
演唱时用当地方言,有很浓的地方气息。
二人台:是流行于内蒙以及山西,陕西河北三省北部地区的戏曲剧种,也称二人班。
剧目多采用一丑一旦二人演唱形式。
昆曲:是明代发源于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
柔和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
现代一般指昆剧。
昆曲以鼓,板控制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主要以中州官话为唱说语言,2003年被联合国评为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曲目有长生殿。
客家山歌:是流行于粤东,粤北,闽西,赣南,台湾等客家人聚居点的山歌,用客家方言演唱,内容广泛,语言朴实生动,歌词多为七言四句结构,常用比兴手法。
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十二大套歌舞音乐艺术的总称。
它运用音乐,文学舞蹈戏剧等各种语言和艺术形式表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绚丽的生活和高尚的情操,是维吾尔族歌舞音乐中的宝贵财富,被誉为东方音乐文化的一大奇迹。
花鼓:花鼓是我国一种民间歌舞,南宋时期就有记载,是由农民在田间插秧时击鼓演唱发展而来,表演形式是一男一女,男敲小镗锣,女打小花鼓,边歌边舞,有时增加乐器伴奏。
各地花鼓的风格、曲调不同。
劳动号子:是人们在体力劳动过程中编口唱并直接为之服务的民歌,在集体协作性较强的劳动过程中,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号,所以,劳动号子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
中国音乐史复习笔记简答题参考答案:简述隋唐时期多部乐内容简述唐代多部乐的内容多部乐体制由隋创立,初为七部,后增至九部。
唐代多部乐基本承袭了隋代的体制,有九部乐、十部乐。
诸乐部由风格迥异的各民族音乐组成,乐部名称以国名、地区名冠之,所用乐器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尽相同,多在唐代宫廷为庆祝各种传统节日或欢迎外交使臣等活动举行的一些重大宴会时演出。
十部乐的具体内容如下:燕乐,协律郎张文收所作。
它是唐十部乐中唯一的创作音乐,其内容是歌颂天下太平并为帝王歌功颂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所以被列于诸乐之首。
清商伎,又称清乐,是汉族的民间音乐,包括汉代相和歌及南北朝的吴歌、西曲等。
唐时有《白雪》、《公莫舞》、《明君》、《乌夜啼》、《团扇》等四十余曲,音乐风格哀婉雅致。
国伎,又称西凉乐,是汉族音乐和龟兹音乐结合而成。
自汉代以来,龟兹乐就源源不断传入中原,后在凉州被汉族音乐所吸收,其音乐有《永世乐》、《于阗佛曲》数首,风格独特,不但流行于甘肃一带,也很受中原人们的欢迎。
龟兹乐,西域龟兹国的音乐,在今新疆库车一带。
汉代吕光和龟兹交战,曾带回数种乐曲和乐器,龟兹乐从此传入中原。
唐代龟兹乐水平很高,风行一时,有《善善摩尼》、《婆伽儿》等曲流传,被列位胡乐之首。
疏勒乐,古疏勒国位于今新疆喀什、疏勒一带,是维吾尔族人的居住区。
疏勒乐在北魏时已经传入中原,至隋炀帝时被列位九部乐中,流传有《亢利死让》等曲。
康国乐,古康国位于今乌孜别克共和国境内的撒马尔罕一带,北周时康国乐由阿史那带入中原,隋炀帝将其收入九部乐中,有《戢殿农和正》诸曲。
在唐代流传甚广的《胡旋舞》就来自康国。
安国乐,古安国的音乐,位于中亚乌孜别克共和国布哈拉一带,约在北魏太武帝通西域时传入中原,流行有《附萨单时》、《歌芝栖》等曲。
天竺伎,古印度的音乐,约在四世纪中叶传入中原,有《沙石疆》、《天曲》等曲流行。
高丽伎,古朝鲜的音乐,南北朝时已传入我国,为公元436年北魏征服北燕时所获。
中国音乐史部分名词解释中国音乐史部分名词解释 1.学堂乐歌: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当时称唱歌或乐歌)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
2.儿童歌舞剧:我国近代音乐家黎锦晖创立的一种旨在教育儿童的载歌载舞的演剧形式。
代表作有《可怜的秋香》、《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等。
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创作在中国歌剧发展史上有着启蒙性的重要意义。
此外,以形象的艺术形式对儿童进行富有成效的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开拓性的作用。
3.沈心工(1870-—1947),原名沈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上海市人.我国近代学堂乐歌的主要作者,着名的音乐教育家. 1897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师范学堂,1902 年东渡日本进东京弘文学院学习,同年在东京留学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 研究乐歌的创作,1903年回国任教原校,后担任附小校长.1911年任该校校长, 1922年兼任大学训育主任.先后编创了许多学堂乐歌作品和《学校唱歌集》等.是我国学堂乐歌的最早编写者. 1947年病逝于上海.4.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沙川,我国现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年入清华学校,1921年开始学习钢琴,1922 年开始学习和声,1924 年赴美国留学,入欧伯林大学学心理学,1926年学习音乐理论,作曲和钢琴. 1928年转入耶鲁大学继续学习音乐,1929 年创作交响序曲《怀旧》并获学士学位并回国.1930年任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作曲教授兼教务主任.其创作的题材,体裁丰富多样,作品风格典雅精致,旋律简洁流畅,结构工整严谨,并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音乐家。
他创作的音乐作品,属于我国30年代高水平音乐创作。
作为当时中国最高学府“国立音专”,即“学院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及时“国立音专”的光荣,也是中国音乐的骄傲。
代表作有《怀旧》、《都市风光幻想曲》、《长恨歌》、《思乡》。
5.《黄河大合唱》是我国人民作曲家冼星海于1939年创作的一部具有杰出影响的大合唱.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描述了在抗日战争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痛述了日寇的残暴和人民所遭受的沉重灾难.最后又以惊人的笔墨勾画出一幅幅中国人民纷纷起来保卫祖国,反抗日寇侵略的壮丽情景.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和雄伟浑厚的气魄,成功地反映和歌颂了中国人民如火如荼的爱国热情,是中国音乐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大和唱作品。
中国音乐史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被誉为“中国音乐之父”的作曲家是()。
A. 聂耳B. 冼星海C. 谭盾D. 黄自答案:A2. 《二泉映月》是由哪位民间音乐家创作的()。
A. 阿炳B. 刘天华C. 华彦钧D. 马思聪答案:A3. 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宫、商、角、徵、羽”指的是()。
A. 乐器B. 音乐家C. 音乐体裁D. 五声音阶答案:D4. “高山流水”这个典故最早出自于()。
A. 《诗经》B. 《左传》C. 《史记》D. 《汉书》答案:C5.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古琴曲()。
A. 《广陵散》B. 《平沙落雁》C. 《梅花三弄》D. 《十面埋伏》答案:D6. 中国传统音乐中,“丝竹”指的是()。
A. 一种乐器B. 一种音乐形式C. 一种音乐风格D. 一种音乐流派答案:B7. “江南丝竹”是流行于哪个地区的民间音乐()。
A. 江苏B. 浙江C. 广东D. 四川答案:A8. “京剧”这一名称最早见于()。
A. 清朝B. 明朝C. 元朝D. 宋朝答案:A9. “黄钟大吕”中的“黄钟”指的是()。
A. 一种乐器B. 一种音乐理论C. 一种音乐风格D. 一种音乐流派答案:B10. “十二平均律”最早由哪位中国音乐家提出()。
A. 朱载堉B. 王光祈C. 聂耳D. 冼星海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作品属于中国古典音乐()。
A. 《春江花月夜》B. 《梁祝》C. 《黄河大合唱》D. 《蓝色多瑙河》答案:A, B, C2.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八音”包括()。
A. 金B. 石C. 丝D. 竹答案:A, B, C, D3. 下列哪些乐器属于中国传统吹奏乐器()。
A. 笛子B. 琵琶C. 二胡D. 笙答案:A, D4. 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的“五调”指的是()。
A. 正宫B. 变宫C. 正商D. 变徵答案:A, B, C, D5. 下列哪些作曲家属于中国近现代音乐家()。
音乐鉴赏简答题和论述题1、简述京剧的形成和特点。
京剧的形成过程:清代的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戏曲舞台十分活跃,为徽剧、汉剧等融合形成京剧提供了舞台。
18世纪末徽班艺人首先把二黄(腔)带进北京;19世纪初汉班艺人入京,他们以唱西皮(腔)著称,在两戏结合的基础上又吸收了昆曲等多方面经验,在声腔、剧目、演出诸方面都发生新的变化,经过多种融合与嬗变,逐渐形成了以皮黄腔为主要唱腔的新剧种—京剧。
一般可分为生、旦、净、丑四种行当。
京剧的特点:1、综合性:在表演上将唱、念、做、打、舞有机结合起来,吸取了文学、音乐、美术、诗歌、舞蹈、杂技的精华,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综合艺术体系;2、程序性:是京剧的最基本的特征;不论是在表演中的唱念做打、行当中的生旦净丑,还是舞台的布景、服装、音乐、脸谱等都有全面、严格的规定,这些规定就是戏曲中各种程序的基础和内容;3、虚拟性: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多采用虚拟动作,把生活中实有的事物通过抽象的表演,得到艺术的再现,取得虚实结合、形神兼备的效果;4、娱乐性,技艺性:表演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是人民大众的传统娱乐文化。
2、简述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怎样建立并实施的,后来又如何衰落的。
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的建立:中国礼乐制度最早追溯到周代,武王灭商后,天子分封诸侯,形成以周天子为中心的封建统治秩序。
西周第一代周公姬旦,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也称礼乐制度,以维护其封建统治,这是一种颇为完备的典章制度。
周公所制定的“礼”,是维护统治者等级制度的政治准则、道德规范和各项典章制度的总称,后来发展为区分贵贱尊卑的等级教条。
“乐”则是配合各贵族进行礼仪活动而制作的舞乐。
舞乐的规模,必须同享受的级别保持一致。
礼、乐的结合不仅能维护奴隶主贵族内部的等级秩序,更能有效地统治人民。
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的衰落:西周的礼乐制度,形成了西周特色的礼乐文化与礼乐文明,对后来历代中国文化都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大二中国音乐史知识点中国音乐史是研究中国音乐发展历程和演变的学科,它探究了从古代到现代的音乐风格、音乐创作技巧、音乐理论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介绍一些大二学生在学习中国音乐史时需要了解的知识点。
一、古代音乐在大二中国音乐史中,古代音乐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古代音乐主要包括古代器乐、宫廷音乐以及民间音乐等。
在古代器乐方面,学生需要了解古代乐器的种类、演奏技巧以及乐谱记谱法等相关知识。
在宫廷音乐方面,了解古代宫廷音乐的起源、在宫廷中的地位以及传承等内容是必要的。
此外,了解一些古代民间音乐的流派、特点和影响也是非常有益的。
二、音乐理论在学习中国音乐史时,音乐理论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学生需要了解古代音乐理论的发展,并能够理解和应用其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例如,了解五音、六律、宫商角羽的含义和作用,了解古代音乐调式的特点和分类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中国传统音乐中的节拍、各种表情符号以及音乐形式等方面的知识。
三、曲艺和戏曲音乐曲艺和戏曲音乐是中国音乐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了解京剧、豫剧、评剧等主要戏曲剧种的特点、音乐形式以及表演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了解曲艺形式如评书、相声等的音乐背景和技巧也是必要的。
四、现代音乐近代以来的中国音乐发展经历了很多变化,学生需要了解这一时期的音乐特点和发展脉络。
了解中国近代音乐家的代表作品和他们对音乐创作的贡献,了解不同流派的兴起和发展,对于理解现代中国音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中国音乐与世界音乐的关系在学习中国音乐史时,了解中国音乐与世界音乐的关系也是重要的。
学生需要了解中国音乐对世界音乐的影响以及从世界音乐中汲取的养分。
此外,了解一些融合了中西方音乐元素的作品,对于加深对中国音乐历史和世界音乐的了解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综上所述,大二中国音乐史的学习需要了解古代音乐、音乐理论、曲艺和戏曲音乐、现代音乐以及中国音乐与世界音乐的关系等多个知识点。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音乐的魅力,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
名词解释:1.学堂乐歌: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当时称唱歌或乐歌)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
2.儿童歌舞剧:我国近代音乐家黎锦晖创立的一种旨在教育儿童的载歌载舞的演剧形式。
代表作有《可怜的秋香》、《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等。
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创作在中国歌剧发展史上有着启蒙性的重要意义。
此外,以形象的艺术形式对儿童进行富有成效的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开拓性的作用。
3.沈心工(1870-—1947),原名沈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上海市人.我国近代学堂乐歌的主要作者,著名的音乐教育家. 1897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师范学堂,1902 年东渡日本进东京弘文学院学习,同年在东京留学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 研究乐歌的创作,1903年回国任教原校,后担任附小校长.1911年任该校校长, 1922年兼任大学训育主任.先后编创了许多学堂乐歌作品和《学校唱歌集》等.是我国学堂乐歌的最早编写者. 1947年病逝于上海.4.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沙川,我国现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年入清华学校,1921年开始学习钢琴,1922 年开始学习和声,1924 年赴美国留学,入欧伯林大学学心理学,1926年学习音乐理论,作曲和钢琴. 1928年转入耶鲁大学继续学习音乐,1929 年创作交响序曲《怀旧》并获学士学位并回国.1930年任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作曲教授兼教务主任.其创作的题材,体裁丰富多样,作品风格典雅精致,旋律简洁流畅,结构工整严谨,并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音乐家。
他创作的音乐作品,属于我国30年代高水平音乐创作。
作为当时中国最高学府“国立音专”,即“学院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及时“国立音专”的光荣,也是中国音乐的骄傲。
代表作有《怀旧》、《都市风光幻想曲》、《长恨歌》、《思乡》。
5.《黄河大合唱》是我国人民作曲家冼星海于1939年创作的一部具有杰出影响的大合唱.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描述了在抗日战争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痛述了日寇的残暴和人民所遭受的沉重灾难.最后又以惊人的笔墨勾画出一幅幅中国人民纷纷起来保卫祖国,反抗日寇侵略的壮丽情景.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和雄伟浑厚的气魄,成功地反映和歌颂了中国人民如火如荼的爱国热情,是中国音乐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大和唱作品。
中国音乐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最早的音乐理论著作是:A.《乐记》B.《诗经》C.《周礼》D.《礼记》2. 以下哪位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音乐家?A. 嵇康B. 王维C. 蔡文姬D. 李清照3. “高山流水”是以下哪位音乐家的代表作?A. 俞伯牙B. 钟子期C. 王之涣D. 李龟年4.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民族乐器?A. 琵琶B. 古筝C. 钢琴D. 二胡5. “五音不全”中的“五音”指的是:A. 宫、商、角、徵、羽B. 宫、商、角、徵、变C. 宫、商、角、徵、清D. 宫、商、角、徵、浊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中国古代音乐的“五声”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唐代著名的宫廷音乐《霓裳羽衣曲》是________创作的。
8. 中国古代音乐的“八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宋代音乐理论家朱熹著有《________》一书。
10. 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的“乐府”是指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1. 简述中国古代音乐的特点。
12. 描述一下“琴棋书画”中的“琴”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四、论述题(30分)13. 论述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及其特点。
答案一、选择题1. A.《乐记》2. B. 王维(王维是诗人,不是音乐家)3. A. 俞伯牙4. C. 钢琴(西方乐器)5. A. 宫、商、角、徵、羽二、填空题6. 宫、商、角、徵、羽7. 李隆基(唐玄宗)8.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9. 《乐记》10. 古代音乐机构三、简答题11. 中国古代音乐的特点主要包括:- 以五声音阶为主,即宫、商、角、徵、羽。
- 重视音乐与道德、政治的结合,如“乐教”思想。
1民间歌曲与我国其他民间音乐类别的关系?答:民歌是最早产生的音乐体裁之一,它是其他民间音乐以及专业音乐的基础。
民间歌舞中所使用的许多曲调,直接取自于民歌;说唱音乐中的曲牌和常用的腔调,也带有源于民歌的明显痕迹;民间器乐曲中的许多曲调,或直接来自民歌,或根据民歌加以变化而成;我国众多的地方戏曲音乐,也是在各地民歌的基础上,经加工发展而形成的。
在吸收发展的同时,民歌音乐中已经形成的一些最基本的手法,也同时成为其他民间音乐的主要手法,并在更加大型的音乐体裁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升华。
另一方面在民歌的基本上所形成的其他各类民间音乐形式,经发展成熟后,其中的一些手法又被民歌借鉴、吸收、促进了民歌的进一步发展。
2.刀舞的内容与民族生活的关系?答:刀舞属于景颇族民间舞蹈音乐,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三种艺术形式:(1)反映在生产过程,舞者随乐起舞,拿起舞场中交叉放着的木长刀以表达劳动的辛苦和收获的喜悦。
(2)反映格斗舞者手举单刀或双刀,以舞姿再现进攻、防守、撕杀的战争场面,表现景颇族人不畏强暴、勇猛骠悍的形象。
(3)表现欢庆情绪:当小铓锣发出象征磨刀时的声音时,特别是磨得特别锋利时,舞场沸腾,众人欢快,挥舞双刀,纵情挥舞。
3. 明、清以来说唱音乐延续发展得几种不同情况?答:明,清以来,说唱音乐的延续和发展表现为集中不同的情况:(1)有些古老曲种,如道情等,随着时代的进展,不断更新,一直流传至今。
(2)有些曲种,因不能顺应时代发展,停滞不前而自行消亡。
(3)有些曲种,虽然作为独立体裁已经不复存在,但其艺术形式却被其它音乐体裁所吸收,使其积累的技艺与传统在别的艺术品种形式内得以延续和发展,如货郎儿。
4、说唱音乐的表演形式有哪些?答:我国说唱音乐的表演形式有以下几种:(1)单口唱:由一个演员演唱,有自兼伴奏和专人伴奏两种情况。
歌唱者主要是故事的讲唱者,有时也模拟不同角色。
(2)对口唱:由二人担任演唱,有歌唱者同兼伴奏的情况,如弹词。
中国音乐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古代音乐的“五音”指的是哪五个音?A. 宫、商、角、徵、羽B. 宫、商、徵、羽、变宫C. 宫、商、角、徵、变徵D. 宫、商、角、变徵、羽答案:A2. 下列哪位音乐家被誉为“中国音乐之父”?A. 冼星海B. 聂耳C. 王洛宾D. 黄自答案:A3. 以下哪个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的著名乐种?A. 京剧B. 昆曲C. 越剧D. 评剧答案:B二、填空题4. 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变宫”和“变徵”是_________音。
答案:半音5. 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和音乐理论家是_________。
答案:白居易6. 中国传统音乐的“八音”分类法中,包括了金、石、丝、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匏、土、革、木三、简答题7. 简述中国古代音乐的特点。
答案:中国古代音乐的特点包括:1) 重视音乐与道德的结合,强调音乐的教化功能;2) 音乐形式多样,包括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等;3) 音乐理论体系完善,如五音、八音分类法等;4) 乐器种类丰富,如琴、瑟、笛、箫等。
8. 描述一下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脉络。
答案: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脉络可以概括为:1) 远古时期,音乐主要用于祭祀和宗教活动;2) 周代,音乐制度逐渐完善,出现了“礼乐”文化;3) 秦汉时期,音乐开始走向民间,出现了多种地方音乐形式;4) 唐宋时期,音乐艺术达到鼎盛,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和音乐作品;5) 明清时期,音乐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多种戏曲音乐;6) 近现代,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音乐。
四、论述题9. 论述中国音乐在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答案:中国音乐在世界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首先,中国音乐历史悠久,其独特的音乐理论和演奏形式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其次,中国音乐强调音乐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东方文化的精神内涵。
再次,中国音乐在乐器制造、音乐教育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对世界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做出了贡献。
中国音乐史复习题答案简答题:一.简述儒家学派的主要音乐美学思想。
答:主张善与美、仁与乐的统一(《礼记·乐记》说:“乐者乐也。
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
”乐首先能带给人以感官上的快感“乐”,这是音乐“美”的基础。
孔子对此十分重视、充分肯定,因为这也是孔子把音乐作为教化手段的基础)主张“礼”“乐”并重“乐”与“礼”与“刑”“政”发生作用的方式是不同的,因为乐由中出,礼自外作。
乐由中出故静,礼自外作故文。
大乐必易,大礼必简。
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
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是也。
乐者圣人之乐也,而可以善民心。
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易,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提倡乐通伦理儒家认为乐为“德之华”,乐“通伦理”,同时儒家又认定良知存在于人的本性之中,美好的道德是人的本性的自然表现,“德者情之端也”,又说“乐者德之华也”,“乐者,所以象德也”。
君子作乐用来陶情养性,教化万民,移风易俗,当然就是本乎情性的最自然的事。
二.简述嵇康的“声无哀乐论”。
答:这是一篇思想自成体系的音乐美学专著。
它采用魏晋时期风行的清谈辩难的形式,通过“秦客”与“东野主人”(代表嵇康本人)二者之间八个回合的问答辩难,提出了“声无哀乐”的主要观点。
嵇康认为音乐和万物一样,也是由天地间的元气所产生,它足客观存在若的,与人的主观情感无关。
音乐固然不能表现情感,却能以其音响去刺激人,使人产生“躁”、“静”的反应。
同时,它又具有和谐的特征,能感染人;有“平和”的精神,能引导人。
围绕着音乐有无哀乐、音乐能否移风易俗等论题,《声无哀乐论》进行了层层深入的讨论。
三.瓦肆”与“勾栏”对我国说唱音乐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答:宋元时期市井音乐生活最活跃的场所是设在市镇贸易中心的“瓦市”、“勾栏”,原先流散在城乡的民间杂乐艺人集中到这里卖艺谋生。
这些相对固定的场地为发展市民阶层喜好的通俗音乐艺术,创造了必要的演出环境和发展条件。
艺术歌曲和以说唱故事人物为其特点的表演艺术,此时期发展最为迅速。
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与演变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是中国人民智慧和情感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本文将从历史和演变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
一、历史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时期。
在古代,音乐被视为一种神圣的艺术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宗教仪式、宫廷娱乐和民间庆典等场合。
古代音乐主要分为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两大类。
宫廷音乐是古代帝王和贵族阶层的专属音乐,它以雅致、庄重为特点。
宫廷音乐的代表作品有《广陵散》、《阳关三叠》等,这些作品以其高雅的旋律和精湛的演奏技巧,成为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经典之作。
民间音乐则是古代普通百姓的音乐表达形式,它以朴实、欢快为特点。
民间音乐的代表作品有《二泉映月》、《渔舟唱晚》等,这些作品以其质朴的旋律和真挚的情感,深受人们喜爱。
随着历史的演进,中国传统音乐逐渐融合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例如,唐代的丝绸之路使得中国音乐与中亚、西亚音乐相互交流,产生了新的音乐形式。
宋代的南宋时期,中国传统音乐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以琵琶、古筝、笛子等乐器为主导的音乐风格。
二、演变中国传统音乐在演变过程中经历了多个阶段。
在古代,音乐主要通过口传和乐谱传承,演奏技巧和曲目内容逐渐丰富。
随着时间的推移,音乐的演奏形式也逐渐多样化,从最初的独奏发展到合奏和交响乐等形式。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音乐受到了现代音乐的冲击和西方音乐的影响,出现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创新。
中国传统音乐家开始尝试融合西方音乐元素,创作出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音乐作品。
同时,传统音乐也在国际舞台上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在当代,中国传统音乐的演变仍在继续。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传统音乐也在不断适应时代的需求,融入新的元素和表达方式。
例如,一些音乐家开始运用电子音乐技术,创作出了具有现代感的传统音乐作品。
总结起来,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与演变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过程。
●1.曾侯乙墓出土的乐器?答:1978年,湖北随县城郊擂鼓墩的曾侯乙墓出土了 125件乐器,包括编钟65个,编磬32个,十弦琴1件,五弦琴1件,二十五弦瑟12件,鼓4件,篪2件,笙6件。
编磬是与编钟密切配合的旋律乐器,分为上下两层悬挂。
每磬各发一音,这套编磬可与编钟在同一调
兄弟民族和外来的各种乐舞。
它们分别是:①国伎,即西凉乐,泛指流行于甘肃一带的音乐。
②清商伎,又名清乐,是汉族传统的民间音乐,包括汉代“相和歌”,魏晋“清商三调”,南北朝的“江南吴歌”和“荆楚西曲”。
③高丽伎,古代朝鲜的乐舞。
④天竺伎,古代印度的乐舞⑤安国伎,中亚古国的乐舞,位于今乌兹别克布哈拉一带。
⑥
龟兹伎,古龟兹国的音乐,位于今新疆库什车一带,乃胡乐诸部之首。
⑦文康伎,又名礼毕。
⑵隋炀帝时,又增加康国、疏勒两个乐部。
康国位于乌兹别克境内撒马尔罕一带;疏勒为古西域国名,今维吾尔族聚居之处。
至此,隋代“九部乐”的宫廷燕乐体制宣告完成。
唐初完全承袭隋代燕乐体制,至唐太宗贞观十一年,废除“礼毕”,十四年,
,
用同一曲牌以分节歌的形式歌唱多段曲词,②唱赚:曲体结构在北宋时已经确立,主要有缠令和缠达两种曲式。
前有引子,中间有若干曲牌联缀,后有尾声形式叫缠令。
其结构图示为:引子-A-B-C-D……尾声。
前有引子,后由两个不同的曲牌反复交替出现的形式叫缠达。
其结构图示为:引子-A-B-A’-B’-A’’-B’’….。
无论缠令还是缠达,都只能联接同一宫调内的曲牌,不能转调。
唱赚是宋代艺术歌曲的最高形式,所用音乐相当丰富,其表现难度很大。
③诸宫调:其运用多种宫调而得名,是一种有说有唱,说唱相间,以唱为主,表演情节复杂的长篇故事的说唱音乐形式。
由很多套曲牌组成,每套曲牌使用一个宫调,不同套的曲牌则使用不同的
5
分,全剧只能由一个角色主唱。
凡由正旦(女主角)主唱的叫“旦本”;由正末(男主角,叫后“生”)主唱的叫“末本”,其他角色只有宾白和科,偶尔唱楔子。
宾白是语言部分,俩人相说曰宾,一人白说曰白。
科是“科泛”或“科范”的简称,属动作表演部分。
元杂剧中唱念做打已经组合成一个有机的表演体系,并为后世戏曲表演体系奠定
了基础。
元杂剧是以唱曲为主的一种戏曲,所用音乐称北曲。
元杂剧的音乐属曲牌体,其曲牌来源有出于大曲、诸宫调、词调和其他旧曲者,也有当时的创作。
元杂剧的音乐结构有着非常严格的逻辑关系。
元杂剧的旋律一般采用七声音阶,风格比较刚健豪放。
主要伴奏乐器有鼓、笛、拍板和锣等。
☆★6.马思聪的贡献、创作特征?
答:马思聪一生写了相当数量的小提琴曲,还写了歌剧、舞剧、交响音乐,各种形式的室内乐、大合唱以及一些群众歌曲、艺术歌曲、民歌改编曲等。
在这些作品中,以小提琴曲的影响最突出,成就最大。
他是我国新一代小提琴演奏家中的有突出成绩的演奏家和教育家。
他
的作品以旋律的优美动听、感情真挚和中国式的韵味而引人注目。
特征:①马思聪的的小提琴音乐大多采用民歌音乐写成,有着浓郁的中国风格,他的小提琴音乐充满中国民间风味的旋律,富有歌唱性。
他常用完整的民歌作为乐曲的音乐主题;也常用民歌曲调的一部分作为音乐发展的依据或动机;在音乐发展方面,自由变奏是其最常用的手
答:①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
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及较唱的歌曲,以及为此而编创的歌曲。
②内容主要反映的是国人救亡图存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要求。
在一些广为流传、深受欢迎的乐歌中,富国强兵、抵御外侮的题材据首要地位。
民国建立后,爱国题材的乐歌,从词到曲,都有较新的气质出现。
这
类乐歌不仅内容反映了人们对革命的向往、对共和国的歌颂和振兴中华的民主思想,在旋律方面也予以振奋感。
这一时期的歌曲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反映了学生生活和思想感情。
③学堂乐歌创作方式以依曲填词为主;曲调来源多选自日本、欧美曲调或中国传统乐曲、民歌曲调填词,此外也有少量自创曲调。
意义:⑴在乐歌活动的影响
答:当时的音乐思潮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国粹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有青主,他认为:“应该于国乐西乐之间择定一个,要国乐便不要西乐,要西乐便不要国乐。
”他还认为:中国音乐是“一种向自然界的声音乞灵的音乐”,而“这样向自然界的音声乞灵的音乐,我们是不敢表情的。
”青主的这番话语成为后来学术界对他评价有争议的焦
点之一。
另一个主要代表人物是郑觐文,他对西洋音乐的引进“忧之有年”,对“徒习外风,以移易国兴”感到痛苦和惋惜。
为此他倡导成立了大同乐会,以“发明雅乐之真理,提倡雅乐为宗旨”,要“复兴雅乐,保存国粹”。
②全盘西化:主要代表人物欧漫郎,他主张中国需要的“不是所谓‘国乐’,而是世界普遍优美的音乐”,“中国
还编写了47首二胡练习曲,开创了我国民族乐器编写练习曲之先河,使得高等院校的二胡教学建立在循序渐进的科学方法上。
总之,刘天华的二胡作品既有浓厚的中国传统音乐成分,又大胆吸收了西洋作曲技术,从而为二胡音乐开辟了中西融合的艺术风格。
9.王光祈比较音乐学的贡献?
●10.齐尔品对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贡献?
答:1934年,美籍俄裔作曲家、钢琴家齐尔品在上海委托萧友梅在国立音专举办“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作品比赛。
这一活动对中国音乐创作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它使得中国音乐家的创作得以走向世界。
1935年,他在北京和日本东京创立了一所音乐出版社,
表现”。
这些主张同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歌剧初创期的音乐思想比较接近。
在他的歌剧中,宣叙调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加强了旋律性,使其具有细致的情感表现力。
他尽力“避免那些多余的东西”,精炼戏剧结构,删去咏叹调中华丽的炫技片段,追求朴实无华的真情表露;他的序曲不在是脱离歌剧整体构思的孤立的东西,而是预示剧情的有
机部分;剧中的合唱,舞蹈都随剧情需要而存在,不能任意加添。
格鲁克还在记谱是废弃了数字低音,而代之以具有明确的各声部的近代写法。
格鲁克歌剧采用的题材虽然依旧是神话传说,却使之面目一新。
取材于希腊悲剧的《阿尔契斯特》中的主人公,在严峻的命运面前的崇高自我牺牲精神,符合启蒙主义要求艺术具有社会道德意义的主
游的附丽,不免有追求浮华和装饰性风格的倾向;但也正是经过大量的这种创作实验,他摸索并娴熟驾驭了交响曲行式的结构手法。
八十年代他与莫扎特的亲密交往,使他思想和艺术上都受到莫扎特交响曲创作的影响。
晚期的创作标志了古典交响曲形式的成熟。
在海顿笔下被典型化了的这种器乐表现形式,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为音乐艺术揭
示更为现实而深刻的内容开辟了广阔天地。
古典乐派的典型交响曲,除采用曼海姆乐派交响曲的四乐章结构外,还明确了各乐章的性质和曲式: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抒情歌唱性的三部曲式或变奏曲式;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性的三部曲式;第四乐章,舞曲性的回旋曲式。
在海顿的奏鸣曲式中,主副部的对比还不强烈,但他的
已
优秀的六部杰作为: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女人心》,正歌剧《伊多梅纽斯》和《魔笛》。
其中,《费加罗的婚礼》抨击了贵族阶层的荒淫无耻,赞美了下层民众的聪明智慧,具有强烈的民主倾向;《魔笛》融合了意大利正歌剧、意大利喜歌剧和德奥歌唱剧的音乐风格,并多处暗喻共济会精神,体现了莫扎特歌剧的最高成就。
2.莫扎
特主张“诗必须服从音乐”。
他的歌剧具有强烈的音乐感染力,旋律非常优美、流畅、自然而深情,宣叙调也富于歌唱性。
不同类型的音乐,将各种人物形象、性格塑造得鲜明而生动。
重唱形式,被莫扎特作为安排戏剧性冲突和高潮的重要手段。
序曲简练,个性化,在音乐的性质上与全剧有了更多的内在联系。
这些重要的探索,使莫扎特在
答:肖邦一生专事钢琴音乐创作。
①体裁:从传统的奏鸣曲,协奏曲,到波兰的特性舞曲玛祖卡、波罗乃兹;从大型的叙事曲、谐谑曲,到小品性的前奏曲、练习曲;还有大量的夜曲、圆舞曲、幻想曲等,各种题材无不涉猎。
②代表作:《c小调练习曲》,《升c小调前奏》,《b小调谐谑曲》,《g小调叙事曲》《降b小调奏鸣曲》还有玛祖
卡、幻想曲等。
③风格特征:他的前期创作中充满着一个无忧无虑的青年的幸福、爱情、希望和幻想;随着流亡生活的磨练、艺术视野的扩展及思想上的成熟,肖邦的作品中越来越多地带上了民族危难的情感烙印,人们从他的音乐中听到了更多的痛苦、郁闷、孤寂、愤怒以至反抗的激情,从中领会到一个民族的不可屈服的意志和信念。
④肖
优
、
实主义思潮的深刻影响。
普契尼不避讳题材的渺小,偏好于塑造性格软弱的主人公,以“打动世人”、“使世人流泪”为自己创作的目的。
十九世纪末叶的意大利,发达与文明和生活的贫困,灵魂的堕落、金钱的肮脏同时存在;普通意大利人这时不再关心人类、民族的命运,惧怕严酷尖锐的斗争,把那些宏伟深刻的哲理命题视为虚伪做作。
普
契尼的创作正是适应这种世纪末的精神需求而产生的。
他生平体验过穷学生、穷艺术家生活的窘困,同时在生活漩涡中争斗的失败者。
当时在音响巨大、色彩浓重的交响乐队统治的音乐世界中,普契尼的音乐以其情真意切的动人风格取胜。
他依然注重人声的力量,运用传统意大利式优美流畅的旋律,同时又十分注意音乐抒发与剧情展开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