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连城一中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302.00 KB
- 文档页数:5
福建“长汀、连城、上杭、武平、永定、漳平”六县(市/区)一中联考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高三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历史学家张荫麟先生认为:“孔子给春秋时代以光彩的结束,墨翟给战国时代以光彩的开端。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孔、墨都在乱世为平民百姓说话B. 学者夸大了墨翟的社会影响力C.孔、墨积极构建各自的社会理想D. 墨翟是孔子思想的重要传承者2.公元前344年,齐魏“会徐州相王”;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韩、赵、魏、燕、中山“五国相王”。
这反映出当时A. 周王室天下共主的地位逐渐丧失B. 宗法分封的秩序日益强化C. 周王室的统治区域在不断地扩大D. 诸侯国间的冲突逐渐加剧3.《易传•系辞上》云:“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
”西汉司马迁认为,“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这说明了中华文化A.和而不同,海纳百川B.哲学思辨,博大精深C.理想崇高,舍生取义D.人文精神,入世情怀4.汉代《氾胜之书》记载小麦选种“择穗大强者”;北朝《齐民要术》记载利用不同种的树木进行嫁接来提高果树结实和改良品质;南宋《农书》记载种桑“择美桑种椹”,“唯取中间一截”,“以种即其干强实,其叶肥厚”。
这说明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A.推动了近代进化论产生B.和社会生产密切相关C.形成了系统的科学体系D.与经济重心南移同步5.汉唐时期,律令和律令格式是行政管理的基本法规。
明清之际,这种情况有所变化。
六部及诸院、监,多以皇帝及上司批准的案例公牍作为处理公文的标准,简称“照例”。
有例可援,即是处理得当。
无例可援,则必须请示上司乃至皇帝做出新的指示。
这从本质上说明A.行政管理方式日益僵化B.权力分散利于政务运转C.国家事务处理标准严格D.明清封建政府效率低下6.宋代艺术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建筑上追求砖木本色,诗文崇尚朴质平流,绘画以水墨山水为最高意境,瓷器造型稳重大方,制作规整,无繁杂装饰。
2024届高考历史冲刺模拟卷(福建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l考古发现:距今约8000年的湖南洪江高庙遗址出土的陶器纹饰图案中,“太阳被描绘为有着硕大的头、外展双手且连着身躯的人格化的神;凤鸟随处可见,大头长喙,伸展着宽大的翅膀,负载着太阳或撩牙性;怪诞的狼牙性,或乘千凤鸟的翅膀,或张展双翅凭借高耸的天梯和山峰飞向天界”。
上述考古发现( A.表明长江流域出现了早期国家B.佐证了母系氏族公社社会风貌c.折射了先民对自然的虔诚崇拜D.凸显万邦时代公共秩序的构建2.西域地区曾长期存在“悖逆侮老”的“蛮夷之性"。
但在西域都护府设覃之后,该地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思想蔚然成风。
这一变化表明(A.儒家思想影响社会习俗B.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c.边疆商品经济迅速发展D.宗法分封制影响社会风气3.下表为唐朝中晚期人口分布状况和变化统计表(官方数据)。
出现表中各地户数统计情况和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户数升降百分比(开元为道别开元户元和户100)关内道710352 283778 39.9河南道1436461 158710 11河东道723367 249160 33.9河北道1084856 185783 17. I山南道491917 214719 43.69江南道1334988 791736 59. 3湖南道300666 177612 59. 1剑南道739145 159860 21.6岭南道285456 146139 522陇右道上64060 无统计数据陇右道下56376 无统计数据淮南道186541 无统计数据A.政治局势的动荡导致人口锐减c.赋税制度的变革导致人口减少B.经济重心的南移影响人口分布D.中央集权的弱化影响人口统计4.下表所示为宋代出口商品的种类。
这说明宋代(纺织品,有绢、帛、锦缎、五色茸(丝线)等蚕丝产品,还有蕉布、葛布、生芒布等麻织品陶瓷品,有碗、坛、瓮,罐、盆、钵等。
连城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测试历史试题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主张“为无为,则无不治”,“勿伐”“不为”“不言”“无欲”“无兵”“无味”“我有三宝,持有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下列选项对材料中信息理解最准确的是()2.下表是汉代南北方有代表性的州的相关情况统计。
由此可知C.政府强化对南方地区控制D.荆扬地区的经济优势较强3.如图是秦汉九卿的职责和隋唐六部的职责对比图。
二者职责的差异表明A.家国同构色彩淡化 B.中央集权得以强化C.中央职权趋向集中 D.君相矛盾尖锐突出4.两宋时期,词的接受者大多是在公私宴集、茶楼酒馆等娱乐场所中,由群体共同视听欣赏,演唱者与听众之间、听众与听众之间,会产生一种相互感染并激发的情绪氛围,具有特别强烈的“现场感”。
由此可知,两宋时期()A.词的接受者决定了词的风格 B.商品经济发展是宋词创作的根源C.演唱为宋词创作提供了素材 D.娱乐场所成为宋词的传播窗口5.据史书记载:万历年间,浙江嘉兴府崇德县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
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
其就募者,类赤身亡赖……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
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
下列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A.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显著增加B.雇工素质较低制约着经济发展C.流动人口的增加促进手工业发展D.中国开始步入工场手工业时期6.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四书中明确提出要“设议院”,使“政皆出于一堂”“事皆本于众议”“可行者,酌用;不可行者,置之”。
据此可知,康有为主张的君主立宪制()A.体现了君主立宪制度的精髓 B.为后来民主共和思想奠定了基础C.体现了当时民众的斗争需求 D.没有摆脱君主专制思想的羁绊7.1873年,福州船政局开始由中国人自行仿照轮船,并培养出了10余名能够担任厂长并指挥制造的人才、300余名能够按图承担各项工作的艺徒和工匠,进而于1874年遣散聘用的所有洋员和洋匠。
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参考答案1-16.ADCDB DBCBD CBACD A17.〔1〕认同: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
史料价值:研究中共党史的二手文献资料〔或:日记是主观性很强的史料,但对研究中共党史仍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4分〕〔2〕意义:有助于稳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抗战的胜利;有助于指导党在抗战中的军事政治行动,减少错误;有助于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4分,答复其中两点即可〕18.〔1〕表现:太学规模的扩大〔或教师队伍扩大,学生人数增加〕;以儒家经典为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多样,注重人才的培养;更加重视考试,加强质量管理。
〔6分,答复其中三点即可〕原因: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儒学成为官方哲学。
〔2分,答复其中一点即可〕〔2〕特点:表达社会主义性质;注重人的全面开展〔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时代性。
〔6分〕因素:时代的需求;经济开展水平;政权性质;国家政策。
〔6分,答复其中三点即可〕19.〔12分〕主题:明代社会的变革是中国步入近代社会的前夜。
〔2分〕阐述:随着明代商品经济的开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有所开展;新航路开辟后,中国与外界的贸易往来有所增加,白银大量流入到中国,加速了白银货币化的进程;西学东渐,国人视野逐步开阔,有利于中国科技的开展。
这些都是中国进入到近代社会的前奏。
〔10分〕20.〔1〕革命活动:秋瑾积极参与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宣传女权主义,以提倡女权为己任;号召救国,决心献身救国事业;广结革命志士,参加光复会、同盟会宣传革命;积极参加和组织反清起义等。
〔6分,答复其中三点即可〕〔2〕评价:秋瑾早年学习经史、诗词,善骑射,蔑视封建礼法,她的女权与女学思想成为近现代中国妇女解放思潮的重要组成局部。
秋瑾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杰出的革命家,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伟大的爱国者,是华夏杰出先烈。
〔6分〕。
福建省连城县一中2024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历史是什么?”古往今来,人们做了各种思考,梁启超的回答最可能是A.口耳相传的传说B.经过调查与研究的纪事C.全体国民的故事D.国民意志之外的客观存在2.恩格斯在分析某次战争时,指出“它给古老的中国以致命的打击,闭关自守早已行不通了,即使是为了军事防御的目的,也必须铺设铁路,使用蒸汽机和电力以及创办大工业,整个陈旧的社会制度也都在逐渐瓦解”。
这一战争A.刺激国人“开眼看世界”B.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兴起C.加速资产阶级投身政治D.促使中国两大矛盾合流3.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
”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4.1953年,毕加索根据斯大林年轻时的照片创作了《斯大林画像》。
苏联和法国的共产党人指出,虽然毫不怀疑毕加索对劳工阶级的认同,但“作为斯大林同志特点的至高无上的善良和高贵通通不见了。
”以上材料可用于说明A.现代派绘画反传统的特点B.意识形态对抗呈白热化C.斯大林个人权威开始动摇D.现实主义艺术仍占主流5.下边漫画反映了中日围绕某一问题相争的状况,这一问题主要是指A.地位问题B.朝鲜地位问题C.义和团反帝问题D.钓鱼岛主权问题6.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进,人们对建筑的需求越来越大,工业与力学、数学、材料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建筑技术的进步,1889年为在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建造的埃菲尔铁塔便是典型。
连城一中2023—2024学年上期高三暑期上课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总分48分)1.春秋以后,官书已经散入民间。
在这以前,由于王室垄断,书籍的阅读范围受到严格控制,到了春秋末,士阶层也已能够读到王室图书。
据《史记》载,孔子“西观周室(的书籍),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
这一变化A.表明周王室通过礼贤下士来挽救统治 B.有利于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C.说明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影响广泛 D.反映礼崩乐坏现象日益普遍2.有学者认为,汉武帝亲政后,边疆治理由“消极无为”转向“王者无外”,强调“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王者的终极目标是大一统,而不是区分夷夏,把生活于边疆的民族逐渐纳入到王化的范围之内。
这一转变A.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标志着郡国并行体制的彻底终结C.摒弃了夷夏之防的传统观念 D.符合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3.中国古代石窟寺院盛行于5—8世纪的北魏至隋唐时期,寺院多依山崖开凿,窟前建造木构或仿木构的建筑,窟内雕刻或泥塑造像(如图1敦煌莫高窟泥塑造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石窟艺术。
当时石窟寺院盛行主要由于图1A.佛教兴盛和传播 B.外来文化占主流C.艺术审美力提高 D.雕塑技术的突破4.在记录古代中外贸易交流的历史文献中,宋代以前最为多见的是“胡商”,而宋代及其之后则是以“蕃商”为主,甚至“蕃商”成为了专有名词。
这反映出宋代A.城市商业发展十分迅速 B.对外贸易通道地位的变动C.藩镇割据问题依然严重 D.抑商政策发生重大的调整5.1601年,来华传教的意大利人利玛窦一度自喻为“西僧”,之后又改称为“西儒”,并研习儒家文明,以此表明他并非“西夷”。
利玛窦此举说明A.佛教在中国影响力不断减小 B.文明间交流应遵循适应原则C.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中外联系 D.明代儒学教化功能逐渐异化6. 鸦片战争后,浙江南浔“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市中人塞不得行,千声万语聋人耳”。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三模拟联考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16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新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先民已大量使用陶器,生活器皿品种丰富。
学者们往往将出土的陶器作为一个遗址乃至一类考古文化的代表,如半坡彩陶、龙山黑陶(“蛋壳陶”)等。
由此可知,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制造A.诱发了社会贫富分化 B.以种植业兴起为前提C.得益于游牧转向定居 D.具有多元性和共通性2.《月令》是古人对时令经验的总结,记载着天象、物候、气象等自然事物的变化;汉武帝时,《礼记·月令》被立为经学、涉及君主施政、祭祀等内容,原有的刻度时间意义已经渐次模糊。
这一变化的主要目的是A.政府总结农业生产经验 B.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C.强调帝王统治的合法性 D.丰富人们的时间认知3. 唐天宝年间,高仙芝远征中亚将柘枝舞带入中原,舞女服饰是“香衫窄袖裁”,入唐的胡旋舞女穿窄口裤,脚着“小头鞋履”,这更促使贵族和士民“好为胡服和胡帽”。
随着“天宝末年时世妆”风行一时,时髦人士崇尚中亚的“小头鞋履窄衣裳”。
这反映了A.汉民胡化的现象十分严重 B.社会生活映射盛唐风貌C.唐代开放包容的社会风尚 D.中西文化交流互鉴频繁4. 下表呈现的是宋代程颐和朱熹的思想观点。
这说明理学家A.主张学史时须重视道德教化 B.研究历史注重史料搜集整理C.通过探究万物获取历史真相 D.借助历史事实领悟心学理念5.据淮关税收统计,乾隆年间由运河输往江南的大豆、豆饼每年达数百万石之多。
此外,每年由海路从山东半岛和东北输入江南的上千万石粮食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作为手工业原料和农业肥料的大豆和豆饼。
上述史实反映了乾隆年间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B.长途贸易依赖海路运输C.北方粮食亩产量国内领先 D.商人资本控制了生产领域6.清末司法改革之前,不少官员形成了较为明确的“中外通行”修律思想。
连城一中2022-2023学年上期高三年级月考1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8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1.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国字山发现了战国中期的大型墓葬。
该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同时又有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
此考古发现()A.印证了“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B.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C.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D.说明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2.尸佼是一位“兼儒墨、合名法”的杂家,具有广博的知识,他曾说:“天子忘民则灭,诸侯忘民则亡。
”他还指出,为君之理,犹如鱼与水的关系,“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
秦国的变法者商鞅深受尸佼思想的影响,在变法中实行了奖励一家一户男耕女织的生产、鼓励垦荒等一系列措施。
据此可知,两人思想的共通之处在于()A.尚法存礼B.敬天法祖C.外儒内法D.崇德尚法3.据统计,在湖南武陵山里耶镇出土的秦简多为迁陵县署日常行政管理文书,包括户籍变化、田租赋税、劳役徭役、仓储钱粮、兵甲物资、道路里程、邮驿津渡管理、刑徒管理、祭祀先农以及教育、医药等政令。
这反映出秦朝()A.赋税负担沉重B.法律制度严酷C.基层管理严密D.行政效率提高4.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
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由此可见他主张的教育()A.以道德完善为培养宗旨B.依托于国家政权践行实施C.是针对全民的因材施教D.禁绝其他学术的生存空间5.南朝时,扬州地区人口较东汉中期增长4倍以上,而赣江、湘江流域人地关系与东汉中期差别不大;成群的野生动物更主要出现在湘赣流域,而扬州区域相对较少。
这反映出当时()A.江南地区得到普遍开发B.经济重心实现南移C.南方各地区发展不平衡D.北方经济超越南方6.《哥舒歌》在唐玄宗天宝末年的西北边境地区十分流行,其歌词为“北斗七星高,哥舒(即哥舒翰,时任河西节度使)夜带刀。
福建省连城一中2016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
第Ⅰ卷共140分
24.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有3个嫡子,但他想传位给贤能的小儿子季历。
季历深感为难,他的大哥太伯、二哥虞仲主动避逃荆蛮后,季历方才继位。
这反映了
A.嫡长子继承方式得到认同
B.墨家选贤任能思想的影响
C.周礼文化辐射到长江流域
D.宗法制的基本原则遭破坏
25
A.注重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B.精耕细作模式形成并发展
C.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 D.注重农业经验总结及推广
26.宋初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赋,后来实际上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明初,朝廷派官员分巡各省督理税粮等,称为巡抚,后实际掌握地方军政大权。
这些变化说明了
A.地方势力的扩大 B.监察体制的完善
C.中央集权的强化 D.封建吏治的腐败
27.宋代学者研究儒家经典,往往撇开旧注,自抒新意,有很大胆的见解,虽经典本身,也有人怀疑。
这一现象表明( )
A.商品经济勃兴带动文化繁荣
B.程朱理学推动儒学实现复兴
C.民族矛盾尖锐影响学术风气
D.私学教育发展培养思辨精神
28.美国史学家费正清认为:“当严复翻译亚当•斯密、穆勒和赫胥黎的西方自由主义经典著作时,译者强调自由原则的价值不在于争取法律下面的个人自由,而在于通过各个人的努力以创造国家的财富和实力。
”这一特点的形成主要源于
A.开国会兴民权的迫切需要 B.传统主流思想的价值导向
C.应对民族危亡的严峻挑战 D.对西方思想的误读与曲解
29.新文化运动后期的知识分子至少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大多数属于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第二类更强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寻与西方文化之间进行衔接的关节点;第三类倾向于日德式的国家集权的建国主张;第四类试图通过农工阶级的觉悟来变革社会。
这说明在20世纪前期的中国
A.思想多元导致军阀割据出现 B.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想界主流
C.留学生是社会变革中坚力量 D.西方思想的中国化改造加深
30.1938年7月,国民政府公布的《抗战建国纲领》中明确提出,在军事方面,要“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与正式军队配合作战”;“并在敌人后方发动普遍的游击战,以破坏及
牵制敌人之兵力”。
这反映了国民政府
A.首倡开展敌后游击战的战略方针
B.受到中共政策的推动和影响
C.坚持以空间换时间的持久战战略
D.削弱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意图
31. 观察下面两幅图,两图表明
A.中共坚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B.中国对苏联模式的反思不断深入
C.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实质性变革 D.国内的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
32.在古代雅典的城市酒神节上,除了献给酒神狄奥尼索斯的盛大游行、狂欢活动、酒神颂歌比赛等,还有在狄奥尼索斯剧场里举行的四种仪式:10位将军祭酒仪式、宣布荣誉公民名单、来自提洛同盟各城邦的贡物和烈士遗孤的展示。
这说明在古代雅典
A.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逐渐形成 B.城邦政治渗透到宗教活动之中
C.早期人文精神起源于宗教活动 D.工商业的发展改变了城邦政体
33.英国学者罗伯特·艾伦在揭示工业革命肇始于英国的原因时发现:由于遭遇黑死病,英国人口锐减,工资水平大幅提高;同时,该国煤炭蕴藏丰富,易于开采,能源价格低廉;18世纪初期英国的劳动力价格相对资本为高。
他的研究角度是
A.生产要素的供给 B.市场需求的扩大
C.人口结构的变化 D.社会生活的变迁
34.20世纪20年代,苏联将图6中斜线所示地区的8个石油产地和3个煤炭产地交由日本企业经营开采。
这反映当时苏联
A.缺少基本的工业技术基础 B.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C.依赖外资来建设能源工业 D.利用新政策开发边疆地区
35. 1990年11月21日,有34国参加的欧洲安全和合作会议通过了被誉为“新欧洲”宣言的《新欧洲巴黎宪章》,它在“东方”认同于“西方”价值观念的前提下,宣告“欧洲对抗和分
裂的时代已经结束”,各国今后的关系将“建立在彼此合作和尊重的基础上”,这几乎成为所有欧洲国家的共识。
这表明
A.冷战格局在欧洲的结束 B.“新欧洲”是东西方妥协的产物
C.欧洲开启了一体化进程 D.冷战时代以西方的胜利宣告终结
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除西周礼制影响外,汉代朝野格外践行“长幼有序、事亲至孝、敬老崇文”的理念。
汉朝规定:60岁以上者,免除赋税;70岁以上的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
《唐律》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
南北朝的“孤独园”到了宋代发展出多种官办养老机构。
明洪武十三年下诏:“文武官年六十者听致仕(告老还乡),给以全俸诰敕。
”六十岁退休遂成官场惯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源于德国。
德国俾斯麦时期,分别于1883年、1884年、1889年颁布了疾病、工伤、老龄和伤残三项法案,建立了三项保险制度。
这一立法颁布后,很快被其它国家纷纷效仿。
西方各国的养老保险,既有政府强制实行的基本养老保险,也有企业实施的保险,以及个人自愿参加的商业保险。
1935年,美国通过了《社会保险法》,养老保险覆盖了95%的工薪阶层。
英国在二战后实施了全民保障、全面保障。
英国居民个人一生中都要与社会保障制度发生或多或少的联系,国家强制所有在毕业离校年龄和退休年龄之间的公民参加养老保险。
——摘编自赵书博《西方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研究及借鉴》材料三下图为1998~2007年中国城镇企业职工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汉代至明朝养老政策的特点。
(10分)
(2)比较材料一、二,概括西方养老制度的新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养老制度出现的背景。
(12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养老制度的社会价值。
(3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社论是新闻评论的一种,是报纸编辑部就重大问题发表的评论,也是非常重要的
《人民日报》的社论折射了我国当时多个领域的走向。
依据材料指出其中两个领域的走向并予以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紧扣材料,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
选做部分
45.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29年,杰克逊入主白宫,开始实行“分赃制”。
其特点是:甲党上台后,立即斥退大批政府官员,而让在竞选中有功的本党党徒填补这些空位。
乙党上台后,亦如法炮制。
这些官员们在任职期间,贪赃枉法,营私舞弊,无所不为。
为了纠正这些弊端,美国于1883年颁布了文官制度条例,即“彭德尔顿法”。
主要内容是:成立由3人组成的美国文官委员会负责制定文官管理细则,主管文官考试和录用、保障文官权益等;通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文官,文官考核和工资以实绩为依据,公布待补文官职位缺额;经考试录用的文官实行常任制,由法律保障其职位,不得任意撤换;受到惩罚的文官,有权提出申诉等;文官不得提供政治捐款。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1)根据材料,指出美国“彭德尔顿法”与“分赃制”在官员选用上的主要区别。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彭德尔顿法”的作用。
(9分)
历史参考答案
24-35 AB CDCDB ABADA
40.(1)受宗法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汉朝从经济和法律方面优待老人;唐朝以法律明确养老义务;南北朝到宋代政府承担一定的养老职责;明代制定官员60岁退休的政策。
(每点2分,10分)
(2)发展:用法律的形式颁布;覆盖面比较宽广;形式多样;带有一定的强制性;社会保障功能凸显。
(答出3点即可得6分)背景: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并逐步完善;工业革命的进行;保护劳工权益的社会思潮的出现;国家政府的推动。
(答出3点即可6分)(3)社会价值: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分)
41. (12分)
示例一政治领域
走向: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说明:成立新中国;建立各级地方人民政权;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
示例二经济领域
走向: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说明:大力发展生产;打击投机活动,稳定物价;争取财政好转。
示例三外交领域
走向: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
说明:建立中苏友好关系;反对美国对中国内政的干涉威胁;实行“一边倒”方针。
示例四军事领域
走向:解放战争走向全面胜利。
说明:提出将革命进行到底,准备解放西藏。
(还可从中共执政地位的建立、中共工作重心的转移等走向加以论述。
每个示例中观点正确2分,紧扣材料、至少2例准确的史实4分。
)
45.
(1)“彭德尔顿法”:公开考试,择优录取;按能力和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相对的职业保障;政治中立,不与执政党共进退。
分赃制”:任人唯亲,对象主要是本党成员后者。
(6分)
(2)适应了工业化社会的需要;打破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增进社会公平、公正,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提高官员素质,减少腐败;提高政府工作效能,保持政府工作连续性、稳定性。
(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