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创新发展排头兵——记河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矿产调查院测绘分院
- 格式:pdf
- 大小:832.88 KB
- 文档页数:1
44矿业纵横加班赶进度2月15日,禹州市云煤一矿地面区域治理工程现场,司钻操作着钻机,泥浆工用仪器测试着泥浆,安全员巡视着机械设备,技术人员正在讨论下步施工方案……这是河南省豫西煤田地质勘察有限公司承担的河南永锦能源有限公司云煤一矿23采区西翼底板水害地面区域治理项目年后钻机复工情景。
“我们承担了4个煤矿水灾害治理工程,工期紧、任务重,大年初四,就要求项目职工返岗了,4台钻机均在正月初六之前实现了复工目标。
”河南省豫西煤田地质勘察有限公司总经理孟红伟说。
为了尽早复工,正月初六一大早,水工环地质研究所职工便在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白寺饰面石材普查项目工地忙开了,露头检查、地质测量、勘查取样、试验研究、推断资源量。
“这个是我们首次承揽的装饰类地质勘查项目,经验不足加上工期也紧,我们要把一切工作往前赶,全力推进项目实施进度,争取今年3月如期提交合格项目报告。
”水工环地质研究所所长司冬冬说。
此外,在洛阳市伊川县半坡镇和吕寨镇,伊川县自然资源调查研究院组织的两支作业队伍也翻山越岭,进行着白云岩矿和玄武岩矿勘查工作。
“春节后,我们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姿态,为实现第一季度‘开门红’,完成全年发展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罗锐表示。
钻机轰隆作响,车辆来回穿梭,职工有序忙碌…… 2月22日,走进位于汝州市小屯镇的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二院有限公司所属的河南省豫西煤田地质勘察有限公司煤矿水灾害治理施工现场,一派大干快上、争分夺秒的火热景象。
“新年刚过,我们就着手安排项目复工工作,去年承揽的32个在建项目已全面施工作业。
”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二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冯跃封介绍。
返岗做标书“任务终于完成了!大家赶紧回去休息吧!”2月20日凌晨,该公司工程一分院技术负责人刘伟超一边揉着发涩的眼睛,一边对大家说。
刘伟超所说的任务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亚新煤层气钻井工程的投标工作。
让地质服务更智能——河南省地质局矿产资源勘查中心科技
创新工作纪实
王金娜
【期刊名称】《资源导刊》
【年(卷),期】2022()19
【摘要】“研究深入,应用及时,成效明显,建议加以推广。
”近日,在河南省自然资
源厅组织召开的自然资源科研项目中期检查及评审会上,听完河南省地质局矿产资
源勘查中心(以下简称矿产勘查中心)《基于实景三维的露天矿山智能监管示范研究》成果汇报后,与会专家表示。
“这项研究是我们众多成果中的一个。
近年来,我们聚
焦地质勘查主责主业和自然资源管理重点工作,坚持创新引领,深入推进科研成果转
化应用,有力服务了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矿产勘查中心主任张
长杰介绍。
【总页数】1页(P43-43)
【作者】王金娜
【作者单位】河南省地质局矿产资源勘查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河南省深部探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工作回顾与展望
2.致力创新创业,矢志做科技服务业驱动者——深圳市南山区科
技创业服务中心工作纪实3.急流勇进拓新路r——河南省煤田地质局四队实施"绿色勘查"工作纪实4.“管家服务”助力安全生产--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矿一院创新服务模式纪实5.打造地质矿产司法鉴定品牌——河南省地质研究院司法鉴定团队服务矿产资源管理工作纪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打好“地勘牌”念好“服务经”——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二队精心谋划2019年工作作者:暂无来源:《资源导刊》 2019年第4期2019年,省自然资源厅工作会议提出:今年自然资源工作要牢固树立大自然观、大国土空间观、大生态保护观,坚持“一张蓝图保发展、一体共治建生态”总体思路,推动实现自然资源工作高质量发展。
作为地勘单位的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二队采取系列措施“打好‘地勘牌’,念好‘服务经’”,全力服务自然资源管理工作。
高点定位精准谋划在该队提出的服务举措中,重点推出的就是“抢抓大好机遇,为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做好服务”。
该队队长罗锐介绍说:“我省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工程是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工程项目,我队要利用好我们的资质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充分了解和掌握该工程的进展情况,积极主动与省有关部门沟通联系,及时谋划,及时跟进,努力在加快实施我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作中做好支撑、立好军功。
”目前该队对这项工程正在建立全队部门单位间的协调合作机制,加紧参与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工程的组织实施、业务培训、技术指导、项目投标、项目实施等工作。
抢抓机遇开拓市场该队提出,要保质保量完成目前二队正在实施的两个国土“三调”项目和四个农村房屋不动产登记项目,同时在耕地提质改造、资料整理和确权登记等方面与自然资源部门做好对接,争取项目;积极参与村级土地规划、乡村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为乡村合理规划、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服务。
同时,该队在服务自然资源管理方面还提出了“四个围绕”,即:围绕河南省工程建设项目区域评估工作,抢抓机遇,研究政策、精准对接、承揽项目,积极为政府重大需求提供服务;围绕露天矿山整治工作,紧盯洛阳市2019-2020年计划实施的25个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重点综合治理工程和三门峡市铝土矿环境治理及国土绿化,全力以赴做好项目的对接和承揽工作;围绕我省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全力推进郑少洛高速沿线(伊川段)万安山周边采石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郑煤集团桧树亭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三门峡市陕州区高阳山风景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登封磴槽集团金岭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的投标和施工工作;围绕我省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参与协助洛阳、三门峡两市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的矿山企业巡查工作,全力服务绿色矿山建设;密切关注我省黄河湿地保护工作动向,紧盯有关业务部门,积极加强沟通联系,努力争取项目,全力为我省生态环境建设做好技术支撑。
8 信息化测绘时政传递1月23日,河南省自然资源厅科技处处长陈新中、副处长吴龙一行4人到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调研指导全省自然资源系统科技创新工作。
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宋新龙参加座谈。
宋新龙介绍了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工作亮点,并强调,科技创新是引领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的第一动力,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要积极围绕自然资源部“一核两深三体系”的部署,认真研究衔接省自然资源厅“六个体系、六项机制、六大工程”的工作安排,贯彻落实省自然资源厅要求,充分发挥测绘地理信息的支撑服务作用。
陈新中指出,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科技创新已经融入自然资源管理各项重点工作中,希望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紧紧围绕服务自然资源管理中心河南省自然资源厅调研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科技创新工作◎ 朱怀汝工作,进一步细化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工作分类,完善科技体制改革,提高效能,积极谋划下一阶段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工作,为省自然资源厅科技创新规划的编制提供支撑与服务。
会上,调研组听取了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关于河南省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纲要)意见和建议》的汇报,深入解读了《中共自然资源部党组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科技创新效能的实施意见》《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等文件,并就近期优先支持的科技方向、科技创新发展方向等提出指导意见。
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土测绘处、规划财务处、测绘成果与地图管理处负责人,局属单位首席工程师和科研人员参加座谈。
(作者单位: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省局党委召开2018年度民主生活会根据省纪委、省委组织部要求,1月30日,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党委召开2018年度民主生活会。
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党委书记、局长刘济宝主持会议,局党委班子出席会议,省纪委驻厅纪检组负责同志到会指导。
刘济宝代表局党委班子作对照检查,带头作个人对照检查,开展自我批评,并接受班子成员的批评。
其他班子成员逐一作对照检查,开展了严肃的自我批评和相互批评。
2024 / 311河南省测绘院研发中心李月华全身心投入测绘地理信息研发工作,以编程和代码为武器,不断攻克技术难关,展现出卓越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她的努力不仅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更为测绘地理信息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致力研发勇攀登2023年2月,李月华从河南省测绘院总工办调入研发中心,开始从测绘技术到软件研发的全新转型。
面对未知的领域和繁重的任务,她的内心充满了忐忑。
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李月华深知要服从组织安排,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测量标志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对于维护国家测绘基准安全,服务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在研发中心,李月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设计研发河南省测量标志动态信息管理系统。
对于李月华来说,这既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
为顺利完成这项任务,李月华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
她参考了全国测量标志信息管理系统的界面和功能,结合河南省测量标志普查保护工作方案,依靠丰富的工作经验,顺利完成河南省测量标志动态信息管理系统的技术和功能设计。
然而,系统的研发工作才是最大的挑战。
李月华选择B/S结构作为开发平台,并采用Bootstrap技术搭建前端框架,后台数据存储则采用postgre关系型数据库,基于Visual Studio 2022平台进行开发。
研发伊始,困难和挑战无处不在,但她始终咬牙坚持,一步一步完成框架搭建。
她将系统功能模块一点一点拆分,从大变小,各个击破。
为了解决一个个小小的bug,她经常加班到很晚,完全沉浸在代码的世界,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研发过程虽然艰辛,但也让她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2023年8月,李月华成功完成河南省测量标志动态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发任务。
该系统基于互联网及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整合各类测量标志数据,实现了河南省测量标志数据库的集成管理、动态更新、数据共享与交换。
面对挑战迎难上2024年2月,河南省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综合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将进一步提高河南省矿产资源综合监督监管效率,促进全省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秩序持续好转,还有助于推动矿政管理的现代化和智能化进程,为河南省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人物风采他坚持工作在地质一线,一干就是二十年;他积极融入自然资源,提供优质服务支撑;他主动对接政府,为地方发展出谋划策,他就是河南省地质局驻三门峡地质工作站副站长荣富强。
2004年参加工作以来,荣富强一直在三门峡市从事水文地质勘察、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治理、地质灾害调查、岩土工程勘察等工作,累计完成各类项目5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与编写标准规范6项,获得厅、局级科技奖励30余项。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被河南省地质局授予首届“劳动模范”。
满怀梦想踏实干荣富强出生在豫北农村,大学一毕业就入职原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开始地质职业生涯。
“一个农村娃摇身变成了地质郎,从‘面朝黄土’到‘面对深山’,由‘村娃’变成了‘山娃’,跨度还是挺大的。
”说起最初的感受,荣富强说。
“入职后的工作是野外地质编录,和大家同吃同住在野外一线。
”回忆起20年前刚工作时的场景,荣富强记忆犹新。
由于项目性质和工作需要,荣富强经常住在项目部的帐篷里边实践、边成长,一直到2012年。
8年里,由于他经常在野外打地铺露宿,且时常冒着雨雪工作,长久以来的潮湿环境让他的身体渐渐地吃不消,腰酸背痛厉害,直到现在还不能久坐和久卧。
正是凭着不怕吃苦、默默奉献的精神,荣富强很快得到了单位领导的充分认可,并于2013年被提拔为三门峡分院副院长。
调整思路领着干新时代的地质工作,服务领域越来越宽,需要不断去拓展新业务。
2016年11月,荣富强担任单位三门峡分院院长兼豫西分院院长,除了做好地质找矿工作外,他还带领团队积极开拓地质灾害防治、矿山环境生态修复、岩土工程勘察等业务,实现公益服务的持续增强和经营收入的快速增长。
服务自然资源管理是荣富强团队的重要工作,支撑三门峡市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就是其中之一。
2022年7月27日夜间,三门峡市突降暴雨,沿黄石刻公园内发生小型黄土崩塌。
接到三门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委托后,荣富强带领技术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彻夜在雨中巡查,及时处置灾害隐患,成功避免了一场不可预估的事故发生。
以绿为底绘蓝图——河南省地矿局第一地质矿产调查院嵩县柿树底金矿发展纪实作者:暂无来源:《资源导刊》 2021年第3期周强李凯郭纬航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矿产调查院嵩县柿树底金矿(以下简称嵩县柿树底金矿)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大章镇,矿区面积19.88平方千米,保有资源储量矿石量97.8万吨,金矿储量2.6吨,是集探矿、采矿、选矿于一体的综合型矿山企业。
近年来,嵩县柿树底金矿紧紧围绕建设一流金矿的战略目标,开拓创新、顽强拼搏,构建了具有嵩县柿树底金矿特色的管理体制与机制,在安全管理、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和土地复垦等方面创造了骄人的业绩,全面实现了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创新驱动提效能近几年,嵩县柿树底金矿注重制度建设,将内控管理和风险管理紧密结合,完善细化设备考核内容,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十三五”期间实现生产成本大幅降低。
嵩县柿树底金矿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工作,与科研院校紧密合作,加强生产工艺技术创新研究。
2018年,该矿与中南大学合作开始探索研究全尾砂充填采矿法采矿工艺,历经3年科研攻关,于2020年年底建成年处理能力14万吨的尾砂综合利用中心,不但可以将全尾砂用于充填法采矿,提高采矿效率和回收率,还可以将全尾砂回填至历史开采形成的老采空区,有效防止地表塌陷。
根据市场砂石原料紧缺的现状,该矿又紧盯市场,精准施策,将部分脱水分级的粗颗粒尾砂用作沙石料直接对外出售,为企业增加了经济效益。
在看到尾砂用作建筑材料的市场空间后,该矿又把视角投向了固体废石料。
井下开采产生的废石料,不仅占用土地,遇雨天洪水又会产生安全隐患。
该矿将废石料部分用于井下采空区回填,剩余的面向市场集中存放销售,实现了废渣“变废为宝”,在全省黄金矿山行业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科技引领增智能嵩县柿树底金矿借助大数据预警,健全智能矿井安全生产和监管体系,先后投资500余万元,建成了视频监控、矿井提升、尾矿监测等自动化系统,逐步实现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的总体建设目标。
奋力谱写地矿事业发展新篇章——河南省地矿局2020年工作回顾作者:暂无来源:《资源导刊》 2021年第3期周强郭纬航2020年,对河南地矿人来说,是迎难而上、砥砺奋进的一年,也是亮点纷呈、硕果累累的一年。
这一年,面对疫情和发展的双重考验,全省地矿人充分发扬“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的工作精神,坚守发展底线,加快转型升级,服务资源能源安全保障、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服务自然资源管理取得骄人成绩:新发现和探明大中型矿产地4处,承担实施751个矿产资源国情调查任务,实施重点科研项目79项……重要项目合同额达9.81亿元。
地质找矿成绩丰硕2020年,面对地质勘查领域出现的新形势,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按照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主动适应新常态,实施创新驱动、重大项目拉动,持续调整地质工作结构,注重绿色勘查,在地质找矿、基础地质调查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共实施国内外地质(调)勘查项目179项,新发现和探明大中型矿产地4处。
该局地质找矿涉及矿种金、银、铜、铅锌、锡、钼、煤、铝土矿、石墨、萤石、金红石、石英岩等。
新增和升级重要矿产资源量金31.63吨、银1072.26吨、钼19.66万吨、铅锌32.47万吨、石墨101.8万吨、萤石129.22万吨,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该局第一地质勘察院承担的桐柏县老湾金矿勘查,取得资源量208.42吨的重大找矿突破,是河南省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金矿床,单矿床规模位列全国第四;页岩气勘查首次在南华北海陆过渡相盆地,实施水平压裂科学探测井,初步放喷显示压裂效果好,有望取得国内页岩气勘查的重大突破。
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该局充分发挥地质工作的基础性、服务性、先行性作用,积极融入自然资源管理,有效服务自然资源管理,参与谋划申报的黄河流域中游河南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进入中央财政项目库;参与编制的“河南黄河下游及滩区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已进入自然资源部项目库;参与河南省“三山”综合整治行动,承担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子项目79个;开展黄河流域河南段的水生态、水环境研究,开展黄河水资源演化过程研究,为生态廊道、湿地建设和黄河滩区土地综合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24中州各地唱响绿色发展主旋律——河南省自然资源监测和国土整治院以科技创新助推发展纪实□ 唐晓龙 谢珊成果转化提质效“我们始终坚持科研命题从生产实践中来、科研成果到生产实践中去的思路。
”该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们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地质灾害防治、水资源调查监测等业务领域中的应用,切实打通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该院选择丹江口水库流域作为研究区,深入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理论实践探索工作,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支撑体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等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该院注重运用好大数据、云平台等新技术,建立新一代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系统,实现全省雨量数据快速导入、预警图自动生成、预警结果快速多渠道对外发布,为各地合理选择应对措施提供科学引导。
推广应用“豫防地灾”App,实现地质灾害防治基础信息上报、工作联动、远程会商,让决策指挥信息化、数据化,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在水资源多要素监测方面,该院坚持“数字赋能、提升能力”,不断优化建设国家和省级地下水—地面沉降协同监测网络,充分发挥无人机“空中观察手”、卫星遥感和GIS 技术“效率倍增器”作用,提升基础数据获取、分析能力,不断满足黄河生态保护治理、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水污染防治等业务需求,为各地开展地下水资源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和科学参考。
(作者单位:河南省自然资源监测和国土整治院)“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我们以自然资源科技创新为引领,着力打通基础研究、改革创新、成果转化全链条,以高质量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助推高质量发展。
”谈起科技创新,河南省自然资源监测和国土整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该院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聚焦自然资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强化前瞻性基础研究,持续探索制度机制优化路径,加快推进创新成果应用,在山水林田湖草沙中探寻绿色发展之道,为全省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助推河南省“第一战略”实施。
守正创新谋发展——2023年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亮点回顾● 河南省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一张图”系统通过验收2023年,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按照“稳、实、新、广、精”工作要求,以“项目为王、守牢阵地、拓宽领域、创新发展”为主线,坚持“重党建、促融入、强合作、抓关键、稳基础、聚创新”六位一体,实现了“ 一个引领 ”“ 两个支撑 ”“ 三个提升 ”的目标,取得“省厅支持力度大增、财政资金支持大增、技术创新能力大增、市场开拓能力大增、省内省外合作大增、团结协作意识大增”的成效,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在风浪中强健了体魄、壮实了筋骨,创新动力、发展活力不断勃发奔涌。
12 信息化测绘特别关注1.抓党建,引领中心事业高质量发展。
主题教育成果更加显著,深入开展理论学习、集中学习,精心组织专题民主生活会,搭建党建协作精品平台,一支部一台账“双壹重实践”活动坚持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进,为推动中心发展所做实事418件;主题教育成果顺利通过省委抽检,并获得省委主题教育第十三巡回指导组充分肯定;团结引领工会、青年干部同志,书写自然资源好故事,荣获“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更加坚强有力,聚焦事业发展,多措并举引进人才,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强化制度落实,规范开展干部选任和职级晋升,推进轮岗挂职,深化干部交流锻炼。
党建引领宣传作用更加突出,组织策划“河南一号”卫星发射一周年省政府新闻发布会,受到人民网、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广泛关注,全网刊文转发共计2500余篇,话题阅读量超过200万,在主流媒体舆论场叫响“河南一号”卫星品牌。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更加有力,消费帮扶力度不断加大,固始县刘营村在省级五星支部基础上,再获“省级文明村镇”荣誉称号,完成刘营村道路绿化和路灯更新维护。
2.促融入,支撑服务自然资源管理。
围绕“两支撑、两服务”主责主业,全面融入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大局。
承担全省自然资源信息化统筹集约化“一个系统”建设,基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已顺利完成自然资源业务内网31个信息系统的迁移接入,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全面介入自然资源核心业务流程与数据管理。
经天纬地FEATURE STORIES
争当创新发展排头兵
——记河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矿产调查院测绘分院
急难险重不畏惧,创新发展当头兵。
用这句话形容河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矿产调查院测绘分院(以下简称测绘分院)再合适不过了。
成立以来,依托优秀的技术人才和先进的技术力量,测绘分院不仅把业务在国内做得有声有色、风生水起,而且不断地把业务推向国外并赢得客户的认可。
多年来,测绘分院非常注重学习型班组的构建,并积极组织职工参与各类劳动竞赛、岗位练兵和技术革新等活动,通过自学和相互间的交流,大家可以熟练地掌握各类软件、仪器的应用和操作,及时学会最新的技术和应用,从而能敏锐地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真正实现了“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目标,提高了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升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为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测绘分院根据工作需要适时调整和完善了质量管理岗位职责制度、测绘技术设计书编制规定、测绘技术总结编制规定、仪器设备管理规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测绘生产人员培训和岗位管理制度、客户服务制度等规章制度。
同时,细化目标责任到人,既做到有制度可依,又激励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完善的制度、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测绘分院吸引了大量优秀的技术人才。
目前,全院拥有专业技术人员69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0人、工程师37人、助理工程师22人。
为保证各项业务的顺利实施,测绘分院也非常重视硬件的引进和更新,经过多年的积累,该院拥有GNSS接收机、全站仪、光学水准仪和电子水准仪等先进的设备,以及地形图扫描矢量化、数字化测图、遥感图像处理等软件,可以开展大地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编制、土地规划等与测绘相关的业务。
测绘分院还积极响应国家的“走出去”战略,2007年以来,先后在几内亚、坦桑尼亚、利比里亚、缅甸等多个国家开展测绘业务,完成了5000平方公里的GPS控制测量和1000多平方公里的大比例尺全野外数字化地形测量及地质勘查工程测量业务。
在几内亚期间,面对极其艰苦的环境,工作人员克服种种困难,冒着被蚊虫叮咬而感染疟疾、伤寒等疾病的危险,团结一致,攻坚克难,不仅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测量任务,而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几内亚精神”,为测绘分院今后业务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测绘分院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与郭明甫独特的个人魅力是分不开的。
作为河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矿产调查院的院长,数十年来,他勤恳敬业、身先士卒、勇挑重担,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着。
在非洲严酷的野外工作环境中,郭明甫与奋战在野外一线的同志同甘苦、共患难,克服重重困难,提前完成了地形图和地质工程勘查测量任务。
2014年春季,埃博拉病毒在非洲爆发,为了安抚一线工作人员的情绪,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同时与甲方领导商讨具体的工作方案,以确保工程的顺利开展,郭明甫非常坚决地来到现场。
此外,为了工作,郭明甫总是舍小家、顾大家,不管什么时候,只要院里有事,他随叫随到。
在郭明甫的正确领导下,测绘分院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由该院实施的“几内亚共和国博凯558矿区铝土矿勘探”项目荣获2013年度河南省国土资源科技一等奖,“中电投几内亚共和国3650号矿区铝土矿勘探”项目荣获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优质测绘工程银奖、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优质测绘工程(成果)一等奖,“利比里亚Bomi东部山区铁矿勘查测量”等项目荣获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优质测绘工程(成果)一等奖,等等。
测绘分院也多次荣获“测绘工作先进单位”“工人先锋号”等荣誉。
“创业艰难路曲折,奋发有为写风流。
”当前,测绘分院正以安全生产为目标,坚持与时俱进、勇攀高峰,为测绘分院乃至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提振精神、积蓄力量、奋勇争先。
(作者单位:河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矿产调查院测绘分院)
◎ 兰进京
26 信息化测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