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未来设计发展的前景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建筑的未来发展趋势作者:沈春平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1期摘要:随着人类的文明、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对住房的需求,房屋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当中,而以牺牲环境、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为代价的传统建筑和房地产业已经走到了尽头。
发展绿色建筑成为了日后建筑的发展趋势,发展绿色建筑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生态文明建设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
关键字:建筑发展;绿色建筑;智能建筑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 social progress,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demand for housing, the housing construction is building like a raging fire, but at the expense of the environment, ecolog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t the expense of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and real estate industry has come to an end.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s as a future trend of architecture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 process is essentially 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the study and practice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process.Key words: building; green building; intelligent building中图分类号:F407.9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一、建筑发展的未来趋势1.1建筑发展趋势之一智能建筑今天,在现代化城市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智能建筑(群)和具备了"智能建筑"特点的现代化居住小区。
浅谈国内酒店设计的现状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生活品位的要求也有所提高。
国内酒店为了满足客人的要求,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高室内设计的水平和档次显得非常重要。
因此,酒店室内设计需要设计师有足够设计能力。
本文将对国内酒店设计的现状进行探讨。
关键词:酒店、设计、现状前言随着国际间与国内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酒店业的建设和发展还有非常大的潜力和巨大的市场,以满足更多客人的要求,使其在酒店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能否积极地把握中国酒店业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已经成为我们国内酒店设计师们与酒店管理者们需要共同面临的一个严肃、迫切的课题。
1、国内酒店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国现代酒店业起步虽然相对较晚,但随着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国内经济的迅猛发展,酒店设计界像孩童学步般从模仿借鉴中蹒跚起步,用短短20 多年的时间走过西方酒店设计一个世纪的发展道路。
而且,这一时期国外的各种设计思潮如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纷纷涌进中国,酒店设计充当着时代的先锋,热衷于披上各类设计风格、各种设计流派的、外衣、,中国设计界似乎一时间完成了与国际的接轨。
然而,在酒店业繁荣的表象底下,隐藏了诸多的现实问题.纵观中国目前的酒店设计现状,我认为存在以下四个突出的问题:1.1缺少全局观念酒店设计不同于其他单纯的民用建筑设计,它涵盖了酒店的整体规划、及其建筑设计、室内设计、酒店形象识别设计、酒店设备与用品配置,甚至是酒店未来发展趋势研究等内容在内的复杂的专业工作体系。
在酒店业发达的国家,当一个新酒店项目启动之时,相关的机构与人员,如投资方、管理公司、设计单位等,都会同时进入项目组,共同参与酒店设计。
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对酒店的建设与日后的经营最理想、最重要!对业主、投资方而言,可以避免重复施工带来的经济损失;对管理公司而言,可以从项目的策划开始,强化品牌意识,便于日后有效地经营与管理;对设计方而言,可以从不断的沟通中明确设计定位,使设计作品更富有针对性与实用性。
浅谈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建筑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而在建筑业中,装配式建筑因其高效、节能、环保等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
装配式建筑是指在工厂生产完成主体结构后,将其运输到现场进行组装,相比传统施工方式,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可控等优势。
本文将从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1.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于装配式建筑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2016年,国家住建部等12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若干意见》,从政策上明确提出了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方针和措施,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技术不断成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装配式建筑的相关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模数化设计、智能制造、信息化施工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装配式建筑的生产和施工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3.市场需求不断增长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建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装配式建筑能够快速、高效地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市场欢迎,相关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4.品牌企业崛起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中,一批实力雄厚、技术领先的品牌企业也在不断崛起。
这些企业依托自身的技术和资金优势,大力推动了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成为行业的领军者。
1.科技创新成为主要驱动力未来,科技创新将成为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建筑设计、生产、施工等全过程的智能化,将成为未来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关键。
2.绿色环保理念将深入人心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装配式建筑的绿色环保理念将深入人心。
未来,装配式建筑将更加注重节能减排,推广使用环保材料,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绿色环保理念。
3.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未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仍将持续推进,建筑市场需求将更加旺盛。
个人发展职业规划范文模板范文3篇(浅谈个人职业规划范文模板范文)下面是分享的个人发展职业规划精选范文3篇(浅谈个人职业规划范文),以供参考。
个人发展职业规划精选范文1在这个人才济济的社会,竞争成为一种进步的工具,竞争是一种淘汰平庸者的战斗。
真正的赢家是属于那些凡事都做得完美的人。
每时每刻我们都要意识到危机,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来强化自己的生存本领,强化自己的竞争意识。
一本书中这样写到:一个不能靠自己的能力改变命运的人,是不幸的,也是可怜的,因为这些人没有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反而成为命运的奴隶。
而人的一生中究竟有多少个春秋,有多少事是值得回忆和纪念的。
生命就像一张白纸,等待着我们去描绘,去谱写。
未来,应该掌握在自己手中。
如今,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在一天天消磨时光的日子里,不如抓紧时间多学一些知识来充实自己。
人的大学时光一生中也许就一次,不把握好,将来自己一定回追悔莫及。
于是,再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我决定把自己的未来设计一下。
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
水无点滴量的积累,难成大江河。
人无点滴量的积累,难成大气候。
没有兢兢业业的辛苦付出,哪里来甘甜欢畅的成功的喜悦?没有勤勤恳恳的刻苦钻研,哪里来震撼人心的累累硕果?只有付出,才能有收获。
(一)自我解析1、自我兴趣爱好盘点1爱好:看书、轮滑、听音乐、看电影、登山、旅游2喜欢的书籍:《海底两万里》、《年华是无效信》3喜欢的歌曲:《youraisemeup》、《蜗牛》4心中的偶像:鲁迅、周杰伦、落落、she5信奉教条:做的自己2、自我优势优点盘点1具有冒险精神,积极主动。
勤奋向上,只要我认为应该做的事,不管有多少麻烦都要去做,但却厌烦去做我认为毫无意义的事情。
2务实、实事求是,有目标有想法,追求具体和明确的事情,喜欢做实际的考虑。
3与人交往时随和,谦逊、不拘小节,对朋友忠实友好,有奉献精神,充满一腔热血喜欢关心他人并提供实际的帮助。
4做事有很强的原则性,学习生活比较有条理,愿意承担责任,依据明晰的评估和收集的信息来做决定,充分发挥自己客观的判断和敏锐的洞察力。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浅谈未来发展方向的必然性摘要:居住区入口景观作为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主要主城部分,是居住小区与外界环境的连接点。
他不仅能够改善和丰富住宅区的整体环境,提高环境质量,作为小区和街道的连接点,还能够美化街道和提高接到的特色和吸引力,为城市带来繁荣与活力,可以通过景观小品的点睛之效,力求塑造较为合适人性尺度的开放空间,更好的促进办公区景观与周边城市环境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居住小区入口景观;设计原则;景观小品AbstractThe entrance landscape of a residential area,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whole sceneries of the residential area,is a tie of the view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and its aurroundings since it’s the only way for its residents to pass by.As a tie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and its surrounding streets,it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quality of the whole residential area,but also beautify the surrounding streets and raise its attraction so as to provide vigor ang prosperity for the city.and the coupled with the effect of the eye-dotting the landscape sketch,and strive to shape a more open space for the human scale to better promotepositive interaction of the residential district of landscape with the surrounding urban environment.前言:随着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技日益发达,而空气质量却在下降,降低了原有的适宜人们生活的环境质量。
浅谈室内设计风格演变发展与创新摘要:室内风格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因此本文通过对于不同时代的发展阶段,室内设计风格的不同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且针对这些变化对于未来的室内设计创新提出了一定的展望。
关键词:室内设计;风格演变;发展与创新1.我国室内设计的风格演变艺术是社会的反应,艺术风格的形成受到社会意识形态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比如在我国目前快节奏的社会背景下,人们普遍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和身心压力,这就要求居住空间能够给人们带来舒适的空间体验和心理调节。
基于这样的背景,近年来简约清新的室内装修设计风格颇为流行。
总的来说,在我国当代室内设计领域设计风格的演变主要包括三个阶段:传统风格、现代风格、后现代风格。
1.1传统室内设计风格所谓传统,就是历史文化的积淀传承刻在一个民族骨子里的东西。
中华民族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很多文化符号和艺术理念早已经在中华民族的灵魂深处打下了烙印。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流行文化的大量引入,当下中国的年轻人基本是在西方文化的体系里成长的,而逐渐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要知道中国的传统东方美学源远流长且有极高的思想深度和极强的生命力,近年来兴起的如火如荼的新中式住宅就是基于传统东方美学的现代演绎。
就建筑艺术而言,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就在于木构建筑。
我国木构建筑的斗拱本身就具有极强的艺术美感,在加上我国古代传统工匠精湛的木作技艺,我国的传统木建筑可谓美妙绝伦,各种木雕装饰、屏风、雀替、藻井都是传统文化的完美结晶。
在室内设计中运用传统建筑装饰可以唤起我们灵魂深处的历史记忆,使得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
当然所谓传统也是相对而言的,对于我国而言传统设计风格是木作建筑,而对于西方而言就是发轫于古希腊以及古罗马的古典主义,以及后来的哥特式、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等,每一个时代的设计风格都是传统中来而又带有当时的时代烙印和明显的地域特色。
随着经济和科技地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现在对生活居住条件有了更高的认识和要求。
现代高消耗高能量的工业技术给人们无限制地改造自然提供方便。
于是一些高损耗并被人们称作是人类奇迹的建筑犹如雨后春笋般地拔地而起,以“之最”命名的建筑更是在不断地进行刷新。
最终这种设计遭到了人们的厌恶,一种新式的设计理念孕育而生。
低碳,自然,智能的理念充实着人们对未来建筑设计的理想与追求,一种源于自然地心灵感悟。
1 未来建筑之低碳生活所谓“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
就是把生活作息时间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
也成为人们推进潮流的新方式。
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低碳”概念来自于生活。
二氧化碳增多地球变暖,因而低碳建筑应运而生。
之前老百姓只是看见汽车、工厂的排放量,而建筑的碳排放却被忽略了。
由此,低碳经济的理念应运而生,低碳社会、低碳城市等新概念如潮而至。
近几年来,简约的设计风格渐渐成为家庭装修中的主导风格。
而简约的风格恰恰就是家装节能中最为合理的关键因素,当然简约并不等于简单,只要设计考虑周全,简约的风格是很适宜现代装修,特别是年轻人的装修来使用的。
而且这样的设计风格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家庭装修当中的材料浪费问题。
通透的设计如今也慢慢被越来越多的业主所接受,而这样的设计在保持通风和空气流通的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能源浪费。
人类生活活动需要消耗能量,并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科学家发现,近200年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已经上升30%,人们普遍认为各类极端气候都和此有关。
人们开始呼吁“低碳经济,低碳生活”。
这是在不降低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利用高科技以及清洁能源,减少能耗,减少污染的生活模式。
碳生活并不深奥。
设计师认为,“低碳”最原始的表现形式,就是如何用最少的钱干最多的事。
浅谈当今住宅建筑的发展趋势摘要:房地产行业经过最近十几年的繁荣发展,整个行业在新的政策下,进入了新常态的发展格局。
市场日益回归理性,随着人们对居住质量和小区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发商也在不断提高对项目质量、品质和创新的追求,如何创造出更具竞争力和差异化的特色产品,吸引新的年轻化的客户群体,成为新的挑战。
目前房地产市场上比较流行的关于项目的特色推广,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绿色住宅、健康住宅、智能住宅、适老化住宅、多元化。
关键字:绿色;健康;智能;适老化;多元一、绿色住宅绿色建筑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除了满足居住属性外,绿色建筑主要具有以下优点:1、节能。
节约能源和资源,对环境相对传统住宅更加友好,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2、减排。
相对于传统建筑,具有更低的低碳排放,减少浪费;3、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充分利用水资源,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除了建筑材料之外,住宅的规划布局、建筑设计、营建方式都区别于传统住宅。
二、健康住宅健康住宅不等同于绿色住宅,绿色住宅是向外的,考虑的是建筑和外部环境的和谐共生,健康住宅是向内的,考量的是人与空间的和谐相处。
健康在后疫情时代,已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目前在市场上掀起一波健康住宅的热潮。
国内地产企业对健康住宅的开发比较重视,国内市场也流行着多种健康住宅标准,而这些标准的内容大体上是一致的。
从通风、日照、空气质量、空间布局、隐私保护等因素出发,从身体和精神两个维度关注人的健康。
三、智能住宅关于智能住宅的理念,其基本等同于智能家居,也是目前物联网的应用。
智能住宅可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住宅的综合布线所形成的智能房屋系统,集成管理水、电、网络等多种系统;第二方面是人们所体验的照明、空调、电视等家用电器。
由于信息化、数字化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应用,导致智能住宅的内容发生了部分变化。
一个是自动化,智能住宅需要及时感知到环境的改变和居住者生活状态的改变,实现人与智能化的高效互动和感知。
探讨未来住宅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发表时间:2018-09-18T19:56:46.6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作者:蒋超群[导读] 摘要:进入21世纪,当今社会的发展以低碳、节能、环保为理念,那么建筑物的设计方向,也必然是以这个理念为前提。
广西合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广西.南宁 530007摘要:进入21世纪,当今社会的发展以低碳、节能、环保为理念,那么建筑物的设计方向,也必然是以这个理念为前提。
从目前我国资源与环境的现状来看,形势不容乐观,建筑行业在施工过程中对于资源的消耗非常巨大,同时也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不同环境的破坏,这正是发展生态型建筑的原因所在。
可以说,生态、绿色建筑,是未来我国建筑物的发展趋势,设计人员要在以人为本,遵守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对建筑的各部分进行设计,建筑物设计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将就各部分的联系与承接,设计人员要看到这一点,在全面分析各部分基础功能的同时,兼顾整体性以及空间延续性。
本文主要针对未来住宅建筑在设计方面的发展方向进行探究,从而满足人们对住宅建筑的需求。
关键词:未来住宅建筑;设计;发展方向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是当前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当前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建筑行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以及能源的极度浪费都能够体现出问题的所在。
但随着当前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渐的增强,未来建筑的发展将呈现出一片良好的趋势,因此,在发展建筑行业的过程中一定要将节能、绿色、环保等重要的设计元素融入到建筑行业的发展之中,从而受到人们的青睐,并促进建筑行业能够走向可持续发展。
下文将浅谈集中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以供建筑业内人士参考。
1、建筑风格以及造型将走向多样化传统建筑的造型以及风格设计上普遍存在造型单一、风格相似的状况,并且传统建筑的设计模式大部分都是雷同的,缺乏必要的创意,方方正正的外形看起来比较呆板,而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的进程不断的加快,国内的住宅设计逐渐走向商品化的发展方向,并且通过建筑设计人员的创新意识不断提升,并且融入了国外先进设计思想,国内的建筑风格以及造型逐渐趋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浅谈中国新型住宅未来发展趋势摘要: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
所谓的建筑节能,强调的是在施工过程中,在保障同等需求的前提下,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使用,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经由漫长的岁月协调稳定形成,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使用,已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生态环境压力。
当超出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之后,人类自身生活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新型城市住宅建筑节能的出现,以新的思路与技术,一定程度上,协调了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在建筑节能发展比较晚的影响下,住宅建筑节能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也成为了关注重点。
文章通过对新型城市住宅建筑节能分析为基础,提出建筑节能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新型住宅;发展1 新型城市住宅建筑节能分析在建筑节能的实施中,主要使用条件是技术手段,通过这种方式将自然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从而降低能源的消耗,在保障住宅内部环境舒适的基础上,实现建筑使用、运行的费用节约。
新型城市住宅建筑节能,依靠各种系统的综合作用,融合了太阳能建筑光热一体化系统、能源管理和分析系统、智能照明系统、混合源控制系统、地源热泵系统和冰蓄冷系统。
生态环境主要指的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种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整体称呼。
这种相对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往往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很严重影响,从而反作用到人身上。
2 新型城市住宅建筑节能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2.1 建筑节能减少能源消耗在建筑能源消耗方面,所消耗最多的能源是燃料能源。
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燃料方面的资源消耗,对于目前来说,带来巨大压力。
因此,应当充分地利用好自然资源,加大对燃料能源利用的技术的开发,实现从有限能源向可持续利用能源的转变,缓解煤炭、石油等天然燃料剩余量不足的问题。
2.2 建筑节能降低环境污染随着建筑行业的进步,所带来的后果就是生态环境的污染。
浅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在工业现代化中的优点和发展前景摘要:机械设计制造是机械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工业现代化的基础。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工业生产要求更具多样化,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化工业生产的需求。
因此,要积极开发并应用新技术,不断提高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水平,以推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
本文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概念、作用出发,探讨了在工业现代化中的优点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工业现代化;优点;发展前景引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以设计和制造为基础,并且融合多种技术的复合型学科,例如:信息工程、计算机技术等。
使用先进的机械设计制造技术解决现代工业领域遇到的技术问题,来实现产品的先进设计制造,其发展应该依照现今社会的发展规律,向着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等方向发展。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概述1.1概念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拥有智能化的科技水平,利用互联网的设计理念将多种技术结合,使其发挥自身特点,以此提升机械制造的生产效率以及质量,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核心就是自动化,要完成自动化的系统设计,通过使用自动化提高机械生产效率,增加生产产品的质量。
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提供了各种技术,提升了自动化工艺,有效保证了机生产水准,使得产品更加人性化,为机械制造未来发展提供了可行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具有优势,其中表现较为明显的是自动化程度高。
1.2作用提升产品品质,在设计初期综合考虑信息处理能力和自动化控制能力。
在现代机械设计的理念影响下,机械设计制造伴结合自动化技术最终实现机械智能化,这种自动化生产可以从源头上节省人力成本,对产品的生产速度也有提升,并且机械的智能化也可以让产品质量更加过硬,在这样的前提下,机械设计就能够对机械的生产力有所助益;操作简化,在进行机械化控制时,应该依照控制系统的功能,对工作方式进行创新,无需对产品的部件进行更改,只需要对它的程序进行控制,输入不同控制程序,就可以执行完全不同产品的生产,故而从业者在使用机械进行高度自动化的生产时会比传统机械更加省时省力,出现问题时机械也会对自身问题进行判断处理,并对机械本身加以保护,以免出现更大的损失。
浅谈建筑业企业未来发展的风险与机遇摘要建筑业是一个重要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它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设施与建筑物资源。
建筑业的发展与进步,对于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在当前的全球经济环境下,建筑业经历了一系列的挑战与困难。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建筑业企业未来的发展与机遇,为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字:建筑业企业;未来;发展;风险;一、疫情结束后建筑业企业的发展趋势疫情对于建筑业来说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建筑工地停工、供应链中断、拖欠款项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
但是,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建筑企业的生产逐步恢复,市场需求也逐步增加。
1.市场需求增加,建筑业企业规模逐步扩大虽然疫情给建筑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是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效益长期向好,疫情过后建筑市场需求逐渐恢复是不可避免的。
不同的城市和地区,其建筑市场需求和产业结构也有所不同,但总的趋势是建筑市场需求增加,且不同类型的建筑产品会有不同的需求增长速率,因此建筑企业需要针对市场需求情况调整自身业务规模,扩大市场占有率。
2.科技创新提升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尤其是在疫情影响下,科技手段的创新、应用需要更多关注。
建筑制造、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科技创新都会对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积极的影响,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在疫情结束之后,建筑企业需要更加聚焦科技创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造更多的价值。
3.疫情加速了建筑业的数字化转型疫情的影响下,很多建筑企业开始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加速了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数字化转型不仅可以提高建筑企业的效率和生产效益,还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因此,在疫情结束后,建筑企业需要加速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到企业生产各个环节。
4.加强安全管理,提高企业防灾减灾能力疫情期间,建筑企业更加关注安全管理和防灾减灾能力,尤其是对于一些灾难性大的地质灾害和自然灾害,建筑企业需要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减小灾难对企业的冲击。
浅析工业设计对中国企业发展的作用工业设计是结合了工程技术(生产制造、材料、结构等)、人体工学(认知、人机界面、安全等)、美学(风格、流行趋势)、市场(市场定位、价格与价值、体验行销)等因素所进行的产品创作,包括产品外观设计、操作的接口、平面设计、机(结)构设计、工商业包装设计、模具开发等,配合行销更需涉及品牌形象化、商品电子化设计与展示设计等。
国际经济界对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强劲发展的经济事实,一致认为工业设计是重要的动力,因而得出“日本的经济力=设计力”的结论。
为什么工业设计会具有如此巨大的能量?现代社会是一个商品化的社会,商品社会的特征就是要获取最大的利润。
企业若要很好地生存并发展下去,就需适应这样的环境即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因此,企业需要制造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获得很好的销量,同时树立企业自身在社会公众心目中良好的品牌形象,这又加强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产生一个良性的循环。
因此,对于企业来说,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创造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工业设计专注于从产品外观到内部结构乃至人机界面设计的整个过程,同时涉及产品品牌,使企业自身产品具有独特的生命力,走出其他企业同类产品市场挤压的困扰。
在经济全球化的态势下,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很多企业陷入困境、濒临破产,但也有一些企业却发展如日中天。
竞争决定了企业只有不断地进行产品创新,制造出真正具有竞争力的核心产品,并且通过这些核心产品来实现企业的自身价值,才不会被市场所淘汰。
产品创新不但要考虑到消费者对产品功能和个性的需求,还要使消费者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更加方便、安全、舒适,操作界面也要友好、富有人性化,使用户能够得到良好的体验。
在市场上,我们往往发现,由于工业设计的导入,使那些原本在技术、质量、制造成本上相差无几的产品,价格却差异很大。
因此,工业设计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998年之前,苹果公司经历了长时间的亏损,公司股票一路下滑。
浅谈三维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应用与趋势本文在阐述了三维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基础上,对基于三维数模的产品定义、基于三维数模的产品建模与仿真、基于MBD的数字化工艺设计、基于仿真的三维工艺验证与优化、基于MBD的数字化检测技术等三维数字化设计制造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以及企业未来如何成功实施三维设计制造技术。
一、工程语言演变1、工程师的语言语言、文字和图形是人们进行交流的主要方式。
在工程界,准确表达一个物体的形状的主要工具就是图形,在工程技术中为了正确表示出机器、设备的形状、大小、规格和材料等内容,通常将物体按一定的投影方法和技术规定表达在图纸上,这种根据正投影原理、标准或有关规定,表示工程对象,并有必要的技术说明的图就称图样。
工程图样是人们表达设计的对象,生产者依据图样了解设计要求并组织、制造产品。
这种采用类似工程图样的产品定义方式常被称为工程师的语言。
2、工程语言的历史演进2.1 第一代工程语言工程定义需要明白和无歧义的表达。
中国古代工匠就有采用物理实体模型(如:故宫“样式张”)和二维绘图法表达工程思想的历史。
1795年法国科学家加斯帕尔·蒙日(Gaspard Monge,1746~1818)系统地提出了以投影几何为主线的画法几何,把工程图的表达与绘制高度规范化、唯一化,工程图便成为工程界常用的定义产品的语言—-第一代工程语言。
这种工程设计语言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设计师在设计新产品时,首先涌现在脑海里的是三维的实体形象而不是平面视图。
但为了向制造它的人传递产品的信息,必须将这个活生生的实体通过严格的标准和投影关系变成为复杂的、但为工程界所共识的标准工程图。
这当中的浪费不仅是投影图的绘制,还包括了从实体形象向抽象的视图表达方式转换的思维,以及在转换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的表达不清和存在歧义.制造工程师、工人在使用这种平面图纸时,又要通过想象恢复它的立体形状,以理解设计意图。
这又是一番思维、脑力和时间的浪费。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No.5,2021 Sum No.5212021年第5期总第521期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衣食住行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高的重视。
该文将通过新政策的实施、5G的普及、环保等方面,浅谈环境艺术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环境设计;适宜居住;发展;政策;环保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CHEN Sulu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people's re-quirements for the quality of life including food,clothing,housing and transportation have gradually increased,and the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major has also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The paper will discus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 policies, the popularization of5G,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Key words environmental design;suitable for residence;devel-opment;policie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在当代社会中,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比较热门的专业,它隶属于艺术设计学专业,是一门实用艺术。
(本文部分观点与资料来源于弘道经邦杭州策划公司官网:www.honbrand.com|www.honbrand.cn) 浅谈未来设计发展的前景 设计直到现在,人们已渐渐地明白,设计是为人,而非产品或金钱,慢慢地明白了设计的这种人文精神。时代造就中国设计,设计引领时代风尚。而如何使中国的设计更具民族性和本土文化的特性,这是中国设计走向世界的根本,也是立足世界的根本。在中国,高速城市化进程伴随着一个“动态而高速创造”的城市文化的形成,快速增长的国民消费能力赋予了设计以巨大的消费市场;在海外,“中国制造”的全球影响力 让我们意识到设计的经济竞争价值;与此同时,人们对设计教育的需求也呈现出持续高涨的热情,设计教育正处在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设计师作为一个职业,得到了社会前所未有的尊重。融合艺术与科技的“设计”已然成为时代文化表征,在引领人们的生活与审美、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但同时,经济全球化格局中的东方文化、东方审美理想与中国人的文化身份的特殊性也对设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既面临着与西方共同的问题,也有对问题不同的理解和解读。怎样保持中国人的文化身份,把东方的文化理念和审美态度转化成设计上的创造力,在世界文化大格局中形成我们独特的主张和文化竞争力,这是今天设计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在经济的转型,特别是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过程中,设计尤其是工业设计,必然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支撑。而目前 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还不足,一方面我们要 积极适应这种需求,另一方面我们要引领这种需求。设计不能仅仅关注奢侈品的设计,不能仅仅关注设计产业所带来的经济附加值,我们还要引导中国设计解决中国的问题,特别是要关注普通百姓生活品质提升的需求,关注社会当中边缘和弱势群体的设计需求。要提升中国设计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提倡“人人享受优良的设计”。换句话说,设计要为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城市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多个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现在国家自上而下都非常关注“民生”问题,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需求、文化需求、功能需求,应该引起设计师的关注,应该有更多的优秀设计师来为他们服务。总之,中国设计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巨大过,当代设计不可避免地面对着来自科技、社会和文化的挑战,这些突出的经济性、社会性和文化性问题赋予了当代设计以新的时代责任和要求。文化部主办这次中国设计大展的初衷是:一方面,中国现代设计在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发展很快,它对于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这是 一个基本的判断。但另一方面,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时间并不长,它也面临着很多问题,面对社会巨大的需求它还有一定的差距,正处在一个调整、发展、转型的重要时期。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五位 一体”的发展布局,使中国设计遇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肩负着艰巨的任务和历史责任。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需要有这么一个国家级的平台,来检验我们当代设计所取得的成果。设计自身具有特殊性,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跨的领域很多,从体制上、管理上看,设计行业是多头管理,所以行业之间存在一定的隔膜,能够集中展示我们各个门类设计的整体形象的国家级平台并不多。所以我们现在建构这样一个平台,对中国设计做一个整体的梳理和呈现,并通过这样一个梳理和呈现来探讨中国设计存在的问题, 以及设计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引领中国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是举办这次展览的初衷,也是大展“时代·创造”主题的体现。总体来说,发展中的中国设计虽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设计的长足发展与进步,看到设计界做出的努力与思考,拔苗助长、丧失希望都是不可取的,我们要为设计产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创造一个好的政策环境,打造一个好的发展生态,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举办这次综合性的设计大展,对我们来说也是一次探索与尝试,因为这是头一次从国家层面上来整合设计资源,呈现中国设计的整体面貌,所以在组织上有一定的困难。我们目前有诸如工业设计协会、室内设计协会等分行业的组织,还没有一个综合性的、全国性的设计组织,都是分门类、分行业来管理(本文部分观点与资料来源于弘道经邦杭州策划公司官网:www.honbrand.com|www.honbrand.cn)
和开展活动,交流也是局限在这样一个层面上的。所以征集作品的时候就面临很多的问题,因为不同行业之间联系少,你现在去找他,他可能觉得很奇怪,不知道这个展览想干什么,想解决什么问题,这就是目前的一个现状。这种状况显然不利于中国设计的整体形象的塑造,也不利于中国设计形成一股合力,来应对国内外的挑战,来更好地发挥设计的作用,体现设计的价值。在办展机制、操作办法方面,此前没有成熟的经验和惯例。所以这次我们成立了学术委员会,成立了策展组和评审委员会,采取策 展人提名推荐和社会征集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凝聚学者、设计师和行业组织的 力量,这也是我们对办展机制的一次探索。我们既想达到成果展示的目标,同时希望通 过这次展览能够提出一些问题,思考一些问题,引领文化导向,现在看来这种尝试还是很成功的,当然也还需要进一步去完善。所以这次设计大展调动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大家也对它寄予了很大的期望。我们的策展人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很多策展人是直接跑到现场去看,实际地去了解作品背后的想法,没有他们的工作,我们很难挖掘出一 些好的设计进而向社会宣传这些设计。学术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的建立,使得这次展览的评审更具权威性、专业性和公正性。各行各业的专家平时凑在一起也很不容易,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加强大家的交流。当然,不论有多好的想法和愿望,都需要我们最终 把大展做好,才能让大家信任并了解它的意 义。只有凝聚更多的资源,才能使展览越办越好,促进设计的发展,促进设计行业与社会发生更多的联系。设计师想做一个设计,却很难与企业达成一致,消费者也不买单。从内因来说,我们今天的设计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距离产业发展和转型的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还不太适应,自主设计能力还不够,或者说还没能完全承担起这个历史责任。从外因来看,我们现在处于市场经济逐 渐深入的历史阶段,面临着巨大的制造业转 型的压力和国际化的竞争,我们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也还不太完善。换句话说,设计产业链和市场机制的成熟度还不够,我们的管理体制、法制建设、知识产权保护还不够健全,投机行为还大量存在,自身的品牌建设还非常不成熟,这些都会影响中国设计的健康发 展。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需要两个方面共 同去改革、完善和调整。中国的设计未来会如何发展?首先,中国的设计产业将会进一步提升,这是今天从政府到社会,很多人都高度关注的,大家都知道设计是创意产业的核心内容之一。此外,设计对于老百姓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设计不 光是一种技术,设计也不仅是一种审美,也不仅仅是物质功能的体现。今天的“设计”已不仅仅作为一种审美观念的阐释,而是在有效地解决问题的同时,更加重视对于人类的情感和行为模式的影响,以及对社会发展进程的预测和把握。它在保持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性和功能性成为设计的必要元素。换句话说,今天的设计越来越不局限于审美的范畴,它不光是国家经济竞争力的体现,也是国家文化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次设计大展希望能够超越行业的、功能的、本体的局限,来提升设计在文化价 值上的内涵和它能发挥的作用。一个好的设 计,是在它满足了功能、审美、造型、工艺等设计本体的标准之外,一定要对社会良性健康发展做出贡献,发挥引领作用,这对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次设计大展在深圳举办我们有两个想法。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也是中国现代设计的发端地,有很好的设计基础和设计文化的氛围,所以在深圳举办这次中国设计大展,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我们也想通过展览的举办推动深圳设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进而推动中国设计的进一步发展。去年3月我在深圳调研时,就表示了希望通过 设计大展的举办推动深圳建立这样一家设计博物馆,把这次设计大展的作品好好地收藏,并以此为起点、为契机,来系统梳理30年来的 中国现代设计。这个工作其实是很紧迫的,30年来很多标志性的设计作品现在想收藏已经有困难了,所以我们要抢救性地来做这件事儿。我们希望建立一个专业的设计博物馆,它不光是一个展览的场地,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成为长期研究、梳理、收藏、展示和推广中国设计的平台。中国设计有很多的思考和成长是应该被看到的,这些思考是需要引领的,中国设计的标准或者说方向也需要有一个平台来实现。在我看来,(本文部分观点与资料来源于弘道经邦杭州策划公司官网:www.honbrand.com|www.honbrand.cn)
没有这样的一个专业设计博物馆,我们的设计生态是不够完善的,是有缺陷的。以往举办的设计活动很多,但都没有积累,办完就完了,没有人长期地来关注,这也造成了办设计展的困难。如果有这样的一个专业机构,我想今后我们主办这样国家级 的综合性设计展就顺利多了。所以我们希望 通过这次展览带动对中国设计的系统梳理、 研究和整体的推广,引领中国设计未来的健康发展,这也是我们这次大展希望实现的一个目标。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深圳市已经将设计博物馆的建设列入到了“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当然我们不光推动深圳,希望其它城市 也能在关注设计的产业价值的同时,更多地关注设计的文化引领作用,加强对设计的学术研究,建设一个完备的设计生态。不能仅仅把设计当成是一种技术,希望今天的设计师们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来看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看待设计师所承担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除了注重技术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之外,要更多地关注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价值。我们对中国设计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因为从这次展览就可以看出,这样的努力已经成为了很多设计师的共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