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白云区建南村规划说明书
- 格式:doc
- 大小:523.50 KB
- 文档页数:25
广州市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市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引导乡村建设合法有序开展,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广州市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南沙、从化、增城区村庄规划确定的集体建设用地范围内村民个人建设非公寓式住宅的规划许可及监管。
公寓式村民住宅、乡镇企业、村留用地、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益事业用房建设的许可按《广州市申请使用建设用地规则》(穗府〔2015〕15号)和《广州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市政府令第133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村庄集体建设用地包括存量建设用地和新增建设用地。
其中存量建设用地是指已办理土地使用权登记或依法取得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包括建设用地批准书、村镇建房许可证、宅基地证等)的土地;新增建设用地是指除上述土地使用权证和用地批准文件用地范围外,需依法办理新增建设用地审批手续的土地。
第三条市国土资源和规划部门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
区国土资源和规划部门负责加强对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以下简称镇、街)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业务的指导、监督检查,提供技术、政策等方面的支持,组织测绘机构提供放线、验线、规划核实测量等方面的服务。
区人民政府负责统筹协调辖区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核发工作,保障《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实施。
镇、街受市国土资源和规划部门委托,负责辖区内村民个人非公寓式住宅建设的规划许可审批、批后监管、规划核实等工作。
镇、街应当确定一个工作部门为具体经办部门(以下简称镇、街经办部门),具体负责办理辖区内村民个人非公寓式住宅建设的规划许可审批、批后监管、规划核实等工作,为村民提供地形图等相关资料以及咨询服务。
市发展改革、公安、环保、住房城乡建设、水务、农业、城管、林业和园林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四条本市实施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应当遵循先规划、后许可、再建设,充分利用存量建设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以及简化审批流程、高效便民、公开公正的原则。
白云街道昆溪社区学陶小区旧区改造调整规划说明一、调整背景白云街道昆溪社区学陶小区旧区改造规划已于年批准实施。
根据国土部门以及白云街道意见,由于旧区改造用地中包含的间国有出让的房屋不参与用地平衡,加上规划范围内有间屋基暂未能顺利拆迁,对规划实施有所影响(图纸中打方格阴影部分),不能再安排屋基,所有权归街道,故拟对规划进行局部调整,以更好的指导小区建设。
二、规划依据及规划年限、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年月1日);《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东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东阳新天地”(原万国建筑博览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东阳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东阳市人民政府有关旧村改造文件其它相关城市规划建设的法规、标准。
、规划年限确定规划年限为-年。
三、用地规模调整学陶小区现有农业人口人,按的自然增长率到年末农业人口为×()人。
非农住房加公房为间,国有住房间,街道所有间,以每亩安置间计,需公顷。
规划总用地公顷,扣除城市道路公顷,农业人口旧区改造用地公顷,人均平方米。
学陶小区旧区改造宅基安置按:政策实施,由于学陶小区原规划有间为国有土地出让的房屋不计入旧区改造用地,加上规划范围内有间屋基对规划有所影响(图纸中打方格阴影部分),暂时不能再安排屋基,所有权归街道。
因此,原规划用地不能满足要求,需将原小区规划东侧部分纳入旧区改造用地范围,共可规划间宅基,以满足旧区改造需求。
四、调整内容在维持原规划框架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为便于旧区改造实施将东西向米道路往南位移两栋房屋的距离,并对以下内容进行适当调整:1.由于间的间数组合比较少,所以将号地块左边部分的间数组合调整为间,由两排建筑增加到三排;综合楼由两栋并为一栋,由北侧布置到南侧,结合小区综合楼配建公厕和配电房。
2.号地块以路网和西侧难以拆迁的一栋房屋为基准,安排三排屋基,其中北侧一排庭院米,须以公开投标方式安排宅基;增加保留地块内东侧的四栋建筑,其中三栋分别规划与之基拼的间、间、间建筑,同时增加与南侧栋保留建筑的基拼建筑,分别为间、间、半间,其开间、进深、层高、雨棚、檐沟等具体尺寸和做法参照与之基拼的已建建筑;3.根据地形号地块内南侧一排建筑庭院较大,须以公开投标方式安排宅基;改变号地块和号地块内的米南北向道路走向,使之与建筑垂直;将号地块内西侧的建筑间距由米调整为米,增加东侧一列间建筑。
新农村规划,建设规划说明书,村庄规划新农村规划:村庄规划的建设规划说明书引言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新农村规划成为了当前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
新农村规划旨在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建设,提升农村生活品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新农村规划的建设规划说明书。
一、土地利用规划1.1 合理布局:新农村规划要根据村庄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性等因素,合理布局各类功能区,如居住区、农田区、工业区等,以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1.2 农田保护:在新农村规划中,要注重农田保护,合理划定农田红线,保护好农村的耕地资源,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3 生态环境保护:新农村规划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规划绿地和湿地,保护好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提高村庄的生态环境质量。
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1 道路交通:新农村规划要合理规划道路交通,提高农村交通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建设好主干道和支线道路,方便居民出行和农产品运输。
2.2 水电供应:新农村规划要规划好水电供应设施,确保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农田的灌溉水源充足,同时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
2.3 公共设施:新农村规划要合理规划公共设施,包括学校、医院、文化活动场所等,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和文化服务,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三、产业发展规划3.1 农业发展:新农村规划要注重农业发展,通过合理规划农田和农业产业布局,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3.2 乡村旅游:新农村规划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打造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景区,吸引游客,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3 产业转型:新农村规划要鼓励农民进行产业转型,发展农村新兴产业,如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等,提高农民的创业意识和经济收入。
四、社会管理规划4.1 村民自治:新农村规划要鼓励村民自治,通过建立村民委员会等组织形式,加强村民的参预和决策权,推动村庄的民主管理和发展。
广州市“城中村”改造规划指引(试行)一、规划目标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城市,贯彻中调战略,打造首善之区。
二、规划原则(一)以上层次城市规划为指导,协调相关专项规划,符合该地区整体协调发展建设,并兼顾城中村发展的现实情况和客观需要。
(二)改造整体上应符合城市规划,配合城市规划与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设置项目建设开展改造工作。
(三)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协调环境优化、交通改善、设施完善、规模合理、经济平衡等要素后统筹确定综合改造方案。
(四)参照城市居住小区的标准改造城中村现有居住环境,引导其逐步改造为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居住生活区。
(五)注重城中村村历史文化特色及自然生态特色的保护,营造宜人和富有地方特色的居住环境。
(六)结合市委市政府关于城中村工作的一系列政策,以及国土房管部门核准的改造涉及的应依法补偿或安置的建设标准、建设规模,确定各类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规模。
核定安置(复建)的村民住宅规模。
三、工作流程区政府组织拟改造城中村建设现状摸查并确认区政府组织城中村改造方案(含经济平衡测算)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平面方案的编制,市建委、市规划局、市土地开发中心联合初审申请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城中村改造方案报市领导小组审定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如涉及控规调整,在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时同步完善相关控规调整程序符合市规划局确认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平面方案要求的城中村改造方案,经村民同意并由村委会出具证明文件四、规划主要内容及要求(一)现状调查和分类统计主要调查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村现状建成区范围内的人口、用地分布、建设环境等现状进行深入调查,摸清常住人口及构成、市政公用设施配套、公共绿地分布等,并分析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对现状建成区范围内的建筑产权情况、建设规模、合法建筑面积、建设质量等现状进行详细调查,并经区政府确认;第三部分,对上层次规划和相关专项和专题规划进行详细核查,其中包括国土部门的土地利用规划。
广州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2018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02.13•【字号】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58号•【施行日期】2018.02.13•【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广州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2012年5月17日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71号公布,根据2015年11月4日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33号《广州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第一次修改,根据2018年2月13日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58号《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广州市城市道路临时占用管理办法〉等16件政府规章的决定》第二次修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实现城乡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保障城乡规划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城乡规划的制定、修改和实施,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市的规划区可以划分为城市规划区、镇规划区和村庄规划区。
第三条各项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和建设,应当按照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村庄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相关规划执行;尚未编制上述规划的,应当按照上层次城乡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第四条本市按照规划的城市区位和功能定位要求,对各项建设实施规划密度分区管制。
规划密度分区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具体控制指标和要求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村庄规划中规定。
第五条城乡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强化国家中心城市地位、建设宜居城乡和现代产业体系的“首善之区”、建设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化大都市、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为目标,保持历史文化名城和“山、水、城、田、海”的城市格局,发挥城乡规划引领城乡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公共政策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制定和修改城乡规划应当注重和加强对土地使用现状及已经作出的规划审批和许可行为的调查,遵循前瞻性、科学性、可实施性、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以及有利于发挥规划的引导、统筹、调控等公共政策作用的规划编制原则。
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政府关于空港大道(106国道—白云五线)工程建设的通告正文:----------------------------------------------------------------------------------------------------------------------------------------------------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政府关于空港大道(106国道-白云五线)工程建设的通告云府〔2017〕2号空港大道(106国道-白云五线)工程,位于白云区太和镇、嘉禾街,由白云区住房和建设水务局负责实施。
该工程线位基本呈南北走向,南以空港大道一期为起点,上跨106国道、均禾大道、规划白云四线,交白云五线,终止于园夏村。
道路全长约3.3千米,主线桥梁长约1.8千米。
规划为城市主干路,红线宽度60米,双向8车道,设计车速60千米/小时。
工程建设主要内容包括道路、桥梁、排水、照明、交通、绿化、交通疏解、电力管沟及管线综合平衡等工程。
道路沿线途径太和镇南岭村、南村、园夏村,嘉禾街长红村、新科村等。
计划开工日期为2017年3月,完工时间为2019年12月。
现就该工程建设的有关事项通告如下:一、建设范围按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道路规划红线范围确定。
二、该工程包含既有道路的升级改造及新建道路、跨线桥工程,工程建设用地涉及征地拆迁安置和管线迁改工作,由白云区住房和建设水务局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实施。
三、建设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顾全大局、积极支持和配合国家建设,不得阻挠建设工程的测量、钻探、施工等工作。
四、违反本通告,拒绝、阻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有关治安管理处罚的法律规定处理;使用暴力、威胁手段,涉嫌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本通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
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政府2017年3月24日——结束——。
广州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2012年5月17日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71号公布根据2015年11月4日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33号第一次修订根据2018年2月13日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58号第二次修订根据2019年11月14日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68号第三次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实现城乡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保障城乡规划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城乡规划的制定、修改和实施,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市的规划区可以划分为城市规划区、镇规划区和村庄规划区。
第三条各项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和建设,应当按照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村庄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相关规划执行;尚未编制上述规划的,应当按照上层次城乡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第四条本市按照规划的城市区位和功能定位要求,对各项建设实施规划密度分区管制。
规划密度分区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具体控制指标和要求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村庄规划中规定。
第五条城乡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应当发挥城乡规划引领城乡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公共政策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制定和修改城乡规划应当注重和加强对土地使用现状及已经作出的规划审批和许可行为的调查,遵循前瞻性、科学性、可实施性、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以及有利于发挥规划的引导、统筹、调控等公共政策作用的规划编制原则。
其中,有关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等的专业规划,应当在该专业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组织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条本市编制城乡规划和实施规划管理采用的广州市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应当与国家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相联系,两套坐标系统应当逐步实现统一。
第七条编制城乡规划应当划定紫线、红线、绿线、蓝线、黄线、黑线等“六线”,并提出相关规划控制要求。
附件1广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草案修改稿(文中划线部分为新增内容或修改内容,加粗斜体部分为修改内容的简要说明)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和依据)第二条(规划区)第三条(适用范围)第四条(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第五条(密度分区)第六条(城乡规划编制体系)第七条(规划编制基本要求)第八条(六线)第九条(授权条款)第二章城乡规划勘查测量管理第十条(编制城乡规划应当具备的基础资料)第十一条(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第十二条(城乡规划基础测量)第十三条(城乡规划工程测量)第十四条(城乡规划勘察测量资料的管理)第三章城市规划区和镇规划区规划管理第一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第十五条(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的内容)第十六条(建设用地使用性质的确定)第十七条(规划用地红线的划定)第十八条(建设项目的用地面积)第十九条(建设用地规划条件的确定)第二十条(建设用地规划条件的内容)第二十一条(居住用地)第二十二条(旧城更新及城中村改造)第二十三条(竖向标高)第二十四条(城镇公共道路和城镇公共绿地的界定)第二节建筑工程规划管理第二十五条(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内容及依据)第二十六条(建筑工程使用功能)第二十七条(建筑工程的高度控制)第二十八条(建筑工程的建筑间距控制)第二十九条(建筑退让控制)第三十条(停车配建)第三十一条(建筑工程景观控制)第三十二条(零星建筑工程)第三十三条(紫线范围内的建设控制及近现代优秀建筑的保护)第三十四条(传统骑楼街的保护)第三十五条(危破房工程)第三十六条(临时建设工程)第三节市政工程规划管理第三十七条(道路交通工程)第三十八条(城市轨道交通)第三十九条(其他交通设施)第四十条(管线工程)第四十一条(厌恶工程)第四章村庄规划区规划管理第四十二条(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内容)第四十三条(村民住宅建设控制1)第四十四条(村民住宅建设控制2)第四十五条(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第五章监督检查第四十六条(建设工程规划验收)第四十七条(违法建设认定、处罚、查处程序的法律适用)第四十八条(违法建设影响城乡规划程度的界定)第四十九条(违法建设责任人的确定)第六章附则第五十条(本规定与规划条例的关系及罚则)第五十一条(施行时间)附表:附表一居住用地容积率、建筑密度和绿地率控制指标表附表二居住建筑建筑间距表附表三建筑工程临规划道路边线、河涌规划控制边线、绿线退让(D)规定附表四建筑工程临铁路边轨中线退让(D)规定附表五建筑工程临架空电力线导线边线退让(D)规定附表六村民住宅建设控制表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和依据)为加强城乡(删除“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保障城乡(删除“城市”)规划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删除“城市”)规划法》、《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和《广州市城市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实施白云区江高镇总体规划的通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5.07.22•【字号】穗府[2005]28号•【施行日期】2005.07.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实施白云区江高镇总体规划的通告(穗府[2005]28号)《白云区江高镇总体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准,根据《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第二十五条关于“城市规划经批准后,城市人民政府应予公布”的规定,现通告如下:一、《白云区江高镇总体规划》是确定江高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明确江高镇发展定位、规模和空间布局的指导性文件;是指导该地区规划、建设、管理和下一层次规划编制的依据。
二、江高镇发展定位为:广州市中北部的卫星城之一,以工业为基础;大力发展物流产业的现代化城镇。
三、江高镇的人口规模规划控制:镇域规划总人口近期(2010年)为20万人,远期(2020年)为24万人;镇中心区规划人口近期(2010年)为18万人,远期(2020年)为22万人。
四、江高镇总体规划范围包括镇域总面积96平方公里。
镇域城镇建设用地面积近期(2010年)控制在20平方公里,远期(2020年)控制在24平方公里;镇区建设用地面积近期(2010年)控制在18平方公里,远期(2020年)控制在22平方公里。
五、原则同意规划确定的用地布局结构、功能分区,以及土地利用、公共设施、综合交通、市政设施规划等内容。
六、江高镇水源保护区范围为镇域范围内的流溪河水域以及沿岸纵深300米以内的陆域,保护区内水质标准不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2B1—1999)》的Ⅱ类标准主要指标。
镇区范围内非饮用水源功能区河段水质执行国家规定的Ⅲ类标准。
七、江高镇的开发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优先编制近期重点发展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近期建设主要内容:(一)重点建设新行政中心区与物流产业园区;(二)扩大中北部片区教育产业园区规模;(三)适度发展南部和西北部的工业片区;(四)控制并适度改造整理滨河建设与景观;(五)道路建设将配合地块的开发或改造进行先导性建设与控制;(六)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七)按规划布局的公共绿地、生态公园、居民休闲开敞空间等联动建设;(八)建设污水处理厂。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9-2025)一、规划背景介绍白云山是南粤名山,自古有“羊城第一秀”之称。
2002年5月,白云山风景名胜区被国务院审定为“国家重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1996年5月,广州市规划局组织编制《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于2006年2月通过广东省人民政府审查,2009年10月获得国务院审批。
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现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9-2025)》向社会公布。
规划文本有四大部分内容共19章,第一部分是规划景区发展目标定位、规划分区和结构布局、生态原则;第二部分是核心区保护和各个专项如培育、景观、游览规划;第三部分是基础设施规划,包括道路、市政设施、消防规划;第四部分是分期发展和外围保护地带控制规划。
该规划为法定规划。
市民可以上“规划在线”网站查询规划文本和图则。
二、风景名景区范围、定位与发展目标(一)规划范围:风景名胜区面积为21.80平方公里。
其中,核心景区(即核心保护区)规划面积为533.7公顷。
外围保护地带范围包括广州大道以西,白云大道以东,同泰路以南,广深铁路、恒福路以北,用地面积10.1平方公里(不含风景名胜区范围)。
(二)风景区定位: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是广州市构建国家中心城市和广东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以南亚热带植被景观、“山瞰城景、城观山色”为特征,以自然生态保护培育、休闲游览为主要功能,具有丰富历史人文资源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三)风景区发展目标: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的发展目标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自身健全目标――在规划期内,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将发展成为自然生态环境维育良好、景观形象和游赏魅力独特、各类基础设施条件优越、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风景游憩境域。
二是社会作用目标――在规划期内,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将进一步发挥其在城市生态环境调节、市民休闲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适应城市经济社会的需要,提高国内外知名度,促进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
广钢新城AF040122地块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广州**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二〇**年三月1 规划背景1.1 工程名称:荔湾区广钢新城AF040122地块项目1.2 建设单位:广州市如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1.3工程地点:项目位于广钢新城东北部,北临开拓一横路、南临开拓二横路、东临规划路、西临开拓路。
1.4 工程规模:总用地面积为22969.10㎡,其中可建设用地面积为22969.10㎡。
2 规划编制依据2.1 《广州市城市规划条例》2.2 《广州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试行)》2.3 《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3 用地现状及区位条件概述项目所在的广钢新城位于花地生态城东南部、珠江西岸,距离白鹅潭商业中心2.5km,与广州医药港相邻;东临芳村大道、西接花地大道、鹤洞大桥以南、南环告诉公路以北,交通十分便捷。
项目周边公共交通配套完善,500m范围内公共交通涵盖沿鹤洞大道布置的广佛线西朗站、鹤洞站及西面沿芳村大道布置的地铁1号线鹤洞站等三个地铁站及多个公交站,同时项目西侧及北侧规划有轨道交通。
4 规划布局4.1规划原则4.1.1从城市设计的宏观角度出发,设计出能代表城市新形象的居住小区。
为市民提供一个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生活方便、便于管理、环境优美的新型的居住小区;4.1.2建筑总体布局、造型、色彩应注重城市设计,充分考虑区内不同功能建筑之间的关系及其与周围地块的关系;本规划设计力求突破现存模式,以大容量、多层次、高素质的环境空间包装恰当面积的住宅单位,创建园林式、环保型的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小区。
4.1.3注意处理建筑空间的有机组合、过渡,做到公共空间的开放性、个人空间的私密性;4.1.4住宅群体布置要避免建筑物之间的相互遮挡,要满足住宅对日照、间距、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的要求;营造小区内组团绿化空间,尽量使各户型的客厅和主人房有好的景观和朝向,争取做到户户有景,户户有良好的朝向,使住宅更加人性化和个性化。
1769.广州市新一轮村庄规划编制思路研究——以广州市白云区村庄规划为例赵楠代秀龙黎逸科孙鸥摘要:在国家、省、市层面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政策以及《城乡规划法》实施的大背景下,对广州市上版村庄规划从规划编制、规划管理与实施方面进行回顾与反思,得出上版村庄规划基本实现全覆盖,但存在村规划标准与村规划建设行政许可实施细则缺位,与乡村规划建设许可制度的要求难以衔接,规划报建与控违、拆违的联动机制不完善,村民住宅报建程序复杂等规划编制以及规划管理方面的问题,导致村庄规划实施性较差。
基于此,对新一轮村庄规划编制与管理的重点和方法进行研究。
在规划编制方面,提出制定前置规划标准、划定村庄规划区、将村民公众参与纳入规划编制程序;在规划管理与实施方面,建议建立规划管理工作体系,构建规划实施监控机制,建立村民公众参与机制,实施《乡村规划建设许可证》制度。
新一轮村庄规划编制研究旨在为广州市村庄规划寻求新思路、新路径,在城乡一体化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字:村庄规划;规划编制;规划管理;实施保障1 村庄建设、规划与管理现状1.1 村庄现状情况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钟落潭镇、太和镇、人和镇,共计118条行政村。
现状白云区村庄户籍人口总数为36.61万人,现状村庄建设用地8319.96公顷,人均村庄建设用地227平方米。
其中,村生活用地5203.01公顷,人均142平方米;农村集体经济留用地3116.95公顷,人均85平方米。
图1 广州市白云区四镇村建设用地现状分布图白云区从1996年开始即停止批准宅基地住房建设申请,十几年来,各镇人口不断增长,农村分户建房迫切需要土地安排。
在无法合法获得住房建设的情况下,许多村民进行违法建设。
自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白云区的村民住宅建设经历了从无序、宽松的管理到逐步纳入规范、严格的管理;从低潮到高潮、又渐渐平稳回落的几个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高密度、极度散布的“城中村”的形成(2)村庄布局分散、土地使用粗放,土地资源浪费严重(3)“空心村”、闲置土地出现(4)村庄设施配套水平低、环境问题较突出,村民生活质量有待提高1.2 村庄规划编制情况1.2.1 编制背景(1)国家背景党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指出要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规划,建设规划说明书,村庄规划新农村规划: 建设规划说明书引言:新农村规划是指针对农村地区进行的城乡一体化规划,旨在实现农村现代化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新农村规划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村庄规划的必要性1.1 提升农村生活品质:新农村规划能够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和文化娱乐设施,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
1.2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规划能够合理规划农村产业布局,提升农村经济效益,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
1.3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规划能够合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
二、新农村规划的原则2.1 结合农村实际情况:规划应根据农村地区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制定符合实际的发展目标和措施。
2.2 科学合理规划布局:规划应合理规划农村建设用地、农田保护区、生态保护区等,确保农村发展和生态平衡。
2.3 民众参与和社会协商:规划应充分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广泛的社会协商,形成共识,增强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三、新农村规划的重点内容3.1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应注重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交通和生活条件。
3.2 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应重点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实现农村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
3.3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应注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推广农业生态化种植和养殖方式,保护农村生态系统。
四、新农村规划的实施方法4.1 政府引导和支持:政府应加大对新农村规划的宣传力度,提供政策支持和财政资金,引导农民积极参与规划实施。
4.2 强化组织管理:规划应建立健全的组织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和评估。
4.3 加强技术支持:规划应注重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提供农村规划设计、农业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支持,提高农民的规划实施能力。
五、新农村规划的前景展望5.1 农村现代化:新农村规划的实施将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品质。
广州市白云区建南村规划 广州市白云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 1 1 基本情况 1.1现状概况 1.1.1历史沿革 建南村现隶属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原属蚌湖镇),是广州市北郊著名的侨乡和文化之乡,历史上多为番禺所辖,1958年1月划归广州市郊区。1987年后广州市郊区分设白云﹑芳村﹑天河﹑黄埔4区,属白云区管辖。1987年成立原蚌湖镇,建南村为其辖属7个行政村之一。 1.1.2地理位置 建南村地处广州市白云区北片,原蚌湖镇域西南部。北接黄榜岭,东与人和镇隔河相望,西界江高镇,南邻镇湖村。江人公路穿境而过,东北至人和镇,西南达江高镇。村中心居民点位于原蚌湖西湖村东南部,江人公路南段的东侧,距市中心约20公里。 1.1.3自然条件 ①气候 本村地处北回归线南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冬季短暂;日照较长,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7℃,年平均降雨量为1754﹒7毫米,年平均积温7635℃,日较差3~5℃,适宜于农作物的生长。常年以东南风向为主,最大风速为28~32米/秒。 ②地形地貌 建南村地处珠江三角洲北部,地势自西北向东南略倾斜,海拔一般在7米左右(广州高程)。流溪河沿村东缘自北向南穿过,沟渠较多。本地土质为珠江三角洲积沙风岩土,地下水位较高。 广州市白云区建南村规划 广州市白云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 2 1.1.4社会经济 ① 人口 至1999年底,全村总户数为911户,总人口2488人,其中常住农业人口1915人,村农转非人口573人。 ② 土地利用 建南村现状土地利用为村镇建设用地和农田﹑菜地﹑渔塘,城市征用地也较多,主要为工业和仓储用地,其中以蚌湖实业公司占地最多,约为12公顷。全村现状总面积305.28公顷,其中耕地面积86.94公顷(其中含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72.45公顷),鱼塘面积为104.28公顷。
表1 蚌湖镇建南村现状征地一览表
1人和镇政府建南小学780083文8492原蚌湖镇政府南方手袋厂223688工9063原蚌湖镇政府金桥电脑织衣公司646788工业2384原蚌湖镇政府广州市蚌湖实业公司15381穗规地证字[2001]第77号5原蚌湖镇政府21096穗规地证字[1998]第265号6广州水箱厂16603穗规北地字[1993]第337号7原蚌湖镇经济发展总公司22198穗规北地字[1994]第555号8广州市广州制刷一厂6170穗规北地字[1993]第747号9原蚌湖镇经济发展公司14036穗规北地字[1993]第782号10省汽车工业公司1339184居18911市纺织品工业公司1871388仓83312白云区鸿信实业有限公司5026穗规地证字[2001]第53号13建南村民委员会7616穗规北地字[1995]第302号14建南村民委员会9223穗规地证字[1996]第349号用地面积(m2)用地性质地块序号现状用地名称征地文号征地单位 广州市白云区建南村规划
广州市白云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 3
建南村村域现状用地平衡表(现状人口:2595)
序号 类 别 用 地 名 称 用地面积(ha) 比 例(%) 人 均(M2/人)
1 R 6.32 2.07 0
R1 一类居住用地
6.32 2.07 0
R2 二类居住用地
0 0 0
R3 三类居住用地
0 0 0
R4 四类居住用地
0 0 0
2 C 公共设施用地 1.54 0.50 0 C1 行政办公用地 1.54 0.50 0 C2 商业金融业用地 0 0 0 C3 文化娱乐用地 0 0 0 C4 体育用地
0 0 0
C5 医疗卫生用地
0 0 0
C6 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0 0 0
C7 文物古迹用地
0 0 0
C8 其它公共设施用地
0 0 0
3 M 工业用地
22.18 7.27 0
M1 一类工业用地
19.35 6.34 0
M2 二类工业用地
0 0 0
M3 三类工业用地
2.83 0.93 0
4 W 仓储用地
12.1 3.96 0
W1 普通仓库用地
12.1 3.96 0
W2 危险品仓库用地
0 0 0
W3 堆场用地
0 0 0
5 T 对外交通用地
0
0 0
T1 铁路用地
0 0 0
T2 公路用地
0 0 0
T3 管道运输用地
0 0 0
T4 港口用地
0 0 0
T5 机场用地
0 0 0
6 S 道路广场用地 0.72 0.24 0 S1 道路用地
0.72 0.24 0
S2 广场用地
0 0 0 广州市白云区建南村规划 广州市白云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 4 S3 社会停车场用地
0 0 0
7 U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3.69 1.21 0
U1 供应设施用地
1.4 0.46 0
U2 交通设施用地
0 0 0
U3 邮电设施用地
2.29 0.75 0
U4 环境卫生设施用地
0 0 0
U5 施工与维修设施用地
0 0 0
U6 殡葬设施用地
0 0 0
U7 其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0 0 0
8 G 绿地 21.4 7.01 0 G1 公共绿地
21.4 7.01 0
G2 生产防护绿地
0 0 0
9 D 特殊用地
0 0
D1 军事用地
0 0 0
D2 外事用地
0 0 0
D3 保安用地
0 0 0
10 E 水域和其他用地
237.33 77.74 914.6
E1 水域
104.28 34.16 401.8
E2 耕地
86.94 28.48 335.0
E3 园地
0 0 0
E4 林地
7.86 2.57 30.3
E5 牧草地
0 0 0
E6 现状村建设用地
38.25 12.53 147.4
E61 生活用地
32.31 10.58 124.5
其 中
历史用地 32.11 10.52 123.7
90年以后征用地 0 0 0
E62 经济发展用地
1.68 1.95 6.5
其 中
历史用地 0 0 0
90年以后征用地 1.68 0.55 6.5
E违 90年以后未征已建用地 4.26 1.39 16.4 E613 未征已建生活用地
3.64 1.19 14.0
E623 未征已建经济发展用地 0.62 0.20 2.4
合 计 村域总用地 305.28 100.00 1097.3 广州市白云区建南村规划 广州市白云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 5 ③ 经济 以蔬菜﹑水稻种植﹑水产养殖等为主的三高农业是村集体经济的主导产业。八十年代以来,伴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进行,以“三来一补”(即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为主要形式的外向型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主要工业企业有:建南手袋厂、金桥电脑织衣有限公司、广州市红风制锁厂,蚌湖实业公司等。 1.1.5公建设施 全村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完善,现状公建主要有:村委会、小学、敬老院、卫生所、幼儿园、信用社、公厕等。(详见表3)。 表3 建南村现状公建设施一览表 项目名称 数量 用地面积(m2) 建筑面积(m2) 备 注 小学 1 7800 幼儿园 1 500 村委会 1 250 600 敬老院 1 200 卫生所 1 120 信用社 1 300 公厕 3
村内无农贸市场,村民日常购物主要去镇商贸市场。另村内有少量的商业点,村内设有几处肉档,为村民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1.1.6道路交通 ① 对外交通 建南村对外交通尚不发达。主要对外公路为江人公路,宽16m,路面宽9m,路面质量良好,为水泥路面。 ② 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