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2.2数轴学案(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
- 格式:doc
- 大小:209.50 KB
- 文档页数:9
5.4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打折出售班别:学号:姓名:一、预习1、基本概念:①成本价:购进商品的价格(有时也叫进价)②售价:在销品时的售出价(有时称为交价)③标价:在销售时标出的价(有时称定价)④打折:销售价占标价的百分率,例如某种服装打8折即按标价的80%出售。
2、等量关系:①利润 = ___ ____—____________②利润率 = ×100% = ×100%③标价=__________+提高价④售价=标价×折扣÷103、填空:①原价100元的商品打8折后价格为____________元;②原价200元的商品提价40%后的价格为___________元;③进价80元的商品以100元卖出,利润是_________元,利润率是_________;④原价x元的商品打8折后价格为__________元;⑤原价x元的商品提价40%后的价格为__________元。
二、课堂学习1、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成本价提高40%后标价,又以8折优惠卖出,结果每件仍获利15元,这种服装每件的成本是多少元?分析:关键词是,等量关系是解:设每件服装的成本价为x元,那么每件服装的标价是__________元,每件服装的实际售价为_____________元,每件服装的利润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元,由此,列出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方程,得 x=_____因此,每件服装的成本价是______元。
2、一件夹克按成本价提高50%后标价,后因季节关系按标价的9折出售,每件以135元卖出,这批夹克每件的成本价是多少元?分析:关键词是,等量关系是解:3、某商场将某种商品按原价的8折出售,此时商品的利润率是10%。
已知这种商品的进价为200元,那么这种商品的原价是多少?分析:关键词是,等量关系是解:4、某商品的进价是2000元,标价为3000元,商店要求以利润率为5%的售价打折出售,售货员最低可以打几折出售此商品?三、总结1、商品的利润=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商品的利润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标价=__________+提高价4、售价=标价×折扣÷10四、检测1、一件商品按成本价提高50%后标价,又以8折销售,售价192元。
北师大版(2024版)七年级(上)数学单元测试卷第2章《有理数及其运算》满分120分时间100分钟题号得分一、选择题(共10题;共30分)1.−110的绝对值是( )A.110B.10C.−110D.−102.如果“亏损5%”记作−5%,那么+3%表示( )A.多赚3%B.盈利−3%C.盈利3%D.亏损3%3.如图,数轴上点P表示的数是( )A.-1B.0C.1D.24.2023年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我们国家现在适合劳动年龄人口已经有近9亿人,每年新增劳动力是1500万人,人力资源丰富仍然是中国一个巨大优势或者说显著优势.其中1500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1.5×103B.1500×104C.1.5×106D.1.5×1075.如图,数轴上的点A,B,C,D表示的数与−13互为相反数的是( )A.A B.B C.C D.D6.下列各式中,计算结果最大的是( )A.3+(−2)B.3−(−2)C.3×(−2)D.3÷(−2)7.式子−2−1+6−9有下面两种读法;读法一:负2,负1,正6与负9的和;读法二:负2减1加6减9.则关于这两种读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读法一正确B.只有读法二正确C .两种读法都不正确D .两种读法都正确8.用“▲”定义一种新运算:对于任何有理数a 和b ,规定a▲b =ab +b 2,如2▲3=2×3+32=15,则(−4)▲2的值为( )A .−4B .4C .−8D .89.已知两个有理数a ,b ,如果ab <0且a +b >0,那么( )A .a >0,b >0B .a >0,b <0C .a ,b 同号D .a ,b 异号,且正数的绝对值较大10.已知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a 2|a 2|−|b |b−c |c |=( )A .−1B .1C .2D .3二、填空题(共6题;共18分)11.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数是 . 12.−25 的倒数是 .13.某天最高气温为6℃,最低气温为−3℃.这天的温差是 ℃.14.一个整数815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8.15×1010,则原数中“0”的个数为 个.15.比较大小:−|−8| −42.(填“>”“ <”或“=”)16.数轴上的A 点与表示−3的点距离4个单位长度,则A 点表示的数为 .三、解答题(共9题;共72分)17.(6分) 把下列数填在相应的集合内.−56,0,-3.5,1.2,6.(1)负分数集合:{}.(2)非负数集合:{ }.18.(8分)计算:(1)(−7)+13−5;(2)(−14)−(−34)−|12−1|.19.(6分)阅读下面的解题过程,并解决问题.计算:53.27−(−18)+(−21)+46.73−(+15)+21.解:原式=53.27+18−21+46.73−15+21…①=(53.27+46.73)+(21−21)+(18−15)…②=100+0+3…③=103(1)第①步经历了哪些转变:_____,体现了数学中的转化思想,为了计算简便,第②步应用了哪些运算律:_______.(2)根据以上解题技巧进行计算:−2123+314−(−23)−(+14).20.(8分)已知算式“(−2)×4−8”.(1)请你计算上式结果;(2)嘉嘉将数字“8”抄错了,所得结果为−11,求嘉嘉把“8”错写成了哪个数;(3)淇淇把运算符号“×”错看成了“+”,求淇淇的计算结果比原题的正确结果大多少?21.(8分)如图的数轴上,每小格的宽度相等.(1)填空: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 ,点B表示的数是 .(2)点C表示的数是−13,点D表示的数是−1,请在数轴上分别画出点C和点D的位置.(3)将A,B,C,D四个点所表示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用“>”连接.22.(8分)一辆出租车从A 站出发,先向东行驶12km ,接着向西行驶8km ,然后又向东行驶4km .(1)画一条数轴,以原点表示A 站,向东为正方向,在数轴上表示出租车每次行驶的终点位置.(2)求各次路程的绝对值的和.这个数据的实际意义是什么?23.(8分)如图,一只甲虫在5×5的方格(每一格边长为1)上沿着网格线运动.它从A 处出发去看望B 、C 、D 处的其它甲虫,规定:向上向右为正,向下向左为负.例如:从A 到B 记为:A→B(+1,+3);从C 到D 记为:C→D(+1,−2)(其中第一个数表示左右方向,第二个数表示上下方向).(1)填空:A→C ( , );C→B ( , ).(2)若甲虫的行走路线为:A→B→C→D→A ,请计算甲虫走过的路程.24.(8分)(1)如果a ,b 互为相反数(a ,b 均不为0),c ,d 互为倒数,|m |=4,则b a =______,求a +b 2024−cd +b a ×m 的值;(2)若实数a ,b 满足|a |=3,|b |=5,且a <b ,求a +13b 的值.25.(12分) 学习了绝对值的概念后,我们知道一个非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即当a ≥0时,|a|=a ;当a <0时,|a|=−a .请完成下面的问题:(1)因为3<π,所以3−π<0,|3−π|=−(3−π)= ;(2)若有理数a <b ,则|a−b|= ;(3)(6分)计算:|13−12|+|14−13|+|15−14|+⋯+|12022−12021|+|12023−12022|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 2.C 3.A 4.D 5.D 6.B 7.D 8.A 9.D 10.B二、填空题11.0 12.- 52 13.9 14.8 15.> 16.−7或1三、解答题17.(1)解:负分数集合:{−56,−3.5⋅⋅⋅}.(2)解:非负数集合:{0,1.2,6⋅⋅⋅}18.(1)解:(−7)+13−5=6−5=1(2)解:(−14)−(−34)−|12−1|=(−14)+34−|−12|=12−12=0.19.(1)去括号,省略加号;加法交换律、结合律(2)−1820.(1)−16(2)嘉嘉把“8”错写成了3(3)淇淇的计算结果比原题的正确结果大1021.(1)23;213(2)解:如图.(3)解:由数轴可知,213>22>−13−122.(1)解:如图所示,(2)解:|12|+|−8|+|4|=24km ,这个数据的实际意义是出租车行驶的总路程为24km.23.(1)+3;+4;-2;-1(2)如图所示,∵A→B =3+1=4,B→C =1+2=3,C→D =1+2=3,D→A =2+4=6.∴AB +BC +CD +DA =4+3+3+6=16.∴甲虫走过的路程为16.24.(1)−1,−5或3;(2)a +13b 的值是143或−4325.(1)π−3(2)b−a(3)解:原式=12−13+13−14+14−15+⋯+12021−12022+12022−12023=12−12023=20214046。
3.2.2 代数式(二)班别:姓名:学号:学习目标:理解代数式的值的计算过程,并观察代数式的值随字母变化情况学习过程:一、预习:阅读课本第83页~第84页思考下列问题:1、如图3-2,图3-3是两个计算机运算程序,在图3-2中填写输出的结果;在图3-3中的“?”处填写运算过程。
2、上一节我们知道:用具体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就可以求出代数式的值。
根据下列表中给出的x的值,求出对应代数式的值:3、观察上表,当x越来越大时,代数式6x-3的值越来越;当x越来越大时,代数式6(x-3)的值越来越;4、猜想上述两个代数式,当x越来越大时,哪个代数式的值先到达50?(今天的预习任务完成了,你是否觉得自己很棒呢?A___B___C___)二、课堂学习(一)知识目标:在代数式中,字母每取一个值,对应得到一个代数式的值,代数式的值随着字母的变化而变化。
填写下表,并观察下列两个代数式的值的变化情况。
(1)随着n的值逐渐变大,两个代数式的值如何变化?(2)估计一下,哪个代数式的值先超过100?目标练习:1、人体血液的质量约占人体体重的6%~7.5%(1)如果某人体重是a kg,那么他的血液质量大约在什么范围内?(2)亮亮体重是35kg,他的血液质量大约在什么范围内?(3)估计你自己的血液质量。
2、物体自由下落的高度h(m)和下滑时间t(s)的关系,在地球上大约是:h=4.9t2,在月球上大约是:h=0.8t2,(1)填写下表:(2)物体在哪儿下落得快?(3)当h=20m时,比较物体在地球上和在月球上自由下落所需的时间。
三、目标检测:1、 如果用c 表示摄氏温度(°C ),f 表示华氏温度(°F ),则c 和f 之间的关系是:C =59(f -32)某日伦敦和纽约的最高气温分别为72°F 和88°F ,请把它们换算成摄氏温度。
2、填写下表,并观察下列两个代数式的值的变化情况。
数轴测试题时间:45分钟总分: 100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32.0分)1.在数轴上到原点距离等于3的数是A. 3B.C. 3或D. 不知道2.有理数a,b在数轴的位置如图,则下面关系中正确的个数为.A. 1B. 2C. 3D. 43.若数轴上表示和3的两点分别是点A和点B,则点A和点B之间的距离是A. B. C. 2 D. 44.如图,M,N,P,R分别是数轴上四个整数所对应的点,其中有一点是原点,并且数a对应的点在M与N之间,数b对应的点在P与R之间,若,则原点是A. M或RB. N或PC. M或ND. P或R5.A,B是数轴上两点,线段AB上的点表示的数中,有互为相反数的是A. B.C. D.6.点M为数轴上表示的点,将点M沿数轴向右平移5个单位到点N,则点N表示的数是A. 3B. 5C.D. 3或7.在数轴上,与表示数的点的距离是3的点表示的数是A. 2B.C.D. 2或8.下列说法错误的有最大的负整数是;绝对值是本身的数是正数;有理数分为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数轴上表示的点一定在原点的左边;在数轴上7与9之间的有理数是8.A. 1个B. 2个C. 3个D. 4个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32.0分)9.已知A,B,C是数轴上的三个点,且C在B的右侧点A,B表示的数分别是1,3,如图所示若,则点C表示的数是______ .10.在数轴上,与表示的点相距6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______ .11.在数轴上,点A表示1,点C与点A间的距离为3,则点C所表示的数是______ .12.在数轴上把表示的点A沿数轴移动6个单位后得到点B,则B所表示的数为______ .13.已知数轴上的A点表示那么在数轴上与A点的距离5个长度单位的点所表示的数是______.14.如图的数轴上有两处不小心被墨水淹没了,所标注的数据是墨水部分边界与数轴相交点的数据;则被淹没的整数点有______ 个,负整数点有______ 个,被淹没的最小的负整数点所表示的数是______ .15.在数轴上与所对应的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______.16.数轴上表示与之间的所有整数之和是_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4.0分)17.点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点A表示的数是______ ,点B表示的数是______ ;在原图中分别标出表示的点C、表示的点D;在上述条件下,B、C两点间的距离是______ ,A、C两点间的距离是______ .18.在抗洪抢险中,解放军战士的冲锋舟加满油沿东西方向的河流抢救灾民,早晨从A地出发,晚上到达B地,约定向东记为正,向西记为负,当天的航行路程记录如下单位:千米:14,,,,,,,.请你帮忙确定B地相对于A地的位置;若冲锋舟每千米耗油升,油箱容量为28升,求冲锋舟当天救灾过程中至少还需补充多少升油?19.已知数轴上有A,B,C三个点,分别表示有理数,,10,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点P与A的距离:______;点P对应的数是______;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若P、Q同时出发,求:当点P运动多少秒时,点P和点Q间的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20.把下列各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用“”把它们连接起来,3,,,0.四、解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21.已知数轴上三点A,O,B表示的数分别为6,0,,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当点P到点A的距离与点P到点B的距离相等时,点P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______;另一动点R从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R 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时间追上点R?若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你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度.22.在数轴上有A、B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n,,A点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B点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向右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时,则 ______ ;当t为何值时,A、B两点重合;在上述运动的过程中,若P为线段AB的中点,数轴上点C所表示的数为是否存在t的值,使得线段,若存在,求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和解析【答案】1. C2. C3. D4. A5. B6. A7. D8. D9. 710. 或411. 或412. 1或13. 或214. 70;53;15. 2或16.17. ;1;;718. 解:,答:B地在A地的东边20千米;这一天走的总路程为:千米,应耗油升,故还需补充的油量为:升,答:冲锋舟当天救灾过程中至少还需补充9升油.19. 4t;20. 解:,.21. 122.【解析】1. 解:设这个数是x,则,解得或.故选:C.先设出这个数为x,再根据数轴上各点到原点的距离进行解答即可.本题考查的是数轴,熟知数轴上各点到原点的距离的定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 解:由图可知:,,,,,,,所以只有、、成立.故选:C.由图可判断a、b的正负性,a、b的绝对值的大小,即可解答.此题考查了数轴的有关知识,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可以解决此类问题数轴上,原点左边的点表示的数是负数,原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是正数.3. 解:.故选:D.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等于这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列式计算即可得解.本题考查了数轴,主要利用了两点间的距离的表示,需熟记.4. 解:,,;当原点在N或P点时,,又因为,所以,原点不可能在N或P点;当原点在M、R时且时,;综上所述,此原点应是在M或R点.故选A.先利用数轴特点确定a,b的关系从而求出a,b的值,确定原点.主要考查了数轴的定义和绝对值的意义解此类题的关键是:先利用条件判断出绝对值符号里代数式的正负性,再根据绝对值的性质把绝对值符号去掉,把式子化简后根据整点的特点求解.5. 解:表示互为相反数的点,必须要满足在数轴原点0的左右两侧,从四个答案观察发现,只有B选项的线段AB符合,其余答案的线段都在原点0的同一侧,所以可以得出答案为B.故选:B数轴上互为相反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通过观察线段AB上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就可以做出判断.本题考查了互为相反数的概念,解题关键是要熟悉互为相反数概念,数形结合观察线段AB上的点与原点的距离.6. 解:由M为数轴上表示的点,将点M沿数轴向右平移5个单位到点N可列:,故选A.根据在数轴上平移时,左减右加的方法计算即可求解.此题主要考查点在数轴上的移动,知道“左减右加”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7. 解:在数轴上,与表示数的点的距离是3的点表示的数有两个:;.故选:D.此题可借助数轴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求解在数轴上,与表示数的点的距离是3的点有两个,分别位于与表示数的点的左右两边.本题考查的是数轴,注意此类题应有两种情况,再根据“左减右加”的规律计算.8. 解:最大的负整数是,故正确;绝对值是它本身的数是非负数,故错误;有理数分为正有理数、0、负有理数,故错误;时,在原点的右边,故错误;在数轴上7与9之间的有理数有无数个,故错误;故选:D.根据负整数的意义,可判断;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可判断;根据有理数的分类,可判断;根据负数的意义,可判断;根据有理数的意义,可判断.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理解概念是解题关键.9. 解:点A,B表示的数分别是1,3,,,,点C表示的数是7.故答案为7.先利用点A、B表示的数计算出AB,存在计算出BC,然后计算点C到原点的距离即可得到C点表示的数.本题考查了数轴: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一般取右方向为正方向,数轴上的点对应任意实数,包括无理数10. 解:在数轴上,与表示的点相距6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或4,故答案为:,4.根据数轴上到一点距离相等的点有两个,分别位于该点的左右,可得答案.本题考查了数轴,数轴上到一点距离相等的点有两个,以防漏掉.11. 解:若点在1的左面,则点为;若点在1的右面,则点为4.故答案为:或4.此类题注意两种情况:要求的点可以在已知点的左侧或右侧.本题考查了数轴,注意:要求的点在已知点的左侧时,用减法;要求的点在已知点的右侧时,用加法.12. 解:在数轴上把表示的点A沿数轴移动6个单位后得到点B,则B所表示的数为:,或,故答案为:1或.考虑两种情况:要求的点在已知点左移或右移6个单位长度.此题考查了数轴,要求掌握数轴上的两点间距离公式的运用在数轴上求到已知点的距离为一个定值的点有两个.13. 解:若该点在A点左边,则该点为:;若该点在A点右边,则该点为:.故答案为:2或.该点可以在数轴的左边或右边,即或.本题考查了数轴,此类题一定要考虑两种情况:左减右加.14. 解:由数轴可知,和之间的整数点有:,,,,共32个;和之间的整数点有:,,,16,共38个;故被淹没的整数点有个,负整数点有个,被淹没的最小的负整数点所表示的数是.故答案为:70,53,.根据数轴的构成可知,和之间的整数点有:,,,,共32个;和之间的整数点有:,,,16,共38个;依此即可求解.本题考查了数轴,熟悉数轴的结构是解题的关键.15. 解:当该点在的右边时,由题意可知:该点所表示的数为2,当该点在的左边时,由题意可知:该点所表示的数为,故答案为:2或由于题目没有说明该点的具体位置,故要分情况讨论.本题考查数轴,涉及有理数的加减运算、分类讨论的思想.16. 解:如图所示:,数轴上表示与之间的所有整数为:,,,,0,1,2,故符合题意的所有整数之和是:.故答案为:.根据题意画出数轴,进而得出符合题意的整式,求出答案即可.此题主要考查了数轴,根据题意得出符合题意的所有整数是解题关键.17. 解:点A表示的数是,点B表示的数是1;根据题意得:;根据题意得:,.故答案为:;1;;7根据数轴上点的位置找出A与B表示的点即可;在数轴上找出表示与的两个点C与D即可;找出B、C之间的距离,以及A,C之间的距离即可.此题考查了数轴,弄清题意是解本题的关键.18. 根据有理数的加法,可得和,再根据向东为正,和的符号,可判定方向;根据行车就耗油,可得耗油量,再根据耗油量与已有的油量,可得答案.本题考查了正数和负数,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解题关键,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得出最远距离.19. 解:;点P对应的数是;故答案为:4t;;分两种情况:当点P在Q的左边:,解得:;当点P在Q的右边:,解得:,综上所述:当点P运动2秒或秒时,点P和点Q间的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根据题意容易得出结果;需要分类讨论:当点P在Q的左边和右边列出方程解答.本题考查了数轴,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答题,对t分类讨论是解题关键.20. 根据有理数大小比较法则先把这些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再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即可.本题考查了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以及数轴的知识,解题时牢记法则是关键,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可以利用数轴,他们从左到有的顺序,即从大到小的顺序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有理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也可以利用数的性质比较异号两数及0的大小,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21. 解:,B表示的数分别为6,,,,点P表示的数是1,故答案为:1;设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则:,,,,解得,,点P运动5秒时,追上点R;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理由如下分两种情况:当点P在A、B之间运动时如图:.当点P运动到点B左侧时如图,;综上所述,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长度为5.由已知条件得到,由,于是得到结论;设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于是得到,,根据,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理由如下分两种情况:当点P在A、B之间运动时当点P运动到点B左侧时,求得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以及线段的计算,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正确画出图形,要考虑全面各种情况,不要漏解.22. 解:当运动时间为t秒时,点A表示的数为,点B表示的数为.当时,点A表示的数为,点B表示的数为,.故答案为:.根据题意得:,解得:.当t为3时,A、B两点重合.为线段AB的中点,点P表示的数为,,,解得:或.存在t的值,使得线段,此时t的值为或.找出运动时间为t秒时,点A、B表示的数.将代入点A、B表示的数中,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得出结论;根据点A、B重合即可得出关于t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根据点A、B表示的数结合点P为线段AB的中点即可找出点P表示的数,根据即可得出关于t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两点间的距离、数轴以及列代数式,解题的关键是:找出点A、B表示的数;根据两点重合列出关于t的一元一次方程;根据PC列出关于t的含绝对值符号的一元一次方程.。
2.2 数轴第2课时整体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熟练运用法则结合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过程与方法:在具体进行有理数的大小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并渗透数学中的转化思想.通过温度计类比数轴,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的推理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学重、难点重点:有理数比较大小的法则.难点:有理数比较大小.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导语:在小学里,我们已经学会了比较两个正数的大小,那么,引进负数以后,怎样比较任意两个有理数的大小呢?例如,1与2-哪个大?3-与4-哪个大?二、讲授新课问题展示1.任意写出两个正数,在数轴上画出表示它们的点,较大的数与较小的数的对应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2.1℃与2-℃哪个温度高?1-℃与0℃哪个温度高?这个关系在温度计上表现为怎样的情况?师:把温度计横过来放,就像一条数轴,能否从中发现在数轴上怎样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合作探究生:小组讨论,互相补充.问题解答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是比左边的数大.根据有理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相对位置,在应用中我们也常说: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问题展示将有理数3,0,651,4-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用“<”号连接起来. 合作探究生:小组讨论,互相补充.问题解答 由正负数的大小比较法则,得365104<<<- 问题展示比较下列各数的大小:5,3,3.0,3.1---.合作探究生:小组讨论,互相补充.问题解答利用数轴可得3.03.135<-<-<-问题展示现在我们知道,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左边的数总比右边的数小,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那么,怎样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呢?在数轴上画出表示2-与5-的点,这两个数中哪个较大?从中你能概括出直接比较两个负数大小的法则来吗?说说你的道理.合作探究生:小组讨论,互相补充.例题学习例1:在下列各题中的空格处,分别填上大于号或小于号(“>”或“<”),并说明理由.(1) 2.5_____0 (2) -1_____0(3) 1_____-100 (4) -3_____-2解:(1) 2.5>0 (正数大于0 )(2) -1<0 (负数小于0 )(3) 1>100 (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 -3<-2 (在数轴上,右边的点所表示的数比左边的点所表示的数大)例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中各数的大小,并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用“<”把它们连接起来:(1) 3,-5,0;(2) -1.5,0,-4,12-,1,2. 解:(1) -5<0<3(2)将在数轴上分别用点表示,如图2-9所示.由数轴上点的位置可以看出:-4<-1.5<12-<0<1<2三、巩固新知小组讨论比较下列每对数的大小,并说明理由.(1)1与-10;(2)0与-0.01;(3)-9与-11;(4)⎪⎭⎫ ⎝⎛+-52与8.0--. 【答案】(1)1>-10;(2)0>-0.01;(3)-9>-11;(4)⎪⎭⎫ ⎝⎛+-52>8.0--. 小组讨论比较5,0,-4,-1的大小,把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然后在数轴上表示.四、小结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如下问题: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基本内容?学习了什么数学思想方法?应注意什么问题?五、习题超市1.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各式正确的是()A .0a >B .0b <C .a b >D .a b<【答案】D2.在2-、0、1、3这四个数中比0小的数是()A.2-B.0C.1 D.3【答案】A3.在0,-2,1,12这四个数中,最小的数是()A. 0B. -2C. 1D. 1 2【答案】B4.实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a与b的大小关系是()A.a >b B.a = b C. a <b D. 不能判断【答案】C5.实数a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如图所示,则A.-A.1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a<a<1 B.a<-a<1C.1<-a<a D.a<1<-a【答案】D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有理数的乘方一、学习指南:【课程名称】有理数的乘方(1)【达成目标】能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正确理解底数、指数和幂的概念。
【方法建议】认真看书、合作探究、独立完成.二、学习任务:【潜伏训练】1、填空:计算:(-2)×(-2)=_________; (-2)×(-2) ×(-2)=________2. 如图某种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细胞均一分为二,细胞数从1个变为2个,2个变为4个,4个变为8个,…依此类推,如果一个细胞分裂3次,此时个数有___________(用一个算式表示)如果一个细胞分裂10次,那么最终个数有_______________(用一个算式表示)【自主探究】222222⨯⨯⨯⨯⨯可记作62,读作“2的6次方”。
82222⨯⨯⨯个 记作 读作 ;2222n ⨯⨯⨯个 记作 读作 。
an a a a a 个⨯⨯⨯记作 读作 。
叫做底数, 叫做指数。
乘方的定义: 。
乘方的结果叫 。
【填一填】1、在43 中, 底数是 ,指数是 。
它表示有 个 相乘。
2、在3(5)- 中,底数是 ,指数是 。
它表示有 个 相乘。
【练一练1】1、将下列积的形式转化为幂的形式______21212121________;)2()2()2(_______;3333=⨯⨯⨯=-⨯-⨯-=⨯⨯⨯ 2、将下列幂的形式转化为积的形式_________3;__________)3(______;1.2_____;44423==-==3.计算 ①26 ② 33.0 ③ 2(3)- ④ 221⎪⎭⎫ ⎝⎛-4、计算344)2( 3)1( (3)2(3)- (4) 23-2【议一议】1、你觉得3443和有区别吗?区别在哪里?请列举2、你觉得2)3(-和23-有区别吗?区别在哪里?请列举【练一练2】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63223=⨯=B 、9)3(332=-⨯-=-C 、8)2(3-=-D 、34322=⎪⎭⎫ ⎝⎛-2.计算(1)()43212)3(⎪⎭⎫⎝⎛- ()()()4244333---【自我检测】1.对于式子(-4)3,正确的说法是 ( )A.-4是底数,3是冪B.4是底数,3是冪C. 4是底数,3是指数D. -4是底数,3是指数2.118表示 ( ) A.11个8相乘 B.11乘以8 C.8个11相乘 D.8个11相加3、计算(1) 332⎪⎭⎫⎝⎛- (2)25- (3)433-4、观察下列数,根据规律写出横线上的数12;34-;58;716-;______;第2010个数是________5.计算:()()()()()()()()__14___13___12___1112220162015=-=-=-=-+n n(设n 为正整数 )。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2.2《数轴》解答题专题一、解答题1. 在图所示的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0,1.5,3,,-1,并用“>”把这些数连接起来.2. 某水利勘测队,要对一东西走向的河流进行勘测,第一天沿河岸向上游行走 5.5 km,第二天又向上游行走 4.3km.第三天因计划有变,该勘测队开始向下游行走,第三天向下游行走4.8km,第四天又向下游行走 3.2km,你知道四天后,该勘测队在出发点的上游还是下游吗?距离出发点多远?3. 如图,一只蚂蚁从点O(原点)出发,它先向右爬了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A,再向右爬3个单位长度到达B,然后向左爬9个单位长度到达点 C.(1)写出A,B,C三点表示的数;(2)如果从点C再向右爬3个单位长度,请说出此时蚂蚁的具体位置.4. 画出数轴并找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5. 指出图中数轴上点分别表示的有理数.6. 如图,数轴上有三个点A,B,C,请回答:(1)将点B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后,三个点所表示的数谁最小?是多少?(2)将点A向右移动4个单位长度后,三个点所表示的数谁最小?是多少?(3)将点C向左移动6个单位长度后,这时点B所表示的数比点C所表示的数大多少?(4)怎样移动A,B,C中的两个点,才能使三个点表示的数相同?有几种移动方法?7. 数学课上老师让同学们进行画数轴比赛,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画出的数轴如图所示:请你当裁判,谁获胜了?8. 一条笔直的马路上,依次有5个卡通人,他们站立的位置在数轴上依次用点表示,如图:(1)点和所表示的有理数是什么?(2)点和间的距离为多少?(3)怎样移动点,使它先到达,再到达,请用文字说明;(4)若原点是一休息游乐所,则5个卡通人到休息游乐所的总路程为多少?9. 一点P从数轴上表示-2的点A开始移动,第一次先由点A向左移动1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2个单位长度;第二次先由点A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4个单位长度;第三次先由点A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6个单位长度;….(1)写出第一次移动后点P在数轴上表示的数;(2)写出第二次移动后点P在数轴上表示的数;(3)写出第三次移动后点P在数轴上表示的数;(4)写出按上述规律第n次移动后点P在数轴上表示的数.10. 已知A,B两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设点对应的数分别为.(1)点C在什么位置时,?(2)点C在什么位置时,?(3)点C在什么位置时,?(4)点C在什么位置时,?11. 老师不小心把一瓶墨水洒在了如图1的数轴上,你能帮助老师把这条数轴补充完整吗?并在补好的数轴上标出你喜欢的一个正整数、一个正分数、一个负分数、一个负整数.12. 如图,一只蚂蚁从原点O出发,它先向右爬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A,再向右爬3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然后向左爬9个单位长度到达点 C.(1)写出A,B,C三点表示的数.(2)如果从点C再向右爬3个单位长度,请问:此时蚂蚁在什么位置?13. 如图,在数轴上有A,B,C三个点,请回答:(1)将A点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点C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它们各自表示什么数?(2)移动A,B,C中的两个点,使得三个点表示的数相同,有几种移动方法?14. 某人从A地向东走10米到达B地,然后向西走4米到达C地,又向东走7米到达D地,问此人现在在A地的哪个方向?距A地多远?15. 比较与的大小.16. 观察图中的5个图形,指出哪条数轴正确,错误的错在哪里.17. 如图,指出数轴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18. 小林家、晓颖家与新华书店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公路的同一侧,小林家(点A)在新华书店(点O)西边 2 km处,晓颖家(点B)在距离新华书店 4 km处.(1)以新华书店为原点,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1 km为单位长度,在数轴上表示出小林家、晓颖家及新华书店的位置;(2)根据所画的数轴说说晓颖家位于小林家什么方向及晓颖家距离小林家多少千米.19. 如图,有一根木棒在数轴上水平移动,当A点移动到B点时,B点所表示的数为20;当B点移动到A点时,A点所表示的数为5(单位:cm),由此可得木棒的长为多少厘米?20. 李老师从拉面的制作过程受到启发,设计了一个数学问题:如图,在数轴上截取从原点到1的对应点的线段AB,对折后(点A与B重合)再均匀地拉成1个单位长度的线段,这一过程称为一次操作(如在第一次操作后,原线段AB上的,均变成,变成1).那么在线段AB上(除A,B)的点中,在第二次操作后,求恰好被拉到与1重合的点所表示的数之和.21. 一天,小红去问曾当过数学老师,现在退休在家的邻居爷爷的年龄,爷爷说:“我若是你现在这么大,你还要37年才出生呢;你若是我现在这么大,我已经是老寿星了,131岁了,哈哈!”小红纳闷了,邻居爷爷到底是多少岁呢?现在你能借助于“数轴”这个工具解决这个问题吗?22. 如图,圆的周长为4个单位长度,在圆的四等分点处标上“四”“季”“平”“安”,先让“四”所对应的圆周上的点与数轴上的-1所对应的点重合,再让圆在数轴上向右做无滑动滚动.(1)数轴上20所对应的点会与文字________所对应的圆周上的点重合;(2)数轴上的数2015所对应的点会与文字________所对应的圆周上的点重合.23. 在数轴上有三个点A,B,C分别表示-,0,1,按要求回答:(1)将A点向右移动4个单位长度后,三个点中哪个点表示的数最大?是多少?(2)将C点向左移动个单位长度后,三个点中哪个点表示的数最小?是多少?(3)怎样移动A,B,C中的两个点,才能使三个点表示的数相同,有几种方法?请写出一种.24. 已知数轴上有A和B两点,A,B之间的距离是1,点A与原点O的距离为3,那么所有满足条件的点B与原点O的距离之和是多少?25. 在一条“直”的流水线上有5个机器人,它们站立的位置在数轴上依次用点,,,,表示,如图.(1)怎样将点移动,使它先到达,再到达,请用文字语言说明;(2)若原点是零件的供应点,则5个机器人分别到达供应点取货的总路程是多少?(3)将零件的供应点设在何处,才能使5个机器人分别到达供应点取货的总路程最短?最短路程是多少?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2.2《数轴》解答题专题参考答案1. 【答案】表示题中各数的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可以得到各数的大小关系为.2. 【答案】设出发点为原点,向上游走为正,每个单位长度表示,画出数轴,如图所示. 利用数轴分析得,四天后,勘测队在出发点的上游,距离出发点 1.8 km.3.(1) 【答案】点A表示2,点B表示5,点C表示.(2) 【答案】蚂蚁在原点左边1个单位长度处.4. 【答案】如图所示.5. 【答案】点表示,点表示或-1.5,点表示或0.5,点表示3,点表示或4.5.6.(1) 【答案】将点B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后,点B表示的数为-2-3=-5,而点A表示-4,点C表示3,故点B表示的数最小,是-5;(2) 【答案】将点A向右移动4个单位长度后,点A表示的数为-4+4=0,而点B表示-2,点C表示3,故点B表示的数最小,是-2;(3) 【答案】将点C向左移动6个单位长度后,点C表示的数为3-6=-3,而点B表示-2,点B所表示的数比点C所表示的数大1;(4) 【答案】共有三种移动方法:①点A向右移动2个单位长度,点C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②点A向右移动7个单位长度,点B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③点B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点C向左移动7个单位长度.7. 【答案】甲所画的数轴,方向不正确且单位长度不一致;乙所画的数轴,单位长度不一致;丙所画的数轴,-1,-2的位置颠倒了;只有丁所画的数轴正确,所以丁获胜了.8.(1) 【答案】,.(2) 【答案】7.(3) 【答案】先将点向左移动一个单位长度到达点,再向右移动8个单位长度到达点.(4) 【答案】17.5 3 2 2 5=17.9.(1) 【答案】第一次移动后点P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2) 【答案】第二次移动后点P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0;(3) 【答案】第三次移动后点P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4) 【答案】按照上述规律,第n次移动后点P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n-2.10.(1) 【答案】点C在原点和A之间时,.(2) 【答案】点C在两点之间时,.(3) 【答案】点C在点左侧时,.(4) 【答案】点C在点的右侧时,.11. 【答案】画出完整的数轴,如图,-2与2之间的中点是原点.12.(1) 【答案】点A表示2,点B表示5,点C表示-4.(2) 【答案】蚂蚁在原点的左边1个单位长度,即-1的位置.13.(1) 【答案】移动后,点A表示0,点C表示-2.(2) 【答案】有三种移法:①点A不动,点B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点C向左移动6个单位长度;②点B不动,点A向右移动2个单位长度,点C向左移动4个单位长度;③点C不动,点A向右移动6个单位长度,点B向右移动4个单位长度.14. 【答案】设A地是原点,向东为正方向,以1米为一个单位长度,由图可知此人现在在A地的正东方向,距A地13米.15. 【答案】方法一(作差法):∵,∴,∴.方法二:∵,,又∵,∴,∴.16. 【答案】①错误,错在单位长度不一致,-1到0的距离应与0到1的距离相等.②错误,无原点.③错误,无正方向.④正确.⑤错误,数在负方向上的单位排列错误.17. 【答案】A表示的数是3,B表示的数是,C表示的数是0,D表示的数是-3,E表示的数是-4.18.(1) 【答案】以数轴的负方向表示西,小林家、晓颖家及新华书店的位置如图①②所示.(2) 【答案】如果晓颖家在新华书店西边,则她家位于小林家西边,距离小林家2km;如果晓颖家在新华书店东边,则她家位于小林家东边,距离小林家6km.19. 【答案】本题运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由图知木棒的长的3倍是20-5=15(cm),则此木棒的长为15÷3=5cm.20. 【答案】第一次操作后,原线段AB上的,均变成.第二次操作后,恰好被拉到与1重合的点所表示的数是和,所以它们的和是 1.21. 【答案】如图所示,借助数轴,把小红与爷爷的年龄差看成木棒AB,小红像爷爷现在这么大时,看成A点移动到B点,此时B点所表示的数为131.爷爷像小红现在这么大时,看成B点移动到A点,此时A点所表示的数为-37.所以可知爷爷比小红大(131+37)÷3=56(岁),可知爷爷的年龄为131-56=75(岁).22.(1) 【答案】季【解析】刚开始圆位于-1所对应的点正上方,先将圆向右滚动到0所对应的点处,如图所示.,没有余数,所以数轴上的20所对应的点应与文字“季”所对应的圆周上的点重合.(2) 【答案】四【解析】的余数是3,所以数轴上2015所对应的点应与文字“四”所对应的圆周上的点重合.23.(1) 【答案】A点向右移动4个单位长度后表示的数是-,>1>0,所以A点表示的数最大,是.(2) 【答案】C点向左移动个单位长度后表示的数是1--,-<-<0,所以A点表示的数最小,是-.(3) 【答案】有三种方法,如将A点向右移动个单位长度,将B点向右移动1个单位长度.24. 【答案】因为点A与原点O的距离为3,所以点A所表示的数为3或-3.当点A表示的数为3时,因为A,B之间的距离是1,所以点B表示的数为4或2,所以点B到原点的距离分别是4,2;当点A表示的数为-3时,因为A,B之间的距离是1,所以点B表示的数为-4或-2,所以点B到原点的距离分别是4,2.所以,所有满足条件的点B与原点的距离之和为4+2+4+2=12.25.(1) 【答案】点先向左移动2个单位,再向右移动6个单位.(2) 【答案】,所以5个机器人分别到达供应点取货的总路程为12个单位.(3) 【答案】当数轴上只有两个点(机器人)时,供应点设在两点之间的任意位置都行,路程之和等于两点之间的距离,当有三个点(机器人)时,供应点设在中间的那一点处最合适,这样路程之和等于两端的点之间的距离.由此得到规律:当点数(机器人数)为奇数时,供应点应设在从左往右数第个点处的位置;当是偶数时,供应点应设在从左往右数第个点与第个点之间的位置,所以供应点设在处可使总路程最短,最短总路程为个单位.第11页共11页。
2.4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班别: 姓名: 学号:一、 课前预习(阅读课本第34页~第36页思考下列问题)复习:1、下例各组数中,哪一个较大?2、计算(1)(2)(3)-+-= (2)32-+=3、课本34页引入部分,某班进行知识竞赛,我们用1个○十表示+1,用1个○—表示-1,那么○十○—就表示_____。
同样,○—○十也表示______。
(1)如果某班开始答对3题,接着又答对5题,那么这个班最终得分为_______。
(2)如果某班开始答错6题,接着又答错5题,那么这个班最终得分为_______。
(3)如果某班开始答错8题,接着答对5题,那么这个班最终得分为_______。
(4)如果某班开始答对7题,接着答错9题,那么这个班最终得分为_______。
(5)如果某班开始答对7题,接着3题不回答,那么这个班最终得分为_______。
(6)如果某班开始1题不回答,接着又答错6题,那么这个班最终得分为_______。
(7)如果某班开始答对3题,接着又答错3题,那么这个班最终得分为_______。
(8)如果某班开始答错4题,接着又答对4题,那么这个班最终得分为_______。
二、课堂学习(一)知识目标: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
课堂预习3中(1)可以写成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以写成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这两个算式你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从符号和符号后面的数来讨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1、计算(1)8(9)-+-= (2)9(8)-+-=(3)10(21)-+-= (4)8(20)-+-=2、填空利用数轴求以下情况物体两次运动的结果。
我们规定物体做左右运动,向左为负,向右为正。
(1) 先向右运动5 m,再向右运动3m,物体从起点向_____运动了____m.(2) 先向左运动3 m,再向左运动5 m,物体从起点向_____运动了____m.(二)知识目标: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异号两数相加。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2.2数轴教学目标:1.掌握数轴的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2.会正确地画出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会根据数轴上的点读出所表示的有理数;3.感受在特定的条件下数与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重点: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难点: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通过实例、课件演示得到温度计读数.问题1:温度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测量温度的重要工具,你会读温度计吗?请你尝试读出图中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问题2: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 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 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动手操作)二、讲授新课教师:由上述两问题我们得到什么启发?你能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吗?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归纳出:可以表示有理数的直线必须满足什么条件?画一条直线(通常画成水平位置),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用这点表示0.规定直线图2-2-1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画上箭头,那么相反方向为负方向. 再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标上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标上-1,-2,-3,…(图2-2-2).图2-2-2概括象这样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有理数的点,可以先由这个数的符号确定它在数轴上原点的哪一个方向,再在相应的方向上确定它与原点相距几个单位长度.从而得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问题3:1.你能举出一些在现实生活中用直线表示数的实际例子吗?2.画一条数轴。
3.如果给你一些数,你能相应地在数轴上找出它们的准确位置吗?如果给你数轴上的点,你能读出它所表示的数吗?4.哪些数在原点的左边,哪些数在原点的右边,由此你会发现什么规律?三、巩固知识课本P9练习1.2题四、总结请学生作出总结:什么是数轴?数轴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画数轴?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五、布置作业课本P18习题2.2第2题。
2.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班级:姓名:学号:一、知识回顾与准备问题一: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等运算,若在一个算式里,含有以上的混合运算,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运算?1.在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同一级运算中,按照式子的顺序.2.在没有括号的不同级运算中,先算再算,最后算.3.在带有括号的运算中,先算.问题二:在进行混合运算时,仍需注意运用有理数的运算律。
比较课本中例2的两种解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简便?二、自学提纲(自学、完成教材P65——66的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1.P65页例1的计算:(1)存在哪几级运算?(2)运算顺序如何确定?(3)符号如何?2.P65页例2的计算:(1)存在哪几级运算?(2)运算顺序如何确定?(3)运用了什么运算律?3.按课本中P66的“做一做”与你的同伴玩24点游戏,课本中抽到的扑克牌,你还有其它算式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三、学以致用1.判断下列运算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写出错误的原因. (1)2313313)331(3-=-=-⨯=-⨯ ( ) (2)3662322-=-=⨯-( )(3)5155515=÷=⨯÷( ) (4)1)1(4=- ( )(5)114=- ( )(6)262425.012612)5.06(12=+=÷+÷=+÷ ( ) 2.计算:(1))31()2(618-⨯-÷- (2))]95(32[)3(2-+-⨯-(3)4116531)5.1(2-+⨯-; (4)4)1()3(3160---⨯÷-(5)⎥⎦⎤⎢⎣⎡--⨯-2)32(232 (6)451130)2131(511÷-⨯-÷(7))5(4)2(8173-⨯+-÷-- (8)2)3121(36-⨯四、知识整理1.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2.在混合运算中我们应特别注意什么?课堂练习: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有理数相加,等于它们的绝对值相加B. 两个相反数相减,差为零C. 两个负数相加取负号并把绝对值相减D.两个负数相加,和一定是负数2.计算:(1)(-2.2)+(+5.5)-(-8.2)-(-3.6) (2) )35()32()31(---+-(3) 7377()(1)84812-÷-- (4) 2232113()(2)()32-⨯---÷-五、课后作业1.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A .2(4)16--=-B .331321-=⨯-=⨯-C .6565445656⎛⎫÷⨯=÷⨯ ⎪⎝⎭D .6104)6531(12-=-=-⨯2.下面结论中,错误的是( )A 、一个数的平方不可能是负数B 、一个数的平方一定是正数C 、一个非零有理数的偶次方是正数D 、一个负数的奇次方还是负数3.计算:()___________2222=---4.判断题(1)2512551525-=÷-=⨯÷- ( ) (2)8811817176-=÷-=÷-- ( )(3)()0819813813222=--=--=-- ( )5.计算:(1) 152()(60)61215⎡⎤---+⨯-⎢⎥⎣⎦ (2) 211(10.5)2(3)3⎡⎤⎡⎤--⨯⨯--⎣⎦⎢⎥⎣⎦。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2.2数轴学案(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 1 / 9 2.2《数轴》
班别: 姓名: 学号: 【课前预习】
1.你会读温度计吗?解决课本27页最上面读温度计的两个问题. (1)图中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各是多少?
(2)温度计上的刻度有什么特点? 2.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有一棵柳树,汽车站西3m处有一根电线杆, 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
【课堂探究】 专题一、数轴 1.通过预习,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吗?射线行吗?为什么?
2.如何用直线上的点区分正数和负数?
3.什么是数轴?怎样画数轴?(画一条完整的数轴)
归纳:规定了 、 、 的 叫数轴 【强化练习】 下列表示数轴的图形中正确的是( )
专题二、.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A B C D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2.2数轴学案(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
2 / 9 例1.如图,指出数轴上A、B、C、D各点表示什么数?
解:点A表示-2; 点B表示______;点C表示______;点D表示_________.
例2.画出数轴并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下列各数:23 ,-5 ,0 ,5 ,-4 ,23 .
【强化练习】 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并把各数用“<”连接起来.35, -3, 2.5, 0, -1.5, 3
专题三、.如何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示例:比较下列每组数的大小: (1)4, 0; (2)-10,-7;
(3)-3.5,1 ; (4)3.8,-4.1,-3.9. 探究总结: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2.2数轴学案(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
3 / 9 【强化练习】 1.用“<”或“>”号填空 ① -5__________-7; ② 0 _________-2; ③ 0.01________-0.1 为什么?
2.大于-4而小于4的整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小结】 1.数轴的三要素是什么?怎样画数轴?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2.如何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巩固作业】 A类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整数 B.数轴上的一个点只能表示一个数 C.数轴上找不到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点 D.在数轴上离原点2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2
2.数轴上一点A表示的数是-5,将A先向右移动2个单位,再向左移动8个单位,则这个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_.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数轴是一条射线 B.在数轴上离原点越远的数越大 C.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D.原点在数轴的正中间
4.把下列各组数从小到大用“<”号连接起来,并说明理由。 (1)21,31,0 (2)-9,-10,-7 (3) 4.3, -5.2, -4.7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2.2数轴学案(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 4 / 9 5.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并把各数用“<”连接起来. (1) -500, -250, 0, 300, 450 (2) 0.1, 107, 9.0, 21, 1, 0
B类 6.如图,一只蚂蚁从原点O出发,它先向右爬了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A,再向右爬了3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然后向左爬了9个单位长度到达点C. (1)写出A,B,C三点表示的数; (2)根据C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回答蚂蚁实际上是从原点出发,向什么方向爬行了几个单位长度?
7.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数. (1)大于-3小于1的整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于-4的负整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于-0.5的非正整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题: 下列数,探索这列数的规律. 111111,,,,,,23456…
(1)写出第7、第8、第9个数;
(2)第2014个数是什么?如果这一列数无限排列下去,与哪个数越来越接近?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2.2数轴学案(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 5 / 9 2.2《数轴》(二)
班别: 姓名: 学号:
专题一、数轴 1、下列图形中不是数轴的是( )
2、下列表示数轴的图形中正确的是( )
3、一条正确的数轴,必须要有____ __,____ __,_____ _. 专题二、有理数在与数轴上的表示 4、每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以下哪项来表示( ) A.一个点 B.线 C.单位 D.长度
5、在数轴上距离原点4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 A、4 B、–4 C、4或–4 D、2或–2
6、大于–2.5而不大于3的整数( )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7、若数轴规定了向右为正方向,则原点表示的数为______,负数所对应的点在原点的______,正数所表示的点在原点的______.
8、数轴上-1所对应的点为A,将A点右移4个单位再向左平移6个单位得到点B,则此时B点为__ __ _. 9、指出数轴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2.2数轴学案(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 6 / 9 解:A 点表示______,B 点表示______,C 点表示______,D 点表示______,E 点表示______. 10、把下列各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6,5.4,3,0,25。
专题三、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11、用“>”、“<”填空:
(1)9 -16;(2)—157 —152;(3)0 —6
12、在数轴上表示+3的点在原点的______侧,距原点的距离是______个单位;表示–5的点原点的_____侧,它离原点的距离是_____个单位;表示+3的点位于表示–5的点的_____侧,根据_____,可得–5<3
13、指出数轴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的有理数,并用“<”将它们连接起来.
14、大于–2而小于3的整数( )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15、写出大于-4.1小于2.5的所有整数,并把它们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用“>”连接起来。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2.2数轴学案(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
7 / 9 【巩固作业】
一、判断题 1、规定了正方向的直线叫数轴. ( ) 2、数轴上表示数0的点叫做原点. ( ) 3、如果A、B两点表示两个相邻的整数,那么这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一个单位长度.( ) 4、如果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一个单位长度,那么这两点表示的数一定是两个相邻的整数.( ) 二、选择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零是最小的整数 B.有最大的负整数,没有最大的正整数
C.数轴上两点表示的数分别是312与-2,那么-2在右边 D.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B、数轴上的原点表示零 C、在数轴上表示–3的点与表示+1的点的距离是2
D、数轴上表示413的点,在原单位左边413个单位 3、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3.14<-π B.211>-1 C.3.5>-3.4 D.21<-2 4、下列图中为数轴是( )
A. B. -202 C. -202 D. -202 5、下面正确的是( ) A.数轴是一条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长度单位的射线 B.离原点近的点所对应的有理数较小 C.数轴可以表示任意有理数 D.原点在数轴的正中间 6、如果点A、B、C、D所对应的数为a、b、c、d,则a、b、c、d的大小关系为( )
A.a<c<d<b B.b<d<a<c C.b<d<c<a D.d<b<c<a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2.2数轴学案(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
8 / 9 三、填空题
1、在数轴上A点表示31,B点表示21,则离原点较近的点是_____. 2、两个负数较大的数所对应的点离原点较_____. 3、比5小的正整数有 ;比—5大的负整数有 .
4、在数轴上,点A对应的数是21,那么在数轴上与点A相距3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______. 四、解答题
1、如图所示,指明所画数轴中出现的错误:
2、画一条数轴,看看能不能找出最小的整数?能找出最小的自然数吗?对于负整数,有没有最小或者最大的?请找出来。
3、小明从家出来向东走3米,他在数轴上+3的位置上记A,他又向东走5米记作B,B点表示什么数?如果他再向西走10米到C点,C点表示什么数?请你能在数轴上标记出小明到达的位置吗?
4、在数轴上有三个点A,B,C(如图2–6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若将B点向右移动6个单位后,三个点所表示的数最小的数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