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阳寺的前世今生
- 格式:docx
- 大小:8.75 KB
- 文档页数:4
溯源11嵩阳书院提示:本篇不长,约2000字,可在2G网络下浏览。
书院是东亚特有的一种教育系统,不仅在中国,朝鲜、日本甚至越南也都有。
从宋代起,有四大书院之说,这其中,白鹿洞书院(九江庐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岳麓书院(长沙岳麓山)三大书院被公认,第四的名头属于嵩阳书院(登封嵩山)还是石鼓书院(湖南衡阳)尚有争议。
四大书院邮票古代书院的级别现在的985工程,不需要政府册封,它的名气在于院长(山长)、讲学和生徒以及对社会文化的贡献,有争议并不奇怪。
这些年出游,也去过不少书院,对这些地方的现状也有了解。
这一回本不想去嵩阳书院了,因为可以料想到它的现状。
但妻子坚持要带孩子去,或许相信能受到些熏陶?据说有很多父母带孩子到北京旅游,特地去北大清华校园里转一圈,想来也是这个道理。
我父母就没这个远见,要不然我也不至于在九江混,搞不好能做个北大保安。
嵩阳书院在嵩山的南麓,背靠着嵩山主峰。
山之南为阳,这也是“嵩阳”二字的由来。
书院建在山坡上,过了山门,旁边一个亭子里放着一座石碑,很有些古朴。
这是嵩阳寺留下来的碑刻。
1500年前的北魏时期,嵩阳寺建立,是为嵩阳书院的前身。
北魏嵩阳寺碑再向上,另一旁又有座巨大的石碑,大到令人惊诧,有三层楼那么高。
走近看,这碑四面都刻着字,很有些年头。
看介绍,是唐代的,记录着一位道士为唐玄宗炼丹的故事。
为什么又出了道士?原来嵩阳寺在隋代被改成了道观,名为嵩阳观。
佛寺改道观,想必是和那个时代的几次灭佛事件有关。
中原第一碑嵩阳书院的这座碑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唐碑,也是河南最大的碑,故被称为“中原第一碑”。
看介绍有1米厚,2米宽,9米高,无论是文字还是碑刻都很精彩。
而且这碑头造型与明清的有很大不同,挺长见识的。
碑座雕刻的力士像这之后,才是嵩阳书院的正门。
以前出过一套中国四大书院的邮票,用的就是这门的画片。
当然是重修的。
这地方也真有意思,先是庙,又是观,后是书院。
书院正门进门的左右,又是一堆石碑、石刻,看内容跨越了千余年的历史。
河南的佛教文化登封与嵩山的历史沉浮河南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凭借着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和嵩山的壮丽景色而闻名于世。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佛教文化与嵩山历史紧密相连,共同演绎了一段精彩的历史沉浮。
一、佛教文化登封的昌盛佛教文化作为中国的重要宗教文化之一,早在东汉末年就传入登封地区。
随着时间的推移,登封逐渐成为河南佛教的中心,吸引了大量的信徒和僧侣。
登封佛教文化的昌盛可追溯到北魏时期。
当时,北魏孝文帝信奉佛教,并亲自参与嵩山寺的建设,这是登封佛教文化发展的重要契机。
此后,佛教在登封地区得到了大力发展,各类佛教寺庙相继兴起。
其中,著名的白马寺是登封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白马寺坐落在嵩山脚下,建于北魏时期,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白马寺不仅是登封佛教的发源地,也是中国佛教历史上最早的祖庭之一。
在白马寺内,供奉着千手观音、文殊菩萨等佛教神祇,成为佛教徒们虔诚朝拜的圣地。
此外,登封还有许多其他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佛教寺庙,如少林寺、天龙寺等。
这些寺庙承载着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不仅是宗教信仰的场所,也是研究佛教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材料。
二、嵩山的历史沉浮嵩山作为中国五岳之一,位置靠近登封,也被佛教文化所渗透。
嵩山不仅具有壮丽的自然景观,还富含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嵩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70年的西周时期。
当时,嵩山是古代巫师们祭祀山神的场所,后来逐渐演变成了道教和佛教的圣地。
尤其是隋唐时期,嵩山成为了道教和佛教的活动中心,吸引了大批的修道者和信徒。
嵩山上有许多重要的宗教建筑,如嵩阳书院、观心堂、大相国寺等。
这些建筑既是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文化学府和修行的圣地。
嵩山的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文化景观。
然而,嵩山的历史并不总是如此昌盛。
在历史的长河中,嵩山遭受了多次的战乱和自然灾害的摧残。
尤其是在明清时期,嵩山的建筑遭到了严重破坏,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几乎销声匿迹。
但幸运的是,随着社会的稳定和文化保护的重视,嵩山的历史沉浮开始逐渐得到重视和挽救。
嵩阳书院导游词范例嵩阳书院导游词范例嵩阳书院在河南省郑州登封市嵩山南麓。
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时,时称嵩阳寺,至唐代改为嵩阳观,到五代时周代改建为太室书院。
宋代理学的“洛学”创世人程颢、程颐兄弟都曾在嵩阳书院讲学,此后,嵩阳书院成为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嵩阳书院导游词范例,欢迎查看。
嵩阳书院导游词范例【1】各位旅客: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嵩山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坐落于嵩山南麓,它面对双溪河,背靠峻极峰,西依少室山,东临万岁峰,山峦环拱,溪水长流,环境幽美,景色宜人。
它和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并称为宋代四大书院。
嵩阳书院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初名嵩阳寺,为佛教寺院。
在隋炀帝大业年间(公元605-617年)列名为嵩阳观,成为道教活动场所。
唐高宗时,高宗两访潘师正,都以嵩阳观为行宫。
于五代后唐清泰时,进士庞士曾在嵩阳观聚众讲学,后周时改为太乙书院,成为儒学活动中心,直至宋初又更名为太室书院,宋仁守景佑二年(公元1035年)重修太室书时赐名嵩阳书院,并设院长掌理院务。
北宋鼎盛时期,儒教洛派理学大师程颢、程颐曾在此聚众讲学,使书院名声大振,成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
北宋名儒司马光、范仲淹、韩维、李刚、朱熹、吕海等也在此讲过学。
金、元时嵩阳书院曾被更名承天宫,明侯泰重修书院时复名嵩阳书院,并建二程祠,清代叶封与耿介又重修之,使书院又得复兴。
耿介曾亲自执教,传经授业,成绩显著。
之后嵩阳书院一直是重要的儒学传播圣地。
嵩阳书院的建制,古朴雅致,大方不俗。
书院内中轴线共五进,依次为大门、先圣殿、讲堂、道统祠和藏书楼。
先圣殿内祀孔子及四大弟子象,道统祠内有周公、大禹、尧帝像。
藏书楼是存放儒家经典的书房。
在讲堂之后有泮池,系儒家弟子中举之后回来绕行怀念宗师孔子的地方。
在中轴线两侧的配房,均为硬山式建筑,分别为程朱祠、丽泽堂、博约斋、碑廊等。
纵观嵩阳书院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蔚然而壮观。
红色记忆游览中国河南的嵩山少林寺红色记忆游览中国河南的嵩山少林寺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众多富有红色记忆的地方。
其中,河南省的嵩山少林寺是一处极具代表性的景点,将我带入了一个深深的红色记忆之旅。
一、红色记忆的背景嵩山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中,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之一。
该寺由释迦牟尼的弟子慧命和达摩祖师创建于1500多年前,至今已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少林寺自成立之初就与武术紧密相连,被誉为“中国功夫的发源地”。
二、寺庙建筑的魅力步入嵩山少林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壮丽庄严的建筑群。
寺内建筑由经堂、大雄宝殿、天王殿等组成,工艺精湛,古朴庄重。
其中,大雄宝殿为少林寺的主殿,供奉着释迦牟尼佛的真身,充满着庄严的气息。
漫步其间,沉浸在这座古老建筑群所散发出的红色记忆中,仿佛能够感受到历代高僧们的智慧与修行。
三、了解佛教文化游览嵩山少林寺,不仅可以欣赏到寺庙建筑的魅力,更能深度了解佛教文化。
寺内有着丰富的佛教文化资源,如珍贵的佛教经典、印心塔、释家法器等。
尤其是佛教经典,《金刚经》、《华严经》等处于寺庙中心位置,并配以精美的壁画,使参观者更好地理解佛教的核心思想。
四、神秘的功夫文化嵩山少林寺以其独特的武术文化而闻名于世。
进入少林寺,我有幸见证了少林武僧们的精湛武艺表演。
身手矫健的武僧们在敲击木鱼声中,展示着人体极限的力量和敏捷性。
他们拳打脚踢,身姿矫健,以独特的功夫表演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这使我对中国功夫的独特魅力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与红色革命精神相互交融。
五、红色记忆的传承红色记忆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财富。
嵩山少林寺作为中国佛教的发源地,也曾经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场所之一。
在寺内有红色纪念馆,展示了当年革命斗争的历史展览。
通过观看纪录片、瞻仰前辈革命家塑像等,我对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了红色记忆的传承和力量。
六、无法忘却的红色记忆嵩山少林寺是红色记忆的象征,它所承载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令人难以忘怀。
探索中国的佛教建筑嵩山少林寺的壮丽之美嵩山少林寺是中国佛教建筑的瑰宝,融合了佛教教义、武术文化和建筑艺术。
其壮丽之美不仅体现在建筑风格上,更体现在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韵味上。
嵩山少林寺坐落在河南省登封市嵩山脚下,始建于东晋时期,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它是中国佛教禅宗创始人达摩的道场,被誉为“中国佛教禅宗发源地”和“武林圣地”。
嵩山少林寺不仅是宗教圣地,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着众多佛教信徒和游客前往参观。
嵩山少林寺的建筑风格独特,体现了中国传统寺庙建筑的典型特征。
整个寺庙群落分为前院、中院和后院,布局合理有序。
前院以山门为入口,石狮子和铁狮子保护着大门两侧,展现出庄严肃穆的氛围。
中院是传统的寺庙建筑群,包括天王殿、大雄宝殿、方丈楼等,建筑形式宏伟,雕刻精美。
后院则是武术表演区,也是嵩山少林寺武学的发源地,整个院落更显得神秘且壮观。
除了建筑风格上的美,嵩山少林寺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寺内收藏了大量的佛教文物和珍贵的历史文献,其中包括经典佛经、佛像、贴画等。
这些文物不仅反映了佛教文化的发展历程,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嵩山少林寺还是中国武术的发源地之一,融合了佛教禅宗和武术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嵩山少林寺的壮丽之美也体现在其历史韵味上。
作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它见证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在长时间的历史沉淀中,嵩山少林寺承载着世代僧众的智慧和信仰,成为人们心中的精神家园。
值得注意的是,嵩山少林寺虽然美丽迷人,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环境保护和文物保护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加强管理、采用科学的观光模式,是保护嵩山少林寺的重要途径。
在我看来,嵩山少林寺的壮丽之美不仅在于其建筑的外在魅力,更在于其内在的精神世界。
它不仅是信仰的圣地,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通过探索和欣赏嵩山少林寺,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佛教文化和建筑艺术的辉煌历史,感受到佛教禅宗的智慧和武学的精神。
河南嵩山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的重要寺庙之一,也是中华武术的发源地之一。
每年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和探索历史。
下面为您介绍五篇关于河南嵩山少林寺的导游词范文。
篇一:各位朋友,欢迎来到嵩山少林寺。
它是中国佛教禅宗和武术的发源地,被誉为“天下功夫之祖”。
少林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00多年前的北魏时期,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宝贵文化遗产的古寺。
少林寺的文化特点是佛教与武术的结合,这也是少林寺的独特之处。
在佛教影响下,寺庙的建筑群具有典型的中国佛教建筑风格,庭院式的布局,建筑结构稳重,虔诚、严谨的寺庙艺术深受游客们的追捧。
而沿着山路走上前去,展现在眼前的则是辉煌灿烂的武术文化。
少林寺以其招牌的“少林功夫”远近闻名。
这里有着独特而精细的武术文化,少林寺的僧人们从事历代传承下来的技术,保留了原始、传统而不失时代感的功夫。
何书记专家教授嵩山少林寺的功夫,方便了嵩山少林寺曾经一度遗忘的功夫都得到了发扬光大。
河南嵩山少林寺是一个继承、发展和传承中国功夫文化的场所,是中国武术文化的代表之一。
嵩山少林寺博物馆是游客们了解功夫文化和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
博物馆以“少林功夫、少林武术、少林僧侣、侠义精神以及国际友好”等为主要内容,结合文物、史料、图片等,展现了少林寺历代僧人的功夫、机关兵器、八卦掌、太极拳、气功、拳术、毒龙、擒敌拳、狮子舞、霹雳手等众多武术门派。
通过博物馆的参观,游客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底蕴,更深刻地了解少林功夫和中国武术。
感谢你们的到来,希望这次讲解能够让你们更好地了解嵩山少林寺的历史文化和传承精神。
篇二:嵩山少林寺是一个有着近1500年历史的儒佛道三教合一之地,是中国文化和信仰的重要中心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武术和功夫的发源地。
欢迎大家来到嵩山少林寺,感受来自文化、历史和武术的美妙魅力。
少林寺的武术文化闻名于世。
从古代战争时的大刀、战斧、长枪到现代的内家拳、少林拳、洪拳、五福拳等,都是源自于嵩山少林寺。
嵩山少林寺简介二百字
嵩山少林寺位于中国河南省登封市嵩山脚下,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也是世界著名的武术圣地。
作为中国千年古刹之一,少林寺自建立以来一直是佛教学问、文化和武术的中心,深受世人的景仰和尊重。
少林寺建于495年,创立者是印度僧人达摩。
寺庙的建筑风格独特,以庄严、古朴和典雅著称。
寺内保存着大量的文物和佛教文化遗产,其中最有名的是少林寺藏经阁,收藏了大量珍贵的佛经和文献。
这些文物见证了少林寺在佛教学问的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少林寺不仅以佛教文化闻名,还以其独特的武术—少林功夫而闻名于世。
少林功夫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武术之一,继承了千年的传统,以刚猛有力、奔放激情和华丽技巧而著称。
许多少林僧人都练习并精通少林功夫,他们的身姿、拳法和身体素质都令人叹为观止。
嵩山少林寺还是一个重要的禅修圣地。
每年,成千上万的信徒和游客来到寺庙,体验禅修修行和参与佛教仪式。
在这里,人们可以通过冥想和禅修来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无论是从佛教学问、文化,还是从武术和禅修的角度来看,嵩山少林寺都是一个令人着迷的地方。
它融合了佛教、武术和文化的精髓,成
为中国和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少林寺为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建于北魏公园495年,已有1500多年,位于河南省登封市中岳嵩山少室山五乳峰下,故曰嵩山少林寺。
少林寺文化的核心是少林功夫,曾因十三棍僧救唐王而深受朝廷的重视和扶持,并颁诏少林寺拥有僧兵的特权,少林功夫也因此得以大范围传播和继承。
2010年,河南嵩山少林寺成功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更加有利于少林寺及少林寺文化、少林功夫的国际传播。
相传印度僧人达摩前来少林寺传教,面壁九年,也称达摩洞,在佛教史上达摩被推为中国禅宗的始祖,少林寺为禅宗“祖庭”。
唐初,秦王李世民讨伐王世充的征战,李世民被困少林寺,,少林寺十三个和尚出手相救,顺利拿下王世充,为李唐王朝立下大功,李世民封号唐太宗,对少林寺大加赞赏,赏银封地,深受朝廷恩赐,少林寺也在此时达到鼎盛。
嵩山旅游最佳景点少林寺少林寺少林寺位于登封市西北15公里处的嵩山少室山下,因为此地环境清幽,周围俱是密密匝匝的树林,因此得名“少林寺”,意为“深藏于少室山下密林中的寺院”。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年间,以佛教禅宗祖庭和少林武术的发源地而著称。
相传达摩祖师从海上经广州、南京,然后“一苇渡江”来到嵩山,在少林寺广召信徒,弘扬佛法禅宗,从此确立了少林寺作为禅宗祖庭的地位。
到了唐代,少林寺又因一段“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而声名大振,在唐王的特许下,少林寺能够拥有僧兵,自成体系的少林武术因此成为中华武术的代表之一。
少林寺内要紧建筑有少林碑林、天王殿、山门、大雄宝殿、千佛殿、方丈室、钟楼、鼓楼、立雪亭等。
少林寺院外建筑有离寺西不远的塔林,寺西北阜地上的初祖庵,少溪河南岸的南园,钵盂峰下的二祖庵,寺东太室山麓的三祖庵,以及分散在寺周围的古塔、碑刻等。
塔林位于少林寺西400米处的山脚下,是少林寺历代高僧的坟墓,塔内一样安葬死者的灵骨或生前衣钵。
因塔数目专门多,散布如林,故名塔林。
塔林是我国现存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古塔群,有唐以来历代古塔230余座,是国内最大的塔林,有砖、石和砖石混合结构的各类墓塔。
其中,唐塔2座、宋塔2座。
金塔10座、元塔46座、明塔148座,余为清塔或时代不详者。
有单层单檐塔、单层密檐塔、印度窣堵坡塔和各式喇嘛塔等。
塔的层次一样为一至七级,最高可达15米,造型有正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圆形、柱形、锥体、瓶体、喇叭体等。
按佛制,只有名僧、高僧圆寂后,才设宫建塔,刻石纪志,以昭功德。
因此塔的形制层级、高低大小、砖石建筑和雕刻艺术的不同,都表达着逝者生前在佛教中的地位、成就和威望高低。
塔林中的名塔专门多,闻名的有法玩塔、铸公禅师塔、裕公塔、坦然和尚塔、照公塔、小山和尚塔等。
中岳庙位于太室山东南麓黄盖峰下,在登封城东4公里处。
原名“太室祠”,是祭奠太室山神的场所,始建于秦代。
中岳庙是河南省规模最大、储存最完善的古代建筑群。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500字嵩阳书院篇一:五千年岁月的洗礼,五千年情感的积淀,五千年智慧的凝聚。
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的黄河礼貌,一道割舍不了的古韵情怀,一份沉甸甸的历史传承,永驻心间。
嵩阳书院是有名的风景区,也是我国四大书院之一,是书院中的佼佼者,对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培养造就人才发挥了重要的教育作用。
司马光、范仲淹、朱熹、等都曾在此著书讲学。
嵩阳书院原名嵩阳寺,是北宋以来历代名儒讲授经典的教育场所。
是中国古代儒学教育史上熠熠生辉的一颗明珠。
嵩阳书院两侧被山峰环抱,书院内外古柏参天,柳树,松树,银杏树等应有尽有,满目苍翠。
嵩阳书院古迹文物繁多,文化沉积丰厚,有名的“将军柏”,“大将军”和“二将军”是那么雄伟,那么美丽。
将军柏树龄古老,举世罕见,高20余米,胸径5.4米,树龄4500余年,两根弯曲如翼的庞然大枝,左右伸张,形若雄鹰展翅,金鸡欲飞。
虽然它们树皮斑驳,老态龙钟,却生机旺盛,枝叶挺拔。
关于“将军柏”有一个神秘的故事,在很久以前,民间传说,是因为柏树受封时,汉武帝首先看到一株大柏树,便封为"大将军",而又看到了更大的一棵,但天子金口玉言,不能更改,只好让大的屈居第二,今“大将军”柏半伏于石墙之上,“二将军”柏树干中裂。
“三将军柏”树已于明末被火烧死了。
作为新时代的莘莘学子,我们更应该认真学习我国的历史文化,多关注我国的民俗传统,积极投入到保护中国文化遗产活动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中华文化遗产一定会得到保护和发扬!遗产已经成为历史上的耀眼明珠,我们绝不能让它停留在现在,停留在历史上。
让文化遗产成为一幅壮美的画卷,一如谱写在旷野的诗篇!篇二:我的家乡在登封市,它是一座全国闻名的旅游名城。
全国四大书院之一——嵩阳书院,更是令人神往。
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太室山下的嵩阳书院。
走进大门,只见树木郁郁葱葱。
正前方有一座石碑,上面雕刻着整个嵩阳书院的建筑结构图。
嵩山少林寺简介.
嵩山少林寺,位于中国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山脉中,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庙之一,也是世界佛教禅宗的发源地之一。
少林寺建于公元495年,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它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武术而闻名于世。
作为中国佛教的重要圣地,嵩山少林寺吸引了无数的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和参观。
寺庙内有许多古老而宏伟的建筑,包括主殿、达摩洞、藏经楼等,这些建筑充满着历史的厚重感。
嵩山少林寺以其独特的武术——少林功夫而闻名于世。
少林功夫是中国武术中最有名的流派之一,它强调内外兼修、刚柔相济的原则,注重身体的力量、灵活性和耐力。
少林寺的僧侣们一直以来都以修炼武术为一项重要的修行内容,他们的武术表演和功夫技艺享誉全球。
在嵩山少林寺,可以感受到佛教的宗教氛围和修行的气息。
每天都有大量的僧侣和信徒在这里诵经、礼佛、冥思等。
寺内还设有禅修堂,供人们进行禅修和冥想,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嵩山少林寺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来到这里,欣赏佛教文化和武术表演,感受中华文明的魅力。
总的来说,嵩山少林寺是一个独特而庄严的佛教圣地,集合了佛教信仰、历史文化和武术的精髓。
它是中国文化遗产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无论是对佛教的虔诚信仰,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嵩山少林寺都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1/ 1。
嵩山旅游最佳景点少林寺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是中国五岳之一,也是道家、佛教历史悠久的圣地,被誉为“中华武术之源”和“佛教绝学之宗”。
而作为嵩山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景点,少林寺更是吸引着众多游客的目光。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少林寺的历史、文化和景观特色。
少林寺位于嵩山南麓,创建于公元495年,是中国佛教禅宗临济宗的祖庭之一,也是中国古代佛教庙宇中规模最宏大、历史最悠久的之一。
少林寺的创立者是一位印度僧人达摩,他到中国传授禅宗,将禅风之道和印度瑜伽术结合起来,开创了我国武术和太极拳等一系列拳法的源头。
这些功夫被称为“少林武术”,至今仍在国内外广泛传承。
因此,少林寺也是学武之人心向往之的圣地。
少林寺的建筑群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千佛殿、藏经楼、钟楼、鼓楼、方丈楼等多座建筑组成,其中以大雄宝殿和千佛殿最为著名。
大雄宝殿位于山门内,是一座三进七殿式木构佛殿,高达30.4米,是少林寺的主体建筑物之一,寺内佛像供奉在此,建筑风格典雅古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殿位于大雄宝殿东侧,是一座线性方案的建筑,殿内供奉有千尊观音像,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少林寺内还有许多奇妙的景点,比如观音堂、鼓楼等等。
观音堂又称木鱼堂,位于千佛殿后,四周是茂密的树林,闻着青松的香气、听着恬静的木鱼声,仿佛有一种说不清的心旷神怡。
鼓楼是少林寺标志性建筑之一,位于大雄宝殿东北角,鼓声回响在嵩山之巅上空,充满了一股震撼人心的气势。
此外,少林寺还有一个不容错过的活动——少林寺表演。
每天的表演场次定在上午10:30到11:30这一个小时,演员们在松林之间表演少林功夫,展现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和华夏文明瑰丽的印记。
活动结束后,游客还可以与演员们近距离接触,了解武术的历史和发展。
总之,少林寺作为嵩山旅游的最佳景点之一,展现了一种特殊而宏伟的建筑风格和独特而深刻的佛教文化内涵,尤其是其渊源流长的武术文化更是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前来观赏和学习。
来到少林寺,你将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旅游者,更是一个寻找自我修炼与健康之道的旅行者。
论登封世界遗产少林寺等“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之翻译今年暑假八月二日晚,我回到了故乡登封,彼时鞭炮齐鸣,礼花齐放,到处是热闹非凡,整个登封仿佛进入了欢快的海洋。
我疑惑不已,问一下周围欢呼雀跃的人群,他们兴奋地告诉我,咱们登封在8月1日零时,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作为我国今年唯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河南省继龙门石窟、安阳殷墟之后的第三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第39处世界遗产。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原称嵩山历史建筑群),分布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区周围,包括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中岳庙,嵩岳寺塔、少林寺建筑群(常住院、初祖庵、塔林)、会善寺、嵩阳书院、观星台等8处11项历史建筑,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绵延不绝。
该建筑群时间持续长、类型多,展现了佛、道、儒等不同文化价值的古代建筑艺术作品,连同其中丰富的古代碑刻、壁画等类型的文物遗存,构成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传统文化景观,代表着中国古老的文明传统和突出科技、艺术成就,反映了其作为东方文明发祥地在文明起源和文化融合中的核心角色,也是当今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巨大财富。
其突出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应当受到全人类的珍惜和保护。
澳大利亚文化遗产专家茱丽叶·拉姆齐评价说,"天地之中"的价值无可挑剔,是目前所知最好的人类文化遗产之一。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少林寺等天地之中建筑群每天都吸引着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少林武术更是被中外所关注。
由此,天地之中建筑群的介绍和翻译更体现着非凡的重要意义。
暑假期间,我接连游览了登封的各个景点,尤其着重于世界遗产“天地之中”建筑群的参观和研究,通过这一系列的参观游览,我更加深刻到体验到“天地之中”建筑群中博大的建筑风味和文化底蕴,油生身为登封人的自豪感。
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我着重对各景区的英文介绍,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书院2 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位于登封市嵩山南麓,太室山脚下。
这里山峦环拱,清雅静谧,建筑古朴雅致。
嵩阳书院以优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和理学发源地而闻名于世。
嵩阳书院前身为建于北魏太和八年(484年)的嵩阳寺,五代后唐时改为书院。
嵩阳书院建筑体量适中,青砖灰瓦,古朴雅致。
另外,嵩阳书院还保存有东魏以后石刻15品、古树14株等文物遗存。
嵩阳书院刚开办时的目的:一是避免战乱的影响,二是学者追求隐居生活。
随着官府的重视,官员的加入,影响的扩大,使得书院的教学与科举联系渐趋紧密。
因此,书院建筑的讲堂与考场等在建筑布局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嵩阳书院的主要建筑:
先圣殿:殿内正中有孔子塑像,东西有孔子四大弟子的画像石碑,东为颜回和曾子,西为子思和孟子。
讲堂:讲堂是书院的主要建筑,正房三间,是理学大师程颢、程颐讲学的地方。
道统祠:指儒家传道的地方,祠内陈列有帝尧、大禹和周公的半身塑像。
藏书楼:始建于1684年,重修于1739年,翻修于1989年。
现楼内陈列有清代存书,共计57册,其他文物展品数十件。
嵩阳书院在清代藏书曾多达86万册。
泮池:泮池位于讲堂后面,池上有一青石拱桥。
因孔子故乡在山东曲阜的泮水之滨,泮池的建筑便成了古代高等学府的象征。
“嵩山高万尺,禅意流千秋”嵩山,又称“嵩阳”,位于中国河南省,是中国五岳之一,是中国道家文化和佛教文化的重要圣地。
嵩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嵩山以其壮观的山势和灵秀的自然景观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的底色。
嵩山位于河南省的中部地区,北临洛阳,南濒鄂豫皖三省交界处,东临华山,西近太行山。
山峰高耸入云,规模宏大,是中国北方山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嵩山的壮丽景色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和赞美,诗人们用诗篇歌颂嵩山之美,历史上也有许多文人墨客登临嵩山,留下了许多千古佳作。
嵩山以其险峻的山势闻名于世,尤以其最高峰并称为“中岳”的嵩山太室山最为著名。
嵩山太室山位于嵩山的东北方,海拔高达1542.9米,是中国北方山脉的重要代表之一。
太室山山势险峻,群峰连绵,山峰之上有着悬崖峭壁,岩石嶙峋,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和自然美感。
登上太室山,可以俯瞰整个嵩山脉,感受到嵩山之雄伟壮丽。
嵩山的自然景观也非常丰富多样。
山脚下有茂密的森林和湖泊,可供游客进行休闲娱乐和野外探险。
嵩山内有悠久的文化古迹,如少林寺、嵩阳书院、白云观等,这些古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工艺闻名于世。
特别是少林寺,作为中国佛教的重要圣地之一,吸引了无数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和观光。
少林寺的嵩山派武术和传统医学更是享誉全球,距今已有千百年的历史。
嵩山还是中国武术和道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嵩山派是中国武术的重要流派之一,其特色是内外兼修、刚柔相济、以精湛的技巧和高超的身体素质闻名于世。
嵩山派武术注重内功的修炼和身体的协调性,练习者可以通过修炼武术来增强体质,培养意志力和锻炼身心。
嵩山派武术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还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想精髓,具有很高的研究和欣赏价值。
嵩山还是中国道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道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宗教和哲学体系,以崇尚自然和修炼内丹为主要内容。
嵩山以白云观和嵩阳书院等著名道教寺庙而闻名。
嵩阳寺的前世今生
嵩阳寺位于武汉市蔡甸区索河镇嵩阳山南麓,始建于唐贞观二年,距今已有近1400年历史,曾是江汉平原的朝佛圣地。
相传隋末李渊、李世民父子南征进驻汉阳时,在索河梅子洞西侧发现一峰(古名天皇山),向北能远眺汉水蜿蜒东去,面南可俯视长河悠悠西来,为理想的制高点,便在此安营扎寨,并命名为嵩阳山。
李渊在此收编反隋队伍,并将18名忠勇善战的勇士收为义子,赐李姓,将自身铁甲拆为18片分赐为信物,许诺得天下后凭铁甲领享爵禄。
待李世民登基时,18壮士只剩5人,铁甲已一片不存,邀赏者却挤满宫殿,难辨真假。
后李世民采徐茂公献策,以皇家名义在嵩阳山建一禅林,令名将尉迟恭督修。
凡李姓愿为僧者,不论有无铁甲,皆享皇家爵禄;不愿为僧者,亦可在此安家。
因此,索河镇有同姓异宗的六个李姓,皆争为李唐后裔。
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李世民赐匾御书“嵩阳寺”,蓝底金字,上款为“大唐贞观二年李世民敕赐”,下款是“尉迟敬德监修”。
寺门楼内挂有“临济正宗”五角宗牌,寺门两旁设有木雕弹簧机关人,肃然毕立,凡过往者踩动地板时,机关人便随之合掌致礼,如同真人。
嵩阳寺属佛教临济宗,历四十四世而终。
古时嵩阳寺巍峨雄伟,金碧辉煌,可容戒僧六百名,有各类木雕和泥塑佛像五百余座,建有大雄宝殿、罗汉堂、藏经阁、斋堂、方丈寮、四种弟子寮、讲经堂及客堂,纵横交错,脉脉相通。
寺左侧建有偏寺,寺右侧建有嵩阳书院,明代戴金、熊伯龙、刘子壮、李国林都曾在书院读书。
熊伯龙曾为嵩
阳书院大门作楹联:“嵩峦绿添春雨后,阳门金纳百花前。
”戴金曾在寺院吟诗道:“青山南麓寺连塘,乘暇来咨解脱香。
宝偈欲闻皆训语,缁衣何虑别冠裳。
凭谁绝俗参神域,自我清心即上方。
莫道从前夸白足,梅窗深处耀灵阳。
”
嵩阳寺四周松竹环抱,境地清幽。
寺右侧的山坳间有卓锡泉,世传系骆禅师“卓锡出之”,泉侧有坐禅石,传为骆禅师参禅处。
明人赵弼有诗咏道:“山顶云根不计年,高僧曾此坐枯禅。
春风桃李花开处,绝胜西方七宝莲”。
清人龚台撰有《嵩阳寺记》,描写景物极详极佳:“春夏之交,万壑争流,草木际天,山葩野卉,香气馥郁。
而寺外松声谡谡如老龙吟,令人流连忘返。
时或月出东山,雾隐南岗,松鹤争巢,唳声横空,与疏钟清磬相间俱发,其清景逸改,不减辋川,为向往者久之!因自梅来游之晚也。
虽金碧未极辉煌,土木未极钜丽,而揽山之秀,抱泉之幽,聆松之涛,阴竹之翠,直令我低回之下,麈襟顿滌”。
好一幅辋川山水图,疑似人间仙境。
可惜王维未曾游历,否则他要另出一册《嵩阳诗集》了。
嵩阳寺在元代以后四次遭毁,四度恢复重建。
元至正年间,蒙古人坐轿到寺里观看机关人,停在寺外的轿子上的遮阳盖丢失,疑寺内有鬼,纵火将寺院烧毁大半。
明末,在广东任参议道的李国林(索河姜李家人)为嵩阳寺撰《百字祝》,该寺住持仁德和尚分赠本邑大户人家,募捐复修嵩阳寺,并置寺田十余亩。
至清中期又毁。
据残存的嵩阳寺功德碑记载,清嘉庆二十二年,周边信众又集资复修了一次。
咸丰二年,太平军进驻索河,烧毁主寺。
民国二年,汉川马口的朱明善(混名朱屠户)纵火将寺庙全部烧毁。
当时的末任住持云峰和尚将未烬之物搭棚苦度三载,后四处化缘,在废墟上建起天佛殿及僧房,聊续香火。
僧房有一楹联,倒也别致,据说为一游方僧人所题,联曰:“一灯僧馆闭,风凉花敛;双耳草虫秋,室小佛香”。
建国初,寺僧遣散,嵩阳寺被改建成嵩阳苗圃场,1958年将寺庙建筑全部拆除,重新改建为国营嵩阳林场,旋场部东迁莲池庵旧址,嵩阳寺旧址改为嵩阳林场嵩阳分场。
改革开放以来,重建嵩阳寺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2012年,在武汉市宗教局、市佛协、蔡甸区政府、区宗教局及各部门的支持配合下,蔡甸积极开展嵩阳寺重建工作。
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祖师殿、藏经阁五座大殿先后竣工,五座建筑构成了嵩阳寺的中轴线。
大殿内,十几尊三四米高的黄铜镀金佛像庄严耸立,大雄宝殿旁,摆放着4块清朝乾隆、道光、咸丰、同治年间的和尚墓碑,其中最早的一块墓碑上写着“龙祥堂上圆寂先师上隐下莘经公和尚”,右边小字写着“大清乾隆贰拾陆年岁次辛巳孟冬月”。
山门上的嵩阳寺匾额为星云大师所题,寺前广场上立有十二生肖华表,格外夺目。
广场前面新建有水库,碧波荡漾,清荷飘香。
全寺建筑规制宏伟,金壁辉煌,有唐代遗风。
寺址座落于双龙蜿蜒的怀抱之中,前临深池,后靠高山,两侧有矮山,风水绝佳,属典型的“太师椅”地形,实为佛家万年福地。
这真是,五龙捧圣传千古,
一寺飞檐挡万风。
盛世重光追往事,梵钟云影播西东。
(志益于2009年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