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高产栽培技术》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00.00 KB
- 文档页数:46
白菜高产栽培技术作者:刘红丽来源:《中国农资》2013年第09期1 苗床准备因结球白菜育苗期短、生长快,所以多采用做畦法育苗。
每定植1 hm2生产田,需用秧苗畦450 m2。
可以在生产田内就地做高畦,并在450 m2的秧苗畦内施用腐熟厩肥750 kg、过磷酸钙15 kg、尿素7.5 kg,再适当掺些细沙或草木灰。
肥料普撒均匀后,耕翻菜地深15 cm,耙平后做出的畦面应高出地面10 cm左右,以防积水沥涝。
2 适期播种春种大白菜的播种期非常重要,播种过早,外界气温过低,不利于发芽出苗和幼苗生长,使幼苗长时间处在低温下,反而有利于抽薹。
播种过晚,后期温度过高,对结球不利。
因此,应根据当时的气候条件,严格掌握播种期。
原则是在日平均气温达到13℃的日期前15天,即为适宜的播种期,也就是说,播种后,大白菜在日平均气温13℃以下生长的时间不超过15天,就不容易发生未结球先抽薹现象。
天津地区的适宜播期在3月中下旬。
3 选地整地大白菜的前茬以葱蒜和豆类为好,切忌以十字花科蔬菜为前茬。
定植或播种前,大田施腐熟优质粗肥75 t/hm2、磷钾复合肥450 kg/hm2,肥料普撒后耕翻菜地深20 cm,然后做垄,垄距60 cm、垄高20 cm,并将垄背推平,以备定植或直接播种。
4 定苗、定植对于开沟直播的大白菜来讲,出苗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幼苗就会显得太密,尤其是在播种量较大的情况下,这个问题会出现得更早。
因此,这时需要做一次间苗,可以选晴天中午,将地膜一侧揭开,进行间苗,使株距在5厘米左右,间苗后,仍把地膜绷紧、压实。
当苗长到上部叶缘接近地膜时,可在膜上扎孔放风,以防中午高温烤伤苗。
经过5天~7天的放风锻炼,苗达到5片~6片叶时,可在中午将膜全部揭开,并进行定苗,株距因品种不同有所差异,一般在25厘米~30厘米。
定苗时,注意拔除病苗、弱苗和杂苗。
育苗移栽的大白菜在苗长到5片~6片叶时,经过炼苗即可定植,定植密度与直播的相同,即株距25厘米~30厘米,每畦2行。
种植技术-大白菜高产栽培管理技术一、适期播种。
秋冬大白菜的最佳种植时间为立秋前后五天之内,如果立秋时雨水充沛可以延后五天种植。
当幼苗长至“四叶一心”或“五叶一心”时进行定植,选苗,选用茎秆粗壮、根系发达、叶色深绿的壮苗,带土、带肥定植。
二、田间管理。
1.整地施肥。
大白菜的根系主要分布在浅层,前一茬收获后进行20cm 左右的翻耕,不宜太深,同时耙平。
2.定苗、补苗。
定苗包括:间苗、补苗和定苗。
第一次间苗;拔除子叶不正常或瘦弱的苗;第2次间苗在 2~3片叶时进行,每穴留3~4棵健壮的苗;第3次间苗在 5~6叶时进行,每隔10~12cm留1株或每穴留2~3株。
幼苗团棵时按株距进行定苗,对断垄缺苗的地方要及时补苗。
3.水肥管理。
及时追肥:大白菜产量高,需肥量大,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根据植株长势要及时追肥,整个生长期追肥2~3次,施肥原则为先淡后浓:幼苗期轻施,莲座期、结球期重施。
第一次在定苗或育苗移栽后,结合灌溉每亩施嘉有黄腐酸冲剂1~2kg/亩;第二次在结球中期,使用泉林嘉有黄腐酸营养液5~8kg+大量元素水溶肥3~5kg/亩,同时配合叶面喷施泉林嘉有黄腐酸叶面肥500倍+糖醇钙+速乐硼,避免大白菜干烧心和不包心的现象发生。
三、其他管理。
1.中耕除草。
大白菜中耕除草结合间苗、定苗进行2~3次,深度3~6cm,以不伤根为度。
2.束叶。
初霜到来之前,叶球基本充实时,用细绳将大白菜外叶拢在一起,在叶球三分之二处捆扎,主要是对中、晚熟品种而言,起到防止冻害,使叶球外叶软化,提高品质,便于收获和运输。
四、收获。
收获秋白菜要掌握“早熟品种适当早收、中晚熟品种适时收获、入窖贮藏品种适当晚收”的原则进行。
收获太早,叶球不充实,产量较低,不耐贮藏;收获过晚,一旦天气持续降温会发生冻害,收获期一般在10月上中旬,包心7~8成时,开始收获。
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防止冻害、雪害,在第一次霜冻以前抢收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