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 格式:ppt
- 大小:660.52 KB
- 文档页数:88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名词解释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1.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名义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4.实际GDP :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5.GDP折算指数:也称GDP缩减指数。
它等于一国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值。
6.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终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7.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8.流量: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例如,I投资是一个流量,它表示在一年内新增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变化量。
9.存量:在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例如,资本存量,它表示在某一时间点上有多少资本存在。
10.固定资产投资: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新住宅的增加.11.存货投资:企业所掌握的存货的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12.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补偿旧资本消耗的投资。
13.净投资:总投资减去重置投资。
也就是净增加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净增加.14.总投资:物质资本的增加、替换(和资本资产的支出)15.政府采购:G,政府花在劳务和商品上的支出16.转移支付:Tr,政府对人民的支付,但他们不用提供现期服务作为交换。
17.净出口:出口额和进口额之差。
NX=X—M18.间接税:企业的间接税包括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等.19.国民生产净值:NNP 国民生产总值扣除折旧的部分。
20.国民收入NI:国内生产净值NDP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再加政府补助金。
也是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生产性服务所得到的报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即意义上的国民收入21.个人收入PI: NI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22.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23.储蓄—投资恒等式:若我们假设总收入=总产值,总支出=总产值,即Y=C+S,Y=C+I,则我饿每年可以得到事后的一个横等式储蓄=投资。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复习重点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测量一个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以及增长、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
2、国内生产总值: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核算GDP的三种方法:①生产法②支出法:GDP=C+I+G+(X-M)③收入法: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4、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5、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两部门经济是由家户部门和企业部门构成的经济。
❖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即Y=C+I;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即Y=C+S;❖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C+I=C+S,即I=S6、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政府的经济活动表现在,一方面有政府收入(主要是像企业和居民征税),另一方面有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以及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
❖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即Y=C+I+G;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政府净收入,即Y=C+S+T;❖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C+I+G=C+S+T,即I+G=S+T7、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I+G+X-M=S+T+K8、名义GDP和实际GDP名义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名义GDP/GDP核算指数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凯恩斯定律: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变动,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均衡收入的决定条件:投资=储蓄❖i = s 的含义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
回顾: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储蓄投资恒等式 I = S,指的是实际发生的投资(包括计划和非计划存货投资在内)始终等于实际储蓄。
第14 章货币均衡一、名词解释1、科尔纳失衡2、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3、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4、结构型通货膨胀5、需求不足型通货紧缩6、紧缩性财政政策7、供给过剩型通货紧缩8、瓦尔拉斯均衡9、凯恩斯均衡10、货币供求的结构性失衡11、供给型调整12、需求型调整13、逆向型调整14、物价指数15、货币购买力指数16、国民生产总值缩减指17、相对通货紧缩18、需求不足型通货紧缩19、恶性通货膨胀20、消费者价格指数二、填空题1 .按现行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是______________ 指数。
2 .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 _______ 贬值、 ______ 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3 .在市场机制充分运行和政府对物价不加控制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通货膨胀属于______________ 通货膨胀。
4 .治理通货紧缩主要有 _______ 、 _______ 和 _______ 三种措施。
5 .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认为 ______________ 就叫通货膨胀。
6 .货币供给过多一般表现为 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
7 .结构性货币失衡的原因在于社会经济结构的不和理及以此为基础的 ___________ 。
8 .批发物价指数又称 __________ 。
9 . 20 世纪 50 年代和 60 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通货膨胀属于 __________ 通货膨胀。
10 .当货币供求处于非均衡状态时,中央银行同时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进行调整的方式称为 __________ 。
11 .一般均衡分析是要考察各种商品和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状态条件下的___________ 问题。
12 .货币失衡有 ___________ 、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三种情况。
13 .当货币供给量与客观经济过程对货币的需求不一致时,就出现了__________现象。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单项选择题1.IS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使()A投资等于储蓄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B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的货币量C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均衡货币量D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收入2.IS曲线表示()A.收入增加使利率下降B.收入增加使利率上升C.利率下降使收入增加D.利率下降使收入减少3.一般地说,位于IS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组合,都是()A.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B.投资大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C.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组合D.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非均衡组合4.政府支出的增加使IS曲线()A.向左移动B.向右移动C.保持不动D.斜率增大5.在萧条经济中,如边际消费倾向提高,则各个可能利率上的国民收入()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6.若边际消费倾向提高,则IS曲线()A.横截距增加B.横截距减少C.纵截距增加D.纵截距减少7.IS曲线左边的点,代表着产品市场的()A.过剩B.短缺C.均衡D.过剩或短缺8.LM曲线上每一点都表示使()A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B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C产品需求等于产品供给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D产品需求大于产品供给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9.一般地说,LM曲线的斜率()A.为正B.为负C.为零D.可正可负10.一般地说,位于LM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组合,都是()。
A.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B.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均衡组合C.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D.产品需求等于产品攻击的非均衡组合11.货币供给量增加使LM曲线右移,表示()A.同一利息率水平下的收入增加B.利息率不变收入减少C.同一收入水平下的利率息率提高D.收入不变利息率下降12.IS曲线左上方、LM曲线右上方的组合表示()A.产品供大于求、货币供小于求B.产品供大于求、货币供大于求C.产品求大于供、货币供小于求D.产品求大于供、货币供大于求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左上方的组合表示()A.产品供大于求、货币供大于求B.产品供大于求、货币供小于求C.产品求大于供、货币供大于求D.产品求大于供、货币供小于求14.价格水平上升时,会()A.减少实际货币供给,LM曲线右移B.减少实际货币供给,LM曲线左移C.增加实际货币供给,LM曲线右移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LM曲线左移15.依照凯恩斯理论,导致消费不足的原因是()A.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B.边际消费倾向大于1C.边际消费倾向递减D.边际消费倾向递增16.货币供给增加使LM曲线右移,若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A.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B. 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C. 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D. 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陡峭17.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A.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平缓B. 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C. 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垂直D. 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18.政府购买增加使IS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IS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A.LM曲线平缓,IS曲线陡峭B. LM曲线垂直,IS曲线陡峭C. 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D. 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19.货币供给的变动如果对均衡收入有更大的影响,是因为()A.私人部门的支出对利率更敏感B.私人部门的支出对利率不敏感C.支出乘数较小D.货币需求对利率更敏感20.以下何种情况不会引起收入水平的上升()A,增加自主性支出 B.减少自主性税收C.增加自主性转移支付D.增加净税收21.如果政府购买的增加与转移支付的减少相同时,收入水平会()A.不变B.增加C.减少D.不相关22. 如果所得税率既定不变,政府预算为平衡性的,那么增加自主性投资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均衡的收入水平,并且使政府预算()A.保持平衡B.有盈余C.出现赤字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23.投资往往是易变的,其主要原因是()A.投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预期限B.消费需求变化得如此反复无常以至于它影响投资C.政府开支代替投资,而政府开支波动剧烈D.利率水平波动相当剧烈24.如果灵活偏好曲线接近水平状,这意味着()A.利率稍有变动,货币需求就会大幅度变动B.利率变动很大时,货币需求也不会有很大变动C.货币需求丝毫不受利率影响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25.当利率很低时,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将会()A.变得很小B.变得很大C.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D.不发生变化26.IS-LM曲线表示满足()的关系A.收入-支出均衡B.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C.储蓄与投资均衡D.以上都对27.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曲线()A.右移10亿美元B.左移10亿美元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28.价格水平上升时,会()A.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B.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C.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29.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A.交易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B.交易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C.交易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D.交易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30.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是指()A.所有人都有工作B.所有的劳动力都有工作C.只存在摩擦失业和结构失业D.失业率低于3%31.当所有居民为了增加财产而增加储蓄时,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就减少了。
1.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 国民收入:是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
4. 个人可支配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后的个人收入就是个人可支配收入,即个人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十三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 消费函数:消费函数表示c 与y之间的函数关系,即:c=c(y)。
2.储蓄函数:储蓄函数表示s 与y之间的函数关系,即:s=s(y)。
3. 投资乘数:乘数即倍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变量变化的比率;投资乘数就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通常用k表示。
4. 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5. 平均消费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边际消费倾向:指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的比率。
十四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 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是一项资本品在使用期限内与其收益的现值等于这项资本品的重置成本或供给价格。
2. 凯恩斯陷阱:是凯恩斯在分析人们对货币的流动偏好时提出的。
它指这样一种现象:当利息率极低时,人们预计利息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人们预计有价证券的市场价格已经接近最高点,因而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以至于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趋向于无穷大。
3. IS 曲线:表示产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和利率的方向变化关系。
IS 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4. LM 曲线:是指使得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的收入与均衡利息率的不同组合描述出来的一条曲线。
LM 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5. 货币的需求:是指人们在手边保存一定数量货币的愿望,它是人们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引起的,因此,货币需求又称被为流动偏好。
与其他资产相比,货币是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人们用货币很容易与其他资产进行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