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国内外转基因事件

(完整版)国内外转基因事件

(完整版)国内外转基因事件
(完整版)国内外转基因事件

Rowett研究所Pusztai博士用转雪花莲凝集素基因的马铃薯喂大鼠,1998年秋在英国电视台发表讲话,声称大鼠食用后“体重和器官重量减轻.免疫系统受到破坏”。此事首次引起国际轰动,绿色和平组织、地球之友等反生物技术组织把这种马铃薯说成是“杀手”,策划了焚烧破坏转基因作物试验地、阻止GMO产品进出口、示威游行等。英国皇家学会对此非常重视,组织了同行评审.并于1999年5月发表评论,指出Pusztai的实验有6方面的错误,即:不能确定转基因和非转基因马铃薯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对食用转基因马铃薯的大鼠未补充蛋白质以防止饥饿;供试动物数量少,饲喂几种不同的食物,且都不是大鼠的标准食物,很少统计学意义;实验设计不合理,未作双盲测定;统计方法不当;实验结果无一致性等

1999年5月,康奈尔大学的一个研究组在《Nature》杂志上发表文章,声称用带有转基因抗虫玉米花粉的马利筋(一种杂草)叶片饲喂美国大斑蝶,导致44%的幼虫死亡,由此引发GMO环境安全性的争论。事实上,这一实验是在实验室完成的,并不反映田间情况,因而缺乏说服力,且没有提供花粉量的数据,现在这个事件已有了科学的结论:第一,玉米的花粉大而重,扩散不远,在玉米地以外5米,每平方厘米马利筋叶片上只找到一粒玉米花粉;第二,2000年开始在美国3个州和加拿大进行的田间试验证明,抗虫玉米花粉对斑蝶并不构成威胁,实验室实验中用l0倍于田间的花粉量来喂大斑蝶的幼虫,也没有发现对其生长发育有影响。目前研究已经证实,斑蝶减少的真正原因,一是农药的过度使用,二是作为大斑蝶越冬地的墨西哥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1995年,加拿大首次商业化种植了通过基因工程改造的转基因油菜。但在种植后的几年里,其农田便出现了对多种除草剂具有耐抗

性的野草化的油菜植株,即超级杂草。如今,这种杂草化油菜在加拿大的草原农田里已非常普遍。因为一些转基因油菜籽在收获时掉落,留在了泥土中,来年它们又重新萌发。如果在这片田地上种下去的不是同一个物种,那么萌发出来的油菜就变成了一种不受欢迎的野菜,而且这种能够同时抵御三种除草剂的野草化的油菜不但很难铲除,而且还会通过交叉传粉等方式,污染同类物种,使种质资源遭到破坏。2001年2月,英国政府环境顾问"英国自然"提交的一份报告中,特意描述了加拿大转基因油菜超级杂草的威胁。

2001年11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David Chapela和David Quist在《Nature》上发表文章,声称在墨西哥南部Oaxaca地区采集的6个玉米地方品种样本中,发现有CaMV35S启动子及Novartis Bt11抗虫玉米种的adh1基因相似序列。由于墨西哥为世界玉米的起源中心和多样性中心,当时该消息引起了一些环保人士的关注。绿色和平组织借此大肆渲染,说墨西哥玉米已经受到“基因污染”,甚至指责墨西哥小麦玉米改良中心的基因库也可能受到“基因污染”。

实际上,文章发表后收到很多科学家的批评,指出其在方法学上有很多错误。所谓测出的35S启动子,经反复查明是假阳性。所称Bt玉米中的adh1基因已经转到了墨西哥玉米的地方品种,则是张冠李戴。因为转入Bt玉米中的基因序列是adh1-S基因,而作者测出的是玉米中本来就存在的adh1-F基因,两者的基因序列完全不同,是两码事。显然作者没有比较这两个序列,审稿人和《Nature》编辑部也没有核实。

对此,Nature 于2002年4月11日载文2篇,批评该文的结论是对不可靠的实验结果的错误解释。同期发表编辑申明:该文所提供的证据不足以发表。墨西哥小麦玉米改良中心也发表声明指出,经对种质资源库和新近从田间收集的152份材

料的检测,在墨西哥任何地区都没有发现35S启动子。

这种玉米是欧洲安万特公司的产品,也是一种Bt防虫基因的玉米,所用的Bt基因叫Cry9c,略不同于其他常用的Bt基因。当初做试验时发现它有可能造成人体过敏反应,但事实上,Cry9c杀虫蛋白对人是否会造成过敏,并无明确定论。原因是Cry9c蛋白过去从来没用过,也从未被致敏过,人身上不存在对过敏反应的记忆细胞(T细胞或B细胞),因此也不存在可供试验的过敏志愿者,测试只能用间接方法。

一般来说,造成过敏的蛋白不易被胃酸消化分解、高温稳定性较高、在食物中浓度高,但这并不是绝对的,许多具有这些特性的蛋白并不造成过敏。虽然Cry9c 蛋白在高温下较稳定,也不易再胃酸情况下被分解,但在星链玉米粉中浓度很低,是否会引起过敏反应,实在不清楚。有专家认为,儿童最可能发生星链食品过敏反应,所以需进一步观察,但一些食物过敏学家却公开表示,Cry9c蛋白不太可能造成过敏。

美国环保署当初为了慎重起见,决定只批准为饲料用,不可供人食用,也就是说,星链Bt玉米须特别标记,不得与供人食用的玉米混在一起。2000年,在处理过程中不幸发生疏漏,有些与食用玉米混在一起,而且已用在连锁店玉米面饼上,造成了一起因管理疏漏而造成的转基因作物混入普通食品的事件。为了防止事态恶化,安万特公司立即购回市面上已有产品,虽然并无任何食用者受害,但一场反基因风暴已无法遏止。

美国在1996年核准种植转基因玉米BT11,并批准可供人畜食用, 它由Syngenta 公司开发具有抗虫与抗除草剂的能力, 但是BT10玉米并没有被批准使用。2004年12月,Syngenta公司向美国政府报告,在2001年到2004年期间,有四个州的农民误种了15000公顷的BT10玉米。

2005年3月22日,Nature杂志披露了泄露了使用BT10玉米种子事件,报道之后美国政府开始调查,Syngenta公司公开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说明现存的部分种子已经销毁,其余已隔离准备销毁。据公司称,BT10于BT11只有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而已,其余都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安全问题。

2005年3月24日,欧盟声称,已在23日才接到美国政府的通告。日本与韩国政府声称要对美国进口的玉米是否含有BT10进行检测。

2005年3月31日,Nature杂志报导BT10与BT11不一样的地方在于BT10还含有抗ampicillin的筛选基因。Syngenta承认了这一点,但宣称该基因在植物内已不具有活性。并且也承认BT10在法国与西班牙进行了田间试验,同时专业的检测公司March Genetic ID宣布可以提供检测BT10的PCR方法。

2005年4月3号欧盟执行委员会要求美国当局作出解释, 为什么有上千吨被禁止的转基因玉米进入欧盟。欧盟消费者保护局局长谴责跨国生物技术公司Syngenta 不该让此事发生。欧盟要求Syngenta与美国大使馆提供全部的信息,并称Syngenta 未提供任何检测方法。

2005年4月8号,Syngenta声称已与美国农业部进行了协调,要为此事件支付375000美元的罚金。

2005年5月22日,英国《独立报》披露了转基因研发巨头孟山都公司的一份秘密报告。据报告显示,吃了转基因玉米的老鼠,血液和肾脏中会出现异常。最后迫于压力,应欧盟要求,公布了完整的1139页的试验报告。欧盟对安全评价的材料及补充试验报告进行分析后,认为将“Mon863”投放市场不会对人和动物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于2005年8月8日决定授权进口该玉米用于动物饲料,但不允许用于人类食用和田间种植。2007年3月,法国生物学家Séralini在美国《环境污染与毒理学文献》杂志上发表论文说,雌性实验鼠在食用MON863转基因玉米后开始变胖,而且肝功能受损;雄性实验鼠食用这种转基因玉米后开始消瘦,并伴有肾功能受损。他希望有关政府机构能够重新验证这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性,并暂时取消这种玉米的上市许可。

法国生物技术高级咨询委员会(French High Counsel on Biotechnology)经过调查分析,否定了Seralini文章的科学性。该委员会指出:在Seralini及其同事发表的论文中仅列出了数据的差异,却没能给予任何生物学或毒理学上的解释,而且这种差异仅反映在某些老鼠和某个时间点上,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此外,Seralini及其同事没有进行独立实验,仅仅是对孟山都公司原始数据做了重新分析,显得粗略、证据不足、或解释错误,根本不足以推导出转基因产品会导致某些血液学上的、肝肾的毒性迹象这样的结论。总之,Seralini等人的论文没有任何新的科学信息。同时,Seralini等人在2010年1月5日的公共网站链接上引用的所谓“奥地利开展的转基因玉米喂食老鼠的研究”,早已被该试验的研究者本人承认是错误

2010年3月2日欧盟委员会首次批准欧盟国建大批量种植一种转基因土豆,这是欧盟12年来首次批准转基因作物的种植,欧盟委员会处于对食品安全的考虑,产期以来对转基因农作物持审慎态度。转基因农作物在欧盟国家基本处

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一直被禁止大范围种植。吃钱,仅有美国孟山都公司研制的少量转基因玉米在欧盟种植。

该种转基因土豆由德国化工企业巴斯福研研制,于2009年5月5日,该企业对amflora马铃薯测试

中国转基因事件

2003年,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与绿色和平组织在北京召开会议,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绿色和平组织顾问薛达元在会上发表了题为“转Bt基因抗虫棉环境影响研究综合报告”。绿色和平组织也于当天在其网站上刊登了薛达元长达26页的英文报告,从而再次引发国际争论,在欧、美产生巨大反响,成为国际上争论GMO安全性的重大事件之一。德国《农业报》文章的标题进一步升级,称”Chinese Research:Large Environment Damage by Bt Cotton”。绿色和平组织的“中国项目主管”卢思聘声称,棉农“将面对不受控制的‘超级害虫’,转基因抗虫棉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制造了更多的问题”,“棉农将被迫使用更多、更毒的化学农药”。抗虫棉在中国实践多年,深受广大棉农的欢迎,相信不会同意他的这些结论。中国、美国、德国、加拿大、比利时、印度等国的科学家已在网上纷纷发表评论,反驳绿色和平组织的观点

2007年2月5日...起诉上海雀巢公司的“雀巢巧伴伴”含转基因却没有标明;雀巢公司则否认12日,败诉过的上海消费者朱燕翎再次将上海雀巢有限公司告上法庭。雀巢巧伴伴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是一切问题的基础,也是在这起案件中首先必须明确的。然而,滑稽的是,这么一个“基础性问题”,居然到现在还没有解决!

首先宣布雀巢巧伴伴含有转基因成分的是国际绿色和平组织。今年2月,国际绿色和平组织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及香港抽取73个常见的食品样品,每个样品一式三份。这些样品发送至欧洲基因时代公司检测,检测结果显示73个食品样品中13个含有转基因成份,其中就包括雀巢巧伴伴。据了解,基因时代公司为全球首家转基因产品检验实验室,现在也是全球最大的转基因产品检验机构。

国内检测机构在对雀巢巧伴伴进行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鉴定时,居然出现两种对立的结论。上海申悦商品检验技术研究所的检测结果是:雀巢巧伴伴不含转基因成分(据说,这一结论使雀巢公司的代理人在案件庭审拿到这份报告时也颇感意外)。而农业部下属的检测机构检测表明:雀巢巧伴伴含有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成分(GTS 40-3-2)。

这种不同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是由于我国现在缺乏统一的标准,还是检测过程中的误差?

2009年8月17日,农业部批准了两种水稻、一种玉米的转基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虽然颁布安全证书并不等于商业化,但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种植却实质上在湖北等地已经悄悄进行,今年3月2日,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在就推进转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答记者问时表示,发放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并不等同于允许商业化生产。“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首先进行严格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达到标准的才可获得品种审定证书;之后,相关种子企业还要通过严格审核才可获得转基因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方可进行种子生产经营。”也就是说,目前在市场上任何出售、种植转基因大米和种子的行为,并不合法。转基因水稻在湖北等地,早在2004年就曾因非法种植而备受关注。

2004年,绿色和平组织曾在湖北展开了对转基因水稻种植的四次调查,并于2005年4月13日发布了《非法转基因水稻污染中国大米》调查报告。该报告认为,转基因种植在湖北等地的种植已经非常广泛。该组织同时将调查报告送往农业部。

2005年4月14日,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公布了《关于“转基因水稻污染我国大米”的书面答复材料》,对绿色和平的检测结果“无法认同”,关于报告中所提转基因水稻的种植面积、允许范围、是否违规等问题,农业部将依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湖北农业厅对此事的执法检查结果进行判断和处理。

2005年8月11日,湖北省政府委托省农业厅就“转基因水稻事件”首次发表申明,武汉科尼植物基因有限公司、武汉禾盛种衣剂有限责任公司和华中农大新技术研发公司在承担转基因水稻生产性实验过程中,“擅自扩大制种”,并责成有关单位对其进行处罚。

湖北省农业厅随即对已种植的上万亩转基因水稻进行铲除,并对农民进行每亩约四五百块钱的补助。

随后,农业部下发通知,要求全国各地加强转基因安全监管工

3月14日上午10时,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在京宣布,在亨氏婴儿营养米粉中发现未经政府批准的转基因稻米成分。绿色和平称,此次亨氏原料供应被污染可能与去年初湖北武汉等地转基因水稻流入广州、武汉有关。

在新闻发布会上,绿色和平呼吁亨氏公司即刻召回该批次产品。绿色和平同时吁请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试验阶段转基因水稻的控制,防止未经政府批准的转基因稻米继续污染其他食品。

绿色和平组织称,这一检测结果是由绿色和平今年1月对北京市场上的19种婴儿食品及零食进行抽样后,经国际权威检测机构德国基因时代公司(GeneScan)下属实验室进行独立检测后得出的。含有未经政府批准的转基因稻米成分的产品为保质期至2007年3月12日的“亨氏婴儿营养米粉”

2005年3月14日

事件回放:“绿色和平”国际环保组织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出卡夫广州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乐之三明治饼干含有大豆转基因成分,并称卡夫食品有限公司在转基因原料使用问题上采取了与欧洲市场不同的“双重标准”,没有依照中国有关转基因食品的规定贴上相关标识,侵害了中国消费者的利益。卡夫紧急“辟谣”,否认食品中含有转基因,声言他们的执行标准“符合中国标准”,无须粘贴标识。

2007年6月14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1在京公布的检测结果显示,多款格力高休闲食品和麦德龙自有品牌饼干中含有转基因成分。据悉,格力高公司于2006年在日本公开承诺不使用转基因原料,麦德龙集团则针对德国市场作过同样的承诺。另据报道,全球最大的跨国食品商雀巢、卡夫、联合利华等,在欧洲承诺不使用转基因原料,但在中国却没有此项承诺。这些在国外承诺不使用转基因原料的国外食品生产企业,为什么面对中国这么一个庞大市场,敢于不理不睬,实行双重食品标准呢?

这次检测的样品采自北京、广州和上海三地市场,包含21个休闲类食

品。所有样本均委托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香港基因晶片开发有限公司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日资上海江崎格力高公司生产的菜园小饼(番茄味)、百力滋(特浓番茄味)、百奇(牛奶味)和可珑(牛奶味)样品含有转基因成分。此外,全球第三大零售商德国麦德龙集团的自有品牌AKA饼干(巧克力味曲奇)也被查出含有转基因成分

2010年3·15当天,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10年的3·15调查报告,这次调查的对象主要为超市的生鲜散装食品,样本为2009年10月至11月在我国8个城市的9家大型连锁超市19个门店随机购买,共83份,并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对这些样品分别进行转基因成分检测和农药残留检测。

检测结果发现,在超市购买的生鲜蔬果被检出含有危害较大的几类农药混合残留是一个普遍问题,残留中甚至包括国家已经明令禁止生产或使用的农药,这些农药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建议不应该在发展中国家使用的剧毒和高毒类农药,如三唑磷、克百威、灭多威、氧乐果、杀扑磷、丙溴磷等。

这次检测在豇豆、金桔、南丰蜜橘、飘儿白、菜心、柑橘、青椒等蔬果上发现了杀扑磷、丙溴磷、氧乐果等有机磷类农药,据悉,这些农药对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会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还有一家超市的草莓样本上发现了国际国内都明令禁止使用的剧毒和高毒类农药。

转基因研究的现状及发展

转基因研究的现状及发展 转基因作物是当今世界各国现代生物技术产业研究的热点,中国的转基因生物技术发展一、我国转基因作物的发展现状迅速,由于科学界对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及生态环世界上最早的转基因作物诞生于年,是一境利与弊的争论,措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施对到种含有抗生素药类抗体的烟草。世纪年代,其进行安全管理。本文论述了转基因作物在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已逐渐成为各国现代生物技术产业研国内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及生态环境的利与弊以及关于我国转基因作物安全管究的热点。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1.在畜牧兽医中的应用 应用于动物抗病育种转基因技术可以用于动物抗病育种,通过克隆特定基因组中的某些编码片段,对之加以一定形式的修饰以后转入畜禽基因组,如果转基因在宿主基因组能得以表达,那么畜禽对该种病毒的感染应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或者应能够减轻该种病毒侵染时对机体带来的危害。(其用于遗传育种,不仅可以加速改良的进程,使选择的效率提高,改良的机会增多,并且不会受到有性繁殖的限制。)例如Clements等将绵羊髓鞘脱落病毒的表壳蛋白基因转入绵羊,获得的转基因动物抗病力明显提高;丘才良把一种寒带比目鱼抗冻基因成功地转移到大西洋鲑中,为提高某些鱼类的抗寒能力做了积极的尝试。 2.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用于生产药用蛋白用转基因动物的乳腺生产重组蛋白(乳腺生物反应器)可能是转基因动物的最大应用,这也是世界范围内转基因研究的热点之一。Swamdom (1992)用β-球蛋白的4个核酸酶I的高敏位点与人的两个基因相连,融合基因产生的转基因猪与鼠的原型相似。目前,把转基因动物当作生物反应器来生产药用蛋白已经受到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不仅各国政府投资,一些私人集团也不惜投入大量资金加以研究和开发。 3.转基因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1)转基因表达水平低,许多转基因的表达强烈地位受着其宿主染色体上整合位点的影响,往往出现异位表达和个体发育不适宜阶段表达,影响转基因表达能力或基因表达的组织特异性,从而使大部分转基因表达水平极低,极少部分基因表达水平过高。 (2)难以控制转基因在宿主基因组中的行为,转基因随机整合于动物的基因组中,可能会引起宿生细胞染色体的插入突变,还会造成插入位点的基因片段丢失,插入位点周围序列的倍增及基因的转移,也可能激活正常状态下处于关闭状态的基因。 (3)不了解哪些基因控制多数生理过程,不了解基因表达的发育控制和组织特异性控制的机制。 (4)制作转基因动物的效率低,这是目前几乎所有从事转基因动物研究的实验室都面临的问题,也是制约着这项技术广泛应用的关键。 (5)对传统伦理是一种挑战,对人类的生存有一定的负面作用等。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这些缺点的存在就否定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价值。因为它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配合其他相关的生物技术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这一技术日趋成熟,许多问题有望逐步得到解决。

转基因作物的研究进展

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课程论文 转基因作物的研究进展 学生姓名:魏斌聪 学号:200806016139 专业/班级:生物工程081班 课程名称:生物工程原理 指导教师:陈蔚青教授 浙江树人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2011年5月

转基因作物的研究进展 魏斌聪 (浙江树人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生工081班浙江杭州310015) 摘要:人们将所需要的外源基因(如高产、抗病虫害优质基因) 定向导入作物细胞中, 使其在新的作物中稳定遗传和表现,产生转基因作物新品种, 是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的一项新技术。本文先描述了转基因作物的发展进程,对其基因问题的研究作了讨论,并列出转基因作物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作分析,最后对此项技术作出展望。 关键词:转基因作物;DNA技术;基因导入;安全性 前言 转基因植物(transgenic plant),是指基因工程中运用DNA 技术将外源基因整合于受体植物基因组、改变其遗传组成后产生的植物及其后代。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主要在于改进植物的品质,改变生长周期等提高其经济价值或实用价值。[ 1 ]其主要范围是在作物方面,如可食用的大豆、玉米等,或者可投入生产的棉花等作物。 从表面上看来,转基因作物同普通植物似乎没有任何区别,它只是多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性的基因。从1983年以来,生物学家已经知道怎样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具有某种新的特性:抗除莠剂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种害虫的特性。[ 2 ]这个基因可以来自于任何一种生命体:细菌、病毒、昆虫等。这样,通过生物工程技术,人们可以给某种作物注入一种靠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的特性,这是人类9000年作物栽培史上的一场空前革命。[ 3 ] 1 转基因作物的发展进程 转基因作物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1983年,全球第一例转基因烟草在美国问世。1986年,首批转基因抗虫和抗除草剂棉花进入田间试验。1996年,美国最早开始商业化生产和销售转基因作物(包括大豆、玉米、油菜、

十大创意营销事件_新闻事件营销

十大创意营销事件_新闻事件营销 事件一.昆士兰旅游局:世界上最好的工作 澳大利亚大堡礁久负盛名,但因为随着海洋升温及游客增多,一度大堡礁的珊瑚虫濒临灭绝,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大堡礁生态环境得到了恢复,知名度却已大不如从前。尤其是拥有“大堡礁之星”美誉的哈密尔顿岛,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冲击,旅客量大减。于是,昆士兰旅游局策划了一次网络营销活动来推广其旅游业。 2009年1月9日,昆士兰旅游局网站面向全球发布招聘通告,并为此专门搭建了一个名为“世界上最好的工作”的招聘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ae13482642.html,),招聘大堡礁看护员。网站提供了多个国家的语言版本,短短几天时间网站吸引了超过30万人的访问,导致网站瘫痪,官方不得不增加数十台服务器。 “世界上最好的工作”共吸引来自全球20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5万人竞聘。据昆士兰旅游局称,整个活动的公关价值已经超过了7000万美元。 从营销的角度,这次营销推广成功之处在于四个方面:

1.概念造势极其成功 昆士兰旅游局成功将时间推广的主体——大堡礁,延伸到大堡礁看护员身上,再将看护员工作塑造成“世界上最好的工作”这一个概念,这一概念在吸引受众眼球方面是无以伦比的——这正是归纲式营销造势的成功所在。 2.逆势策划吸引眼球 在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大量工厂裁员、工人失业这样一个人心惶惶的时刻,澳大利亚昆士兰旅游局恰当其时推出以惬意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以每小时1400美金的超高待遇招聘所谓的“大堡礁看护员”,吸引了全球无数人的眼球,媒体更是为之疯狂激动,不惜用大量的版面进行免费的报道。 3.网络营销造势凌厉 “世界上最好的工作”所有关键环节都在网上展开,昆士兰旅游局从一开始就建立了活动网站。旅游局在全球各个办公室的员工则纷纷登陆各自国家的论坛、社区发帖,让消息在网友中病毒式扩散。 此次活动的参赛规则是全世界任何人都可通过官方网站报名,申请者必须制作一个英文求职视频,介绍自己为何是该职位的最佳人选,内容不可多于60秒,并将视频和一份需简单填写的申请表上传至活动官方网站。这几乎没有门槛,但又自娱自乐的方式吸引了许多人参与。 活动官方网站的合作伙伴是Youtude,借助Youtude在全球的巨大影响,活动本身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口碑和病毒式传播。 4.互动式营销高潮迭起 主办方充分利用了网络的交互性使活动的影响力不断延伸。 为了进行充分网络造势,主办方设计了经网络投票决出“外卡选手”环节,入选50强

十条国内外重大新闻

十条国内外重大新闻 1利反对派攻入首都 8月21日,一名利比亚反对派武装人员在的黎波里以西的“Kilometre 27”军事基地内举枪庆祝。当日,利比亚反对派方面称,反对派武装已控制首都的黎波里部分地区,并在部分地区与政府军展开激烈争夺。 观点:卡扎菲是一个独裁分子,人民需要民主,独裁者被推翻是迟早的事,卡扎菲应该尽快下台,不要做没有必要的抵抗。 2 金正日抵达俄罗斯 2011年8月21日,金正日乘坐的专列经过海参崴和哈巴罗夫斯克,当地时间当天上午9时30分抵达阿穆尔州布列亚火车站。金正日在布列亚站出席迎接活动约5分钟后,乘坐朝方利用专列专门带去的汽车前往布列亚水电站进行访问。 观点:这同样是一个独裁政府,虽然他们也在努力,但我认为真正的领袖是由人民选举出来的。 3 郭美美事件 2011年6月20日,微博上一个名叫“郭美美baby”的女孩引起了众人瞩目。她在微博上经常展示自己的生活照,从中能看到,她开玛莎拉蒂跑车、在别墅开生日会,皮包、手机、手表都是昂贵的奢侈品。而她微博认证的身份是“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正是这一点,引发了公众的强烈质疑:一个年仅二十岁的女孩就当上了总经理,并拥有名包豪车,财产来源是否和“红十字会”有关?一时之间,网友们展开了“人肉搜索”,各种与郭美美、红十字会有关的说法在网络上流传,真假难辨,真相不明。 观点:我认为人们无论多有钱,都不应该炫富,这回引来许多不良后果。 4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 2011年7月23日晚上20点30分左右,甬温线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目前事故原因尚未彻底查明。截至7月29日,事故已造成40人死亡(有数名外籍人士),200多人受伤。7月29日,事故遇难者家属和亲友等来到事故现场举行悼念活动。 观点:铁道部应该严肃反思此事件,严厉惩处有关官员,给人民一个交代,不要让人民作出不必要的伤亡。 5美国海豹突击队事件 观点:美军喜欢侵略别人,总会遭到别人复仇。士兵不必为资本家和政治家卖命。 6清华大学百年校庆 观点:清华大学是伟人的摇篮,它能够给中华民族带来新的力量! 7卡恩性侵犯案件 观点:如今是一个民主的世界,不论是富人,穷人,大官,平民,犯了法都要接受处罚,卡恩的官职和金钱不能包容他犯罪。 8日本地震 观点:如今还没有东西能检测地震,但日本人如此淡定还是值得中国人学习。 9奥巴马接见达赖 观点:美国与中国是友好国家,就不应该干涉中国的内政,会对中美友谊有损害。 10朝鲜韩国炮击事件

转基因安全性评价(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1190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转基因安全性评价(正式 版)

转基因安全性评价(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对转基因植物食品未知物质风险的主要担忧有: ①致病性物质的出现,即转基因生物产品食用后是否 会致病;②营养成分的 变化及抗营养因子的出现,如蛋白酶抑制剂、脂 肪氧化酶 的产生或含量的变化;③新的过敏原的出现,如 大豆中的 致敏性蛋白和巴西坚果中的2s清蛋白¨u;④天 然有毒物的产生,如茄碱、葫芦素、Ot一番茄素等 u2棚1。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有可能会产生毒素、 抗营养物质、过敏原以及致癌物质或联合致癌物质。

转基因奶牛生产的激素(rbGH)在美国投入商业化使用后,使用者很快发现这类药物导致了奶牛乳房炎发病率加繁殖率低。由于药物的作用,奶牛新陈代谢加快,导致能耗增加而引起死亡,牛奶的营养价值也降低了。对获准在西班牙和美国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玉米和棉花进行针对性研究后认为,转基因作物可能引起脑膜炎和其它新病种。也有资料证实,转基因食品可能诱发癌症并传递给下一代以及导致失调,可能需要30年或更长的时间。转基因治疗性药物、人体组织器官等是否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尚无法检测证实¨转基因的管理 我国对转基因产品的管理主要是针对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管理。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由农业部负责;卫生部依照《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负责转基因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此

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物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进展 摘要:作为生物技术领域的前沿,转基因技术已在多种植物上取得重大进展。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作物转基因技术的三大主流方法: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介导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并阐述了这几种转基因技术在水稻、小麦、棉花、玉米、大豆,甘薯等几种主要农作物的应用进展状况。 关键词:转基因技术、农作物、应用 Genetically Modified---转基因,简称GM,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体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再从结果中进行数代的人工选育,从而获得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而其衍生出的转基因技术就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目的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达到改造生物的目的,即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 1983年比利时科学家Montagu 等人和美国Monsanto 公司Fraley等人分别将T- DNA上的致瘤基因切除并代之以外源基因,获得了世界上第一株转基因植株———转基因烟草。自此之后,作物转基因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截至目前,几乎所有的作物都开展了转基因研究,育种目标涉及到高产、优质、高效兼抗性及多用途等诸多方面.一批抗病、抗虫、抗逆、抗除草剂等转基因作物已进入商品化生产阶段. 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2 月13 日在京发布的1 份报告显示,全球27 个国 家超过1800 万农民,2013 年种植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比2012 年增加了500 万公顷。此外,首个具有耐旱性状的转基因玉米杂交品种亦于2013 年在美国开始商业化。 据该报告显示,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于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18 年中增加了100 倍以上,从1996 年的170 万公顷增加到2013 年的1.75 亿公顷,其中美国仍是全球转基因作物的领先生产者,种植面积达7010 万公顷,占全球种植面积的40%。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创始人兼荣誉主席、本年度报告作者Clive James 表示,目前排名前10 位的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的面积均超过100 万公顷,这为将来转基因作物的多样化持续发展打下了广泛基础。在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中,有19 个为发展中国家,8 个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种植面积连续2 年超越发达国家。 目前,作物遗传转化的方法有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电激法、PEG 法、脂质体法、低能离子束法、超声波介导法、显微注射法、花粉管通道法等.但在当前作物基因工程研究中,主要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这三种转基因技术也相对较为成熟. 一、农杆菌介导法 农杆菌介导法是指农杆菌侵染植物时,受到植物受伤后释放的酚类物质的刺激,活化质粒上Vir 区基因的表达,将质粒上的另一段DNA(T-DNA)共价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上,在植物体内表达而改变植物的遗传特性。农杆菌介导法的转化效率受众多因素影响,如农杆菌侵染外植体的影响因素、外植体再生能力的内在因素和环境条件(pH、温度和光照条件)等[32],此法具有流程简单、仪器设备便宜、拷贝数低[33],且基因沉默少,转移的基因片段长等优点。 农杆菌介导法是获得第一个转基因植物的方法,迄今为止,农杆菌介导法获得的转基因植物占转基因植物总数85%,已成为植物基因转化首选方法。 二、基因枪介导法 基因枪法又称微弹轰击法,是将外源基因包裹在直径1~2 nm的钨或金颗粒表面,加速轰击植物外植体靶组织,穿过植物细胞壁和细胞膜而将外源基因带入植物细胞。因此,通过该方法进行DNA的转移过程不受外植体基因型的限制,可以将外源基因转移至几乎所有的植物细胞、组织器官和原生质体中。 最早的基因枪是由美国Cornel 大学的Sanford 等在1987 年研制成功的。目前基因枪介

浅谈我国转基因水稻的研究(一)

浅谈我国转基因水稻的研究(一) 论文关键词]水稻转基因论文摘要]稻转基因研究是国内外植物分子遗传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水稻转基因研究在我国已取得显著进展。详细介绍转基因技术,并阐明我国转基因技术在水稻上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水稻分布极其广泛,由于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和所处地理环境的影响,水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极其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染色体组型和数目复杂多样,成为研究稻种起源、演化和分化必不可少的材料。 植物转基因技术是利用遗传工程手段有目的地将外源基因或DNA构建,并导入植物基因组中,通过外源基因的直接表达,或者通过对内源基因表达的调控,甚至通过直接调控植物相关生物如病毒的表达,使植物获得新性状的一种品种改良技术。它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与育种技术的有机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育种技术体系。转基因技术可以将水稻基因库中不具备的各种抗性或抗性相关基因转入水稻,进一步拓宽了水稻抗病基因源,为抗病育种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一、国内外的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诞生以来,已经取得迅速的发展。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是全球第4大转基因技术应用国。 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应用,大多分布在抗虫基因工程、抗病基因工程、抗逆基因工程、品质基因工程、品质改良基因工程、控制发育的基因工程等领域。中国是继美国之后育成转基因抗虫棉的第二个国家。现在河北省与美国孟山都合作育成33B抗虫棉(高抗棉铃虫、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由中国农科院生物中心、江苏省农科院导入Bt基因,由安徽省种子公司,安徽省东至县棉种场共同选育的抗虫棉“国抗1号”在安徽省已通过审定。国际水稻所将抗虫基因导入水稻,育成抗二化螟、纵卷叶螟的转基因水稻。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河南农科院等许多科研单位和高校将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双价基因导入小麦育成抗病转基因小麦、转基因烟草、转基因水稻等等。英国爱丁堡大学将水母发光基因导入烟草、芹菜、马铃薯等作物,获得发光作物,驱赶害虫。 至于油菜方面利用转基因工程培育雄性不育系及其恢复系的研究,亦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比利时为了提高菜饼粗蛋白质的含量,将一种草控制的蛋白质基因转移到油菜上来,选出高蛋白质含量的转基因油菜品种。瑞典Svalow-Weibull等公司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培育成抗除草剂油菜新品种;比利时PGS公司采用基因工程手段创造出新的油菜授粉系统;法国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将萝卜不育细胞质的恢复基因引入甘蓝型油菜,充分利用萝卜不育细胞质不育彻底的特性,实现了萝卜不育细胞质的三系配套,对推动全球杂交油菜育种具有革命性的影响。 二、我国转基因技术在水稻上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我国是农业超级国,因此,中国人吃饭问题的关键是水稻问题(高产和抗性问题),而水稻问题的核心便是转基因技术在水稻中的成功应用。 近年来,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的技术路线已趋向成熟,国内外相继开展了水稻东格鲁病、条纹叶枯病、黄矮病、矮缩病等8种病毒病的转基因育种研究,将各病原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复制酶基因、编码结构或非结构蛋白基因干扰素CDNA等分别导入水稻,获得了抗不同病毒病的转基因株系或植株。在我国,转基因技术在水稻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成果。(一)转基因技术在提高水稻植株的抗Basra除草剂的成果 王才林等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抗Basta除草剂的bar基因导入水稻品系“E32”,获得转基因植株。抗性鉴定表明,转基因植株能充分表达对Basta除草剂的抗性;通过对转基因植株后代PCR分析,证实bar基因已整合到受体植株的基因组中,遗传分析表明,bar基因能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传递给后代,并在T代开始分离出抗性一致的稳定株系。段俊等利用转基因技术,

10大新闻事件与10大人物颁奖晚会主持词

10大新闻事件与10大人物颁奖晚会主持词(现场、音乐、主题诗乐舞) a:名位领导; b:各位来宾; a:现场的观众朋友们; b:电视前的观众朋友们; a、b:大家晚上好; a:这里是**市委宣传部主办,由**电视台承办的红金龙“感动**”2005十大新闻暨十大人物评选揭晓颁奖典礼现场; b: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天光临我们现场的各位领导,他们是: a: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到来; b:岁月匆匆,新的一年又开始了,2005年已成了记忆; a:这是2006年的开始,这是一个美好的夜晚,让我们在这里回望我们过去一年的历程,纪念我们这一年的感动和泪水; b:刚刚过去的2005年,南鄂大地风云激荡,雄姿英发,涌现出一批可歌可泣、催人奋进的标杆人物,也发生了许多震撼人们心灵的重大事件,这些人和事正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a:这一年中,您或许已经敏锐的见证了我们**迈进的历程; b:这一年中,总有一些感动,让我们心情澎湃,不能停止; a:为了把这一年中曾经有过的一种感动,凝固下来,化作一种力量,在我们心中留下关于我们生活的这一年的记忆; b:为了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明晰他人、理解社会、洞察未来,我们开展了这次“感动**”十大新闻和十大人物评选活动; a:我们这次活动从11月份开始,就由市直各主管部门,各县市(区)委宣传部进行了推荐,根据推荐材料, b:根据推荐材料我们从中初选出20件候选新闻和20名候选人物;在**电视台进行公开报道,随后评审团结合公众投票情况,对候选新闻和人物进行了评审; a:今晚,我们将对这次评选活动进行揭晓; b:首先我们要揭晓的是2005年“感动**”十大新闻; a:哪些新闻将会入先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音乐起6位主持人说新闻) a:在刚才我们**电视台6位主持人的深情回顾中,许多熟悉的面孔,许多生动的画面一一浮现,它们曾象眼睛一样精确地记录了历史; b:许多事情,在回过头来看时,会更接近本质,在这些画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重大突发(危机)事件新闻发布管理办法

1.4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本部、各分公司、子公司重大突发(危机)事件的新闻发布。 1.5 各分公司、子公司根据本办法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报公司行政部(办公厅)备案。 2、组织管理 2.1 公司重大突发(危机)事件的新闻发布工作,由公司行政部(办公厅)负责协调和业务归口管理,由负责处置重大突发(危机)事件的业务主管部门具体承担。 2.2 公司本部各部门负责人作为新闻联络人,负责涉及本部门分管业务范围重大突发(危机)事件的新闻发布。 2.3 公司各部门应加强重大突发(危机)事件的监测工作,着重监控媒体负面报道和来信来访等信息。对早期发现的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应及时报告公司领导并通报行政部(办公厅)。 2.4 公司建立重大突发(危机)事件新闻发布审批制度。重大突发(危机)事件的新闻发布必须经公司领导批准。遇紧急情况,可采用口头汇报等形式简化审批程序,事后须补齐书面审批手续。 2.5 公司新闻发言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自身素养:

2.5.1 熟悉公司总体情况及规章制度,熟悉本部门工作情况。 2.5.2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 2.5.3 熟悉新闻发布工作。 3、重大突发(危机)事件界定 3.1 公司以下重大突发(危机)事件由公司新闻发言人统一对外进行新闻发布: 3.1.1 重大电网及电力设施事故。一般指覆盖南方五省(区)范围的重大事件。包括重大电网瓦解,造成大面积停电;电网内主要发电厂和500千伏变电站全站停电事故,水电站垮坝、水淹厂房事故等; 3.1.2 特大安全和重大人身死亡事故。一般指一次性死亡10人以上或者一次性重伤30人以上; 3.1.3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包括公司职工恶性中毒事故; 3.1.4 严重损害公司形象、声誉的事件,包括负面报道; 3.1.5 其他造成极其恶劣影响的事件等。 4、发布程序 4.1 重大突发(危机)事件一经发生,所在单位在迅速组织处理和抢救的同时,必须一小时内向上级主管部门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部令第8号)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部令第8号) 【发布单位】农业部 【发布文号】农业部令第8号 【发布日期】 2001-1-5 【生效日期】 2002-3-20 【效力】 【备注】食品伙伴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04第38号(二00四年七月一日)》对本办法已经修订。 1.第十六条修改为:“农业部每年组织两次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审。第一次受理申请的截止日期为每年3月31日,第二次受理申请的截止日期为每年的9月30日。申请被受理的,应当交由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进行安全评价。农业部自收到安全评价结果后20日内作出批复。” 2.删除第二十六条中申请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交纳审查费”的规定。 【食品伙伴网说明】本办法食品伙伴网已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保障人类健康和动植物、微生物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和进口、出口活动,依照《条例》规定需要进行安全评价的,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条例》规定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即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用于农业生产或者农产品加工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主要包括: (一)转基因动植物(含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和微生物; (二)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产品;

(三)转基因农产品的直接加工品; (四)含有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产品成份的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农药、兽药、肥料和添加剂等产品。 第四条本办法评价的是农业转基因生物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构成的危险或者潜在的风险。安全评价工作按照植物、动物、微生物三个类别,以科学为依据,以个案审查为原则,实行分级分阶段管理。 第五条根据《条例》第九条的规定设立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评价工作。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由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生产、加工、检验检疫、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每届任期三年。 农业部设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工作。 第六条凡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与试验的单位,应当成立由单位法人代表负责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小组,负责本单位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及安全评价申报的审查工作。 第七条农业部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工作的需要,委托具备检测条件和能力的技术检测机构对农业转基因生物进行检测,为安全评价和管理提供依据。 第八条转基因植物种子、种畜禽、水产种苗,利用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的或者含有农业转基因生物成份的种子、种畜禽、水产种苗、农药、兽药、肥料和添加剂等,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审定、登记或者评价、审批前,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

转基因动物技术应用研究进展汇总

转基因动物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主要对动物转基因技术发展状况作了概述,重点是近年发展的提高转基因效率的非定点整合转基因方法, 如睾丸转基因法和卵巢转基因法; 提高转基因精确性的定点整合转基因的基因打靶法作了介绍。然后对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作了论述,最后对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字:动物转基因技术;应用;展望 Progress on Techniques for Producing Transgenic Animals And their Application Abstract: This review describes the recently developed animal gene transfer techniques, including gene transfer into the testis and ovary for easily making non-site specific methods; gene targeting in embryonic stem cells, somatic cells and primordial germ cells for site specific methods.The application and prospect of transgenic technology was also discussed. Key words: animal gene transfer technique; application;prospect 动物转基因技术是将外源基因移入动物细胞并整合到基因组中, 从而使其得以表达。自Palmiter等[1] (1982)把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获得超级巨鼠以来,世界各国科学家对转基因技术应用于动物生产的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相继在兔、羊、猪、牛、鸡、鱼等动物上获得转基因成功。转基因动物研究是近年来生命科学中最热门、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其应用已广泛渗透于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免疫学、制药及畜牧育种等各个研究领域中。这项技术正在对动物生产产生一场新的革命,在提高生长速度、生产性能,改善产品品质、抗病育种、基因治疗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显示出诱人的应用前景。 1 转基因动物技术 1.1 显微注射法 这一方法是发展最早,目前应用最广泛和最为有效的制作转基因动物的方法,创始人是Jaenisch和Mintz等,Gorden等[2]和最先通过此法获得转基因动物。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显微操作仪将外源基因直接用注射器注入受精卵,利用受精卵繁殖过程中DNA的复制过程,将外源基因整合到DNA中,发育成转基因动物。 1.2 逆转录病毒载体导入法 将目的基因重组到逆转录病毒载体上,制成高滴度的病毒颗粒,人为感染着床前后的胚胎,

水稻转基因育种研究进展 7

水稻转基因育种研究进展 王彩芬,安永平,韩国敏,张文银,马 静 (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宁夏永宁 750105) 摘要:对水稻转基因技术在抗虫、抗病、抗逆及改良米质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水稻; 转基因育种; 进展 中图分类号:S511.0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04X(2005)06-0055-03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由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巨大成就,使生物学成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它的理论和方法已渗透到生命科学的许多领域,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带来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手段。基因工程技术在植物遗传育种上应用很广泛,并取得了显著成就。 水稻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世界上约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据专家预测,到2025年在现有稻谷产量的基础上再增加60%才能满足需要(K hush,1995)。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耕地面积的减少,世界尤其是我国将面临粮食问题的严峻挑战,培育优良品种是提高稻谷产量的主要途径。传统的育种技术已为培育水稻新品种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将在今后继续发挥主导作用,但由于品种资源的贫乏,单靠传统育种已很难有大的突破。基因工程技术为水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水稻转基因育种提供了一条新途径。转基因技术可以将水稻基因库中不具备的抗病、抗虫、抗除草剂、抗旱、耐盐、改善品质、提高产量等基因转入水稻,从而实现水稻种质创新和为生产提供优良品种。自1988年以来,国内外已得到了许多水稻转基因植株,涉及到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抗旱、耐盐、改良品质等重要农艺性状,有些已进入田间试验和应用阶段。 1 水稻转基因育种进展 植物转基因育种是利用遗传工程的手段,有目的地将外源基因或DNA构建导入植物基因组,通过外源基因的直接表达,或通过对内源基因表达的调控,甚至通过直接调控植物相关生物如病毒的表达,使植物获得新的性状的一种品种改良技术。在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众多材料中,水稻不仅是世界重要粮食作物,而且由于其基因组较小、重复序列较少的优点而成为一种重要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的单子叶模式植物,基因组测序已完成。自1988年首次获得转基因水稻以来,水稻转基因技术已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已成功获得籼稻、粳稻、爪哇稻的转基因植物。随着基因枪转化技术的建立和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法的成功,水稻基因转化技术日益完善。而且转移目标基因已从报告基因或筛选标记基因进入改良水稻抗性和适应性,以及改善品质,提高产量等重要基因的利用。 1.1 抗虫转基因水稻育种 水稻是虫害最多的大田作物,稻螟虫和稻飞虱危害最为严重,水稻中抗虫资源贫乏,转基因技术为抗虫品种的培育提供了一条新途径。自从1989年实现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抗虫基因转化水稻并得到再生植株以来,转抗虫基因水稻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转抗虫基因水稻包括转Bt基因、转蛋白酶抑制基因和转凝集素基因。在转Bt基因的研究方面,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杨虹等(1989)将Bt基因导入水稻品种台北309、中花8号的原生质体并获得再生植株;Fujim oto等(1993)通过电激法将cry LAb 基因导入水稻,首次报道了转Bt基因水稻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抗性。项友斌等(1999)利用农杆菌介导实现了苏云金杆菌抗虫基因cryI A(b)和cryI A(c)在水稻中的转化;黄健秋等(2000)利用农杆菌介导获得转(Bt)基因秀水11和春江11植株;薛庆中等(2002)利用农杆菌介导获得转双价抗虫基因(cryI Ac和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基因C pTI)浙大19植株;朱常香等(2002)获得Bt和X a21共转化水稻(C48)植株。近几年转Bt基因研究越来越多,进展很快,在籼稻、香稻、爪哇稻、杂交稻、深水稻中获得成功,选育出克螟稻1号、2号、3号(舒庆尧等,1998)。转Bt基因水稻在我国已进入环境释放阶段,有望培育出应用于生产的抗虫品种。 在转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水稻研究方面,通过电激介导原生质体转化,Xu等(1996)把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C pT i转入粳稻品种台北309,转基因植株对大螟和二化螟2种水稻虫害都具有抗性;通过基因枪介导马铃薯蛋白酶抑制剂基因PinⅡ转化水稻,Duan等(1996)获得了Nipponbare、台南67和Pi4等3个粳稻品种的抗大化螟转基因株系;Lee等(1999)利用PEG介导法将大豆K units胰蛋白酶抑制剂(SK TI)的cDNA转入粳稻Nagdongbyeo的原生质体,再生转基因植株的后代抗褐飞虱。曾黎琼等(2004)利用农杆菌介导将马铃薯蛋白酶抑制剂基因(PinⅡ)导入玉优1号、HT-7中;孔维文等(2004)利用农杆菌介导将PT A和马铃薯高赖氨酸蛋白基因(S B401)同时转入超级杂交稻亲本材料1826中。在转凝集素基因水稻研究中,主要是转雪莲花凝集素(G NA)基因,采用基因枪法,英国John Innes Centre(Maqbool等,1999;Rao等,1998;Sudhakar等,1998)把G NA基因导入AS D16、M5、M7、M12、FX92D、Basmati370等籼稻品种中,得到200多株转基因植株,G NA在水稻中呈高水平的组成性表达(用Ubi启动子)或韧皮部专一性表达(用Rssl启动子),转基因植株抗褐飞虱。在我国,傅向东等(1997)用G NA基因枪转化水稻IR72、IR76、珍汕97和秀水11等品种,部分转基因植株子代对褐飞虱有一定抗性;T ang(唐克轩等,1999)通过基因枪介导实现了G NA 基因和X a21基因的共转化,得到了转基因植株。唐克轩等(2003)利用农杆菌介导将半夏凝集素基因(pta)导入粳稻鄂宛105、中花12和籼稻E优532中,获得7个转基因纯系。 1.2 抗病转基因水稻育种 抗病转基因水稻包括转抗病毒基因、抗真菌病害基因和抗细菌病害基因。抗病毒转基因已开展了8种病毒的转基因研究,包括水稻通枯罗病毒(rice tungro disease)、水稻齿叶矮缩病毒(rice ragged 收稿日期:2005-07-21 作者简介:王彩芬(1968-),女,副研究员,从事水稻花培育种研究。T el:0951-*******E-mail:caifen-68@https://www.doczj.com/doc/ae13482642.html,

转基因生物安全

转基因生物安全 一、引言 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在国内外已经引起极大的关注,不同领域的专家都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很多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文献。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学、科技伦理、环境科学等方面,主要通过技术层面来分析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一致认为,生物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它对于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已经超过人们的预期,原来那种希望仅仅依*科学技术的完善来解决人们对生物安全的疑虑和不安的想法已经显得过于简单。 近年来,中国出现了一系列涉及到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案件和纠纷,如雀巢转基因食品标识纠纷,美国转基因大豆进口许可证风波等,还有如今沸沸扬扬的转基因稻米市场化争议,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意识到生物安全法律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在生物安全立法、管理体制等方面作了很多开创性的研究工作,但是与国外的研究现状相比,我国对生物安全的法学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的状况比较严重。因此在生物安全法律规制的框架构建上缺乏足够的法学理论支撑。就现有的极少量相关研究成果而言,大都出自生物技术专家之手,而非出自法律专家。从采取的研究方式来看,长期以来仅仅引进和介绍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研究范围狭窄,层次相对单薄,没有建立起

独立和成熟的转基因生物安全法律研究框架和法学理论。 作为转基因生物安全法律问题研究的逻辑起点,转基因生物安全的概念界定是一个核心问题和工作基础。笔者有感于国内学者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概念理解的不一致,结合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的科技背景和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的演变,试图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的概念作一梳理和探究。 二、“转基因”词源和“生物安全”的由来 “转基因生物”一词的最初来源是英语“Transgenic Organisms”,因为在上世纪70年代,重组脱氧核糖核酸技术(rDNA)刚开始应用于动植物育种的时候,常规的做法是将外源目的基因转入生物体内,使其得到表达,因而在早期的英语文献中,这种移植了外源基因的生物被形象地称为“transgenic Organisms”,即“转基因生物”。但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科学家们能够在不导入外源基因的情况下,通过对生物体本身遗传物质的加工、敲除、屏蔽等方法也能改变生物体的遗传特性,获得人们希望得到的性状。在此类情形下,没有转入外源基因,严格说就不能再称为转基因,称为“基因修饰”更加合适和全面,因此现在开始用“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简称GMO)”,即“基因修饰生物”,来代替早期的“Transgenic Organisms”。因此,现在我们所指的“转基因生物”,其概念已经为“基因修饰生物”所涵盖。但因为“转基因”一词已经普遍为

小麦转基因研究进展

转基因小麦研究进展及前景 摘要:自第一株转基因小麦报道以来,小麦转基因育种研究发展迅速,通过转基因技术实现的小麦遗传转化弥补了经典小麦育种的不足,突破了可利用基因库的限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简要介绍了基因枪法、农杆菌介导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基因转化方法在小麦遗传转化中的应用,讨论了转基因技术在获得抗除草剂、抗病虫、抗逆、改良品质和雄性不育转基因小麦植株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小麦;转基因;分子育种;进展 采用远缘杂交技术将小麦野生近缘物种中的有益外源基因导入小麦栽培品种,对其抗性、品质、产量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双亲亲缘关系较远造成杂交不结实、杂种不育、杂种后代长期分离、预见性差,使该技术在小麦遗传改良上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植物转基因技术被证明是进行外源基因定向转移独特而有力的手段,一定程度上补充或改进了传统的育种方法。通过植物遗传转化技术,可以按照需要,将有遗传信息的DNA 片段即目的基因进行人工重组,在离体条件下转入宿主细胞进行复制、表达,定向改造植物,可以打破基因流的界限,而且大大缩短育种周期。小麦是举世公认的最难转化的重要农作物之一,且转基因研究起步较晚,经过许多学者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目前,几乎所有的作物都开展了转基因研究,育种目标涉及到高产、优质、高效、兼抗性及多用途等诸多方面,一批抗逆性(如抗病、抗虫、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已进入商品化生产阶段。美国研制成功的世界第一例抗草甘磷除草剂转基因小麦已经通过安全性试验;抗草胺膦转基因小麦、抗咪唑啉酮转基因小麦、高蛋白转基因小麦、抗虫和耐镇草宁除草剂转基因小麦、抗蚜虫转基因小麦、抗小麦黄花叶病毒转基因小麦,以及抗白粉病、赤霉病和黄矮病的转基因小麦正在田间释放[1,2];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转基因小麦[3]、转Trx-S 基因抗穗发芽小麦新品系已进入中试阶段[4]。近年来,中国在小麦转基因方面也取得了初步的进展,并获得了一批具有抗病虫、抗逆境及改善品质的转基因小麦新材料,部分品系已经进入环境释放阶段。本文概述了小麦转基因研究常用遗传转化技术及其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讨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采取的应对措施。 1 小麦转基因技术 小麦转基因技术是指用人工方法将外源基因或DNA 导入小麦细胞,使之稳定地整合、表达并遗传的综合技术。小麦转基因技术可根据转化目的基因否需要通过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分为两大类,第一类需要通过组织培养,常用的方法有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介导法、花粉管通道法等;第二类不需要通过组织培养,如PEG法、电激法等。在小麦遗传改良中应用最广泛的是第一类方法。 1.1 花粉管通道法 中国学者周光宇1974 年提出的DNA 片段杂交假说是花粉管通道法的理论基础,他于1983 年建立了花粉管通道法,该技术利用植物授粉后花粉萌发形成的花粉管,将外源DNA 送入胚囊中尚不具备正常细胞壁的合子。利用该法进行基因转移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中国。1992 年,周文麟等通过花粉管法将C4作物的DNA 导入小麦,获得了具有C4作物若干性状的转“基因”后代[5]。随后,曾君祉等利用该法将带有GUS基因的pBI121 质粒导入小山3号,获得 5株转基因植株,转化率为4.7%[6]。阎新甫等将抗白粉病的大麦DNA导入花76,既获得了符合遗传规律的稳定抗病后代,还明确了抗白粉病基因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7]。Ziberstein A 等将质粒DNA 涂于授粉的柱头,提高了转化频率,并完成后代分析和分子鉴定[8]。成卓敏等将大麦黄矮病毒GPV 株系的外壳蛋白基因导入小麦品种,获得了抗黄矮病毒GPV 的转基

2016年的重要新闻事件月历全集

作为一个公关传播人,你需要对于新闻事件有着敏锐的嗅觉。企业有很多可以很好合的事件性话题可以挖掘,如利用一些可预知未来计划的活动、事件性节日等与传播内容进行结合。当可提前预知未来重要的新闻事件、活动发生的时间点时,提前利用好某个特定报道角度的“新闻点”,无疑会使你的企业品牌传播工作事半功倍。 下面就一起来浏览一遍2016年的重要新闻事件,确保你不会漏掉重要的日子,快快收藏起来哦! 1—2月 刚刚过去的前两个月,最受瞩目的莫过于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而作为科技领域在2016年开年的头等大事,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月22-25日)吸引了诸多行业巨头和初创科技公司的参与;第88届奥斯卡颁奖礼也成为时尚品牌搭车营销的盛宴,终得影帝的小李子也为2月带来一个happy ending~

3月 没错,315又要来了!每年的315期间,各大媒体记者和门户网站的专题编辑都在主动搜寻企业与315有关的话题声音,此时主动为媒体和消费者提供与315密切相关的新闻内容,无疑可获取更多被关注和传播的机会。 3月份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国际性节日,如国际幸福日、世界睡眠日等,看上去就有好心情有木有?另外,今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是3月19日哦~

4月 展会是企业进行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的重要手段,春光明媚的4月,大型展会活动有春季广交会(4月15日开幕)、2016北京车展 (4月25日开幕)、2016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4月28日)。此外,节日/公益性事件有:世界地球日(4月22日)、世界读书日((4月23日)、世界知识产权日(4月26

日)等等。 5月 阳春初夏,5月来啦!五一长假做什么?提前给你tips;素有“网络情人节”之称的520,是公然得瑟、勇敢秀恩爱的重要日子;5月的第二个礼拜天(5 月8日)是母亲节,品牌如何做传播才能既玩出新意又不失心意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