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技术 论述题
- 格式:doc
- 大小:76.00 KB
- 文档页数:9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题库及答案一、填空题1. 按照研究过程的不同可将研究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开发研究。
2. 古希腊数学的最高成就体现在亚历山大时期的___________,他的不朽著作_____________,把前人的数学成果用公理化的方法加以系统的整理和总结。
3.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指造纸、______、印刷和______。
4. 近代科学革命是以________创立的日心说为开端,宣告了神学宇宙观的破产,比利时的解剖学家维萨里的___________一书,揭开了医学领域的革命序幕。
5. 拓扑学是用________研究几何图形在_____________下保持不变的性质。
6. 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础原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7. 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和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分别于1925年和1926年创立了两种不同形式的量子力学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8. ____和______,揭开了原子能时代的序幕,标志着原子核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9. 广义相对论表明:在引力场中,空间的弯曲程度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物质密度大的地方,引力场也大,空间的弯曲也__________。
10. 计算机系统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11. 迄今为止的计算机都是基于匈牙利数学家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思想设计而成的。
12. 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计算机之间物理连接的方式,较常见的拓扑结构有___________、总线结构、环形结构、___________和树形结构。
13. 对应于研究的种基本类型可以将科学分为基础科学、_________和_________。
14. 古希腊成就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是___________,被誉为“力学之父”,他在静力学方面的主要成果是用逻辑方法证明了_____________并给出了数学表达式、发现浮体定律、提出计算物体重心的方法等,这在当时达到世界的最高水平。
一、单项选择题1、大爆炸宇宙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物理学家( A ) A.伽莫夫 B.弗里德曼 C.哈勃 D.威尔逊2、最早发明60进制计算系统的国家是( D ) A.古中国 B.古印度 C.古埃及 D.古巴比伦3、集希腊古典数学之大成的《几何原本》作者是(B) A、阿喀琉斯 B、欧几里得 C、阿基米德 D、阿波罗尼4、《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中国医圣( A ) A.张仲景 B.李时珍 C.华陀 D. 孙思邈5、《人体的构造》一书的作者( A ) A.维萨里 B.哈维 C.塞尔维特 D.达芬奇6、使地心说成为一套完整的严密的理论体系的科学家是( B ) A.亚里士多德 B.托勒密 C.哥白尼 D.泰勒斯7、电磁感应定律的发现者是( B ) A.伏打 B.法拉第 C.奥斯特 D.伽伐尼8、英国医生( B )首先发现了植物细胞的细胞核。
A.施莱登 B. 布朗 C. 艾弗里 D.施旺9、生物分类学的代表人物是 ( A ) A.林耐 B.拉马克 C.施莱登 D.达尔文10、最先把机体分为内环境和外环境,内环境还是能够保持恒定的学者是( B ) A.马让迪B.贝尔纳C.桑克托留斯D.格列森11、《海陆的起源》一书的作者是( A )A.魏格纳B.达尔文C.丹纳D.博蒙12、发现了遗传的连锁与交换定律的科学家是( B )A.艾弗里B.摩尔根C.孟德尔D.德佛里斯13、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是( B )A.用进废退学说B.自然选择学说C.过度繁殖学说D.生存斗争学说14、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建立的时间是( B )A.1950 B.1953 C.1956 D.194815、生物技术的核心是(D ) A.细胞工程; B.酶工程; C.发酵工程; D.基因工程二、多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后面的括号中,每题2分,共10分,多选、错选、漏选都不给分1、现代科学的五大基本模型包括( ABCDE ) A.宇宙演化的热大爆炸模型 B.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 C.遗传物质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D.智力活动的图灵计算模型 E.地壳构造的板块模型2、技术的基本特征包括( ABC ) A.中介性 B.自然属性 C.社会属性 D.解释性 E.探索性3、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说道:“只是在物理学晴朗天空的远处,还有两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乌云。
科学技术史试题库一、下面二题作答。
(每题25分)1.请写出下列科学理论、试验发现或技术发明的原创者。
(每题2分,共30分)(1)浮力定律(2)光的电磁波理论(3)原子的有核模型(4)光发射和吸收的量子论(5)共价键理论(6)核裂变的发现(7)细胞学说(8)细菌水平上的免疫学原理(9)染色体上的基因连锁现象(10)大陆漂移学说(11)宇宙膨胀的发现(12)群论(13)形式系统的不完全性定理(14)电话(15)青霉素2.请写出下列科技成就或科技著作的创作者。
(每题2分,共20分)(1)都江堰(2)龙骨水车(3)候风地动仪(4)水运仪象台(5)简仪(6)《伤寒杂病论》(7)《齐民要术》(8)《梦溪笔谈》(9)《天工开物》(10)《本草纲目拾遗》二、下面六题中任选四题作答。
(每题25分)1.从哥白尼到牛顿的天文学革命是如何逐步突破托勒密的天文学体系的?新天文学所需要的力学基础又是如何逐步建立的?试围绕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笛卡尔和牛顿的工作来回答这一问题。
2.达尔文的进化论与拉马克的进化论有何异同?加拉帕戈斯群岛等地的考察对他的思想有何影响?为什么说他的自然选择理论需要新的遗传学的支持?3.试联系热机、电机、有机合成、晶体管、基因工程(五种任选其中之一)的开发和应用过程来说明现代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以及技术的社会影响。
4.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有三大高峰期,依次是南北朝时期、宋元时期和晚明时期,试列举这三个时期的代表性成就,并联系时代背景略作说明。
5.(1)地圆说、日心说和进化论分别是何时传入中国的?哪几部图书的影响最大?它们的译介者又是谁?(2)中国人在接受西方科学过程中,曾先后使用“格致”、“西学”、“西学格致”和“科学”来称呼Science,这些称呼是怎么来的?当时的含义是什么?6.中国人常说“以史为鉴”,你认为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对于未来的科技发展具有指导作用吗?若是没有,那你为什么还要学习或研究科学技术史?一、简释下列词语(每词3分,计45分)《九章算术》天元术盖天说金元四大家四大发明《本草纲目》《天工开物》西学东渐李约瑟难题四元素说《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燃素说皇家学会史密森学会二、关于中国科技发展史的分期,目前通行的中国科技史著作大多是按朝代划分的,你认为这样的做法是否合适?其利弊何在?(15分)三、从以下三题中任选二题作答(每题20分,共40分)1,简述孟德尔的工作,并就其成就“迟迟不被学界重视,后来才被重新发现”的现象,说明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课后练习答案(试题)科技复习提纲填空科学经历了不同的时代。
16世纪是以伽利略为代表的个体活动时代,17世纪牛顿为代表的皇家学会时代,18世纪到二战前是以爱迪生为代表的集体研究时代。
当今科学已进入了跨国建制时代。
18世纪末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指出:技术是为了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引入高技术这一名词,并于1986年3月制定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简称863计划,它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了极大推动作用。
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变异的普遍性、繁殖过剩、生存斗争与适者生存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电磁场理论揭示了光、电、磁内在联系。
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使用。
化工技术革命包括:化肥工业的诞生、人工合成染料、制药工业的诞生、安全炸药的发明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并列入21世纪重点研究开发的高新技术领域包括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空间、海洋技术等。
原子的范围是10-10m、原子核的范围是10-14m—10-15m、夸克的范围10-20m。
原子能的释放方式是:原子核的衰变、原子核的裂变、原子核的聚变。
其中利用最多裂变。
核反应堆是达到临界状态的装置,它的主要作用是维持核裂变反应持续下去。
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反应所放出的核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的发电厂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主建设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装机容量300现代化学发展特点:研究层面由宏观向微观发展,研究方法由定性向定量发展,研究对象由静态向动态发展,研究结果由描述性向推理性发展。
基础分析化学的任务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细胞膜具有物质转运、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细胞和分子识别等重要功能。
根据与内质网的关系,核糖体可分为游离核糖体、附着核糖体两类。
核糖体是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唯一场所。
细胞核的基本结构包括核膜、核仁、染色质和核液四个组成部分。
科学技术史考研试题及答案### 科学技术史考研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世界上最早的造纸术发明于哪个国家?A. 古埃及B. 中国C. 罗马帝国D. 希腊答案:B2. 被称为“科学革命”的时期是在哪个世纪?A. 14世纪B. 15世纪C. 16世纪D. 17世纪答案:D3. 牛顿的三大定律是在什么著作中首次提出的?A.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B. 《天体运行论》C. 《原理》D.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答案:A#### 二、填空题1. 哥白尼的日心说理论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太阳运动,这一理论首次系统阐述于他的著作《_________》。
答案:天体运行论2. 蒸汽机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其发明者是_________。
答案:詹姆斯·瓦特3. 现代计算机的原型是_________,由查尔斯·巴贝奇设计。
答案:分析机#### 三、简答题1. 简述达尔文的进化论对现代生物学的影响。
答案:达尔文的进化论是生物学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它提出了物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通过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过程逐渐演化而来。
这一理论不仅改变了人们对生物多样性和物种起源的理解,而且为现代遗传学、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提供了基础理论支撑。
2. 描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对物理学的贡献。
答案: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两部分。
狭义相对论提出了时间和空间是相对的,质量与能量可以相互转换(E=mc²)。
广义相对论则进一步阐述了引力是由物质对时空结构的弯曲造成的。
相对论不仅解释了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的现象,如行星的进动,而且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如量子力学和宇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 四、论述题1. 论述科学方法论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答案:科学方法论是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假设、验证等步骤。
它在科学技术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测试题一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答题说明:请就题中【】部分判断正确或错误。
如正确请在后面的括号内画V,如错误请在后面的括号内画X。
1、英国科学家【惠威尔】于1837年发表的《归纳科学的历史》一书,是世界上第一部综合性科技史著作。
()2、打制石器、人工取火和【制造陶器】是古代技术发端的三项标志性成就。
()3、现今通用的10进位制记数法是【古印度人】发明的。
()4、成书于东汉时期的【《周髀算经》】一书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部数学著作,标志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5、【《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医学著作,奠定了我国中医学的基础。
()6、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被【达尔文】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7、我国北魏时期农学家【郦道元】所著的《齐民要术》一书是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系统的农学著作。
()8、马克思把【造纸、印刷术、火药】看作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9、都江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修建于【战国时期】。
10、【阿基米德】被英国科学史家丹皮尔称为“古代世界第一位也是最伟大的近代型物理学家”,他发现的杠杆原理和浮力定律是古代力学中两条最伟大的定律。
()11、古罗马科学家【盖伦】所著的《天文学大成》一书把古代的地心思想发展为系统的地心说理论。
()12、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1453】年出版了著名的《天体运行论》一书,提出了太阳中心说,开始了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的运动。
()13、伽利略在力学上的三个重要发现是钟摆运动、自由落体定律和【运动叠加原理】。
()14、1666年英国科学家【胡克】出版《怀疑的化学家》一书,首次提出“元素”概念,标志着化学从炼金术中解放出来。
()15、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最初是由德国的康德和法国的【勒维烈】分别在1755年和1796年独立提出来的。
()16、【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以丰富的材料系统地阐述了生物进化的学说。
关于新能源技术的科学论述新能源技术是指以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为主要原料,通过创新科技手段来开发、利用和推广的能源技术。
它是应对能源危机、减少环境污染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关于新能源技术的科学论述:1. 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技术主要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
这些能源具有持续性和可再生性的特点,不会耗尽,并且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对于解决传统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 清洁能源:新能源技术以清洁能源为目标,致力于减少或消除传统能源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相比传统燃煤、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新能源技术的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空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较少,对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程度较低。
3. 能源转型:新能源技术是实现能源转型的关键手段。
传统能源主要依赖化石燃料,而新能源技术通过开发可再生能源,促进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这有助于减少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减缓能源消耗带来的环境和经济压力,并推动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
4. 技术创新:新能源技术需要持续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只有不断推进科学研究,改进技术手段,才能提高新能源技术的效能和经济性,并解决其面临的挑战,如能量密度、储存技术和供应稳定性等问题。
5. 综合应用:新能源技术需要在各个领域进行综合应用,包括电力、交通、建筑、工业等。
通过在不同领域中应用新能源技术,可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能源系统的优化配置,进一步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总之,新能源技术是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它具有可再生、清洁、可持续等特点,有助于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
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综合应用新能源技术,可以实现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从科学技术史的角度论述科学与技术之关系的演变示例文章篇一:《科学与技术之关系的演变:从科学技术史的角度看》嘿,你知道吗?科学和技术就像一对好伙伴,在人类发展的长河里一起玩耍、一起成长,不过它们的关系可不是一开始就像现在这样紧密又复杂的呢。
在很久很久以前,科学就像一个在黑暗中摸索的小探险家。
那时候的科学大多是一些哲学家们坐在那里思考,比如古希腊的那些智者。
他们思考着世界是由什么组成的,是水呀,还是火呀,又或者是土和气。
这个时候的技术呢,更像是一些工匠们的手艺活儿。
比如说,有一些人会打造很锋利的箭头,还有一些人会建造结实的房子。
这些工匠们可不知道什么原子、分子的科学道理,他们只是凭着经验和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方法去做事情。
这就好比一个厨师做菜,他可能不知道食物里各种营养成分的化学变化,但就是能做出美味的菜肴。
那时候的科学和技术呀,就像两条平行线,各自发展着,偶尔才会碰一下头。
后来呢,到了中世纪,情况有点变化了。
科学在宗教的影响下,发展得有点缓慢。
但是技术可没有停下脚步哦。
像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这些发明可不得了,它们让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快,战争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航海也变得更加容易。
可是发明这些的人,他们可能只是在不断尝试和改进的过程中偶然发现的,并没有太多科学理论的支撑。
这就像你在花园里随便撒了一些种子,结果长出了特别漂亮的花朵,你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是它就是长得很好。
再往后,到了近代,科学就像突然长大了一样,开始变得更加系统。
像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哇,这可不得了。
他通过观察苹果落地这样的小事,经过深入的思考和计算,得出了这么伟大的科学理论。
这个时候,技术就像是一个小跟班,开始慢慢地跟着科学的脚步走了。
比如说,人们根据科学原理制造出了更好的望远镜、显微镜等工具。
这些工具又反过来帮助科学家们去探索更多的科学奥秘。
就好像一个探险家有了更好的装备,就能走得更远,发现更多的宝藏一样。
乳品科学与技术试题(2006年)一、名词解释:(30分)1、吉尔涅尔度(0T):取lOmL牛乳,用20ml蒸懈水稀释,加入0. 5%的酚猷指示剂0.5mL, 以0. lmol/L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将所消耗的NaOH毫升数乘以10,即中和lOOmL牛乳所需0. lmol / L氢氧化钠毫升数,消耗lmL为1T。
2、酒精阳性乳:乳品厂检验原料乳时,一般先用&8%或70%的酒精进行检验,凡产生絮状凝块的乳称为洒粕阳性乳3、于酪索:乳经加酸或皱胃酶可使酪蛋白形成凝]古I物,经T•燥后的产品即为干酪索。
其主要成分为酪蛋白4、配制乳粉5、异常乳6、融化干酪7、乳的酸度8、均质9、乳清粉10、酪乳二、简答:(40分)1、酪蛋白的几种凝固特性。
2、婴儿配制奶粉成分的调整方法。
3、简述巴氏消毒奶加丁•工艺及技术要点。
4、简述鲜奶收购吋常规检验项日。
三、论述题:(30分)1.论述搅拌型酸奶和凝固型酸奶的生产T艺及技术要点。
2.鲜乳存放期间微生物的变化及乳的常用杀菌方法。
乳品科学与技术试題(2007)一、填空:(10分,每空1分)1、乳干燥到恒重时所得到的残渣叫乳的,牛的常乳屮其含量为。
2、刚挤岀的新鲜乳若以吉尔涅尔度(0T)计,酸度。
3、乳屮的无机物亦称为矿物质,是指除碳、氢、氧、氮以外的各种无机元索,主要有磷、钙、镁、氯、饰、硫、钾等°通常牛乳屮无机物的含量为0.35%〜1.21%,平均为左右。
4、乳糖是哺乳动物乳汁中特有的糖类,牛乳中约含有乳糖量为,全部呈溶解状态。
5、产犊厉一周之内所分泌的乳称之为,初乳屮含有丰富的维生索,而且含有多量的功能性蛋片,为幼儿生长所必需,所以导致初乳对热的稳定性差,加热时容易凝固。
6、乳脂肪是牛乳的主要成分Z —,对牛乳风味起重要的作用,在乳屮的含量一般为。
乳脂肪不溶于水,呈微细球状分散于乳中,形成乳浊液。
通常直径约为0」〜10um,其屮以Lim左右者居多。
7、正常新鲜牛乳的pH值为,一般酸败乳或初乳的pH值在6.4以下, 乳房炎乳或低酸度乳pH值在6.8以上。
《现代科学与技术概论》练习题、思考题、实验指导等练习题:1.细胞学说的创立者是()A.虎克;B.施莱登;C.谢林;D.奥肯2.《心血运动论》的作者是()A.塞尔维特;B.盖伦;C.哈维;D.迈尔3.第一次技术革命的发生地是()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4.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标志是()A.蒸汽机技术;B.化工技术;C.纺织技术;D.电力技术5.X射线的发现者是()A.伦琴;B.居里夫人;C.贝克勒尔;D.汤姆生6.放射线的发现者是()A.伦琴;B.克鲁克斯;C.贝克勒尔;D.汤姆生7.电子的发现者是()A.瓦利;B.汤姆生;C.居里夫人;D. 贝克勒尔8.模糊数学的创立者是()A.托姆;B.阿达马;C.查德;D.莱布尼茨9.一般系统论的提出者是()A.贝塔朗菲;B.泰勒;C.维纳;D.申农10.控制论的创始人是()A.泰勒;B.维纳;C.申农;D.贝塔朗菲11.信息论的创始人是()A.泰勒;B. 贝塔朗菲;C. 维纳;D. 申农12.宇宙大爆炸模型的提出者是()A.伽莫夫;B.牛顿;C.爱因斯坦;D.哥白尼13.《海陆的起源》的作者是()A.霍姆斯;B.曼尼兹;C.赫斯;D.魏格纳思考题:第一部分1.简要叙述宇宙膨胀的发现原理及发现途径。
2.叙述“哈勃定律”的内容和公式,谈谈它的作用和意义。
3.恒星辐射能量的来源有哪些?4.结合恒星的分类叙述恒星演化的四个阶段及最终的演化结果。
5.黑洞家族都有哪些成员,各有什么特点?6.目前已初步观测到哪几个可能是黑洞的天体?7.通过上网浏览搜集关于“超级大黑洞”的报道资料,你从这些资料能够的出怎样的认识和推断?8.简述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发展进程,你丛这一进程大概能得出怎样的思考?9.如果宇宙是静态而无限的,将会引出哪几个“理论与现实不能自恰”的矛盾(佯谬)?10.试论述从现代宇宙理论的创立到宇宙大爆炸模型的建立过程及重要人物。
11.20世纪天文学的四大发现是什么?12.讨论题:宇宙会永远膨胀下去吗?13.讨论题:我们有可能向地外空间移民吗?14.结合阅读书籍上网浏览,写一篇综述报告,题目是“星系的产生与演化”。
高等教育学考试要点第十二章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重点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 )已成为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A.学校教育 B.科学研究 C.继续教育 D.科技的普及2.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 )周围的“硅谷”的成功和美国政府科技政策的影响,许多大学相继与企业建立广泛的联系。
A.哈佛大学 B.哥伦比亚大学 C.斯坦福大学 D.普林斯顿大学3.高校科技管理部门对经过审核的科技成果,分理论性研究成果和( )两类分别进行评审或鉴定。
A.应用性研究成果 B.技术性研究成果C.实践性研究成果 D.综合性研究成果4.( )获得了具有创新特色的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研究成果——新型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
A.清华大学 B.北京大学 C.上海交通大学 D.复旦大学A.理论联系实际 B.注意理论的层次性C.加强综合研究 D.改进研究的效率7.与专业的教育科学研究人员不同,对于一名大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可着重从( )和研究教学方法进行。
A.研究教学成果 B.研究教学内容 C.研究课程体系 D.研究教学过程8.下列哪项不属于大学科研成果?( )A.理论性成果 B.应用性成果 C.阶段性成果 D.实践性成果9.在大学研究成果中,有明确的实用目的,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并有广泛应用特性的科技成果是( )。
A.发展性成果 B.理论性成果 C.教学研究成果 D.应用性成果二、填空题1.( )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
2.( )与300家公司建立了“大学工业联合计划”,学校为公司提供各种科技服务。
3.我国逐渐形成了一批以大学为核心,以研究机构为依托,以( )为主要内容的( )新兴科技产业试验区,极大地推动了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4.指导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途径有结合( )和( )进行的科研指导。
5.科研活动有本身的规律,科研准备阶段包括( )和( )。
6.在大学的科研成果中,( )指为解决某一科学技术问题,具有一定创造性、先进性和使用价值的科技成果。
科学技术与社会(二)(总分:53.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5.00)1.从结构来看,以下不属于科学精神的层次的是( )。
∙A.认识论层次∙B.社会论层次∙C.价值论层次∙D.经济论层次(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科学精神分为认识论、社会论、价值论三个层次,D项不属于,故选D。
2.1998年8月初,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试点单位是( )。
∙A.科技部∙B.中国科学院∙C.中国科协∙D.教育部(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识记题。
中国科学院是1998年国务院批准的知识创新工程试点,选B。
3.火炬计划是我国的( )。
∙A.高新技术发展计划∙B.高新技术产业计划∙C.基础研究发展计划∙D.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科技计划(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识记题。
火炬计划是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计划。
4.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其中,最为关键的是( )。
∙A.制度创新∙B.科技创新∙C.理论创新∙D.文化创新(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理论创新最为关键,它是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的指导者和推动者,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5.不论其社会制度和发展程度如何,各国都把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以便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在未来世界的格局中占据主要地位。
这深刻说明( )。
∙A.发展经济和科技是世界各国的唯一战略目标∙B.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科技和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C.世界各国在发展经济与科技方面都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就∙D.世界各国都在力争使自己成为经济大国(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和经济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影响越来越大,选B。
科学技术与社会(一)(总分144,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标是( )。
A.为农业、畜牧业改变品种B.为克隆技术的发展创造条件C.寻找出了问题的基因,解决人类遗传病治愈难的问题D.完成对人类所有基因的解密工作2. 科技工作的主战场是( )。
A.面向科学研究B.面向国民经济C.面向世界D.面向市场3. 信息技术以( )为基础。
A.电波技术B.电子计算机技术C.微电子技术D.激光技术4. 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 )。
A.99%B.99.9%C.99.8%D.99.98%5. 国民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
A.追求升学率B.培养精英人才C.普及科技知识D.全面提高国民素质6. 20世纪60年代,( )的宇航员首次登上了月球。
A.前苏联B.美国C.中国D.英国和法国7. 技术成果利用的性质和价值由( )。
A.专家来评价B.社会来评价C.发明人来评价D.消费者来评价8. 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就要十分重视( )。
A.政府的作用B.企业的作用C.物的因素D.人的因素9. 科学来源于( )。
A.理论B.经验C.思维D.实践10. 在现代技术领域中( )。
A.“种子型”技术越来越多B.大众型技术越来越多C.“需求型”技术不断涌现D.民用型技术所占比重增多11. “西部大开发”是( )。
A.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作出的战略决策B.“两个大局”决策中的第一个大局C.以对西部富饶的土地资源进行开发为主要目标D.要求东部发达地区暂停发展,全力支持西部12. 探测器用于( )。
A.加速粒子B.产生粒子C.观测粒子D.接收粒子13. 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 )。
A.发展教育B.发展科技和教育C.繁荣文学艺术D.发展体育和文化14. 技术的实用性是由( )。
A.技术本身决定的B.生产发展水平决定的C.技术发展的环境和目标决定的D.技术的可操作性15. 科学揭示燃烧现象的是(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同等学力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在下列计算机技术中,哪一项不属于人工智能的范畴?A.语音识别B.图像识别C.自然语言处理D.机器翻译2、下列哪一项技术不是用于数据压缩?A. Huffman编码B.游程编码C.算术编码D.线性预测编码3、在下列计算机体系结构中,哪一种不是并行处理体系结构?A.多指令流单数据流(MISD)B.多指令流多数据流(MIMD)C.共享内存并行处理(SMP)D.消息传递并行处理(MPP)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技术可以用于计算机网络的性能评估?A.吞吐量B.响应时间C.丢包率D.带宽E.延迟2、下列哪些是属于计算机安全的技术?A.防火墙B.入侵检测系统(IDS)C.数据加密技术D.公钥基础设施(PKI)E.反病毒软件三、简答题1、请简述什么是计算机视觉,并列举出三个计算机视觉的应用场景。
2、请简述云计算的概念和特点,并列举出两种常见的云计算服务类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同等学力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在下列计算机技术中,哪一项不属于人工智能的范畴?A.自然语言处理B.机器学习C.图像识别D.超级计算机正确答案:D.超级计算机。
2、下列哪一项技术不是用于数据压缩?A. Huffman编码B. Run-length编码C. Deflate压缩算法D. LZW压缩算法正确答案:D. LZW压缩算法。
3、在下列计算机技术中,哪一项不是用于网络安全?A.防火墙B.入侵检测系统C.数据加密技术D.数字签名技术正确答案:A.防火墙。
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技术属于机器学习的范畴?A.支持向量机(SVM)B.决策树C. K-最近邻算法(KNN)D.遗传算法E.人工神经网络(ANN)正确答案:ABCDE。
2、下列哪些计算机技术可以用于图像处理?A.图像增强技术B.图像压缩技术C.图像分割技术D.图像重建技术E.图像识别技术正确答案:ABCDE。
3、下列哪些计算机技术可以用于自然语言处理?A.分词技术B.词性标注技术C.命名实体识别技术D.机器翻译技术E.信息抽取技术正确答案:ABCDE。
论述生产,技术和科学之间的关系生产、技术和科学是现代社会中密不可分的三个重要要素,它们之间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生产、技术和科学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生产是指人们通过劳动和创造,将资源转化为有用的产品或服务的过程。
而技术则是指应用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手段。
科学则是通过实验、观察和推理等方法,探究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规律性。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描述为:科学为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技术则是科学成果的应用和实践,而生产则是技术的实施和应用过程。
科学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技术则是科学的具体体现,而生产则是技术与资源的结合。
生产、技术和科学之间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科技进步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而生产的需求和实践也为科学和技术提供了应用场景和实验平台,从而进一步推动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科学的发现和理论的推动,又为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提供了基础和支撑。
科学为技术提供了思想上的支持和创新动力,而技术的进步和应用又为科学提供了实证和验证的条件。
生产、技术和科学之间的关系也是相互制约和平衡的。
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为生产提供了更高效、更便捷和更创新的手段和方法,促进了生产力的提升和经济的繁荣。
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社会不平等等。
科学、技术和生产之间需要保持平衡和良性互动,即在追求经济效益的也要考虑社会、环境和人类的长远利益。
生产、技术和科学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它们共同构成了现代社会的发展基础,推动着人类社会向着更加先进和繁荣的方向发展。
只有在这三者密切配合和协同合作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实现科技创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持续推进。
科学与技术 论述题 1.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答:科学与技术总是共同存在于一个特定的范围内,这是因为两者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科学提供知识,技术提供应用这些知识的手段与方法。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会带来社会的整体性变化。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也有科学。 (1)科学与技术的主要区别 1)科学与技术的目的、任务不同 首先,科学的目的和任务在于认识和揭示客观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它侧重回答自然现象“是什么”、“为什么”和“能不能”等问题。技术的目的和任务在于对客观世界的控制、利用和改造,发明世界上尚没有的东西,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它侧重回答社会实践中“做什么”、“怎么做”以及“有什么用”等问题。 其次,科学活动的目的是逐步建立知识体系,对某种现象作出解释,为一些事件提供一个真实的描述,判断一些状态的性质;而技术活动的目的是为实现人类的愿望提供便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知识得到有益的应用。 2)科学与技术的社会功能与价值标准不同 。 科学具有广泛的社会作用,具有认识、文化、教育和哲学等多方面的价值,但科学一般并不具有明确的、直接的社会目的;技术则不同,具有明确的、具体的社会目的,如技术是直接追求经济的、军事的和社会的利益。因此,对科学进行评价,追求的是正确性和深刻性;对技术进行评价,追求的是先进性、经济性和可行性。科学的作用是教导人类,技术的作用是用现有的知识去为人民服务。科学需要大量的调查研究,思维的典型方式是纵向的,技术则需要结合知识的创造能力,其思维方式是横向的。 3)科学与技术的成果形式与肯定方式亦不同 科学活动的成果主要表现为知识形态,例如报告、论文、著作等;技术活动的成果主要表现为物质形态,例如产品、装置、设施及控制软件等。在肯定方式上人们通常把科学上的突破叫做发现,而技术上的创新叫做发明。 (2)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科学和技术总是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 科学常常可以启发我们提出新的、以前没有想到过的事物特性,进而导致新技术的产生。新技术常常需要新见解,新研究也常常需要新技术,人们运用技术,发明了越来越多的新仪器和新技艺,进而推动了各方面的科学研究。 技术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工具,而且还可以激励理论研究动机并提供方向。 随着现代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兴起,科学与技术越来越趋向一体化。技术与科学的联系就越紧密。许多新兴技术尤其是高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就直接来自现代科学的成就。科学是技术的升华,技术是科学的延伸。科学与技术的内在统一和协调发展已成了当今“大科学”的重要特征。 2. 创新是科技进步的核心 答:科学技术在知识经济社会已成为主要推动力量,成为体现国家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必须切实推进科技创新,使经济发展真正从资源依赖、劳动依赖、技术依赖转移到知识依赖、教育依赖的轨道上来。 (1)科学技术的本质就是创新 创新是知识经济社会科技进步的核心问题,科学技术的本质就是创新。我们要树立以创新为价值取向的观念。 (2)创建适应社会发展的科技进步体系 我们要十分重视创新,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要从新世纪中国发展的战略需要出发,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把创新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形成有利于国家科技快速发展的创新体系。 (3)建立与创新要求相适应的国家创新体系结构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技术和学习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新的创新模型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创新性模型。我们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促进科研院所与企业结合有效途径。促使产业界、政府、科技界之间建立发展科学和技术的国家创新体系的结构,使科研人员如鱼得水,企业发展如虎添翼,促使科学与技术以及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使企业真正成为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的主体 。 (4)全面提高科技创新人才的素质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技和人才的竞争。知识创新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新型人才。 21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新世纪要求公民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具有勇于进取、积极开拓、善于合作等良好素质,发掘人的潜能去克服物质极限,实现经济与社会以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协调发展 。
新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影响?
答:新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信息技术作为新技术革命的先导与核心,对改变整个人类社会的面貌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人类社会推向信息社会,世界变小,成为地球村。 新材料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将加速社会发展的进程; 生物技术的进展,使人类获得了主动创造新生物和新生命的创造力; 新能源技术将解决困扰人类社会的能源危机; 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一个陆海空立体新时期。 (2)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新技术革命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新技术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新技术革命通过对社会生产力各要素的变革,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另一方面,新技术革命使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新技术革命推动了传统产业部门的改造,使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迅速崛起,并且推动了第三产业(通信、运输、商业、金融等服务性行业)迅速发展。 (3)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新技术革命不仅带来了人类生活方式的现代化,还引发了人的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更新。如:现代交通工具大大缩短了人们交往的空间距离和时间跨度,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 现代传媒手段的普及和推广,加强了人们的社会联系,互联网络更加扩大了人们交往的范围和信息交流的速度,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关系更加密切并日趋一体化; 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导致社会生活和业余活动内容及结构的变化; 家庭电气化和家务劳动自动化,从而改变了人们的家庭生活方式。 总之,新技术革命为人类生活提供了先进而高质量的物质条件。 新技术革命的成果还对人类的传统观念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人们的伦理观念、价值观念和需求观念也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变化。与此同时,人们的思维方式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一维走向多维,从单层次走向多层次多角度,从片面走向全面,人们视野将变得更开阔。人类还将更加重视创造性思维,富于创新精神。 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一方面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领域,提高了人类向自然作斗争的能力,从而把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进到一个前人所无法想象的新高度;另一方面也带来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核灾难的威胁,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将使人类的处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困扰。 1.什么是纳米材料?为什么说它是21世纪的一次产业革命? 答案:纳米材料就是用特殊的方法将材料颗粒加工到纳米级(10-9m),再用这种超细微粒子制造人们需要的材料。 之所以说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是21世纪的一次产业革命,是因为: (1)它将引起人们对材料层次认识的一次深刻变化。 在工业革命以前,大部分人类生产、科研不需要用到毫米。 以蒸汽机等机械发明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将人类认知推向毫米层次。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了电,从机械时代进入微电子时代,毫米不够用了,毫米的千分之一——微米诞生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微米层次的局限越来越明显,例如,电脑芯片虽然已越做越小,但即将达到材料的物理极限。只有进入另一个层次——纳米层次,才会有更大的突破,比如将现在的笔记本电脑变得像手表一样小,或更小,可以把它固定在纺织品面料上。 正如牛顿力学只适用于低速的宏观物体,而高速运动,只能用相对论来解释。 (2)在纳米层次,许多原来在宏观尺度上使用的规律、定理、方式、方法,都将不再适用,世界将从此是另一个样。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原材料”将是小至纳米级的原子、分子。 (3)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显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利用纳米材料制成磁记录介质材料,不仅音质、图像和信噪比好,而且记录密度高,广泛应用于电声器件、阻尼器件等。纳米金属颗粒还是一种极好的催化剂,如纳米铂黑催化剂可使乙烯的氧化反应的温度从600℃降到室温。镍或铜—锌化合物的纳米颗粒,对某些有机化合物的氢化反应的催化作用大为提高;超细Fe,Ni,-Fe2O3的混合物烧结体,可用作汽车尾气净化的催化剂,这种超细微粒催化剂可在工业应用中产生革命性的变革。又如纳米半导体材料导电率显著降低,它们可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薄膜晶体管选择性气体传感器、光电器件等应用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纳米膜材料可除去水中小于100纳米的颗粒污染物。纳米材料还可以用于医学、生物工程。例如:利用纳米微粒进行细胞分离,用纳米微粒制成的药物可更方便地在人体内传输,进行局部治疗和组织修补。纳米探针和纳米传感器的应用,也可能带来诊断技术的革命。纳米科技的发展对能源、环境和医学等方面都产生显著的影响。我国科学家认为,未来纳米科技的发展,有三方面的意义:一是疾病的早期诊断,例如癌症的检出可达到几个细胞大小;二是高密度的信息储存,可在很小的位置上储存大量信息;三是开发新的高性能材料,应用于高科技领域。 可以预见,纳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不仅能引发一场新的工业革命,而且还会带来人类认知革命,产生观念上的变革,它将对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重大的促进作用。
2.当代新材料发展方向是什么?为什么说新材料是现代高新技术的支柱? 答案: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总是不断地对材料提出新的要求。当今新材料的发展方向是: 第一,结构与功能相结合。人们开发一种新材料,首先要求材料具有结构上的作用,其次还要求具有特定的功能或者具有多功能,即新材料应是结构和功能上较为完美的结合。 第二,智能型材料的开发。所谓智能型是要求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感知”,也就是具有自我调节和反馈的能力,犹如具有模仿生命体系的作用,既具有敏感又有驱动的双重功能。 第三,少污染或不污染环境。新材料在开发和使用过程中,甚至废弃后,应尽可能少地对环境产生污染。 第四,能再生。为了保护和充分利用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开发可再生材料是首选。 第五,节约能源。开发新材料要考虑节约能源,对制作过程能耗较少的,或者新材料本身能帮助节能的,或者有利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新材料优先开发。 第六,长寿命。新材料应有较长的寿命,即应用的时间较长,在使用的过程中少维修或尽可能不维修。 为什么说新材料是现代高新技术的支柱? 因为每一项重大新技术的发现和应用,现代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形成和发展,都有赖于新材料的突破和发展,如半导体材料的发展,使得1946年问世的总重量达30吨、体积占6间房子的第一台真空电子管计算机,发展到现在的一台与其功能相当的微型计算机,其体积仅为原来的三十万分之一、而质量仅为原来的六万分之一。光导纤维材料的开发,开创了信息传输技术的新纪元;超导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储氢材料等的应用,导致了新能源技术的产生;新型复合材料的研制,促进了航天技术的发展,等等。所以,新材料技术已经成为现代高新技术发展的关键,新材料是现代高新技术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