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实验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实验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实验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实验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如图所示。

(1)下表是加热过程中不同时刻水的温度记录,其中有一个记录错误的实验数据,请指出该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__,这样判断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

时间 / min012345678

温度 / ℃909294969898959898

(2) 改正数据后可判定此时水沸腾的温度为_____________ ℃,没有达到100℃的主要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资料显示:液体的沸点随大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3) 请根据表格的正确数据在图中画出水加热直至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____)

(4) 平时实验时为适当缩短实验时间,使水较快沸腾,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一种方法)。

(5) 实验结束,撤走酒精灯,发现烧杯中的水仍会沸腾一段时间,原因是____________。【答案】95℃;水沸腾后,温度不变应为98℃,不会出现95℃;98;小于;

减少水的质量;石棉网温度高于水的沸点,继续对烧

杯加热,这样烧杯中的水仍会沸腾一段时间。

【解析】

【详解】

(1)[1][2] 水沸腾后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通过分析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98℃,温度不可能为95℃,所以95℃ 数据是错误的;

(2)[3]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98℃;

[4]液体的沸点随大气压的减小而降低,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现在没有达到100℃的主要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3)[5]用描点的办法画的图像如下所示:

(4)[6]为适当缩短实验时间,使水较快沸腾,可采取的措施有:减小水的质量,增大酒精灯的热功率等措施;

[7] 实验结束,撤走酒精灯,因为石棉网温度高于水的沸点,继续对烧杯加热,这样烧杯中的水仍会沸腾一段时间。

2.在探究冰熔化(图一)和水沸腾(图二)时温度的变化特点的两个实验中:

(1)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2)如图三是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冰熔化过程持续的时间是_________min,冰的熔点是____℃(3)当水的温度加热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几分钟为止.记录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012345678

温度/℃909294969898989898

请在图四方格纸上描点并画出温度一时间图象

(______)

(4)由图四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

【答案】热胀冷缩 3 0 98

【解析】

【分析】

【详解】

(1)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如图三是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有图像可知,冰在2—5min熔化,持续的时间是3min,冰的熔点是0℃;

(3)根据表格数据,在图四方格纸上描点画出的温度一时间图象如下:

(4)由图四可知,水的沸点是98℃.

3.如图所示是小兰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

(1)安装实验器材时,她按照________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当她观察到杯底的气泡在水中上升、体积_____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时,说明水开始沸腾.

(3)她还发现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温度计示数如如图所示,则水的沸点为_________℃.

(4)通过预习她已经知道沸腾过程要不断吸热,可是,当她移开酒精灯时,发现水还会沸腾一会儿,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自下而上变大97石棉网上有余热,水可以断续吸热

【解析】

【分析】

【详解】

(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2)沸腾时气泡不断吸收周围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故气泡是不断变大,到了水面气泡破裂,里面的水蒸气释放到空气中.

(3)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97℃;

(4)熄灭酒精灯,观察到水还会继续沸腾一会儿,这是因为石棉网温度高,水会继续吸热;水要想持续沸腾,需要持续吸热.

故答案为自下而上;变大;97;石棉网温度高,水会继续吸热.

4.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试验装置如图甲,试管内装有适量的碎冰,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时应按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开始加热后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其示数为_____℃。

(3)如图丙为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在标准大气压下)可知冰是

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图中BC段物质处于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拓展)同学们继续实验,试管中的水_____(填“能”或“不能”)沸腾,原因是

_____:接着,同学们又把温度计移到烧杯中,“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发现在同一实验室里,不同小组测得的水的沸点不同,有同学猜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各组用的温度计有偏差,请你设想一个简单方法检验这种猜想是否正确。方法_____。

【答案】自下而上﹣4晶体固液共存态不能不能继续吸热将三支温度计一齐放进同一杯沸腾的水中(继续加热),观察三支温度计的读数是否一致

【解析】

【详解】

(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先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所以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

(2)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柱在0以下,是零下,所以此时的示数是﹣4℃;(3)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图中BC段是晶体的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拓展】

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杯中水达到沸点后能沸腾且温度保持不变,试管中

水从杯中水吸热升温,当温度升高到沸点时,与杯中水温度相同,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要验证温度计是否准确,可以将三支温度计一齐放进同一杯沸腾的水中(继续加热),观察三支温度计的读数是否一致。

5.小红在学习了“比热容”的有关知识后,知道单位质晕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温度时,所吸收的热量不同,为了描述物质的这种性质,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比热容,于是她又想到晶体在熔化时,温度虽然保持不变,但需要吸收热量,那么单位质量的不同晶体熔化时所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昵?带着这个疑问,小红在实验室利用电热器加热,完成了冰的熔化实验,并描绘出冰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实验时,冰的质量为,相同时间冰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水的比热容为

(1)根据图线,你能得到的一条信息是:________;

(2)CD段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___________?

(3)计算出冰的比热容____________;

(4)设加热器发出的热量有70%被冰或水吸收,求加热器的功率是多大____________?(5)若规定质量为1kg的某种晶体物质在完全熔化时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熔化热”,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计算出冰的熔化热_____________

【答案】冰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答案不唯一)

【解析】

【分析】

【详解】

(1)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达到熔化,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完成熔化过程.冰全部熔化之后,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所以可得信息有:冰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冰是晶体等.

(2)冰的质量为0.5kg,冰熔化成水,状态变化,质量不变,水的质量是0.5kg,

由图象知,水从0℃升高到20℃,

所以,水吸收的热量为:

3.

水从0℃升高到20℃,水吸收的热量为4.2×104J,需要10min,所以,水1min吸收的热量为4.2×103J.

(3)冰从-20℃吸收热量升高到0℃,需要了5min,吸收热量为:

冰的比热容为:.

(4)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过程中,,

,即,

解得:.

(5)0.5kg冰从5min到45min全部熔化,需要40min,吸收的热量为:

冰的熔化热为:

6.(1)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1)所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________性质制成的.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由表格可知,应选用测温物质为________的温度计.

测温物质熔点/℃沸点/℃

水银-39357

酒精-11778

(2)如图甲,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

(3)烧杯上方加一纸盖后进行试验,如图乙.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见表)4min时温度示数如图丙,此时温度为__________℃,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有表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_℃.

时间/min012345678

温度/°C8889929497989898

【答案】热胀冷缩水银水蒸气遇到冷的温度计管壁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在管壁上出现了一层小水珠9698

【解析】(1)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酒精的沸点是78℃,水银的沸点是357℃,水银的沸点高于沸水的温度,所以测沸水的温度要选水银温度计。(2)将热水倒入烧杯中,水蒸气遇到冷的温度计管壁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在管壁上出现了一层小水珠,所以很难看清示数。(3)①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96℃。②当温度到达98℃时就不再升高了,所以沸点为98℃。

点睛:(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液体温度计所测温度应高于温

度计内液体的凝固点,低于液体的沸点。(2)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水蒸气遇冷的物体时会发生液化现象。(3)进行温度计的读数,在读数之前首先要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的温度就是沸点。

7.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小明观察到某同学测水温的操作如图甲所示,小明指出他在使用温度计时存在的问题:______;

(2)实验中同学们观察到图中乙、丙两种情景,其中图______是水在沸腾时气泡变化的情景;

(3)小明在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时间/min01234567

温度/℃9092949698999999

从记录数据中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_____℃,水在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4)端午节煮粽子时,水烧开后小李认为要继续旺火加热,能够先将粽子煮熟。小明则认为要改用小火加热,两种方法能同时将粽子煮熟。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______。

【答案】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部乙 99 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小明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温度计在使用时,玻璃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容器底和壁,图中在使用温度计时存在的问题: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部。

(2)[2]水沸腾时,由于此时整个容器内的水温相同,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跑到气泡内,气泡逐渐变大,故图乙是水在沸腾时气泡变化的情景。

(3)[3][4]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不变的温度即为沸点,从记录数据中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99℃。

(4)[4]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所以煮粽子时当水沸腾后改用小火加热即可,小明的想法更合理。

8.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_____ 的顺序进行(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如图甲所示进行读数,其错误之处是: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___________.

(3)读数时小明发现A点有小水滴影响读数,小水滴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按乙图改进后可以顺利读数.

(4)图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①由图像可知,实验室当时的大气压_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②若小明和小红所选水的质量分别为m1、m2,根据图像丙分析可知m1_______m2(选填“>”、“<”或“=”).

【答案】自下而上相平液化低于<

【解析】

(1)为便于更好地确定位置,实验装置要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安装;(2)温度计读数时要注意实现与刻度相平;(3)温度计上的小水滴是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4)由图像知,实验时水的沸点是98℃,不到100℃,所以这时的大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小明的实验中,水用更短的时间达到沸点,而加热的装置相同,所以小明用的水的质量更小,即m1<m2.

点睛:(1)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调整好铁圈的高度,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固定好其位置;(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温度计要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和液柱的上表面相平;(3)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它需要放热;(4)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9.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是:温度计_____被测的物质中,不要碰到试管底和试管壁;探究海波熔化实验的关键是要保证海波受热_____;

(2)如图乙所示的图象,反映出海波的熔化过程的特点是:_____。

(3)小帅同学利用图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请你写出他这样实验的一条主要缺点:_____。

【答案】玻璃泡全部浸入均匀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加热时间过长

【解析】

【分析】

(1)在使用温度计测物体温度时一定要按它的使用方法进行,根据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填空;探究物质熔化规律时,要让物质均匀受热。

(2)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3)根据外界环境的温度分析。

【详解】

(1)[1]测量时将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要碰容器底和容器壁。

[2]探究海波熔化实验时采用水浴法,其目的是要保证海波受热均匀。

(2)[3]根据图象可知,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3)[4]小帅同学利用图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由于外界的温度不高,冰吸收热量的过程缓慢,即加热时间会过长。

10.小云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给水加热直至水沸腾,所作“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丙,请回答:

(1)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的顺序(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实验中,小云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甲、乙所示。表示沸腾前气泡上升情况的是图______;

(3)小云实验时若去掉烧杯上方的盖子,在水的质量、加热条件不变时,他所作的实验图象

应该是图丙中的______;(选填“a”、“b”或“c”)

(4)实验完毕,小云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是______。

【答案】自下而上甲 b 见解析

【解析】

【分析】

【详解】

(1)[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先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所以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

(2)[2]沸腾前在气泡上升过程中,下面部分的水先受热温度升高,于是有一部分水汽化成水蒸气形成气泡,气泡所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导致气泡上升,而由于水是热的不良导体,下部分的水温升高,上部分的水温度仍然较低,在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遇到温度比它低的冷水,就会有一部分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珠,气泡的质量变小了,因此气泡的体积也相应地变小了;如图甲、乙所示,表示沸腾前气泡上升情况的是图甲。

(3)[3]小云实验时若去掉烧杯上方的盖子热量散失,在水的质量、加热条件不变时,水升温的速率降低,需要加热时间变长,但沸腾时的温度不变,故他所作的实验图象应该是图丙中的b。

(4)[4]实验完毕,小云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这是因为酒精灯撤走后,烧杯底部的温度还是接近火焰温度,远大于水的沸点,相对水而言烧杯继续在给水加热,所以水会继续沸腾一段时间,属于热量传递现象。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如图所示,将塑料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之振动,听塑料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1)实验通过改变___________来改变声音的响度,通过改变_______来改变声音的音调. (2)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频率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________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 (3)实验设计隐含的物理方法是比较法和_________法. (4)刻度尺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________传进耳朵,引起鼓膜______,人便听到声音. (5)实验中当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部分超过一定长度时,无论如何用力拨动也听不到声音.原因是___. 【答案】拨动塑料尺的力度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音色控制变量空气振动刻度尺振动得太慢,产生的是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 【解析】 【详解】 (1)响度与振幅有关,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塑料尺,塑料尺的振幅不同,发出的声音响度不同;物体振动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实验要通过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音调. (2)钢尺和塑料尺的材料不同,当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速度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音色的不同. (3)实验中研究响度与振幅关系时,应控制频率不变,而在研究音调与频率关系时,则要控制振幅相同,故实验设计隐含的物理方法除比较法外,还有控制变量法. (4)我们听到的声音,都是声波通过空气传入人耳,引起鼓膜的振动,再传给听小骨、耳蜗,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5) 实验中当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部分超过一定长度时,无论如何用力拨动也听不到声音,原因是刻度尺振动得太慢,产生的是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 2.小华和小刚用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以下是他们对“土电话”的探究.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 ()2两人位置不变,以相同的响度讲话,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如图所示,将塑料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之振动,听塑料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1)实验通过改变___________来改变声音的响度,通过改变_______来改变声音的音调. (2)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频率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________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 (3)实验设计隐含的物理方法是比较法和_________法. (4)刻度尺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________传进耳朵,引起鼓膜______,人便听到声音. (5)实验中当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部分超过一定长度时,无论如何用力拨动也听不到声音.原因是___. 【答案】拨动塑料尺的力度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音色控制变量空气振动刻度尺振动得太慢,产生的是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 【解析】 【详解】 (1)响度与振幅有关,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塑料尺,塑料尺的振幅不同,发出的声音响度不同;物体振动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实验要通过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音调. (2)钢尺和塑料尺的材料不同,当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速度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音色的不同. (3)实验中研究响度与振幅关系时,应控制频率不变,而在研究音调与频率关系时,则要控制振幅相同,故实验设计隐含的物理方法除比较法外,还有控制变量法. (4)我们听到的声音,都是声波通过空气传入人耳,引起鼓膜的振动,再传给听小骨、耳蜗,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5) 实验中当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部分超过一定长度时,无论如何用力拨动也听不到声音,原因是刻度尺振动得太慢,产生的是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 2.大海同学为了探究琴弦的音调与音弦的材料、张紧程度、横截面积、长短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采用了表一所列各种规格的琴弦、几个钩码和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 编号材料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铜60 0.76 B 铜60 0.89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同学们围绕着水瓶发声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敲瓶(瓶内含水)时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由什么振动产生的? (猜想与假设)A.瓶子振动;B.瓶内水振动;C.瓶内空气柱振动 (进行实验) (1)将瓶子装满水后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故可以将猜想________排除。(2)将瓶内水全部倒出后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故可以将猜想________排除。 (得出结论)由上述实验分析可知,敲瓶发声,主要是由________振动产生的。 (提出新的问题) (1)瓶子发声的音调跟瓶内水的多少有什么关系? (2)随着瓶内水的增多,敲瓶发声的音调变化和吹瓶发声的音调变化又有何不同呢?(设计实验) (1)如图甲所示,先将8个空的玻璃瓶子放到桌子上一字摆开,再向瓶内注入不等量的水,从左到右,瓶内注入的水逐渐增多,最后用筷子从左到右依次敲击瓶口,同时用耳朵仔细听,辨别音调的高低。 (2)用嘴从左到右依次吹瓶口,同时用耳朵仔细听,辨别音调的高低。 (再得出结论) (1)敲瓶发声的音调随着瓶内水的增多而变______(选填高或低)。 (2)吹瓶发声的音调随着瓶内水的增多而变______(选填高或低)。 (拓展应用)如图乙所示. 用嘴分别对着5个高度不同的小瓶的瓶口吹气,发现瓶子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1)用嘴对着5个小瓶的瓶口吹气,5个小瓶均发出声音,则发出的声音是由________的振动产生的。 (2)5个小瓶产生的声音音调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C B瓶子低高瓶内空气柱空气柱的长短、粗细不同,导致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 【解析】 【分析】 【详解】 [1]将瓶子装满水后,瓶内没有空气,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说明敲瓶时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所以可以将猜想C排除。 [2]将瓶内水全部倒出后,瓶内没有水,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说明敲瓶时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瓶内水振动产生的。所以可以将猜想B排除。 [3]由以上两个实验可知,敲瓶发声,排除由瓶内水振动和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则主要是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期末试卷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来下表的几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选用编号A、C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_______; (3)如果小明还想验证猜想三,则他可以选择编号为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此时表中所缺的数据应该填_______. 【答案】A B 二 C D 0.76 【解析】 (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路,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择长度和材料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的琴弦,所以应选用编号为A和B的琴弦进行实验; (2)选用编号A、C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而长度不同,所以是为了验证猜想二; (3)验证猜想三,同样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路,应保证横截面积和长度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琴弦进行实验,所以则他可以选择编号为C和D的琴弦进行实验; 则此时表中所缺的数据应该填入和C的横截面积相同,即0.76mm2. 点睛:关键是实验中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当一个结果受多个因素的影响时都使用此方法进行实验,实验时让一个因素变化,而其它因素都控制相等或相同即控制变量. 2.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器材:音叉,橡皮槌,铁架台,硬泡沫塑料小球,细线等.操作: (1)如图所示用细线栓在硬泡沫塑料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小球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上册易错题

物理典型题汇编 一、机械运动 1、如图,摄影师抓拍了一个有趣的场面,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C.站在老鹰背上休憩的乌鸦不具有动能 D.老鹰能在空中飞翔主要是由于受到空气对它的浮力作用 2、2012年国际田联110m栏比赛中,刘翔以12秒97破赛会记录夺得冠军。如图l所示是刘翔在跨栏时 的情景,若说赛场的主席台是运动的,可选的参照物是() A.刘翔 B.看台上坐着的观众 C.地面 D.刘翔前方立着的栏 3、游客坐在船中逆流而上,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A.船舱 B.河水 C.迎面驶来的船 D.河岸上的树木 4、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车可能都向南运动 B.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 C.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 D.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5、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 C.人体温度约为37o C 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 6、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A.10cm/s B.9cm/s C.8cm/s D.7cm/s 7、五一假期,甲同学一家到黄山旅游,在黄衙南高速公路上看到杨家园隧道入口有一块交通指示牌(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图中“80”表示允许汽车通过的速度不能超过,若汽车匀速驶过隧道用了 2分钟,请通过计算判断该车过隧道时(选填“遵守、违反”)交通规则。 8、正在修建的杭瑞高速公路通车后,铜仁到思南鹦鹉溪段的里程是162km。汽车按规定时速行驶,从铜仁到鹦鹉溪需1.5h,则汽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km/h,合_________m/s。 9、一辆自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3min内通过540m的路程,它的速度是_______m/s,如果保持这个速度前进1.8km的路程,则用的时间是_______min。

八年级(上)物理经典易错题集锦71例(带答案)Word版可打印

八年级上物理经典易错题71例(带答案)可打印 1、小明搬新居,在测量窗户玻璃的长度和测量窗帘的长度时应分别选用分度值是多少的刻度尺?()A.cm,dm B.mm,cm C.um,mm D.mm,m 2、测量一个人的脉搏时,1min跳动了75次,这个人的脉搏跳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是_____S. 3、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8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那么它在前1.75s时的速度大小是() A.12.5m/s B.2.5m/s C.0.4m/s D.1.25m/s 4、小李骑车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5m/s,小陈骑车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4m/s,这说明() A.上学时,小李骑车比小陈快 B.小李家到学校的距离比小陈家到学校的距离远 C.小李到学校所用的时间比小陈到学校所用的时间少 D.任何时候小李骑车的速度都比小陈快 5、物体在一条平直公路上运动,已知该物体在第1s内运动了2m,第2s内运动了4m,,第3s内运动了6m,第4s内运动了8m,以此类推,则物体在整个过程中() A .先做匀速直线运动,后做变速直线运动; B .先做变速直线运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C .一定做变速直线运动; D .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6、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请借助如图中的短跑比赛来说明这两种方法: a图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图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三个做匀速运动的物体A、B、C,速度大小分别是:V A=180m/min,V B=12m/s,V C=3.6km/h,其中运动速度最快的是______,运动最慢的是______. 8、飞机沿直线,快慢不变地飞行了15min,通过的路程是270km,则它的飞行速度是______km/h,合______m/s. 9、在学校的橱窗里贴出了一个通知,如右图所示,小聪和小明积极的谈论这个问题: (1)降落伞下落得越慢,说明其运动速度越________ (2)要测量降落伞的下落速度,要测量物理量有_____、_____; (3)用的实验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帮他们设计一个用来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5)在这次比赛中也可以通过相同___________比较__________来判断降落伞下落的快慢. 6)如果要想在比赛中取胜,可以对降落伞进行改造,请你帮他们出谋划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小明家离学校600m远,他步行到学校要花10min,那么他步行的平均速度为() A.60 m/s B.6 m/s C.1 m/s D.1 m/min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易错题难题整理(经典)

1.图中冰棍冒出的“白气”是怎么形成的?“白气”是向上飘还是向下飘?为什么? 夏天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棍液化形成小水滴,即“白气”,因为白气是小水滴,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所以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向下运动的.故答案为:①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棍液化形成小水滴,即“白气”;②下;③白气是小水滴,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所以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向下运动的 2.欣赏如图所示的漫画,回答后面的问题: (1)小朋友误认为冒烟的冰棒就像冒着“白气”的开水一样很烫,故不要“冒烟”的,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请解释冰棒为什么会“冒烟”。 (2)小明友要结霜的,冰柜中为什么会出现霜呢?请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答:物理问题:一个小孩说“冒烟”的热,不要,我要冷柜里结霜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从冷柜里拿出的冷冻品,例如冰糕,其温度很低,与其表面接触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微小水滴,呈现雾状,就是上面所说的“冒烟”的.因此,看来,“冒烟”的并不热,是一种物态变化——液化现象。 1,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棍,温度降低而液化成小水珠。 冰箱中水蒸气,在温度降得非常低的情况下直接凝华成霜 . 3.小明同学身高1.80m,家里装修时要在墙上安装一个竖直的平面镜,为了能从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平面镜的最小长度应为( c ) A.30cmB.60cmC.90cmD.120cm

4.小张将一瓶矿泉水在冰箱中放较长时间后取出,一会儿发现瓶外壁出现小水 珠。用干毛巾擦净,等一会儿又出现小水珠。于是他与小吴一起对此现象进行研究,但观点不一致。小张认为这是矿泉水瓶内的水往外渗透后,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而小吴则认为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他俩的结论是否正确。 答:解:1.室温下,取一瓶与研究对象相同的矿泉水,称量质量m 1 ; 2.将矿泉水拧紧瓶盖,放入冰箱较长时间,取出放在室内一段时间,待矿泉水 完全恢复至室温后,将矿泉水外壁完全擦干,称量质量m 2 ; 3.比较m 1、m 2 的大小,如果m 1 >m 2 ,则小张是正确的;如果m 1 =m 2 ,则小吴是正 确的. 5.如图所示的模型照相机,纸筒A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为了在A端看到清晰的像,要调整A、B间的距离,这时应把_______(选填“A ”或“B ”)端朝向明亮的室外,否则看不清楚。这时,半透明纸上的物体的像应是缩小的、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答:B;倒立;实 6.常用体温汁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图所示,其中一面呈圆弧形.进行读数时,若分别沿A、B方向观察.其中沿______方向观察易于读数,这是应用了______ 原理. 答:A;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7.如图所示,女孩用一种可以隐身的斗篷遮住身体的下部,人站在女孩的前面,却看到了斗篷后面的景物,而被斗篷遮住的身体部分“消失”了.下面能正确解释这种现象的光路图是()

八年级物理上册 期中精选试卷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精选试卷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同学们围绕着水瓶发声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敲瓶(瓶内含水)时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由什么振动产生的? (猜想与假设)A.瓶子振动;B.瓶内水振动;C.瓶内空气柱振动 (进行实验) (1)将瓶子装满水后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故可以将猜想________排除。(2)将瓶内水全部倒出后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故可以将猜想________排除。 (得出结论)由上述实验分析可知,敲瓶发声,主要是由________振动产生的。 (提出新的问题) (1)瓶子发声的音调跟瓶内水的多少有什么关系? (2)随着瓶内水的增多,敲瓶发声的音调变化和吹瓶发声的音调变化又有何不同呢?(设计实验) (1)如图甲所示,先将8个空的玻璃瓶子放到桌子上一字摆开,再向瓶内注入不等量的水,从左到右,瓶内注入的水逐渐增多,最后用筷子从左到右依次敲击瓶口,同时用耳朵仔细听,辨别音调的高低。 (2)用嘴从左到右依次吹瓶口,同时用耳朵仔细听,辨别音调的高低。 (再得出结论) (1)敲瓶发声的音调随着瓶内水的增多而变______(选填高或低)。 (2)吹瓶发声的音调随着瓶内水的增多而变______(选填高或低)。 (拓展应用)如图乙所示. 用嘴分别对着5个高度不同的小瓶的瓶口吹气,发现瓶子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1)用嘴对着5个小瓶的瓶口吹气,5个小瓶均发出声音,则发出的声音是由________的振动产生的。 (2)5个小瓶产生的声音音调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C B瓶子低高瓶内空气柱空气柱的长短、粗细不同,导致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 【解析】 【分析】 【详解】 [1]将瓶子装满水后,瓶内没有空气,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说明敲瓶时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所以可以将猜想C排除。 [2]将瓶内水全部倒出后,瓶内没有水,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说明敲瓶时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瓶内水振动产生的。所以可以将猜想B排除。 [3]由以上两个实验可知,敲瓶发声,排除由瓶内水振动和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则主要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期末试卷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卷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小明同学测小车的平均速度,请帮助他完成下列问题: (1)测平均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和______;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 (2)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____(填“大”或“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____(填“长”或“短”)些,便于测量时间; (3)如图所示,斜面长1.6 m,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5 s。如果在斜面的中点装上金属片,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金属片的时间为2.8 s。请计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为___________m/s;(保留两位小数) (4)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做的是_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来源】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刻度尺停表 s v t 小长 0.29 变速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3]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就是速度的计算公式 =s v t 测量路程和时间需要的仪器是刻度尺和钟表; (2)[4][5]在小车能下滑的情况下,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小,小车下滑的速度变化较慢,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较长,这样便于测量时间; (3)[6]如图所示,斜面长1.6 m,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5 s。如果在斜面的中点装上金属片,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金属片的时间为2.8 s。请计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为 2 0.8m ===0.29m/s 2.8s s v t (4)[7]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需要的时间不同,所以,小车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2.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进行测量的; (2)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G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

八年级物理上册易错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易错题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物理典型题汇编 一、声现象 1、小明的发言声音太小,老师要他大声重复一次,老师是要求小明提高声音的() A. 音调 B. 频率 C. 响度 D. 音调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3、声波既传递“信息”也传递“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波传递的“能量”的是() A.用超声波碎石 B.用声纳探海深 C. 利用B超做体检 D.利用回声定位 4、“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又没有阻止声音的,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5、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海水中声速是1500m/s). (1)则该处的海深为多少米 (2)超声波声呐能或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为什么 二、物态变化 1.下图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2.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下图中的描述属于液化的是() 3、下列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的有() A.冬天雾淞的形成 B.笼罩树林的雾渐渐散去 C.干冰升华制造舞台效果 D.春天来了冰雪熔化 4、如图所示的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时间图像。该物态变化过程可能是() A.水的凝固过程 B.海波的凝固过程 C.玻璃的凝固过程 D.蜡的凝固过程 点评:(1)此题不但要根据图象判断出是熔化还是凝固现象,还要了解海波是晶体有凝固点而蜡是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在观看交响乐队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同属于管乐器的圆号、小号、长号、大号发出声音的高低各不相同,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管内空气柱的长度有关 猜想二: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管内空气柱的横截面积(粗细)有关 小明找来了两个未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制成了一些哨子(如下图所示).注射器的规格分别为2.5ml和5ml.他一边吹哨子一边调整注射器内空气柱的长度,同时利用专用仪器测出声音的频率和响度,详见下表(表中“ml”表示毫升,“cm”表示厘米) (1)选用序号为A、B、C的三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______相同时,管内空气柱越短,音调越______. (2)选用序号为______的两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______相同时,管内空气柱横截面积越大,音调越______. (3)序号为C、D的两次实验中,响度大的是______(选填“C”或“D”). 【答案】横截面积(或粗细)高 A、D(或B、E或C、F)长度低 D 【解析】 【分析】 【详解】 要研究音调的高低和什么因素有关,需用控制变量法. (1)选用序号为A、B、C的三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横截面积(或粗细)相同时,管内空气柱越短,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快,音调越高.(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需控制琴弦的长短和琴弦的材料不变,所以要选择A、D(或B、E或C、F). 由此可得,在空气柱的长度相同时,管内空气柱横截面积越大,音调越低; (3)序号为C、D的两次实验中,D实验时的声音强度为75分贝,大于C实验时的声音强度. 2.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机械运动实验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2007年2月28日,从乌鲁木齐驶往阿克苏的5806次列车遭遇特大沙尘暴,列车从第1节车厢到第11节车厢相继被吹翻.看了这个报道后,某研究小组为探索沙尘暴的威力,进行了模拟研究.如图为测定沙尘暴风力的实验装置图,其中AB是一段水平放置的长为L 的光滑均匀电阻丝,电阻丝阻值较大,一质量和电阻都不计的细长金属丝一端固定于O 点,另一端悬挂球P,无风时细金属丝竖直,恰与电阻丝在B点接触,有风时细金属丝将偏离竖直方向,细金属丝与电阻丝始终保持良好的导电接触.研究小组的同学对此装置分析中,知道金属球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水平风力大小与电压表的读数成正比,空气密度为1.3kg/m3,沙的密度为2.5×103kg/m3.他们对决定金属球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风力大小的因素,进行了如下的实验研究: ①在含沙量相同条件下,改变风速,记录不同风速下电压表的示数如下: 风速(m/s)5101520 电压表示数(V)0.6 2.4 5.49.6 ②在风速大小相同条件下,改变风中空气的含沙量,记录不同含沙量下电压表的示数如下: 含沙量(kg/m3) 1.1 2.2 3.3 4.4 电压表示数(V) 2.3 3.5 4.6 5.8 (1)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试推导出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风力大小的关系式?(设比例系数为k) (2)若(1)中的比例系数k的大小为0.5,已知:车厢的高度为3m,车厢的长度为 25m,车厢质量为50t,铁轨间距为1.5m,1m3沙尘暴中含沙尘2.7kg,请根据(1)中的关系式计算当时的风速至少为多大? 【来源】2009年江西省上饶县二中九年级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复赛模拟试题(三) 【答案】(1)p=kρv2,ρ为含有沙尘的空气密度;(2)41m/s 【解析】

八年级上册深圳物理全册全套试卷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深圳物理全册全套试卷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原理:_____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 (3)图中AB段的路程s AB=______cm,如果测得AC段的时间t AC=2.5 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 AC=______m/s; (4)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 BC,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 【来源】湖北省武汉二中广雅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物理试题 【答案】 s v t =小 40.0 0.32 不可以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s v t =。 (2)[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这样小车下落速度较小。 (3)[3]从图中可以看到,图中AB段的路程是 AB s=80.0cm-40.0cm=40.0cm [4]AC段的路程是 AC s=80.0cm=0.8m 那么AC段的平均速度是 0.8m 0.32m/s 2.5s AC AC AC s v t === (4)[5]由于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从而得到小车在BC段的运动时间,这个时间段是对于小车在B点是有速度的,速度不是零,所以不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2.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秒表和_____斜面的坡度很小,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图甲、乙是测量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2s和全程路程1s两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图_____; (2)将实验中测量的数据记在下面的表格中,通过计算和分析可知: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路 程的平均速度 2= v_____cm/s,小车通过斜面全程是做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 190cm s= 13s t= 1 v= 2 m =45c s 22s t= 2= v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刻度尺时间甲 22.5 变速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斜面长和运动时间,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秒表。 [2]实验时,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长些,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 [3]乙图全程的路程等于车长和车通过的路程之和,所以小车的路程测量值比实际路程大,正确的是图甲。 (2)[4]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v2=2 245cm 2s s t ==22.5cm/s [5]小车通过斜面全路程的平均速度 v1=1 190cm 3s s t ==30cm/s 小车通过下半程的路程是 s3=90cm-45cm=45cm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易错题试卷

初二上册易错难题汇总2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 2.一只空瓶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350g,装满酒精时的总质量是300g(ρ水 =1.0×103kg/m3,ρ酒精=0.8×103kg/m3),则该瓶的容积是() A350cm3 B300cm3 C250cm3 D150cm3 二.填空简答题 3.地沟油中含有杂质及有毒物质,很多人猜想它的密度应该比正常食用油的密度要大,为了验证这种猜想,小明找到质量为0.46kg的地沟油,测出其体积为0.5L,该地沟油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 kg/m3;能否用密度这一指标来鉴别地沟油,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正常食用油的密度约为0.91×103 kg/m3~0.93×103 kg/m3)。 4.为了测定洪水中的含沙量,取得1dm3的水样,测得其质量为1.03kg,由此经计算可知,被测水样中所含泥沙的质量为___kg.若将所含泥沙滤掉,所得纯水的体积为___m3.(干燥泥沙的密度为2.5×103kg/m3)。 5.如图1所示,水平桌面上斜放着一个平面镜,桌面上有一个小球向镜面滚去.要使平面镜中小球的像沿竖直方向下落,则镜面与桌面间的夹角α应为______度.

图1 图2 6.欣赏如图2所示的漫画,回答后面的问题: (1)小朋友误认为冒烟的冰棒就像冒着“白气”的开水一样很烫,故不要“冒烟”的,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请解释冰棒为什么会“冒烟”。 (2)小明友要结霜的,冰柜中为什么会出现霜呢?请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7.小张将一瓶矿泉水在冰箱中放较长时间后取出,一会儿发现瓶外壁出现小水珠。用干毛巾擦净,等一会儿又出现小水珠。于是他与小吴一起对此现象进行研究,但观点不一致。小张认为这是矿泉水瓶内的水往外渗透后,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而小吴则认为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他俩的结论是否正确。 8.在一个下雨的天气里,小明同学乘公共汽车去上学,等车的时候,雨滴是竖直下落的.上车后在车行驶的时候却发现雨丝斜向后落下,请你帮助小明分析其中的原因. 三.计算题 9.小东做实验时发现一支温度计不准确,把它和标准温度计一同插入水中,发现当实际温度为2℃时它的示数是2℃,实际温度82℃时的示数是102℃.仔细观察,它的刻度是匀称的. (1)请以t表示任意温度时的示数,以T表示这时的实际温度,导出用t表示T的公式;

完整word版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易错题精选

上册)期末复习易错题荟萃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小华点准时到校,7小华家距学校2.5km,他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10km/h,学校要求早上1.) 从家中出发的时间一般不能晚于早上( 6:50 D. C. 6:20 A. 6:45 B. 6:30 大型运输机长途飞行时,有时要进行空中加油,在空中加油的过程中,加油机与运输机2. 。________的运动方向________,运动的速度,因此,它们相对________.”不知云与我俱东,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3.宋代诗人陈与义有诗“枫花两岸照船红) 是因为( 诗中所涉及的“卧看满天云不动”诗人的浪漫情怀所致 A. 诗人以自己为参照物看云 B. C.云本来就不动 D.云向西运动的;以地球”飞船升空时,以固定在飞船外的摄像头为参照物,飞船是______ 3.“神舟九号为参照物,飞船是_______的。若电梯不动时走上去20s可以从底楼到二楼,4.小磊在商场坐电梯时,发现站在电梯上不动,需( ) 要30s,若他从运动的扶梯走上去需要的时间是 D. 20s C.12s A.50s B.50s 若装酒精则装满酒精后酒精和杯750g,一只能装500g水的杯子,装满水后水和杯子质量是5.) 子质量为( A. 650g B. 750g C. 850g D. 875g 6.为了探究小球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小明用频闪照相机拍下了相隔同样的时间,小球下落到不同位置时的照片,如图甲所示。 (1)由图甲可以看出:小球做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理由是_____ 。(2)图乙中可能反映小球下落运动的图像是_____(填写字母)。 7.试判断下列哪一个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A: 正在起动的汽车 B: 在平直的轨道匀速行驶的列车 C: 被抛出去的石块 D: 从高处自由落下的石块 8.如图所示,实验室所用的托盘天平是测量_____的工具;水的密度为, 。_____将一杯水倒出一半以后,剩余水的密度为

【精选】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声现象实验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吉他演奏会上,小组同学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经过讨论,他们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找到如下表所列的6种规格的琴弦,以及专门测量声音频率的仪器. (1)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3,请在表中填入所缺数据_________. 【答案】A B C E 100 1.1 【解析】 【分析】 【详解】 控制变量法就是控制其它的因素不变,研究物理量与该因素的关系;(1)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时,应控制材料和长度相同,所以应选 A、B; (2)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时,应控制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所以应选C、E选项; (3)如果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故表格应该填入与尼龙和钢的数据相同,即100、1.1.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1)A、B;(2)C、E;((3)100;1.1. 【点睛】 猜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琴弦的长短、琴弦的材料有关,在探究过程中,应用控制变量法. 2.为了探究收音机接收电磁波的情况好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将一只袖珍收音机调好电

台节目和音量后完成了以下实验: ①将收音机放进一只铝锅内,发现声音明显变小,取出后又恢复了原来的音量。 ②将收音机放进一只木桶内,发现声音大小不变。 ③将收音机放进一只铁桶内,现象与①相似。 ④将收音机放进一只塑料桶内,现象与②相似。 (1)根据以上实验,小明得出这样的结论:电磁波在传播途中,若遇到________类物体,其强度就会大大减弱。 (2)请你根据以上答案,解释为什么电视机靠室内天线接收信号效果不如用室外天线接收的信号效果好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实验,你能做出一种有用的设想吗_________? 【答案】(1)金属外壳现代房屋的墙体一般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对电磁波有屏蔽作用,使电磁波不能进入室内,另外周围建筑群对电磁波也有一定的屏蔽作用可以发明一种金属罩,用来抗电磁波的干扰或抗电磁波对人体的辐射造成的伤害 【解析】 【详解】 (1)由以上四步可知,影响信号接收的为金属类材料,故可知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金属类物体时强度会减弱; (2)在室内接收的信号效果差是因为建造房屋用了金属材料,比如钢筋等,对电磁波有屏蔽作用;另外周围建筑群对电磁波也有一定的屏蔽作用。 (3)金属可以减小电磁波的强度,则我们可以发明一种金属罩,而减小一些精密仪器受电磁波的影响;也可以猜想:在一些金属做成的容器内,电磁信号将无法进入,如电梯等,在其里面可能无法接打电话。 3.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探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期末试卷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某小组同学用小车、长木板、刻度尺、秒表、木块等器材探究小车沿斜面滑下时速度的变化;实验设计如图甲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记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t B、t C;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 (2)实验中应使斜面坡度保持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 ); (3)小车从A到B经过的路程为________ cm,若t A、t B、t C所对应的时间依次如图,则小车在AB、BC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 AB =__________m/s ;v BC= ________ 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小车沿斜面滑下时速度的变化规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山东滨州阳信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教学质量监测)【答案】 s v t =小 40.0 0.13 0.20 在小车下滑过程中速度在变大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 s t 。 (2)[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 (3)[3]由图知,小车通过AB的路程为: s AB=4.00dm=0.4m; s BC=4.00dm=0.4m; [4][5]小车通过AB、BC段的时间: t AB=t B-t A=10:35:03-10:35:00=3s; t BC=t C-t B=10:35:05-10:35:03=2s; 所以小车通过AB、BC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v AB=AB AB s t= 0.4m 3s ≈0.13m/s;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易错题整理

郑州一中实验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易错知识点考查 整理人:王留峰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量筒做得细而高(图1),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状,这主要是因为( ) A .实验中,细高的量筒便于操作 B .细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对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度 C .细高的量筒与粗矮的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便于准确地读数 D .粗矮量筒中的液体较多,筒壁所受压强较大,需用较厚的玻璃,因而不便读数 2.王勇同学在宾馆饭店看到一种自动门,当有人靠近时,门会实现自动开闭。王勇同学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很想知道自动门是如何实现自动控制的。为此他反复做了几次试验:当他轻轻地靠近自动门时,门自动打开;当把一个足球滚向自动门时,门自动打开;当把一面底部装有滚珠的无色透明大玻璃板,直立着滑向自动门时,门不打开。王勇同学根据探究试验的结果,对自动门的自控原理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你认为其中最合理的猜想是( ) A .自动门“听”到来者的声音时,通过声控装置实现自动开闭 B .自动门探测到靠近的物体发射出的红外线,通过光控装置实现自动开闭 C .自动门本身能发射出一种红外线信号,当此种信号被靠近的物体反射时,就会实现自动开闭 D .靠近门的物体通过空气能产生一种压力传给自动门,实现自动开闭 3.铁路工人在检查火车的车轮和支撑的弹簧是否有异常情况时,常用锤子轻轻地敲火车的车轮和弹簧,从听到的声音判断是否出现故障,这主要根据( ) A .声音的音调 B .声音的响度 C .声音的音色 D .声音的悦耳程度 4.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抬头便可见天上有一轮红日,但其周围的景象是( ) A .一片天蓝色,万里晴空 B .一片黑暗,能看见星星闪烁 C .一片明亮,无法看到星星 D .一片黑暗,能看见星星,全不闪烁 5.有一种自行车尾灯设计得很巧妙。当后面汽车的灯光以任何方向射到尾灯时,它都能把光 钱“反向射回”。图2是尾灯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用 于反光的镜面具有不同的形状。能产生上述效果的 镜面是( ) 6.小明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3所示时,恰 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 镜的焦距:( ) A .小于8cm B .在8cm 到10cm 之间 C .在8cm 到16cm 之间 D .在10cm 到16cm 之间 7.若水中的潜水员能看到岸上的人,则他看到的 人其实是( ) (图1) (图2) A B C D (图3)

最新八年级上册物理易错题带答案

八年级(上)物理经典易错题 1、如图1所示秒表的读数是_______________分s;如图2所示秒表的读数是___________分. 2、下列过程中,经历的时间差不多为1秒的是() A.人的眼睛眨一下的时间 B.人呼吸一次的时间 C.人的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 D.人行走5米路程所需的时间 3、小明了解到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会有一些因素引起测量误差,其中刻度尺的温度变化也是引起误差的原因之一,他想通过实验研究刻度尺长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1)小明找来两把完全相同,长为20cm的钢尺,一把放在冰箱充分冷冻,一把放在阳光下长时间曝晒,再将两把钢尺互相测量,结果发现两把钢尺的长度几乎没有差异,请写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写出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重新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物体长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装置中AB 是粗细均匀的铜棒,COD 是可绕O 点转动的指针,实验时,A 端固定不动,指针C 端紧靠在铜棒B 端,当用酒精灯给AB 加热时,小明可以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金属棒受热时长度的变化.装置中指针设计成CO 段比OD 段短,这对实验现象起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3)请你根据小明的实验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一辆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它在前一半时间的速度为v 1,后一半时间的速度为v 2则这辆小车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A . v 1 +v 2 2 B . v 1?v 2 v 1+v 2 C . 2v 1?v 2 v 1+v 2 D . v 1+v 2 v 1?v 2 5、墨墨测出了小车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做出了相应的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 (1)小车在AB 段处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状态. (2)小车在OA 段运动的速度 _____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C 段运动的速度. (3)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___km/h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