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考语文词语理解与运用总复习课件和复习题(中考题)
- 格式:doc
- 大小:22.22 KB
- 文档页数:5
2015中考语文基础字词的理解和运用测试题(带答案)一、期考典测――他山之石 1.(安徽省宿州市祁县中学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这种损人利己的精神,至今回想起来依然令人肃然起敬。
B.隋唐陶俑艺术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其中以唐三彩为最。
C.一代名臣诸葛亮在弥留之际还不忘设下计谋诱敌上当,使司马懿后悔不迭。
此后便流传着一句谚语:“死诸葛吓走活仲达。
” D.梁启超一生笔耕不辍,遗留世间的文字总数约为1400万言,可谓著作等身。
【答案】A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安徽省淮南市第二十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今天,老师表扬了张露露同学,说她很有主见,从不自作主张。
B.吃过晚饭,妈妈边嗑瓜子边看电视,爸爸边听音乐边看杂志,可谓各得其所。
C.听到这一消息,大家都喜出望外。
D.他每天东奔西走,忙得不亦乐乎。
【答案】A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江苏省东海西部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己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头脑中。
B.为了筹建南极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钢铁般的汉子也流泪了。
C.连云港地理区位非常重要是毋庸置疑的。
她是我国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一个重要战略枢纽,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将发挥巨大作用。
D.初三(2)班全体同学刻苦钻研,合作探究,同学问相互不耻下问,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答案】D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2013-201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2分) A.这个小城虽然地处丘陵,但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街道宽阔笔直,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很高。
2015中考语文词语理解与运用总复习课件和复习题(中考题)考点跟踪突破3 词语理解与运用1.(2014•襄阳)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D) A.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B.做一件事,忠于一件事,心无旁骛,便是对职业的尊敬。
C.云雀通宵达旦地啼唱,却从不知疲倦。
D.张工程师对工作很认真,他设计图纸时经常吹毛求疵。
[点拨:“吹毛求疵”意思是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用在这里是不合适的。
] 2.(2013•江西)下列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C) A.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劳的。
B.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竞天择的法则。
C.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见如故。
D.小镇上的文庙,只剩下断壁残垣,成为鸟兽栖聚之地。
[点拨:“一见如故”指初次见面就很相投,像老朋友一样。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此处是指他们的观点、意见一致,可用“英雄所见略同”。
] 3.(2014•抚州)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B) A.拆迁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
B.马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各得其所。
C.多么宁静的世界哟,万籁俱寂,没有百鸟啾啾,没有树叶沙沙…… D.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面对这样的天文数字,人们岂能无动于衷。
[点拨:“各得其所”是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而B项是指马的神情与颈部两者之间的相互配合,此处宜用“相得益彰”。
] 4.(2014•随州)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A.2014年6月2日,一场创意音乐分享会亮相湖北省博物馆,编钟古乐和西洋乐首次混搭合奏,振聋发聩,令不少观众大呼过瘾。
B.当人们还在津津乐道“余额宝”给传统银行业带来的冲击时,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开拓者们已经敏锐地察觉到新一轮机会的来临。
C.城市是农民工的谋生之地,也应该是他们的幸福家园。
要让他们真正在城市安居乐业,在同一片蓝天下幸福生活,关键是破除制度藩篱,解决“身份”背后的社会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问题。
D.任何一个国家在安全面前都难以独善其身。
只有通过对话与合作,亚洲各国才能共同应对挑战,共维稳定,共享安全。
5.(2013•德州)用成语替换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C) ①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机会,都要有衣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要每个人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②经典的价值,就在于蓦然回首间看到灯火阑珊,让人灵感迸发,茅塞顿开,穿越历史的隧道,在时空的对接点上呈现出打动心灵的力量。
③新采摘的明前茶沏以新汲的清纯山泉,二者互相配合,茶的清香与泉的甘洌更充分地显现出来。
A.各得其所妙手偶得相反相成 B.各司其职妙手偶得相得益彰 C.各得其所豁然贯通相得益彰 D.各司其职豁然贯通相反相成 6.(2014•长沙)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B) A.马航失联事件牵动亿万民众的心,人们在心中为失联人员默默祈祷。
B.众目睽睽的世界杯足球赛在人们的期盼中拉开帷幕。
C.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中国美食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令观众回味无穷。
D.近日南方连续暴雨,大家对受灾群众伸出援助之手,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
[点拨:考查对词语和俗语的积累运用。
“众目睽睽”指在广大群众注视之下(多用于贬义)。
用在此处不恰当。
] 7.(2014•金华)在下列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D) 明末陈眉公在《小窗幽记》中说:“多躁者,必无________之识;多畏者,必无________ 之见;多欲者,必无________之节;多言者,必无________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言近旨远,值得玩味。
A.卓越笃实沉潜慷慨 B.慷慨沉潜笃实卓越 C.笃实慷慨卓越沉潜 D.沉潜卓越慷慨笃实 [点拨:在理解各备选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句子环境中的“多躁”“多畏”“多欲”“多言”,选出最恰当的选项。
] 8.(2013•资阳)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C) 窗,注定要与诗词________的。
古诗词中________,就有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毛滂的“窗破月寻人”……因此,人们一般都与窗十分________。
但也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绝无半点诗意的“________”。
人如遭牢狱之灾,失去了自由,那就连窗也变得硬邦邦、冷冰冰的了,此时的窗,就有了某种________的意味。
A.相遇信手拈来亲密窗棂劝诫 B.结识信口雌黄亲近窗户警告 C.结缘信手拈来亲近铁窗警世 D.邂逅信口雌黄友好铁窗劝慰 [点拨:“信口雌黄”是贬义词,“硬邦邦、冷冰冰”肯定是铁窗。
] 9.(2014•重庆B卷)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D) A.那块白玉通体晶莹,玲珑剔透,仿佛是少女羊脂般细腻的皮肤,温润圆滑。
B.人类如果与大自然和睦相处,必定会受益匪浅,得到的不仅仅是一片宁静的天空,更是与万物的心灵交流。
C.历史上美丽的楼兰古国,如今已变成人迹罕至的沙漠。
D.四面山的望乡台瀑布,飞珠溅玉,与周围的山峰互相映衬,真是别具匠心。
[点拨:“别具匠心”是指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
] 10.(2013•德阳)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B.参加全球财富论坛的多是经济界叱咤风云的人物。
C.随着最后一个隧洞竣工剪彩,这条南北交通大动脉豁然贯通。
D.何大学问每趟赶马回来,一心盼家,最大的盼头就是享受天伦之乐。
[点拨:“豁然贯通”形容开阔或通达。
语境要表达的意思是“全线贯通”。
] 11.(2014•天门)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D) A.阅读是源头活水,课堂是半亩方塘,只有把活水引入方塘,语文教学才能清澈如许,这是不言而喻的。
B.“这些网络游戏就是化了妆的魔鬼,是在教唆犯罪。
”一位参加过网络游戏测评的教育界人士义愤填膺地说。
C.在新农村建设中,某些地方政府不是因地制宜,而是大拆大建,把好端端的民心工程变成了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D.索契冬奥会上,与短道速滑带来的激情不同,花样滑冰的别样舞美给观众一帆风顺的感受。
12.(2013•成都)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C) A.望江楼头,锦江之畔,花红柳绿,碧波荡漾,人们在这里或漫步,或对弈,或垂钓,或舞蹈,怡然自得,其乐融融。
B.网络热词在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针对这一现象,大家各执己见,争论激烈,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C.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厂商大肆仿冒名牌,各种“山寨名牌”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D.围绕“科学与文学”的话题,杨振宁、范曾、莫言三位大师引经据典,侃侃而谈,给大家献上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
[点拨:怡然自得: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
形容意见有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雨后春笋: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
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是褒义词。
而题干中扰乱正常秩序是贬义的,所以成语在这里褒贬失当。
引经据典:指引用经典名著中的语句或故事作为论据。
] 13.(2014•十堰)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D) A.他治学严谨,勤奋敬业,对工作精益求精,锱铢必较。
B.“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参赛小选手,聪明伶俐,贻笑大方,小小年纪就记得很多汉字和词语,深受观众喜爱。
C.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栩栩如生的交响乐。
D.由于他刻苦练字,锲而不舍,所以他的书法艺术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14.(2014•宜昌)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中国的美食文化更加风靡世界,一个“吃”字,也呈现出丰富的语义内涵,比如:花积蓄叫“吃老本”,理解透彻叫“吃透”。
请根据下边括号里的提示,在“吃”字后面的横线上分别填上一个恰当的字,使之产生有趣的效果。
(1)吃__香__:(受人欢迎,受重视) (2)吃__醋__:(产生嫉妒情绪) (3)吃__亏__:(受损失或在某方面条件不利) (4)吃__货__:(特别爱吃、能吃的人) 15.(2013•乐山)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C) A.在“增强防控意识,预防H7N9流感”的主题班会上,小王同学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老师和同学听了赞叹不已。
B.作为现代中学生,就应该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且要有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目空一切的气势。
C.漫天大雪迷住了登山运动员们的眼睛,使他们每走一步都忧心忡忡,因为一旦偏离了方向,后果将不堪设想。
D.海啸发生时,滚滚巨浪摧毁了沿途的桥梁、道路、庄稼与房屋,真有一番石破天惊的景象。
16.(2013•贵阳)结合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D) 伟人的伟大之处,________在于其丰功伟绩,________在于其非凡的人格。
法国哲学家伏尔泰就是这样的伟人。
在《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中,伟大作家雨果表达了对这位人类先贤的崇高________,同时,也发出了对人类社会良知的________。
A.尽管也称赞呼唤 B.不仅更称赞呐喊 C.尽管也礼赞呐喊 D.不仅更礼赞呼唤 [点拨: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难度中等。
第一句话的两个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应该用关联词语“不仅……更……”;“礼赞”意为怀着敬意地赞扬,比“称赞”更郑重更尊重,从语段内容上看,应用“礼赞”。
语段的末句表达“发出召唤”的意思,故横线上应填“呼唤”。
填关联词语,关键要正确判断分句间的关系;正确填词语,要理解词语的意思,在具体的语境中辨析近义词的区别。
] 17.(2013•天津)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 (1)只要我们还拥有生命,就得对生命负责,让生命____出光彩。
(2)传统书信____了太多的文化内涵,一封信,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敬意。
(3)我们经历了灾难的创痛,更在灾难中铸就了不屈的精神,____了无尽的力量。
A.散发承载凝结B.焕发承载凝聚 C.焕发承担凝结 D.散发承担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