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超敏反应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5
主管检验师资格考试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复习习题第一章概论(附答案解析)一、A1题型1、能够通过胎盘屏障的免疫球蛋白是()A、IgMB、IgGC、IgAD、IgEE、IgD2、初次免疫应答首先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是()A、IgGB、IgMC、IgAD、IgEE、IgD3、关于外周免疫器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发生发育的时间晚于中枢免疫器官C、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D、是:免疫细胞发生和成熟的场所E、是:所有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4、既具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又具有杀菌作用的细胞是()B、巨噬细胞C、中性粒细胞D、B细胞E、T细胞5、机体免疫自稳功能紊乱会导致()A、恶性肿瘤B、反复感染C、自身免疫病D、免疫缺陷病E、免疫耐受6、对免疫应答反应的描述错误的是:A、可识别和处理抗原B、抗原呈递C、免疫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D、产生免疫效应分子E、T细胞不参与体液免疫7、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A、B细胞在骨髓内的分化成熟B、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C、T、B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D、巨噬细胞的抗原的处理和递呈E、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8、产生IFN-γ的细胞是:B、B细胞C、自然杀伤细胞D、血管内皮细胞E、单核-巨噬细胞9、免疫对机体是:A、有利的B、有害的C、有利也有害D、有利无害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10、关于免疫的概念,正确的是:A、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过程B、机体抗感染的过程C、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过程D、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的细胞的过程E、机体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过程11、T细胞表面CD3的作用是:()。
A、黏附分子,在抗原提呈过程中起辅助作用B、Th细胞的表面标志C、组成TCRCD8复合物D、Tc细胞的表面标志E、SRBC受体12、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及组织液中的一组具有酶样活性的C、免疫球蛋白D、细胞因子E、白细胞介素13、较其他Ig更易透过胎盘的是:A、IgMB、IgGC、IgAD、IgEE、IgD14、关于外周免疫器官,不正确的是:A、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发生发育的时间晚于中枢免疫器官C、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D、是:免疫细胞发生和成熟的场所E、是:所有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15、T淋巴细胞区定位在A、脾红髓B、胸腺皮质C、淋巴结副皮质区D、淋巴小结E、脾小结C、CD2D、CD8E、CD1617、B细胞结合抗原的表面标志是:()。
医学免疫学练习试卷9-1(总分80,考试时间90分钟)1. A1型题1. 如果Ig单体中一条重链是δ链,则另一条应为A. △链B. θ链C. Ⅱ链D. N链E. H链2. TCR基因表达的特点是A. 体细胞突变频率高于BCRB. N区插入多于BCRC. 具有同种型排斥现象D. 可发生类别转换E. 可分别表达膜型和分泌型分子3. CDR2是A. CD2的受体B. Ig可变区的一段氨基酸序列C. 绵羊红细胞受体D. 一种跨膜蛋白质E. 一种黏附分子4. CD4分子结合A. MHC-Ⅰ类分子的IS样区B. MHC-Ⅱ类分子的IS样区C. MHC-Ⅰ类分子的肽结合区D. MHC-Ⅱ类分子的肽结合区E. TCR5. 关于免疫耐受的描述,错误的是A. 免疫耐受是机体对抗原刺激表现出的特异性"免疫不应答"现象B. T和B细胞都可发生免疫耐受C. 免疫耐受是机体对任何抗原都不应答D. 胚胎期接触抗原容易导致耐受E. 中枢免疫耐受状态可持续终身6. 各种单体抗体分子都有的特性是A. 分子量在10万以下B. 能结合补体C. 能促进吞噬D. 具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抗原结合部位E. H链与L链借非共价键相联7. 关于T细胞超抗原,错误的是A. 只需极低浓度即可激活较大量某一亚型的T细胞B. 无须经APC加工、提呈C. 有严格的MHC限制性D. 可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类E. 活化T细胞时与TCR分子结合8. 免疫球蛋白的遗传差异表现在A. Fc段B. 高变区C. 同种型决定基D. 同种异型决定基E. 独特型决定基9. T细胞受体(TCR)A. 在相同的部位结合抗原肽和超抗原B. 由免疫球蛋白链组成C. 在遇到抗原后大量表达D. 与抗原肽的结合不足以活化T细胞E. 两条链是相同的10. CD4+Th细胞在抗体生成起重要作用。
其作用机制是A. 活化的Th细胞通过BCR与B细胞相互作用B. Th细胞与B细胞的相互作用不受MHC限制C. 活化Th细胞表达CD40L,为B细胞活化提供协同刺激信号D. Th细胞分泌IL-1帮助募集更多的B细胞E. 活化的Th细胞合成MHC-Ⅱ类分子将抗原提呈给B细胞11. 在T细胞活化和产生细胞因子时,除了TCR的信号传导外还需要的协同刺激信号提供者是A. IL-2B. CD28C. FcγR-ⅠD. Fas/LE. MHC-Ⅱ类分子12. 在CD4+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中A. APC提供加工成三维结构的抗原肽B. 抗原肽与TCR结合,MHC-Ⅱ类分子与CD3结合,产生第一信号C. Ig△和lgE将第一信号传入细胞内D. APC表面的B7分子和CD58结合产生协同刺激信号E. IL-2促进T细胞活化、增殖、分化13. 能产生B细胞活化所需第2信号的分子对是A. IL-2与IL-2RB. CD8与MHC-I类分子C. CD40与CD40LD. Fas与FasLE. BCR与B细胞表位14. 不具有抗原呈提功能的是A. 巨噬细胞B. 并指状细胞C. 郎格汉斯细胞D. B细胞E. 辅助性T细胞15. 在TD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中A. 需要APC提供IL-2B. APC将外来抗原加工成B细胞决定簇C. 在抗原肽和MHC-Ⅱ类分子双信号作用下CD4+T细胞活化D. B细胞活化的双信号由BCR与抗原分子、B7与CD28分子产生E. 浆细胞合成分泌特异性抗体16. 执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细胞是A. γδ细胞B. △E细胞C. B1细胞D. NK细胞E. 吞噬细胞17. 膜型IgM和血清IgMA. 特异性不同B. Ig类别不同C. 编码V区基因不同D. C末端不同E. 轻链不同18. 在一项科学研究中观察到,研究者所获得的某一群淋巴细胞表面不表达CD3、CD19、CD28、CD5,但表达CD16和CD56。
真题考试:2022 婚姻家庭法真题及答案(1)1、病毒的遗传信息从RNA转移到DNA的过程称为【】(单选题)A. 转导B. 转化C. 逆转录D. 整合试题答案:C2、真菌的菌丝按功能不同可分为(多选题)A. 代谢菌丝B. 营养菌丝C. 气中菌丝D. 生殖菌丝E. 液相菌丝试题答案:B,C,D3、下列民族自治区将《婚姻法》中的法定婚龄降低至男20周岁、女18周岁的有【】(多选题)A. 西藏自治区B. 宁夏回族自治区C.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D. 内蒙古自治区试题答案:A,B,C,D4、甲型流感病毒最容易发生变异的成分是【】(单选题)A. 包膜脂类B. 神经氨酸酶和血凝素C. 衣壳蛋白D. 基质蛋白试题答案:B5、CSF的中文名称是【】(单选题)A. 肿瘤坏死因子B. 生长因子C. 趋化性细胞因子D. 集落刺激因子试题答案:D6、对于绝大多数抗原而言,最佳的免疫接种途径是(单选题)A. 皮内B. 皮下C. 腹腔D. 静脉试题答案:A7、评估呆滞、积压流动资产时需要考虑 () (单选题)A. 实体性贬值B. 功能性贬值C. 经济性贬值D. 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试题答案:A8、Children like the music from the ice cream vans. (单选题)A. TrueB. FalseC. Not Given试题答案:C9、梅毒螺旋体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单选题)A. 血源感染B. 性接触C. 空气传播D. 粪口传播试题答案:B10、真菌孢子的主要作用是【】(单选题)A. 吸收营养B. 抵抗不良环境C. 人侵宿主细胞D. 繁殖试题答案:D11、细菌产生的与致病性无关的代谢产物是【】(单选题)A. 热原质B. 外毒素C. 色素D. 侵袭性酶试题答案:C12、我国《收养法》规定,继父母收养继子女应具备的条件是【】(单选题)A. 继子女的生父或生母生活困难B. 继父或继母无子女C. 继父母必须年满30周岁D. 经继子女的生父母同意试题答案:D13、My brother's first year at college was terrible. (单选题)A. TrueB. FalseC. Not Given试题答案:C14、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有(多选题)A. 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B. 抑制适应性免疫应答C. 影响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D. 不影响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E. 协助适应性免疫应答产物发挥免疫效应试题答案:A,C,E15、负责提呈抗原给CT细胞的是(单选题)A. MHC-I类分子B. MHC-Ⅱ类分子C. MHD-Ⅲ类分子D. MHC-IV类分子试题答案:A16、疫苗接种的禁忌证包括【】(单选题)A. 过敏体质者B. 外伤患者C. 免疫功能缺陷者D. HBV携带者试题答案:C17、Romantic songs help people recover from breakups faster. (单选题)A. TrueB. FalseC. Not Given试题答案:B18、When Sue started her first job,she_______ (单选题)A. introduced herself aroundB. asked her supervisor for helpC. shook hands with colleaguesD. waited for others to talk to her试题答案:D19、几种不同的细胞因子对同一种靶细胞.产生相同或相似的生物学效应,即细胞因子的作用具有【】(单选题)A. 重叠性B. 高效性C. 协同效应D. 拮抗效应试题答案:A20、破伤风病人典型的临床症状之一是(单选题)A. 高热B. 剧烈呕吐、腹泻C. 角弓反张D. 肌肉麻痹试题答案:C21、正常情况下,机体无菌的部位是【】(单选题)A. 支气管B. 皮肤C. 泌尿生殖道D. 消化道试题答案:A22、内地居民同香港居民在中国内地自愿离婚的,办理离婚登记的婚姻登记机关位于(单选题)A. 香港居民居住地B. 内地居民常住户口所在地C. 婚姻期间共同居住地D. 婚姻缔结地试题答案:B23、以“婚姻家庭法”命名的法律文件体现的是(单选题)A. 实质意义上的婚姻家庭法B. 形式意义上的婚姻家庭法C. 狭义的婚姻家庭法D. 广义的婚姻家庭法试题答案:B24、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单选题)A. 呼吸道B. 消化道C. 泌尿生殖道D. 皮肤试题答案:A25、细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单选题)A. 高尔基体B. 线粒体C. 核糖体D. 胞质颗粒试题答案:C26、下列属于无形资产成本特性的是(单选题)A. 附着性B. 虚拟性C. 共益性D. 替代性试题答案:B27、对病毒体特性叙述正确的是【】(单选题)A. 测量的单位是微米B. 以出芽方式增殖C. 只含一种类型核酸(DNA或RNA)D. 对抗生素敏感试题答案:C28、属于隐蔽自身抗原的是(单选题)A. 外毒素B. ABO血型C. 眼晶状体蛋白D. 花粉试题答案:C29、在德国,对谋反、叛国案等全国性刑事案件拥有初审权的是(单选题)A. 地方法院B. 地区法院C. 州高等法院D. 联邦高等法院试题答案:D30、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多选题)A. 皮肤癣菌B. 角层癣菌C. 孢子丝菌D. 葡萄球菌E. 链球菌试题答案:A,B,C31、抗原抗体反麻的影响因素不包括【】(单选题)A. 温度B. 酸碱度C. 电解质D. 气体试题答案:D3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最高层地方政府的是【】(单选题)A. 法国的省B. 英国的郡C. 意大利的省D. 德国的州试题答案:A33、医院感染的微生物特点有(多选题)A. 条件致病菌为主B. 常具有耐药性C. 新的病原菌不断出现D. 病原体适应性强E. 易于治疗试题答案:A,B,C,D34、法国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是在(单选题)A. 七月王朝时期B. 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C. 法兰茜第三共和国时期D.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试题答案:D35、引起SARS的病原体是【】(单选题)A. 支原体B. 衣原体C. 冠状病毒D. 腺病毒试题答案:C36、婴幼儿秋季腹泻最重要的病臆体是【】(单选题)A. 痢疾杆菌B. 轮状病毒C. 埃可病毒D. 肉毒梭菌试题答案:B37、下列利益集团中,属于“体制化”利益集团的是【】(单选题)A. 军队B. 雇主组织C. 工会D. 消费者利益协会试题答案:A38、DPT三联疫苗可用于预防【】(单选题)A. 鼠疫、百日咳、破伤风B. 白喉、霍乱、破伤风C. 伤寒、霍乱、钩体病D. 白喉、百日咳、破伤风试题答案:D39、下列关于扶养的特征,表述错误的是【】(单选题)A. 扶养具有身份属性B. 扶养请求权具有人身专属性C. 扶养权利义务具有关联性D. 扶养具有时效性试题答案:D40、前噬菌体是指【】(单选题)A. 感染细菌前的噬菌体B. 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中的噬菌体基因组C. 细菌裂解后释放出的成熟噬菌体D. 脱去衣壳的噬荫体试题答案:B41、按照我国《婚姻登记条例》的规定,内地居民在办理离婚登记时应当出具的证件和证明材料包括【】(多选题)A. 本人的户口簿、身份证B. 所在单位、居委会或村委会出具的婚姻状况证明C. 本人的结婚证D. 双方当事人共同签署的离婚协议书试题答案:A,C,D42、下列关于收养孤儿、残疾儿童或者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的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有【】(多选题)A. 不受被收养人应不满14周岁的限制B. 不受收养人仅可收养1名的限制C. 不受收养人无子女的限制D. 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的,不受收养人与被收养人年龄应相差40周岁以上的限制试题答案:B,C43、T细胞表位是【】(单选题)A. T细胞表面表达的化学结构B. 一般为顺序决定基C. 一般为构象决定基D. 一般位于抗原分子表面试题答案:B44、HIV与宿主细胞CD4相结合的包膜刺突是【】(单选题)A. gpl 20B. gp41C. p24D. P17试题答案:A45、可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是(单选题)A. 破伤风梭菌B. 产气荚膜梭菌C. 无芽胞厌氧菌D. 链球菌试题答案:B46、抗酸染色可用于鉴定(多选题)A. 结核分枝杆菌B. 葡萄球菌C. 链球菌D. 麻风分枝杆菌E. 淋球菌试题答案:A,D47、下列情形中不属于无效婚姻的是【】(单选题)A. 25岁男子张明和19岁女子李梅结婚B. 男子张明婚前患有重型精神病,在病情发作期具有攻击危害行为,婚后尚未治愈C. 男子张明与女子李梅是表兄妹而结婚D. 女子李梅因受家庭强迫与男子张明结婚试题答案:D48、补体旁路激活途径的C5转化酶是(单选题)A.B.C.D.试题答案:D49、免疫原性强的物质是【】(单选题)A. 蛋白质B. 脂类C. 核酸D. 无机物试题答案:A50、以简单的元机物为原料合成菌体成分的是【】(单选题)A. 寄生菌B. 腐生菌C. 自养菌D. 异养菌试题答案:C51、下列国家中,实行单一制的是【】(多选题)A. 英国B. 美国C. 法国D. 德国E. 日本试题答案:A,C,E52、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效应细胞是【】(单选题)A. 中性粒细胞羽l嗜酸性粒细胞B. 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C. 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D. 巨噬细胞和cTL试题答案:B53、临床应用动物免疫血清进行治疗所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属于(单选题)A. I型超敏反应B. II型超敏反应C. III型超敏反应D. IV型超敏反应试题答案:A54、下列议会的选举中采用小选区与大选区相结合方法的是(单选题)A. 美国参议院,B. 英国下议院C. 法国国民议会D. 日本众议院试题答案:D55、判断灭菌彻底的依据是(单选题)A. 细菌繁殖体被完全杀死B. 细菌菌毛蛋白变性C. 芽胞被完全杀死D. 细菌的莫膜被破坏试题答案:C56、下列关于行辈的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A. 行辈也叫辈行B. 直系亲不可能行辈相同C. 配偶间无行辈之分D. 姻亲间无法按行辈排列试题答案:D57、单细胞真菌的菌落类型有(多选题)A. 酵母型菌落B. 类酵母型菌落C. 杆状菌落D. 丝状菌落E. 环状菌落试题答案:A,B58、甲与乙离婚并达成协议,4周岁的儿子丙由乙抚养,如乙再婚,丙则由甲抚养。
第二节人体免疫功能异常【必备知识·自主学习】一、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疾病1.免疫功能缺陷:(1)分类:原发性免疫功能缺陷和继发性免疫功能缺陷。
(2)继发性免疫缺陷疾病实例——艾滋病。
判一判:对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作出正误判断。
①艾滋病是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出现功能性障碍导致的。
(×)提示:艾滋病是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
②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的是辅助T细胞。
(√)③艾滋病患者会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提示:艾滋病患者丧失的是全部细胞免疫和大部分体液免疫,保留非特异性免疫和部分体液免疫。
④握手和拥抱都会传染艾滋病病毒,因此一定要和艾滋病患者保持距离。
(×)提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⑤HIV入侵人体后,免疫系统能摧毁大多数的HIV。
(√)(3)原发性免疫缺陷疾病实例——先天性B细胞免疫缺陷病。
①病因:B细胞不能成熟,不能正常生成抗体。
②特征:抗体水平的降低或缺失。
患免疫缺陷病的儿童,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相关疾病吗?提示:患免疫缺陷病的儿童,接种疫苗后可能无法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甚至还可能会因此感染上相关疾病。
2.过敏性疾病:(1)超敏反应的概念: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因异常的、过高的免疫应答而导致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
(2)过敏反应:是一类常见的超敏反应。
(3)判一判:对下列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作出正误判断。
①所有的过敏原都是抗原,所有的抗原都是过敏原。
(×)提示:所有的过敏原都是抗原,但并非所有的抗原都是过敏原。
②接触过敏原后就会产生过敏反应。
(×)提示:初次接触过敏原不会产生过敏反应。
③在花粉过敏的发生过程中,肥大细胞起了关键作用。
(√)④过敏反应一般不会危及生命。
(√)——教材二次开发教材P93知识链接:Ⅰ型超敏反应属于体液免疫还是细胞免疫?提示:体液免疫。
3.自身免疫疾病:自身抗原引发特异性免疫应答后,由于免疫系统不可能将这些自身抗原完全清除,就会产生持续的免疫应答,引起组织的慢性炎症损伤,这种损伤甚至有可能导致机体死亡。
【历年考题点津】1.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为A.免疫防御、免疫应答、免疫记忆B.免疫应答、免疫记忆、免疫监视C.免疫防御、免疫记忆、免疫监视D.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E.免疫应答、免疫自稳、免疫监视答案:D【历年考题点津】1.免疫反应性是指抗原能够A.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的性能B.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的性能C.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性能D.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的性能E.与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的性能答案:B2.不完全抗原(半抗原)A.既有免疫原性,又有免疫反应性,且与蛋白质载体偶联后,才能与相应抗体结合B.只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C.只有免疫原性,而无免疫反应性D.既无免疫原性,又无免疫反应性E.与抗原决定簇具有相似的含义答案:B(3~6题共用备选答案)A.抗原决定簇B.胸腺依赖性抗原C.胸腺非依赖性抗原D.完全抗原E.共同抗原3.既有免疫原性,又有免疫反应性答案:D4.可引起交叉反应答案:E5.决定抗原特异性答案:A6.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答案:C【历年考题点津】1.动物新生期切除胸腺的后果是A.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B.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缺陷C.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均不受影响D.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受损E.机体造血和免疫功能均有损害答案:A【历年考题点津】1.T细胞的生物学功能不包括A.产生细胞因子B.直接杀伤靶细胞C.参与对病毒的免疫应答D.诱导抗体的类别转换E.介导ADCC效应答案:E2.关于免疫细胞和膜分子,错误的组合是A.辅助性T细胞CD4抗原阳性B.单核吞噬细胞MHC-Ⅱ类抗原阳性C.细胞毒性T细胞CD8抗原阳性D.NK细胞-CD4抗原阳性E.人红细胞MHC-Ⅰ类抗原荫性答案:D3.B细胞表面最重要的标志为A.SmIgB.FcγRC.CD40D.CD5E.CD80答案:A4.THI细胞分泌A.IFNγB.IL-4C.IL-5D.IL-6E.IL-10答案:A5.有特异性抗原受体的细胞是A.B淋巴细胞B.浆细胞C.巨噬细胞D.NK细胞E.单核细胞答案:A6.可通过ADCC作用介导细胞毒作用的细胞是A.浆细胞B.CTLC.B细胞D.NK细胞E.肥大细胞答案:D【历年考题点津】1.有关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说法,哪种是正确的A.免疫球蛋白就是抗体,二者具有相同的含义B.免疫球蛋白均为抗体,抗体不一定都是免疫球蛋白C.免疫球蛋白与抗体不同,二者也不相关D.抗体均为免疫球蛋白、而免疫球蛋白并不一定都是抗体E.抗体和免疫球蛋白只存在于血液和体液中,二者均具有免疫功能答案:D2.关于Ig的描述,正确的是A.具有抗原性B.IgD构成的免疫复合物可通过Clq激活补体C.IgM中含分泌片D.Ig有κ和λ两类重链E.可被胃蛋白酶水解成Fab和Fc段答案:A3.具有亲细胞作用的抗体是A.IgMB.IgDC.IgED.IgGE.IgA答案:C【历年考题点津】1.补体固有成分中,分子量最大的是A.C3B.C5C.C1D.C4E.C9答案:C2.补体系统在激活后可以A.诱导免疫耐受B.抑制变态反应C.结合细胞毒性T细胞D.启动抗体的类别转换E.裂解细菌答案:E3.参与替代途径激活补体的物质是A.IgGB.IgNC.IgDD.LPSE.NBL答案:D(4~6题共用备选答案)A.C4b2b3bB.C3bnBbC.C3bBbD.C4b2bE.C5、6、7、8、9n4.经典途径的C3转化酶是答案:D5.旁路途径的C3转化酶是答案:C6.经典途径的C5转化酶是答案:A【历年考题点津】1.关于IL-2的生物学效应,错误的是A.以自分泌和旁分泌方式发挥作用B.促进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分化C.增强NK细胞、单核细胞的杀伤活性D.抑制TH1细胞分泌IFN-γE.诱导LAK细胞形成答案:D2.能杀伤细胞的细胞因子是A.IL-2B.TNFαC.千扰素D.IL-4E.IL-1答案:B3.Th2细胞主要分泌A.IFN-αB.IL-4C.IFN-γD.TNF-βE.IL-2答案:B(4~6题共用备选答案)A.CD3B.CD19C.KIRD.MHC-ⅡE.IL-24.T细胞的表面分子答案:A5.树突状细胞的表面分子答案:D5.NK细胞的表面分子答案:C【厉年考题点津】1.关于HLA-Ⅱ类抗原分子,正确的是A.由α链和β2m链组成B.呈递外源性抗原C.分布在所有有核细胞的表面D.由HLA A、B、C等基因编码E.可与CD8分子结合答案:B【历年考题点津】1.关于免疫应答的叙述,错误的是A.需经抗原诱导产生B.分为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两种类型C.其结局总是对机体是有益的D.有多种细胞及分子参与E.在外周免疫器官中发生答案:C2.机体受外源抗原刺激后;发生免疫应答的部位是A.骨髓B.淋巴结C.胸腺D.腔上囊E.外周血答案:B3.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巨噬细胞A.产生抗体B.表达TCRC.产生细胞因子D.表达CD3分子E.发生基因重排答案:C【历年考题点津】1.关于免疫耐受的叙述,错误的是A.免疫耐受是抗原特异性的B.免疫耐受可在新生动物中诱导形成C.协同刺激因子可促进免疫耐受形成D.免疫抑制措施可促进免疫耐受形成E.免疫耐受也是一种免疫应答答案:E2.诱导免疫耐受形成的最佳时期是A.成年期B.幼年期C.老年期D.胚胎期E.青年期答案:D【历年考题点津】1.参与Ⅱ型超敏反应的免疫球蛋白(Ig)是A.IgM/IgDB.IgM/IgGC.IgA/IgED.IgM/IgAE.IgE/IgD答案:B2.在Ⅰ型超敏反应中具有重要负反馈调节作用的细胞是A.嗜中性粒细胞B.嗜碱性粒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单核吞噬细胞E.肥大细胞答案:C3.介导Ⅳ型超敏反应的免疫细胞是A.T细胞B.B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肥大细胞E.中性粒细胞答案:A4.属于IQ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是A.过敏性鼻炎B.新生儿溶血C.Arthus反应D.接触性皮炎E.支气管哮喘答案:C【历年考题点津】1.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无关的原因是A.隐蔽抗原释放B.自身抗原发生改变C.交叉抗原或分子模拟D.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E.多克隆T细胞活化答案:D2.下列哪种抗原为隐蔽的自身抗原A.眼葡萄膜色素抗原B.肿瘤抗原C.ABO血型抗原D.HLA抗原E.Rh血型抗原答案:A3.不属于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的是A.慢性甲状腺炎B.恶性贫血C.重症肌无力D.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类风湿性关节炎答案:E【历年考题点津】1.关于DiGeorge综合征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患者抗病毒免疫力降低B.患者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C.患者结核菌素试验荫性D.患者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E.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缺陷答案:D2.慢性肉芽肿病的发生原因是A.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B.吞噬细胞功能缺陷C.B细胞发育和(或)功能异常D.补体某些组分缺陷E.T、B细胞混合缺陷答案:B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在人体内作用的靶细胞是A.CD4+T淋巴细胞B.CD8+T淋巴细胞C.B淋巴细胞D.NK细胞E.CTL细胞答案:A【历年考题点津】A.NK细胞B.B细胞C.CD8+T细胞D.肥大细胞E.嗜酸性粒细胞答案:C【历年考题点津】1.要从混合的T、B细胞中分离T细胞,最佳的方法是A.流式细胞技术B.放射免疫分析法C.ELISAD.双向琼脂扩散试验E.免疫电泳答案:A2.检测血清中一种微量的小分子肽,下列方法中最敏感的是A.免疫荧光技术B.放射免疫分析法C.双向琼脂扩散法D.单向琼脂扩散法E.对流免疫电泳答案:B【历年考题点津】1.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 T)的目的是A.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B.对可疑或确诊的破伤风患者进行紧急预防或治疗C.杀灭伤口中繁殖的破伤风梭(杆)菌D.主要用于儿童的预防接种E.中和与神经细胞结合的毒素答案:B(2~4题共用备选答案)A.抗CD3单克隆抗体B.抗肿瘤坏死因子抗体C.β干扰素D.α干扰素E.EPO2.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答案:C3.治疗贫血答案:E4.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答案:B【历年考题点津】1.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A.螺旋体B.放线菌C.衣原体D.真菌E.立克次体答案:D【历年考题点津】1.人类非淋菌性尿道炎的重要病原体是A.炭疽芽孢杆菌B.溶脲脲原体C.柯萨奇B组病毒D.伯氏疏螺旋体E.汉坦病毒答案:B【历年考题点津】1.细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A.肽聚糖B.外膜C.脂蛋白D.脂多糖E.类脂A答案:A2.细菌芽胞最显著的特性是A.抗吞噬性B.具有毒素活性C.耐热性D.粘附性E.侵袭性答案:C3.细菌“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是指A.mRNAB.核蛋白体C.质粒D.异染颗粒E.性菌毛答案:C(4~6题共用备选答案)A.中介体B.包涵体C.吞噬体D.线粒体E.异染颗粒4.与细菌的呼吸作用有关的结构是答案:A5.可用于鉴别细菌的结构是答案:E6.在病毒的增殖过程中,可出现的结构是答案:B【历年考题点津】1.细菌个体的繁殖方式是A.有性繁殖B.菌丝断裂C.细胞出芽D.无性二分裂E.核酸复制答案:D2.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可用于细菌分型的合成性代谢物是A.热原质B.酶类C.毒素D.色素E.细菌素答案:E【历年考题点津】1.在1.05kg/cm2蒸气压力下,灭菌的标准时间通常是A.1~5分钟B.6~10分钟C.11~14分钟D.15~20分钟E.21~25分钟答案:D2.关于高压蒸汽灭菌法,不正确的描述是A.灭菌效果最可靠B.适用于对耐高温和耐湿物品的灭菌C.可杀灭包括细菌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D.通常灭菌压力为2.05kg/cm2E.通常灭菌温度为121.3℃答案:D【历年考题点津】1.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最主要的诱因是A.黏膜面损伤B.抗生素的滥用C.细菌寄居部位的改变D.免疫抑制剂的应用E.放疗化疗的应用答案:C2.与细菌侵袭力无关的致病因素是A.外毒素B.荚膜C.磷壁酸D.血浆凝固酶E.透明质酸酶答案:A3.对于细菌内毒素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发热B.白细胞升高C.微循环障碍D.DICE.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效应答案:E4.在下列各种外毒素中,属于神经毒素的是A.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B.红疹毒素C.肉毒毒素D.白喉毒素E.葡萄球菌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答案:C5.细菌内毒素的特征是A.只有革兰荫性细菌产生B.少数革兰阳性细菌产生C.细菌在生活状态下释放D.抗原性强E.不耐热答案:A6.内毒素的主要成分是A.肽聚糖B.蛋白质C.脂蛋白D.核酸E.脂多糖答案:E【历年考题点津】1.肺炎链球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A.C反应蛋白B.自溶酶C.荚膜D.外毒素E.内毒素答案:C2.引起牙周脓肿最常见的病原菌是A.甲型溶血性链球菌B.类白喉杆菌C.无芽孢厌氧菌D.绿脓杆菌E.白色念珠菌(白假丝酵母菌)答案:A(3~5题共用备选答案)A.葡萄球菌B.链球菌C.肺炎链球菌D.脑膜炎球菌E.淋球菌3.有典型的荚膜结构答案:C4.在粘膜表面粘附时可产生分解S-IgA的蛋白酶答案:E5.是引发猩红热的病原体答案:B【历年考题点津】1.与志贺毒素致病作用类似的毒素是。
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每日一练试卷B卷含答案单选题(共60题)1、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责是用自己的榜样去教育学生。
在言谈举止、为人之道等方面,教师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指的是教师的()角色。
A.传道者B.朋友C.榜样D.管理者E.授业、解惑者【答案】 C2、提出”试误一联结”学习理论的是A.华生B.斯金纳C.巴甫洛夫D.桑代克【答案】 D3、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
A.孔子B.昆体良C.杜威D.夸美纽斯【答案】 A4、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是()。
A.IgGB.IgMC.IgED.IgDE.IgA【答案】 C5、下列属于微需氧菌的是()。
A.脆弱类杆菌B.大肠埃希菌C.铜绿假单胞D.幽门螺杆菌E.金黄色葡萄球菌【答案】 D6、—般而言,如果学校教育能正确判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就能使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加速作用更明显、更富有成效。
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是()。
A.赞科夫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D.苏霍姆林斯基【答案】 C7、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一般统称为()。
A.校园文化B.教师文化C.制度文化D.校风文化【答案】 C8、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包括综合性、灵活性和()。
A.可操作性B.时代性C.创造性D.方向性【答案】 A9、由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是()。
A.单轨学制B.双轨学制C.三轨学制D.多轨学制【答案】 A10、个人面对某种问题情景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类别的数量,表示的是创造性的()A.独创性B.变通性C.流畅性D.新颖性【答案】 B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6条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诸方面包括()A.品德、智力、体力B.德育、智育,体育C.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D.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答案】 A12、课的类型(即课的分类)的划分根据是该节课的()。
A.教学目的B.教学结构C.教学任务D.教学种类【答案】 C13、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受教育者C.德育内容D.德育方法【答案】 B14、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产生影响的主要途径是()。
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下图为反射弧局部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结构①为过程③及其释放的递质移动到④供能B.神经递质存在于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C.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D.兴奋传导到⑤,使膜对Na+的通透性增强,电位变为外负内正2.将相同的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分别放置在清水、1.3g/mL蔗糖溶液中进行渗透实验,一段时间后得到图所示的结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细胞液泡中的色素含量不断增大B.甲细胞在膨胀过程中细胞内外浓度差逐渐减小C.外界溶液与细胞液只要存在浓度差,细胞就会发生渗透作用D.甲细胞在膨胀过程中水分子从其分子数相对较多向相对较少处运动3.在农业生产中,选择合适的育种方法,能有效改良作物品质,提高产量。
下列有关作物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杂交育种,能从纯合低产不抗病的品种中选出高产抗病的新品种B.诱变育种能诱发突变,所以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纯合变异类型C.利用单倍体育种可获得正常生殖的纯合个体,明显缩短了育种的年限D.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最常用的方法是低温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4.用抗生素处理成纤维细胞后,能抑制内质网加工蛋内质功能(如糖基化),使细胞分泌的纤连蛋白(可提高细胞的粘附性)减少,且易被组织蛋白酶水解。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简答题及答案1.简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答:①四肽链结构:重链、轻链②免疫球蛋白的分区:可变去和恒定区高变区和骨架区、铰链区③免疫球蛋白的其他结构:连接片(J链)、分泌片(SP).2.抗体的生物功能主要有哪些?答:①特异性的生物学作用、②激活补体、③与细胞表面FC受体结合:调理作用、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介导I型超敏反应④穿过胎盘和粘膜。
3.比较五类免疫球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异同点。
答:共分为五类:①IgG、②IgM。
③IgA、④IgD、⑤IgE:①IgG血清含量最高,半衰期最长;功能最多:结合抗原、激活补体、调理吞噬并介导ADCC、通过胎盘、结合SPA.为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抗感染的主要抗体(抗菌、抗病毒。
抗毒素抗体)。
并介导II、III型超敏反应。
2、IgM分子量最大,不能通过血管壁,主要存在于血液和粘膜表面。
是血管内抗感染的主要抗体。
在个体发育过程和体液免疫应答中均是最早合成和分泌的抗体。
脐带血IgM增高提示胎儿有宫内感染;感染过程中血清IgM 水平升高,说明有近期感染。
天然的血型抗体和类风湿因子亦属IgM.其激活补体的能力比IgG强。
膜表面IgM 是B细胞抗原受体(BCR)的主要成分。
只表达mIgM是未成熟B细胞的标志,记忆B细胞表面的mIgM逐渐消失。
3、IgA(1)血清型IgA:以单体形式存在。
(2)分泌型IgA(sIgA):由J链连接的二聚体和分泌片组成。
合成和分泌的部位在肠道、呼吸道、乳腺、唾液腺和泪腺,主要存在于胃肠道和支气管分泌液、初乳、唾液和泪液中。
是参与粘膜局部免疫的主要抗体。
婴儿可从母亲初乳中获得分泌型IgA,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被动免疫。
4、IgD正常人血清IgD浓度很低,平均约0.03mg/ml.半寿期很短(仅3天)。
血清IgD的确切功能仍不清楚。
B细胞表面的mIgD可作为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标志,未成熟B细胞仅表达mIgM,成熟B细胞可同时表达mIgM和mIg。
国开形成性考核02473《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形考任务(1-4)试题及答案国开形成性考核《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形考任务(1-4)试题及答案课程ID:,整套相同,如遇顺序不同,Ctrl+F查找,祝同学们取得优异成绩!)形考任务一:题目:1、免疫是指(E)。
A】: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B】: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C】: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D】: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E】:机体识别和排除“非己”的功能题目:2、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D)。
A】:超敏反应B】:移植排斥反应C】:自身免疫病D】:恶性肿瘤E】:感染题目:3、固有免疫具有的特征是()。
A】:抗原依赖B】:免疫记忆C】:快速发挥效应D】:具有高度特异性E】:非遗传获得问题:4、顺应性免疫具有的特性是()。
A】:快速发挥免疫效应B】:无免疫记忆C】:可经由过程遗传获得D】:抗原依赖E】: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识别微生物问题:5、免疫系统的构成是()。
A】:中枢免疫器官、周围免疫器官B】:中枢免疫器官、周围免疫器官C】: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D】: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皮肤免疫系统E】:免疫分子、黏附免疫系统、皮肤免疫系统题目:6、在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
【A】:完全抗原B】:半抗原C】:异嗜性抗原D】:抗原决定簇(表位)E】:抗原受体问题:7、仅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是()。
【A】:完全抗原B】:半抗原C】:超抗原D】:异嗜性抗原E】:自身抗原题目:8、胸腺依赖性抗原的特点为()。
A】:仅T细胞对其发生反应B】:在胸腺中发生的C】:该抗原仅存在于T细胞上D】:只有在T细胞辅助下才能刺激B细胞激活并产生抗体【E】:对此抗原不发生体液免疫反应题目:9、抗原的异物性是指()。
A】:异种物质B】:同种异体物质C】:结构发生改变的自身物质D】:胚胎期未曾与机体免疫细胞接触过的物质E】:身分与自身相异或胚胎期未曾与机体免疫细胞打仗过的物质问题:10、以下属于TI-Ag的物质是()。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30题)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明确提出的数学核心素养不包括()A.数据分析B.直观想象C.数学抽象D.合情推理【答案】 D2、实验室常用的补体灭活方法是A.45℃,30minB.52℃,30minC.56℃,30minD.50℃,25minE.37℃,25min【答案】 C3、男性,65岁,手脚麻木伴头晕3个月,并时常有鼻出血。
体检:脾肋下3.0cm,肝肋下1.5cm。
检验:血红蛋白量150g/L,血小板数1100×10A.骨骼破坏B.肺部感染C.血栓形成D.皮肤出血E.溶血【答案】 C4、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主要诊断依据是A.粒红比缩小或倒置B.血红蛋白尿C.外周血出现有核红细胞D.血红蛋白电泳异常E.骨髓中幼稚红细胞明显增高【答案】 D5、正常骨髓象,幼红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A.10%B.20%C.30%D.40%E.50%【答案】 B6、男,45岁,因骨盆骨折住院。
X线检查发现多部位溶骨性病变。
实验室检查:骨髓浆细胞占25%,血沉50mm/h,血红蛋白为80g/L,尿本周蛋白阳性,血清蛋白电泳呈现M蛋白,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IgG8g/L、IgA12g/L、IgM0.2g/L。
该患者最可能的临床诊断是A.一过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B.持续性多克隆丙种球蛋白病C.多发性骨髓瘤D.冷球蛋白血症E.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答案】 C7、数学抽象是数学的基本思想,是形成理性思维的()。
A.重要基础B.重要方式C.工具D.基本手段【答案】 A8、血小板生存期缩短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维生素K缺乏症B.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蒙特利尔血小板综合征D.血友病E."蚕豆病"【答案】 B9、可由分子模拟而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原体有()A.金黄色葡萄球菌B.伤寒杆菌C.溶血性链球菌D.大肠杆菌E.痢疾杆菌【答案】 C10、患者男性,60岁,贫血伴逐渐加剧的腰痛半年余,肝、脾不大,Hb85g/L,白细胞3.6×10A.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B.浆细胞白血病C.多发性骨髓瘤D.尿毒症E.急淋【答案】 C1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分为哪几种课程?()A.必修课程、选修课程B.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C.选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D.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答案】 B12、临床检测血清,尿和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的常用仪器设计原理是A.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原理B.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原理C.酶免疫测定原理D.免疫浊度测定原理E.免疫荧光测定原理【答案】 D13、使用口服抗凝剂时PT应维持在A.正常对照的1.0~1.5倍B.正常对照的1.5~2.0倍C.正常对照的2.0~2.5倍D.正常对照的2.5~3.0倍E.正常对照的3倍以上【答案】 B14、设 f(x)=acosx+bsinx 是 R 到 R 的函数,V={f(x)|f(x)=acosx+bsinx,a,b∈R}是线性空间,则 V 的维数是( )。
2022-2023年检验类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精选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200题)1、AIDS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性接触、注射途径、母婴垂直传播B.性接触、注射途径、呼吸道传播C.性接触、注射途径、消化道传播D.性接触、母婴垂直传播、呼吸道传播E.性接触、母婴垂直传播、消化道传播【答案】 A2、关于淀粉酶生物学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Cl-是其激活剂B.淀粉酶能水解淀粉α-1,6糖苷键C.淀粉酶作用最适pH6.9~7.0D.测定淀粉酶时反应体系中不能缺少Ca2+E.淀粉酶可咀和大分子量的蛋白质形成复台物【答案】 B3、缺血性脑卒中时水平或活性降低的指标是A.TXBB.TFC.t-PAD.PAIE.vWF【答案】 C4、再生障碍性贫血时,下列哪项检查是错的A.NAP积分增高B.胎儿血红蛋白增高C.血浆红细胞生成素增高D.尿红细胞生成素减低E.骨髓活检示造血组织减少,脂肪组织增加【答案】 D5、关于双波长测定不正确的是A.副波长的设定主要是为了提高检测的精密度B.双波长可以消除样本中对测定有干扰的物质的影响C.被测物在主、次波长处的光吸收值应有较大的差异D.干扰物在主、次波长处的光吸收值应尽可能接近E.以主波长减去副波长的吸光度值计算结果【答案】 A6、关于AML-M6叙述错误的是A.外周血可见幼红和幼粒细胞B.骨髓非红系细胞中原粒细胞(或原单+幼单核细胞)>20%C.幼红细胞有巨幼样变D.幼红细胞糖原染色阳性积分明显增高E.幼红细胞表面抗原表达血型糖蛋白A【答案】 B7、患者男,55岁。
低热,乏力月余,抗生素和抗病毒治疗无效。
查体:脾大至脐,质硬,胸骨压痛不明显。
外周血象:Hb 100g/L,WBC 55×109/L。
分类示早幼粒细胞2%,中性中幼粒13%,晚幼粒细胞20%,杆状核16%,分叶核粒细胞25%。
嗜碱性粒细胞13%,淋巴细胞10%,嗜酸性粒细胞1%,血小板780×109/L。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师专业知识-11-1(总分50, 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在肝素抗凝治疗中,检测普通肝素的,首选指标是•A.PT•B.APTT•C.TT•D.FDP•E.D-二聚体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B2.在骨骼疾病的诊断酶学中最重要的酶是•A.LD•B.CK•C.ALP•D.ACP•E.ALT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C3.下列关于红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情况下,红细胞是容积为85fl左右的双凹圆盘状无核细胞•B.肝脏疾病时,红细胞对低渗盐水抵抗力减弱•C.红细胞中钾比血浆中钾高•D.红细胞消耗ATP,向细胞外排出钠离子•E.红细胞的生理功能是通过胞内的血红蛋白来实现的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B4.对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检查是•A.骨髓穿刺涂片形态学检查•B.外周血涂片检查•C.血沉测定•D.血清钙、磷和碱性磷酸酶测定•E.尿常规测定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A5.绝大部分致病菌为•A.自养菌•B.寄生菌•C.需氧菌•D.厌氧菌•E.腐生菌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B6.免疫球蛋白型及亚型的分类依据是•A.VH抗原性的不同•B.CL抗原性的不同•C.CH抗原性不同•D.VL抗原性的不同•E.CV抗原性的不同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B7.缺铁性贫血与慢性感染性贫血鉴别要点是•A.血清铁测定•B.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C.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测定•D.骨髓细胞外铁•E.骨髓红细胞内铁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D8.渗出液葡萄糖降低最明显的感染性疾病是•A.化脓性积液•B.结核性积液•C.肿瘤性积液•D.类风湿性积液•E.食管破裂性积液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A9.体内缺铁时,最早表现为•A.血清铁降低•B.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C.储存铁减少•D.MCV变小•E.MCH减低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C10.胞内菌感染的特点•A.细胞毒性高•B.病程短•C.病灶大多呈肉芽肿病变特征•D.骤然起病•E.产生内、外毒素致病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C11.关于嗜多色性红细胞,下列叙述何者最确切•A.属于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B.增多提示骨髓造血功能减退•C.胞内可见灰蓝色嗜碱性网状结构•D.正常人外周血中不能见到此种细胞•E.再生障碍性贫血时可见到此种细胞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A12.正常情况下,漏出液白细胞分类时以哪种细胞为主•A.淋巴细胞伴中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C.淋巴细胞伴少量红细胞•D.中性粒细胞为主•E.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B13.关于HhAlc正确的是•A.丙酮酸与B链氨基末端缬氨酸结合而成•B.葡萄糖与赖氨酸残基结合•C.葡萄糖与肽链结合•D.葡萄糖与HbA的B链缬氨酸残基缩合而成•E.葡萄糖与清蛋白结合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D14.微需氧的环境中,氧的含量为•A.2%~3%•B.3%~5%•C.5%~6%•D.6%~8%•E.8%~10%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C15.多发性骨髓瘤最有诊断意义的是•A.原因不明的贫血•B.肾功能障碍•C.肋骨的病理性骨折•D.血清球蛋白增高•E.骨髓检查发现>30%的异常浆细胞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E16.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于•A.再生障碍性贫血•B.白血病•C.急性溶血性贫血•D.缺铁性贫血•E.铁粒幼细胞性贫血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D17.下列哪项不是溶血的实验室诊断依据•A.网织红细胞计数增高•B.骨髓红系增生明显活跃•C.间接胆红素升高•D.尿胆原增高•E.血清游离血红蛋白<40mg/L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E18.肝功能严重障碍时,对糖代谢的影响下列哪种是错误的•A.糖原合成减少•B.肝糖原分解减少•C.糖异生作用减弱•D.血糖浓度难以维持•E.饭后,可出现一过性低血糖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E19.白细胞稀释液不能破坏下列哪种红细胞•A.正常红细胞•B.畸形红细胞•C.网织红细胞•D.有核红细胞•E.高色素性红细胞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D20.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哪种超敏反应性疾病•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以上均非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C21.沉淀反应中抗体过量的现象称为•A.后带•B.前带•C.带现象•D.等价带•E.拖尾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B22.关于血细胞计数的系统误差,下列错误的是•A.微量吸管用水银称重法校正,误差小于±5%即可•B.计数室深度可用千分卡尺法测定,误差应小于±2%•C.计数室面积可用测微计测定,每大格边长误差应小于±1%•D.盖玻片应为专用血细胞计数盘盖片,两面光学平面误差应小于±0.002mm•E.盖玻片应为专用血细胞计数盘盖片,规格为24mm×20mm×0.6mm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A23.干扰试验中加入干扰物形成的误差是•A.随机误差•B.操作误差•C.方法误差•D.比例系统误差•E.恒定系统误差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E24.关于血红蛋白生理变化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新生儿Hb浓度明显增高,2周后逐渐转为正常•B.正常男性儿童6~7岁及女性21~35岁时Hb浓度最低•C.6个月至2岁婴幼儿Hb浓度增高•D.高山地区居民和登山运动员因缺氧刺激使Hh高于正常•E.一般情况下,上午7时血红蛋白的含量最高,随后下降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C25.下列影响ALP的生理因素中哪项不正确•A.肝脏中含量最高•B.脂肪饮食时ALP降低•C.产前1个月的孕妇含量明显高于同龄妇女•D.标本放置过夜可使ALP增高•E.儿童含量明显高于成人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B26.下列哪项不是胰岛素的作用•A.促进葡萄糖进入肌肉、脂肪细胞•B.加速葡萄糖的利用•C.激活糖原合成酶•D.抑制磷酸化酶•E.促进糖异生作用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E27.血清内五类免疫球蛋白含量按由多到少的顺序为•A.IgG,IgM,IgD,IgE,IgA•B.IgG,IgA,IgM,IgD,IgE•C.IgG,IgD,IgA,IgE,IgM•D.IgD,IgM,IgG,IgE,IgA•E.IgG,IgM,IgD,IgA,IgE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B28.抗原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的原理主要是蛋白质•A.氨基酸数量发生改变•B.氨基酸结构发生改变•C.氨基酸种类发生改变•D.由亲水胶体转变为疏水胶体•E.由疏水胶体转变为亲水胶体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D29.下列哪种物质被公认为是最强有力的促红细胞缗钱状聚集的物质•A.球蛋白•B.白蛋白•C.胆固醇•D.甘油三酯•E.纤维蛋白原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E30.再生障碍性贫血时,下列哪项检查是错的•A.NAP积分增高•B.胎儿血红蛋白增高•C.血浆红细胞生成素增高•D.尿红细胞生成素减低•E.骨髓活检示造血组织减少,脂肪组织增加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D31.离子交换层析是一种•A.气-液相层析•B.气-固相层析•C.液-液相层析•D.液-固相层析•E.以纸为支持介质的层析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D32.NK细胞主要杀伤•A.肿瘤细胞•B.微生物感染细胞•C.自身衰老细胞•D.病毒感染细胞•E.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E33.检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是•A.PT•B.APTT•C.TT•D.FDP•E.D-二聚体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A34.能够抑制凝血酶形成的抗凝剂是•A.肝素•B.枸橼酸钠•C.EDTA-K2•D.草酸盐•E.EDTA-Na2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A35.血沉测定的操作,哪项不符合要求•A.一般用109mmol/L枸橼酸钠溶液作抗凝剂•B.抗凝剂与血液按1:5充分混匀,不能形成血块•C.标本一般应在采集后3小时内测定•D.血沉管尽量放在18~25℃室内•E.血沉管要保持清洁并不得倾斜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B36.下列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A.细菌•B.病毒•C.衣原体•D.支原体•E.放线菌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B37.正常精液中的异常精子应少于•A.20%•B.30%•C.40%•D.50%•E.60%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A38.脂肪大量动员时,肝内生成的乙酰CoA,主要转变为•A.葡萄糖•B.胆固醇•C.脂肪酸•D.酮体•E.草酰乙酸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D39.关于网织红细胞计数时的注意事项,错误的是•A.网织红细胞体积较大,计数时应兼顾血膜尾部与两侧•B.用瑞氏染液复染可使网织红细胞数值偏高•C.染色时间必须充分,一般以37℃15分钟为好•D.涂片要薄而均匀,不使红细胞重叠•E.染液与血液比例以1:1为宜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B40.推荐尿液常规分析保存的最佳方法是•A.甲醛•B.甲苯•C.麝香草酚•D.戊二醛•E.冷藏法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E41.诊断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贫血最重要的实验室检查是•A.Ham试验•B.免疫球蛋白试验•C.Coombs试验•D.血红蛋白电泳•E.游离血红蛋白测定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C42.关于骨髓纤维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脾大•B.早期WBC增多•C.末梢血可出现幼红/粒细胞•D.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也可Ph染色体阳性•E.骨髓穿刺常常干抽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D43.我国临床检验中心推荐的血糖测定常规方法是•A.GOD法•B.己糖激酶法•C.邻甲苯胺法•D.葡萄糖脱氢酶法•E.酚试剂法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A44.下述除何者外均为血沉测定的质量评价指标•A.抗凝剂是否符合要求•B.用具是否符合要求•C.标本处理是否符合要求•D.患者是否为空腹采血•E.物理性条件是否符合要求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D45.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比色杯的材料多用•A.光学玻璃•B.隔热玻璃•C.不吸收紫外光的石英玻璃•D.防爆玻璃•E.含特殊金属的玻璃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C46.IgG分子经木瓜酶分解为•A.2个Fab段和1个Fc段•B.2个Fc段和1个Fab段•C.2个F(ab)'段和1个Fc'段•D.2个Fc'段和1个F(ab)'段•E.2个Fab段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A47.正常情况下,下列哪种物质能被肾小管完全重吸收•A.白蛋白•B.尿素•C.葡萄糖•D.肌酐•E.尿酸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C48.卡波环形成的可能原因是•A.可能是红细胞内存在异常血红蛋白所致•B.可能是胞浆中脂蛋白变性所致•C.可能是胞核残余物•D.可能是血红蛋白合成过程中原卟啉与铁结合受阻所致•E.可能是由于感染了寄生虫引起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B49.调节血糖的最主要器官是•A.肾脏•B.肌肉•C.脑组织•D.肝脏•E.以上都不是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D50.关于红细胞直径曲线,下列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正常曲线呈以中位数为中心,大体上左右对称的分布•B.主要用于贫血的分类及鉴别诊断•C.如有红细胞大小不均时,顶点低而向左右扩展分布•D.缺铁性贫血时,通常呈双峰性分布•E.再生障碍性贫血时,曲线的形状和位置多无大的变化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D1。
Ⅰ型超敏反应Ⅰ型超敏反应是指已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后在数分钟内所发生的超敏反应。
其主要特点是:①发生快,消退亦快;②主要由特异性 IgE 介导;③通常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紊乱,一般不遗留组织损伤;④具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一、参与超敏反应的物质(一)变应原凡进入机体能诱导产生特异性 IgE 类抗体,导致超敏反应的抗原称为变应原(allergy)。
有些变应原为完全抗原,也有些为半抗原。
一般变应原均属外源性抗原。
临床上常见的变应原有:药物、异种动物血清、植物花粉、尘螨、真菌孢子、动物皮屑或羽毛、昆虫或其毒液以及鱼、虾、蛋、乳、蟹、贝等食物和某些酶类如枯草菌溶素、蜂毒中的磷脂酶 A2 等。
(二)抗体引起Ⅰ型超敏反应的抗体主要为 IgE ,因其由变应原诱导产生,又称为反应素(allergins)。
正常人血清中其含量极低,超敏患者明显升高。
IgE 主要在鼻咽、扁桃体、气管、支气管和胃肠道等处的粘膜下固有层淋巴组织中产生,这些部位也是变应原易于侵入和超敏反应常见的发生部位 .被变应原刺激后,易于产生 IgE 类抗体的机体为特应性素质个体,亦称过敏体质者。
研究表明: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可能与 MHC Ⅱ类基因中的某些位点有关, IgE 为亲细胞抗体,能通过 Fc 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 IgE Fc 受体(Fc ε R)结合。
结合于细胞表面的 IgE 比较稳定不易降解。
(三)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1 .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是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细胞,胞浆含有嗜碱性颗粒,能释放或介导合成大致相同的活性介质,如组织胺、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缓激肽等。
此二类细胞来源于髓样干细胞前体。
其细胞表面均具有高亲和力的 IgE Fc 受体,能与 IgE Fc 段牢固结合。
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皮肤、淋巴组织、子宫、膀胱、以及消化道粘膜下层结缔组织中微血管周围和内脏器官的包膜中,嗜碱性粒细胞主要存在于血液中。
2 .嗜酸性粒细胞一般认为嗜酸性粒细胞在Ⅰ型超敏反应中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
在Ⅰ型超敏反应发生过程中,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可释放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sinophill chemotactic factor of anaphylaxis,ECF-A),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局部聚集。
嗜酸性粒细胞通过释放组织胺酶灭活组织胺,释放芳基硫酸酯酶灭活血小板活化因子,同时也可直接吞噬和破坏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出的颗粒,从而下调Ⅰ型超敏反应。
近年来研究发现,嗜酸性粒细胞被某些细胞因子,如 IL-3 、 IL-5 、 GM-CSF 或 PAF 活化后,亦可表达高亲和力的 IgE Fc 受体,引发脱颗粒,参与Ⅰ型超敏反应晚期相的形成和维持。
(四)活性介质指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和合成的主要活性介质1 .由脱出颗粒释放的活性介质①组胺(hastamin):存在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颗粒内,随颗粒脱出后被释放,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痉挛;粘液腺体分泌增强等生物学效应。
此酶作用时间短暂,在体内可迅速被组胺酶降解,失去活性。
②激肽(kinin):是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出的颗粒所释放的激肽原酶,作用于血浆中的激肽原使之活化,而生成的活性介质。
其中缓激肽有收缩平滑肌、扩张血管和增强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并能刺激痛觉神经引起疼痛。
•细胞新合成的活性介质①白三烯(leukotrens,LTs)与前列腺素 D2 (pnostaglandins,PGD2 ):LTS 和 PGD2 是引起Ⅰ型超敏反应晚期相反应的主要介质。
二者均为花生四烯酸的衍生物,由活化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胞膜磷脂释放的花生四烯酸,经脂氧合(LTs)或环氧合(PGD2)途径生成。
LTs 由 LTC4 、 LTD4 、 LTE4 组成,主要作用是能强烈持久地收缩平滑肌、扩张血管、增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以及促进粘液腺体的分泌。
PGD2 也有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使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作用。
②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let activating faction PAF):是羟基化磷脂经磷脂酶 A2 及乙酰转移酶作用的产物,主要由嗜碱性粒细胞产生。
它能使血小板凝集、活化、并释放组胺等介质,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晚期相反应。
二、发生过程和发生机制根据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可将其发生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致敏阶段、激发阶段和效应阶段(二)致敏阶段指变应原初次进入过敏体质的机体,刺激其产生特异性 IgE 类抗体。
IgE 以 Fc 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 IgE Fc 受体结合,使之致敏的阶段。
在此阶段形成的结合有 IgE 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称为致敏细胞,含有致敏细胞的机体则处于致敏状态,此状态一般可持续数月、数年或更长时间。
(二)激发阶段指相同的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与致敏细胞上的 IgE 特异性结使之脱颗粒,释放和合成活性介质的阶段。
一般只有多价变应原与致敏细胞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 IgE 分子结合,使细胞表面的 IgE 受体(Fc εR 1)发生交联,进而引起细胞内一系列活化反应,导致细胞脱颗粒,释放颗粒内储备介质如组胺、激肽原酶等,并能新合成一些活性介质如白三烯、前列腺素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等。
除此而外,过敏毒素(C3a 、 C5a)、蜂毒、蛇毒、抗 IgE 抗体以及吗啡、可待因等也可直接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
(三)效应阶段指活性介质与效应器官上相应受体结合后,引起局部或全身病理变化的阶段。
Ⅰ型超敏反应引起的病理变化可分为早期相反应和晚期相反应两种类型。
早期相反应发生于接触变应原后数秒钟内,可持续数小时,主要由组织胺引起;晚期相反应一般发生在与变应原接触后 6~12 小时内,可持续数天,主要由 LTs 和 PGD2 所致, PAF 及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的活性介质也起一定作用三、临床常见的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一)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是最严重的一种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主要由用药或注射异种血清引起。
1. 药物过敏性休克以青霉素引起者最为常见。
青霉素本身无免疫原性,但其降解产物青霉噻唑和青霉烯酸可与人体内的蛋白质结合获得免疫原性,进而刺激机体产生 IgE ,使之致敏。
当机体再次接触青霉噻唑或青霉烯酸后,可诱发过敏反应,严重者导致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青霉素在弱碱性溶液中容易降解,因而使用时应新鲜配制。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初次注射青霉素也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这可能是曾吸入过青霉菌孢子或使用过被青霉素污染的注射器等医疗器械,机体已处于致敏状态之故。
其他药物如普鲁卡因、链霉素、有机碘等,偶尔也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2. 血清过敏性休克血清过敏性休克又称血清过敏症或再次血清病。
常发生于既往曾用过动物免疫血清,机体已处于致敏状态,后来再次接受同种动物免疫血清的个体。
临床上使用破伤风抗毒素或白喉抗毒素进行治疗或紧急预防时,可出现此种反应。
(二)呼吸道过敏反应多因吸入植物花粉、尘螨、真菌孢子等变应原引起,常见疾病有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
过敏性哮喘可表现有早期相反应和晚期相反应两种类型。
(三)消化道过敏反应少数人在食入鱼、虾、蛋、乳、蟹、贝等食物后可发生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症状为主的过敏性胃肠炎。
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
(四)皮肤过敏反应可因药物、食物、花粉、肠道寄生虫及寒冷刺激等引起,主要表现为荨麻疹、湿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
四、防治原则Ⅰ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是:寻找变应原,避免再接触;切断或干扰超敏反应发生过程中某些环节,以终止后续反应的进行。
(一) 寻找变应原临床上可通过询问病史,皮肤试验寻找变应原。
皮肤试验常用的有:1 .青霉素皮试取 0.1ml 含 10~50 单位的青霉素稀释液,在受试者前臂屈侧皮内注射, 15~20 分钟后观察结果,如局部出现红晕、水肿、直径≤ 1cm 全身不适者均为阳性。
2 .异种动物免疫血清皮试将 1 : 100~ 1:1000抗毒素给患者作皮内注射,于15-20分钟后观察结果,结果判定同青霉素皮试。
(二) 脱敏疗法或减敏疗法某些变应原虽能被检出,但难以避免再次接触,临床上常采用脱敏疗法或减敏疗法防治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
1.脱敏注射:在用抗毒素血清治疗某些主要由外毒素引起的疾病时,如遇皮肤试验阳性者,可采用小剂量、短间隔(20~30 min)、连续多次注射抗毒素的方法进行脱敏,然后再大量注射进行治疗,不致发生超敏反应。
脱敏注射的原理:可能是小剂量变应原进入机体,仅与少数致敏细胞上的IgE结合,脱颗粒后释放活性介质较少,不足以引起临床反应,而少量的介质可被体液中的介质灭活物质迅速破坏。
短时间内,经多次注射变应原,体内致敏细胞逐渐脱敏,直至机体致敏状态被解除,此时再注射大量抗毒素不会发生过敏反应。
但这种脱敏是暂时的,经一定时间后,机体又可重建致敏状态。
2. 脱敏疗法对某些已查明,但日常生活中又不可能完全避免再接触的变应原如花粉、尘螨等可采用小剂量、间隔较长时间(1 w 左右)、多次皮下注射相应变应原的方法进行减敏治疗,可防止疾病复发。
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反复多次皮下注射变应原,诱导机体产生大量特异性 IgG 类抗体,该类抗体与再次进入机体的相应变应原结合,可阻止其与致敏细胞上的 IgE 结合,从而阻断超敏反应的进行。
故这种抗体又被称为封闭抗体(blocking antibody)。
也有人认为减敏疗法的发生机制与诱导特异性 Ts 细胞产生、分泌 TGF- β等细胞因子,抑制 IgE 的合成有关。
(三) 药物治疗使用某些药物干扰或切断超敏反应发生过程中的某些环节对防治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抑制活性介质合成和释放的药物①阿司匹林:为环氧合酶抑制剂,可阻断花生四烯酸经环氧合酶作用生成PGD2。
②色苷酸二钠:可稳定细胞膜,抑制致敏细胞脱颗粒,减少或阻止活性介质的释放。
③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麻黄碱及前列腺素E等: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增加CAMP的生成,阻止CAMP的降解,此两类药物均能提高细胞内CAMP水平,抑制致敏细胞脱颗粒、释放活性介质。
2.活性介质拮抗药苯海拉明、扑尔敏、异丙嗪等组胺受体竞争剂,可通过与组胺竞争结合效应器官上的组胺H1受体,发挥抗组胺作用;乙酰水杨酸对缓激肽有拮抗作用;多根皮苷酊磷酸盐为白三烯的拮抗剂。
3.改善效应器官反应性的药物:肾上腺素能使小动脉、毛细血管收缩,降低血管通透性,常用于抢救过敏性休克;此外,还具有使支气管舒张,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
葡萄糖酸钙、氯化钙、维生素C等,除具有解痉,降低血管通透性外,也可减轻皮肤和粘膜的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