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历年中考实验探究题汇总(二)
- 格式:docx
- 大小:98.20 KB
- 文档页数:2
选择题下列有关实验探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测种子发芽率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B. 观察染色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发现染色最深的结构是细胞核C. 显微镜下观察到草履虫按顺时针运动,实际上草履虫是按逆时针运动的D. 燃烧的蜡烛放入萌发的种子瓶中立刻熄灭【答案】C【解析】(1)不能对检测对象逐一检查时,可以从检测对象总体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这样检测的结果能够反映总体的情况,这种方法叫做抽样检测法。
(2)氧气具有助燃性,物质燃烧需要氧。
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据此解答本题A、不能对检测对象逐一检查时,可以从检测对象总体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
因此测种子的发芽率时,为保证结果正确,应从袋中随机抽取种子进行抽样检测,A正确;B、由于染色时用稀碘液,成弱碱性,因为细胞核中有容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染色体,故细胞核染色最深。
,B正确;C、显微镜下观察的物象是倒像,显微镜下观察到草履虫按顺时针运动,实际上草履虫是按顺时针运动的,C错误;D、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而蜡烛的燃烧需要氧,所以燃烧的蜡烛放入瓶中因缺氧而熄灭,D正确;选择题如图所示生物体的几种细胞,下面关于细胞知识的叙述,错误的是()A. ①在恶劣的环境下可以形成芽孢B. ②和③中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C. 缺铁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会影响④的功能D. ①②③④共同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答案】D【解析】图中①是细菌,②是神经细胞,③是植物细胞,④是红细胞。
A、细菌可以在恶劣环境下形成芽孢进,芽孢是休眠体,A正确;B、②是神经细胞,③是植物细胞,它们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B正确;C、④是红细胞,里面含有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在含氧量高的地方能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能与氧分离,有运输氧的功能,缺铁或蛋白质会影响红细胞的功能,C正确;D、图中①是细菌,②是神经细胞,③是植物细胞,④是红细胞。
二轮专题练习:定量实验探究题1.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提出问题】它们溶液的酸碱性及与酸反应时溶液的pH如何变化?【实验探究1】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加入几滴紫甘蓝汁液,同时用蒸馏水进行对比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如下:液体名称蒸馏水碳酸氢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蓝紫色蓝色绿色黄色查阅资料:pH 7.5~9 10~11.9 12~14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蓝色绿色黄色【得出结论1】三种溶液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实验探究2】甲同学在烧杯溶液中加入约5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此时溶液由色变为色.向其中加入稀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乙同学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得到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得出结论2】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实验探究3】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得列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图3所示.【交流与反思】b点的溶质为(写化学式),将图2和图3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c点的溶质(写化学式)【得出结论3】通过上述分析,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过程,可以依次用以下两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结论与反思】探究溶液的酸碱性及反应pH值的变化,可以认识反应的原理及进行的过程.2.实验室常会产生含硫酸的废水,需经处理至中性.某兴趣小组同学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钾溶液来处理酸性废水.(l)定性检测废水检测废水呈酸性的方法是.(2)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5.6%的氢氧化钾溶液①计算m (KOH)=g,V(H2O)=mL(水的密度近似为1.0g•mL﹣1).②称取氢氧化钾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后,将一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其质量.然后(按操作先后顺序,填字母),直至天平平衡.A.向烧杯中加氢氧化钾固体B.按需要添加砝码、移动游码③量取水;④溶解;⑤转移.(3)定量测定废水取酸性废水样品100g,逐滴加入5.6%的氢氧化钾溶液,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变化如图所示.(假设废水中其他成分不与氢氧化钾反应且不含硫酸钾)①P点对应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有(填离子符号).②酸性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用百分数表示,保留到0.1%).③计算当废水处理至中性时,溶液中硫酸钾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用百分数表示,保留到0.l%).3.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和理解化学知识.请你一起研究学习,并回答有关问题.研究主题:水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相关信息:一定体积的溶液中,离子的数目越多,其离子的浓度越大.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能反映离子浓度大小.相同温度下同种溶液电导率越大,离子浓度越大.(1)实验一:恒温条件下,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稀Ba(OH)2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插入电导率传感器,然后滴加稀硫酸,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中甲曲线所示.①写出Ba(OH)2与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甲曲线M点时混合液体呈色;③通过对甲曲线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填序号).A.M点前曲线下滑的过程中,H+和OH﹣结合成H2O,Ba2+和SO42﹣结合成BaSO4B.M点时离子浓度几乎为零C.M点后溶液电导率逐渐增大,仅由于溶液中H+在逐渐增大(2)实验二:恒温条件下,向等量同浓度的稀Ba(OH)2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插入电导率传感器,然后滴加稀Na2SO4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上图乙曲线所示.①通过对乙曲线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填序号).A.开始至完全反应过程中,电导率减小,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B.电导率下降到最低点时仍然较大,表明溶液中还存在较多离子C.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中Na+数目一直增大②N点时,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填离子符号).③通过比较分析,结合已学知识可知,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参与反应的离子,结合生成了沉淀、气体或水,导致其浓度(填“增大”或“减小”).(3)拓展:①请根据示例仿写离子方程式.示例AgNO3+NaCl=AgCl↓+NaNO3离子方程式:Ag++Cl﹣=AgCl↓仿写:BaCl2+Na2SO4=BaSO4↓+2NaCl离子方程式:.②向一定量饱和澄清石灰水中持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溶液先变浑浊后浑浊逐渐消失.请推测此过程的溶液中Ca2+的浓度变化情况.4.某兴趣小组在准备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考查时,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探究.Ⅰ.探究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方案l:甲同学向盛有少量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继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色变成无色.甲同学得出结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方案2:乙同学取少量NaOH溶液,测得溶液pH为10,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后,测得溶液pH为9,乙同学发现溶液pH减小了,得出结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交流讨论:大家同意甲同学的结论,对乙同学的实验过程提出质疑,溶液pH减小的原因还可能是稀硫酸中的水稀释了NaOH溶液;大家认为,乙同学向NaOH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后,测得溶液的pH必须7(填“小于”或“小于或等于”)才能证明酸和碱能发生反应.请写出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Ⅱ.探究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丙同学对探究Ⅰ中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展开探究.【提出问题】试管中无色溶液的溶质除了酚酞还有什么?【提出猜想】(l)Na2SO4;(2)Na2SO4和.【设计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1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锌粒,然后加入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锌粒逐渐减少,有产生猜想(2)成立方案2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然后慢慢滴加NaOH溶液,并不断振荡试管开始无明显现象,过一会发现.【实验反思】为了验证猜想(2)成立,你认为还可以选择的药品是(填字母序号)A.BaCl2溶液B.Cu C.Fe2O3.5.氯化镁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同学们在实验室对其开展了系列研究.课题1:选择制取氯化镁的原料【查阅资料】①全球海水中含有的盐类总质量为5亿亿吨,其中含有的各种离子占盐类总质量的百分含量如下表所示:离子Cl﹣Na+Mg2+Ca2+K+其他含量55.06% 30.61% 3.69% 1.15% 1.10% …②工业生产中海水或卤水(海水晒盐后的剩余溶液)都可以作为制取氯化镁的原料.【交流讨论】同学们经讨论,一致选择卤水用于实验室制取氯化镁.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课题2:由卤水制取氯化镁同学们设计如图所示方案,从卤水中制取氯化镁.(1)溶液X的名称是.(2)部分同学认为上述制取方案不够完善,在“过滤”操作后缺少“洗涤”操作,从而导致制取的氯化镁不纯,可能混有的杂质是.课题3:测定氯化镁产品的纯度(氯化镁的质量分数)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对制得的氯化镁进行纯度测定.【实验步骤】①称取9.5g氯化镁样品,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溶解,形成溶液;②向上述溶液中加入9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③充分反应后,过滤;④…⑤向所得溶液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再逐滴加入10%稀硫酸(密度为1.07g•mL ﹣1),并,当观察到溶液恰好褪色且30s内红色不复现,停止加入稀硫酸;⑥计算氯化镁样品的纯度.【问题讨论】(1)为计算出氯化镁样品的纯度,除上述数据外,实验还需测量的数据是.(2)若缺少步骤④,则会导致氯化镁纯度测定不准确,步骤④的操作是.6.实验探究和证据推理是提升认知的重要手段.化学兴趣小组对“CO还原Fe2O3粉末”的实验进行探究:Ⅰ探究CO与Fe2O3的反应产物(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过程】步骤1 在通风橱中,按图Ⅰ连接装置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步骤2 装入试剂:玻璃管内装入Fe2O3粉末,试管Ⅰ中装入澄清石灰水.步骤3 从a端通入CO一段时间,待,再点燃酒精灯.【实验现象】反应一段时间后,玻璃管内粉末由色变成黑色,生成的黑色固体均能被玻璃管上方的磁铁吸引.试管Ⅰ中出现白色沉淀(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查阅资料】铁粉、FeO、Fe3O4均为黑色固体;铁粉、Fe3O4均能被磁铁吸引.【提出猜想】对磁铁吸引的黑色固体成分有以下三种猜想:猜测Ⅰ:Fe;猜测Ⅱ:Fe3O4;猜测Ⅲ:Fe和Fe3O4【实验验证】取少量反应后的黑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振荡,充分反应后静置,观察到红色固体中混有黑色颗粒,说明(填“猜想Ⅰ”“猜想Ⅱ”或“猜想Ⅲ”)是正确的.【拓展研究】进一步查阅资料,发现CO能溶于铜液[醋酸二氨合铜(Ⅰ)和氨水的混合液].因此可在装置Ⅰ后再连接下图装置Ⅱ,其目的是,装置Ⅰ、Ⅱ的连接顺序:b连接(填“c”或“d”).Ⅱ原料气CO的制备方法一:加热MgCO3、Zn的混合物可快速制备CO,同时还得到两种金属氧化物:、(填化学式).方法二:加热草酸晶体(H2C2O4•2H2O)制备CO:H2C2O4•2H2O CO↑+CO2↑+3H2O已知:常压下,草酸晶体的熔点为101℃.比较草酸晶体的熔点和分解温度,分析若选用下图装置Ⅲ制备装置Ⅰ所需的CO,可能存在的问题是.7.膨松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某研究小组对膨松剂进行了如下探究【趣味实验】实验1:和面.向20g面粉中加入10mL水,制得的面团编为1号;向20g面粉中加入10mL 水,再加入2g膨松剂M,制得的面团编为2号.实验2:发面.将和好的2个面团放入微波炉中加热,几分钟后,取出面团,发现1号面团无明显胀大,2号面团明显胀大且手感比较松软.【提出问题】膨松剂M的成分是什么?【提出假设】假设1:M是NH4HCO3;假设2:M是NaHCO3;假设3:M是NH4HCO3和NaHCO3【实验探究1】序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少量M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无刺激性气味试管内壁有水珠试管内有固体剩余假设成立假设不成立【提出新问题】实验①试管中剩余固体是什么?【实验探究2】实验②:将实验①所得固体继续加热,无明显现象.冷却,向试管中加水,固体全部溶解,将所得溶液分为2份;向其中1份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生成,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向另1份溶液中滴加足量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2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不变红.【得出结论】实验①试管中剩余固体是(填化学式)【反思提高】(1)NH4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2)受热稳定性:Na2CO3(填“>”“=”或“<”)NaHCO3.【拓展应用】某品牌复配膨松剂N的配料为:磷酸二氢钙、碳酸氢钠和玉米淀粉,N遇水会发生如下反应:Ca(H2PO4)2+2NaHCO3═CaHPO4↓+Na2HPO4+2CO2↑+2H2O;利用N和面和发面(加热)时,面团都会胀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填序号)a.常温下的溶解度:Na2HPO4>CaHPO4b.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遇到酸性物质能产生气体c.根据上述反应,产生0.22gCO2至少需要NaHCO3的质量为0.42g.8.某班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探究铁与水蒸气的反应.(1)按如图装好药品、连好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其中A装置的作用是.(2)加热一段时间后,灰色铁粉逐渐变黑,吹泡器连续吹出气泡,且气泡向上飞起;用燃着的木条靠近气泡,能产生爆鸣.该气体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同学们讨论后认为: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固体是“铁的一种氧化物”,玻璃管内的黑色固体中还可能含有“过量的铁”.【查阅资料】铁有三种氧化物(FeO、Fe2O3、Fe3O4),其中FeO接触到空气会立即由黑色变为红棕色,铁的三种氧化物都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实验探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倒出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平铺于白纸上黑色固体不变色黑色固体中一定没有(填物质名称)取上述黑色固体少许,装入试管,加入足量溶液,且有红色固体出现黑色固体中一定含有【探究结论】铁与水蒸气发生置换反应,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拓展创新】同学们利用微型仪器“长柄V形玻璃管”改进了图甲装置,设计出图乙装置,并分别选用湿棉花、湿粉笔、芦荟叶、芭蕉茎、氢氧化镁、氢氧化铜等作为供水剂,实验都获得成功①甲、乙装置相比,乙装置有很多优点,请你写一条:②分析上述供水剂的供水原理,其中正确的是(填字母)A.疏松、多孔的物质,有良好的吸水性和保水性能B.新鲜的富水植物,在受热时水分容易释放出来C.本身不含水的固体物质,不能用作供水剂.9.“氧泡泡”系列产品去污能力强、绿色环保,已成为中国氧系清洁品类领导品牌,其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2Na2CO3•3H2O2).某化学活动小组对过碳酸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查阅资料】Ⅰ.过碳酸钠在水中易离解成Na2CO3和H2O2,其水溶液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Ⅱ.过碳酸钠与盐酸反应:2(2Na2CO3•3H2O2)+8HCl═8NaCl+4CO2↑+3O2↑+10H2O;Ⅲ.过碳酸钠的去污能力主要与其在反应中释放处的“活性氧”有关,“活性氧”含量越高,去污能力越强.(1)20℃时,测得1%过碳酸钠水溶液的pH为10.5,说明其溶液呈(选填“酸性”、“中性”或“碱性”).(2)向过碳酸钠水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时产生大量气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过碳酸钠样品中“活性氧”含量可按如下公式计算:“活性氧”含量=×100%为测定某过碳酸钠样品中“活性氧”含量,取20g样品按如图实验装置与足量盐酸反应.(已知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装置气密性良好)①将盐酸慢慢地入A中,反应一段时间,观察到,停止滴加盐酸.②装置B可吸收生成的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③甲同学认为若要得出生成氧气的质量,除要记录量筒内液体的读数外,还需要知道的数据是该实验条件下的.④将反应后A中所得溶液过滤、蒸发、结晶、烘干,称得固体质量为11.7g,乙同学据此计算出该过碳酸钠样品的“活性氧”含量,写出其计算过程.⑤完成上述探究后,丙同学提出:称量反应前后装置B的质量,其质量差就是反应生成CO2的质量,据此可计算出样品中“活性氧”含量.但丁同学认为该方案不合理,丁同学的理由是(填写一条即可)10.碳酸钙、碱石灰(NaOH和CaO的混合物)等作为吸收剂可以对燃煤烟气进行脱硫处理,利用数字化实验可以来测定燃煤烟气中SO2的含量,得到如图所示的SO2含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1)由图可知,脱硫效率较高的吸收剂是(填名称).(2)实验时,称取的3份原煤的质量要相等,其目的是.(3)利用碳酸钙吸收SO2转化为CaSO3,CaSO3与空气中O2反应转化为CaSO4.写出CaSO3转化为CaSO4的化学方程式.(4)利用碱石灰吸收SO2时,下列措施能使脱硫效率提高的是(填序号)a.将原煤与碱石灰粉碎,混合均匀b.将碱石灰的用量适当增加c.将时间300s变为500s(5)利用碱石灰吸收1.28gSO2时,碱石灰中的NaOH、CaO与SO2反应转化为Na2SO3和CaSO3,则理论上反应消耗碱石灰的质量(m)范围是.参考答案与解析1.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提出问题】它们溶液的酸碱性及与酸反应时溶液的pH如何变化?【实验探究1】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加入几滴紫甘蓝汁液,同时用蒸馏水进行对比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如下:液体名称蒸馏水碳酸氢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蓝紫色蓝色绿色黄色查阅资料:pH 7.5~9 10~11.9 12~14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蓝色绿色黄色【得出结论1】三种溶液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实验探究2】甲同学在烧杯溶液中加入约5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此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向其中加入稀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乙同学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得到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得出结论2】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实验探究3】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得列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图3所示.【交流与反思】b点的溶质为NaCl、HCl(写化学式),将图2和图3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c点的溶质NaCl、NaHCO3(写化学式)【得出结论3】通过上述分析,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过程,可以依次用以下两个化学方程式表示: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H2O+CO2↑.【结论与反思】探究溶液的酸碱性及反应pH值的变化,可以认识反应的原理及进行的过程.【分析】【得出结论1】根据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溶液酸碱性强弱;【实验探究2】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得出结论2】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交流与反思】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相关方面的问题.【解答】解:【得出结论1】由上面提供的信息可知,加入紫甘蓝汁液时,溶液显黄色时的碱性比显绿色时强,显绿色时碱性比显蓝色时强,因此三种溶液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故填: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实验探究2】甲同学在烧杯溶液中加入约5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此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时,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故填:无;红;NaOH+HCl=NaCl+H2O.【得出结论2】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故填: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交流与反思】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b点时稀盐酸过量,因此溶质是反应生成的NaCl和过量的HCl;将图2和图3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说明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时,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然后碳酸氢钠再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因此c点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NaCl和NaHCO3.故填:NaCl、HCl;NaCl、NaHCO3.【得出结论3】通过上述分析,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的过程是: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然后碳酸氢钠再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H2O+CO2↑.故填: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H2O+CO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2.实验室常会产生含硫酸的废水,需经处理至中性.某兴趣小组同学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钾溶液来处理酸性废水.(l)定性检测废水检测废水呈酸性的方法是取样,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若变红则呈酸性(或其他合理答案).(2)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5.6%的氢氧化钾溶液①计算m (KOH)=11.2g,V(H2O)=188.8mL(水的密度近似为1.0g•mL﹣1).②称取氢氧化钾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后,将一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其质量.然后BA(按操作先后顺序,填字母),直至天平平衡.A.向烧杯中加氢氧化钾固体B.按需要添加砝码、移动游码③量取水;④溶解;⑤转移.(3)定量测定废水取酸性废水样品100g,逐滴加入5.6%的氢氧化钾溶液,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变化如图所示.(假设废水中其他成分不与氢氧化钾反应且不含硫酸钾)①P点对应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有K+、H+(填离子符号).②酸性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 4.9%(用百分数表示,保留到0.1%).③计算当废水处理至中性时,溶液中硫酸钾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用百分数表示,保留到0.l%).【分析】(l)定性检测废水:用酸碱指示剂或者pH试纸均可(2)熟悉溶液的配制过程以及注意事项.(3)定量测定废水:根据消耗的氢氧化钾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硫酸的质量分数.【解答】解:(l)定性检测废水检测废水呈酸性的方法,方法很多,可以借助酸碱指示剂或者pH试纸也可以采用加入锌铁等活泼性金属或者是加入碳酸盐等,所以:取样,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若变红则呈酸性(或其他合理答案).(2)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5.6%的氢氧化钾溶液①计算氢氧化钾的质量为=200g×5.6%=11.2g,水的质量为200g﹣11.2g=188.8g折合体积为188.8mL (水的密度近似为1.0g•mL﹣1).②称取氢氧化钾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后,将一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其质量.添加需要的砝码和拨动游码后向烧杯中添加氢氧化钾固体,直至天平平衡.所以为先B后A.(3)定量测定废水取酸性废水样品100g,逐滴加入5.6%的氢氧化钾溶液,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变化如图所示.由图可以看出逐滴加入5.6%的氢氧化钾溶液100g时硫酸恰好完全反应.P点对应溶液,是依旧硫酸还有剩余的,此时溶液中有生成的硫酸钾和剩余的硫酸,所以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有K+、H+.5.6%的氢氧化钾溶液100g中氢氧化钾的质量100g×5.6%=5.6g设100g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生成的硫酸钾的质量为y2KOH+H2SO4=K2SO4+2H2O112 98 1745.6g x y==x=4.9gy=8.7g酸性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100%=4.9%..当废水处理至中性时,溶液中硫酸钾的质量分数为×100%≈4.4%故答案为:(1)取样,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若变红则呈酸性(或其他合理答案);(2)①11.2;188.8;②BA;(3)①K+、H+;②4.9%;③4.4%.【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3.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和理解化学知识.请你一起研究学习,并回答有关问题.研究主题:水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相关信息:一定体积的溶液中,离子的数目越多,其离子的浓度越大.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能反映离子浓度大小.相同温度下同种溶液电导率越大,离子浓度越大.(1)实验一:恒温条件下,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稀Ba(OH)2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插入电导率传感器,然后滴加稀硫酸,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中甲曲线所示.①写出Ba(OH)2与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a(OH)2+H2SO4=BaSO4↓+2H2O.②甲曲线M点时混合液体呈无色;③通过对甲曲线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填序号).A.M点前曲线下滑的过程中,H+和OH﹣结合成H2O,Ba2+和SO42﹣结合成BaSO4B.M点时离子浓度几乎为零C.M点后溶液电导率逐渐增大,仅由于溶液中H+在逐渐增大(2)实验二:恒温条件下,向等量同浓度的稀Ba(OH)2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插入电导率传感器,然后滴加稀Na2SO4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上图乙曲线所示.①通过对乙曲线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填序号).A.开始至完全反应过程中,电导率减小,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B.电导率下降到最低点时仍然较大,表明溶液中还存在较多离子C.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中Na+数目一直增大②N点时,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Na+、OH﹣、SO42﹣(填离子符号).③通过比较分析,结合已学知识可知,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参与反应的离子,结合生成了沉淀、气体或水,导致其浓度减小(填“增大”或“减小”).(3)拓展:①请根据示例仿写离子方程式.。
实验题目1: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目的要求:1. 用药匙(或纸槽)向试管中加入氧化铜粉末。
2. 向试管内倒入适量稀盐酸。
3. 加热试管中的混合物。
4. 简要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考生注意:1.本次考查时间为20分钟,考前请准确填写学校、姓名、学籍号、考场号、座号。
2.考生必须独立操作(如发现仪器有损坏或缺少,向监考老师提出)。
3.化学专用名词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实验题目2: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目的要求:1. 用药匙(或纸槽)向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晶体。
2. 将盛硫酸铜晶体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3. 给试管里的硫酸铜晶体加热。
4. 简要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考生注意:1.本次考查时间为20分钟,考前请准确填写学校、姓名、学籍号、考场号、座号。
2.考生必须独立操作(如发现仪器有损坏或缺少,向监考老师提出)。
3.化学专用名词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实验题目3: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目的要求:1.用所给仪器连接一套气体发生装置。
2.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3.简要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步骤)。
考生注意:1.本次考查时间为20分钟,考前请准确填写学校、姓名、学籍号、考场号、座号。
2.考生必须独立操作(如发现仪器有损坏或缺少,向监考老师提出)。
3.化学专用名词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实验题目4:过滤粗食盐水目的要求:1.制作过滤器。
2.正确组装过滤装置。
3.过滤粗食盐水,得到澄清滤液。
4.将所得滤液放入指定容器。
5.简要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步骤)。
考生注意:1.本次考查时间为20分钟,考前请准确填写学校、姓名、学籍号、考场号、座号。
2.考生必须独立操作(如发现仪器有损坏或缺少,向监考老师提出)。
3.化学专用名词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实验题目5:蒸发一定量饱和食盐水目的要求:1.量取5mL饱和食盐水。
2.加热蒸发饱和食盐水。
3.简要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步骤)。
考生注意:1.本次考查时间为20分钟,考前请准确填写学校、姓名、学籍号、考场号、座号。
淄博市中考化学实验题试卷(带答案)-百度文库一、中考化学实验题1.图1所示是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气密性良好,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瓶中并塞紧塞子:待燃烧停止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1)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红磷燃烧停止后,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______。
说明该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答一条即可)。
(2)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能够进入到集气瓶中的原因是:______。
(3)实验结束,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瓶内空间的五分之一,可能的一种原因是______。
由于红磷在空气中点燃后才放入集气瓶内,造成的实验缺陷有______(答一条即可)。
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设计了如图2所示装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40℃。
(实验准备)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3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50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探究)装入药品,按图所示连接好仪器,夹紧弹簧夹,先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
(现象分析)(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的变化是______。
(5)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注射器中的水自动喷射出来,最后注射器中剩余的水的体积约为______mL。
2.现有以下装置、仪器和药品。
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分别写出仪器的名称:E_______、F_______。
(2)图A中实验室制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此装置有两处错误,请指出错误_______、_______。
(3)装置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检验产生的气体用方程式表示:_______;从“C至H”中选择仪器_______(填序号)组装一个可随时使反应发生或停止的装置;若用H2O2和MnO2制取O2常选ED(或FD)组合,其主要优点是:_______。
山东省淄博市2020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满分55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1----10小题每小题1分,11---15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0山东省淄博市,1题,1分)我国航天技术已走在世界的前列。
“天宫一号”上太阳能电池板的基板是由玻璃纤维制成的。
玻璃纤维属()A.金属材料B.无机非金属材料C.复合材料D.有机高分子材料【答案】B2.(2020山东省淄博市,2题,1分)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今年3月22-28日是第三十一届“中国水周”,珍惜水资源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热蒸发时水分子的体积逐渐变大,水由液态变为气态B.降温结冰时水分子静止不动,水的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C.参与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6H2 O光合作用C6H12O+602D.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反应时水分子中的原子种类发生了变化【答案】C3.(2020山东省淄博市,3题,1分)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利用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C.煤焦化制得煤焦油D.关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答案】C4.(2020山东省淄博市,4题,1分)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发展和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分离溶液中的固态物质B.稀释浓硫酸C.配制溶液D.测试某溶液的酸碱度【答案】A5.(2020山东省淄博市,5题,1分)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不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硅B.海水中含量最高元素是钠C.石油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氢D.人体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答案】D6.(2020山东省淄博市,6题,1分)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学基本观现念的认识错误的是()A.元素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微粒观:保持金刚石化学质的最小微粒是碳原子C.转化观:氧化镁在一定条件下可直接转化为金属镁D.守恒现: 18g氢气和18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36g水【答案】D7.(2020山东省淄博市,7题,1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镁条和稀盐酸进行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现象和结论不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气泡,且试管外壁有热感B.反应过程中气球彭胀,冷却至室温气球恢复原状C.将气球中收集到的气体点燃,可能会听到爆鸣声D.将药品换成生石灰和水,观察到气球膨胀,观察到气球膨胀【答案】B8.(2020山东省淄博市,8题,1分)下图是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
专题19实验探究题考点 实验探究题考点 实验探究题1.(2024·内蒙古包头)盐碱地是重要的土地资源之一,土壤的盐碱化影响粮食产量。
某地土壤盐碱化可能由2324Na CO Na SO NaCl 、、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引起,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与该地土壤盐碱化成分的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24Na SO 溶液呈中性【设计实验】(1)取土壤样品于烧杯中.用水充分浸泡、过滤,得到土壤浸出液,测酸碱度。
若测得土壤浸出液的pH 为8.5,该土壤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2)取少量土壤浸出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再加入适量的氧化钡溶液,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土壤中一定还含有的物质是。
(3)若以上两种物质均存在,为进一步确定土壤盐碱地的成分.请你设计实验方案: (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
【拓展延伸】(4)在盐碱地改良的众多方法中,以下方法中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 .施加有机腐殖酸B .施撒熟石灰C .发展水灌排盐降碱D .科学合理施肥【答案】(1)Na 2CO 3/碳酸钠(2)Na 2SO 4/硫酸(3)实验操作:新量土壤浸出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硝酸钡溶液,充分反应,静置,取生成清液,再滴适量硝酸银溶液,实验现象: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实验结论:土壤盐碱地的成分:含有氯化钠。
(4)ACD【解析】(1)若测得土壤浸出液的pH 为8.5,pH >7,溶液显碱性,碳酸钠溶液显碱性,硫酸钠、氯化钠溶液显中性,该土壤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碳酸钠。
(2)取少量土壤浸出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稀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除去碳酸钠,再加入适量的氧化钡溶液,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硫酸钠与氯化钡溶液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土壤中一定还含有的物质是硫酸钠。
(3)若以上两种物质均存在,为进一步确定土壤盐碱地的成分,只需判断有无氯化钠,重新量土壤浸出液于试管中,首先使碳酸根、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下来,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结合生成沉淀,再滴加适量硝酸银,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据此判断有无氯化钠。
淄博市历年中考实验探究题汇总(一)1.(6分)下图中A、B是从一块厚度均匀的金属片上剪下来的两块小金属片,其中A是长方形,B的形状不规则。
小晶同学利用刻度尺、天平和砝码测算出了金属片B的面积。
(1)(2分)请写出小晶同学的主要实验步骤(所测物理量用相应字母表示):。
(2)(4分)推导出金属片B的面积表达式(写出推导过程,表达式用(1)中所采用的字母表示):。
2.(9分)下图是小红同学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连接的实验电路,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8V,电源电压为6V。
(1)(2分)当开关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滑动时,电流表示数__________,电压表示数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2分)同组的小刚同学发现接线中有一处错误,所以才出现上述现象,而且只需改动一根导线的连接,就会符合实验要求。
请你在需要改动的导线上打上“×”,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的接线。
(3)(2分)电路连接正确后,他们正常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若第二次测量时电流表的示数如下图所示,则此时电流为________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__W。
(4)(3分)假设电压表的0~15V量程已损坏,只有0~3V量程能正常使用。
若利用现有器材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请在虚线框中画出你设计的电路图。
3. (8分)汽车大量增加,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但交通事故也随之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汽车从制动到完全停下来需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的大小与轮胎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有直接的关系,同学们以“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课题进行了如下探究:下表是某小组同学利用长木板、毛巾、2块完全相同的带钩立方体木块、弹簧测力计等器材,在实验次数与木块的摩擦面木块的放置方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1木板表面一木块平放 1.82木板表面一木块平放 2.93毛巾表面一木块平放 2.44木板表面两木块叠放 3.6(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第1和第4两次实验数据,在________相同时,________越大,摩擦力越大.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通常叫控制变量法.(3)小丽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关呢?然后她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取一半后,测得木块所受摩擦力变为原来的一半,她由此得出: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认为她的探究过程存在的缺陷是________.要“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关”应该选择一个________(填“长方体”或“正方体”)木块,至少需要通过做________次实验才能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4)人们雪后常在汽车轮胎上缠绕防滑链,这样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请你从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角度说明此做法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8分)在“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小灯泡功率”的实验中,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 V.(1)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2)请你将甲图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3)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_____,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位于________(填“左”或“右”)端.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当灯泡正常发光时测得灯泡的电流如图乙所示,则通过灯泡的电流是________A,此时灯泡的功率是________W.(4)实验中发现小灯泡的亮度随它两端电压的增大而变亮,当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 V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额定功率.5.(7分)现代生活中健身已成为一种时尚,爬楼梯就是一种既方便又环保的健身方式,小亮同学想测出自己爬楼梯的功率,可是不知道怎么做。
2023年淄博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2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Cl:35.5 Ca:40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1~10小题每小题1分,11~15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天宫课堂上,航天员展示了一些太空生活场景。
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用吸管吸出密封袋里的水,密封袋变瘪B.穿上内含特制织物的衣服,吸附有异味的气体C.天宫二号里栽培的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一天天长大D.压缩吃剩下的食物,使食物的体积变小2.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下列对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碱:Ca(OH)2、NH3•H2O、Na2CO3B.氧化物:H2O、NO2、Fe3O4C.酸:CH3COOH、CH4、H2SO4D.盐:NH4NO3、MgCl2、CuO3.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重要保证。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稀释浓硫酸时,先向烧杯中加入水,后注入浓硫酸B.制备气体时,先加入部分药品,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开始时,先通入一氧化碳,后加热D.点燃可燃性气体时,先检验气体的纯度,后点燃4.下列有关化学家和化学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得出空气由氮气、氧气组成B.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在改进纯碱的生产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C.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D.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发现了电子,并建立了原子的有核模型5.近年来我国航天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向全世界彰显大国力量。
偏二甲肼(C2H8N2)是火箭、飞船的主要燃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偏二甲肼由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B.偏二甲肼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氮元素之间的质量比是1:4:1C.偏二甲肼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氮元素三种元素组成D.偏二甲肼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6.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每年都会宣布一个主题,旨在促进全社会增强环保意识。
下列提议中不符合主题要求的是A.将PVC塑料袋集中焚烧,防止产生“白色污染”B.有效控制CO2排放,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C.爱护水资源,未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不随意排放D.严格执行垃圾分类,废弃电池放入有害垃圾箱内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除去CO2中的CO气体通过灼热的铜丝网B鉴别氮气和氧气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两气体的集气瓶中C鉴别NaOH和NH4NO3固体取样品,分别溶于水,测溶解前后液体温度变化D除去FeSO4溶液中的少量CuSO4加入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8.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2019年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60分)1.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A. 冶炼金属B. 把水壶内水垢用食醋洗去C. 蚕丝织布D. 煤分解得到煤焦油等【答案】C【解析】解:A、冶炼金属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B、把水壶内水垢用食醋洗去是利用食醋与碳酸钙反应,发生了化学变化,故B错;C、蚕丝棉线织成布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D、煤分解得到煤焦油、焦炉气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
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 下列物品用到的主要材料,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塑胶水管B. 涤纶运动服C. 汽车轮胎D. 不锈钢饭盒【答案】D【解析】解:A、塑胶水管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B、涤纶运动服是用涤纶制成的,涤纶属于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C、汽车轮胎是用合成橡胶制成的,合成橡胶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D、不锈钢饭盒是用不锈钢制成的,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3. 装运化学药品氢氧化钠的车辆应贴的图标是()A. B. C. D.【答案】A【解析】解:A.氢氧化钠有腐蚀性,图标为腐蚀品,符合题意;B.该图标为有毒气体,不合题意;C.该图标为易燃物,不合题意;D.该图标为爆炸品图标,不合题意。
淄博市人教版中考化学实验题试卷及答案一、中考化学实验题1.现有两组实验小组的同学参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
(1)甲组同学采用课本实验装置(图2)。
他们先用图1的组合装置在空气中点燃红磷,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
然后慢慢地将燃烧匙从上到下插入广口瓶中,目的使上、下层空气中的氧气都能得到充分消耗,直到橡皮塞塞紧瓶口,红磷在瓶中维持燃烧直到熄灭,等广口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
但这样测出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大于1/5,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
(2)图1、图2装置是课本实验装置,本身在设计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请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这种缺陷是___________。
(3)乙组同学先查阅资料(如下表),然后对课本上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图3所示的改进,右玻璃管上端开口(其它仪器忽略)。
颜色、状态熔点/℃燃烧所需最低温度/℃密度(g/cm3)红磷暗红色固体590240 2.34白磷白色或黄白色固体44.140 1.82乙组同学红磷换成了白磷的优点是___________。
大家用改进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待玻璃管冷却、管内白色的烟幕消失时,左玻璃管内的液面上升了一段距离,此时他们应该待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原来的状况,调整两边的高度使容器左右中的液面___________才能读取左管液面的刻度。
2.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面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不可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
(3)装置A相比其它装置的优点是______,此装置不适宜粉末状药品与液体反应的理由是______。
(4)用双氧水和MnO2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要收集一瓶氧气用于观察蜡烛燃烧实验现象,可选用______(填字母“D”或“E”或“F”),若用G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淄博市历年中考实验探究题汇总(二)
1.(5分)在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什么因素有关时,小华和小明从实验室选取了匝数分别为50匝和100匝的外形相同的电磁铁,并先后将这两个电磁铁接入电路中,如图所示。
闭合开关S 后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并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重复了多次实验,记录如下:
(1)实验中他们是通过电磁铁 ________________来判定其磁性强弱的。
(2)分析第1、2、3次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结论: 。
(3)分析第1、4次和2、5次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结论:。
2.(6分)我市引进的小麦新品种颗粒饱满,出粉率高,小红猜想这种小麦的密度可能较大,为此,她请教了相关专家,专家说:“你的猜想是正确的,这种小麦的密度比水的大,具体的数值还需要你自己去测定”。
于是,小红找来了天平、量筒和适量的水,请你帮她设计一个实验来测量小麦的密度,要求:
(1)写出测量步骤及需要测量的物理量(用符号表示)。
(2)用测出的物理量写出小麦密度的表达式。
(3)测量过程中为了减小误差需注意什么事项?(写出一条即可)
3.(7分)某实验小组使用下列器材来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待测小灯泡(额定电流0.5A ,额定功率不大于1.5W )、电压表(3V 、15V 双量程)、电流表(0.6A 、3A 双量程)、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导线等,如图所示。
(1)请你在实物图中把电压表连入电路。
(2)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端,这样做能对电路
起作用,在实验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另一个作用是。
(3)若开关闭合后,小灯泡不亮,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接近3V ,则可能的原因是。
(4)若开关闭合后,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示数为零,则可能的原因是或。
4、(9分)小芳同学设计了一个高度可调节的斜面来探究斜面的省力情况、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她首先测出小车重,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拉动小车,调
⑴ 请你替小芳在上表中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数据。
⑵ 分析上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斜面倾斜角θ越,斜面越省力,斜面的机械效率越。
⑶ 实验过程中拉力的方向应与斜面。
⑷ 若想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则要保持不变,斜面的光滑程度不变,只改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我们称之为法。
5、(9分)小明同学在实验室找到了几根锰铜合金丝和镍铬合金丝,其规格如下表所示。
他想在不剪断合金丝的前提下,比较锰铜合金丝和镍铬合金丝这两种材料的导电性能。
请你利用学过的知识帮助
小明设计实验方案。
⑴ 实验中应选编号为的锰铜合金丝和编号为的镍铬合金丝进行研究。
⑵ 请在下面的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
(实验过程中不允许拆卸元件,只能通过开关改变电路连接情况)
⑶ 请根据你设计的实验电路简要说明比较两种材料导电性能的方法。
6.(7分)(1)左下图是人眼在A 处看见河里潜水员头上的照明灯B 的示意图,请画出光从照明灯射向人眼A 的大致光路图,并在图上标出折射角β。
(2)某中学科学探究小组设计了一个可改变磁性强弱的电磁铁,如上右图所示。
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他们设计的电路,要求:①滑片向右移动时电磁铁的磁性增强;②通电后使电磁铁的左端为S 极。
7.(9分)右图所示是某校初三(1)班物理实验小组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1) 你认为杠杆两端螺母的作用是什么? ;
若发现杠杆在使用前右端低左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 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调节;也可将杠杆
左端的平衡螺母向调节。
此后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是 否还要再旋动两侧的平衡螺母?。
(
这两组数据中,实验序号为的一组肯定有错误。
经检查,发现是测量动力臂时读错了,动力臂的
实际值比记录值大还是小?。
(3)通过此探究实验应该得出的结论是:。
(4)另一实验小组的同学获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你认为他们的实验存在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