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国三战将张义安、杨虎城、邓宝珊的人生道路
- 格式:pdf
- 大小:1.92 MB
- 文档页数:5
“万岁军”38军传奇(讲义稿)“万岁军”38军传奇(讲义稿)首先,请大家听一首军歌。
播放《钢铁部队进行曲》:钢铁的部队钢铁的英雄,钢铁的意志钢铁的心。
秀水河子歼灭战,队伍打成钢。
嘿!大小几百仗,仗仗有名堂,三下江南,打得敌人胆破心又慌。
四战四平街,威名全国扬,四战四平街,威名全国扬!我们越打越硬越战越强,跟着英明的毛主席,嘿!勇猛地向前进!阶级的部队阶级的英雄,阶级的意志阶级的心。
劳动人民上战场,复仇显本领。
嘿!人人逞英雄,个个是模范。
英雄模范,成千成万杀敌立大功。
打过山海关,解放全中国,打过山海关,解放全中国。
我们越打越硬越战越强,跟着英明的共产党。
嘿!勇猛的向前进。
(原始版为:钢铁的队伍,钢铁的意志,钢铁的战士,钢铁的心。
马蹄歪子歼灭战,队伍打成钢呦,嘿,大小几百仗,仗仗有名堂,三下江南,打得敌人胆破心又慌。
四战四平街,威名全国扬,四战四平街,威名全国扬。
我们越打越勇,越战越硬。
跟着英明的林司令,嘿,勇猛地向前进)大家可能听出了这首军歌是38军军歌。
从这首歌里,大家可能也听出了38军的大概历史。
那么,38军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这支部队又是怎样成为我国第一王牌军的呢?我们还是从1945年8月说起吧。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中华民族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我党及时作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抉择,派出了十万干部和部队抢占东北。
在进军东北的大军中,有一支较早到达东北的部队,这支部队由山东军区组建,叫“东北挺进纵队”,因其由时任八路军山东军区滨海军区副司令员兼山东军区滨海支队支队长的万毅率领,所以,这支部队又叫“万毅纵队”。
“万毅纵队”是被毛泽东连发三道金牌调去东北的。
第一道金牌发于1945年8月11日,全文是:东北军万毅所部,由山东、河北现地,向辽宁进发。
第二道金牌发于8月20日,内容为:中央决定从山东调两个团(万毅支队在内),冀鲁豫调一个团,冀中调一个团,共四个团,归万毅率领开赴东三省。
陆军中将加上将:胡景翼胡景翼,1892年出生,陕西省富平县庄里镇人。
字笠僧,又作励生、立生。
民国时期名冠陕西武术四大名家(“鹞子”高三、“黑虎”邢三、“饿虎”苏三、“通臂”李四)之首。
晚年广收门徒,传播高派武艺。
近现代陕西地方拳师多习高家拳,其门下多参加民主革命,其中以井勿幕、胡景翼、井岳秀最为著名。
1908年,革命党人焦子敬等在西安创办“健本”学堂,胡景翼取得父亲的支持,考入了西安“健本”学堂。
“健本”学堂任课的老师大都是同盟会员和进步人士。
他们利用课堂,揭露清政府丧权辱国,腐败黑暗,宣传民主革命主张。
这些新鲜的思想,给了年轻的胡景翼以极大的激励,使他的思想更趋进步。
1910年3月,在井勿幕、宋向辰的介绍下,19岁的胡景翼加入了中国同盟会。
1911年10月20日,武昌起义爆发,陕西革命党人随即于10月22日在西安起义。
义军很快攻进西安城,成立了“秦陇复汉军政府”,推举张凤翙为大统领,井勿幕为北路安抚招讨使。
胡景翼率领队伍打出了“兴汉灭满,光复中华”的大旗,在渭北耀县起义。
随即率领义军挥师南下,一路势如破竹,攻克了耀县、富平、三原等渭北重镇,成立了渭北起义军总部。
年方20的胡景翼被陕西军政府任命为秦陇复汉军第一标标统(团长),开始了自己戎马倥偬的军旅生涯。
1912年4月,因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陕西的革命党人也受到打击、排挤。
胡景翼辞去军职,后偕同乡张义安、冯子明东渡日本,进振武预备学堂学习军事(一说东京成城学校)。
1913年初,因沙俄胁迫外蒙独立,振武学校中国留学生公推胡景翼、张义安回国组织“征蒙军”抗俄。
因袁政府已与俄签订协议,遂投入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后失败。
1914年1月,二人由上海返回日本,经于右仁、井勿幕的介绍,胡景翼进入孙中山在日本举办的“浩然庐学社”学习军事和数学,并见到了他仰慕已久的孙中山先生。
这成了胡景翼革命生涯中一个新的转折点。
9月,胡景翼等学习期满向孙中山先生辞行,怀抱着伟大的革命理想,他毅然踏上了回国的征途。
揭一千多女红军遭强暴凌辱历史真相杭州日报11-01 07:37 大原文配图:幸存女兵重返昔日战场遗址。
几年过去了,幸存者中还活着的人已越来越少了。
(图中左三为李文英,左四为当年的妇女团团长王泉媛,2009年逝世。
)西路军女兵口述李文英整理周华诚通知:来领专属红包福利!广告在中国的西北部,有一条狭长的走廊,它南倚祁连山,北临戈壁沙漠,这就是位于甘肃境内的河西走廊。
1936年冬到1937年春,占中国工农红军约五分之二的精锐部队,就在这条走廊中穿行。
它就是由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的西路军。
在短短五个月内,这支21800余人的部队,在经历了大大小小80多次战斗之后,几乎全军覆没,只剩下400余人最后到达了新疆,在中国红军史上写下了极为悲壮、惨烈的一页。
画外音这是一段失败的历史,也是一段长期被忽略、被遮蔽的历史。
西路军在河西走廊惨遭失败后,1300多名红军女战士几乎全部落入西北军阀马步芳之手,备受折磨。
在以后的几十年历史风雨中,又长期蒙受不白之冤,只有很少的人能够活到今天。
现居甘肃武威的95岁老人李文英,就是其中的一位。
2010年4月末的两天之中,记者有幸得以聆听老人讲述一生的故事。
我出来参军,也是没得办法,家里太穷了么!我是四川阆中人,10多岁时家里就把我给人当童养媳。
我不从,跑去上吊,去跳水塘,没死成……我性子非常烈的。
父亲和哥哥以前给地主家当长工,后来哥哥参加了游击队,跑进了深山老林。
那天我和几个伙伴结伴到一个名叫二龙场的地方赶集,看见一个头发齐耳、打着绑腿的女军人被一群人围在中间,号召大家参加红军。
女人也能当兵?我一问,真可以。
这个女人戴着灰色军帽,帽子上有颗亮闪闪的红五星,她还弯下腰让我看她的耳朵,果然有一个耳环眼儿。
这下我放心了,当天就参加了革命。
那时我十五六岁的样子,记不清了。
参加革命就自由了,那个高兴啊。
我是红四方面军总供给部妇女独立团的成员,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劲,连走路都哼着歌。
1935年,我随阆中境内全部撤离的红军一道,正式踏上长征路。
导读:1:抵触情绪在控诉中荡然无存1948年10月17日,国民党滇系第60军由中将军长曾泽生的率领,在长春举行了战场起义。
该军起义不久,中国共产党迅速调集了410百名干部前往起义部队驻扎的九台,担任各级政治工作干部,这其中有60%左右的干部,是两年前海城起义的该军第184师云南籍官兵,且多在基层担任连政治指导员或营政治教导员。
1949年1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布命令,将长春起义的原国民党第60军及所辖3个师,成建制地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及步兵第148师、第149师、第150师,任1:抵触情绪在控诉中荡然无存1948年10月17日,国民党滇系第60军由中将军长曾泽生的率领,在长春举行了战场起义。
该军起义不久,中国共产党迅速调集了410百名干部前往起义部队驻扎的九台,担任各级政治工作干部,这其中有60%左右的干部,是两年前海城起义的该军第184师云南籍官兵,且多在基层担任连政治指导员或营政治教导员。
1949年1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布命令,将长春起义的原国民党第60军及所辖3个师,成建制地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及步兵第148师、第149师、第150师,任命:曾泽生任军长,徐文烈任军政委,叶长庚任副军长,王振乾任军政治部主任;白肇学任步兵第148师师长,陈一震任师政委,邓应斌任副师长;陇耀任步兵第149师师长,李桂林任师政委,任孝宗任副师长;李佐任步兵第150师师长,李树民任副师长,李冠元任师政治部主任;耿万福任军后勤部部长,刘峰任军后勤部政委。
1949年1月26日,改编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在吉林九台召开了全军团以上军政干部会议,军政委徐文烈作了题为《关于部队教育方根据这一部署,起义部队将展开以士兵为主体的控诉封建军阀制度的控诉运动(又称“民主运动”),以控诉阶级苦、民族苦为主要内容的诉苦运动,以自觉与旧社会、旧军队割断政治、思想联系,摆脱其反动影响的阶级自觉运动,在此基础上,进行革命战争观教育、内部团结教育和政策纪律教育。
匪性难改卢占魁刘平安匪性难改卢占魁刘平安民国初期,铜川地域曾驻扎过⼀⽀武装⼒量,头⽬卢占魁。
卢部在铜川驻扎不到三年,因横征暴敛,烧杀抢掠,为⾮作⽍,给当地⼈民带来过深重灾难。
卢占魁的⾝世,《丰镇籍历史⼈物》及其他资料多有记载。
卢占魁,乳名运⼦,字耀震,1887年(清光绪⼗三年)5⽉⽣于内蒙古丰镇厅隆盛庄天宝屯村贫民家庭。
青少年时扛过长⼯,摆过杂货摊。
后开⽪⽑铺,倒卖⽪⽑,遭⼟匪抢劫,寻求官府保护,被轰到⼤街上。
1911年10⽉10⽇,⾟亥⾰命爆发。
12⽉8⽇,号称丰镇“⼩状元”的张占魁发动起义,卢占魁参加。
起义军⼀度占领隆盛庄,攻克丰镇厅,轰动塞外。
起义武装遭晋军⼤同镇守使陈希义镇压后“归顺”,被编为独⽴营,在兴和、丰镇⼀带巡防。
1914年(民国三年)正⽉,为消除异⼰,陈希义借⼝军纪涣散,将独⽴营官兵全部处死,卢占魁因请假回家⽽幸免于难。
为给死难弟兄报仇,卢占魁潜伏多⽇,趁阴历四⽉初⼋隆盛庄庙会之机,刺死陈希义孙⼦、外甥,钻进⼤青⼭,拉起杆⼦,并被拥戴坐上第⼀把交椅。
为策应外蒙古独⽴,蒙军参谋、“内蒙古宣抚使”热河蒙古⼈达赖公结识卢占魁,助其武器弹药,卢部扩⼤到⼀千⼈。
⼜有被绥远城将军张绍曾下令解散的蒙古军队⼀千多⼈,因不悉农耕,迫于⽣计,前来投奔。
不长时间,以“将军⽼⼤”卢占魁为⾸,以“烂头⽼⼆”张德义、“⾰命⽼三”赵有禄、“喜⽣⽼四”、“豁⽛⽼五”崔永胜、“格尔济⽼六”武耀威、“阎王⽼七”巴⾳豹、“龙图⽼⼋”图森额、“蒙古⽼九”⽩彦公、“回回⽼⼗”⾦占魁为⾻⼲的“⼗⼤弟兄”⼟匪⼒量壮⼤,最多时达两万之众,或扼守交通要道,劫夺官府商户,或四处流窜,袭击豪绅,或抢劫绑票,杀⼈越货,祸及绥远武川、固阳、包头⼀带。
1915年(民国四年)11⽉,绥远特别⾏政区都统潘榘楹上任不久,接到武川、固阳、包头等县⼠绅、商家剿匪请求。
民国政府海陆军统率办事处派师长冯占元为剿匪司令,率领骑兵、炮兵向⼤青⼭进发剿匪,虽打死⼟匪20多⼈,但卢部凭借有利地形,顽强阻击,未被击败。
《党史博采》│2022第07期两人都是“抗日名将”董其武,1899年11月27日出生于山西省河津县(今河津市)固镇村一个贫苦家庭, 6岁时在舅父的私塾读书,17岁入河津县高小,19岁时听到山西督军阎锡山办的斌业中学招生,便立志从戎,靠童年好友董盼银等人资助的10块银元,步行800多里到了太原,以第一名成绩考取,学习军事。
临近毕业时,因得罪了阎锡山督军府的人,便愤然离开学校。
1924年,董其武到陕西参加了刘镇华的镇嵩军,当了短期的排长,到国民革命军第2军服役2年,曾参加北伐并升至中校。
后来,蒋介石大力裁遣非嫡系部队,董其武失业。
后听说天津警备司令傅作义正扩编军队,他便写了一封投效信。
经过傅的考核,董其武和同行的几个校官被委任为上尉参谋。
但多数人嫌官小不愿意,董其武却坚持留了下来,最终以才干得到傅作义赏识。
董其武对长期军阀混战深感厌恶。
九一八事变后马上写请战书,呈傅作义要求抗日。
1933年,他参加长城抗战,在北平东的怀柔县阻击日军连续血战15个小时,打退敌10次进攻,帽子都被敌弹打飞。
1936年11月,绥远抗战开始,第一仗就是董其武指挥的红格尔图战役。
他以奇袭捣毁了日军及匪首指挥部,并击落敌机一架。
当时,毛泽东派南汉宸携其亲笔贺信及绣有“为国御侮”的锦旗表示慰问,称绥远抗战为“全国抗战之先声”。
全面抗战开始后,董其武参加忻口作战被《党史博采》│2022第07日军炮弹炸伤臂部,简单包扎一下后仍坚持在火线指挥。
董其武曾与八路军的贺龙师长结识,多次聆听贺师长关于抗日战争持久性和游击战术的理论阐述。
此后,他在河套一带运用灵活战术,同日军作战取得了不少成功。
抗战结束后,董其武任第35军军长。
但随着战局的推进,他对腐败透顶的国民党政权日益失望。
绥远起义前,蒋介石派飞机接董其武去广州遭拒,飞机飞回时在兰州附近坠毁,董其武对人说:“天不亡我,老天爷也支持我走和平之路啊。
”在董其武领导下,绥远起义部队进行改造很快解放军化,毛泽东称赞“进步如此之大且快”。
回忆我的父亲陈铭枢回忆我的父亲陈铭枢陈佛仔1965年5月15日,时年七十六岁的父亲正参加民革中央座谈会,庆祝我国爆炸了第二颗核弹。
他过于兴奋,发言中突感不适,于是到外间小憩,谁知就此不起,在送往医院途中与世长辞。
数天后,在北京医院举行了遗体告别仪式,随后由我们亲属护送灵柩到八宝山。
父亲的遗体火化后,我因要随学校去贵州实习,未参加父亲的追悼会就离京了。
后来家里告诉我,参加追悼会的群众非常之多,连嘉兴寺(平安里东,当时一般追悼会都在那里开)的工作人员都说,很少见到这样多群众来开追悼会。
可见,尽管当时父亲还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人民群众并没有忘记这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人物。
?四人帮?被打倒后,党中央为父亲平反了。
这些年,在各地和中央的报刊杂志上,提到父亲名字的越来越多,这是由于他曾亲历过中国现代史上许多重大事件,而且在一些事件中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看来,在父亲去世二十多年后,对他的生平作一回顾,是有必要的,也是有意义的。
因为,这不仅仅是为了纪念他,更重要的是对于弄清中国现代史上一些事件、研究中国现代史,都有着现实的意义。
本此精神,我在父亲诞辰100周年之时,撰写此文,一方面,向读者介绍父亲的生平,另一方面,希望就教于前辈和专家学者。
父亲于1889年10月15日出生在广东省合浦县(今属广西)璋嘉村。
1906年,对于父亲来说是个有意义的年头,这年八月,他考入广东黄埔陆军小学(第二期),从此,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
父亲考入黄埔陆小时,中国社会正处于极度动荡的状态中。
以慈禧为首的清朝统治集团贪污腐化,政治黑暗到了极点,对外屡战屡败,割台湾、失澎湖,赔款以数千万两白银之巨。
这一切都压在人民头上,老百姓非常不满。
以伟大的民主革命者孙中山先生为领袖的同盟会,在各地多次发动起义。
当时各地的新军和军校的学生,都是同盟会所依靠的骨干力量,而军中的革命力量特别强大。
在这样的环境中,父亲受到了反清的革命思想熏陶,立下了反对清朝腐朽统治、建立共和国的志向,并且身体力行,经陈汉柱介绍,加入了同盟会。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泰戈尔国民党主要起义将领的最后归宿一、高树勋:字建侯,河北省盐山县人,原系西北军冯玉祥的部下。
抗战胜利后,高树勋任国民党军新八军军长。
1945年10月,孙连仲率高树勋、马法五、鲁崇志等三个军沿平汉路北上。
大军走到邯郸、磁县一带,被我军围阻,我军发起了平汉战役。
我军区参谋长李达冒险穿过火线亲自到高树勋军营面谈,这使高树勋很感动,终于下定了决心起义。
高树勋率新八军及河北民军万余人,在马头镇正式宣布火线起义,声明脱离国民党阵营。
高树勋部撤出战场后,战役态势立即发生了转变,另外两个军,军心动摇,斗志涣散,迫使他们由就地防御改为向南退逃,我军由阻击改为追击。
最终,我军全歼敌军近4万人,生擒第十一战区副司令兼40军军长马法五、副军长刘世荣等高级将领,并缴获了大量的军用物资和武器弹药。
1945年11月1日,高树勋、乔明礼等率领新八军、河北民军1万多人撤离战场后,到武安县伯延镇一带休整。
在毛主席的提议下,高部改称为民主建国军。
1945年11月10日,民主建国军成立大会在武安县伯延镇隆重举行,任命高树勋为民主建国军总司令、王定南为总政治部主任、范龙章为第1军军长、乔明礼为第2军军长。
新中国成立后,高树勋曾任河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1972年1月19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4岁。
二、潘朔端:云南威信县人。
黄埔军校毕业。
抗战胜利后,潘朔端调任60军184师师长,从越南海防海运八昼夜到辽宁葫芦岛登陆,驻防海城、鞍山、营口等铁路沿线。
1946年5月27日,民主联军逼近海城一线,潘朔端抓住机会,在海城宣布起义。
海城起义后,184师光荣改编为“中国民主同盟军第1军”,潘任军长。
同年10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7年秋,他申请到东北军政大学学习,后调任嫩江军区副司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