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绪论分析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46.00 KB
- 文档页数:37
自然地理学课件绪论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地理学——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
◇地球表层是指海陆表面上下具有一定厚度范围,而不包括地球高空和内部的地球表层。
◇地理环境是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
1自然环境是由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物质和能量所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能量所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的地理环境部分。
2经济环境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由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形成的地理环境部分,主要指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的生产力地域综合体,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和城镇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实体。
3.社会文化环境是人类社会本身所构成的地理环境部分,包括人口、社会、国家以及民族民俗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地域分布和民族、民俗、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地域分布和组合结构,还涉及社会上人们对周围事物的心理感应和相应的社会行为。
★地理学的“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学的三层次——统一、综合、部门★地理学的“三重性”——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区域地理学★研究对象。
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天然的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发展、结构和地域分异规律的。
二、自然地理学的分科。
部门自然地理学,研究组成自然地理环境一要素的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研究某一要素的组成、结构、时空动态和分布等特征和规律。
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把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着重研究其整体的各组成要素及各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尽管部门自然地理学和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内容的侧重点不同,但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
★综合自然地理学对部门自然地理学的研究起着指导作用,而部门自然地理学的研究为研究自然环境的整体特征提供了基础。
三、自然地理学的任务:自然地理学除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外,还参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评价。
一、自然地理第一章地球运动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2.卫星发射基地选址条件:①天气: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温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②纬度: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③地形: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④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⑤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宗物资运输;⑥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在人烟稀少处。
3.日期范围的速求法因为新的一天是从180°开始的。
因此,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点,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就是几小时;注意:如果计算出的结果超过24,则表明有更新的一天出现了。
4 地理现象关于日期的对称性:a.求某地(非极地地区)昼夜长短相等的两个日期:材料一般会给出一个日期:如果是在夏半年(3.21—9.23)的日期范围,则以夏至日(6月22日)日期为对称:如果是冬半年(9.23—次年3.21)的日期范围,则以冬至日(12月22日)日期为对称;如果是求某地昼夜长短刚好相反,则是以二分日日期为对称。
对于极地考察的是极昼极夜开始或结束的时间。
(例如已知极昼开始的时间,求极昼结束的时间),也是关于二分日的对称(具体方法与上述相同)。
b.日出日落方位再一次出现同样的位置。
原理与昼长相同。
5正午太阳方位北回归线以北,直射点永远在正午太阳在正南;南回归线以北,直射点永远在正午太阳在正北;回归线之间的正南正北均有,具体得看直射点与当地纬度的南北位置。
直射点一个月大致走8°,可通过已知时间与二分二之日的时间差推测直射点所在的纬度。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受热不均产生大气运动一、大气受热过程1.图示:厘清太阳、地面、大气三者之间热量的传递过程。
二、热力环流模式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受热不均——(导致)大气的垂直运动[热胀冷缩]——(使得)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引发)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形成)热力环流第二节大气环流1.气候的分布及特征在不同的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不同的气候:2.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3.气候的描述描述气候特征抓住核心三点: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降水以及光照三要素分别(1)日变化:一天中,太阳辐射最强是正午12时;地面温度最高出现在午后1时(即当地地方时为13:00)左右大气温度(气温)最高出现在午后2时(即当地地方时为14:0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