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屯杨再生体系的建立
- 格式:pdf
- 大小:264.34 KB
- 文档页数:3
某某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二ΟXX年一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完整的先进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的意见》(国办发〔2011〕49号),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商务部《关于加强公共机构废旧商品回收利用工作的通知》(国管节能〔2012〕91号),财政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关于2012年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办建〔2012〕53号),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供销合作总社关于印发《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中长期规划(2015-2020)》的通知(商流通发[2015]21号),特向XXXXX申报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项目。
第一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具体目标一、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节能减排为目标,以“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为原则,以合理利用资源和有效保护环境为出发点,以构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提高回收利用率为着力点,以核心项目和重大项目为抓手,以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以中心城区为重点,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与XX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通过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立回收企业和个人的从业资格培训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标准和政策,逐步建立政府推动、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形成“分类、回收、分拣、加工”四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
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具体目标XXX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近期规划是通过两期工程的建设,争取到20XX年使再生资源主要品种回收率达到90%以上,通过政府、企业、全社会紧密合作,形成以XXXX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有限公司为主体企业,带动区里各居民区的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
打造集分类、回收、分拣、集散交易、物流配送、培训教育、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和极具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再生资源产业群。
吴屯杨再生体系的建立
王颖;刘明国;金华;闫艳华;姜国斌
【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1(039)002
【摘要】以吴屯杨叶片为材料,探讨了不同消毒时间、不同激素以及不同部位叶片对吴屯杨叶片再生的影响,建立了吴屯杨叶片再生体系.试验表明:外植体最佳消毒时间为7 min,叶片分化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15mg/L,抽茎培养基以MS+6-BA1.0mg/L+NAA0.15mg/L+GA(3)1.0 mg/L为最佳,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2mg/L+NAA 0.03mg/L.
【总页数】3页(P95-97)
【作者】王颖;刘明国;金华;闫艳华;姜国斌
【作者单位】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辽宁,沈阳,110161;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辽宁,沈阳,110161;大连民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辽宁,大连,116605;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辽宁,大连,116029;大连民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辽宁,大连,1166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92.119.4
【相关文献】
1.农杆菌介导的吴屯杨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J], 倪雅楠;金华;邹吉祥;郭鹏;姜国斌
2.晌叶杨×84K杨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J], 张彦;樊军锋;高建设;周永学
3.欧美杨111号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 [J], 矫丽曼
4.中红杨离体叶片植株再生体系建立 [J], 孙红英;辛全伟;马志慧;兰思仁
5.银腺杨优良无性系HYS-1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 [J], 杨林夕;李荣;殷小娟;苏安然;祁萌;韩昆瑾;王进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厦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经验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厦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经验一、引言随着全球资源紧缺问题日益加剧,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已成为各国重要的发展方向。
欧美杨再生体系的建立张瑞芝;王峰;李丹蕾;陈俏丽;牛春阳;零雅茗【期刊名称】《中国农学通报》【年(卷),期】2017(33)4【摘要】黑杨派的杂交后代欧美杨(Populus nigra×P.deltoides)在杨树叶锈病研究领域具有重要价值。
本研究以叶柄、叶片和茎段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构建欧美杨再生体系。
分别优化了初代培养、继代培养、抽茎培养和生根培养的培养条件。
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优初代培养培养基配方:MS+0.5 mg/L6-BA+0.05 mg/L NAA。
最优继代培养培养基配方:MS+0.5 mg/L 6-BA+0.1 mg/L NAA。
最优抽茎培养培养基配方:MS+0.1 mg/L 6-BA+0.05 mg/L NAA。
最优生根培养培养基配方:1/2MS+0.25 mg/L NAA+20 g/L蔗糖。
以上培养基培养分别得到叶柄分化率为86.7%,不定芽诱导率为96.7%,抽茎率为91.7%,生根率为85%。
再生苗移栽成活率为91.5%。
所获得的欧美杨再生苗扩繁简便,可用于杨树抗叶锈病相关基因转化等研究。
欧美杨再生体系为揭示欧美杨的感病机理提供物质基础。
【总页数】6页(P48-53)【关键词】欧美杨;组织培养;再生体系【作者】张瑞芝;王峰;李丹蕾;陈俏丽;牛春阳;零雅茗【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2.119;S722.37【相关文献】1.欧美杨108离体叶片和茎段再生体系的优化 [J], 许继飞;许继中;赵吉;邹莉2.欧美107杨组织培养再生系统的建立 [J], 孙宇飞;高秀华;赵彦修;张慧3.欧美杨111号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 [J], 矫丽曼4.欧美杨渤丰1号高效组培再生体系建立 [J], 崔旭东;苏晓华;张冰玉;褚延广;黄秦军;张伟溪;刘勃洋5.欧美杨“山地1号”组织培养再生系统的建立 [J], 杨传平;郑琼;马旭俊;姜静;刘桂丰;董京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5年6月防 护 林 科 技J u n e ,2015第6期(总141期)P r o t e c t i o nF o r e s t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N o .6(S u m N o .141)文章编号:1005-5215(2015)06-0101-02收稿日期:2015-03-17 作者简介:王亮(1979-),男,大学,工程师,现从事林木种苗管理工作.辽宁省杨树品种适生情况调查王亮,王瀚涛(辽宁省林业种苗管理总站,辽宁沈阳110036)摘 要 通过对全省范围内的杨树品种区域分布情况㊁杨树生长情况及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汇总㊁数据分析,对生产和防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㊂关键词 杨树;适生情况;病虫害情况;分析中图分类号:S 792.11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3601/j.i s s n .1005-5215.2015.06.040 杨树作为一种常见速生树种和短周期工业原料树种,被认为是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源最有前途的树种之一,以其适宜区域广㊁见效快㊁效益高等优点,深受广大造林爱好者的喜爱,在我国出现了 南杉北杨 现象,南方广泛种植杉木,北方大力推广杨树㊂但是,近几年杨树在我省绿色通道及速生丰产林建设方面,栽培管理和育苗市场上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制约了杨树的产业化进程㊂1辽宁省杨树品种行政区域分布图1 行政区划图1小叶杨(1)(2)(3)(4)12白林杨(1)(2)23辽育1号杨(1)㊁黑山㊁义县2小青杨(1)(2)(3)(4)13黑林杨(1)(2)(3)24辽育2号杨(1)3香杨(4)14白城杨(1)(2)25辽育3号杨(1)4山杨(4)15小黑杨(1)(2)(3)(4)26中绥12杨(1)(2)(3)5辽杨(4)16辽胡杨(1)(2)(3)27中黑防杨(1)(2)(3)6大青杨(4)17新疆杨(1)(2)(3)28沙兰杨(1)7青杨(4)18银中杨(1)(2)(3)(4)29I -214杨(1)(2)8小钻杨(1)(2)(3)(4)19辽宁杨(1)30中辽1号杨(1)9北京杨(1)(2)(3)(4)20盖杨(1)31渤丰1号杨(1)10群众杨(1)(2)(3)(4)21荷兰3930杨(1)32毛白杨(1)11赤峰杨(1)(3)22荷兰3016杨(1)(2)(3)3384K 杨(1)2 杨树品种发展情况根据本次调查统计结果,辽宁地区的杨树有33个品种,栽种面积超过29.8万h m 2㊂省审认定通过的杨树品种11个,主要有:辽育1号杨㊁辽育2号杨㊁辽胡耐盐1号杨㊁辽胡耐盐2号杨㊁辽胡耐盐3号杨㊁辽胡耐盐4号杨㊁辽胡耐盐5号杨㊁辽育3号杨㊁吴屯杨㊁化石戈杨㊁辽宁杨㊂3 杨树病虫害发生情况目前,我省杨树病害有:腐烂病㊁溃疡病㊁黑斑病㊁杨树锈病㊂其中,腐烂病㊁溃疡病局部地块发生严重,个别地块树体死亡㊂虫害主要有:杨扇舟蛾㊁青杨天牛㊁草履蚧㊁白杨透翅蛾㊁美国白蛾等㊂其中,青杨天牛㊁美国白蛾局部地块危害较重(沈阳市);杨干象㊁青杨天牛㊁白杨透翅蛾㊁腐烂病等危害较重(朝阳市);烂皮病危害较重(丹东市)㊂溃疡病和杨干象病较重(阜新市)㊂3.1建议防治措施3.1.1对于发病较轻的林分,采取剪除病枝㊁刮除病斑㊁喷洒或涂抹化学药剂的方法进行防治和控制,特别是树干基部秋冬应涂白,过密的林分应间伐,改善保留木的生长环境条件㊂3.1.2对已经大面积死亡或者药物防治没有希望的林分,应采取皆伐方法,对伐除的病腐木进行焚烧或粉碎加工,高温处理,杀死病菌㊂3.1.3更新造林方面,应选择抗性树种,应用新技术㊂如选择抗冻㊁抗旱㊁抗盐碱及抗病虫害的杨树品种;起苗时尽量减少伤根;运输假植时避免失水过多;选择壤土㊁沙壤土等通透性好的地块进行造林;不选或者是少选土质差㊁土层瘠薄㊁低洼和盐碱地营造杨树林;不营造大面积杨树纯林㊂4杨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1问题4.1.1未审先推现象非常严重㊂如上述统计调查结果,在我省现有的33个杨树造林品种中,仅有11个通过审认定,有12个没有经过审认定㊂非法推广使用比例达到50%㊂4.1.2杨树形成的森林生态系统综合抵抗力脆弱㊂单一的杨树树种,抗病虫害能力差,极易造成大面积病虫灾害㊂单一的杨树树种,难以形成一个稳定的森林生物群落,不能发挥自身生物多样性的潜能,一旦发生病虫害,就极易爆发成灾㊂4.1.3杨树栽植密度不合理㊁林分质量低㊂在杨树造林中,密度大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浪费了苗木和人力,而且杨树生长空间狭小,林木生长得不到充足的阳光和养分,互相争光争肥,极易产生个体间生长分化,滋生病虫害,形成低产林㊂4.1.4对杨树林分管理粗放㊁树势衰弱㊂一些经营者不顾 三分栽㊁七分管 的技术要求,特别是幼龄林和中龄林,不能及时加强抚育管理,做到合理修枝㊁追肥等,造成树势较弱,灾害加重㊂4.1.5对杨树病虫害防治工作重视不够㊂相对于农作物生产来说,杨树生长周期长,经济效益来得慢,特别是病虫害防治,往往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㊂因此,常使防治病虫害工作摆不上应有的位置,除非病虫害严重到相当程度时才引起重视,而此时防治适期已过,防治困难,难以奏效㊂4.2对策与建议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要 适地适树适品种 进行造林,要充分利用地力,根据栽培目的,造林设计初期可以适当密植,但杨树林郁闭后,必须根据栽培目的所需的栽培密度及时间伐,确保杨树合理的生长空间,以提高树势,增强杨树抗病虫能力,减少传染病虫害㊂4.2.1进一步全面深入地宣传㊁贯彻㊁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辽宁省林木种子管理条例“,使全社会都能够了解有关林木种苗方面的法律㊁法规㊂依法加强杨树品种的引进㊁繁育㊁审定和推广工作,维护杨树良种选育者㊁生产者㊁经营者㊁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审认定申请工作,加快推广应用杨树良种和新技术步伐㊂4.2.2各辖区内在推广经过审认定杨树品种方面,要立足乡土树种,在试验及驯化的基础上推广使用优良品种,加强抚育管理,过密林分通过疏伐达到密度标准,对死树要尽快清除,加强水肥管理,并及时进行有效的药剂预防及除治㊂4.2.3在经营管理方面,应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㊂要考虑造林的立地条件,积极鼓励林农开展多种形式的林农复合经营,把农㊁林㊁牧㊁副㊁渔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从经济上达到收益高㊁见效快㊁投资回收快的目的㊂育苗生产方面,要完善种苗质量监管体系,强化林木种苗质量检验工作,建立林木种苗质量抽查制度㊂4.2.4避免单一树种的大面积纯林栽植模式,造林时要注意多品种合理搭配,设置乡土树种林带,营造病虫害隔离带㊂加强幼龄林和中龄林的抚育管护,及时间伐,合理修枝,增强其抗病虫能力,变被动防治为主动预防,逐步控制病虫害㊂4.2.5定期组织培训,聘请专家到田间地头指导林农生产中遇到的问题㊂宣传杨树速生丰产的经济效益,使林农恢复对栽植杨树的信心,从而扩大造林绿化面积㊂201防护林科技2015年。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项目管理手册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2013年10月编委会名单主编:向欣副主编:王选庆徐敏赵箭编写成员:尹虹杜博朱玉梅牛宜斌黄镇果然张晶目录1. 引言..................................2. 建设目标................................3. 重点任务................................4. 专项工程................................第二部分项目基本管理制度2.1 项目管理流程图..............................2.2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城市项目入库表......................2.3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项目入库表........................2.4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城市项目安排表......................2.5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项目安排表........................2.6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城市项目季度报表....................2.7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项目季度报表......................第三部分项目验收3.1 项目验收流程图..............................3.2 项目验收申请表..............................3.3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项目验收评分细则......................3.4 再生资源项目验收报告...........................第四部分项目绩效考核4.1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项目管理绩效评分表....................4.2 省级商务主管部门项目管理绩效自评报告提纲..................第五部分项目建设标准5.1 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建设管理规范( SB/T10719-2012 )................................5.2 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建设管理规范( SB/T10720-2012 ) ..............................5.3 区域性大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建设管理规范( SB/T10850-2012 )、八、,近年来,商务部着力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