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报告单
- 格式:docx
- 大小:36.29 KB
- 文档页数:37
(实验报告的格式自行调整)实验名称: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比较一、实验目的:1.掌握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基本特点;2.观察和比较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
二、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涂片、生物染色剂(如甲苯红、碘溶液等)、新鲜的洋葱和鸡蛋。
三、实验步骤:1.用显微镜涂片将新鲜的洋葱表皮刮下,加入一滴甲苯红溶液,加盖玻片后放入显微镜平台,调整显微镜的放大倍率到合适的水平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
2.同样,取一个新鲜鸡蛋,将蛋壳切开,取出少量鸡胚,加入一滴碘溶液,加盖玻片后放入显微镜平台,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
四、实验结果:1.洋葱表皮细胞观察结果:a.细胞核:呈圆形,较大,位于细胞的中央部位。
b.细胞质:细胞质丰富,包含许多细胞器。
c.细胞壁:厚实,比较坚硬。
d.叶绿体:不存在。
e.涂片上呈现方形或长方形的结构。
2.鸡胚细胞观察结果:a.细胞核:呈圆形,较小,位于细胞的中央部位。
b.细胞质:细胞质丰富,包含许多细胞器。
c.细胞壁:不存在。
d.叶绿体:不存在。
e.涂片上呈现不规则形状的结构。
五、实验分析:通过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鸡胚细胞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细胞核: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核,但植物细胞的细胞核较大,圆形,位于细胞的中央,而动物细胞的细胞核较小,也位于细胞的中央。
2.细胞质:两种细胞的细胞质都丰富,包含许多细胞器,但没有太大的区别。
3.细胞壁:洋葱表皮细胞具有细胞壁,由于纤维素的存在使得细胞壁坚硬;而鸡胚细胞则没有细胞壁。
4.叶绿体:洋葱表皮细胞中不存在叶绿体,因此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鸡胚细胞也不存在叶绿体。
通过对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进行比较观察,我们发现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形态和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些差异使得植物细胞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和维持细胞形态的稳定性,而动物细胞则更加适应了动物的功能需求。
六、实验总结: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比较观察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实验之一、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
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尊敬的老师:在本学期的生物课上,我们七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系列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生物实验。
通过实验,我们对生物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在本次实验报告中,我将详细描述我们所进行的实验,并总结实验中的观察结果和通过实验所得到的结论。
实验一:显微镜下的植物细胞观察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通过显微镜观察了植物细胞的结构。
首先,我们从鲜叶片上取下一小块,并用酒精将颜色提取出来,形成一个颜色浓郁的细胞液滴。
接下来,我们将细胞液滴放在玻片上,用盖玻片盖住。
然后,我们将玻片放在显微镜下,通过调节放大倍数和焦距,观察植物细胞的形态和内部结构。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植物细胞通常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叶绿体等组成。
细胞壁是细胞的外层保护结构,能够保持细胞的形状和提供支持。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装,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是细胞内各种物质的胶状物,包括细胞器和细胞溶液。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的特殊细胞器,它们能够吸收光能并进行光合作用。
实验二:水生生物的呼吸实验这个实验旨在观察水生生物的呼吸过程,了解它们对氧气的依赖程度。
我们选择了一些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作为实验对象,将它们分别放置在含氧水和不含氧水中,并观察它们的行为变化。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水生植物在含氧水中能够正常呼吸并保持生机勃勃的状态,而在不含氧水中则难以存活。
而水生动物则有所不同,有些水生动物可以通过皮肤呼吸获取氧气,即使在不含氧水中也能存活一段时间,而有些水生动物则依赖氧气溶解在水中供给。
实验三:种子发芽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不同条件下的种子发芽情况,研究种子发芽对环境因素的敏感性。
我们选择了同样的种子,放置在不同湿度和光照条件下,观察其发芽的时间和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种子在湿度适宜,光照充足的条件下能够迅速发芽并生长茁壮。
而在过于干燥或过于潮湿的环境中,种子的发芽率和生长情况则会受到严重影响。
八年级上生物实验报告单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及运动9月28日下午第二节八⑴张玉, 9月28日下午第三节八⑵张玉, 9月28日下午第四节八⑶汪祥林;9月29日下午第二节八⑶汪祥林, 9月29日下午第三节八⑸汪祥林, 9月29日下午第四节八⑹张玉;9月30日下午第二节八⑺王锦春, 9月30日下午第三节八⑻张尧鹏, 9月30日下午第四节八⑼张尧鹏。
实验仪器: 活蚯蚓, 玻璃板, 糙纸, 棉球, 放大镜, 制作饲养蚯蚓装置的材料用具。
三、实验步骤1.检查调查用具是否齐全、完好。
2、创造一个蚯蚓的生存环境, 并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食性.3.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4.观察蚯蚓的运动。
5、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 感觉体表是否有黏液?实验结论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10月8日下午第二节八⑴张玉, 10月8日下午第三节八⑴张玉, 10月8日下午第四节八⑶汪祥林;10月9日下午第二节八⑶汪祥林, 10月9日下午第三节八⑸汪祥林, 10月9日下午第四节八⑹张玉;10月12日下午第二节八⑺王锦春, 10月12日下午第三节八⑻张尧鹏, 10月12日下午第四节八⑼张尧鹏。
实验结论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10月13日下午第二节八⑴张玉, 10月13日下午第三节八⑴张玉, 10月13日下午第四节八⑶汪祥林;10月14日下午第二节八⑶汪祥林, 10月14日下午第三节八⑸汪祥林, 10月14日下午第四节八⑹张玉;10月15日下午第二节八⑺王锦春, 10月15日下午第三节八⑻张尧鹏, 10月15日下午第四节八⑼张尧鹏。
实验步骤一、二、菜青虫的取食行为10月21日下午第二节八⑴张玉, 10月21日下午第三节八⑴张玉, 10月21日下午第四节八⑶汪祥林;10月22日下午第二节八⑶汪祥林, 10月22日下午第三节八⑸汪祥林, 10月22日下午第四节八⑹张玉;10月23日下午第二节八⑺王锦春, 10月13日下午第三节八⑻张尧鹏, 10月23日下午第四节八⑼张尧鹏。
生物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观察动植物细胞
实验目的:
1. 了解和观察动物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和特征。
2. 掌握细胞组织相关的实验操作技巧。
实验器材:
1. 高倍显微镜
2. 盖玻片及载玻片
3. 植物样本:洋葱、韭菜等
4. 动物细胞样本:酵母等
实验步骤:
1. 将洋葱片剥下一层净白且透明的表皮。
2. 将洋葱表皮放置于载玻片上,滴加一滴水,盖上盖玻片。
3. 移至显微镜下,首先使用低倍放大镜观察,找到一个透明的细胞片段。
4. 调整到高倍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细胞壁、细胞核等结构。
5. 重复以上步骤观察其他的植物细胞样本。
6. 制备酵母悬液,将一小滴酵母涂抹于载玻片上。
7. 盖上盖玻片,移至显微镜下,使用高倍镜观察酵母的形态和特征。
实验结果:
1. 观察到洋葱细胞中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2. 观察到酵母细胞中只有细胞质,没有明显的细胞壁和细胞核。
实验结论:
1.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具有明显的细胞壁和细胞核。
2. 酵母细胞是单细胞真菌,与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有所不同。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我们观察和了解了动物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和特征,学到了细胞组织相关的实验操作技巧。
同时,实验中还发现了酵母细胞与植物和动物细胞的不同之处。
这些知识对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生物学提供了基础。
七年级上生物实验报告
七年级上生物实验报告
七年级上生物实验报告
七年级上生物实验报告
七年级上生物实验报告
七年级上生物实验报告
七年级上生物实验报告
七年级上生物实验报告
七年级下生物实验报告
七年级下生物实验报告
七年级下生物实验报告
七年级下生物实验报告
七年级下生物实验报告
七年级下生物实验报告
注意事项在做实验时,要注意爱护实验动物,珍惜生命。
实验结果图为鲫鱼的形态图,据图所示写出图中数字所指结构的名称。
A
B
C
D
E
F
G
七年级下生物实验报告
WORD格式编辑整理
专业知识分享。
一、实验名称:细胞分裂观察实验二、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 观察并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理解有丝分裂的基本原理。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三、实验原理: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过程。
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包括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本实验通过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各个阶段,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
四、实验器材:1. 显微镜2. 洋葱根尖3. 甲醇、盐酸、醋酸4. 刀片5. 吸水纸6. 滴管7. 烧杯8. 移液器9. 显微镜载物台10. 显微镜物镜和目镜五、实验材料:洋葱根尖六、实验步骤:1. 将洋葱根尖洗净,用刀片切取约1cm的根尖,放入装有盐酸和甲醇的混合液(1:1)的烧杯中,浸泡30分钟。
2. 将浸泡好的根尖取出,放入醋酸中,用镊子轻轻搓洗,去除根尖上的杂质。
3. 将洗净的根尖放入装有清水的烧杯中,用移液器吸取少量清水,滴在载物台上。
4. 将洗净的根尖放在载物台上,用刀片轻轻刮取根尖细胞,使其悬浮在水中。
5. 将显微镜调至合适倍数,观察细胞分裂的各个阶段。
6. 观察并记录细胞分裂的各个阶段,包括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七、实验结果:1. 间期:细胞核明显,染色体分散,核仁清晰可见。
2. 前期:染色体开始缩短变厚,核膜逐渐消失,核仁消失。
3. 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形成赤道板。
4. 后期:染色体开始分离,向细胞两极移动。
5. 末期:染色体到达细胞两极,核膜和核仁重新出现,细胞质开始分裂。
八、结果分析与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到了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各个阶段,验证了有丝分裂的基本原理。
实验结果表明,有丝分裂是一个有序、精确的过程,包括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在间期,细胞进行物质准备,为染色体复制做准备;在前期,染色体开始缩短变厚,核膜逐渐消失,核仁消失;在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形成赤道板;在后期,染色体开始分离,向细胞两极移动;在末期,染色体到达细胞两极,核膜和核仁重新出现,细胞质开始分裂。
姓 名
时 间 班 级
实验名称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说明植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
实验用品显微镜、洋葱、镊子、滴管、水、载玻片、针、盖玻片、吸水纸、纱布。
实 验 步 骤 1.
擦片
把要用的载玻片、盖玻片用纱布擦干净,以免上边的污物干扰对实验材料的观察。
2.滴水
用吸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凉开水,因
为凉开水不易产生气泡。
3.取材选择洋葱头中间肥大的鳞片叶,用刀在鳞叶上
纵横切划数刀,切划成边长约0.5cm的正方形。
用镊子夹住切断部分的薄膜,撕下一层。
4.展平把撕下的表皮,迅速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表皮接触叶肉的一面向上。
用镊子把材料展平,轻轻压一下,排除表皮下的气泡。
5.盖片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地盖在表皮上。
盖时,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6.染色
洋葱表皮细胞是无色透明的,必须染上颜色,才能观察清楚。
可用吸管稍稍吸一点红墨水,滴在盖玻片的一边,从另一边用吸水纸吸水,使红墨水很快地扩散到整个盖玻片的下面。
这样,洋葱表皮细胞内很快就被染上深浅不同的颜色,细胞的结构就显得更加清晰。
实验结论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液泡,并且细胞排列紧密,有规则。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报告单。
湖南省初中必做实验七年级(上)生物学生实验报告(目录)一、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二、练习使用显微镜三、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四、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五、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六、观察草履虫七、观察种子的结构八、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九、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十、观察花的结构十一、观察叶片的结构十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课题一: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日期班级第组姓名探究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实验目的了解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器材若干只鼠妇、湿土、铁盘(或塑料盘、纸盒)、纸板、玻璃板、水槽步骤和方法1.取一个方形的月饼盒,清洗干净,用记号笔在盒内画一条中线。
【已做】2.将10条大小形同,健康状况良好的鼠妇放入一个纸杯,然后倒扣在月饼盒中线中间静置2分钟。
绝对保持安静,不要大声说话和拍打桌子(为什么?),待鼠妇适应一下环境。
3.2分钟后拿走纸杯,让鼠妇自由活动,然后迅速用黑卡纸将月饼盒的一半遮起来,另一半有光线照射。
明暗反差越大越好。
4.从鼠妇自由活动算起,每隔一分钟统计一次明处和暗处的鼠妇数目。
共统计10次填入下表。
时间(分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明亮处数量(条)阴暗处数量(条)实验现象阴暗潮湿的一边鼠妇数量,明亮潮湿的一边鼠妇数量。
实验结论鼠妇喜欢生活在的环境中。
讨论1.这个实验所探究的非生物因素是什么?还有哪些因素对该动物有影响?2.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只用一只鼠妇做实验行吗?3.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温馨提示做完实验后,别忘了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课题二:练习使用显微镜实验名称练习使用显微镜实验日期课题三: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实验日期班级 第 组 姓名探究问题 如何正确规范地使用显微镜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的操作方法。
2.能够独立操作显微镜。
实验名称:植物光合作用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10月26日实验地点:生物实验室实验目的:1. 观察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2. 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3.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原理: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其基本反应式为: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
本实验通过观察植物叶片在光照下的变化,来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和过程。
实验材料:1. 植物材料:菠菜叶片、紫罗兰叶片2. 实验试剂:碘液、酒精、蒸馏水3. 实验器材:显微镜、烧杯、滴管、酒精灯、培养皿、滤纸实验步骤:1. 取两片菠菜叶片和两片紫罗兰叶片,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
2. 在每个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将叶片浸泡30分钟,使叶片充分吸水。
3. 将烧杯中的叶片取出,用滤纸吸去叶片表面的水分。
4. 将菠菜叶片和紫罗兰叶片分别放入两个培养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至叶片变黄。
5. 观察加热后的叶片颜色变化,记录观察结果。
6. 将加热后的叶片放入碘液中浸泡5分钟,观察叶片颜色变化,记录观察结果。
7. 重复步骤4-6,分别对紫罗兰叶片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1. 加热后的菠菜叶片颜色由绿色变为黄色,紫罗兰叶片颜色由紫色变为黄色。
2. 将加热后的菠菜叶片放入碘液中浸泡后,叶片颜色变为蓝黑色,紫罗兰叶片颜色变为蓝紫色。
实验分析:1. 加热后的菠菜叶片和紫罗兰叶片颜色变黄,说明叶片中的叶绿素被破坏,导致光合作用无法进行。
2. 将加热后的菠菜叶片放入碘液中浸泡后,叶片颜色变为蓝黑色,说明叶片中含有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3. 紫罗兰叶片在碘液中的颜色变化不如菠菜叶片明显,说明紫罗兰叶片中的淀粉含量较低。
实验结论:1. 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其产物主要是淀粉。
2. 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关键色素,加热后叶绿素被破坏,光合作用无法进行。
3. 本实验验证了光合作用的产物和过程,加深了对光合作用原理的理解。
记者报告单实验名称:观察植物光合作用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了解植物对光的反应以及光合作用的过程。
实验器材:小型温室、两株同种植物、照明设备、水壶、计时器、测量尺、温度计、排气泵等。
实验步骤:1.挑选两株生长良好、健康的植物作为实验对象。
2.将两株植物分别放入小型温室内,温室一侧用透明材料覆盖保持自然光照条件,另一侧用黑色材料遮光,模拟光照不足的环境。
3.设置相同的水分供给和温度条件,保证两株植物生长环境的一致性。
4.分别在两株植物的叶片上放置光合作用测定设备,开始记录实验数据。
5.使用照明设备,为透明侧的植物提供适宜强度的光线照射,并观察其光合作用测定仪器的数据变化。
6.观察黑暗侧植物的光合作用测定仪器的数据变化。
7.持续记录植物的光合作用测定仪器数据,并观察两株植物的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记录,我们得到了如下实验结果:透明侧植物:在光照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测定仪器显示出较高的数值,表明植物在充足光照的条件下,能够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产生足够的能量供给自身生长与发育。
黑暗侧植物:在缺乏光照的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测定仪器显示出较低的数值,甚至无法维持光合作用。
植物在遭受光照不足时,无法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依赖其他途径获取能量。
通过与两株植物的生长情况对比观察,我们发现透明侧植物生长良好,叶片绿色,根系发达;而黑暗侧植物则长得苍白无力,叶片颜色较浅,根系较为短小。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植物对光的反应十分敏感,充足的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之一光合作用是植物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光合作用的能量来自光线,通过叶绿素捕捉光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光合作用为植物提供了能量和氧气,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过程。
在自然光条件下,植物能够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而在光照不足的环境中,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会出现生长不良的情况。
展望:本次实验通过对植物光合作用的观察,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植物对光的反应。
生物实验报告单 姓名 时间 班级
实验内容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实验目的 让学生通过实验知道鼠妇的生活环境与什么有关 实验用材 纸盒、湿土、鼠妇、盖板
实验过程 按照教材中的实验装置组装试验设置,放入10只鼠妇,观察10分钟内鼠妇的分布情况
环境 时间 2min 4min 6min 8min 10min
明亮(只) 阴暗(只)
实验结果 光对鼠妇的生活 影响,鼠妇喜欢 的生活环境
分析讨论 1.实验可能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安静程度。 2.不能避免鼠妇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 生物实验报告单 姓名 时间 班级 实验内容 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实验目的 知道植物的分布对环境湿度影响 实验用材 干湿计、记录本、笔
实验过程 分早、中、晚三次,每次分草坪、裸地、灌木丛三个地方进行实验。 平均值 裸地 草地 灌木丛 早 中 晚
实验结果 可以看出,早、中、晚三个地方空气湿度均 差异, 且 湿度最大,其次 , 湿度最小。
分析讨论 为了更准确,每次实验测三次,取平均值。 生物实验报告单 姓名 时间 班级 实验内容 练习使用显微镜 实验目的 练习并独立操作显微镜 实验用材 显微镜,动、植物玻片,载玻片
实验过程 一、 取镜和安放 二、 对光 三、 观察 四、 收镜
实验结果 1. (有无掌握)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2. 视野中的目标移到中央的原则:
分析讨论 1. 镜筒下降时,双目注视物镜。 2. 不能用不透光的纸代替载玻片。 生物实验报告单 姓名 时间 班级 实验内容 动、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制作 实验目的 1. 学习临时装片的制作。2.认识并绘制动、植物细胞结构图。
实验用材 洋葱、清水、碘液、镊子、滴管、吸水纸、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生理盐水、消毒牙签
实验过程 植物(洋葱表皮)细胞的制作 动物(口腔上皮)细胞的制作 擦:擦盖玻片和载玻片 擦:擦盖玻片和载玻片 滴: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滴:滴一滴生理盐水 撕:撕取一小片内表皮 刮:在口腔内壁轻轻刮一下 展:用镊子在清水中展平 涂: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几下 盖:盖上盖玻片 盖:盖上盖玻片 滴:在盖玻片边缘滴一滴碘液 滴:盖玻片边缘滴一滴碘液 吸、燃: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吸、燃: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一、 制作细胞的临时装片 二、 观察 三、收镜
实验结果 植物细胞结构 动物细胞结构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分析讨论 植物细胞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还有: 生物实验报告单 姓名 时间 班级 实验内容 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 实验目的 观察人体组织切片,认识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实验用材 显微镜、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
实验过程 一、 取镜和安放 二、 对光 三、观察 四、收镜
实验结果 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细胞有着 的形态 分析讨论 四种组织的分布和功能均不同。 生物实验报告单 姓名 时间 班级 实验内容 观察草履虫 实验目的 观察草履虫的外形和运动 实验用材 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盖玻片,滴管,棉花,放大镜
实验过程 1. 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培养液,放在载玻片上,用肉眼和放
大镜观察草履虫。
2. 盖上盖玻片(之前可以放入少许棉花纤维),在低倍镜下观察草履
虫的形态和运动。寻找一只运动相当缓慢的进行观察。
实验结果 草履虫是 细胞动物,全身遍布着用于运动的 。 分析讨论 生物实验报告单 姓名 时间 班级 实验内容 观察种子的结构 实验目的 1.认识种子的结构 2.学习观察种子结构的方法 实验用材 浸软的单、双子叶植物种子,刀片,放大镜,滴管,碘液
实验过程 一、 观察双子叶(花生)植物种子的结构 取一粒花生,观察它的外形。对照85页进行操作和观察(必要时用放大镜),记下结构。
二、 观察单子叶(玉米)植物种子的结构 取一粒玉米,观察它的外形。对照85页进行操作和观察(必要时用放大镜),记下结构。
实验结果 双子叶植物(花生)种子结构: 单子叶植物(玉米)种子结构:
分析讨论 各个结构的作用 生物实验报告单 姓名 时间 班级 实验内容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实验目的 种子萌发与环境中的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用材 透明的罐头瓶、黄豆、小勺、餐巾纸、标签纸、胶水
实验过程 一、 给四个罐头瓶编号贴签,给每个罐头瓶中放入两张餐巾纸,用
小勺撒些种子。
二、 1号瓶拧紧瓶盖,放入橱柜。2号和3号瓶洒适量水,4号瓶到
人较多的水,2、3、4号瓶拧紧瓶盖后,2、4号瓶放入橱柜,3号瓶放入冰箱。
三、 过几天观察实验现象。 四、 实验现象:只有 号瓶中种子萌发了
实验结果 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
分析讨论 需要证明空气和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生物实验报告单 姓名 时间 班级 实验内容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实验目的 让学生学会怎样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实验用材 小麦种子、培养皿、玻璃棒
实验过程 取一培养皿,铺2~4层滤纸,加入适量的水使滤纸湿润,然后均匀摆上100粒种子,放在12 ~20℃的环境中,连续观察7天。
发芽率= 发芽的种子数/共检测的种子数×100%
实验结果 发芽率= 分析讨论 1. 随机抽出种子样本 2. 使培养皿保持湿润 生物实验报告 姓名 时间 班级 实验内容 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 实验目的 1.让学生认识根的各个部位 2.使学生学会测量 实验用材 生芽的黄豆,坐标纸,钢笔,
实验过程 选择带有幼根的黄豆放在坐标纸上,用钢笔轻轻地自幼根尖端向上等距离画4条线,记住线段的长度(分别以A、B、C、D表示)。第二天记录每条线段的长度,和第一天比较两点之间的距离看变化。
A(根尖) B(生长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第一天 cm cm cm cm 第二天 cm cm cm cm 第三天 cm cm cm cm
实验结果 可以看出根生长最开的部位是 区( 区)。 分析讨论 分段可能不是很准确。 生物实验报告 姓名 时间 班级 实验内容 观察叶片的结构 实验目的 1.练习徒手切片 2.认识叶片结构
实验用材 菠菜、显微镜、徒手切片器、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叶永久切片、清水、培养皿、滴管、吸水纸、碘液、纱布、毛笔
实验过程 1. 把新鲜的叶片放在切片器中,用刀片水平、用力均匀的向上斜推,
要多次切。
2. 把切下的薄片放入清水中,用毛笔蘸出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
进行观察。
3. 用镊子撕取一小块叶片的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 4. 画图 实验结果 分析讨论 保卫细胞的功能;气孔张开的原理 生物实验报告 姓名 时间 班级 实验内容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实验目的 1.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 2.光是不是制造有机物的必须条件
实验用材 盆栽天竺葵、黑纸片、曲别针、酒精、碘液、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 实验过程 1. 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2. 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侧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 3. 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纸片 4. 把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变成黄白色 5. 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放入培养皿中,滴加碘液 6. 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叶片
实验结果 叶片没遮光部位 ,而遮了光的部位 。 说明:1.制造的有机物是 2. 是合成有机物必不可少的条件
分析讨论 实验的对照组、变量;具体分析各步骤的目的。 生物实验报告 姓名 时间 班级 实验内容 测定某食物中的能量 实验目的 知道食物中贮存着能量 实验用材 花生、核桃、小麦等种子、温度计、锥形瓶、水、火柴等 实验过程 1. 按照24页,完成实验装置 2. 取花生种子进行燃烧,并加热锥形瓶中的清水,记录稳定的增长值 3. 分别取核桃、小麦种子进行燃烧,重复二步骤
实验结果 花生 核桃 小麦 温度增长值 ℃ ℃ ℃ 水的稳定升高了,说明食物中有能量,而且不同食物的能量多少
分析讨论 1. 各种种子的重量要相同,而且不易过少 2. 实验过程中有时种子燃烧不彻底,实验会有一定影响 生物实验报告单 姓名 时间 班级 实验内容 比较不同蔬菜或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目的 了解日常所食用的蔬菜或水果中的维生素C含量 实验用材 苹果、西红柿、黄瓜、葡萄、菠菜、油菜等等、高锰酸钾、试管、滴管、研钵、小烧杯
实验过程 把西红柿和菠菜在研钵中研成汁,汁液倒入两个小烧杯中,取两份等量的(2ml)高锰酸钾分别滴加在两个试管中,然后用两个滴管分别吸取西红柿和菠菜的汁,慢慢向两个试管中滴加,当试管中紫红色的高锰酸钾刚好褪色时,记下汁液的滴数。两者比较。
实验结果 西红柿 滴,菠菜 滴。说明西红柿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菠菜的 些。
分析讨论 实验结果可以全班共享。 生物实验报告单 姓名 时间 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