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陈涉世家》教师稿
- 格式:doc
- 大小:354.00 KB
- 文档页数:3
陈涉世家(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陈涉世家》的主要内容,了解陈涉起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培养学生分析、解读古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分析陈涉起义的原因和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变革时期普通人的命运,培养同情心和人文关怀。
(2)通过学习陈涉起义,培养学生敢于反抗、追求正义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陈涉世家》,感受语言的美和韵味。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陈涉起义的原因和意义,交流各自的看法。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陈涉起义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陈涉起义背后的社会原因,以及陈涉起义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陈涉起义的时代背景。
2. 比较教学法:将陈涉起义与其他起义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
3. 讨论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任务。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关注陈涉起义的过程和影响。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陈涉起义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陈涉世家》复习课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哈市道外区72中学的语文教师张笑怡。
今天我能够参加这次的教研活动,能够有这样广阔的教研平台,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值得珍惜的缘分。
下面,我就向大家汇报一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后的反思。
大家都知道,学生们大多不重视语文,而文言文的学习更是被学生认为是背背背、考考考的枯燥乏味的东西。
学生这种轻视、畏难的心理决定了他们对待语文学习的轻慢。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是去寻找能够触动他们学习需求的敏感神经的机会,希望在课堂上更多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学习的投入,所以《陈涉世家》这堂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中,快乐、高效地学习是我的原则。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是在操作活动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因此,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个效果,课堂上我想多留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机会,于是我采取了小组竞赛的形式。
而且尽管八年级的孩子看起来好像已经很大了,但是他们还是孩子心理,而竞赛式的复习正适合他们的口味。
在最初的教学设计中,我设计的是闯三关:词语关、句子关、简答题关。
主要是围绕咱们哈尔滨市中考命题特点进行内容的选择。
但是后来一方面考虑到复习课堂的容量要大,另一方面考虑到尽管我们的教学要为中考服务,但更应该注意到学生知识体系的全面性,所以后来将教学过程改为四个环节:必答题、抢答题、共答题、风险题。
内容方面更是涵盖了从文学常识到字词翻译,从简单的原文回答到通观全篇的分析理解的各种层次的题目,这样不但增加了题目的数量,更加大了题目的难度。
在学生活动的安排中,我注重趣味性,更注重实效性。
所以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了我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参与进来,根据个人的学习能力安排了学生参与的项目,这样,即使一些学生的学习能力差一些,但是只要他肯学习,他就可以参加答题,为小组获得分数。
那些知识掌握的灵活,积累丰富的学生可以参加抢答题,这样的题目安排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获得成功的满足的机会,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陈涉世家》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陈涉世家》。
下面我按着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设想,说教学程序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陈涉世家》是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课,在本册书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传记。
文章主要叙述他发动起义的经过和发展形势。
《陈涉世家》是司马迁《史记》中的名篇,《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不仅史料翔实,而且文笔流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从一个中心出发,即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围绕一个范畴,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结合本单元特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目标:1)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2)掌握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认识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历史必然性。
4)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方法—形成能力”等步骤和方法探究课文,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陈胜的志向、组织才能和谋略。
(三)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关键:指导学生多读、快速默读。
二、说教法(一)教学方法:依据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本节课我采用:1、默读法:以读带讲,使学生在读中悟。
2、讨论点拨法:从不同角度设疑,启发思考。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说学法1、学法简析:语文新课标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
因此在课堂上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采用自主探究法、问答法等。
2、学情分析:我们九年级一班共有53人,其中有多数学生语文素质较好。
四、说教学设想由于我们的学生中考时阅读、作文分值所占比例相当大,所以本节课以九个问题的探究作为阅读分析的主线,以对课文阅读分析贯彻始终。
五、说教学过程(一)课前安全提示。
(二)导入新课这节课老师带大家进一步走进2239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
陈涉世家(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陈涉世家》,使学生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陈涉世家起义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陈涉世家起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
2. 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三、教学难点1. 陈涉世家起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
2. 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与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陈涉世家起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3. 讲授法:教师对陈涉世家起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陈涉世家起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陈涉世家起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4. 讲解:教师对陈涉世家起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进行讲解。
5.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做好笔记,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陈涉世家起义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评估其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估其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历史人物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陈涉世家起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邀请历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陈涉世家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影响的认识。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陈涉世家》文本及相关历史资料。
《陈涉世家》说课稿
《陈涉世家》说课稿
说课内容:我说的课题是: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1 课《陈涉世家》。
一、教材分析:
1、地位:本单元以史传文学作为学习重点,学习这些文章不但增长历史知识,而且可以受到古人智慧、勇气和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不仅史料翔实,而且文笔流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因而鲁迅先生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因此教材把本文列为第六单元第一篇讲读课文并列为中考阅读篇目,是很有道理的。
通过学习本文,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义,了解陈胜在历史进展中的作用,正确对待历史人物;学会刻画人物形象,并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做到详略得当。
2、教学目标及依据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七九年级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教学目标是:。
《陈涉世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陈涉世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陈涉世家》是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一篇,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
本文以陈胜、吴广的起义为线索,生动地再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塑造了陈胜这位农民起义领袖的形象,反映了农民阶级的智慧、勇敢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这篇文章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还在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成就。
它叙事条理清晰,语言简洁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是学生学习古代叙事散文的典范之作。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古代历史,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初中学生,他们经过一定时间的文言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但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文言词汇和句式,理解起来仍有一定难度。
同时,由于时代背景的差异,学生对于古代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可能缺乏深入的了解,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补充。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了解司马迁和《史记》的相关知识。
学习本文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翻译,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小组合作探究,分析陈胜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和历史意义,体会农民阶级反抗压迫的勇气和决心。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积累文言词汇,准确翻译课文。
分析陈胜的人物形象,理解他的思想和行为。
2、教学难点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
体会本文叙事简洁、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写作特点。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知文意,体会文言文的韵味。
陈涉世家(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陈涉世家》,了解陈涉起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掌握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文献阅读能力、历史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陈涉起义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陈涉起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 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1. 陈涉起义的历史意义。
2. 文中难句的翻译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陈涉起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陈涉起义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记录重点词汇和句式。
3. 讲解: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讲解陈涉起义的过程及其影响。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难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做好笔记。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陈涉起义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评估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复习情况,评估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了陈涉起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对陈涉起义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文中重点词汇和句式的掌握情况。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历史人物扮演,让学生深入了解陈涉的个性和领导能力。
2. 开展课堂辩论,正反双方辩论陈涉起义的历史意义,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 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深入研究陈涉起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陈涉世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xxx,我今天说的课题是《陈涉世家》,下面我将从教材解读、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解读:1、本课在本单元的地位:《陈涉世家》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文。
本单元以史传文学作为学习重点,学习这些文章不但增长历史知识,而且可以受到古人智慧、勇气和节操,能够感染学生,能够激励学生。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料翔实,文笔流畅,鲁迅先生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因而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教学目标及依据: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七—九年级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教学(三维)目标是:知识与能力目标:熟悉课文内容,掌握文中实词、虚词的含义,了解固定的文言句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了解这次起义的原因、舆论准备情况和起义发动的经过,认识陈涉的胆识才略以及他在反秦统治斗争中的作用。
2、学习陈涉少有壮志,壮有所为,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实词、虚词的含义,了解固定的文言句式。
2、了解这次起义的原因、舆论准备情况和起义发动的经过,认识陈涉的胆识才略以及他在反秦统治斗争中的作用。
3、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教材处理学生在初一、初二已经学了一些文言文,有一定的文言词汇积累,但整个初三的文言文都有了一个质的提升——篇幅较长、知识点增多。
因而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在疏通文意和理解分析等方面很不给力。
因此,我安排三个课时学习这篇文言文。
此外,还硬性要求学生先行自学这篇课文。
所以,我在处理这篇文章时,采取的先“生拉硬拽”的自学,然后讲课的时候“抚其心灵、诱其思考”。
简单的说就是“先兵后礼”。
二、教学方法分析:1、教法:主要采用讲读法、讨论法,辅以一些激励策略,启发鼓励学生。
22*《陈涉世家》说课稿(2课时)九年级语文下册-22《陈涉世家》说课稿(部编版)第一课时一、说教材课文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文章紧扣“起义”这一中心,详略适宜地描写了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经过和浩大声势,歌颂了农民战争的巨大威力,表现了陈胜的伟大抱负和远见卓识,以及在关键时刻所显示的非凡谋略和领导才干。
二、说教学目标1、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经过及其历史好处。
2、学习本文用人物自己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初步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疏通文意,尤其是对陈涉语言的认识,理解它在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难点: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其表达作用。
四、说学情学生在初一、初二已经学了一些文言文,有一定的义言词汇积案,但整个初三的义言又都有了一个质的提升—一篇幅较长、知识点增多。
因而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在疏通文意和理解分析等方面很不给力。
因此,我安排二个课时学习这篇文言文。
此外,还硬性要求学生先行自学这篇课文。
所以,我在处理这篇文章时,采取的先"生拉硬拽"的自学,然后讲课的时候"抚其心灵、诱其思考”。
简单的说就是“先兵后礼”。
五、说教法学法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认识这场农民起义的必然性。
2.揣摩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把握陈胜、吴广的形象,感受他们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领导才能。
3.结合具体语段分析课文是如何组织材料、塑造人物、精练表达的。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农民起义,这些农民起义为残酷的封建统治所迫,充分说明了官逼民反的道理。
每次农民起义都沉重地打击了黑暗的封建统治,有的甚至推翻了封建王朝,是推动历史前进,促使变革封建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动力。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是发生在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这次农民起义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一张楚,给予秦朝的暴政以致命的打击,促使了秦速亡,使由秦始皇开始的统治中国的秦王朝只存在短暂的15年便被刘邦的西汉政权所取代。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陈涉世家》中的重要概念和人物;(2)能够分析并评价陈涉起义的历史背景和意义;(3)能够运用文本信息,进行历史推理和判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探讨陈涉起义的原因和影响;(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陈涉起义的历史背景,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2)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同情和敬意,增强民族自豪感;(3)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简介:《陈涉世家》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一个篇目,主要记载了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过程,以及陈涉家族的兴衰。
2. 教学重点:(1)陈涉起义的原因和经过;(2)陈涉起义的历史意义;(3)陈涉家族的命运。
3. 教学难点:(1)陈涉起义的历史背景和原因的分析;(2)陈涉家族成员的辨识;(3)文本中的历史价值观念的解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陈涉起义的历史背景;(2)引发学生对陈涉起义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陈涉起义的经过;(2)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和人物关系。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陈涉起义的原因和意义;(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陈涉起义的历史背景和原因;(2)分析陈涉起义的意义和影响;(3)介绍陈涉家族的成员和命运。
5. 课堂练习:(1)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2)学生自主完成练习,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2)评估学生的口头表达和问题解答能力。
2. 作业评价:(1)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2)关注学生在作业中的思考过程和问题解决能力。
义务教育八年级语文(人教版)课型新授主备人王理想审核年级主任使用时间2014年8月21日编号:01
21、陈涉世家
姓名班级小组评价
学习目标
1、了解司马迁及《史记》的相关知识,能够熟练掌握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
2、了解起义的过程,分析陈胜的性格特点以及作者对陈涉这一历史人物的态度。
3、学习陈胜树立远大理想,以极度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做最好的自己
【学法指导】:初读文本,读顺读畅:认准字形、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再读文本,循序渐进:边读边结合课下注释、资料助读,理解词义,疏通文意。
逐步探究主题。
【资料链接】:
1、走进作者
司马迁(约前145--?),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人。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
司马迁十岁诵古文,20岁开始游历,足迹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李陵投降匈奴的事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完成《史记》。
鲁迅先生曾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了解背景
秦始皇吞并六国之后,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苛捐杂税繁重。
到秦二世时,赋税更加严重了,人民痛苦不堪,阶级矛盾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陈胜、吴广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动领导了大泽乡农民起义,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政权,给予秦朝的暴政以致命的打击,促使了秦的灭亡,使由秦始皇开始的想万世统治中国的秦王朝只存在了短暂的15年便被刘邦的西汉政权所取代。
3、文体知识
本文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表10篇,书8篇。
“本纪”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绩;“世家”主要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史记》的相关知识,积累重点的文言字词,疏
通文意。
2、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3、学习陈胜树立远大理想,以极度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做最
好的自己
学习过程
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教师通过出示本单元的知识树导入新课。
二.了解常识,朗读课文
自学指导一:(读准字音,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
指导:读准字音,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读出节奏,停顿正确;
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三、掌握字词,疏通文意
自学指导二:(翻译课文)
请你结合课下注解疏通文意。
4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自学指导三:(理解内容、理清思路)
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这篇文章的大意。
2、本文的写作思路是:人物简介——()——起义经过
五、达标检测,反馈提升
六.回扣目标,课堂小结
七、达标检测, 及时反馈
21、《陈涉世家》第1课时达标测试题(27分)
姓名小组得分____
1.读准下列斜体字的字音(8分)
阳夏()间()令当行()陈胜王()
鸿鹄()罾()忿恚()笞()
徇()柘()谯()社稷
()怅()恨辍耕()篝火( )
闾( )左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丛祠中
—
教师教学设计
教师姓名任教班级
阳光高效课堂导学稿
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3、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4分)
发闾左適戍渔阳
固以怪之矣
为天下唱
将军身被坚执锐
4、文学常识填空(每空1分,共7分)
本文选自
————————,作者————,————————(朝代),————家,———家。
他写的《史记》是一部
____________ 史,鲁迅称它为“——————————————————”.
5、翻译句子(每个2分,共6分)
苟富贵,无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结合本文思路,分析课文内容。
2.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及过程。
3、分析陈胜的性格特点以及作者对陈胜这一历史人物的态度。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
1、熟读成诵
2、重点词句掌握情况
二. 精读课文,把握文意
自学指导一:(细读第2段找出关键语句)
1. 导致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导火索和根本原因是什么?二者之间有何联系?
三、质疑讨论、把握形象
自学指导二:(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2.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什么?他为起义制定的策略是什么?陈胜、吴广为起义做了哪些舆论准备?从中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探究主旨,体会感情
自学指导三:(细读第三段)
3、第三段开头交代了几个场面?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的一句话是什么?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五、感悟启发,拓展提高
作为史官,司马迁在写陈涉传记时,并未把爱憎流露在字间,但他对陈涉有自己的看法,是怎样的看法,你看出来了吗?
5达标检测,反馈提升
六.回扣目标,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对陈胜、吴广
起义发生、发展过程的叙述,刻画了陈胜、吴广的英雄形象,赞扬了他们反抗暴秦专制的历史功绩。
陈涉世家--------- 第2课时达标测试题(12分)
姓名小组得分____
1、结合课文内容填空(5分)
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是——————————————————————。
起义的策略是——————————————————————;舆论——————————、——————————。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陈涉世家》一文中的主要人物是陈涉。
B、陈胜年轻时就有远大的抱负,他所说的“鸿鹄之志”,结合当时的政治背景来看,就是要反抗秦王朝的暴虐统治,摆脱受压迫,受奴役的地位。
C、《陈涉世家》一文深刻的解释了农民运动的实质,就是反抗资产阶级的压迫。
D、《陈涉世家》一文充分表现了陈胜的组织领导才干。
3、如果没有导火索陈胜、吴广会起义吗?谈谈你的看法。
(5分)
义务教育八年级语文(人教版)课型新授主备人王理想审核年级主任使用时间2014年8月21日编号: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