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及发展
- 格式:docx
- 大小:7.82 KB
- 文档页数:2
古诗词艺术歌曲研究现状
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一种融合了古诗词和现代音乐的艺术形式。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古诗词艺术歌曲逐渐成为一种流行音乐形式。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优秀的古诗词艺术歌曲被创作和演唱,成为了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作和演绎技巧研究:包括创作和演唱技巧的研究,以及如何在音乐中融入古诗词的研究。
二、历史文化背景研究: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和演唱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因此对古代文化、文学、音乐等的研究也是古诗词艺术歌曲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三、意识形态研究: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和演唱,往往具有一定的政治、社会和文化意义,因此对其意识形态的研究也是古诗词艺术歌曲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四、市场调查和消费行为研究:随着古诗词艺术歌曲逐渐成为一种流行音乐形式,对其市场调查和消费行为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
总之,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研究现状十分丰富多样,涉及文学、音乐、文化、市场等多个领域。
随着时代的变迁,古诗词艺术歌曲也在不断演化和发展,相信未来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研究也将不断深入和扩展。
- 1 -。
57SONG OF YELLOW RIVER 2024/ 03思。
更蕴含着作者对人生、爱情的独特思考和体验。
曲作者王龙是著名青年钢琴艺术指导和作曲家,近年来曾先后在多次重要演出中担任钢琴艺术指导,并推出了《与你相见若如初》《新的向往》等佳作。
这首歌曲自推出后,也获得了业内外的普遍认可,与其他多部佳作一道,有力推动了当代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的繁荣。
三、古诗词歌曲《锦瑟》音乐分析(一)古朴深邃的歌词在西方艺术歌曲中,歌词是该声乐形式最大的特色所在,均采用诗人的诗歌谱写而成。
从诗歌角度而来,中国古诗词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之瑰宝,更完全可以满足艺术歌曲表现之需要。
具体到这首《锦瑟》而言,诗歌作者李商隐是当代著名诗人,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曾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这首诗歌的大意是:精美的瑟为什么有五十根弦,看到这些弦和柱,不禁想起了自己的青春岁月。
庄子在自己的梦境中化身为翩翩起舞的蝴蝶,望帝将自己愤恨寄情于杜鹃。
大海和明月都流下了泪珠,蓝田山上的玉石也化作了青烟。
为什么此情此景到现在才追忆?是因为当时的心中是一片茫然。
通过白话文翻译可以看出,这首诗歌延续了李商隐一向的创作风格,采用比兴手法,频繁运用典故,并引导着读者发挥想象和联想,在脑海中形成鲜明的画面感,情真意切,含蓄深沉。
首联中,作者从琴瑟谈起,表示看到了琴瑟便想起了自己的过往,特别是五十根琴弦正好与自己的年纪相同,不禁让人感慨万千,并顺利引出下文。
接下来的四句则连续运用了四个典故,分别是庄周梦蝶、望帝啼鹃、明珠有泪和暖玉生烟。
庄周梦蝶表达作者对庄子逍遥洒脱的敬佩和向往;望帝啼鹃表明了自己苦苦追寻而最终无果的愤恨与遗憾;明珠有泪和暖玉生烟则更像是作者的自我安慰。
正所谓人在做,天在看,沧海明月和蓝天暖玉正是自己的见证者,同时也传递出了一种唯美和朦胧的感觉,以及美好事物总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悲叹。
最后一句是全诗的主旨句,作者反问道为什么到今天才追忆,而且只剩下了追忆。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与演唱随着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持续关注,古典诗词朗诵会的规格不断提高,诗词吟诵也渐渐成为社会的关注点,古典诗词歌曲的创作、演唱也日益受到音乐界的重视,但对其研究却尚待深入。
基于多年的创作与演唱的实践经验,本文拟从古典诗词独唱歌曲的创作与演唱两个方面,对目前国内音乐界的创作与演唱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总体可以分为“古代歌曲”与“创作歌曲”两个大的类别,本文以古诗词“创作歌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依据古代诗词本身的音韵平仄等格律要求,探讨今人创作的得失。
所谓古代歌曲,指晚清以前产生、原本以中国传统记谱法保存下来的古诗词歌曲。
所谓创作歌曲,乃是西学东渐以后,中国音乐家运用西洋作曲技法,以简谱或五线谱记谱的古诗词歌曲。
因为中西音乐传统不同,中国古典诗词与传统音乐联系非常紧密,有时甚至为一整体,因此不深入探讨中国古典诗词本身所具有的传统音乐性,而纯粹以西洋作曲技法为中国古典诗词作曲,容易出现诸多问题,这正是本文探讨的主旨。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研究,首先需要扎扎实实地立足于中国文化传统,也要以开阔的文化胸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因此,古典诗词歌曲的创作,既要重视对中国古代歌曲乃至戏曲的学习与传承,又要充分借鉴西洋艺术歌曲的艺术手法,才能符合现代人的音乐审美心理。
因此,优秀的古诗词歌曲应该具备“诗性”与“音乐性”两个特征,要处理好诗化原则与音乐化原则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古诗词歌曲创作中的诗化原则所谓古诗词歌曲的“诗性”,主要体现于风格、语言和结构。
在风格方面,音乐(旋律与伴奏)要与诗词相吻合。
语言方面,歌曲的节奏、节拍要与诗词的声律相吻合,旋律的音调要与诗词语言的声调基本吻合。
结构方面,歌曲的结构逻辑要与诗词的文学逻辑相吻合。
以黎英海与赵季平作曲的两首《关雎》为例。
(谱例1黎英海《关雎》主旋律,谱例2赵季平《关雎》主旋律)从风格角度看。
黎英海作曲的《关雎》,旋律以平稳的级进为主;赵季平作曲的《关雎》,旋律有多处起伏比较大的跳进。
当代音乐2021年第4期MODERN MUSIC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变与发展朱莹[摘要]古人读书喜欢摇头晃脑,是因为在清朝废科举之前,我们的祖先是用吟诵的方法去读书的。
摇晃脑袋,就是为了跟着诗句的节奏,更好地体会个中韵味,可见中国古诗词与音乐是早有渊源的。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经历不同时期的演变,具有多层次多元化的音乐创作方式,这是中华民族代代流传下来的深厚文化底蕴,也是历代声乐艺术的结晶。
从而通过古诗词艺术歌曲,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史、一个朝代的兴衰史。
[关键词]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变;发展[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4-0081-03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发展上溯夏商、先秦时代,再历经春秋战国,经过《诗经》《楚辞》、汉魏乐府、绝律诗、词曲、琴歌、元散曲、明清小曲等,不同声乐体裁的演变,且均有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是历代音乐艺术的精品。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变历程以时间为序,可分为古代艺术歌曲、近现代古诗词艺术歌曲、当代古诗词艺术歌曲。
⑴绝大部分古代艺术歌曲的原音乐已遗失,只有文字诗词流传至今。
当今作曲家结合创作新意与手法,借鉴古代声乐艺术,如昆曲、琴歌等创作,再结合西洋作曲技法,创新探索出具有中国古韵今声的艺术歌曲。
一、古代艺术歌曲(一)夏、商———诗词歌曲的开始《尚书•尧典》说:“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
”《易经•泰》说:“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坚贞无咎。
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充分说明古代诗乐一体、歌诗同源,上古时期就有大舜作词的《南风歌》。
较为遗憾的诗乐结合的乐谱曲调并未全部传承下来,这样的缺失使得中国古老的歌诗文化难现原有面貌。
在古老的历史长河中,留给今人的是无尽的喟叹。
[收稿日期]2020-10-23[基金项目]2020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0SJA0468)。
[作者简介]朱莹(1987—),女,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讲师。
浅谈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理解【摘要】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
本文首先介绍了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定义和独特魅力,接着分析了古诗词在艺术歌曲中的运用以及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历史。
在探讨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表达方式和影响力后,强调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所散发的独特魅力和韵味。
总结了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理解与欣赏,认为这种艺术形式对中国文化传承和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学习。
通过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探讨与分析,能够更好地领略和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理解、魅力、发展历史、表达方式、影响力、独特韵味、欣赏、艺术、歌曲、古诗词、韵味、文化传承、情感表达、文学艺术、传统与现代、经典作品、音乐创作。
1. 引言1.1 什么是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将中国古代优秀的诗词作品通过音乐的形式演绎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现代音乐的表现形式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旋律和歌词的融合相得益彰,唱出了诗词本身的情感和意境。
这种艺术形式不仅保留了古代诗词的优美韵味,还通过音乐的传播形式,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古诗词艺术歌曲既是对古代文学遗产的传承和发扬,也是对现代音乐形式的创新和融合。
通过这种形式,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中国古代诗词的情感意境,体会到古代文人雅士的人生感悟和审美情趣。
1.2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独特魅力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独特魅力在于其融合了古典诗词和现代音乐的完美结合。
这种艺术形式将古代优秀的诗词作品重新演绎成具有现代审美的音乐作品,使得传统的文学艺术得以在当代得到重现和传播。
古诗词所蕴含的深刻情感和精妙意境通过音乐的传达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触动人们心灵的共鸣。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独特魅力还在于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通过将古诗词作品与现代音乐风格相结合,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为传统文化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和活力。
谈中国诗词艺术歌曲的历史发展及艺术特征中国诗词艺术歌曲是采用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诗词为歌词,在谱曲、配器、伴奏与唱法等方面都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声乐作品。
音乐结构简练且运用乐器伴奏,具有格调雅致、高尚的特点。
中国的诗词艺术歌曲产生于传说中的皇帝时代,起初指的是由乐器伴奏的燕射歌辞和郊庙歌辞等用于仪式性的雅乐歌曲。
所谓燕射歌辞和郊庙歌辞是指在朝廷宴会等重大节日上和古人祭祀尊奉上天所用的乐歌。
从春秋时期开始,中国的诗词歌曲逐步发展,出现了多样化的题材形式。
从诗经、楚辞、乐府、绝律诗、词体歌曲、琴歌、元散曲、明清小曲等不同题材的逐渐演变,中国的诗词艺术歌曲展现出了多姿的艺术风貌。
现存创作诗歌的总集,有南宋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这些自度曲雅致优美,风格高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使用价值。
除《白石道人歌曲》以外,在清代还有《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其中收录了一百七十多首唐宋词体歌曲。
清人又用九宫大成体例对其他的唐宋词进行谱曲。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的艺术歌曲出现了新的发展阶段,西方作曲技法的传播与渗透、中国民间音乐元素巧妙地运用,造就了不拘一格的中国艺术歌曲的词体风格。
这个时期主要是以青主与黄自的创作为代表。
青主率先采用西方的作曲技法为中国古典诗词谱曲,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开创了新境界,确立了在中国音乐史上的开创性地位。
黄自致力于探索音乐的民族风格,注重词曲的紧密结合,充分表现了中国艺术歌曲民族化的特征,其中《点绛唇》、《玫瑰三愿》、等都是他近代诗词歌曲的代表作品。
一、诗词的意境美在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诗歌与音乐是密切联系的,诗歌具有文学和音乐的双重特性诗,从原始的诗、乐、舞为一体的大型乐舞形式到诗经、再到唐诗、宋词、元曲无不是诗与乐完美结合的典范。
艺术歌曲这种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歌曲类型,所选用精致、简单、情感细腻的诗词作为歌词而进行谱曲,诗词艺术歌曲讲求的是诗词与音乐互为融合的意境美。
古诗词把雅作为其审美核心,具有含蓄古典的韵味,诗词从内容到形式风格典雅精致,情感细腻,其丰富的意象、含蓄的韵味、深邃的意境、工整的音节等,都体现出诗词意境典型的的艺术性。
古诗词艺术歌曲研究现状古诗词、艺术和歌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文学、艺术和音乐的代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当今社会,对古诗词、艺术和歌曲的研究已经成为了一种热门话题。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古诗词、艺术和歌曲的研究现状。
古诗词研究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们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历史、哲学、艺术等多重价值。
在古诗词研究方面,学者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古诗词的文学价值是研究的重点。
学者们通过对古诗词的语言、韵律、意境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古诗词的艺术特点和文学价值。
其次,古诗词的历史价值也是研究的重点。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记录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和变迁,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古诗词的哲学价值也是研究的重点。
古诗词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学者们通过对古诗词的哲学思想进行研究,探讨古诗词对于人类思想的启示和影响。
艺术研究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思想和精神的表达。
在艺术研究方面,学者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艺术的审美价值是研究的重点。
学者们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审美特点进行分析,探讨艺术作品的美学价值和审美意义。
其次,艺术的历史价值也是研究的重点。
艺术作品是历史的产物,它们记录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和变迁,对于研究人类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艺术的社会价值也是研究的重点。
艺术作品不仅是一种文化表现形式,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学者们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社会意义进行研究,探讨艺术对于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歌曲研究歌曲是音乐的一种形式,它不仅具有音乐价值,还具有文学和艺术价值。
在歌曲研究方面,学者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歌曲的音乐价值是研究的重点。
学者们通过对歌曲的音乐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歌曲的音乐价值和音乐意义。
其次,歌曲的文学价值也是研究的重点。
歌曲是一种文学形式,它们具有文学特点和文学价值,学者们通过对歌曲的文学特点进行研究,探讨歌曲的文学价值和文学意义。
古诗词艺术歌曲探究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音乐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结合了古代诗词的优美意境和现代音乐的丰富表现力,为世人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从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概念、发展历程、创作特点以及当代演绎等方面进行探究。
一、古诗词艺术歌曲概述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以中国古诗词为歌词,运用现代音乐创作手法进行谱曲的音乐作品。
这种音乐形式将古代文学精华与现代音乐元素完美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既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又丰富了现代音乐的内涵。
二、发展历程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一些具有民族意识的音乐家开始尝试将古诗词融入到音乐作品中,如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黄自的《花非花》等。
这些作品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开启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先河。
进入21世纪,随着国内音乐创作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传统文化回归的渴望,古诗词艺术歌曲逐渐成为音乐创作领域的重要分支。
越来越多的音乐家开始投身于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使这一艺术形式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三、创作特点1、遵循古诗词韵律: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歌词采用古代诗词,因此在创作时必须遵循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保持其独特的韵味。
2、现代音乐元素融入:运用现代音乐创作手法和乐器,如和声、复调等,以及钢琴、吉他等乐器,为古诗词注入现代音乐元素,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
3、意境深远:古诗词艺术歌曲注重表现诗词中的意境和内涵,通过音乐将古诗词中的情感、景象等元素完美呈现出来,让听众感受到强烈的艺术冲击力。
四、当代演绎当代演绎是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通过现代音乐团队的演绎,古诗词艺术歌曲被赋予了更丰富的表现力和时代感。
例如,著名的古诗词艺术歌曲《蜀道难》经过当代音乐家的重新编曲和演奏,成为了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经典之作。
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古诗词艺术歌曲也越来越多地通过数字音乐平台、现场演出等形式传播给更多的人。
这些现代化的演绎方式不仅拓宽了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传播渠道,还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和喜爱这种传统艺术形式。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研究现状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研究现状
近年来,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研究的视野越来越开阔,越来越重视对
古诗词的艺术性的鉴赏和理解。
从古代到今天,古典诗歌的独特文化
内涵和艺术形式,为当代文化及其艺术作品提供了巨大的启发和影响力。
在学科研究和教育上,古诗词艺术歌曲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目前,学者们已经从传统的文学语言和艺术思维出发,使用多种理论手
段和方法,开展了对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探讨多种
古诗词文学史、艺术手法、审美情趣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结合社会发展和教育需求,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研究日益深入,学术研
究和教育实践取得较好的成效。
同时,艺术创作者也在不断地探索和
创造,将古诗词艺术歌曲延伸到当今各种表演媒体形式上,吸引了更
多的民众参与到古诗词艺术歌曲中来,提高了古典文化的影响力和意义。
此外,通过研究古诗词艺术歌曲,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
中华历史文化和深厚文化底蕴,更充分地认识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中
的优秀成果,为今后更加全面地传播和弘扬古典文化,创造一个多元
文化的社会环境做准备。
通过以上总结可以看出,古诗词艺术歌曲研究的现状是发展良好的。
学术研究正在日益深入,教育实践也获得了良好的成效。
当今艺术创
作者也在持续创作,把古诗词艺术歌曲延伸到更多的媒体形式中,以
期更好地传播和弘扬古典文化。
Creative theory创作理论浅谈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和演唱处理——以作品《长相知》和《枫桥夜泊》为例成斯瑗(山东科技大学,山东 青岛 266590)【摘要】众所周知,艺术歌曲是由诗歌与音乐结合而共同完成艺术表现的一种音乐体裁,其名称因浪漫主义音乐大师舒伯特的作品而确立,成为一种独立类型的歌曲种类。
艺术歌曲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欣赏性,结合了优美的人声和旋律,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古典诗词与西方艺术歌曲这一体裁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本文以作品《长相知》《枫桥夜泊》为例,通过文献研究、作品乐谱分析、演唱实践等方法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创作手法和演唱进行分析。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理论概述;第二部分是《长相知》《枫桥夜泊》两首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及演唱分析;第三部分是青年学生如何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进行演绎以及传承。
笔者希望通过上述研究,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希望声乐爱好者通过对这些知识的了解开始更为广泛地关注古诗词艺术歌曲并热爱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
【关键词】艺术歌曲;中国古诗词【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一、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理论概述和产生背景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文化的精髓所在,而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更是中国古典诗词和西方艺术歌曲的完美交融。
作为中国艺术歌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发展的道路上更是历尽坎坷。
古诗词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
自古以来,诗乐一体,诗三百首皆可吟唱,皆有曲调。
它们立意深刻,文字精练,内涵丰富,韵律悠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闪耀出独特的光辉,例如楚辞、琴歌、明清小曲等等形式。
但遗憾的是,诗乐一体的形式并没有传承下来,现今只剩下纯文字的形式,缺少了曲调曲谱记录。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现代作曲家以经典古典诗词为歌词,结合钢琴伴奏及现代曲调创作而成的艺术歌曲,运用西方现代与传统创作技法并结合中国传统音乐技法,展现中国经典古典诗词的魅力,使之成为中国艺术歌曲必不缺少的一部分。
浅析古诗词艺术歌曲《我侬词》【摘要】古诗词艺术歌曲《我侬词》是一首结合了古典与现代元素的音乐作品。
本文从历史背景入手,介绍了《我侬词》的创作背景和发展历程。
接着对歌词进行分析,探讨了其诗意和表达手法。
对曲调特点和表现手法进行了深入剖析,揭示了《我侬词》独特的艺术魅力。
文章还探讨了《我侬词》在传播和影响方面的重要性,以及其对古诗词的传承与创新。
通过对古诗词与现代音乐的结合,评价了《我侬词》在艺术上的珍贵贡献,揭示了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我侬词》不仅是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更是古典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融合,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活力。
【关键词】古诗词艺术歌曲《我侬词》,历史背景,歌词分析,曲调特点,表现手法,传播与影响,古诗词与现代音乐的结合,传承与创新,艺术价值。
1. 引言1.1 介绍古诗词艺术歌曲《我侬词》古诗词艺术歌曲《我侬词》是一首结合了古典诗词和现代音乐元素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形式吸引了众多听众的关注和喜爱。
这首歌曲既传承了古典诗词的优秀传统,又展现出了现代音乐的时尚和活力,是一次成功的跨界融合尝试。
《我侬词》通过现代音乐的表现形式,诠释了古代诗词中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使古典诗词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魅力。
这首歌曲不仅在歌词和旋律方面具有独特的创意和艺术价值,更在传播和影响方面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引领着一股新的潮流,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和追捧。
通过分析《我侬词》这首古诗词艺术歌曲,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典诗词与现代音乐的结合之美,探讨其对古诗词传承与创新的意义,以及在文化交流和艺术创作上所展现的独特价值。
2. 正文2.1 《我侬词》的历史背景《我侬词》是一首结合古诗词艺术和现代音乐的歌曲,深受广大听众喜爱。
它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文学传统。
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人民智慧和情感的结晶。
在古代,诗词是一种高雅的文学形式,被视为文人士大夫的重要修养。
在古代,诗词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如宴会、祭祀、赋诗等。
浅谈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发展发表时间:2018-07-23T17:56:30.777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7月下 作者: 奉波[导读] 在声乐的发展过程中,“艺术歌曲”因为其自身所带有的文学性自诞生起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声乐作品体裁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摘要:在声乐的发展过程中,“艺术歌曲”因为其自身所带有的文学性自诞生起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声乐作品体裁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中国,古诗词艺术源远流长,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致优美;同时,与古诗词相关的声乐文化、琴歌文化等音乐文化也营养着一代代的文人骚客。本文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着眼于其历史发展的沿革进行了浅层的梳理,推动更多的人了解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键词:艺术歌曲;古诗词艺术;音乐特点;文化 “艺术歌曲”这一声乐体裁和名称产生与欧洲,正式形成于19世纪,它的特点是其作曲家采用优秀诗人的优秀诗歌作为歌词并配以钢琴伴奏,所以“艺术歌曲”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和艺术可观赏性。在欧洲尤其以德、奥、法等国的优秀艺术歌曲为代表取得丰富的成果,代表作家有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等,其中,舒伯特更有“艺术歌曲之王”之称。在中国,给诗配以曲调这一种音乐形式由来已久。纵观中国音乐史,古诗词歌曲沿着“远古、楚辞、姜白石歌曲、明清杂曲和现代古诗词歌曲创作”等若干发展阶段一路走来。承载着浓厚传统文化信息的古诗词及歌曲虽在现时代的传承中艰难前行,但毕竟经过多代人的传承已形成丰厚的资源。
一、古诗词艺术歌曲古代发展
我国音乐艺术发展经年日久,古诗词艺术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学艺术发展历程也可称为“源远流长”。两者的结合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诗经》是我国有记载的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当时流传的311篇诗歌。孔子及其弟子将其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根据《史记》记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在先秦时期,由于《诗经》具体的演唱旋律是通过口传心授进行教学的虽然到现在具体旋律唱法已不得而知,不过,因为《诗经》本身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使得现在好一部分作曲家正在对其研究并进行音乐创作,如《关雎》就有赵季平、张乃诚等几个版本。在秦汉之际,乐府的设立不仅收集了许多优秀民间诗歌更是推动了新诗歌的创作,如《孔雀东南飞》、《长歌行》,这些优秀的诗歌都被统称之为“乐府诗”,“乐府诗”是继《诗经》后又一诗歌的集大成。在三国两晋时期辞赋逐渐转移到诗词的创作上来,及至隋唐时期诗词文学高度发达如《将进酒》、《阳关三叠》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的代表作。宋朝时期“宋词”的繁荣是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集大成时期,宋代词体歌曲已经基本具备艺术歌曲的形式了,可说是我国古代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一颗明珠。“宋词”作为一种词体歌曲本身是为了方便谱曲和歌唱在唐诗的基础上演进发展而形成的,尤其是以白石道人姜夔为代表的词人更是谱写出了许多度曲与自度曲,如《白石道人歌曲》中的《扬州慢》《杏花天影》等代表作都可以让我们从中窥见当时的词体歌曲的创作风格,姜夔的创作风格甚至影响着后世的词人。在元明清时期音乐形式逐渐转向戏曲,产生了很多戏曲音乐著作但是古诗词歌曲创作逐渐缓慢下来甚至停滞,这一时段古诗词词人主要集中于收集整理前代古诗词。另外,从先秦时期发展而来的的古琴“琴歌”艺术更可以看作是古诗词歌曲艺术的“活化石”。
文化论坛浅谈古典诗词歌曲的发展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北京 100875郑 妮摘 要:中国的古典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之瑰宝,古典诗词歌曲则是将文学和音乐进行了精彩的结合,给人带来丰富的艺术享受和精神启迪,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在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今天,探索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发展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古典诗词歌曲创作的角度将古诗词歌曲的发展概括为三条脉络,并对当前古典诗词歌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良好发展趋势进行简要阐释。
关键词:古典诗词艺术歌曲 发展脉络 发展现状[中图分类号]:H1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05-0225-01翻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画卷,我们看到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
其中,有着精深的内涵和超高的艺术价值的古典诗词便是这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
古典诗词,从第一部传承至今的诗歌总集《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其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而中国古典诗词从起源到发展一直都与音乐紧密结合,相互影响。
由于古诗词的格律性与音乐有着天然相近的亲联关系,在音乐中,我们会感受到诗词的意境,在诗词中,我们会体验到音乐的韵律美。
音乐与诗词的相互渗透、相互结合。
如果说古典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华彩乐章,那么以古典诗词为词谱曲而成的艺术歌曲则可以说是中国声乐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有着极为悠久的发展历史,它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属于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文人词调音乐,在古代是配合着词进行歌唱的一种音乐体裁形式。
这类歌曲是由历代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知识阶层人士所创作或参与创作的,歌词大都采用历代文人的诗词佳作,故具有很强的文学性。
因文人音乐的存在和发展,许多文人所撰写的古典诗词在历史上都有入乐的传统,其中大部分即是中国古代词调音乐所遗存下来的歌词。
最早的诗歌集《诗经》就是第一部把流传在民间的歌曲用文字记录下来的诗歌总集,因此也可以称它为最早的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集。
我国古代诗人就像他们时代的摇滚明星,用他们自己的诗歌摆放音乐
来摇摆!他们是最初的诗人兼音乐家,在他们已经史诗般的作品中加入了惊人的音乐元素。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创造性的天才们与音乐
家联手,将他们的艺术表现带到全新的水平。
结果?诗歌和音乐魔法的爆炸随着流行程度的提高而变得更加精致和精致。
还有!由此诞生了一种完全独特的艺术歌曲流派,在今天的我国文化中仍然占有特殊
的地位。
这就像我国古代版本的图顶击!
在唐朝,诗歌和音乐都是愤怒的。
他们想出了这些很酷的"shi"和"ci"
的诗歌形式。
'希'诗有所有这些严格的规则和结构,而‘希'诗则更加
自由精神和音乐化。
人们甚至会把这些诗变成歌曲,添加音乐来加入词。
这就像我国古代诗歌和音乐的黄金时代,每个人都真的喜欢它,
作为表达自己和娱乐的趣味方式。
在当代社会,我国古代诗歌艺术歌曲的艺术经历了不断的现代化改造,适应当时流行的口味。
作曲家和音乐家借鉴了传统诗歌创作当代乐坛,形成了古代和现代艺术形式的融合。
此举有助于维护我国古代诗歌艺
术歌曲的传统,确保其在当今世界的持续相关性,使历代人能够欣赏
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的深刻文化遗产和艺术美感。
这符合政府在其文
化政策目标中概述的维护和促进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意愿。
中国古诗词歌曲的发展与传承中国古诗词歌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它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独特精神和艺术风格。
自古以来,中国古诗词歌曲就一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不仅具有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更是中国人民精神世界和情感生活的载体。
在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时期,古诗词歌曲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传承,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演唱形式和风格。
中国古诗词歌曲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唐代。
在唐代,古诗词歌曲已经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文艺形式,并经过了一定的发展和成熟。
唐代的古诗词歌曲的风格开阔,形式多样,其中以七言绝句最为流行。
唐代的古诗词歌曲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圆舞曲,一种是交谊曲。
圆舞曲是一般用于宴会、婚礼等庆祝活动中的歌曲,而交谊曲则是用于人们自娱自乐和交际沟通的歌曲。
唐代古诗词歌曲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其内容涵盖了宗教、哲学、政治、军事等方面,形式多样,旋律抑扬顿挫,深深地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和听觉。
随着时间的推移,宋代成为了中国古诗词歌曲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宋代的古诗词歌曲在唐代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发展和创新。
宋代古诗词歌曲的特点主要在于曲调悠扬、轻松愉悦、趣味盎然,表现了宋代人民美好的生活情感和对生命的热爱。
宋代的古诗词歌曲曲式和声调也有了较大的变革,其中以南曲、北曲最为著名。
南曲的旋律轻柔婉转、节奏轻松明快,而北曲则具有豪放洒脱、雄浑激越的风格。
到了明清时期,古诗词歌曲的风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词人的政治态度、审美趣味和语言表达上。
明清时期的古诗词歌曲已不再像宋代那样纯粹,而是更多地带有一种议论性的色彩。
在当代,古诗词歌曲在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古诗词歌曲的推广和传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古诗词歌曲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貌。
同时,古诗词歌曲也在不断地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音乐风格,这不仅丰富了中国的音乐文化,更为世界音乐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总而言之,中国古诗词歌曲的发展和传承历史悠久,丰富多彩,它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文化价值,更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代表和折射。
浅谈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及发展
摘要:文章论述了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其近90年的发展历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创作特征,分
三个阶段撷取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将其作品及创作技法作了一番简要综述,使这一具有中
国神韵的艺术歌曲的发展概貌展现在我们眼前。 关键词:艺术歌曲 古诗词 创作
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的古典诗词与音乐相结合的一种声乐体裁,它最显著的特征是歌词
全部来源于古典诗词。中国的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学史上一株绚丽的奇葩,千百年来被
人们广为传颂。它以洗练的语言、高远的意境、深邃的内涵,传达着中国文化特有的神韵。
古典诗词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闪亮“明珠”,其影响力之大、影响范围之广是毋庸置疑
的。就音乐创作而言,古典诗词曾激发了无数作曲家的创作灵感,使他们写下了传唱不衰
的经典之作。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有以青主、黄自、赵元任等为代表的一批作曲家
选用古代诗词创作艺术歌曲,那些具有中国古典韵味的艺术歌曲至今仍是艺术歌曲创作领
域的精品之作。时至今日,有更多的作曲家把目光投向了古典文学的“宝藏”,那些传颂了
千百年的古代诗词几乎成了作曲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粮仓”。本文就古诗词艺术歌曲
的创作在不同历史阶段所体现出来的特征作一番综述和比较,以揭开它那颇具神秘色彩的
面纱,使其创作和发展的概貌展现在我们眼前。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从创作技法
上来讲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上世纪20年代初到40年代,技法上
大多采用欧洲浪漫派晚期的创作技法。这一时期青主创作了《大江东去》和《我住长江
头》,这是两首艺术造诣达到较高境界的作品,其中《大江东去》创作于1920年青主留
学德国之际,是中国艺术歌曲的开山之作。黄自先生毫无疑问是这一领域的佼佼者,诗歌
和音乐相结合的声乐作品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和艺术成就。黄自以中国古代诗人的诗词
为题材作曲,谱写了《花非花》(白居易)、《峨眉山月歌》(李白)、《点绛唇·赋登
楼》(王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等曲。在这部分作品中他能深刻地理解原诗的含义,并通过音乐给予生动、具
体的形象刻画。其中《点绛唇》的音乐充满着宽广的气势和明朗乐观的情愫,是一首富于
浪漫主义气息,具有一定民族风格的独唱曲。《南乡子》的音乐则充满着豪壮的气魄和澎
湃的热情,是一首富于爱国激情的抒情独唱曲。其他像《花非花》《卜算子》等作品以素
雅的笔调、深情优美的旋律、新颖细致的和声进行,勾画出一幅幅中国式的恬淡幽静的意
境。黄自的这些艺术歌曲可以说是当时我国学院式艺术歌曲创作的精品,并对后来许多作
曲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作曲家还有江文也、应尚能、刘雪庵、马思聪等,他
们在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领域也都颇有建树。江文也所写的艺术歌曲的词,全部取自唐
诗、宋词、元曲和明清诗词,并且按照朝代顺序结集编作品号码。作品有《江村即事》
(司空署诗)、《垓下歌》(项羽词)、《宋词李后主篇》(李煜词)等;应尚能作为一
名作曲家和男中音歌唱家,他的代表作有《无衣》(诗经)和《我侬词》(管道声)等。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从技法上来讲,第二个阶段即是上世纪40年代,这一时期最具代
表性的作曲家即为谭小麟先生。谭小麟在美国留学期间曾追随现代作曲理论大师亨德米特
学习,并被视为亨氏高足,回国后执教于上海国立音专。他是将现代作曲观念与技法引入
中国专业作曲教学的第一人,可惜英年早逝,令人扼腕!作为一名作曲家,他对我国传统
音乐有着深厚的感情,除了直接从事民族器乐的创作外,他所写的声乐作品也大多取材于
古代诗词。谭小麟具有颇深的古典文学和音乐功底,在创作中他尊重民族的审美取向,以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为基础消化吸收应用亨氏作曲体系中可取的部分,因而他的作品具有
鲜明的民族性。他强调:“我应该是我自己,不应该像亨德米特。”“我是中国人,不是西
洋人,我应该有我自己的民族性。”谭小麟一生创作了十多首声乐曲,他精心制作,力求
尽善尽美,故其中多精品。代表作有《自君出之矣》(张九龄)、《彭浪矶》(朱希真)、
《正气歌》(辛弃疾)等。从谭小麟的作品当中,不难感受到其中既有现代作曲技巧较成
熟的展示,又有民族风格较纯熟的体现。罗忠曾这样评价其师谭小麟的歌曲创作成就:
“他的艺术歌曲是我们民族音乐创作的精华,不仅继承了我们传统声乐曲的许多优秀成果,
而且在创作上,不论在精神方面还是技术方面,都踏入一个新的天地。”从分析研究谭小
麟的作品中不难看出,其中体现出一种远远超过他前辈的强烈个性和新颖独特的民族风格,
为后人在音乐创作上积累了不少富于启发性、值得深入探讨的宝贵经验。接下来谈谈以罗
忠为代表的“五声十二音”作曲技法在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