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受热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274.0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 1 -第2节大气受热过程...................................................................................................... - 7 -第3节大气热力环流.................................................................................................... - 15 -第三章测验 ................................................................................................................... - 23 -第1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探究点题号大气的组成1、2、4、5、6、8、14、15、16大气的垂直分层3、7、9、10、11、12、13、17目要求)1.(综合思维)地球大气又称“氮氧大气”,是因为两者()A.占干洁空气成分的99%B.占大气成分的99%C.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D.在其他天体上不存在答案 A解析氮和氧是大气的主要成分,在干洁空气成分中,氮和氧两者约占99%,故又称地球大气为“氮氧大气”。
2.(综合思维)大气中含量虽很少,却是天气变化重要角色的物质是()A.二氧化碳和臭氧B.氩和氖C.水汽和杂质D.氮和氧答案 C解析大气中的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却是天气变化的重要角色。
3.(综合思维)无线电通信是利用了()A.对流层大气的特征B.平流层大气的特征C.臭氧层大气的特征D.电离层大气的特征答案 D解析电离层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存在着相当多的自由电子和离子,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故无线电通信是利用了电离层大气的特征。
【作业布置】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练习题第2课时一、选择题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B、C、D四个箭头中正确表示风向的是()A.A B.B C.C D.D2.图中A、B、C、D四处风力最大的是()A.A B.B C.C D.D 如图为某地因热力环流形成的垂直方向上的等压面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若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则M、N两地间的风向是()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4.与M地相比,N地()A.气温高、气压低B.气温低、气压高C.气温高、气压高D.气温低、气压低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正确指示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A.A B.B C.C D.D6.结合所学知识与图示内容来看()A.水平气压梯度力不能影响风向B.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速度C.高空大气运动受摩擦力作用不明显D.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地表冷热不均会引起同一水平面上大气密度的变化,下图中点越密集大气密度越大。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四地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序正确的是()A.PA>PD>PC>PB B.PB>PC>PD>PAC.PC>PB>PA>PD D.PA>PB>PC>PD8.图中A、B两地之间的风向是()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或西南风D.北风或东北风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9.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上述实验原理相同的是()A.B.C.D.10.下列农事活动运用了上述实验原理的是()A.江南地区早稻秧田上覆地膜B.黄土高原苹果树下覆地膜C.江南丘陵柑橘园寒潮前熏烟D.南方地区菜园寒潮前浇水下图为某日亚洲局部区域等压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四地风力最大的是()A.银川B.北京C.东京D.郑州12.此时银川风向为()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南风D.东北风二、综合题1.下图是某气象局绘制的某日10时近地面的气压(单位:hPa)与气流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一地理热力环流练习题及答案高一地理热力环流热力环流是由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热力环流的形成是因为近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气流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进而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最终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
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高低纬度间的太阳辐射差异,即冷热不均。
在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
在同一海拔高度上,气压差异会引起高低气压,而等压面则是由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
判断气压高低需要考虑高度因素和等压面的凹凸状况。
例如,在热力环流侧视图中,观察垂直气流的运动方向可以反推近地面的冷热状况。
根据水平气流运动方向可以反推气压差异。
如果该图是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则城区是高压区,郊区是低压区,绿地对大气起到净化、增湿、减温的作用。
因此,热力环流是由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它的形成原因是高低纬度间的太阳辐射差异,即冷热不均。
判断气压高低需要考虑高度因素和等压面的凹凸状况。
在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中,绿地对大气起到净化、增湿、减温的作用。
改写后的文章: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的气压状况,表示了热力作用引起的现象。
请回答以下问题:1)图中1、2、3、4、5表示气压相等的数码是什么?2)1、2、3、4、5中表示气压最高的数码是哪个?3)1、2、3、4、5中表示气压最低的数码是哪个?4)在A、C两处中,哪处气温较高?5)请用“→”完成图中的热力环流。
6)如果考虑摩擦力,B点会有什么情况?7)A、B、C三点都位于同一纬度,此时若地球位于近日点时,A点处在陆地还是海洋上?1000M等高东地读某城某日清晨低层大气剖面图,回答以下问题:1)图中气温分布异常部分是①②③中的哪一个?你是如何判断的?2)该城市工业高度集中,汽车数以百万计,当天发生了重大的烟雾事件,造成这一事件的人为原因是什么?气象原因是什么?地形原因是什么?下面介绍几种重要的热力环流:①城市风城市热岛效应是指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化石燃料,释放大量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一个温暖的岛屿,人们称之为“城市热岛”。
地球上的大气【考情分析】1.高考命题趋势:结合热力环流、风向、风速等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工业布局、城市规划、航海等)及相应的图表资料,考查大气运动的形式、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知识讲授】一、热力环流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气压差异大气运动1、热力环流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形成:冷热不均→垂直运动→气压差异→水平运动比较A 、B 、C 、D 四地的气压高低:D>C>A>B (根据空气密度大小来确定) 实例: (1)海陆风(2)山谷风(3)城市热岛环流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原动力(垂直于等压线) 风向平行 1)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 于等压线 风向和等压线有交角 摩擦力:(近地面、与风向相反)2)从等压线图判断各地风力大小,应注意:①等压线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的关系;②比例尺大小;③等压线的疏密;④相邻两等压线的等压距大小。
3)风压定理:北半球,背风而立,左前低压,右后高压。
4)气压场:指气压的空间分布。
:5)高气压中心、高压脊、低气压中心、低压槽、鞍部的天气情况。
高气压中心:晴朗 高压脊:晴朗6) 低气压中心:阴雨,大风低压槽:阴雨鞍部:阴沉,不稳定 高压脊线附近的气流运行 低压槽线附近的气流运行 3、全球性大气环流1)概念: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大范围:全球大气环流 小范围:热力环流 受热 受热 冷却低 高 低 等压面(线) 北半球2)作用: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1)三圈环流 1)影响因素:2)情况:低纬环流(0°~30°),中纬环流(30°~60°),高纬环流(60°~90°) 3)地面表现: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赤道低压为轴南北对称,高、低压相间分布,中间为风带。
4)解释地球表面:两个多雨带:赤道多雨带(上升气流)、温带多雨带(锋面气旋、极锋)。
第二章练习题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1~3题。
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C )A.①—②—③ B.①—④—②C.②—③—④ D.③—④—②2.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 B )A.① B.② C.③ D.④3.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由于 ( C ) A.大气吸收①辐射少B.大气吸收②辐射少C.地面吸收③辐射少D.地面吸收④辐射少4.下列所示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北半球气旋状况的是( A )构建模式图(图2),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
读图,回答7~9题。
5.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B )A.E处气温比H处高B.F处气压比G处低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6.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D )A.环节①使大气温度升高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C.环节③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有关7.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B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B.洋流②具寒流性质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D.洋流④动力为西风8. 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主要是( C )图2A .太阳辐射B .大气逆辐射C .地面辐射D .大气辐射9.图2为“南半球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其中表示风向正确的是图中的( A )A. 箭头AB. 箭头BC. 箭头CD. 箭头D10、关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正确叙述是:( A ) A .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 B .就北半球来说,夏季南移,冬季北移C .北半球夏季时,全球气压带风带大致南移D .元旦前后向高纬移动11.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 .甲点位于30°N 附近B .乙点位于30°NC .①是冷气流D .②盛行西南风12.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后果正确的是( A )A.阿尔卑斯山脉的雪线高度升高B.温带耕作区向低纬延伸C.西藏聂腊木县种植青稞的范围向高原下方延伸D.高纬地区比原来降水更少13.填出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名称,并画出风向1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大气运动和气压带风带练习题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青藏高原气温比同纬度四川盆地低的主要原因是()A.①和②较小B.②和③较小C.③和④较小D.③和⑤较小2.与青藏高原小麦产量高、质量好有关的是()A.①小②大B.①大③小C.③小⑦大D.④大⑥小读下图,回答3~4题。
3.若此图是冬季风环流侧视图,影响我国的西北风的序号是()A.①B.②C.③D.④4.若此图为大气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侧视图,则A处表示的气压带和③处表示的风带分别为()A.副热带高气压带信风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西风带C.极地高气压带盛行西风带D.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西风带读“沿某一理想大陆45°N所作的剖面示意图”,回答5~6题。
5.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地气温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1月均温③地大于②④两地B.7月均温③地小于②④两地C.②④两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③地D.②④两地的气温年较差小于③地6.若图中M、N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则关于该季节盛行风向,正确的是()A.②吹向①B.④吹向⑤C.⑤吹向④D.④吹向②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图4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
据此完成7-9题图47.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A.甲地比乙地稳定B.乙地对流最旺盛C.乙地比丙地稳定D.丙地最稳定8.正午前后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C丙地刮起东北风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9.该区域可能位于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10.读“北半球某地区上空等压面状况图”,完成下列问题。
(1)a、b两个等压面中数值较大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2)C、D两处气压较高的是________。
(3)仅考虑热力因素,在图A、B、C、D间画出海陆间的热力环流。
(4)此时,北半球为__________季(节),判断理由是________。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全国通用)第7讲大气的分层和运动【基础知识梳理】一、大气的组成1、大气是由干洁空气、固体杂质和水汽等组成的混合物。
干洁空气主要成分: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包含二氧化碳0.033%)2、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氮气无色无味,是一种化学性质不活跃的惰性气体。
因为其常作为保护气体,例如氮气填充粮仓使粮食不发霉。
3、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另外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使得气温升高。
4、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含量少,但非常重要。
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
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制雨的条件。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根据大气的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大气自下而上互分为三层: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1、A对流层①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②气温随高度增高而降低③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④云雨雾雪天气变化都在对流层⑤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约17千米,高纬约为8千米。
※补充知识:理解逆温逆温:对流层中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升高的现象叫做逆温。
逆温不是大气污染,但逆温会加剧大气污染。
2、B平流层①大气的热量来自于臭氧对紫外线的吸收②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增加③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④水汽和杂质少,能见度高,适合飞机安全飞行3、C高层大气①平流层以上统称为高层大气②温度自下向上,先降低后升高③在80到500千米的高空有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利于无线电通讯。
三、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
※大气在对太阳辐射起削弱作用和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同时实现自身受热。
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逆辐射1、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大气中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可见光很少被吸收。
②反射作用:云层和大颗粒尘埃反射太阳辐射。
③散射作用:空气分子,尘埃将太阳辐射散向四面八方。
2、保温作用①地面辐射经过大气时,被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吸收75%-95%),使得大气增温。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选择题
读下表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
部分城市某日天气预报表
1.该日昼夜温差最小的城市是上海,
图中能反映其原因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据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京该日最高气温出现在12时 B.上海该日的降水可能是受台风影响所致
C.哈尔滨该日的大雾天气可能是冬季气温降低所致
D.该日北京的最高气温比西宁高是因为距海近
3.(2015·天津一模)下图为北半球某地不同高度等压面分布图,关于图示内容的说法,
正确的是( )
①气温:甲>乙>丁>丙 ②此时M地吹东北风
③此时M地吹西北风 ④气压:甲>乙>丙>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15·太原诊断)在地球低层大气中,同一地点不同高度上
的风并不完全相同。其主要原因是空气在水平运动时所受的摩擦力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这
样,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不同高度的风向和风速都会发生变化。读图回答4~5题。
4.若某地不同高度上的风向、风速投影到同一水平面上,则四幅图中能够表示北半球
地表到高空的风向随高度变化而形成的曲线图是( )
A.①图 B.②图 C.③图 D.④图
5.在①图中,按地图的一般方向判断,其高空大气高气压可能位于该地的( )
A.东方 B.南方C.西方 D.北方
(2015·上海市松江区一模)下图为某气象科学家绘制的局
部地区某时气压(单位:hPa)分布图。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风速最大的点为( )
A.甲 B.乙 C.丙 D.丁
城市 天气现象 (白天/夜间) 最高温/最低温
北京 28 ℃/18 ℃
上海 25 ℃/19 ℃
哈尔滨 24 ℃/11 ℃
西宁 22 ℃/3 ℃
7.甲、乙、丙、丁四点的风向依次是( )
A.西北、东北、东南、西北B.东南、西南、东南、西南
C.西北、东北、西北、东南D.东南、西南、东南、西北
二、综合题
8.下图为2014年9月14日某区域海平面等
压线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地的气压值范围。
(2)比较D地与C地的风力大小,并简述判断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