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力学扭转与弯曲变形

工程力学扭转与弯曲变形

工程力学扭转与弯曲变形
工程力学扭转与弯曲变形

扭转与弯曲变形

若危险截面上的扭矩为T ,弯矩为M ,则该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和最大切应力分别为:

W M =

σ,P W T =τ (9-14) 危险点处为平面应力状态,其主应力为

)4(2

10)4(2

12232221τσσσστσσσ+-==++=

(9-15) 对于工程中受弯扭共同作用的圆轴大多是由塑性材料制成的,所以应该用第三或第四强度理论来建立强度条件。

如果用第三强度理论,则强度条件为:

[]στσσr ≤+=2234 (9-16)

如果用第四强度理论,则强度条件为:

[]στσσr ≤+=2243 (9?17) 对于圆截面,有W P =2W z ,则用第三强度理论,其强度条件为:

][1)2(4)(42222223στσσ≤+=+=+=T M W W T W M z z z r (9-18)

用第四强度理论,其强度条件为:

[]στσσ≤+=+=+=222222475.01)2(3)(3T M W W T W M z z z r (9-19)

六、连接件的实用计算法

1、剪切的实用计算

在工程中,剪切变形采用实用计算的方法,假定剪切面上切应力是均匀分布的。其剪切强度条件为

][S

S τA F τ≤= (9?20) 2、挤压的实用计算

在挤压的实用计算中,假设计算挤压应力在计算挤压面上均匀分布,计算挤压面为承压面在垂直于挤压力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挤压强度条件为

bs

bs bs A F σ=][bs σ≤ (9?21) 3、铆钉连接的计算

铆钉连接常见的破坏有下列三种形式:(1)铆钉沿其剪切面被剪断;(2)铆钉与钢板之间的挤压破坏;(3)钢板沿被削弱了的横截面被拉断。为了保证铆钉连接的正常工作,就必须避免上述三种破坏的发生,根据强度条件分别对三种情况作实用强度计算。

工程力学(一)知识要点

《工程力学(一)》串讲讲义 (主讲:王建省工程力学教授,Copyright ? 2010-2012 Prof. Wang Jianxing) 课程介绍 一、课程的设置、性质及特点 《工程力学(一)》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械等专业必考的一门专业课,要求掌握各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包括主要的各种公式。在考试中出现的考题不难,但基本概念涉及比较广泛,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熟练掌握各章的基本概念、公式、例题。 本课程的性质及特点: 1.一门专业基础课,且部分专科、本科专业都共同学习本课程; 2.工程力学(一)课程依据《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基本内容而编写,全面介绍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以及材料力学。按重要性以及出题分值分布,这几部分的重要性排序依次是:材料力学、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 二、教材的选用 工程力学(一)课程所选用教材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机械类专业),该书由蔡怀崇、张克猛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08年版)。 三、章节体系 依据《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基本体系进行,依次是 第1篇理论力学 第1章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理受力图 第2章平面汇交力系 第3章力矩平面力偶系 第4章平面任意力系

第5章空间力系重心 第6章点的运动 第7章刚体基本运动 第8章质点动力学基础 第9章刚体动力学基础 第10章动能定理 第2篇材料力学 第11章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 第12章轴向拉伸与压缩 第13章剪切 第14章扭转 第15章弯曲内力 第16章弯曲应力 第17章弯曲变形 第18章组合变形 第19章压杆的稳定性 第20章动载荷 第21章交变应力 考情分析 一、历年真题的分布情况 《工程力学(一)》历年考题的分值分布情况如下:

工程力学习题库-弯曲变形

第8章 弯曲变形 本章要点 【概念】平面弯曲,剪力、弯矩符号规定,纯弯曲,中性轴,曲率,挠度,转角。 剪力、弯矩与荷载集度的关系;弯曲正应力的适用条件;提高梁的弯曲强度的措施;运用叠加法求弯曲变形的前提条件;截面上正应力分布规律、切应力分布规律。 【公式】 1. 弯曲正应力 变形几何关系:y ερ = 物理关系:E y σρ = 静力关系:0N A F dA σ==?,0y A M z dA σ==?,2z z A A EI E M y dA y dA σρ ρ == =?? 中性层曲率: 1 M EI ρ = 弯曲正应力应力:,M y I σ= ,max max z M W σ= 弯曲变形的正应力强度条件:[]max max z M W σσ=≤ 2. 弯曲切应力 矩形截面梁弯曲切应力:b I S F y z z S ??=* )(τ,A F bh F S S 2323max ==τ 工字形梁弯曲切应力:d I S F y z z S ??=* )(τ,A F dh F S S ==max τ 圆形截面梁弯曲切应力:b I S F y z z S ??=* )(τ,A F S 34max =τ 弯曲切应力强度条件:[]ττ≤max

3. 梁的弯曲变形 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EIw M x =- 梁的转角方程:1()dw M x dx C dx EI θ= =-+? 梁的挠度方程:12()Z M x w dx dx C x C EI ??=-++ ??? ?? 练习题 一. 单选题 1、 建立平面弯曲正应力公式z I My /=σ,需要考虑的关系有( )。查看答案 A 、平衡关系,物理关系,变形几何关系 B 、变形几何关系,物理关系,静力关系; C 、变形几何关系,平衡关系,静力关系 D 、平衡关系, 物理关系,静力关系; 2、 利用积分法求梁的变形,不需要用到下面那类条件( )来确定积分常 数。查看答案 A 、平衡条件 B 、边界条件 C 、连续性条件 D 、光滑性条件 3、 在图1悬臂梁的AC 段上,各个截面上的( )。 A .剪力相同,弯矩不同 B .剪力不同,弯矩相同 C .剪力和弯矩均相同 D .剪力和弯矩均不同 图1 图2 4、 图2悬臂梁受力,其中( )。

材料力学习题组合变形#(精选.)

组合变形 基 本 概 念 题 一、选择题 1. 偏心压缩时,截面的中性轴与外力作用点位于截面形心的两侧,则外力作用点到 形心的距离e 和中性轴到形心距离d 之间的关系是( )。 A .e = d B .e >d C .e 越小,d 越大 D .e 越大,d 越小 2.三种受压杆件如图所示,设 杆1、杆2和杆3中的最大压应力(绝 对值)分别用1max σ、2max σ、 3max σ表示,则( )。 A .1max σ=2max σ=3max σ B .1max σ>2max σ=3max σ C .2max σ>1max σ=3max σ D .2max σ<1max σ=3max σ 题2图 3.在图示杆件中,最大压应力发生在截面上的( )。 A .A 点 B .B 点 C .C 点 D .D 点 题3图 题4图 4. 铸铁杆件受力如图4所示,危险点的位置是( )。 A .①点 B .②点 C .⑧点 D .④点 5. 图示正方形截面直柱,受纵向力P 的压缩作用。则当P 力作用点由A 点移至B 点时柱内最大压应力的比值()max A σ﹕()max B σ为( )。 A .1﹕2 B .2﹕5 C .4﹕7 D .5﹕2 6. 图示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杆件发生的变形为( )。 A .轴向压缩和平面弯曲组合 B .轴向压缩,平面弯曲和扭转组合 C .轴向压缩,斜弯曲和扭转组合 D .轴向压缩和斜弯曲组合 -41-

题5图 题6图 7. 图所示悬臂梁的横截面为等边角钢,外力P 垂直于梁轴,其作用线与形心轴 y 垂直,那么该梁所发生的变形是( )。 A .平面弯曲 B .扭转和斜弯曲 C .斜弯曲 D .两个相互垂直平面(xoy 平面和xoz 平面)内的平面弯曲 题7图 8. 图示正方形截面杆受弯扭组合变形,在进行强度计算时,其任一截面的危 险点位置有四种答案,正确的是( )。 A .截面形心 B .竖边中点A 点 C .横边中点B 点 D .横截面的角点D 点 题8图 题9图 9. 图示正方形截面钢杆,受弯扭组合作用,若已知危险截面上弯矩为M ,扭 矩为T ,截面上A 点具有最大弯曲正应力σ和最大剪应力τ,其抗弯截面模量为W 。关于A 点的强度条件是( )。 A .σ≤[σ],τ≤[τ] B .W T M 2122)(+≤[σ] C .W T M 2122)75.0(+≤[σ] D .122)3(τσ+≤[σ] 10. 折杆危险截面上危险点的应力状态是图中的( )。 -42-

工程力学-组合变形

10 组合变形 1、斜弯曲,弯扭,拉(压)弯,偏心拉伸(压缩)等组合变形的概念; 2、危险截面和危险点的确定,中性轴的确定; 如双向偏心拉伸, 中性轴方程为 p p o o 22 y z z y 1z y0 i i ++?= 3、危险点的应力计算,强度计算,变形计算、。 4、截面核心。 10.1、定性分析图10.1 示结构中各构件将发生哪些基本变形? 图10.1 解题范例

[解](a)AD杆时压缩、弯曲组合变形,BC杆是压缩、弯曲组合变形;AC杆不发生变形。 (b)AB杆是压弯组合变形,BC杆是弯曲变形。 (c)AB是压缩弯曲组合变形,BC是压弯组合变形。 (d)CD是弯曲变形,BD发生压缩变形,AB发生弯伸变形,BC发生拉弯组合变形。 10.2分析图10.2中各杆的受力和变形情况。 图10.2 [解] (a)力可分解成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分力,为压弯变形。 (b)所受外力偶矩作用,产生弯曲变形。 (c)该杆受竖向集中荷载,产生弯曲变形.

(d)该杆受水平集中荷载,偏心受压,产生压缩和弯曲变形。 (e)AB段:受弯,弯曲变形,BC段:弯曲。 (f)AB段:受弯,弯曲变形,BC段:压弯组合。 (g)AB段:斜弯曲,BC段:弯纽扭合。 10.3分析图10.3 示构件中(AB、BC和CD) 各段将发生哪些变形? 图10.3 [解] AB段发生弯曲变形,BC段发生弯曲、扭转变形;CD段发生拉伸、双向弯曲变形。 10.4一悬臂滑车架如图10.4 所示,杆AB为18号工字钢(截面面积30.6cm2,Wz=185cm3),其长度为l=2.6m。试求当荷载F=25kN作用在AB的中点处时,杆内的最大正应力。设工字钢的自重可略去不计。 B l/2 F 20kN 300 C D A l 图10.4 [解]取AB为研究对象,对A点取矩可得 NBCY F12.5kN = 则3 2 25 = = NBCX NAB F F

工程力学基础习题

《工程力学》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各点只有剪应力,其作用线________________,同一半径的圆周上各点剪应力___________________。 3、梁在集中力作用处,剪力Q_______________,弯矩M________________。 4、强度条件 []σ ≤ + W T M2 2 只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截面的左侧的外力计算剪力时,向________的外力取正号;向______的外力取负号。若以右侧的外力计算,则外力正负规定与此__________。 6、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方程,? ? ? ? ? = = = B A m m X ∑ ∑ ∑ 的附加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而? ? ? ? ? = = = C B A m m m ∑ ∑ ∑ 的附加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梁在集中力偶作用处,剪力Q______________,弯矩M________________。 8、梁某截面的弯矩,若梁在该截面附近弯成________________ ,则弯矩为正;弯成________________则弯矩为负。 9、当梁的材料是钢时,应选用______________ 的截面形状;若是铸铁,则应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截面形状。 10、塑性材料的弯扭组合变形圆轴的强度条件为_____ 11、柔性约束对物体只有沿_________的___________力。 12、铰链约束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13、平面汇交力系的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力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均可_________到刚体上任一点,但必须同时

组合变形 习题及答案

组合变形 一、判断题 1.斜弯曲区别与平面弯曲的基本特征是斜弯曲问题中荷载是沿斜向作用的。( ) 2.斜弯曲时,横截面的中性轴是通过截面形心的一条直线。( ) 3.梁发生斜弯曲变形时,挠曲线不在外力作用面内。( ) 4.正方形杆受力如图1所示,A点的正应力为拉应力。( ) 图 1 5. 上图中,梁的最大拉应力发生在B点。( ) 6. 图2所示简支斜梁,在C处承受铅垂力F的作用,该梁的AC段发生压弯组合变形,CB段发生弯曲变形。( ) 图 2 7.拉(压)与弯曲组合变形中,若不计横截面上的剪力则各点的应力状态为单轴应力。( ) 8.工字形截面梁在图3所示荷载作用下,截面m--m上的正应力如图3(C)所示。( )

图 3 9. 矩形截面的截面核心形状是矩形。( ) 10.截面核心与截面的形状与尺寸及外力的大小有关。( ) 11.杆件受偏心压缩时,外力作用点离横截面的形心越近,其中性轴离横截面的形心越远。( ) 12.计算组合变形的基本原理是叠加原理。() 二、选择题 1.截面核心的形状与()有关。 A、外力的大小 B、构件的受力情况 C、构件的截面形状 D、截面的形心 2.圆截面梁受力如图4所示,此梁发生弯曲是() 图 4 A、斜弯曲 B、纯弯曲 C、弯扭组合 D、平面弯曲 三、计算题 1.矩形截面悬臂梁受力F1=F,F2=2F,截面宽为b,高h=2b,试计算梁内的最大拉应力,并在图中指明它的位置。

图 5 2.图6所示简支梁AB上受力F=20KN,跨度L=2.5m,横截面为矩形,其高h=100mm,宽b=60mm,若已知α=30°,材料的许用应力[σ]=80Mpa,试校核梁的强度。 3.如图7所示挡土墙,承受土压力F=30KN,墙高H=3m,厚0.75m,许用压应力[σ]ˉ=1 Mpa,许用拉应力[σ]﹢=0.1 Mpa,墙的单位体积重量为 ,试校核挡土墙的强度。 图 6 图 7 4.一圆直杆受偏心压力作用,其偏心矩e=20mm,杆的直径d=70mm,许用应力[σ]=120Mpa,试求此杆容许承受的偏心压力F之值。 5.如图8所示,短柱横截面为2a×2a的正方形,若在短柱中间开一槽,槽深为a,问最大应力将比不开槽时增大几倍?

(整理)题9组合变形

组合变形 1. 偏心压缩杆,截面的中性轴与外力作用点位于截面形心的两侧,则外力作用点到形心的距离e 和中性轴到形心的距离d 之间的关系有四种答案: (A) d e =; (B) d e >; (C) e 越小,d 越大; (D) e 越大,d 越大。 答:C 2. 三种受压杆件如图所示,杆1、杆2与杆3中的最大压应力(绝对值)分别为 1m ax σ、2m ax σ和3m ax σ,现有下列四种答案: (A)3max 2max 1max σσσ==; (B)3max 2max 1max σσσ=>; (C)3max 1max 2max σσσ=>; (D)3max 1max σσσ=

6. 三种受压杆件如图所示,杆1、杆2与杆3中的最大压应力(绝对值)分别为 1m ax σ、2m ax σ和3m ax σ (A)max3 2max 1max σσσ<<; (B)3max 2max max1σσσ=<; (C)2max max3max1σσσ<<; (D)2max 3max 1max σσσ<=。 答:C 7. 正方形等截面立柱,受纵向压力F 作用。当力F 作用点由A 移至B 时,柱内最大压应力的比值max max B A σσ有四种答案: (A) 1:2; (B) 2:5; (C) 4:7; (D) 5:2。 答:C 8. 图示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杆,其变形有下列四种答案: (A) 轴向压缩和平面弯曲的组合; (B)轴向压缩、平面弯曲和扭转的组合; (C)缩和斜弯曲的组合; (D)轴向压缩、斜弯曲和扭转的组合。 答:C 9. 矩形截面梁的高度mm 100=h ,跨度m 1=l 。梁中点承受集中力F ,两端受力 kN 301=F ,三力均作用在纵向对称面内,mm 40=a 。若跨中横截面的最大正 应力与最小正应力之比为3 5 。试求F 解:偏心距 mm 102 =-=a h e 跨中截面轴力 1N F F =

(整理)工程力学第六章答案梁的变形

第五章 梁的变形 测试练习 1. 判断改错题 5-1-1 梁上弯矩最大的截面,挠度也最大,弯矩为零的截面,转角亦为零. ( ) 5-1-2 两根几何尺寸、支承条件完全相同的静定梁,只要所受荷栽相同,则两梁所对应的截面的挠度及转角相同,而与梁的材料是否相同无关。 ( ) 5-1-3 悬臂梁受力如图所示,若A 点上作用的集中力P 在A B 段上作等效平移,则A 截面的转角及挠度都不变。 ( ) 5-1-4 图示均质等直杆(总重量为W ),放置在水平刚性平面上,若A 端有一集中力P 作用,使A C 部分被提起,C B 部分仍与刚性平面贴合,则在截面C 上剪力和弯矩均为零。 ( ) 5-1-5 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不能用于求截面直梁的位移。 ( ) 5-1-6 等截面直梁在弯曲变形时,挠度曲线的曲率最大值发生在转角等于零的截面处。 ( ) 5-1-7两简支梁的抗刚度E I 及跨长2a 均相同,受力如图所示,则两梁跨中截面的挠度不等而转角是相等的。 ( ) 5-1-8 简支梁在图示任意荷载作用下,截面C 产生挠度和转角,若在跨中截面C 又加上一 个集中力偶M 0作用,则梁的截面C 的挠度要改变,而转角不变。 ( ) 5-1-9 一铸铁简支梁,在均布载荷作用下,当其横截面相同且分别按图示两种情况放置时,梁同一截面的应力及变形均相同。 ( ) 5-1-10 图示变截面梁,当用积分法求挠曲线方程时,因弯矩方程有三个,则通常有6个积分常量。 ( ) 题5-1-3图 题5-1-4图 题5-1-8图 题5-1-7图 题5-1-9图

2.填空题 5-2-1 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EI x M x y ) ()(" - = 的近似性表现在 和 。 5-2-2 已知图示二梁的抗弯度E I 相同,若使二者自由端的挠度相等,则 =2 1 P P 。 5-2-3 应用叠加原理求梁的变形时应满足的条件是: 。 5-2-4 在梁的变形中挠度和转角之间的关系是 。 5-2-5 用积分法求图示的外伸梁(B D 为拉杆)的挠曲线方程时,求解积分常量所用到的边界条件是 ,连续条件是 。 5-2-6 用积分法求图示外伸梁的挠曲线方程时,求解积分常量所用到边界条件是 ,连续条件是 。 5-2-7 图示结构为 次超静定梁。 5-2-8 纯弯曲梁段变形后的曲率与外力偶矩M 的关系为 ,其变形曲线为 曲线。 5-2-9 两根E I 值相同、跨度之比为1:2的简支梁,当承受相同的均布荷载q 作用时,它们的挠度之比为 。 5-2-10 当梁上作用有均布荷载时,其挠曲线方程是x 的 次方程。梁上作用有集中力时,挠曲线方程是x 的 次方程。梁上作用有力偶矩时,挠曲线方程是x 的 次方程。 5-2-11 图示外伸梁,若A B 段作用有均布荷载,B C 段上无荷载,则A B 段挠曲线方程是x 的 次方程;B C 段挠曲线方程是x 的 次方程。 5-2-12 减小梁变形的主要途径有: , , 。 题5-2-2图 题5-2-7图 题5-2-6图 x C 题5-2-11图

工程力学-组合变形

10 组合变形 1、 斜弯曲,弯扭,拉(压)弯,偏心拉伸(压缩)等组合变形的概念; 2、危险截面和危险点的确定,中性轴的确定; 如双向偏心拉伸, 中性轴方程为 p p o o 22y z z y 1z y 0i i + + ?= 3、危险点的应力计算,强度计算,变形计算、。 4、截面核心。 10.1、定性分析图10.1 示结构中各构件将发生哪些基本变形? 图 10.1 [解](a )AD 杆时压缩、弯曲组合变形,BC 杆是压缩、弯曲组合变形;AC 杆不发生变形。 (b )AB 杆是压弯组合变形,BC 杆是弯曲变形。 (c )AB 是压缩弯曲组合变形,BC 是压弯组合变形。 (d )CD 是弯曲变形,BD 发生压缩变形,AB 发生弯伸变形,BC 发生拉弯组合变形。 10.2 分析图10.2中各杆的受力和变形情况。 解题范例

图 10.2 [解] (a)力可分解成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分力,为压弯变形。 (b)所受外力偶矩作用,产生弯曲变形。 (c)该杆受竖向集中荷载,产生弯曲变形. (d)该杆受水平集中荷载,偏心受压,产生压缩和弯曲变形。 (e)AB段:受弯,弯曲变形,BC段:弯曲。 (f)AB段:受弯,弯曲变形,BC段:压弯组合。 (g)AB段:斜弯曲,BC段:弯纽扭合。 10.3分析图10.3 示构件中 (AB、BC和CD) 各段将发生哪些变形?

图10.3 [解] AB 段发生弯曲变形,BC 段发生弯曲、扭转变形;CD 段发生拉伸、双向弯曲变形。 10.4一悬臂滑车架如图 10.4 所示,杆AB 为18号工字钢(截面面积30.6cm 2 ,Wz=185cm 3 ),其长度为l =2.6m 。试求当荷载F=25kN 作用在AB 的中点处时,杆的最大正应力。 设工字钢的自重可略去不计。 l /2 F 20kN 300C D A l 图 10.4 [解] 取AB 为研究对象,对A 点取矩可得NBCY F 12.5kN = 则 32 25 = =NBCX NAB F F 分别作出AB 的轴力图和弯矩图: kN l l /2 32 25 Fl kN.m l B l /2 F 20kN 300 C D A F NBC F NBCY NBCX

2021年工程力学第六章答案 梁的变形-工程力学梁的弯曲答案

第五章梁的变形 欧阳光明(2021.03.07) 测试练习 1.判断改错题 5-1-1梁上弯矩最大的截面,挠度也最大,弯矩为零的截面,转角亦为零.() 5-1-2两根几何尺寸、支承条件完全相同的静定梁,只要所受荷栽相同,则两梁所对应的截面的挠度及转角相同,而与梁的材料是否相同无关。() 5-1-3悬臂梁受力如图所示,若A点上作用的集中力P在A B段上作等效平移,则A截面的转角及挠度都不变。() 5-1-4图示均质等直杆(总重量为W),放置在水平刚性平面上, 若A端有一集中力P作用,使A C B部分仍与刚性 平面贴剪力和) 5-1-5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不能用于求截面直梁的位移。() 5-1-6等截面直梁在弯曲变形时,挠度曲线的曲率最大值发生在转角等于零的截面处。 () 5-1-7两简支梁的抗刚度E I及跨长2a均相同,受力如图所示,则两梁跨中截面的挠度不等而转角是相等的。 题5-1-3图题5-1-4图

( ) 5-1-8 简支梁在图示任意荷载作用下,截面C 产生挠度和转角,若在跨中截面C 又加上一个集中力偶M 0作用,则梁的截面C 的挠度要改变,而转角不变。 ( ) 5- 下别按放截面同。 ( ) 5-1-10 图示变截 面梁,当用积分法求挠曲线方程时,因弯矩 方程有三 个 , 则 通 常 有 6 个 积 分 常 量 。 ( ) 5-2-1 挠曲线近似微分方 程y "。 5-2-2 已知图示二梁的抗弯度E I 相同,若使二者自由端的挠度相等,则 =2 1 P P 5-2-3 应用叠加原理求梁的变形时应满足的条件是:。 5-2-4 在梁的变形中挠度和转角之间的关系是。 5-2-5 用积分法求图示的外伸梁(B D 为拉杆)的挠曲线方程时,求解积分常量所用到的边界条件是,连续条件是。 5-2-6 用积分法求图示外伸梁的挠曲线方程时,求解积分常量所用到边界条件是,连续条件是。 5-2-7 图示结构为次超静定梁。 题5-1-8图 题5-1-7图 题5-1-9图 题5-2-2图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48学时)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1011076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 学时:48 学分:3 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一、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技术类相关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运用力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机械零部件在载荷等因素作用下的平衡规律、运动规律和承载能力,使学生掌握机械工程力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运用力学的基本原理解决机械工程中简单的力学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为学习后续课程和继续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论 教学要求:了解机械工程力学课程的性质、任务和主要内容;了解机械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机械零部件——杆件;了解机械工程力学研究的模型刚体与变形体;分布力与集中力。 重点:工程力学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 难点:工程力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构件静力学基础 第一节力的基本概念和公理 第二节常见约束及力学模型 第三节构件的受力图 教学要求:掌握构件受力图的画法,理解力的基本概念和公理,了解常见的约束模型 重点:画构件的受力图 难点:构件的受力分析 第二章力的投影和平面力偶 第一节力的投影和力的分解 第二节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第三节力矩和力偶 第四节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教学要求:掌握平面受力时平衡方程及其应用,理解平衡方程的其他形式,了解平面受力的特殊情况 重点:力的投影、力矩;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难点:平衡方程的应用 第三章平面任意力系 第一节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 第二节平面任意力系简化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第三节固定端约束和均布载荷

第四节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第五节考虑摩擦时构件的平衡问题 教学要求:掌握平衡方程的应用,理解固定端约束,了解工程中的摩擦与自锁问题 重点:任意力系的简化和物体系统的平衡分析 难点:平衡方程的应用 第四章空间力系和重心 第一节力的投影和力对轴之矩 第二节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 第三节空间力系常见约束 第四节轮轴类构件平衡问题的平面解法 第五节物体的重心和平面图形的形心 教学要求:掌握力对轴之矩、合力矩定理,理解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了解形心的概念、形心位置坐标公式;组合图形形心坐标的概念 重点:组合图形形心坐标的电算方法,物体重心的求解 难点:物体重心和平面图形形心的计算 第五章轴向拉伸与压缩 第一节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轴向拉压的工程实例与力学模型 第三节轴力和轴力图 第四节拉压杆横截面的应力和强度计算 第五节拉压杆的变形 第六节材料的力学性能 第七节许用应力与强度准则 第八节应力集中的概念 第九节拉压静不定问题的解法 教学要求:掌握杆件拉伸和压缩时的轴力图,以及强度、刚度计算,理解截面法和杆件内力的概念,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应力集中、静不定问题的求解。 重点:杆件的强度、刚度计算 难点:杆件轴力图的绘制 第六章剪切和挤压 第一节剪切和挤压的工程实例 第二节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第三节剪切胡克定律 教学要求:掌握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理解胡克定律,了解切应力互等定理 重点:剪切与挤压的实用计算 难点:剪切与挤压的实用计算 第七章圆轴扭转 第一节圆轴扭转的工程实例与力学模型 第二节扭矩扭矩图 第三节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和强度计算 第四节圆轴扭转时的变形和刚度计算

第二章组合变形

第十一章组合变形 2.5 组合变形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组合变形的概念。 2、掌握斜弯曲、弯扭、拉(压)弯、偏心拉伸(压缩)等组合变形形式的概念和区分、危险截面和危险点的确定、应力计算、强度计算、变形计算、中性轴的确定等。 3、正确区分斜弯曲和平面弯曲。 4、了解截面核心的概念、常见截面的截面核心计算。 二、教学内容 1、讲解组合变形的概念及组合变形的一般计算方法:叠加法。 2、举例介绍斜弯曲和平面弯曲的区别。 3、讲解斜弯曲的应力计算、中性轴位置的确定、危险点的确立、强度计算、变形计算。 4、讲解弯曲和扭转组合变形内力计算,确定危险截面和危险点,强度计算。 5、讲解拉伸(压缩)和弯曲组合变形的危险截面和危险点分析、强度计算。 6、讲解偏心拉伸(压缩)组合变形的危险截面和危险点分析、应力计算、强度计算。 7、简单介绍截面核心的概念和计算。 三、重点难点 重点:斜弯曲、弯扭、拉(压)弯、偏心拉伸(压缩)等组合变形形式的应力和强度计算。 难点: 1、解决组合变形问题最关键的一步是将组合变形分解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变形: 斜弯曲——分解为两个形心主惯性平面内的平面弯曲; 弯曲和扭转组合变形——分解为平面弯曲和扭转;

拉伸(压缩)和弯曲组合变形——分解为轴向拉伸(压缩)和平面弯曲(因剪力较小通常忽略不计); 偏心拉伸(压缩)组合变形——单向偏心拉伸(压缩)时,分解为轴向拉伸(压缩)和一个平面弯曲,双向偏心拉伸(压缩)时,分解为轴向拉伸(压缩)和两个形心主惯性平面内的平面弯曲。 2、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可归纳为两类: ⑴危险点为单向应力状态:斜弯曲、拉(压)弯、偏心拉伸(压缩)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时只需求出危险点的最大正应力并与材料的许用正应力比较即可; ⑵危险点为复杂应力状态:弯扭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时,危险点处于复杂应力状态,必须考虑强度理论。 四、教学方式 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回答问题。 五、学时:2学时 六、讲课提纲 (一)斜弯曲 斜弯曲梁的变形计算 仍以矩形截面的悬臂梁为例: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210305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Engineering Mechanics 学时/学分:96 / 6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适用专业:机械设备及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汽车应用技术、金属材料工程 开课院系:基础教学学院工程力学教学部 开课院系:基础教学学院工程力学教学部 教材:《工程力学教程》西南交大应用力学与工程系编 2004年7月 参考教材:《理论力学》第六版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力教研室高教社2002年8月教材: 主要参考书:《材料力学》单辉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 4月第二版 《材料力学》刘鸿文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第四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工程力学》包括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这两门课的主要部分内容,是机电、材料、汽车等工科大学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工程制图等课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简单工程对象正确建立力学模型的能力,对这些力学模型进行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包括瞬时与过程)分析和计算的能力;同时对构件的强度、刚度以及稳定性等问题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能力。能利用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判断分析结果正确与否的能力。并为后续课程学习、以及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力学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理论力学内容部分和基本要求: (一)静力学: 力的概念;约束及约束力;物体的受力分析;各种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摩擦和物体的重心。(二)运动学: 描述点的运动方程、在其基础上求点速度和加速度;刚体的平动与定轴转动方程的建立、如何求其速度和加速度;重点讲授点的复合运动和刚体的平面运动。 (三)动力学: 质点运动微分方程,动力学普遍定理应用,惯性力的概念及达朗伯原理。 学完理论力学后,应完整地理解基本内容,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达到下列要求: 1、具有从简单实际问题中提出理论力学问题的初步能力。 2、能选取分离体并正确画出受力图。 3、平面力系和空间力系的简化;能熟练运用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简单物系的平衡问题(包 括考虑有摩擦力的情况)。 4、能正确地运用分解和合成的方法分析点的运动。能熟练运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熟练地计算 刚体作平面运动时角速度和刚体上点的速度。 5、能正确运用动力学普遍定理求解简单的动力学问题。 6、能熟练地运用达朗伯原理求解简单的动反力问题。

第十一章组合变形

知识点11:组合变形 一、组合变形 1.杆件同时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变形时,称为组合变形。 2.计算组合变形问题,是以杆件发生“小变形”为前提,在此条件下,不同基本变形所引起的应力和变形,各自独立,互不影响,可以应用叠加原理。即先根据各内力分量分别计算杆件在每一种基本变形下的应力和变形,再把计算结果叠加,得到杆件在原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和变形。 二、 斜弯曲 1.当梁所受到的横向力不在梁的主惯性平面内时,梁将发生斜弯曲。斜弯曲是梁在其两个主惯性平面内弯曲的组合变形。 2.对于圆形、正方形等截面梁,其截面对两个主惯性轴的惯性矩相等,不会发生斜弯曲。 3.当梁的载荷不通过截面的弯曲中心时,除斜弯曲外,梁还发生扭转变形。 4.图11-1所示矩形截面悬臂梁受横向力F作用,把力F沿y 轴和z 轴分解,梁将在xy 和xz 两个主惯性平面内弯曲。 图11-1 xy 平面内的弯曲应力: y I M z z = 'σ xz 平面内的弯曲应力: z I M y y = ''σ 组合变形(斜弯曲)的应力: z I M y I M y y z z +=''+'=σσσ 5.斜弯曲的中性轴方程

0=+z I M y I M y y z z 中性轴通过截面形心,但和载荷作用平面不垂直。距中性轴最远的点处正应力最大。 6.斜弯曲时梁的弯曲平面和载荷作用平面不在同一平面,但弯曲平面和中性轴相垂直。 三、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 1.杆件受拉伸(压缩)与弯曲组合时,弯曲变形的中性轴位置将偏移。 2. 杆在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时,分别计算拉伸(压缩)正应力和弯曲正应力,叠加后进行强度计算。 3.拉伸(压缩)时,横截面的正应力: A N N =σ 弯曲时,横截面的最大拉压正应力: W M M ± =σ 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横截面的最大拉压正应力: W M A N ±=σ 4.杆件受偏心拉伸(压缩)时,其截面上存在称为截面核心的区域,当偏心轴向力作用在截面核心内时,截面上只产生拉应力(或压应力)。截面核心在工程上有很大的意义。 四、圆杆的弯曲与扭转组合变形 1.当圆杆发生两面弯曲与扭转的组合变形时,不能求出两个平面弯曲的最大正应力后,进行叠加得到圆杆的最大正应力,而应先求出两平面弯曲的合成弯矩,再求其最大弯曲正应力。 2. 图11-2为受弯曲与扭转组合变形构件危险点的应力状态,图中 弯曲正应力: W M = σ 扭转切应力: P W Mz =τ

组合变形

第九章 组合变形 授课学时:8学时 主要内容:拉弯、斜弯曲和弯扭组合变形的强度和变形的校核和计算。 §9–1 概 述 1.定义 在复杂外载荷作用下,构件的变形会包含几种简单变形,当几种变形所对应的应力属同一量级时,不能忽略之,这类构件的变形称为组合变形。 2.组合变形形式 两个平面弯曲的组合;拉伸或压缩与弯曲的组合;扭转与弯曲。 3.组合变形的研究方法 —— 叠加原理 对于线弹性状态的构件,将其组合变形分解为基本变形,考虑在每一种基本变形下的应力和变形,然后进行叠加。 4.解题步骤 外力分析:外力向形心简化并沿主惯性轴分解 内力分析:求出每个外力分量对应的内力方程和内力图,确定危险面。 应力分析:画危险面应力分布图,叠加,建立危险点的强度条件。 §9–2拉(压)弯组合 例 起重机的最大吊重kN P 12=,[]2/100m kN =σ。试为横梁AB 选择适用的工字钢。 解: (1)受力分析 由 0=∑A M 得 kN T y 18=,kN T T y x 245 .12 == (2)作AB 的弯矩图和剪力图,确定C (3)确定工字钢型号 按弯曲强度确定工字钢的抗弯截面系数 []36 3 12010 1001012cm M W =??=≥σ 查表取3 141cm W =的16号工字钢,其横截面积为21.26cm 。 在C 左侧的下边缘压应力最大,需要进行校核。 + =

MPa MPa W M A N 1003.94101411012104.26102463 4 3max max <=??+??=+=--σ 固所选工字钢为合适。 §9–3斜弯曲 1.斜弯曲概念:梁的横向力不与横截面对称轴或形心主惯性轴重合,这时杆件将在形心主惯性平面内发生弯曲,变形后的轴线与外力不在同一纵向平面内, 2.解题方法 1)分解:将外载沿横截面的两个形心主轴分解,于是得到两个正交的平面弯曲。 2)叠加:对两个平面弯曲进行研究;然后将计算结果叠加起来。 例 矩形截面悬臂梁,求根部的最大应力和梁端部的位移。 解: (1)将外载荷沿横截面的形心主轴分解 ?cos P P y =,?sin P P z = (2)外载荷在固定端两平面内的弯矩 ?cos Pl l P M y z -=-=?sin Pl l P M z y -=-= (3)应力 由弯矩z M 引起任意点C 处应力 y I Pl I y M z z z ?-== ? σcos ' 由弯矩y M 任意点C 处应力 z I Pl I y M y y y ?- == ? σsin ' ' (4)最大正应力—在C 处的应力叠加为 ??? ? ???+?-=+=z I Pl y I Pl y z ??σσσsin cos ' '' (5)变形计算 由y P 引起的垂直位移 z z y y EI Pl EI l P f 3cos 333 ? = =

工程力学(48学时)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 考核方式:考试课 学时:48 前导课程: 后续课程: 一、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本课程系机械等工科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是研究结构受力及构件承载能力的课程,是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知识。它包括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部份内容。 2.课程作用 课程作用是使学生具有对一般工程结构作受力分析的能力,对构件作强度,刚度计算和稳定性核算的能力,了解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并具有测试强度指标的初步能力。根据“以就业为导向,以教学为中心的”的教育理念,把工程力学课程定位在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上。同时提出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即要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可有效地把知识转化为相应的工作能力和技能。使本课程为今后应用于压力容器和学习建筑结构、机械设计等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力学基础。 二、适用专业、课程代码 本课程大纲适用于城市热能应用技术专业。 课程代码:。 三、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力学模型的建立 (2)掌握刚体系统平衡分析 (3)掌握杆件的强度分析 (4)理解超静定结构的分析 (5)初步掌握锅炉结构的力学模型及其力学分析 2.能力目标

(1)会应用力学概念对实际问题建模 (2)能够对实际问题抽象提炼进行理想状态分析 (3)能够综合实际问题作出比较准确的估算 3.素质目标 (1)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2)训练良好的团队精神 (3)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能通过信息数据库获取有关汽车电气系统的知识。 (4)具备一定的独立分析能力 四、课程教学设计

五、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分配表 六、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部分绪论 (一)教学内容和要求 初步了解工程力学的学习目的、内容和任务。 (二)教学建议(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初步了解工程力学的学习目的、内容和任务 第二部分静力学基础理论 (一)教学内容和要求 理解平衡、刚体和力的概念;掌握静力学四个公理;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画物体受力图。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工程力学

1.低碳钢材料由于冷作硬化,会使()提高。 A.弹性极限 2.杆件的应力与杆件的()有关。 D.外力、截面、杆长、材料 3.截面上的剪应力的方向()。 C.可以与截面形成任意夹角 4.扭转变形时,圆轴横截面上的剪应力()分布。 A.均匀 5.如图所示,简支梁A端剪力为()。 A.16kN 24.图示外伸梁中EI相同,C点的线位移为()。 6.用同一材料制成的实心圆轴和空心圆轴,若长度和横截面面积均相同,则抗扭刚度较大的是下列哪项?( B.空心圆轴 7.圆形截面梁剪切弯曲时,横截面上最大切应力发生在()。 A.中性轴上,方向平行于剪力 8.圆轴扭转时,表面上任一点处于()应力状态。 B.二向 9.圆轴受外力偶作用如图,圆轴的最大扭矩为()kN.m。 D.6 10.直径为d=100mm的实心圆轴,受内力扭矩T=10kN.m作用,则横断面上的最大剪应力为()MPa。 C.50.93 11.设矩形截面对其一对称轴z的惯性矩为Iz,则当长宽分别为原来的2倍时,该矩形截面对z轴的惯性 D.16Iz 12.在下列关于平面图形几何性质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C.图形对对称轴的静矩为零 13.多跨静定梁是由单跨静定梁通过铰链连接而成的()。 A.静定结构 14.多跨静定梁中必须依靠其他梁段的支撑作用才能维持平衡的梁段称为()。 B.附属部分 15.建立虚功方程时,位移状态与力状态的关系是()。 A.彼此独立无关 16.静定刚架在支座移动作用下的位移是由()产生的。 D.扭转变形 17.静定结构的截面尺寸发生改变,()会发生改变。 C.位移 18.静定结构改变材料的性质,()会发生改变。 D.支座反力 19.力产生的内力在其他原因所引起的位移上做的功称为()。 D.内力虚功 20.力产生的内力在自己所引起的位移上做的功称为()。 B.内力实功 21.图示外伸梁中EI相同,A点的转角为()。 答案:D 22.图示外伸梁中EI相同,B点的转角为()。 答案:B 23.图示外伸梁中EI相同,C点的位移为()。 答案:A

材料的弯曲.扭转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机械工业出版社 https://www.doczj.com/doc/ad876564.html, A C E 机械中的转轴,通常在弯 曲与扭转组合变形下工作。现以电机轴为例,说明这种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图示的电机轴,在 外伸端装有带轮,工作时,电机给轴输入一定转矩,通过带轮的带传递给其他设备。设带的紧边 拉力为2F ,松边拉力为F ,不计带轮自重。 第二节 弯曲与扭转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F 2F

机械工业出版社 https://www.doczj.com/doc/ad876564.html, (1) 外力分析将电机轴的外伸 部分简化为悬臂梁,把作用于带上 的拉力向杆的轴线简化,得到一个 力F'和一个力偶M e 其值分别为 F'=3F M e=2FD/2-FD/2=FD/2 力F'使轴在垂直平面内发生弯曲, 力偶M e 使轴扭转,故轴上产生弯曲与扭转组合变形。 M e l B x z y A F' (2) 内力分析轴的弯曲图和扭矩如图。由图可知,固定端截面A 为危险截面,其上的弯矩和扭矩值分别为 M n M n图+ _ M图 F'l M=F'l M n=M e=FD/2A C E F2F

机械工业出版社 https://www.doczj.com/doc/ad876564.html, (1) 外力分析F '=3F M e =FD /2 M e l B x z y A F ' (2) 内力分析M =F 'l M n =FD /2(3)应力分析由于在危险截面上同时作用着弯矩和扭矩,故该截面上必然同时存在弯曲正应力和扭转切应力,其分布情况如图。由应力分布图可见,C 、E 两点的正应力和切应力均分别达到了最大值。 因此,C 、E 两点为危险点,该两点的弯曲正应力和扭转切应力分别为 C E M C E M n z W M = σn n W M =τ(a )A C E F 2F

第十一章组合变形(讲稿)

第十一章组合变形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组合变形的概念。 2、掌握斜弯曲、弯扭、拉(压)弯、偏心拉伸(压缩)等组合变形形式的概念和区分、危险截面和危险点的确定、应力计算、强度计算、变形计算、中性轴的确定等。 3、正确区分斜弯曲和平面弯曲。 4、了解截面核心的概念、常见截面的截面核心计算。 二、教学内容 1、讲解组合变形的概念及组合变形的一般计算方法:叠加法。 2、举例介绍斜弯曲和平面弯曲的区别。 3、讲解斜弯曲的应力计算、中性轴位置的确定、危险点的确立、强度计算、变形计算。 4、讲解弯曲和扭转组合变形内力计算,确定危险截面和危险点,强度计算。 5、讲解拉伸(压缩)和弯曲组合变形的危险截面和危险点分析、强度计算。 6、讲解偏心拉伸(压缩)组合变形的危险截面和危险点分析、应力计算、强度计算。 7、简单介绍截面核心的概念和计算。

三、重点难点 重点:斜弯曲、弯扭、拉(压)弯、偏心拉伸(压缩)等组合变形形式的应力和强度计算。 难点: 1、解决组合变形问题最关键的一步是将组合变形分解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变形: 斜弯曲——分解为两个形心主惯性平面内的平面弯曲; 弯曲和扭转组合变形——分解为平面弯曲和扭转; 拉伸(压缩)和弯曲组合变形——分解为轴向拉伸(压缩)和平面弯曲(因剪力较小通常忽略不计); 偏心拉伸(压缩)组合变形——单向偏心拉伸(压缩)时,分解为轴向拉伸(压缩)和一个平面弯曲,双向偏心拉伸(压缩)时,分解为轴向拉伸(压缩)和两个形心主惯性平面内的平面弯曲。 2、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可归纳为两类: ⑴危险点为单向应力状态:斜弯曲、拉(压)弯、偏心拉伸(压缩)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时只需求出危险点的最大正应力并与材料的许用正应力比较即可; ⑵危险点为复杂应力状态:弯扭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时,危险点处于复杂应力状态,必须考虑强度理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