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水稻研究进展_唐梅
- 格式:pdf
- 大小:160.25 KB
- 文档页数:4
水稻转基因育种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刘志宏1 田 媛2 陈红娜1 周志豪1 郑 洁2 杨晓怀1(1深圳市农业科技促进中心,广东深圳518000;2暨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广东广州510632)摘要:随着生物技术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国水稻种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改善水稻品种质量的主要方法有分子标记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和转基因技术。
其中,转基因水稻是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将外源基因转入到目标水稻的基因组中,通过外源基因的表达,获得具有抗病、抗虫、抗除草剂等优良性状的水稻品种。
近年来,国内外在采用转基因技术进行水稻育种,提升水稻产量、改善水稻品质方面具有较多的研究进展。
在阐述转基因技术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概述国内外利用转基因技术在优质水稻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进一步探究转基因技术在我国水稻育种领域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转基因育种;水稻;病虫害;除草剂Research Progress and Application Status of Rice Transgenic Breeding LIU Zhihong1,TIAN Yuan2,CHEN Hongna1,ZHOU Zhihao1,ZHENG Jie2,YANG Xiaohuai1(1Shenzhe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Center,Shenzhen 518000,Guangdong;2Department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2)水稻(Oryza sativa L.)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世界超过1/3的人口提供了主粮,全球种植面积约1.4亿hm2[1]。
“十二五”以来,我国水稻产量连续稳定在2亿t以上[2]。
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在我国粮食生产领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水稻品种改良仍是保障种业持续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点。
课程论文论文题目:转基因作物的研究进展转基因作物的研究进展摘要:人们将所需要的外源基因(如高产、抗病虫害优质基因)定向导入作物细胞中,使其在新的作物中稳定遗传和表现,产生转基因作物新品种, 是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的一项新技术。
本文先描述了转基因作物的开展进程,对其基因问题的研究作了讨论,并列出转基因作物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作分析,最后对此项技术作出展望。
关键词:转基因作物;DNA技术;基因导入;平安性前言转基因植物〔transgenic plant〕,是指基因工程中运用DNA 技术将外源基因整合于受体植物基因组、改变其遗传组成后产生的植物及其后代。
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主要在于改进植物的品质,改变生长周期等提高其经济价值或实用价值。
[ 1 ] 其主要X围是在作物方面,如可食用的大豆、玉米等,或者可投入生产的棉花等作物。
从外表上看来,转基因作物同普通植物似乎没有任何区别,它只是多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性的基因。
从1983年以来,生物学家已经知道怎样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具有某种新的特性:抗除莠剂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种害虫的特性。
[ 2 ] 这个基因可以来自于任何一种生命体:细菌、病毒、昆虫等。
这样,通过生物工程技术,人们可以给某种作物注入一种靠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的特性,这是人类9000 年作物栽培史上的一场空前革命。
[ 3 ]1 转基因作物的开展进程转基因作物的研究最早始于20 世纪80 年代初期。
1983 年,全球第一例转基因烟草在美国问世。
1986 年,首批转基因抗虫和抗除草剂棉花进入田间试验。
1996 年,美国最早开场商业化生产和销售转基因作物(包括大豆、玉米、油菜、土豆和西红柿) 。
之后,许多国家也都开场对转基因作物展开研究,并进展商业化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目前已经遍布全球25个国家。
现有的转基因作物通常分为3代:1代转基因作物是指具有强化输入特性的作物,如具有抗第除草剂、抗害虫、以及抗环境压力(干旱)的特性;第2代转基因作物是指具备增值输出特性的作物,如具有强化动物饲料营养的特性;3代转基因作物是指可第以生产药品或者改进生物基燃料和除传统食品与纤维之外产品的作物。
我国水稻基因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佚名
【期刊名称】《山西农业:致富科技版》
【年(卷),期】2007()6
【摘要】我国科研人员在水稻产量相关功能基因研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克隆了控制水稻粒重的数量性状基因,这一成果对推动水稻高产育种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1页(P10-10)
【关键词】水稻基因;突破性;数量性状基因;功能基因;水稻产量;科研人员;高产育种;粒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1
【相关文献】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在水稻多基因编辑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J], 郑庆伟;
2.我国血友病基因治疗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J],
3.我国科学家在控制水稻分蘖的新激素独角金内酯信号转导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J], 本刊讯
4.我国奶水牛基因组选育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J],
5.“水稻等主要农作物功能基因组研究”重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稻基因组和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水稻,作为世界上最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重视。
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科学家们不断探索水稻的基因组和遗传育种,取得了许多研究进展。
第一部分:水稻基因组的研究进展1.1高质量水稻基因组测序和注释2002年,国际水稻基因组组织(IRGSP)启动了水稻基因组测序工作,历时十年,于2012年公布了高质量水稻基因组序列。
该项目不仅提供了水稻基因组的底图,也为全球的水稻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除了基因组测序,对基因组的注释也至关重要。
2018年,中国、日本、美国等国的科学家们联合发表了一篇名为“HostPathogen”(Waxman),通过整合多种表达组学数据,对水稻基因组的注释进行了更新,共发现了14614个新的基因,有效地促进了水稻基因组研究的深入。
1.2水稻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特点的研究水稻基因组大小为389Mb,包含大约4.29万个基因。
其中,基因密度比拟其他植物要大,基因的组织分布也呈现出显著的区分。
此外,水稻的基因序列中还含有许多支配了基因表达和基因功能的调控因子,如调控元件、非编码RNA等。
这些结构和特点的研究有助于更深层次的解析水稻的遗传机制。
第二部分:水稻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2.1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良水稻水稻主要遗传特征的研究为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良水稻提供了核心思路。
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针对水稻各个方面的遗传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1)使水稻茎粗略化的“SNU-16”基因的敲除,使其茎干更粗壮,抗风能力更强;(2)针对水稻的“脱粒非白化”基因进行靶向基因编辑,在保持其他基因不变的情况下,成功实现了水稻产量的提升。
2.2水稻病虫害抗性的研究水稻的病虫害是影响水稻丰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水稻的病虫害抗性主要由多个基因共同作用而得。
因此,为了实现水稻病虫害抗性的提升,科学家们也探寻了许多新的遗传调控方法。
转基因技术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进展
李培夫
【期刊名称】《种子科技》
【年(卷),期】2007(025)002
【摘要】本文以国内发表的相关文献作为主要依据,侧重综述了农杆菌介导技术、基因枪导入技术、花粉管通道技术在外源基因导入与转化上的基本原理,以及在水稻育种上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并简明扼要地评价了上述3项转基因技术.
【总页数】3页(P49-51)
【作者】李培夫
【作者单位】新疆农垦科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1.035.3
【相关文献】
1.叶色标记在水稻育种及种子纯度鉴定上的应用进展 [J], 李云;康淮;余后理;严长发;田发春;徐小红
2.关于转基因技术应用于水稻育种研究的思考 [J], 付亚萍;刘文真;胡国成;斯华敏;孙宗修
3.转基因技术及其在水稻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J], 肖小君;王辉;齐泽民;黄作喜
4.转基因技术在动物遗传改良上的应用进展 [J], 刘中华;王华岩;乔宪凤;郑新民
5.转基因技术及其在水稻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J], 肖小君;王辉;齐泽民;黄作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稻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进展随着全球人口不断增长,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水稻是人类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因此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一直是人类努力追求的目标。
传统的育种方法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要实现更快、更高效、更精确的育种需要新技术的支持。
基因工程技术是一种可能改变传统育种模式的新技术,可以将水稻基因组精细编辑、改造或瞬时操纵,从而创造更符合人类需求的品种。
本文将会综合介绍水稻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进展。
第一部分:水稻基因组与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人们对其基因组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已经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积累。
早在1965年,就有人在日本分离出了第一个水稻DNA序列。
到2002年,国际水稻基因组组织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等机构联合,完成了水稻基因组的部分测序工作,开启了水稻基因组的整体研究进程。
遗传多样性对于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过去的研究中,人们发现了很多与水稻产量、耐性等性状相关的基因。
例如,它们发现了矮秆基因的存在,将此基因与其他优质、高产基因等组合后,可以产生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
这个基因在1956年被日本的石原贞吉教授发现,随后在菲律宾、中国等地进行了育种应用。
在21世纪初,随着基因组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水稻基因,这不仅丰富了我们对水稻基因组的认识,也为水稻育种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二部分:水稻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进展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通过对基因组进行改造、调控和精细编辑的技术。
在水稻基因编辑中,CRISPR-Cas9技术是一种常见的用于水稻育种的基因编辑技术。
通过CRISPR-Cas9技术,研究人员能够对水稻基因组进行改造,这并不意味着实际的育种就已经取得了成功。
因为,实际上育种是一个非常复杂和耗时的过程,包括基因型和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育种方法的选择、繁殖和试种等多个步骤。
这样,基因篡改只是创造优良水稻品种的众多环节中的一个,要想真正创造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其过程极为困难和耗费大量的时间,资源和材料。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具有特定功能的基因导入水稻中,培育出具有抗病、抗虫、抗逆等优良性状的转基因水稻,为我国水稻育种提供新的途径。
二、实验原理转基因技术是指将外源基因导入目标生物体基因组中,使目标生物体获得新的性状或功能。
本实验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水稻中,通过基因重组,使水稻获得抗病、抗虫、抗逆等优良性状。
三、实验材料1. 水稻品种:Oryza sativa L.(籼稻)2. 抗病基因:Xa213. 抗虫基因:Bt蛋白基因4. 抗逆基因:海藻糖合成酶基因5. 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EHA1056. 实验试剂:限制酶、DNA连接酶、质粒、抗生素等四、实验方法1. 目的基因的克隆与构建(1)从基因库中获取抗病基因Xa21、抗虫基因Bt蛋白基因和抗逆基因海藻糖合成酶基因的DNA序列。
(2)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3)将扩增的目的基因与载体质粒连接,构建重组质粒。
2. 农杆菌转化(1)将重组质粒转化农杆菌EHA105。
(2)将转化后的农杆菌接种于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中,筛选阳性克隆。
3. 转化水稻(1)将阳性农杆菌接种于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中,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2)将农杆菌与水稻叶片接触,进行转化。
4. 筛选转基因植株(1)将转化后的水稻苗移栽至田间,进行抗性鉴定。
(2)根据抗性表现,筛选出转基因植株。
5. 分子鉴定(1)提取转基因植株的DNA。
(2)利用PCR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
五、实验结果1. 成功构建了含有抗病基因Xa21、抗虫基因Bt蛋白基因和抗逆基因海藻糖合成酶基因的重组质粒。
2. 转化后的农杆菌能够将目的基因导入水稻中。
3. 通过抗性鉴定,筛选出具有抗病、抗虫、抗逆等优良性状的转基因水稻。
4. 分子鉴定结果显示,目的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培育出具有抗病、抗虫、抗逆等优良性状的转基因水稻,为我国水稻育种提供了新的途径。
水稻转基因育种研究进展刘凯;唐红生;严国红;王爱民;孙明法【摘要】通过对转基因技术在水稻抗虫、抗病、抗逆、米质改良及水稻株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所作的综述,指出了目前转基因水稻研究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This paper summarized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in using transgenic technology to enhance rice resistance to insects, disea-ses, and stresses;and to improve rice quality and plant types, and so on. Furthermore, it pointed out the problems occurring in cur-rent research of transgenic rice and stated clearly the developmental direction of this research in the future.【期刊名称】《大麦与谷类科学》【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3页(P4-6)【关键词】水稻;转基因;育种;研究进展【作者】刘凯;唐红生;严国红;王爱民;孙明法【作者单位】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盐城 224002;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盐城 224002;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盐城224002;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盐城 224002;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盐城 224002【正文语种】中文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以此为核心的生物技术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抉择,其中基因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的高新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水稻育种中。
利用植物基因工程原理和技术,克隆出目的基因,然后转化到水稻外植体中,从而实现水稻品种的改良。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23, 44(6): 843-853DOI: 10.7671/j.issn.1001-411X.202307001郭涛, 沈任佳, 王加峰. 水稻基因遗传转化方法研究进展[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3, 44(6): 843-853.GUO Tao, SHEN Renjia, WANG Jiafeng. Research progress on genetic transformation methods of rice[J]. 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23, 44(6): 843-853.特约综述水稻基因遗传转化方法研究进展郭 涛 ,沈任佳,王加峰(华南农业大学 农学院/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 广州 510642)摘要: 介绍水稻遗传转化方法的发展历程和科研成果,为水稻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借鉴。
从生物介导转化法和非生物介导转化法2类方法出发,介绍各种转化方法在水稻上的首次报道和重要进展并进行了展望。
生物介导转化法中,农杆菌Agrobacterium介导转化法通过侵染种胚、稻穗、愈伤组织和茎尖进行转化,种胚及其诱导的愈伤组织作为材料的转化体系较为成熟,稻穗和茎尖转化法则操作简便、转化再生周期短;此外,有研究尝试用根瘤菌Sinorhizobium和Rhizobium以及附着剑菌Ensifer adhaerens转化水稻。
非生物介导转化法中,物理方法转化法(基因枪法、电击法、花粉管通道法和显微注射法)是较为传统的转化方法,基因枪法应用较为成熟,花粉管通道法则取得较多育种成果;介质介导转化法中,纳米材料的应用正逐步成为研究热点。
水稻遗传转化体系的发展可从转化材料的筛选和优化介导转化的载体入手,同时将转化体系和DNA-free、单倍体诱导等技术结合起来,以提高转化效率和安全性,缩短转化再生周期。
基因工程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张桂莲,陈立云(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科学研究所,长沙,410128)摘 要: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基因转化技术日趋成熟,转化频率逐渐提高,应用基因工程手段改良水稻品种已逐渐变为现实,并显示出诱人前景。
综述了水稻基因工程原理、转化受体系统、转基因方法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基因工程;受体系统;转化方法;水稻;育种中图分类号:S511.032,Q7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280(2005)05-0261-05 水稻是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三分之一以上人口以之为主食,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在水稻生产中,由于各种病虫草和不良气候与环境条件的影响,严重制约了水稻的高产、稳产、优质。
80年代以来,生物工程技术的兴起与发展,特别是基因工程技术在改良作物品种中的广泛应用,为培育作物新品种提供了新的手段,从而开辟了水稻育种的新时代[1,2]。
自1988年第一批转基因水稻问世[3],人们越来越重视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改良水稻品种。
近年来,水稻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发展迅速,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在提高水稻的抗虫、抗病、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等诸多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1 基因工程原理与特点转基因技术可以使基因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之间相互转移,克服了物种间隔离,已成为一种新的育种手段。
其原理是:首先利用核酸内切酶处理目的基因或cDN A与质粒DN A,二者通过具有互补碱基的黏性末端的连接形成重组质粒,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并在大肠杆菌中繁殖,从而得到目的基因克隆;其次,根据育种需要,在克隆的目的基因前接上能使之在水稻细胞中高效表达的基因启动子,并与含有抗菌素抗性等基因的质粒构建重组分子;然后,重组DN A分子转化农杆菌,含有重组分子的农杆菌感染受体组织,目的基因通过T-DN A转移到受体细胞基因组中;随后用抗菌素筛选出转化体,并根据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制备探针或设计引物,用分子杂交或PCR方法对转化体进行进一步的分子验证。
基因转移技术在水稻产量与品质改良中的研究进展水稻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仍然面临着产量不足和品质问题。
基因转移技术作为一种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在水稻产量与品质改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基因转移技术在水稻产量与品质改良中的研究进展,并讨论其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水稻产量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指标之一。
过去的几十年来,传统的育种方法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限制,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
基因转移技术通过向水稻植株中导入具有高产量特征的基因,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
研究表明,转移水稻中与籽粒数量和大小相关的基因可以显著增加水稻的产量。
例如,转移拥有更多分蘖和更长愈伤组织根长特征的基因,可以使水稻植株分蘖更多,增加穗数,进而提高产量。
转移影响稻谷大小的基因,如水稻粒长基因,能够增加单株籽粒数目,进一步提高产量。
此外,转移水稻中与光合作用和养分转运相关的基因,也能够增强水稻植株的生长势,从而提高产量。
同时,基因转移技术在改善水稻品质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水稻的品质不仅与其营养价值有关,还与食味和加工性质密切相关。
基因转移技术可以实现在水稻中导入具有优异品质性状的基因,从而改良其品质。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利用基因转移技术改良了水稻的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例如,通过转移控制水稻中淀粉合成的关键基因,可以提高水稻的淀粉含量和质量。
此外,转移水稻中控制蛋白质含量和组成的基因,也可以改善水稻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和储藏蛋白特性。
另外,基因转移技术还被应用于提高水稻中维生素含量,如维生素A的转移可以解决世界范围内由于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健康问题。
基因转移技术还可以改善水稻的食味和加工性质。
通过转移控制水稻中米粒外观、口感以及烹调特性的基因,可以改善水稻稻谷的食味品质,提高其咀嚼性、黏稠度和糊化性。
此外,转移控制水稻中抗病虫害和抗逆性的基因,还可以提高水稻的品质稳定性和产量稳定性。
然而,尽管基因转移技术在水稻产量与品质改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限制。
[生物]基因枪法转化水稻的研究进展的论文水稻(oryza sativa)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近年来,dna重组技术、遗传操作技术、水稻基因图谱的研究取得了显著发展,美国monsanto 公司2000年4月、syngenta 公司2001年2月先后宣告完成粳稻日本晴(nipponbare)基因组测序草图。
我国也已宣布完成籼稻9311的序列框架图。
目前以大规模分离、鉴定基因组序列功能为特征的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正在迅速发展,而这一研究之后必然是依托于高效的水稻遗传转化体系,因此水稻遗传转化研究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水稻遗传转化体系已比较完善,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peg法、花粉管通道法等方法均在水稻遗传转化中应用并获得转基因植株,但目前用的最多的方法是基因枪法和农杆菌介导法。
禾谷类作物由于不是农杆菌的天然宿主,曾一度限制了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水稻。
基因枪法由于其没有宿主限制,对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都能进行有效地转化,因而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本文就基因枪法的基本原理及其优缺点、影响基因枪法转化水稻的几个关键因素、外源基因的遗传特性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作简要综述。
1 基因枪法的原理及优缺点基因枪法的原理基因枪法(paricle gun)又称微弹轰击法(micro- projecticle bombardment,particle bombardment,or biolistics)。
其基本原理是将外源dna包被在微小的金粒或钨粒表面,然后在高压的作用下,微粒被高速射入受体细胞或组织,微粒上的外源dna进入细胞后,整合到植物染色体上,得到表达,从而实现基因的转化。
基因枪法的优、缺点基因枪法的优点(1)无宿主限制。
基因枪法本质上是一种物理过程,没有宿主限制,对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都能进行有效地转化。
以原生质体为受体的peg转化法、电击法、脂质介导转化法和显微注射法等虽然可以用于单子叶植物的转化,然而,以原生质体作为受体材料要求受体系统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这对于大多数禾谷类作物来说是较困难的,而且其再生的周期比较长,再生过程容易产生变异。
水稻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水稻品质和产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而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创新性技术,为水稻的改良提供了新的途径。
本篇文章将探讨水稻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一、水稻转基因技术的研究1.背景水稻转基因技术是将外源基因导入水稻细胞中,使水稻获得某些特定基因的性状。
这样可以通过调整水稻的生长和发育,使其在抗病、耐旱、提高产量等方面得到改善。
2.研究方法水稻转基因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方法:(1) 农杆菌介导转化:将所需基因导入农杆菌载体,经过处理后将其导入水稻细胞中,使细胞产生抗病、提高产量等性状。
(2) 基因枪法转化:将所需基因载入金属小粒子上,压缩空气将粒子“射”入水稻细胞中。
(3) 电穿孔法转化:利用电场作用使水稻细胞短暂性开放,使基因能够有效导入细胞中。
3.研究进展目前,水稻转基因技术已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抗虫基因的成功导入:2007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将抗虫基因导入水稻,并以此培育了多个抗虫水稻品种。
(2) 抗病基因的成功导入:我国科学家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将米瘟抗病基因导入一种水稻品种中,并获得了抵御米瘟病的水稻品种。
(3) 抗旱基因的成功导入:我国科学家成功将抗旱基因导入水稻,良种生长在干旱条件下的产量大大提高。
二、水稻转基因技术的应用1. 抗虫作物的生产目前,我国已经培育了多个抗虫作物品种。
这些品种通过导入相关基因并与优良品种杂交,产生出的基因工程作物比传统种植方法的作物更加耐虫。
2. 抗病作物的生产目前,我国已经获得了多个抗病作物品种。
这些品种通过导入相关基因并与优良品种杂交,产生出的基因工程作物比传统种植方法的作物更加耐病。
3. 提高产量基因工程水稻的生产方式与传统水稻生产方式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
通过导入相关基因,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并缩短生长周期。
4. 改善品质基因工程水稻的应用还可以改善水稻品质,如改良失酬水稻的品质和味道等。
转基因水稻的进展水稻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世界上约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
据专家预测,到2025年在现有稻谷产量的基础上再增加60%才能满足需要。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耕地面积的减少,世界尤其是我国将面临粮食问题的严峻挑战,培育优良品种成为提高稻谷产量的主要途径。
传统的育种技术已为培育水稻新品种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将继续发挥主导作用,但由于品种资源的贫乏,单靠传统育种已很难有太大的突破。
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基因工程技术特别是转基因技术在植物遗传育种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转基因技术就是将外源基因通过生物、物理或化学手段导入其它生物基因组,以获得外源基因稳定遗传和表达的遗传改良体。
自1983年世界上首例转基因植物———一种含有抗生素药类的烟草在美国成功培植以来,全球范围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和销售收入均以倍数增长。
2004年,转基因作物面积(主要是大豆、玉米、油菜和棉花)已达11250万hm2,已被批准可使用的产品有1000多种。
水稻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自1988年首次获得可育的转基因水稻以来,转基因技术在水稻品种改良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选育了一系列转基因水稻品系(组合)。
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年来水稻转基因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1水稻转基因研究进展在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众多材料中,水稻由于其基因组较小、重复序列较少等优点而成为一种重要的模式植物。
自1988年首次获得转基因水稻以来,水稻转基因技术已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已成功获得籼稻、粳稻、爪哇稻的转基因水稻。
1.1抗虫转基因水稻研究虫害是水稻生产中的一大害,化学药剂杀虫不仅成本较高,而且严重污染环境,抗虫转基因水稻的应用前景是不言而喻的。
目前应用于水稻抗虫性改良的外源基因主要有苏云金杆杀虫结晶蛋白基因(Bt基因)、昆虫蛋白酶抑制剂(PI基因)和植物凝集素基因3种,其中Bt基因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杀虫基因。
水稻基因工程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作为人们主要的粮食之一,水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水稻基因工程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水稻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现状、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水稻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现状水稻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水稻抗病性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由于生长在水中容易受到真菌、病毒和细菌的侵害。
水稻基因工程技术可以通过改变水稻的基因,使其产生抗病性,有效地减少了病毒感染的风险,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2.水稻抗逆性不同的气候环境可能会对水稻生长产生影响,如干旱、盐碱化和极端温度等。
通过水稻基因工程技术可使其产生更强的抵御能力,以适应这些不利环境因素,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适应性。
3.水稻品质提升水稻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饮食安全,而水稻基因工程技术可以通过改变水稻的基因,使其产生更好的口感和营养价值,提高其滋味和品质,更符合人们的饮食需求。
二、水稻基因工程技术的研究进展水稻基因工程技术研究进展有以下几个方面。
1.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最常见的基因工程技术之一,其通过向水稻中引入外源基因,使其拥有新的性能和功能。
目前,已有多种转基因水稻品种被成功地研发出来,如耐盐碱转基因水稻和含有足量铁质的金属离子吸收转基因水稻等。
2.基因敲除技术基因敲除技术是一种通过对水稻基因进行剪接来改变其功能的技术。
通过此技术,可以实现水稻基因的失活、催化和活化,使其更好地适应特定的环境条件和需求。
3.功能基因组学技术功能基因组学技术是一种通过对水稻基因组进行组学分析和功能研究,揭示其基因启动子和废弃物质的功能和调控机理。
此技术可加速水稻基因的研究和开发,为水稻分子遗传学研究提供契机。
三、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措施随着水稻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研究和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水稻基因工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会产生一定的环境风险和食品安全问题。
转基因水稻的研究进展
刘山莉
【期刊名称】《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7(28)3
【摘要】转基因水稻的研究进展刘山莉(东北农业大学生物工程系哈尔滨150030)DEVELOPMENTINTRANSGENICRICELiuShanli(NortheastAgriculturalUniversityDep.Biotech.Harbin1500...
【总页数】7页(P306-312)
【作者】刘山莉
【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生物工程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1.035.3
【相关文献】
1.转基因水稻向普通野生稻及其他近缘植物的基因漂流研究进展 [J], 尹昭坤;乔健;袁潜华
2.抗虫转基因水稻对稻田天敌的影响研究进展 [J], 袁曦;樊海利;李敦松
3.转基因水稻外源基因向近缘种群漂流和渐渗的研究进展 [J], 汤日圣
4.转基因水稻环境安全评价研究进展 [J], 左娇;郭运玲;孔华;周霞;徐林;郭安平
5.我国转基因水稻研究进展和商业化前景分析 [J], 李黎红;叶卫军;郭龙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