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教案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教案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教案

一、课程目标:

1. 了解收入分配制度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构建原则;

3. 掌握收入分配制度的实施方法和技术。

二、教学内容:

1. 什么是收入分配制度

2. 收入分配制度的作用

a) 促进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效率性

b) 促进社会公平

c) 促进社会稳定性

3.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构建原则

a) 树立正确的收入分配制度观

b) 调整收入分配结构

c) 加强政策的实施力度

d) 加快社会公平性改革

e)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4. 收入分配制度的实施方法和技术

a) 加强收入分配制度法律法规的建设

b) 推行收入分配政策

c) 适当发挥市场作用

d) 充分发挥地方和社会组织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

1. 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几组,让组长先把本小组的观点准备好,然后由每个组长用5~10分钟向全体学生做报告,最后由导师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2. 个案分析法:导师把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构建原则和实施方法、技术作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去分析和探讨。

四、学习活动:

1. 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献,掌握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原则、理论和实施方法、技术。

2. 结合当前实施的收入分配制度,开展讨论活动,让学生学会运用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理论和方法,加深理解。

3. 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学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实施方法和技术。

4. 让学生根据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原则、理论和实施方法、技术,制定一个具体的收入分配制度方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课后作业:

1. 结合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原则、理论和实施方法、技术,分析不同阶层的收入水平,比较不同阶层的收入分配程度。

2. 把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构建原则、实施方法、技术与实际措施结合起来,提出有关收入分配的实施可行性和改革策略。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精品文档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 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 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 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 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全面理解按劳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重点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时政解读: 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资决定和正 常增长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 理等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 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 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 【课堂探究】: 探究活动一: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实行这一制度?

精品文档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根本因素:生产力 探究活动二:认识按劳分配 情境一:在某国有企业车间里,初级技工,在工作过程中总是请假,月工资 2000元。 高级技工,工作的熟练度高,完成质量高,工资自然高,月工资5000元。 初级技工,工作积极,总是超额完成生产任务,收入还不错,月工资3200元。 他们的工资收入属哪种分配方式?他们的工资为什么高低不一?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掌握按劳分配的范围、基本内容 和要求,理解什么是按劳分配。)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按劳分配的含义: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 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 少得。 适用范围:公有制经济中 分配尺度:以劳动为尺度(质、量统一) 分配内容:个人消费品 分配标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地位:基本原则、主体 情境二:该车间由于业绩突出,获奖金6000元。你们来出出主意,这笔奖金 该如何分配? 甲:我干得少,平均分配,我可能多得些。 乙:我可没少出力,可不能少了我的 丙:我正需要一台笔记本电脑,最好能对我的技术和工作有所体现。 学生回答: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当前,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和经 济发展的迫切需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社会不满情绪。因此,为 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落实共同富裕的目标,进一步调动广大人民群 众的积极性、创造力和自觉性,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和政策,不断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首先需要建立和完善以工资收入为主体的分 配制度。当前,工资仍然是绝大多数人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要推动 工资水平的提高,确保所有劳动者获得劳动的合理报酬。我们可以通 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来实现这一目标。 首先,加强对工资水平的监测和调控。建立统一的工资信息采集和 发布机制,及时获得各行业、各地区的工资数据,并通过政府指导价 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工资水平的合理增长,消除不合理的 收入差距。 其次,加强对企业工资分配的约束和规范。要切实加强对企业工资 分配的监督和指导,推动企业按照市场规律和公平原则确定工资水平,同时加强对企业分配政策的监督,防止以各种名义牟取不当利益,确 保劳动者的权益得到合理保护。 同时,我们还需要建立健全兼顾公平和效益的收入分配制度。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着劳动者收入过低、资本所有者收入过高的问题, 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和举措来解决。

首先,要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保护力度。建立社会最低工资制度, 确保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同时积极发展社会救助和 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必要的帮助和保障。 其次,要推动高收入人群的合理分配。通过增加高收入人群的税负,加大对高收入人群的收入调节力度,减少收入差距。同时,要加强对 高收入人群的监督和管理,防止高收入人群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不当 利益,确保经济秩序的公平公正。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还需要加强对非劳动性收入的调控。当前,通过 资本运作、土地经营等方式获取的非劳动性收入占据了相当比重,而 且往往存在不合理的积累和分配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减少非劳动性收入比重和加大对 非劳动性收入的税收调控力度等措施,实现对非劳动性收入的合理分配,促进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此外,为了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还需要加强对收入来源和分配方式 的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的统计和评估体系,及时掌握各行业、各地 区收入分配的情况和变化趋势,为政府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提供 科学依据。 总之,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的必 然要求。通过建立和完善以工资收入为主体的分配制度,健全兼顾公 平和效益的收入分配制度,加强对非劳动性收入的调控,以及加强监 测和评估,我们可以推动收入分配的合理化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教案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教案 一、课程目标: 1. 了解收入分配制度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构建原则; 3. 掌握收入分配制度的实施方法和技术。 二、教学内容: 1. 什么是收入分配制度 2. 收入分配制度的作用 a) 促进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效率性 b) 促进社会公平 c) 促进社会稳定性 3.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构建原则 a) 树立正确的收入分配制度观 b) 调整收入分配结构 c) 加强政策的实施力度 d) 加快社会公平性改革 e)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4. 收入分配制度的实施方法和技术 a) 加强收入分配制度法律法规的建设 b) 推行收入分配政策 c) 适当发挥市场作用 d) 充分发挥地方和社会组织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 1. 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几组,让组长先把本小组的观点准备好,然后由每个组长用5~10分钟向全体学生做报告,最后由导师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2. 个案分析法:导师把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构建原则和实施方法、技术作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去分析和探讨。 四、学习活动: 1. 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献,掌握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原则、理论和实施方法、技术。 2. 结合当前实施的收入分配制度,开展讨论活动,让学生学会运用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理论和方法,加深理解。 3. 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学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实施方法和技术。 4. 让学生根据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原则、理论和实施方法、技术,制定一个具体的收入分配制度方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课后作业: 1. 结合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原则、理论和实施方法、技术,分析不同阶层的收入水平,比较不同阶层的收入分配程度。 2. 把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构建原则、实施方法、技术与实际措施结合起来,提出有关收入分配的实施可行性和改革策略。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社会公平与经济稳定的关键环节。在我国,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我们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首先,要加强劳动价值的体现,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应该根据个人的劳动和技能价值来确定收入水平。要进一步完善工资制度,推行按劳分配原则,确保工资与工作量、质量和效益相匹配。同样,要加强技能培训与人才引进,提高人们的劳动技能,使其能够拥有更高的劳动价值,获得相应的回报。 其次,要加强收入再分配,扩大中低收入者收入份额。通过税收制度等手段,增加对高收入人群的调节,减少贫富差距,提高社会公平。可以适度提高高收入者纳税比例,提高税收收入,将这部分资金用于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同时,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基本的福利。 再次,要加强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有资产的流动性和效益。国有企业是国家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确保其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同时,要推动国有企业的股权多样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引入市场机制进行更有效的经营和收入分配。 最后,要加强对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补偿,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之间的差距较大,这会导致收入不均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在政策上采取差别化的措施,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给予更多扶持和支持,加快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 总之,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这样的努力,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公平与稳定,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个人收入与分配(教案)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经济生活》必修模块一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主要学习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以及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理解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通过效率与公平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二、复习预习 大家一起来跟我回忆下上节课的相关知识点有哪些: 1、储蓄存款的含义、利息、利率及计算方法 2、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3、股票的含义和特点 4、债券的含义、分类和特点 5、商业保险含义和分类 6、比较这几种投资理财方式的异同,分析不同的投资行为

三、知识讲解 考点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劳分配为主体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在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而且只能是按劳分配,同时这种劳动是社会劳动。 (2)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分配制度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一个社会的分配制度直接取决于生产关系,取决于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是所有制结构的主体,因此决定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

②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产品采取什么样的分配方式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直接联系,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没有实现高度发达,劳动产品没有达到极大丰富,还不能实行按需分配。 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在当前的生产力状况下,我国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别,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因此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体现人们劳动的差距。 社会主义阶段,实行按劳分配既是客观经济条件的要求,在实行按劳分配的同时,也体现了优越性。 (3)坚持按劳分配的意义 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同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会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推动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也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

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 简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是保障劳动者权益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制度之一。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如何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以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角度一:提高收入分配公平性 加大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力度 1.适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确保劳动者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2.定期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跟随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的变化,防止劳动者收入 落后。 减小高收入者与低收入者之间的差距 1.实施差别化个人所得税制度,对高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率进行适度调整,减 少收入差距。 2.推行正当竞争,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防止高收入集中形成。 强化工资集体协商机制 1.建立健全企业与工会之间的协商机制,推动工资水平与企业经济效益相匹配。 2.鼓励企业与工会共同制定工资分配方案,确保劳动者广泛参与决策。 角度二:优化工资收入分配结构 加大劳动力市场监管力度 1.加强对劳动力市场处罚力度,打击非法用工、欠薪行为,保护劳动者权益。 2.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减少拖欠工资现象。

提高技能人才薪酬水平 1.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专业技能水平,创造条件提升薪酬水平。 2.鼓励企业开展内部培训和知识产权保护,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为劳动者提供 更好的薪酬待遇。 鼓励创新创业,提高收入水平 1.减少创业者的税收负担,推动创业就业,提高劳动者收入。 2.加强对创新创业项目的扶持和资金支持,为创业者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角度三:完善制度约束和保障措施 健全工资支付保障制度 1.建立健全工资保证金制度,对用人单位违法拖欠工资进行严厉处罚。 2.完善工资支付监控和实名制管理,加强对工资支付环节的监督,确保劳动者 按时领取工资。 加强工资统计与信息公开 1.完善工资统计和监测机制,及时了解工资分配状况,为制定相应政策提供参 考。 2.加强工资信息公开,增加统计数据的透明度,促进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深化分配改革,建立长效机制 1.推动分配机制改革,逐步实现收入分配的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相结合。 2.建立长效机制,逐步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确保改革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结论 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任务,需要从公平性、结构性和制度性等多个角度加以推进。通过加大调整力度、优化结构和完善保障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利益,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同时,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使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更加完善,为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和谐做出积极贡献。

统编人教版高中必修二政治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第一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了解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2)了解按劳分配的地位、基本内容、要求、意义。 (3)了解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内容、意义。 (4)理解居民收入的来源。 (5)理解劳动的重要性、要求。 (6)理解完善收入分配的原因、措施。 【能力目标】 培养区分我国分配方式的能力,分析我国完善收入分配的原因、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理解并认同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弘扬劳动精神。2.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通过学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完善我国分配制度,增强对我国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政策的认同。 【科学精神】 认识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客观必然性。 【法治意识】 国家保护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劳动者要合法经营,依法致富。 教学重点:按劳分配的地位、基本内容、要求、意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内容、意义。 教学难点:完善收入分配的原因、措施。 (一)引入新课

如果说为我们提供更多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是在做大“蛋糕”,那么这些产品和服务的分配,就是在分“蛋糕”。“蛋糕”分配得是否公平合理,会影响人们做“蛋糕”的积极性,也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如何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怎样让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了解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与政策,我们会从中找到答案。 本节课我们首先来学习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二)讲授新课 第一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板书)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板书) 1.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探究与分享一: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4页探究与分享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该村实行了什么样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 从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的角度谈谈你对这种收入分配方式的看法。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该村村民获得分配的方式有按劳分配,也有按要素分配。个人收入分配方式不是任意决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决定了我国现阶段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 按劳分配 (1)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所决定的。 (2)基本内容和要求: 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做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收入,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意义: ①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人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实行按劳分配是对人类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除了公有制范围内的按劳分配,与多种所有制经济相适应,还存在多

《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教案(推荐3篇)

《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教案(推荐3篇)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工作报告、活动总结、实习报告、演讲稿、规章制度、心得体会、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activity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s, self-evaluation,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高中政治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第一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案部编版必修2

第一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情景导入学习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 需要,已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 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 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更突出的矛盾是城乡、区域、收入分配等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这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重点·政治认同] 理解我国如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实现社会公平。[难点·科学精神、政治认同]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材P43“探究与分享” 提示 (1)该村发展集体经济,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属于按劳分配。 (2)我国农村发展集体经济,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该村村民承包土地,在村办企业工作,收入不菲,体现了提高效率。随着集体经济的壮大,村民也早早享受到免费的教育和医疗,同时该村不忘带动周边的乡村共同富裕,坚持先富帮后富,促进社会公平。 1.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决定了我国现阶段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 (2)基本内容和要求是: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做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其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实行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按生产要素分配 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让各种要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教学案(标准版)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教学案 《经济生活》教学案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②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所有制基础;③懂得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④了解我国按劳分配的意义和作用; ⑤了解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 2、能力目标 ①能准确把握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制度的内涵、必然性及地位的理解能力;②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析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坚定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优越性的信念,增强拥护党的方针的自觉性; ②增强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考试要求】 高考考纲学业水平测试要求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2、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3、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

必然性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2、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3、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a a b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按劳分配为主体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学方法、学法点津】 1、教学方法: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2、学法点津:对于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可从反面来思考,即不实行按劳分配实行按需分配或平均分配会出现什么后果去理解,这也体现了按劳分配的作用。对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主要是掌握每种生产要素分配的特点,而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则要抓住关键的字眼去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过程】【交流、合作探究】【学习反思】

2019-2020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经济生活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新人 教版必修1 一、最新考纲审析 1、高考考点 (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2、考查重点 (1)按生产要素分配 (2)效率与公平原则 3、关注热点 (1)运用个人收入分配原则、制度等知识,分析我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理顺分配关系、增加居民收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运用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理解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意义,认识我国事业单位将全面推行绩效工资 二、核心考点梳理 考点一分配制度 1.生产决定分配 (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1)含义: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原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意义: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4)地位: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因为公有制是我国经济的主体,在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劳动者占多数。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2)按生产要素分配。 ①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②意义: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考点二效率与公平

教学设计5: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国情,理解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必然性和重要意义,坚定制度自信。 2.结合具体案例,理解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的内容和意义,阐释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3.结合家庭收入具体情况,了解我国居民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懂得劳动者应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正确辨析对待劳动的不同态度,懂得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按劳分配的地位、内容和要求、意义;如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2.教学难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三、学情分析 学生此前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及“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理解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对我国的相关经济制度和体制已具理论认知。虽然学生通过学习已经了解了我国的基本的经济制度与经济体系,但学生缺乏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的理解,以及对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理解和认同。 四、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启发诱导法、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材料“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摘选)”: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强化税收调节,完善直接税制度并逐步提高其比重。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合理调节城乡、区域、不同群体间分配关系。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鼓励勤劳致富,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

个人收入分配教案设计

个人收入分配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 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教材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 本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另一项经济制度一一分配制度。加上以前所学的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 基本经济制度 ), 使学生初步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和特点 , 明确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 , 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全书内容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从现实生活来看 , 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 , 能否理顺分配关系 , 是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能否充分发挥的大问题 , 是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大问题。我国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 完善分配体系 , 理顺分配关系。所以 , 讲好本课时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能识记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含义。能理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能力目标 (1)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 (2)了解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和意义以及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在收集、分析、归纳信息的过程中掌握处理信息、分析信息、获得知识的能力及与同学、老师探讨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与人交往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适合我国国情,使学生树立起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

2、难点: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和我国现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 四、学情分析 本框的主要内容是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它和上一框所学的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两个方面。学生已有所了解,学习本框要注意理解按劳分配及其必然性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对于其他分配方式,只简单掌握其主要内容即可。 五、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中的引导、点拨、启发与学生阅读、思考、回答相结合。 六、课前准备 1、学生已经预习教材内容,对我国的分配制度以及各种分配方式有初步的了解,并制定了一份关于自己家庭成员的收入方式的调查表格,包括了家庭成员的收入方式有什么特点、分别属于哪种分配方式、收入方式有什么优点等 2、教师利用对学生家庭的调查制作学生家庭成员收入情况数据表,与教材内容及学生的问题进行整合,结合国家政策法规导入新课。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1、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2、我国实现现阶段所有制结构的原因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展示:多媒体重现“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的关系图,激发学生思考,从图中推导出公有制决定按劳分配,设疑:我国的分配制度只是按劳分配吗?再以多媒体显示“某学生一家的收入状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很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什么是按劳分配 ? 先让学生看教材P44,教师提问:什么是按劳分配?它是由什么决定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对于按劳分配这个含义从五个方面来讲,即地位、范围、分配的客观依据、分配的对象、分配的结果。这样使学生既清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一、制度——经济开展方式转变的保障是制度创新 在新常态背景下,转变经济开展方式,不能像过去那样单纯地从资源、劳动、技术等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或单纯从企业、政府、社会等主体协同参与等角度探寻解决之道,必须从制度层面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和设计。 〔1〕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改革开放以来,在处理公平与效率的问题上,我们坚持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思想,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但也拉大了贫富差距。从我国的基尼系数来看,1985年为0.175,1995年为0.388,2002年为0.458,到达了警戒线,2021年接近0.5,2021年0.474,2021年0.473,说明收入分配的不公平程度很高。 改革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就是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缩小行业工资收入差距,建立覆盖全部国有企业、分级管理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享制度。以公共效劳均等化为重点,完善收入再分配。缩小城乡、地区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和谐开展。推动从贫富差距拉大的经济增长向包容性增长、共享式开展转变。 但是,社会收入分配制度的完善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区经济、城乡经济开展极不平衡,我们既要考虑兴旺地区经济的稳定增长,又要考虑不兴旺地区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持续开展;既要考虑城镇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问题,又要考虑农业现代化、农村劳动力流动以与提高农民收入的问题;既要考虑防止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又要考虑防止吃“大锅饭〞,充分调动劳动积极性的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探索适合不同地区的收入分配制度,实现多层级的协调开展。〔2〕深化价格机制改革,加强反垄断,健全政府定价制度,加强市场价格监管。 价格机制上,长期以来,我国能源、资源性产品价格受政府严格管制,价格偏离价值,不能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本钱,而且还使产能过剩矛盾和有效供应缺乏的问题愈演愈烈。 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必须减少政府不当干预,激发市场活力。要加快推进教育、医疗、公用事业、资源环境等领域价格改革,促进社会资本加快进入相关领域,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的需要。 在节能环保领域,通过差异化的用电用气价格、提高环保收费标准等,主动运用价格杠杆引导结构调整,有利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开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对于已经形成有效市场竞争的商品和效劳,放开价格,以利引导资源配置,开展生产、增加供应,鼓励经营者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产品和效劳,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对于极少数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产品和效劳价格,进一步改革定价机制,区分根本需求和非根本需求,采取阶梯价格等定价方法,稳定居民根本需求价格,对于过高的消费通过价格杠杆予以调节,促进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是“看得见的手〞,通过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强化市场监管、提供优质效劳,弥补市场失灵。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教材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四课 第一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掌握消除贫困的必要性;了解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劳动的必要性;知道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的区分按劳分配和其他的多种分配方式;能够区分居民 的各种收入来源;掌握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措施和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认同我国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利用 各种分配方式来提高个人的收入。 二、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能够认同我国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 2.科学精神:提高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法治意识:提高学生依法纳税的意识。 公共参与:明白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不仅是国家的事,个人也是其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完善个人收入与分配的必要性,措施和要求。 教学难点: 1.正确区分按劳分配和按多种分配方式分配。 2.正确区分各种收入类型。 3.正确区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四、课前准备 教具: 1、常规教具:黑板、粉笔 2、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学活动1:谈谈学生个人的家庭收入和支出分配情况,并分析这些收入和支出情况分别属于哪种收入?怎样提高收入水平? 学生活动1:学生思考问题,自由发言。 教师活动1:点评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补充发言,完善学生的回答要点 问题1.学生介绍自己家庭的收入来源和支出途径。 问题2.根据学生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分析收入归类。 问题3.主要措施有:劳动,多做几份工:投资,增加红利收入;房屋出租,知识兼职,搞发明等等按土地,资金,知识,科技,管理等生产要素分配;国家支持,大力发展经济;完善再分配水平,社会保障金的支持等;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 知识点1: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的决定性影响因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现阶段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二、新课讲授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学活动2:观看材料《老李一家的收入》,回答问题并进行探究。 材料:老李一家5口人,老李本人承包了责任田,收入不错;老李的妻子开了个小店,纳税后也有不少收入;老李的儿子是国有商业公司售货员,每月除工资、奖金、津贴外,还炒股赚了不少钱;老李的女儿是工程师,她利用双休日为一家私营企业当技术顾问,也有一笔丰厚的报酬;老李的母亲靠出租房屋也获得一定的收入。 问: (1)老李一家5口人收入各来自何种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收入:老李,承包责任田收入;儿子的工资,奖金,津贴。 按生产要素分配:妻子的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儿子炒股赚钱,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女儿当技术顾问,得到的报酬,属于按知识和技术要素分配。母亲收的房租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 (2)由上题可见,我国现阶段采取什么样的分配制度?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分配制度? 我现阶段采取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高中政治一《经济生活》第3单元第7课 7.2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教案

7。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效率和公平的含义,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性以及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具体事例,说明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的意义. 能力目标: 能辨证地认识和对待经济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并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善于在相互矛盾的复杂事物中进行分析选择,初步掌握解决社会经济矛盾、平衡利益关系的方法和技巧.能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确立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又能保证共

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教学重点: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性及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 教学难点:效率和公平的含义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学生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 教学手段:投影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旧知巩固: 投影问题,学生背诵,组内互查,教师抽查背诵或默写。 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的地位和基本内容是什么? 3.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 4.按劳分配有何作用? 5.为什么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导入新课:

前面学习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但是现实生活中对于收入分配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最突出的表现是收入差距过大,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就是第二课时要学习的内容,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投影出示本课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1.了解社会公平的重要表现,识记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及意义。 2.理解实现社会公平的意义,明确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具体措施。 3.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把握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的具体措施。 让学生拿出下发的导学案,带着“自主学习”中的问题,阅读教材,找出问题的答案。 1.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在我国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有什么意义? 2。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3.再分配中如何注重公平? 4.什么是效率?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如何? 5.如何兼顾效率和公平?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学设计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personal income distributi on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政治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 的教育,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其性质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受教育方针、目 的制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本教案根据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 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 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 生产决定分配---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分配制度(生产力水平、所有制结构、市场经济客观要求) 2、按劳分配为主体(地位)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66页—67页 ▲注意:按劳分配不等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适用范围:社会主义公有 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 存在为前提。而按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要素)分配,在资本主 义社会就普遍实行,它存在于我国的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意 味着劳动者只是受雇于企业主,他们只能作为劳动要素的提供者 参与生产要素分配。两种收入所体现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不同。 (2)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前提、物质基础、直接原因 (3)按劳分配的意义和作用:66页第二段 【例1】在我国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

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这种分配制度的原因有很多,但其最终原因是( b ) a.我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c.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d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 (4)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现实表现 第一,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居主体地位。 第二,公有制企业中劳动者收入结构看,按劳分配部分的收入仍然占较大比重。 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与个体经济适应) (2)按生产要素分配 ①含义及内容: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 ②意义:p68第四段---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调动积极因素创造社会财富,推动市场经济发展 此外,在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也属于非按劳分配。 ★注意区分: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