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克隆抗体教案讲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5
第2课时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学习目标]1。
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
2。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3.单克隆抗体的原理和应用.知识点一动物细胞融合知识梳理1。
概念:错误!两个或错误!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也称错误!细胞杂交。
2.原理:错误!细胞膜的流动性.3.过程:包括细胞膜融合和错误!细胞核的融合。
A细胞B细胞错误!错误!杂交细胞错误!多个杂交细胞4.诱导方法(1)化学方法:错误!聚乙二醇(PEG).(2)□,02物理方法:电激、离心、振动等.(3)生物方法:错误!灭活的病毒(失去感染力,保留融合活性)。
01杂交细5.结果:形成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这种细胞称为□胞。
6.动物细胞融合的优点与应用(1)优点:突破了有性杂交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2)应用:是研究细胞遗传、细胞免疫、肿瘤和生物新品种培育等的重要手段。
特别是利用细胞融合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杂交瘤技术,为制造错误!单克隆抗体开辟了新途径.错误!1。
融合后的细胞能否直接用于培养,为什么?提示:不可以,还需要进一步筛选.因为诱导融合后形成的融合细胞有多种,需要筛选出所需要的杂交细胞。
2.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什么?提示:细胞核融合。
3.动、植物细胞融合时,所用诱导方法有何不同?提示:动物细胞可用灭活的病毒进行诱导。
4.不灭活的病毒能否作为诱导剂?提示:不能。
用病毒作为诱导剂时,必须事先灭活,使病毒失去感染和增殖能力,但不破坏病毒的抗原结构.而不灭活的病毒会感染细胞,不能诱导细胞融合。
5.归纳生物技术产生后代个体的遗传物质或基因来源。
提示:①转基因生物:目的基因来自外源生物,绝大多数基因来自两个亲本。
②杂种植株:遗传物质来自融合的两个亲本细胞。
③经细胞培养获得的动物细胞:遗传物质只来自一个亲本.④动物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细胞:遗传物质来自融合的两个亲本细胞。
⑤克隆动物: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来自供体动物,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来自提供卵母细胞的动物个体.典题分析题型一动物细胞融合的分析[例1]关于动物细胞融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动物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B.动物细胞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C.常用的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因素有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电激、紫外线照射D.细胞融合技术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解题分析A项为动物细胞融合的含义;B项是融合后细胞的特点;C项中紫外线照射常用于人工诱变,可诱发基因突变,而不是诱导细胞融合的因素,常用的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物理因素是离心、振动和电激;D项为动物细胞融合的意义。
单克隆抗体【内容与解析】内容: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单克隆抗体指的是动物细胞工程具体应用的一个例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其核心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理解它关键就是要从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所遇到的问题入手,分析解决的办法。
解析:学生已经学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及免疫调节等内容,本节课的内容单克隆抗体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
本节课在动物细胞工程专题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该专题的核心内容。
教学的重点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利用教材提供的材料,依照从问题入手的思路,一步一步启发学生讨论怎样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与解析】1.教学目标(1)掌握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
(2)了解单克隆抗体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并说其应用实例。
2.目标解析(1)理解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就是指在了解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基础上能进一步解决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具体问题。
【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在本节课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的教学中,准备使用PPT。
有利于学生直观的理解。
【教学过程】问题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设计意图:通过设置情景问题,引导学生在熟读教材的基础上分析、解决问题,通过思考、总结,大致清楚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
例:通过熟读教材,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
师生活动:(1)如果直接利用效应B细胞来大量生产相应的抗体,会遇到什么问题(2)用什么方法来解决2中遇到的问题问题2:你认为这样一项技术会在哪些方面有用设计意图:学生对动物细胞融合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最好能认识到它并不能用来得到新的动物品种,目前只能用来结合不同细胞的一些性状生产细胞产品。
该问题就是要促使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和动物细胞融合进行进一步比较。
例: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设计思路是什么师生活动:(1)什么是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具有哪些优点(2)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应用有哪些方面哪一项应用是你感兴趣的,它可以用来解决什么问题(3)生物导弹的组成是什么生物导弹的优点是什么引申:用PPT展示基因工程生产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小结】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的概念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二次筛选的目的,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目的,单一抗体阳性检测,细胞克隆化培养)单克隆抗体的优点与应用。
单克隆抗体教案二:从生理学到医疗的创新之路随着生命科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对于许多疾病的治疗方法也越来越深入和前沿。
其中,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应用无疑是一个创新的里程碑。
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索,单克隆抗体的科学探索和医疗应用经历了一个漫长而丰富的历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全面解析单克隆抗体从生理学到医疗的创新之路。
第一篇章:从单克隆抗体的概念到发展历程单克隆抗体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在当时人们对抗体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探索中,单克隆抗体技术首次被提出。
简单来说,单克隆抗体技术就是将一种特异性的单克隆细胞制成的单克隆抗体作为一种特定蛋白质靶标的标识,以完成治疗和诊断的作用。
那么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又经历了哪些过程呢?早期的制备过程需要先从特定免疫细胞中收集高浓度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通常来说,这个制备过程需要耗时费力,比较繁琐。
直到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各种创新技术的研究,单克隆抗体技术也得以进一步发展。
具体来说,现今人们普遍将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分为两种:· 一种是通过人工病毒载体来转染哺乳细胞,使其产生大量单克隆抗体。
· 另一种是依托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各种创新技术,直接通过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技术进行快速制备。
总体来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技术和工艺已然达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
不仅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和成本,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第二篇章:单克隆抗体在生理学和医疗领域的应用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和应用知名度的不断提高,主要原因就是其在生理学和医疗领域中物有所值。
具体来讲,单克隆抗体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多重作用。
1.生产新药物单克隆抗体治疗肿瘤协会(CNN)的数据表明,目前已有20种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治疗各种肿瘤、免疫系统、骨质疏松和器官移植等疾病。
其中不少新药物都是通过单克隆抗体技术的成功应用产生的。
2.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单克隆抗体在治疗肿瘤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2.2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抗体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一、教学内容1.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2.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及应用3.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抗体在医学、农业、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案例二、核心素养目标1. 生命观念:理解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制备单克隆抗体中的应用,认识到生命科学技术在医学、农业、环保等领域的应用价值。
2.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评价等科学思维能力。
3. 科学探究:通过学习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抗体的应用案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技术的兴趣。
4. 社会责任:了解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抗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对生命科学技术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1)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及应用(3)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抗体在医学、农业、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案例2. 教学难点(1)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难点说明:学生可能对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过程缺乏直观的理解,难以掌握其技术要点。
(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及应用难点说明:学生可能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和应用领域缺乏清晰的认识,难以理解其制备技术的复杂性和应用的广泛性。
(3)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抗体在医学、农业、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案例难点说明:学生可能对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抗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缺乏具体的了解,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四、教学资源1.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投影仪、实物投影仪、生物实验器材、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相关教学软件。
2. 课程平台:生物学教学网站、生物学教学论坛。
3. 信息化资源: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相关视频资料、网络教学资源。
4. 教学手段:实验教学、小组讨论、案例分析、问题引导、互动教学。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说课教案)黄冈中学屈泽兵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我叫屈泽兵,来自黄冈中学。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生物选修3专题2中的《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我将从说教学理念、说教材及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及学法、说教学过程、说课后反思等六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分析说明,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一、教学理念新教材要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独立学习能力,同时在教学内容上也突出体现了这一点。
这种改变,对高中阶段的生物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教学内容变得更多,高考考查变得更加灵活。
如何应对这一改变,黄冈中学申请开展了省级课题《高中生物高效兴趣课堂的构建》。
课题的目标是教师教的轻松、高效,学生学的愉快、高效。
从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设计教学,使学生最有效地获取知识,并提升学习能力,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最终实现学生有主动学习的兴趣,也有主动学习的能力。
今天,我的说课,就是向各位专家老师汇报一下,目前我们生物老师探讨的进展。
二、说教材及学情(1)本课地位单抗的制备是动物细胞工程中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高考中也经常出现。
同时它也是一个学科内的综合内容,综合了免疫及动物细胞工程的相关知识。
(2)学情分析高二年级的学生,新课内容基本快要结束,但是都还没有将学科内容系统化,而本节内容则是一个典型的学科内综合。
实际调查中发现,很多同学难以将免疫与本节内容联系起来,以及难以将制备过程中的筛选准确理解,也容易在应用中错误理解抗体的作用。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细胞融合的概念及原理(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及原理(3)单克隆抗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能力目标建立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理论实际应用能力3.教学重难点重点:单抗的制备过程难点:准确理解两次筛选的作用四、说教法与学法本节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较少,可以采取问题教学法,通过阅读课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分析、探究,完成本节内容的教学。
五、教学过程1.导入从植物细胞融合引入,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回顾,与本节对比、印证巩固所学知识,也可以减轻本节内容的讲解负担。
单克隆抗体教学设计特等奖导言:单克隆抗体是一种高度特异性和有效性的生物药物,已经在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和应用逐渐深入,对其教学设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本文将介绍一个获得特等奖的单克隆抗体教学设计方案,通过这个方案的实施,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单克隆抗体的原理、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提高其综合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设计方案,学生将能够:1. 理解单克隆抗体的定义、结构和特点;2. 掌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免疫筛选、细胞融合和筛选等步骤;3. 了解单克隆抗体在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并了解其优势和局限性;4. 能够进行基本的单克隆抗体制备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方案包括以下内容:1. 单克隆抗体的定义和结构介绍;2.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免疫筛选、细胞融合和筛选等步骤的详细说明;3.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领域,包括医学诊断、治疗和生命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案例介绍;4. 单克隆抗体制备实验的设计和操作步骤;5. 单克隆抗体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三、教学方法本教学设计方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等。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1. 讲授在讲授环节,教师将对单克隆抗体的定义、结构和制备方法进行详细的讲解。
在讲解过程中,可以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素材,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单克隆抗体在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案例,如抗体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以及单克隆抗体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等,通过分析这些案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单克隆抗体的应用价值和作用机制。
3. 实验操作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本教学设计方案还包括单克隆抗体制备实验的设计和操作。
在实验操作环节,学生将亲自进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实验,包括免疫筛选、细胞融合和筛选等步骤。
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学背景:学生学习了植物细胞工程的内容,同时也学习了动物细胞工程的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和核移植技术,在有这些技术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能更好的理解细胞工程的技术手段,并可以将动植物细胞工程的技术和应用做一个对比。
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的内容,属于现代生物高科技的范畴,其实验操作技术复杂,设备、仪器和药品等要求高,在高级中学现有条件下很难动手实践,因此传统的学习方式是以接受式学习为主,由于电子白板可以借助互联网已经应用在教学中,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借助互联网直接从网上搜集关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以及关于单克隆抗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使学生能借助互联网更好的理解抽象的生物高科技教材分析本节课位于新人教版选修三专题2,共分两大部分内容: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由于动物细胞融合与前面的章节中植物的原生质体融合相同,所以在本节呈现的较简洁。
单克隆抗体是动物细胞工程的新技术,也是本专题的重点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概念及制备过程都很抽象,也是本节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
必修中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分裂、体液免疫以及学生刚学过的细胞培养等知识都是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基础。
大纲规定教学课时1节教学重点(1)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及条件(2)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应用教学难点(1)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教学方法启发法、分析法、归纳法、视频及词条展示法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课件、互联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问题设置,引入新课师:对于植物细胞工程的技术手段我们共同学习的有几种?生: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师:那么对于动物细胞工程,其技术手段主要有哪些?生: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动物细胞融合和生产单克隆抗体。
师:很好,前面我们学习了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这一节课我们共同学习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教案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授课教师 尼尔基一中 沈晓丽
课题
2.2.2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举例说出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技术及应用
能力目标:运用必修一中细胞的知识分析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
抗体的理论基础,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探究式学
习的能力,搜集有关单克隆抗体应用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
交流
情感目标:感受科学探究的魅力,受到创新精神的教育,关注动
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重点难点
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应用
教学方法 结合多媒体教学,运用讲授、自学以及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影像资
料
教 学 过 程
过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目的
情景引入 1、动物细胞融合 1.1概念 1.2 与植物体课件展示番茄-马铃薯的图片,问用到了什么技术手段? 请同学简述杂交过程 那么动物细胞是否也能进行融合呢? 展示人和鼠细胞融合、受精作用的图片 引导学生回顾必修一,这个实验说明什么? 2.2.2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 投影概念图 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体细胞杂交,这两个过程基本相似,投影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图片, 完成表格 植物体细胞杂交 动物细胞融合 原理 融合前 的处理 诱导融合的方 回顾、思考 植物体细胞杂交。 理解、识记 知识回顾 回答 温故知新,
引入动物细
胞融合,体
现必修和选
修知识的联
系
概念教学
培养知识迁
移能力、语
言表达能力
为单克隆抗
体的讲解作
好铺垫
激发兴趣
自然过渡
将难点分
解,以问题
串的形式层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细胞杂交的比较 1.3 意义与应用 2 单克隆抗体 2.1传统抗体与单克隆抗体 2.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法 用途 动物细胞融合的诱导方法比植物体细胞杂交有一个新的方法是什么? 为什么要灭活呢? 投影灭活病毒诱导动物细胞融合过程。 那么两两融合后可产生几种杂交细胞? 请同学们拿出预习学案,更正完善答案。 动物细胞融合的意义。同学们再读课本52页 在实际应用中,多数动物细胞融合都是为了制备单克隆抗体。那么什么是单克隆抗体?有何作用?如何制备呢? 学习这些问题我们先回忆一下: 1、什么是抗体?抗体由什么细胞产生的? 课件展示必修三免疫调节一节中体液免疫的图片。 2、获得抗体的传统方法是什么?有何缺陷? 3、如何才能让B淋巴细胞产生单一大量抗体? 一个B淋巴细胞→细胞群→抗体,即为单克隆抗体。 4、B淋巴细胞可以无限增殖吗?什么细胞是可以无限增殖的? 5、如何才能将两种细胞的特点结合起来? 如果将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那么融合后的细胞就可能既能迅速大量繁殖,又能产生专一抗体。 1975年两位科学家已经想到成功制备了单克隆抗体,并因此获得了1984年的诺贝尔奖。 三种 更正 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 由B淋巴细胞分化来的浆细胞分泌 向动物体内反复注射某种抗原,然后从血清中提取。 产量低,纯度低,特异性差。 观看视频 一个B淋巴细胞增殖,形成细胞群, 就能生产种类单一、特异性强的抗体 癌细胞。 动物细胞融合 层递进、逐
步深入
回顾旧知
识,体现必
修与选修知
识的联系
理解单克隆
抗体的概念
自主学习
培养小组合
作探究
交流能力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2.3 单克隆抗
体的应用
我们一起看一下
视频:“单克隆抗体制备”
观看时请思考两个问题:制备
单克隆抗体运用了什么技术?
单克隆抗体的优点?
下面同学们结合图2-24,阅读
P54,思考以下几个问题:①为
什么给小鼠注射特定的抗原蛋
白?
② 会有几种融合方式?
③ 杂交瘤细胞是如何筛选出来
的?有何特点?
④ 是否所有的杂交瘤细胞都能
产生专一性抗体?
⑤ 如何大规模进行培养得到大
量的单克隆抗体?
讲解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同时点评学生做的流程图。注
意强调三种融合细胞,两次筛
选,克隆化培养、抗体检测等
要点。
根据单克隆抗体的原理得出其
优点,注意与传统抗体的特点
比较
下面请两位同学给大家分享一
下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点评。
本节小结。
以文字流程图的形式对动物细
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
程进行回顾。
认真读图2-
24,体验单
克隆抗体制
备中的每一
个实验步骤
的操作及原
理。
特异性强,
灵敏度高,
可大量制
备。
两位学生讲
解单克隆抗
体在诊断试
剂、治疗疾
病方面的应
用
总结、归
纳、知识整
合
了解单克隆
抗体的应
用,体验科
学、技术、
社会三者的
联系
构建知识网
络
巩固升华
板书设计
1、动物细胞融合
1.1概念
1.2 与植物体细胞
1.3 意义与应用
2 单克隆抗体
2.1传统抗体与单克隆抗体
2.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2.3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