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报告之青藏铁路
- 格式:doc
- 大小:57.50 KB
- 文档页数:12
风险评估报告之青藏铁路风险评估报告之青藏铁路青藏铁路是中国建设大西北经济区的重大举措,也是西藏自治区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支撑。
然而,在青藏铁路的建设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各种风险,这些风险会对铁路的建设和运营产生影响。
因此,本文将从风险评估的角度出发,对青藏铁路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以确保青藏铁路的建设和运营安全可靠。
一、青藏铁路的基本情况青藏铁路从西安经成都、昆明、大理、丽江、西宁到拉萨,全长1956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建设难度最大的高原铁路。
其中,铁路在西宁和拉萨之间的海拔高度最高,达到了5072米。
青藏铁路的建设,不仅涉及到科技、工程、环保等方面,还涉及到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
因此,风险评估的任务非常重要。
二、风险评估的内容(一)政治风险青藏铁路的建设,涉及到西藏自治区的经济和对外开放,也涉及到中央政府的政治决策。
因此,在建设过程中,会面临许多政治风险。
如,由于西藏地方政府拨款和财政困难等原因,青藏铁路建设资金可能会受到影响。
此外,西藏自治区的高度政治敏感性,也可能会引发各种政治纷争。
(二)科技风险青藏铁路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的科技支持。
其中,最大的科技风险是青藏高原的特殊环境。
高寒、缺氧、气温等特殊环境将对车辆、线路及设备等产生极大的冲击。
车辆制造商、线路建设商和设备供应商需要加强研发,提高产品是否适应高原特殊环境的能力。
(三)工程风险青藏铁路的建设地形复杂,自然条件恶劣,施工条件极其艰苦。
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巨大的工程风险,如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等等。
因此,施工单位需要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避免因工程质量问题引发安全事故。
(四)环境风险青藏铁路的建设和运营将对环境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
如,铁路的建设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生态损失。
同时,青藏高原的气候条件也需要提高环保措施的针对性。
对此,需要建立协调机制,确保环境保护的工作顺利实施。
铁路风险评估的报告铁路风险评估报告1.引言铁路是一种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有着广泛的运输功能和经济效益。
然而,由于铁路的特殊性,其运营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了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和可靠性,进行铁路风险评估是非常必要的。
2.风险评估方法铁路风险评估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常见的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是基于专家判断和经验的分析方法,对于风险的程度进行描述和评估。
定量分析则是通过数据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风险进行量化和计算。
3.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铁路风险评估的第一步,通过对铁路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梳理和识别。
常见的铁路风险包括车辆故障、信号灯故障、列车失控等。
识别风险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可能出现的问题,为后续的分析和处理提供依据。
4.风险分析在风险分析中,我们需要对已经识别到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
定性分析可以根据专家意见和经验,对风险进行描述和评估。
例如,对于车辆故障这一风险,可以评估其可能性和后果的大小。
定量分析则可以通过数据和统计分析,对风险进行量化和计算。
例如,可以通过统计数据得知车辆故障的发生概率,从而为进一步处理提供依据。
5.风险评估在风险评估阶段,需要对已经分析出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和排序。
这一步骤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各种风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通过综合考虑风险的可能性和后果,可以得出一个综合的风险评估结果,以便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和管理。
6.风险应对针对评估出的各种风险,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方案和应对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技术改进、设备更新、培训教育等。
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应对,可以减少或消除潜在的风险,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7.总结铁路风险评估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风险识别、分析、评估和应对等步骤,可以全面了解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铁路运输的具体情况和需求,灵活选择适合的风险评估方法和工具。
总结起来,铁路风险评估报告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文件。
青盐铁路安全评估
青盐铁路安全评估是对青藏铁路和盐城到连云港铁路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青藏铁路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高原铁路,全长1956公里,横跨青海、西藏两个自治区,地形复杂、气候恶劣,建设和运营风险较高。
盐城到连云港铁路是中国东部地区的一条重要铁路线,全长238公里,途经江苏省盐城市和连云港市。
青盐铁路安全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质地貌评估:评估线路沿线的地质构造、地表形态、地震活动等地质地貌条件,确定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灾措施。
2. 气象气候评估:评估线路所处地区的气象气候条件,包括降雨量、气温、风力等指标,确定潜在的气象灾害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灾措施。
3. 设备设施评估:评估线路的轨道、道岔、信号设备、桥梁、隧道等设备设施的状态和安全性,检查是否存在损坏、老化、疲劳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维修和更新建议。
4. 风险评估:综合考虑地质、气象、设备设施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对青藏铁路和盐城到连云港铁路的整体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应对措施,提出改进和加强安全管理的建议。
青盐铁路安全评估的目的是为了确保铁路线路的安全运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评估结果还可以为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提供参考依据,以推动铁路安全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
青藏铁路沿线旅游安全风险评价席建超;张瑞英;赵美风【期刊名称】《山地学报》【年(卷),期】2012(30)6【摘要】安全是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旅游地安全风险已成为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因素,也是近年来国内外旅游科学研究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青藏铁路沿线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区域,也是旅游高风险区域.以风险理论为基础,在充分考虑旅游风险评估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基础上,构建了青藏铁路沿线旅游风险评级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青藏铁路沿线10大区段旅游旺季的风险进行评估.结果发现:低风险区段有6个:湟水谷地区段、拉萨河谷区段、柴达木盆地东北亚高山区段、柴达木盆地盐湖戈壁区段、青海湖盆地区段、昆仑高山区段;一般风险区段有2个:念青唐古拉宽谷盆地区段、怒江源宽谷区段;高风险区段有2个:可可西里-长江源宽谷区段、唐古拉极高山区段.%Tourism risk isan obstacle of Chinese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an important research field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Considering the complexity and uncertainty of risk assessment, the article builds a travel risk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long the Qinghai - Tibet Railway 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 AHP) and fuzzy evaluation. The article has a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to ten sight sections on July along the Qinghai - Tibet Railway. The results shows that the Qinghai - Tibet railway tourism risk sequence from low to high is Huangshui valley section, Lhasa valley section, northeast high mountain of Qaidam Basin, Qinghai Lake basin section,Gobi and Saline Lake of Qaidam basin, Kunlun mountain area, Nyainqentanglha valley basin section, Nu River valley section, Kekexili - Yangtze valley section and Tanggula Mountain. The conclusion can assure plateau tourism safety and provide the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plateau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总页数】10页(P737-746)【作者】席建超;张瑞英;赵美风【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天津农学院,天津3003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29.7;X820.4【相关文献】1.乡村旅游媒体安全风险评价及实证研究 [J], 罗景峰2.商洛市山地旅游安全风险评价模型 [J], 王欣3.乡村旅游客体安全风险评价及实证研究 [J], 罗景峰4.RBF神经网络的旅游管理系统安全风险评价 [J], 张文正5.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J], 王伟;张舒情;周晓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某铁路隧道风险评估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是针对铁路隧道进行的风险评估,旨在识别并评估该隧道可能面临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确保隧道安全运营。
二、隧道概况该隧道位于铁路线路上,全长约10公里,用于列车通过。
隧道主要由混凝土和钢材构成,内部设有照明系统、通风系统和紧急疏散通道。
三、风险识别通过对隧道及其使用情况的详细分析,我们识别了以下风险因素:1.地质灾害风险:由于隧道所在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存在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可能性。
2.火灾风险:隧道内存在燃料泄漏、火花引发的火灾风险。
3.通风系统故障:通风系统若发生故障,将导致隧道内空气污浊,影响乘客安全。
4.交通事故风险:隧道是列车通行要道,存在列车脱轨、追尾等交通事故风险。
5.装修维护不及时:若对隧道的装修和维护不及时,则会增加隧道乃至列车运营的风险。
四、风险评估与控制针对上述识别的风险因素,我们进行了综合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1.地质灾害风险控制(1)对隧道进行地质勘测和监测,及时掌握地质信息。
(2)提高隧道结构抗震能力,采取加固措施。
(3)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地质灾害发生时及时疏散人员。
2.火灾风险控制(1)加强隧道内照明设施的维护,确保状态良好。
(2)设置火灾报警系统,及时发现火灾迹象。
(3)建设消防设施,包括灭火器和灭火系统,以应对火灾突发情况。
3.通风系统故障控制(1)定期维护通风系统,确保其正常运行。
(2)设置监测系统,能够及时检测通风系统故障。
(3)在通风系统发生故障时,采取紧急疏散措施,确保乘客安全。
4.交通事故风险控制(1)加强列车运行监督,严格控制速度,预防脱轨事故。
(2)建立列车跟踪系统,确保列车之间的安全间隔。
(3)加强售票管理,控制隧道内乘车人数,避免拥挤引发事故。
5.装修维护控制(1)定期对隧道进行巡检,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问题。
(2)加强装修材料的防火性能,减少火灾风险。
(3)建立隧道装修维护计划,确保按时进行维护和修复工作。
青藏铁路公司调研报告青藏铁路公司调研报告(一)尊敬的领导:经过几个月的深入调研和分析,我们为您带来了关于青藏铁路公司的调研报告。
本报告主要包括公司的概况、运营状况、市场竞争力和未来发展方向。
希望这份报告能帮助您了解公司的现状,并为未来决策提供参考。
一、公司概况青藏铁路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铁路建设和运营的公司,成立于2001年。
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北京,业务遍布青藏高原地区。
我们深入调研了公司的经营范围、组织结构和人才团队,发现公司在铁路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实力。
二、运营状况青藏铁路公司经营的线路是一条海拔较高的线路,需要克服高寒和复杂地形等极端条件。
经过调研,我们发现公司在运营管理、设备保障和安全措施方面表现出色。
公司与相关单位保持密切合作,确保线路的正常运营,并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运输服务。
三、市场竞争力在市场竞争方面,我们发现青藏铁路公司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由于地理条件限制了客流量,公司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
另一方面,随着其他交通工具的发展和青藏高原地区的经济增长,竞争压力逐渐增大。
然而,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机会和优势,比如公司在运营安全和运力提升方面的独特优势。
四、未来发展方向基于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以帮助青藏铁路公司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公司应加强市场营销,提升品牌形象,并积极开拓新的客户资源。
其次,公司应注重科技创新,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降低运营成本。
最后,公司应关注可持续发展,加强与当地政府和居民的合作,推动线路的环保和社会效益。
本报告是基于我们对青藏铁路公司的调研和分析,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提出的建议。
我们相信,通过公司的努力和正确的战略,青藏铁路公司必将在未来取得更大的发展。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关心,希望本报告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问题和意见,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此致敬礼青藏铁路公司调研报告(二)尊敬的领导:感谢您对我们上篇报告的认可和支持。
基于我们继续的调研和分析,我们为您带来了关于青藏铁路公司的调研报告的续篇。
铁路安全评估报告1. 引言铁路是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对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评估铁路的安全状况,并提出改进措施,以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数据收集为了全面评估铁路安全状况,我们采集了大量的数据,包括事故报告、运营数据、维护记录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铁路系统的问题所在。
3. 事故分析根据收集到的事故报告,我们对铁路系统的事故进行了分析。
我们发现大部分事故是由以下因素引起的:•人为失误:包括驾驶员疏忽、信号错误等。
•基础设施故障:例如道岔故障、信号系统故障等。
•天气原因:如大雾、暴雨等恶劣天气导致的能见度降低。
4. 风险评估基于事故分析的结果,我们进行了风险评估,以确定潜在的安全风险。
我们将风险分为高、中和低三个级别,并针对每个级别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高风险:应采取紧急措施来减少高风险事件的发生,如加强驾驶员培训、改善信号系统等。
•中风险:应加强监测和维护工作,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问题。
•低风险:应定期进行例行检查,确保设备和系统的正常运行。
5. 改进措施为了提高铁路系统的安全性,我们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强化培训:加强驾驶员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
•加强维护:加大对铁路基础设施的维护力度,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更新技术:引入先进的技术,如智能监测系统和自动化控制系统,提高铁路系统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完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减少损失和风险。
6. 结论通过对铁路系统的安全评估,我们发现存在一些安全风险,但也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我们相信,只要采取适当的措施,铁路系统的安全性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铁路运输将更加可靠,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西藏铁路安全运营情况汇报近年来,西藏铁路作为我国铁路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连接内地与西藏自治区的重要交通枢纽角色。
为了保障西藏铁路的安全运营,我们对其运营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汇报和分析。
首先,我们对西藏铁路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评估。
西藏铁路线路全长1956公里,其中高原段占比高达80%,铁路线路穿越高寒、高寒缺氧、高寒冰川、高寒盐碱等严峻环境,对线路设施和车辆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对线路的道岔、轨道、电气化设备等进行了全面检查,确保其处于良好的状态,以保障列车的正常运行和安全。
其次,我们对西藏铁路的运营管理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在运营管理方面,我们加强了对列车运行的监控和调度,确保列车在高原复杂的气候和地质条件下安全运行。
同时,我们加强了对列车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工作,确保列车设备的完好,减少因设备故障引发的安全隐患。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对铁路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了他们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安全意识,为安全运营提供了有力保障。
最后,我们对西藏铁路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分析。
通过对近年来的事故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西藏铁路的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稳定,但仍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和措施。
因此,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西藏铁路的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安全设备和设施的维护和更新,确保西藏铁路的安全运营。
综上所述,西藏铁路作为连接内地与西藏的重要交通通道,其安全运营至关重要。
我们将继续加强对西藏铁路的安全管理和运营监控,确保铁路的安全运营,为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交通保障。
通过以上汇报,我们对西藏铁路的安全运营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建议,相信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西藏铁路将会迎来更加安全、高效的运营状态。
青藏铁路建设调研报告范文青藏铁路建设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青藏铁路作为中国西部地区最重要的交通干线,对于加强西部地区与内地的联系、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青藏铁路建设的情况,本次调研旨在探讨青藏铁路建设的进展、影响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专家访谈等方法进行。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进展情况青藏铁路建设自2001年启动以来,经过近20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全线共分为青海段、西藏段和尼泊尔段三个部分,总长度约1956公里。
目前,青海段已经建成通车,成为连接西部地区和内地的重要通道。
西藏段的修建也取得了巨大进展,正在进行路基和桥梁的施工。
尼泊尔段的建设已经启动,预计将于2025年完成。
2.影响青藏铁路的建设对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具有积极影响。
首先,青藏铁路的通车将缩小西部地区与内地的交通时间和距离差距,促进西部地区与内地的经济合作和交流。
特别是西藏地区,青藏铁路的建设将为其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和动力。
其次,青藏铁路的通车将提升地区的旅游业发展。
西藏作为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青藏铁路的建设将为旅游者提供更加便捷和快速的方式到达西藏,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
再次,青藏铁路的建设也有助于改善西部地区的民生。
青藏铁路的通车将使西部地区居民的出行更加方便,降低交通运输成本,提高生活质量。
3.未来发展方向在青藏铁路的建设过程中,还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首先,进一步完善青藏铁路的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加快西藏段的施工进度,提高铁路的运行速度和安全性。
其次,加强环保意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青藏铁路的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损害。
最后,加大对于青藏铁路周边地区的开发和扶持力度。
通过发展相关产业、推动旅游业发展,促进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四、结论和建议青藏铁路的建设对于西部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风险评估青藏铁路中铁十八局建设工程路段之风险评估一、承建公司----中铁十八局集团介绍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世界500强企业中国铁建的核心企业,其前身是铁道兵第八师,组建于1958年10月。
系全国首批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并具有对外承包工程资质和对外经营权,可承担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公路、水利水电、市政公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隧道、桥梁、城市轨道交通、机场场道、公路路面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甲级资质、建筑行业甲级设计资质经营范围的施工和设计项目。
集团下辖十个全资子公司(国际工程公司、第一、二、三、四、五、六工程有限公司、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大都工程有限公司、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四个专业分公司(科研设计院、隧道工程公司、轨道工程公司、路桥工程公司)以及若干个工程指挥部。
集团现有职工1.8万余人,其中有职称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000余人,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3300余人,有资质项目经理(建造师)600余人。
全集团注册资本金23.2亿元,年营业收入超过200亿元,多年被评为AAA级信用企业和诚信纳税企业,在国内建筑施工企业中具备较大的经济规模,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
集团公司拥有TBM 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盾构机10台(套),以及900吨架桥机等生产机械设备共6000多台(套),总功率约70万千瓦,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年施工能力达到300亿元以上。
在五十多年的历程中,中铁十八局集团承建了京津城际、京沪、武广、石武高铁,成昆、襄渝、京九、青藏等100多项国家大型重点铁路工程;京沈、京福、京沪、太旧、铜黄等200多项高速公路工程;引滦入津、清江隔河岩水利枢纽、太平驿电站、四川锦屏电站等40多项水利水电工程;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天津滨海新区中央大道海河隧道、天津彩虹大桥、南京双桥门大桥、南宁市仙葫大桥、呼和浩特鼓楼立交桥、南京市污水处理厂、天津开发区净水厂等500多项市政、环保工程;大连、北京、天津轻轨,北京、天津、沈阳、深圳、重庆、南京、昆明地铁等40多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北京京通新城、京洲花园小区、通典铭居小区,天津华林小区、开发区御景园、南开大学泰达学院,汕头华能电厂、云南曲靖电厂、通辽宝龙山风电场等500多项工业民用建筑及火电、风电工程;沙特麦加轻轨、泰国曼谷轻轨,阿曼、伊拉克、尼日利亚公路,沙特南北铁路、尼日利亚铁路改造,迪拜喜瑞福大厦、迪拜国际城,巴基斯坦上斯瓦特引水工程等100多项海外工程。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在施工中先后创造了数十项全国第一:当时中国第一特长铁路隧道——西康铁路秦岭隧道(全长18.45公里);当时亚洲第一铁路长隧——兰武二线乌鞘岭隧道(2x20.05公里);亚太地区最大断面导流洞—湖北清江隔河岩电站导流洞(22米×20.5米);,作为世界500强企业中国铁建的核心企业,其前身是铁道兵第八师,组建于1958年10月。
系全国首批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并具有对外承包工程资质和对外经营权,可承担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公路、水利水电、市政公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隧道、桥梁、城市轨道交通、机场场道、公路路面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甲级资质、建筑行业甲级设计资质经营范围的施工和设计项目。
二、工程概述该集团承建青藏铁路第九和第十八两个标段,北起唐古拉山垭口,南至西藏自治区安多县,全长80多公里。
十八标是全线平均海拔最高的标段,5072米的世界铁路最高点和5068米的世界铁路最高火车站、进藏第一大站安多火车站等重难点工程都在十八局管段内。
2001年、2002年因为种种原因,施工图纸没能按时到位,他们不等不靠,着手筹建了道碴厂、砂石料厂,为正线施工做好充足的地材储备。
建设了功能齐全的营区和设备、人员配套的工地中心医院,为全体职工和民工提供了较好的生存环境。
(一)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由于面临脆弱的生态、高寒缺氧、多年冻土和狂风扰乱工作等几个世界性难题,在建设过程中创造出了许许多多国内外“第一”。
冻土、高海拔段里程最长青藏铁路起自青海省西宁市,终抵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
其最高点位在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口。
(2)气象高寒、缺氧、低压,加之坡度大、温差大、风沙多、雷电多等不利因素,给施工和运输带来巨大困难。
当前,国内生产的铺轨机、架桥机和内燃机车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上功率下降近一半,一般最大坡度适应能力为千分之十二,且因缺氧,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废气,造成环境污染。
而青藏铁路设计最大坡度为千分之二十,恶劣的气候条件和特殊的地理环境成为铁路铺架的一只“拦路虎”。
(3)地震及地质地形,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地形。
气候,典型的高原山地气候,气候垂直分布十分显著。
(二)工程建设与设计建设单位——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设计单位——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施工监理单位——北京通达监理公司青藏铁路三电监理站施工单位——中铁十八局集团(三)建设工程施工风险我公司承建的新建青藏铁路格拉段T4标通信工程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北起昆仑山南麓的五道梁(不含),南至唐古拉山北麓的雁石坪(不含),铁路设计里程K1085+516~K1318+933,含秀水河、江克栋、日阿尺曲、乌丽、沱沱河、开心岭、通天河、塘岗八个中间站,铁路正线233.4km。
长途通信开通SDH-622 (1+1)干局线传输网系统,并与中国电信兰西拉光缆互为环路保护;区段通信开通SDH-l55 (1+0)链状接入网系统,承载区间GSM-R接入业务。
无线系统新设GSM-R综合移动通信系统,为亚洲第一条完全基于GSM-R网络的测试铁路,也是世界上第一条实施双网覆盖的工程,移动通信系统完成无线列调、区间通信、公安保卫通信、抢险通信以及数据传输功能。
主要工程数量为:敷设干线直埋光缆251km;敷设地区和分歧光、电缆66km;新设GSM-R天线铁塔和基础41座;中间站设备安装8站;区间基站设备安装41站;区间直放站7站;综合环境监控系统48站;光缆绝缘和外皮接地监测系统41站;“5T”系统安装10站。
本工程全部处于高原连续多年冻土区,为高原干寒气候,一年内冻结期长达7~8个月,最大冻结深度5.0米;海拔高度在4500—5000米之间,空气含氧量仅为内地的60%。
高寒、缺氧、冻土、低气压是本工程自然条件的显著特点,高原生理、多年冻土、环境保护为建设过程中的三大难题。
工程于2004年7月1日开工建设,2006年7月1日全线竣工通车,总投资1.47亿元。
(三)施工目标a.工期目标①冻土北界至望昆站开工日期:2001的7月1日,线下主体工程竣工日期:2002年6月30日。
②望昆站至隧道进口处开工日期:2001年7月1日,线下主体工程完工日期:2002年10月30日。
③隧道开工日期:2001年7月1日,主体工程2002年11月完工,2002年12月31日达到铺轨条件。
④隧道出口至不冻泉开工日期:2002年3月1日,线下主体工程完工日期:2002年10月30日。
⑤全标段竣工日期全标段竣工日期为2003年7月1日。
b.质量目标确保全部工程达到国家、铁道部现行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以及青藏铁路验收的有关规定。
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站前工程优良率达到90%以上,房建工程优良率达到50%以上,四电工程优良率达到95%以上,全标段创部级优质工程,满足全线创优规划要求,争创国家优质工程。
c.安全目标1)杜绝重大伤亡事故;2)控制年负伤率在2‰以下;3)消灭违章指挥、消灭违章操作,消灭惯性事故。
(四)其他风险因素(一)施工人员安全健康风险评估《高原铁路职业卫生标准体系及主要技术标准研究》项目,通过对青藏铁路施工人员健康体检资料的多因素分析,研究了高原环境对人体危害程度与海拔高度、体力劳动强度、山上工作时间及习服的关系。
筛选出高原环境对人体影响反应较大的生理指标作为高原铁路作业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健康标准指标。
通过对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实测,选择出适合高原作业人员的阶段习服标准指标,减少高原低气压缺氧环境对人体造成的损害。
根据高原自然环境特点,结合高原铁路职工工作岗位对应的劳动强度及工作环境,充分利用国内外已有的高原医学研究成果,建立了适用于高原铁路施工和运营的职业卫生标准体系。
. (1)资源配置1.人力资源针对青藏铁路特殊的自然环境,考虑轮换休养等因素,劳动力用工计划按所需劳动力1.3倍系数配置。
配足技术管理、科技攻关、医疗保障等人员。
2.机械配置由于高寒缺氧的不利环境,内燃机械的功率降低现象非常严重,因此应尽量采用电动机械。
但目前土石方施工的挖、装、运、碾压机械仅有内燃型,选型时应选用带涡轮增压装置的机型,并配有足够的机械储备能力。
由于本标段无电网电源可用,全部采用自发电形式,所以发电机为关键设备之一,在配备和布置上需认真研究解决。
3.生活后勤制定了《高原施工人员营养指导书》,在格尔木设生活采购站和食品加工食堂,尽量将各种食品生料加工为成品或半成品,减少施工现场烹饪作业程序。
严格按人体所需营养进行配餐。
各种食品每天由专用冷藏车送往各工点。
4.医疗卫生及防疫在格尔木设医疗康复中心,负责伤病人员的治疗休养。
在昆仑山隧道进口四项目部设医疗急救中心,负责作业人员现场急救工作。
并设防疫站负责全体参建人员的防疫及监护工作。
医疗卫生防疫工作的主要措施及工作目标为:对参建职工进场前进行全面体检和进场后作定期体检;提前进行工地环境交底和医疗保健卫生教育。
除在昆仑山隧道进口设医疗急救中心外,分散营地设医疗保健站。
以预防和自我保健为主,医疗护理为辅,增强全员抗病保健意识。
要对每个职工身体状况跟踪观察记录,医护人员和领导者要掌握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同时按规定缩短工时,尽量以机代人,减轻劳动强度,保护体能。
按规定进行劳动保护,科学配制营养膳食,注意防寒保暖,防疫防病,必要时进行补氧和服用增氧药物,要备足急救用品,熟练掌握急救技术。
为了维持施工生产的正常进行,队伍实行部份轮换和短期休息,保证不发生冻伤和病亡。
尽一切努力把急性高原病控制在3%以下。
施工方案三、工程项目具体方案(1)昆仑山隧道根据昆仑山隧道多年冻土及高寒缺氧等特殊环境,特别确定以下施工原则:一是“多打眼,少装药,弱爆破”,二是“短进尺,强支护,紧衬砌”,三是“多机械,少人工”。
昆仑山隧道按四个口五个工作面组织施工,即进口工作面,1#横洞工作面,出口工作面,2#号横洞工作面(含2个工作面)。
各工作面的具体计划施工长度如下:进口工作面:进口里程为DK976+250,计划施工到DK976+940,计划施工690 m.1#横洞工作面:1#横洞与正洞交叉里程为DK876+940,计划施工DK976+940—DK977+200,施工长度260 m.2#横洞工作面:2#横洞与正洞交叉里程为DK977+500,计划施工从DK977+200—DK977+786,施工长度586 m,设两个工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