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旅游目地指标体系构建与测评-精品
- 格式:ppt
- 大小:1.86 MB
- 文档页数:33
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的构建及实证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游客满意度已成为衡量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本文旨在构建一套科学、系统的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其有效性和实用性。
文章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关于游客满意度研究的现状,总结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接着,文章详细介绍了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的构建过程,包括指标选取、权重确定、测评方法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文章以某旅游目的地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收集了大量游客的满意度数据,并运用构建的测评体系进行了深入分析。
文章得出了研究结论,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以期为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和完善游客满意度测评理论,也为旅游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了决策支持和科学依据。
通过实证研究,文章还为其他领域的满意度测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二、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理论基础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的构建,离不开一系列理论基础的支持和指导。
这些理论不仅为游客满意度测评提供了框架和方法,还为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了坚实的依据。
顾客满意度理论是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的核心基础。
该理论认为,顾客满意度是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整体评价,这种评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价格、交付方式等。
在旅游领域,游客满意度同样是游客对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旅游服务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评价。
因此,构建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影响因素,以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服务质量差距模型为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提供了分析框架。
该模型认为,服务提供者和服务接受者之间存在五个差距,这些差距会导致服务质量的下降和顾客满意度的降低。
在旅游领域,这些差距可能表现为旅游目的地实际提供的服务与游客期望之间的差距、旅游服务提供者之间的沟通差距等。
通过分析和识别这些差距,可以为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的构建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期望-不一致理论也为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观念的逐步成熟,旅游业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支柱产业,为国家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
然而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背后,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对环境的破坏、资源的过度消耗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对于促进旅游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指标分析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旅游业发展中,不破坏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经济利益和消费者权益等各个方面,实现旅游业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和谐发展。
为了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应包括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环境指标三个方面。
1、经济指标经济指标是指与旅游业息息相关的经济数据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包括旅游收入、就业率、产业发展水平等等。
旅游业的经济指标是衡量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数据,是旅游经济的核心指标。
例如,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中,可以选取旅游业GDP、旅游业收入等经济指标来衡量旅游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经济贡献。
2、社会指标社会指标是指旅游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关的指标,包括旅游业对就业的贡献率、旅游业对人口流动的影响、旅游业对社区文化的维护等等。
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中,可以选取旅游业就业率、旅游业对社区文化的贡献等社会指标来衡量旅游业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和贡献。
3、环境指标环境指标是指旅游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包括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旅游业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旅游业对环境的治理等等。
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中,可以选取旅游业能耗、旅游业废弃物处理、旅游业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能力等环境指标来衡量旅游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和贡献。
二、构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为了构建一套能够反映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需要从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环境指标三个方面入手,结合具体的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制定一套符合实际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2021年12月Dec.2021第45卷第6期Vol.45,No.6热带农业工程TROPICAL AGRICULTURAL ENCINEERING我国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估①尚越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1600)摘要随着全域旅游在国内兴起,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愈加成为游客重点关注问题。
然而,旅游公共服务内涵尚未形成定论,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缺少完整统一的评判指标。
为完善我国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和统计年鉴总结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立了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公共交通服务、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旅游公共安全保障服务和旅游监测保障服务等5个准则、28个指标,并运用AHP 方法对我国海南省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状进行权重分析。
最后提出,建设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需要重点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保证旅游公共交通、旅游公共信息、旅游公共安全保障服务和旅游监测保障服务等与时俱进。
关键词全域旅游;服务质量;AHP 方法;游客满意度中图分类号F592.7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ourism Public Service Quality in ChinaSHANG Yue(School of Management,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s,Shanghai 201600)Abstract With the rising of global tourism in China,the quality of tourism public service has become a key issue for tourists.However,the connotation of tourism public service has not formed a final conclu ‐sion,and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service quality lacks a complete and unified evaluation index.This pa ‐per summarized the tourism public service system by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 and statistical year ‐book ,establishing a tourism public service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based on five criteria and 28indicators included tourism infrastructure,tourism public transportation service,tourism public information service,tourism public security service and tourism monitoring service,and used AHP method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ourism public service system in bined with the score of service quali ‐ty,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public service of scenic spots,such as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infrastructure in an all-round way,the networking of transportation routes,the pub ‐licity of tourism information,the full coverage of tourism supervision and monitoring,the effective combi ‐nation of product marketing and destination promotion.Keywords global tourism ;service quality ;AHP method ;tourist satisfaction新时代背景下,全域旅游是推动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1],建立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是发展全域旅游的基础和前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局项目《新疆旅游目的地综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XJLY2012—1)《新疆旅游名镇(乡、场)标准制定研究》(项目编号:XJLY2012—2)(评审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局新疆大学旅游学院2012年12月第一部分项目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项目研究总论 (1)第一节项目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一、《新疆旅游目的地综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二、《新疆旅游名镇(乡、场)标准制定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第二节项目研究背景 (4)第三节项目研究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5)一、项目研究指导思想 (5)二、项目研究基本原则 (6)1 坚持旅游立区与产业联动相结合 (6)2 发展旅游与统筹兼顾相结合 (6)3 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 (6)4 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 (7)5 开发建设与持续发展相结合 (7)6 和谐发展和利益共享相结合 (7)7 推动富民产业与生态立区、环保优先相结合 (7)第四节项目研究的依据与参考 (8)第二章项目相关研究综述 (11)第一节旅游目的地国内外研究进展 (11)一、旅游目的地国外研究综述 (11)1 旅游目的地形象 (12)2 旅游目的地定位研究 (13)3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研究 (13)4 旅游目的地忠诚研究 (14)5 旅游目的地环境承载力研究 (15)6 旅游目的地品牌研究 (17)7 旅游目的地营销研究 (18)二、旅游目的地国内研究综述 (20)1 旅游目的地综合评价 (21)2 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 (22)3 旅游目的地形象 (24)4 旅游目的地营销 (26)5 旅游目的地管理体制 (28)6 旅游目的地开发模式 (28)7 旅游目的地产品开发 (29)三、国外及国内研究的简要评述和展望 (31)1 国外研究的简要评述 (31)2 国内研究的简要评述及展望 (31)第二节国内外乡镇旅游研究现状及进展 (32)一、国外对乡镇旅游的研究 (32)1 旅游乡镇相关者态度研究 (32)2 传统乡镇旅游可持续发展 (33)3 乡镇旅游市场及经济效益研究 (33)二、国内对乡镇旅游的研究 (34)1村镇存在问题及保护研究 (34)2 乡镇文化研究 (35)3 乡镇特色研究 (35)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36)第三章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37)第一节构建新疆旅游目的地、旅游名镇(乡、场)评价体系指标 (37)一、制定项目工作总体方案 (37)二、初步拟订评价相关指标 (37)1 初步确定新疆旅游目的地综合评价体系指标 (37)2 初步确定新疆旅游名镇(乡、场)标准指标 (46)3 实地问卷调查 (51)4 确定评价体系指标 (71)5 指标释义 (80)第二节确定新疆旅游目的地、旅游名镇(乡、场)的评价标准 (111)一、确定指标间相对重要性 (111)二、确定各级指标权重 (112)三、建立赋分表 (114)四、拟定《新疆旅游目的地综合评价》、《新疆旅游名镇(乡、场)标准》评分细则 (116)第四章研究成果应用 (118)第一节确定旅游目的地、旅游名镇(乡、场)示范点 (118)一、旅游目的地示范点 (118)1 吐鲁番市 (118)2 布尔津县 (118)二、旅游名镇(乡、场)示范点 (121)1 那拉提镇旅游名镇建设措施 (121)2 巴音布鲁克镇旅游名镇建设措施 (121)3 可可托海镇旅游名镇建设措施 (123)第二节新疆旅游目的地建设发展思路 (124)一、创建独具特色的新疆旅游目的地的管理模式 (124)二、全面升级新疆旅游目的地的营销体系 (124)三、完善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 (126)四、制定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战略 (126)五、加强政府宏观管理 (127)六、完善旅游业兴边富民政策 (128)第三节新疆旅游名镇(乡、场)建设发展思路 (129)一、改革依托景区的管理体制 (129)二、加强大众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 (129)三、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130)四、核定旅游名镇(乡、场)基础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水平 (131)五、设定旅游名镇(乡、场)资源保护、文化传承、低碳建设、旅游提升、旅游人才和服务质量的标准 (131)六、明确旅游名镇(乡、场)的管理标准和营销模式 (131)参考文献 (133)附件1 居民调查问卷 (137)附件2 游客调查问卷 (139)附件3 《新疆旅游目的地综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指标重要性打分专家咨询问卷 (142)附件4 《新疆旅游名镇(乡、场)标准制定研究》指标重要性打分专家咨询问卷 (153)附件5 项目编制说明 (164)第一章项目研究总论第一节项目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一、《新疆旅游目的地综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对新疆旅游业发展专门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充分利用新疆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独具特色等优势,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把新疆建设成为我国西部重要的旅游胜地”。
中国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构建及国际评价作者:童菲来源:《财税月刊》2015年第08期摘要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并分析了中国与其他G20国家的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
结果表明,中国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强于大多新兴经济体,但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拉低中国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是一系列环境因素。
文章结尾对提高中国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出了相应意见。
关键词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G20国家一、引言(一)旅游产业概念对于旅游产业的概念,学术界一直存在分歧。
美国学者Donald E.Lundberg(1995)认为,旅游产业是为国内外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互有关的行业。
Thomas Davison(2000)认为,旅游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更像是一个影响许多产业的部门。
②本文尝试对旅游产业定义如下:“旅游产业”指与旅游活动直接和间接相关的第一、二、三产业中的部门组成的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二)旅游产业重要性在过去的近半个世纪里,旅游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经历了持续的扩张发展和演化,如今已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比最大、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之一。
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United Nations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测算,旅游产业对GDP的平均贡献率达9%,平均每11个工作岗位中就有1个是因旅游产业而创造的。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稳增长、调结构的目标也赋予了我国旅游产业新的机遇和使命。
在国际和国内双重背景下,旅游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对中国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也很有必要。
(三)中国旅游产业竞争力现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稳步增长、旅游休闲意识的不断增强、旅游设施的逐步完善、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旅游市场不断发展壮大。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接纳的国际游客数为5600万人次,居世界第四,仅次于法国、美国和西班牙。
同时,2014年中国接纳国际游客所带来的收益为570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西班牙。
关于构建杭州旅游国际化战略框架体系近年来,杭州市旅游业发展迅猛,但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旅游市场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构建杭州旅游国际化战略框架体系,才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杭州旅游的国际化水平,成为旅游业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战略目标杭州旅游国际化战略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旅游产业的国际化、多元化和高品质化。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杭州旅游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
(2)增加境外游客人数和人均消费。
(3)丰富旅游产品,逐步转变旅游业类型,从大众旅游向高品质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及会展旅游转型,形成多元化的旅游产品。
(4)创新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对旅游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形成旅游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二、战略重点(1)改善旅游服务水平。
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构建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打造更加便捷的旅游环境。
(2)增强旅游产品的优势和特色。
杭州要在完善传统旅游产品的基础上,积极开发生态、文化、特色农业、休闲等多元化旅游产品。
(3)创新旅游发展模式。
杭州要运用新技术手段,创新旅游模式,细分人群,满足不同旅游需求。
(4)加强国际化资源共享。
杭州要积极与国际化的旅游合作伙伴合作,建立起一系列的合作机制,提高国际化水平。
(5)提高旅游管理水平。
杭州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旅游管理机构,加强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
三、战略措施(1)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加强旅游景点设施建设,改善游客出行条件,提高旅游观光体验。
(2)加大旅游宣传力度。
通过各种媒介渠道宣传杭州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业,提升杭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推进旅游产业结构调整。
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
(4)加强与国际旅游市场合作。
加强与国际旅游机构的对接,合作开展旅游营销宣传和业务推广活动。
(5)提高旅游品质。
提高旅游业服务质量,推广旅游标准化管理,提升杭州旅游的品牌形象。
同时建立诚信旅游示范点和消费者投诉渠道,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建2023-11-09CATALOGUE目录•国际化旅游人才概述•国际化旅游人才评价体系构建的背景和意义•国际化旅游人才评价体系的构建•国际化旅游人才评价体系的实施与应用•国际化旅游人才评价体系构建的挑战与对策•国际化旅游人才评价体系构建的案例分析01国际化旅游人才概述国际化旅游人才的定义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具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具备全球视野和创新能力能够从全球视角看待旅游业的发展,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国际化旅游人才应具备丰富的旅游专业知识、语言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旅游行业实践经验等。
国际化旅游人才的特点国际化旅游人才应具备丰富的旅游专业知识,包括旅游学、旅游管理学、旅游心理学、旅游市场营销学等。
专业知识丰富应具备流利的外语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沟通。
语言能力突出应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能够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跨文化交流能力强应具备丰富的旅游行业实践经验,能够熟练地处理旅游业务和管理事务。
实践经验丰富国际化旅游人才的重要性提高旅游业竞争力国际化旅游人才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提高旅游业的竞争力,使旅游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国际化旅游人才在旅游业中扮演着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重要角色,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推动旅游业发展国际化旅游人才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能够为旅游业带来新的发展思路和模式,促进旅游业的全球化发展。
02国际化旅游人才评价体系构建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间的旅游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对国际化旅游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
全球化进程加速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旅游行业的转型升级,对高素质、专业化的国际化旅游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
旅游行业转型升级目前,我国国际化旅游人才短缺问题较为突出,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完善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1. 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化已成为企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而评价国际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对于企业和国家的发展十分关键。
本文将讨论完善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建立一个全面有效的指标体系。
2. 国际化的意义国际化既是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必然选择,也是国家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国际化,企业可以获得更广阔的市场和资源,提升品牌价值和竞争力;而国家通过引导企业国际化,可以吸引外资、促进科技创新和文化交流,提升国际影响力。
3. 现有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问题目前的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指标体系不够全面,忽略了一些关键因素,如企业战略适应性、国际化管理能力等;二是指标体系的权重设定不合理,导致某些重要指标被忽视;三是指标体系缺乏有效的评价方法和数据支持。
4. 完善国际化评价指标的原则完善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即评价指标要涵盖企业的各个方面,如战略、市场、运营等;二是权重合理性原则,要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和目标设定权重,以反映实际情况;三是科学性原则,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数据采集体系,确保评价结果具有客观性和准确性。
5. 完善国际化评价指标的具体步骤(1)明确评价目标和范围:确定评价的主体是企业还是国家,评价的范围是整个企业还是特定业务领域。
(2)确定评价指标:根据国际化的关键要素,如市场开拓、供应链管理、人才队伍等,确定相应的评价指标。
(3)设定权重和计分方法: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设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并制定相应的计分方法。
(4)收集数据和进行评价:建立数据采集机制,收集必要的数据,并根据指标体系进行评价。
(5)优化和改进:根据评价结果,对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和改进,以不断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6. 数据与数据来源对于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数据和数据来源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获取数据:一是企业内部数据,如财务报表、市场调研数据等;二是外部数据,如行业报告、统计数据等;三是第三方机构提供的数据,如咨询公司的研究报告。
智慧旅游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指标1. 引言智慧旅游对于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评估智慧旅游的水平和效果,需要构建一套科学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将讨论智慧旅游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指标。
2. 智慧旅游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指标2.1 技术基础指标- 2.1.1 智能化水平:评估旅游服务提供商使用的智能化技术和设备。
- 2.1.2 数据精准性:评估旅游服务提供商的数据获取和分析能力,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可信度。
- 2.1.3 网络覆盖:评估智慧旅游目的地的网络覆盖范围和稳定性。
2.2 服务质量指标- 2.2.1 响应速度:评估旅游服务提供商的响应速度,包括用户查询和投诉的处理速度。
- 2.2.2 个性化服务:评估智慧旅游平台提供的个性化服务能力,例如根据用户需求提供推荐和定制化服务。
- 2.2.3 用户满意度:评估用户对智慧旅游服务的满意度和体验感受。
2.3 经济效益指标- 2.3.1 成本节约:评估智慧旅游技术的应用是否能够实现成本节约,减少资源浪费。
- 2.3.2 收益提升:评估智慧旅游技术的应用是否能够提升旅游业的收益,促进经济增长。
2.4 可持续发展指标- 2.4.1 环境友好性:评估智慧旅游的技术应用是否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 2.4.2 文化保护:评估智慧旅游的技术应用是否能够保护和传承当地文化遗产。
3. 结论智慧旅游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指标涵盖了技术基础、服务质量、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通过科学可行的评价指标,可以更好地评估智慧旅游的水平和效果,进一步促进智慧旅游的发展和推广。
面向“双一流”建设的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面向“双一流”建设的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领域对大学国际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大学国际化是指大学在教学、科研、学术交流等方面与国际接轨,以提高教育水平和影响力。
为了适应国家“双一流”建设的要求,大学需要构建科学、全面、可操作的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实践中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
本文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探讨了如何构建面向“双一流”建设的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
一、规划目标和层次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首先要明确规划目标和层次。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以打造国际化一流综合性大学为目标,按照整体学校发展规划,明确国际化在学校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在目标层次上,可以考虑从国际化意识、国际化教学、国际化科研、国际化学术交流等几个方面进行衡量。
二、指标内容和权重设置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内容的设置应全面考虑学校国际化发展的要求。
首先,要从国际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入手,如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情况、国际交流项目的开展情况等。
其次,要关注国际合作学习与科研的水平,包括国际化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科研合作项目的开展情况等。
再次,要注重学术交流与影响力的提升,如学术合作与交流的频率与广度、国际期刊论文的发表情况等。
在指标权重设置方面,可以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定性上,可以采用等级评分法或专家访谈法确定指标权重;定量上,可以使用学生人数、教师国际交流次数、科研合作项目数量等指标进行量化评估。
各个指标的权重设置需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兼顾学校整体发展的需要和国家对高校国际化的要求。
三、数据收集和评估方法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数据和信息来源,并建立科学的数据收集和评估方法。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数据收集和管理体系,包括提供完整准确的数据源、建立数据采集的流程和科学的数据分类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