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视动画艺术(严选内容)
- 格式:doc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8
浅看中国动画仿佛是种习惯,当提起中国大陆的动画的时候,人们似乎更愿意的是追忆往事。
半个世纪前的辉煌,已经成了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难以割舍的情怀,所以我们总会提到那样几部名作。
《铁扇公主》,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有万籁鸣、万古蟾兄弟于1942年完成。
由于无人投资于1942年后中断了。
四十年代初,钱家骏等在重庆也摄制动画短片《农家乐》,但也未获发展。
然而上世纪50年代,当中国动画在新中国诞生的鼓舞下刚刚走上蓬勃发展之路时,中国的动画人却面临着一个窘境,就是很多影片都在模仿苏联的模式,以致中国动画在世界上竟被识别成为苏联动画了。
特伟等老一辈动画家在这样的环境下提出了动画要有民族性的观点,并且身体力行地创作了如《骄傲的将军》、《神笔马良》,也正是在这个观念的指引下,不断争取创作属于我们自己的动画。
美术电影部门在中国电影事业中,是具有独特风格的比较优秀的部门。
1958年增添了一个新的品种-剪纸片,第一部作品《猪八戒吃西瓜》一举成功。
由于它具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而受到好评,开辟了发展剪纸片艺术的新路。
1960年创造了水墨动画片,把典雅的中国水墨画与动画电影相结合,形成了最有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小蝌蚪找妈妈》和《牧笛》这两部影片因此获得极大成功。
它们以优美的画面和诗的意境,使动画艺术进入更高的审美境界,令人耳目一新,是动画史上的一个创举,它的成就在国内外引人瞩目。
20世纪60年代,由万籁鸣导演,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大型动画片《大闹天宫》,代表着中国美术片一个时代的辉煌,也从此让世界知道中国有个会武功、很厉害的“Monkey King”,渐渐的我们才得以诞生后来在世界动画领域都独树一帜的“中国学派”。
这也是值得我们国产动画骄傲的历史记忆。
我国传统的动画制作模式,使得重技术,轻故事。
但是后来近十年的空白,更使得我国动画在技术领域更落后于美国日本。
改善自身的技术本来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事实证明,技术上的学习和进步、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
《Classic Chinese animations 》知识清单一、引言中国经典动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它们以独特的艺术风格、精彩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寓意,给观众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启发。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经典动画的世界,探索其中的奥秘。
二、中国经典动画的发展历程中国动画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20 年代。
1926 年,万氏兄弟创作了第一部具有影响力的动画短片《大闹画室》,标志着中国动画的诞生。
在 20 世纪 40 年代,万氏兄弟又推出了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这部作品在亚洲地区引起了轰动,为中国动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 世纪 50 年代至 80 年代,是中国动画的黄金时期。
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动画作品,如《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
这些作品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采用了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中国动画的独特魅力。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国外动画的涌入和国内动画市场的变化,中国动画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三、中国经典动画的艺术特点1、独特的美术风格中国经典动画在美术风格上借鉴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如水墨画、剪纸、皮影戏等。
《小蝌蚪找妈妈》采用了水墨画的表现形式,画面优美,富有诗意;《猪八戒吃西瓜》则运用了剪纸艺术,造型生动,色彩鲜艳。
2、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经典动画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等。
《大闹天宫》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展现了孙悟空的英勇无畏和反抗精神;《哪吒闹海》则讲述了哪吒与龙王之间的斗争,体现了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3、精彩的音乐配乐音乐是中国经典动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动画作品都配有优美动听的音乐,如《大闹天宫》中的配乐,融合了民族乐器和交响乐,营造出了宏大的氛围。
四、中国经典动画的代表作品1、《大闹天宫》《大闹天宫》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 1961 年至 1964 年制作的一部彩色动画长片。
9艺术论丛浅谈影视动画的叙事艺术李梦宇吉林省动画学院摘要:叙事作为影视艺术作品的最为原始的艺术方式,不论是在影视动画作品中,还是影视故事作品中,都得到了普遍地应用。
在影视动画作品中,叙事艺术往往是作为作品的艺术核心而存在的,一部影视动画能否充分发挥叙事艺术的核心作用,往往关系到其可理解性和受欢迎程度。
因此,如何在影视动画中发挥叙事手法的艺术光彩成为了影视动画从业人员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将从影视动画的叙事艺术概念出发,谈谈几种常用的影视动画叙事艺术方式。
关键词:影视动画;叙事艺术;核心作用;研究课题影视动画与故事片、科学教育片、纪录片并称为影视制作的四大片种,是一种高度假定性的影视艺术。
自影视动画诞生以来,经过近两百年的发展和演变,影视动画已经实现了从简单的故事讲述向视觉艺术的伟大跨越。
然而随着影视动画的不断发展,影视动画的制作者和收看者,却往往忽视了影视动画的最重要的一个作用那就是叙事艺术。
影视动画的叙事艺术包括戏剧性叙事、文艺性叙事、纪实性叙事等多种叙事艺术方式。
突出影视动画的叙事艺术,有利于丰富影视动画的叙事感情,增强影视动画的感染力。
一、影视动画的叙事艺术概念1.1独特的题材和奇特的视角选取题材是创作影视动画的首要步骤,也是影视动画叙事编写、铺排以及故事的走线和脉络的首要环节,因此选取独特的题材是影视动画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影视动画的叙事题材来源于创作者对生活和自然的深刻感悟、理解和思考,而这往往决定着一部影视动画的思想定位和内容定位。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的思想特质和文化属性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其中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人的思想逐渐多元化,也就是面对同一件事物不同人会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从而得到不同的启发。
因此思想的多元化也就决定了影视动画的视角多元化,突出影视动画的叙事艺术就必须要采取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这样才能够给予受众思想的启发。
1.2巧妙的构思和丰富的细节优秀的影视动画的优秀之处不仅在于其拥有独特的动画题材和拍摄视角,而且还在于其故事情节拥有巧妙的构思以及足够多的引人深思的细节。
中国民族动画各采用哪些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元素?中国动画片发展经历了70多年的时间,其间,中国动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产生了一大批蜚声海内外的优秀作品。
中国动画从它创始初期就与传统民族艺术元素紧密相连。
中国书法、篆刻、京剧、皮影、武术、传统乐器、古代纹饰等民族的艺术元素被广泛的应用于中国动画的制作之中,充分地体现出中国动画的民族性特点。
但同时,过分地强调民族性也对中国动画今后的发展产生了质疑和阻碍。
一、许多的传统民族艺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动画创作中(一)题材方面在题材方面注重新的思想性,教育性和审美趣味相结合,寓教于乐,在动画片种的样式和风格方面,注重从中国传统的民族民间造型样式和材料中借鉴汲取营养,探索和实验动画艺术的新材料和新品种。
中国动画可分为以下八种不同的题材:1、革命教育题材:《三毛流浪记》、《半夜鸡叫》、《红军桥》、《红云崖》、《草原英雄小姐妹》、《小号手》、《小八路》、《东海小哨兵》。
2、童话题材:《小鲤鱼跳龙门》、《小蝌蚪找妈妈》、《谢谢小花猫》。
3、古代寓言题材:《三个和尚》、《愚人买鞋》、《猪八戒吃西瓜》、《南郭先生》。
4、当代儿童生活题材:《牧笛》、《没头脑和不高兴》、《黑猫警长》。
5、民间传说历史故事题材:《神笔马良》、《骄傲的将军》、《猴子捞月》、《渔童》、《九色鹿》、《牧童与公主》、《葫芦兄弟》。
6、少数民族题材:《一幅偅锦》、《孔雀公主》、《蝴蝶泉》。
7、文学名著改编题材:《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小溪流》、《金猴降妖》、《擒魔传》。
8、国际讽刺漫画风格的动画题材:《黄金梦》、《谁唱的好》。
每一种题材都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无论是寓言神话故事,还是革命教育,都是与中国传统民族艺术分不开的,所以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同时也能够提高大家对动画的兴趣,可以说,题材上的民族性是中国传统民族艺术在动画上最好体现,也是我们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二)美术设计方面1、人物造型:在每一部出色的动画片中,人物造型都充当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塑造好一个性格鲜明、形象突出的人物形象是不可或缺的,所以人物造型的独特性也就成为动画片的特点之一。
浅析中国动画艺术【摘要】动画艺术是一种世界性的艺术。
它作为一种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艺术形式,自20世纪初确立以来,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普遍的发展。
文章分析了中国动画艺术现状,并就中国动画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动画;现状;发展方向动画以“赋予生命”为概念,将梦想展现于人们面前。
中国动画从诞生到如今,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
中国原创动画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取得了巨大成绩,早期万氏兄弟创作的《铁扇公主》,为中国动画走向国际做了很好的铺垫。
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厂厂长特伟提出了“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从此开始了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建设。
中国动画艺术家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当中汲取营养,为己所用,力求表现出中国独有的风格,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如《猪八戒吃西瓜》、《渔童》、《济公斗蟋蟀》、《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影片,吸收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造型艺术特色,将动画形象塑造得生动丰满,也使中国的民间传统艺术得到发扬。
改革开放后,中国动画电影有了新的发展机遇,开始走向世界。
然而,这一阶段,许多国家的动画电影以打斗为主,题材局限,缺少思想性和艺术性。
中国动画电影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加之忽视传统优势,又不精通新的3D制作技术,中国动画电影在艺术创作方面面临着困惑。
所以,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应当在继承历史、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确定合适的审美趋向和发展思路。
1中国动画艺术现状虽然国家越来越重视动画艺术的发展,但目前国内的动画艺术仍然不太景气。
一段时期以来,大量国外动漫作品占领着中国的艺术市场,一方面使国内动漫市场不断丧失;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导致国人对发达国家国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的盲目追随。
目前,我国内地也有大量的作品相继出现,但这些作品还没能成功地确立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动画角色。
据调查显示:在青少年中最喜爱的卡通作品里,日本卡通占60%,欧美卡通占29%,中国内地和港台原创卡通的比例只有11%。
现在,中国动漫市场80%以上的盈利流向了海外,中国动画的这种境遇令人尴尬,而本土文化缺失所导致的后果却更令人担忧。
从《大闹天宫》看1957年到1965年中国动画片的艺术特点这个时期是中国动画的第一个繁荣时期,也是民族风格成熟的阶段。
这一美术电影的鼎盛时期,形式多样,美术片的艺术特点得到充分发挥,民族风格更为成熟和完美,拍出了一批至今依然是中国美术电影历史上最优秀的作品,在国内外声誉鹊起。
周恩来总理生前指出:美术电影部门在中国电影事业中,是具有独特风格的比较优秀的部门。
1958年增添了一个新的品种——剪纸片,第一部作品《猪八戒吃西瓜》一举成功。
由于它具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而受到好评,开辟了发展剪纸片艺术的新路。
1960年创造了水墨动画片,把典雅的中国水墨画与动画电影相结合,形成了最有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小蝌蚪找妈妈》和《牧笛》这两部影片因此获得极大成功。
它们以优美的画面和诗的意境,使动画艺术进入更高的审美境界,令人耳目一新,是动画史上的一个创举,它的成就在国内外引人瞩目。
1961年至1964年拍摄的大型动画片《大闹天宫》(上、下集共120分钟),是这一时期重大作品之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
把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故事,形象地再现于电影银幕,有丰富的想象力。
造型艺术和动画技巧都达到很高水平。
《大闹天宫》可以说是当时国内动画的颠峰之作,从人物、动作、画面、声效等等都达到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
它在造型、设景、用色等方面借鉴了古代绘画、庙堂艺术、民间年画的特色,又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艺术融入,描述了家喻户晓的孙悟空,使这一形象跃然银幕,化无形为有形,“挖掘各种艺术表现手段,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技巧”。
国外评论说:“《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斯尼式的美术片所做不到的,即它完全的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
”“是动画片的真正杰作。
”当时的中国动画片所达到的艺术水准不仅得到国际的首肯,而且使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动画片深入到世界民众当中去。
大型木偶片《孔雀公主》,它以生动的情节,恢宏的场景,表现了中国傣族地区的美丽神话,影片的精湛技巧,标志着木偶片艺术的成熟。
[当代中国动画艺术之美]当代中国艺术当代社会是一个影像的时代,动画艺术早已跨越了年龄的界限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和喜爱,成为全民文化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动画艺术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逐渐显现出其独特的价值。
2004年全球动画片及其衍生产品的产值高达5000亿美元,是仅次于IT 产业的又―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中国,2004年中央明确将大力扶持文化产业,并且特别强调着重发展动漫产业,期望5――10年时间动漫产业能够占到GDP的1%。
中国的当代动画艺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潜在市场,但挑战与机遇共存,中国动画艺术发展至今天逐渐暴露出了许多发人深思的问题,尤其是当代中国国产动画。
在一些论坛上常会看到评说当代中国动画的文章,大都是在感慨:“为什么中国动画片不好看?为什么中国动画片的内容老旧、乏味冗长?为什么中国动画片制作粗糙?”当代国产动画怎么就“美”不起来了呢!一、动画艺术概述《电影艺术词典》中对动画艺术的定义是“电影四大片种之一。
是动画片、剪纸片、木偶片、折纸片的统称。
它以绘画或其它造型艺术形式作为人物造型和环境空间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不追求故事片的逼真性特点,而运用夸张、神似、变形的手法,借助于幻想、想象和象征,反映人们生活、理想和愿望。
是一种高度假定性电影艺术。
美术电影一般采用逐格拍摄方法,把一系列分解为若干环节的动作依次拍摄下来,连续放映时便在银幕上产生活动的影像。
”①从大众的普遍认知考虑,可以简易的将动画艺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
狭义的动画艺术指现今成为主流的直属于荧屏艺术的动画,即使用胶片、录像带、光盘等媒介记录下来的并运用一定的技术和人类生理特性,使本没有生命的形象活动起来并具有一定美感的艺术作品。
广义的动画艺术则指一切具有一定美感的能够使人感觉到活动起来的本没有生命的形象的艺术作品。
动画的起源如果单单从给人以运动感来讲,可以追溯到距今数千数万年前的原始艺术,如,距今约***XX年前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奔跑的野猪”,以及距今5000年左右马家窑类型彩陶的“舞蹈纹彩陶盆”等。
质量内容# 1
中国影视动画艺术历史悠久,在辉煌时期的动画片创作形式多样,民
族特色浓郁,制作技术精湛,有着鲜明的艺术特征,在国际动画艺术
界享有独树一帜的“中国动画学派”美誉。
中国动画之父:万氏三兄弟,万古蟾、万籁鸣、万超尘
作品:《大闹画室》《铁扇公主》《龟兔赛跑》《猪八戒吃西瓜》《渔童》
《金色的海螺》《大闹天宫》等等等等
中国动画的七个发展阶段
一、 1922-1945年 中国动画的第一开创期,中国动画的萌芽和探
索时期
《大闹画室》 1926年,中国动画电影创始人万氏兄弟创作了中国第
一部独创动画短片。片长12分,真人动画同时演出。
《铁扇公主》 1941年万氏兄弟推出的中国动画第一部也是亚洲第一
部80分钟动画长片。取材自西游记的故事、名演员白虹等人的配音、
中国山水画风格的背景、吸收了中国戏曲艺术的造型设计都使这部动
画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据了继《白雪公主》《小人国》 《木偶奇遇记》
之后的第四席位置,而且浓郁的中国特色又使它与前三者有明显的区
别。
二、1946-1956年 中国动画片的稳定发展时期
木偶片《神笔》 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的中国美术片。
《骄傲的将军》 民族特色十足,人物造型借鉴京剧脸谱,人物动作
设计有京戏之风,画面与中国戏曲音乐完美结合,洋溢着浓郁的民族
质量内容# 2
化气息。
这两部动画电影是“中国动画学派”的开山之作,为当时的民族风格
探索起到极大的指引作用。
三、1957-1965年是中国动画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民族风格和技术日趋成熟,创作形式多样,有木偶、水墨、
剪纸、折纸、皮影动画等。佳作也多,频频在国际上获奖,在国内外
获得较高荣誉,并赢得了“中国动画学派”的美誉。
《猪八戒吃西瓜》 剪纸动画
《金色的海螺》 吸纳了民间窗花和皮影戏的艺术特色
《小鲤鱼跳龙门》,1959年获苏联第一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动画片银
质奖。
《大闹天宫》 可以说是中国动画片的经典之作,将中国动画的成就
推向了高峰,先后获得卡罗维发利和英国伦敦国际电影节两项大奖,
在国内国际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四、1978到1985年是中国动画的第二个“黄金时代”,也是20世
纪中国动画片最繁荣的年代
《哪叱闹海》 中国美术电影创作又一个高峰的动画长片,深受国内
外好评
《鹏蚌相争》将中国水墨画与剪纸动画集于一身的水墨剪纸动画
《三个和尚》 获丹麦第四届欧登塞国际童话电影节银质奖
《金猴降妖》 获奖众多。但是从其影响力来看,它已经无法与《大
质量内容# 3
闹天宫》《哪吁闹海》相比。这部动画片,似乎在宣告着从1926年的
《大闹画室》到2世纪8年代中期的中国美术电影所逐渐形成的“中
国动画学派”民族风格将要走向尾声。
其他大量优秀的动画长短影片,如《天书奇谭》《雪孩子》《九色鹿》
《蝴蝶泉》《女蜗补天》等在民族风格的探索方面都有突出的尝试,
在国际上也都屡次获奖,赢得无数荣耀
五、1984年-1989年,由于电视的普及与发展,系列动画片开始出现。
《葫芦兄弟》《邋遢大王历险记》《黑猫警长》《阿凡提的故事》等开
始成为动画界的新宠,给后人留下深刻印象,许多动画角色造型让人
铭记于心
六、九十年代是中国动画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
《舒克与贝塔》《自古英雄出少年》 《封神榜传奇》《蓝皮鼠与大
脸猫》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西游记》《蓝猫淘气三千问》等
七、 21世纪以后,中国动画在开拓中转折,发展出现瓶颈。
质量内容# 4
九色鹿
哪吒闹海
渔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