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英雄》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 格式:doc
- 大小:84.00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24 真正的英雄》导学案24 真正的英雄【预习案】一、材料链接1、作者介绍1911年2月6日-2004年6月5日,是美国第49、50任总统。
(1981年1月20日—1985年1月20日,1985年1月20日—1989年1月20日)历任总统之中,他就职时间最长。
在他任职期间,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没有经济衰退和经济萧条的和平时期。
26岁时,他在好莱坞赢得了第一份演出合同。
他共参加53部电影的演出。
他是历任总统中唯一一位演员出身的总统。
美国政治家,第33任加利福尼亚州州长(1967年-1975年)。
在踏入政坛前,里根也担任过运动广播员、救生员、报社专栏作家、电影演员、电视节目演员和励志讲师,并且是美国影视演员协会(Screen Actors Guild)的领导人。
他的演说风格高明而极具说服力,被媒体誉为“伟大的沟通者”(The Great Communicator)。
2、写作背景1986年1月28日上午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1点38分,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约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爆炸后,飞机坠入大西洋中。
这架耗资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转瞬间销于无形。
美国全国上下悲痛万分,纷纷哀悼;全世界也为之震惊。
1月31日,休斯敦航天中心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里根总统在会上发表了声情并茂的演讲。
本文即是这次演讲的演讲词。
3、文体知识演讲稿也叫演说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所发表的讲话文稿。
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演讲的内容和形式。
演讲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
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24 真正的英雄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余暇、阴霾、迫不及待、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等词语。
2、梳理情节,概括文章的主要事件【预习自测】一、资料链接1、了解作者的生平:1911年2月6日出生于伊利诺伊州坦皮科2004年6月5日逝世于加州洛杉矶贝莱尔。
美国政治家,第33任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第40任美国总统(1981年-1989年)。
他也是一名伟大的演讲家。
在踏入政坛前,里根也担任过、报社专栏作家、电视节目演员、电影演员和励志讲师,并且是美国影视演员协会(Screen Actors Guild)的领导人。
他的演说风格高明而极具说服力,被媒体誉为“伟大的沟通者”(The Great Communicator)。
历任总统之中,他就职年龄最大。
他是历任总统中唯一一位演员出身的总统。
2、背景资料: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在进行美国航天飞机的第25次飞行中,发生空中爆炸.这是美国56次载人航天飞行中第一次爆炸事件,也是美国宇航员第一次在飞行中死亡."挑战者"号的失事,是震撼世界的悲剧,全世界人民为人类航天壮举发生的这一重大挫折和不幸感到悲痛和惋惜。
3、给加粗字注音。
余暇()阴霾()疆域()孜孜不倦()梦寐以求()迫不及待()刚毅不屈()【合作探究】1、大声朗读课文,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文的写作思路是什么?从写作思路来看,本文可分几部分,每部分内容是什么?3、思读课文,提出你迫于解决的问题【解难答疑】一、解决自学阶段的问题:二、文本探究(朗读课文,完成以下内容)1、演讲词的主题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全文可分前后两大部分,前后两部分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里根总统所宣扬的美国精神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怎样看待这种精神?4、里根总统是如何在演讲中给自己定位的?【反馈拓展】一、基础知识:1、本文的演讲者是当时的________总统________。
语文初一下册《真正的英雄》教案人教版语文初一下册《真正的英雄》教案人教版当你孤立无助地沿着冰坡滑向深渊时,你前方队员伸出的雪仗会及时遏制你的下滑,你后方队员扎下的冰镐会让你及时获得一个支点。
那一瞬间,你会为自己以往在人群中对无助老人的冷漠而深刻的汗颜。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初一下册《真正的英雄》教案人教版,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初一下册《真正的英雄》教案人教版教学重难点:1、加强朗读,把握文章内容,体味文章感情。
2、主动探究,演讲词的主题。
3、培养探索精神背景资料: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在进行美国航天飞机的第25次飞行中,发生空中爆炸。
这是美国56次载人航天飞行中第一次爆炸事件,也是美国宇航员第一次在飞行中死亡。
挑战者号的失事,是震撼世界的悲剧,全世界人民为人类航天壮举发生的这一重大挫折和不幸感到悲痛和惋惜。
基础知识:1、字词哀悼(dao)锲而不舍(qie)勋章(xūn)锤炼(chui)阴霾(mai)孜孜不倦(zī)企求(q)凝聚(ning)战栗(li)拓荒(tuo)弥补(mi)不朽(xi)2、词语积累哀悼:悲痛的悼念(死者)。
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迫不及待:急迫的不能再等待。
建树:建立(功绩)。
锤炼:磨练。
孜孜不倦:勤勉,不知道疲倦。
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希望着。
弥补:把不够的部分补足。
课文内容把握:1、结构梳理:1-4:表达深深的哀痛和对英雄的赞颂。
5-13:追忆几位献身的英雄,要人民永远记住这些真正的美国英雄。
14-21:号召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继承英雄未尽的事业,继续向太空进军。
2、感情归纳:(1)前半部分抒发悲痛心情。
因为英雄已死,无论对人类,对国家,还是对亲人,对朋友,这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2)后半部分主要表达力量。
人类不能永远悲痛、消沉下去,而应该化悲痛为力量,沿着英雄的足迹继续前进。
3、主题概括:这篇演讲词哀悼了罹难的航天勇士,颂扬人类的探索精神,号召人们化悲痛为力量,踏着先烈开辟的道路,继续进行太空探索。
第24课《真正的英雄》一、学习目标:了解演讲稿;掌握“余暇”“阴霾”等词语的音、形、意;辨析多音字和形近字。
二、学习重点:细读课文,品味关键词句,体味文章丰富的感情。
三、学习难点:培养在困境面前永不言退,对未知领域进行不屈不挠地探索精神。
四、预学部分【自主学习】1、文学常识:是指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的文稿。
在各种会议上,它用来交流,表达,发表,提出号召倡议。
它有三种类型:叙事型,说理型,抒情型。
本文属于。
2、根据拼音写汉字:哀dào()xūn()章qiè()而不舍chuí()炼阴mái()zīzī()()不倦qǐ()求战lì()tuò()荒mí()补不xiǔ()3、解释下列词语。
(1)哀悼:(2)锤炼:(3)弥补:(4)建树:(5)锲而不舍:(6)孜孜不倦:(7)梦寐以求:(8)迫不及待:():表达深深的哀痛和对英雄的赞颂。
():追忆几位献身的英雄,要人民永远记住这些“真正的美国英雄”。
():号召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继承英雄未尽的事业,继续向太空进军。
五、导学模块【合作探究】1、全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作者为什么要写“一个世纪前的开拓者”?“今天的荒漠就是太空和人类知识没有达到的疆域”,相对于“今天的荒漠”,“昨天的荒漠”指的是哪里?3、茫茫宇宙,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开拓,去发现,去献身。
从“挑战者”号到“哥伦比亚”号,人类从失败中一次次站起来。
相信终有一天,人类会冲出太阳系、银河系,去开辟更为广阔的天地。
中国载人宇宙飞船“神舟”五号、六号、七号已经成功发射升空。
你对航天英雄想说些什么呢?(不少于80字)六、固学提高【课堂检测】1、以下各句属于抒情的表达方式的一项是()A.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沉痛地哀悼我们失去的七位勇敢的公民。
B.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扬的语言,而在于我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真正的英雄》教案
98/6
资源下载:立即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真正的英雄》教案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生对于英雄的理解也各式各样,可以结合课文让学生认识英雄,还可以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用感人的语言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受到为人类进步事业献身的人文精神的熏陶.
依据《新课程标准》第四学段“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关于“阅读
教学”的要求制定教学目标为:
1.速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2.熟读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3.体会课文思想感情,感受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的人文精神.
依据教学目标1、2点制定教学重点为:
理清文章思路,熟读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依据学情制定教学难点为:
把握文中几句富有哲理的句子,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探究法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山东省胶南市隐珠街道办事处中学七年级语文《真正的英雄》学案学习目标1、加强朗读,把握文章内•容,体味文章感情。
2、主动探究,演讲词的主题。
3、培养探索精神学习重点:主动探究,演讲词的主题,培养探索精神。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背景资料:1986年1月28 H, “挑战者”号在进行美国航天飞机的第25次飞行中,发生空中爆炸。
这是美国56次载人航天飞行中第一次爆炸事件,也是美国宇航员第一次在飞行中死亡。
“挑战者”号的失事,是震撼世界的悲剧,全世界人民为人类航天壮举发生的这一重大挫折和不幸感到悲痛和惋惜。
(二)检査预习基础知识:1、字词哀悼()()而「不舍(qi亡)()章(xdn )()炼(chui)阴霾()()()不倦(zl )()求(q「)()聚(ning )战栗()()荒(tuo )()补(mi )不朽()2、词语积累哀悼:锲而不舍:r r迫不及待:建树锤炼:孜孜不倦:梦寐以求:弥补:(三)整体感知用心爱心专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表现了什么?(四)问题研究:1、宇航员们因为航天飞机的失事而牺牲,但演讲者却说“这是诉说胜利和勇敢的故事”,如何理解?2、作者为什么要写“一个世纪前的开拓者”?“今天的荒漠就是太空和人类知识没有达到的疆域”,相对于“今天的荒漠”,“昨天的荒漠”指的是哪里?3、我们的国家的确非常幸运,因为我们依然保持着巨大的瓶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和刚毅不屈的品质,我们仍然有像'挑战者'号上七位宇航员那样的英雄。
”这是“美国精神”的集中表述,你是如何这种“美国精神”的?(五)拓展练习:2、作者说“物质的美和精神的美时刻都在伴随着你”,作者认为"物质的美”指的是什么?“精神的美”指■的又是什么?3、作者认为探险是“不能用成败来评价的回归”,回归到哪里去?为什么“不能用成败来评价” ?用心爱心专心2。
24 真正的英雄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文意,深刻体会文章中那种动人心魄的力量和演讲者以情动人, 以情感人的情感。
2、初步学习并掌握有关演讲词(演讲稿)的文体知识。
过程和方法目标:1、认真朗读演讲词,理清文章思路。
体会重点语句蕴涵的深刻哲理,并积累有价值语言。
2、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理解本文所展现的主题思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体味本文作者的深沉而悲痛但却发自内心的赞颂与敬佩之情。
2、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为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1、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2、掌握有关演讲词(演讲稿)的文体知识。
教学难点:体味重点语句蕴涵的深刻哲理,及本文作者所洋溢的赞颂与敬佩之情。
从小培养他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为事业勇与献身的精神。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小黑板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设情境导入新课人类前进的道路历来就不是平坦的。
从某种意义说,科学的发展就是与艰难险阻作斗争的经历,人类的前进同样如此!美国“挑战者”号的伟大创举与悲壮消失,就是很好的证实与体现!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美国前任总统里根先生饱含真情的演讲稿《真正的英雄》。
二、作者简介罗纳德•威尔逊•里根(1911年2月6日生于伊利诺伊州)曾经做过演员。
1980年被提名共和党总统候选人。
1981年1月20日,里根上台,仅69天后他就被刺伤。
1984年再度连任。
在他任职末期,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没有经济衰退和经济萧条的和平时期。
本文是里根在“挑战者”号1986年1月28日升空约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的第3天,在休斯顿航天中心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上发表的声请并茂的演讲。
本文即是这次演讲的演讲词。
三、释题:题目中的“英雄”用“真正” 一词限制,这是里根对航天英雄的崇高精神品品质进行了高度赞美。
四、文体知识简介:演讲词(演讲稿)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它一般不讲究说理的严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而总是以某种精神鼓舞人,以真切的感情打动人。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有关作者及演说词的一些特点;了解有关的背景资料;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品味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朗读课文,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一些航天知识,培养学生探索科学未知领域的精神。
【重点难点】让学生加强朗读,主动探究,把握演讲词的思想感情,感悟主题。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给加粗字注音。
余暇()阴霾()疆域()孜孜不倦()梦寐以求()迫不及待()刚毅不屈()2.你对课文了解吗?(1)演讲者在演讲中表达的感情包含几个方面?(2)本文的写作思路是什么?从写作思路来看,本文可分几部分,每部分内容是什么?3.仿写句子。
例句:选择了高山,你也就选择了坎坷。
选择了宁静,你也就选择了孤单。
仿写:选择了________________,你也就选择了________________。
4.想一想①全文可分前后两大部分,前后两部分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②里根总统所宣扬的美国精神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怎样看待这种精神?③里根总统是如何在演讲中给自己定位的?二、课堂导入同学们查阅了有关航天飞机和载人宇宙飞船的资料,请你给大家介绍一下查阅的资料。
(学生交流,相互补充,教师参与引出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三: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课文。
演讲词的主题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四:研读与赏析1、从文中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为什么感动了你。
2、据此,你能理解第12段中为什么说在麦考莉芙身上“凝聚了整个国家的想象力”?如何理解“她不仅是她的学生们的教师,而且是全国人民的教师”?五:课堂检测阅读理解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
我们所能尽力做到的就是记住我们的七位宇航员——七位“挑战者”,记住他们活着的时候给熟悉他们的人们带来的生机、爱和欢乐,给祖国带来的骄傲。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24 真正的英雄》导学案24 真正的英雄【预习案】一、材料链接1、作者介绍1911年2月6日-2004年6月5日,是美国第49、50任总统。
(1981年1月20日—1985年1月20日,1985年1月20日—1989年1月20日)历任总统之中,他就职时间最长。
在他任职期间,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没有经济衰退和经济萧条的和平时期。
26岁时,他在好莱坞赢得了第一份演出合同。
他共参加53部电影的演出。
他是历任总统中唯一一位演员出身的总统。
美国政治家,第33任加利福尼亚州州长(1967年-1975年)。
在踏入政坛前,里根也担任过运动广播员、救生员、报社专栏作家、电影演员、电视节目演员和励志讲师,并且是美国影视演员协会(Screen Actors Guild)的领导人。
他的演说风格高明而极具说服力,被媒体誉为“伟大的沟通者”(The Great Communicator)。
2、写作背景1986年1月28日上午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1点38分,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约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爆炸后,飞机坠入大西洋中。
这架耗资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转瞬间销于无形。
美国全国上下悲痛万分,纷纷哀悼;全世界也为之震惊。
1月31日,休斯敦航天中心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里根总统在会上发表了声情并茂的演讲。
本文即是这次演讲的演讲词。
3、文体知识演讲稿也叫演说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所发表的讲话文稿。
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演讲的内容和形式。
演讲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
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真正的英雄(人教版七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生质疑,小组讨论,老师点拨,全班归纳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
3.学生尽量收集、整理、交流有关背景资料。
4.学习航天英雄们献身航天事业的精神。
重、难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2.了解“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有关知识。
3.学习航天英雄们献身航天事业的精神。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你心目中的“英雄”是谁?“英雄”一词你怎么理解?(提问并展示幻灯片1)英雄----(1)才能勇武过人的人。
(2)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佩的人。
(3)具有英雄品质的。
那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英雄”的文章《真正的英雄》。
(展示幻灯片2)二.作者及背景介绍(由学生在课前预习收集整理,老师上课提问,展示幻灯片3)1.作者介绍里根,1911年2月6日出生与美国伊利诺斯洲的坦皮科镇,中学就读于附近的迪克森镇,然后半工半读完成在尤里卡学院的大学课程。
在大学里,他主修经济学和社会学,参加校足球队比赛和校剧社的演出。
毕业后,里根成为一名电台体育播音员,1937年的一次试镜使他在好莱坞赢得了一份演出合同。
在接下来的20年里,他共参加了53部电影的演出。
1966年,他以领先票数当选加利福尼亚州州长。
1970年再次当选。
1980年被提名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以489票对49票击败吉米•卡特,当选总统,1986年连任总统,在他任职末期,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没有经济衰退和经济萧条的和平时期2.关于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展示幻灯片4-10)三.正文(一).老师质疑,小组讨论,老师点拨,全班归纳。
(展示幻灯片11)1.演讲者提及女教师麦考利芙的时候,为什么说她“凝聚了整个国家想象力?(展示幻灯片12)。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1
《真正的英雄 》 学案
教师寄语: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内容.
2.朗读课文,体味文章丰富强烈的感情.
3.品读课文,感受百折不挠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
导学过程:
背景资料: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在进行美国航天飞机的第25次飞行中,发生空中爆炸.这
是美国56次载人航天飞行中第一次爆炸事件,也是美国宇航员第一次在飞行中死亡."挑战
者"号的失事,是震撼世界的悲剧,全世界人民为人类航天壮举发生的这一重大挫折和不幸感
到悲痛和惋惜.
一、基础知识:
1,字词(注音)
哀悼.( ) 锲.而不舍( ) 勋.章( ) 锤.炼( )阴霾( ) 孜孜.不倦( ) 企.求( ) 凝.聚( )
战栗.( ) 拓.荒( ) 弥.补 ( ) 不朽.( )
2,词语积累(解释)
哀悼:
锲而不舍:
迫不及待:
建树:
锤炼:
孜孜不倦:
梦寐以求:
速读感悟:
二、模拟总统角色朗读课文,.独立思考完成:
1、(1)总统对英雄的感情是怎样的, 划出有关语句来说明.
(2)总统对这些英雄是怎样高度评价的 划出有关语句.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2
(3)总统希望通过演讲达到什么目的
2,朗读,把握感情基调
里根在演讲中表达的感情包含( )和( )两个方面,从感情脉络看,前半部分
主要抒发( ),后半部分则主要表达( ),两种感情不是
泾渭分明,而是水乳交融.美国宇航史最严重的一次事故带给人们的无疑是( ),
但演讲者的言辞更意在于给后继者奋然前行的( ).
3,默读,理清文章脉络
这篇演讲词的主旨( ),全文是按( )的形式安排结构的.
请你找出这三个部分的起讫并归纳段意:
三、研读赏析:
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理解几个精彩句子,师生共同交流,让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如 "英雄之所以称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
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
2,从文中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3,学生再次朗读让自己感动或给人启示的句子及段落.
四、问题探究:
①演讲者提及女教师麦考利芙的时候,为什么说她"凝聚了整个国家的想像力" ?
②宇航员们因为航天飞机的失事而牺牲,但为什么演讲者还说"这是诉说胜利和勇敢的故事
" ?
③里根总统所宣扬的美国精神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怎样看待这种精神 ?[
四、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文后1-6题.
⑴你们所热爱的人们的牺牲轰动了整个国家.在痛苦中我们认识到了一个意义深远的道理:
未来的道路并不平坦,整个人类前进的历史是与一切艰难险阻斗争的历史.我们又一次认识
到,我们的美国是在英雄主义和崇高献身精神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是由像我们的七位宇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3
航员那样的男人和女人,那些把全社会的责任作为自己责任的人,那些给予人民比人民期望
和要求的更多的人,那些为人类做出贡献而从不企求些微报答的人建立起来的.
⑵我们不禁回想起一个世纪前的开拓者们,那些带着家眷和财产去开发荒凉的美国西部的刚
毅不屈的人们,他们常常面临着恶劣的条件,沿着俄勒冈小道,你们仍能看见那些倒下去的
拓荒者的墓碑.但是悲痛只能使他们更加坚定开拓前进的决心.
⑶今天的荒漠就是太空和人类知识没有达到的疆域.有时,我们会感到想达到外星球还力不
从心.但我们必须重新振作起来,忍受着磨难,不断前进.我们的国家的确非常幸运,因为我
们依然保持着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和刚毅不屈的品质,我们仍然有像"挑战者"号上
七位宇航员那样的英雄.
1,选文出自 (国籍)总统 (姓名)所作的演讲词.
2,选文中提到的"你们所热爱的人们的牺牲"指的是
3,如何理解文中的划线句.
答:
4,段⑵中为什么要提到"拓荒者的墓碑"
答:
5,段⑵中,演讲词的人称不断变化:由"我们"变成"他们",然后又变成"你们","他们".请分别
指出其指代的内容,并谈谈这样变换人称对表情达意有何作用
答:
6,全篇演讲词所倡导的美国精神在选文中具体指什么 如何看待这种精神
参考答案:二、2、悲痛和力量 抒发悲痛心情 主要表达力量 悲痛 鼓舞3、这篇
文章的主题思想可以概括为:哀悼罹难的航天勇士,颂扬人类的探索精神,号召人们化悲痛
为力量,踏着先烈开辟的道路,继续进行太空探索。总-分-总 本文又可分三部分,第一
部分,前四段,表达深深的哀痛和对英雄的赞颂;第二部分,中间九段,分别追忆几位献
身的英雄,要人民永远记住这些“真正的美国英雄”;第三部分,最后八段,号召人民化悲
痛为力量,继承英雄未竟的事业,继续向太空进军。四、①麦考利芙是全美选出来的教师代
表,是世界上第一位“太空教师”。她参加这次太空航行,其意义非同寻常。原定由她在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4
太空中向美国和加拿大250多万中小学生讲授两节太空课,还将在航天飞机上参加几项科学
表演,孩子们没想到迎来的却是噩耗。在这里,“整个国家的想像力”可以理解为代表着美
国未来和希望的中小学生。②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本来就是一部冒险的历史,一部勇敢者
的历史。宇航员的每一次升空,都意味着危险,完全可能一去不返,但他们并不害怕,而是
大义凛然,义无反顾,随时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管成功还是失败,每一
个升空的宇航员都是胜利者,都是勇敢的人,都值得人们学习。③开拓精神、想像力、英雄
主义、献身精神、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刚毅不屈的品质等。不要用狭隘的眼光
来看待这种美国精神,而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把它看成是全人类的优秀品质和高贵精神的代
表。推而广之,只要是人类的精华,就不必分民族、种族、国家、意识形态,而都应当借鉴、
学习、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