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式生态建筑中庭的自然通风设计策略(1)
- 格式:pdf
- 大小:726.15 KB
- 文档页数:7
装配式建筑中自然通风与被动式设计的优化与实践自然通风是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它可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并减少对能源的依赖。
同时,在装配式建筑中采用被动式设计也是一个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装配式建筑中优化自然通风和被动式设计,并通过实践案例加以说明。
一、自然通风的优化1. 确定建筑朝向在装配式建筑的设计中,确定房屋朝向是关键因素之一。
合理选择朝向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气流进行通风,减少能源消耗。
根据当地气候特点,确定房屋主要活动区域的朝南或朝北,可使夏季通风降温,冬季获取阳光辐射。
2. 设计适宜的窗户和门在装配式建筑中,选择大小合适、位置恰当的窗户和门是确保良好气流循环的关键。
通过良好位置规划和采用多种开启方式,可以使空气有效进出室内,并形成自然通风的环流。
3. 选择适当的遮阳措施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合理设置遮阳装置可以有效降低室内温度。
选择适当的草坪、棚架或者遮阳板等,以阻挡直射阳光和热量进入室内,同时保持良好的通风效果。
二、被动式设计的优化1. 充分利用日照装配式建筑中,被动式设计利用日照来提供室内照明和采暖,并减少对人工照明和加热系统的依赖。
通过合理设计窗户和天窗,使得阳光可以最大限度地进入室内,提供充足的自然光线。
另外,在寒冷地区可以考虑使用太阳能集热器或者地面辐射采暖系统。
2. 优化墙体结构在装配式建筑中,优化墙体结构是实现被动式设计的重要方式之一。
采用高效隔热材料和隔热层可以有效降低能量消耗。
此外,设计隔音性能良好的墙体结构也有助于提高住房舒适度。
3. 合理利用通风高度在装配式建筑的被动式设计中,合理设置通风高度可以有效促进空气对流和通风效果。
通过设置高窗或者开放式天井等措施,可以使热空气自然上升并排出室外,同时引入新鲜空气。
三、实践案例展示以某装配式建筑为例,该建筑坐落于一个山谷之间,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自然通风和被动式设计的优化。
首先,在朝南方向设置了大面积的玻璃窗户和滑动门,并在北侧设置相应的采光窗口。
生态建筑自然通风设计问题分析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好,对各个方面所做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和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建筑方面,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建筑能够满足在生活上的享受与心理上的满足,生态建筑在实际应用中受到的人们的广泛认可。
就生态建筑来看,其主要是为了提供给人们一个舒适、自然的环境,所以,在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到同时设计以及绿化设计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生态建筑整体设计中,通风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怎样才能够最大程度的确保建筑通风满足人们的要求,是生态建筑设计中所必须要考虑的。
1、自然通风设计方式1.1通过风力实现通风设计在走过狭窄的弄堂时,所感受到的风力往往都会比宽阔的马路上所感受到的风力更大,在一些情况下这些风力还会对人的前行造成阻碍,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风压的作用。
在生态建筑的自然通风设计当中,能够对风力的作用进行有效的利用,可以利用风压差,来使得空气可以于封闭的室内实现循环的流动。
在此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建筑中的风压适当,必须在适当的外部风的情况下来实现对风力的催动,以此来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对舒适度的要求。
要对风力进行调节,应通过建筑的构造以及迎风墙修建的角度、位置来实现。
例如,在需要空气室内流通最快的情况下,可以对迎风墙与风的角度垂直进行调节,从而使得墙所受到的压力最大,并使得房屋角负压力最大,以此来实现最高风压。
1.2通过热力实现通风设计要想利用热力来完成对房屋的自然通风设计,就要确保外部环境满足其设计需要。
我们所常说的树荫底下好乘凉就是对植被的利用,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在建筑屋附近,可以种植大量的植被,以此来保障热压作用实现自然通风。
在生态建筑中,在其附近种植大量的植被,能够使得建筑内、外部产生一定的热力差。
在热空气密度小而冷空气密度大的情况下,空气冷热不均就将造成热空气向房屋上方流动的现象,为了实现对循环热空气的排出,可以在房屋上设置一定的排风口,从而完成自然通风设计。
建筑技术的未来自然通风与被动式设计的结合未来的建筑技术将更加注重自然通风和被动式设计的结合,以提供更加舒适和环保的建筑环境。
这种趋势的背后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的日益关注,以及对能源效率和空气质量的要求。
一、自然通风的重要性自然通风是利用自然气流来调节建筑内部温度和湿度的一种被动技术。
相比于机械通风系统,自然通风不仅能够减少能源消耗,还能够提供更加健康和舒适的室内空气。
自然通风的核心原理是通过巧妙设计的通风系统,利用气流的驱动力来实现空气的流动,从而达到温度调节和通风换气的目的。
二、自然通风与被动式设计的结合被动式设计是指通过建筑的设计和布局来最大化利用自然资源,如阳光、风力等。
在自然通风方面,被动式设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与自然通风的结合:1. 建筑布局:建筑的朝向和布局是影响自然通风效果的重要因素。
合理选择建筑朝向,使得建筑能够最大程度地接受自然气流的影响,有利于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排放。
2. 采用通风设施:利用建筑的结构和设备来增强自然通风效果。
例如,通过设置透风窗、通风管道、风帘等可以引导和控制气流的传播和流动,以实现室内温度和湿度的调节。
3. 自然通风与节能建筑的结合:自然通风和节能建筑可以相互促进。
一方面,自然通风可以减少对机械通风系统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另一方面,节能建筑可以通过保温和隔热等手段来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进一步改善自然通风的效果。
三、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对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自然通风与被动式设计的结合将在未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
以下是未来可能出现的一些发展趋势:1. 借鉴自然界:未来的建筑设计可能会更多地借鉴自然界的原理,例如仿生设计的原则。
通过模仿自然界中的优秀设计,可以实现更加高效和智能的自然通风系统。
2. 使用智能技术:随着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的建筑可能会采用智能系统来实现自然通风的优化控制。
通过传感器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室内外温度、湿度和气流等参数,从而实现对自然通风系统的智能调节和优化。
建筑中庭日照通风方案建筑中庭日照通风方案是为了保证建筑物中庭区域能够得到足够的自然光线和空气流通,提供一个舒适的室内环境。
下面是一个关于建筑中庭日照通风方案的1000字详细介绍:一、设计原则1. 最大化自然光线: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材料选择,使中庭能够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减少对人工照明的依赖。
2. 优化通风效果:采用合适的通风设计和装置,确保中庭内的空气流通,降低建筑的能耗。
3. 考虑季节变化:中庭日照和通风方案应在不同季节下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保持室内的舒适度。
二、布局设计1. 中庭的位置:中庭应尽可能地靠近建筑的中心位置,以确保光线和空气能够更好地覆盖整个建筑。
2. 中庭的形状和大小:根据建筑的具体情况,中庭的形状和大小应经过精心设计,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太阳光和通风效果。
三、材料选择1. 透明材料:中庭的顶部和围墙应选用具有良好透光性能的材料,如玻璃,使阳光能够透过材料照射到中庭内部。
2. 隔热材料:为了防止中庭过热,应在顶部安装隔热材料,如太阳能反射材料,以减少阳光的热量进入中庭。
四、通风设计1. 天窗设计:中庭的顶部设计天窗,可以实现自然通风效果,并增加室内的采光。
天窗的开启和关闭可采用自动控制系统,根据室内温度和湿度变化来调整。
2. 空调系统:为了能够在炎热的夏季提供舒适的室温,可以配备由中央空调系统控制的通风系统,调节中庭和周围建筑的温度。
五、季节变化的考虑1. 冬季:为了充分利用冬季的阳光,可以采用可移动隔热材料,阻挡冷空气进入中庭,同时保留阳光照射。
可以考虑加设加热设备,提供舒适的室内温度。
2. 夏季:为了防止中庭过热,可以采用遮阳措施,如百叶窗、遮阳帘等。
在通风设计上,可以设置柜体和通风口,通过对流来降低室内温度。
六、其他考虑因素1. 绿化环境:在中庭内设置适宜的绿化植物、水体等,可以提供清新的空气,降低室内温度。
2. 室内照明:为了在夜间和阴天保证足够的照明,应在中庭内进行合理的室内照明设计,包括照明设备的选择和布置。
绿色建筑如何实现建筑物的被动式通风系统在当今追求可持续发展和节能环保的时代,绿色建筑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其中,实现建筑物的被动式通风系统是绿色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被动式通风系统利用自然力量,如风压、热压等,无需依赖机械动力就能为建筑物提供新鲜空气和良好的室内环境,不仅能降低能源消耗,还能提高居住者的舒适度和健康水平。
那么,绿色建筑究竟是如何实现这一神奇的被动式通风系统的呢?首先,合理的建筑布局是实现被动式通风的基础。
建筑物的朝向、形状和间距都会影响通风效果。
一般来说,建筑物应尽量朝向主导风向,以充分利用风压。
例如,在北半球,建筑物的长边宜与夏季主导风向平行,这样可以让风更顺畅地进入室内。
同时,建筑物的形状也会对风的流动产生影响。
流线型的建筑外形能够减少风的阻力,使风更易于环绕和穿透建筑物。
此外,相邻建筑物之间应保持适当的间距,避免阻挡风的流动,为自然通风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其次,开口的设计在被动式通风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
窗户、门、通风口等开口的位置、大小和形式都需要精心规划。
窗户的位置应根据室内空间的功能和通风需求来确定。
例如,在卧室和客厅等主要活动区域,窗户应设置在相对的墙壁上,以形成良好的穿堂风。
窗户的大小也很重要,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影响通风效果。
一般来说,窗户面积应占房间地板面积的一定比例,以保证足够的通风量。
此外,还可以采用可调节的窗户,如百叶窗、推窗等,以便根据不同的天气和季节灵活控制通风。
通风道的设置也是实现被动式通风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风道可以是专门设计的风道,也可以利用建筑物内部的空间,如楼梯间、中庭等。
在设计通风道时,要考虑风道的形状、尺寸和表面材质,以减少风的阻力和提高通风效率。
例如,风道应尽量保持笔直和光滑,避免急转弯和粗糙的表面。
同时,还可以在通风道中设置导流板或风扇等辅助装置,增强通风效果。
热压效应也是被动式通风系统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由于室内外温度的差异,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沉,从而形成自然的气流循环。
绿色建筑如何实现被动式设计在当今社会,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绿色建筑逐渐成为建筑领域的热门话题。
其中,被动式设计作为一种高效、节能且环保的设计理念,在绿色建筑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绿色建筑究竟是如何实现被动式设计的呢?被动式设计,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合理利用建筑自身及其周边环境的自然条件,如阳光、风力、温度等,来满足建筑的能源需求,减少对机械系统和外部能源的依赖。
这种设计理念旨在创造一个舒适、健康且节能的室内环境,同时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首先,选址与规划是实现被动式设计的基础。
在选择建筑场地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以及周边环境。
例如,在阳光充足的地区,应确保建筑能够最大程度地接受日照,以利用太阳能进行采暖和照明;在风力资源丰富的地方,可以通过合理的布局来引导自然风进入建筑,实现通风降温。
此外,建筑的朝向也至关重要。
在北半球,坐北朝南的建筑能够更好地获取冬季的阳光,减少夏季的太阳直射,从而降低室内的空调和采暖负荷。
建筑的外形和布局也是被动式设计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外形设计可以减少建筑与外界环境的热量交换。
例如,采用紧凑的建筑形态可以降低建筑的外表面积,减少热量散失;而设置遮阳设施,如挑檐、阳台、百叶窗等,可以有效阻挡夏季的阳光直射,降低室内温度。
在布局方面,将功能相似的房间集中布置,可以减少能源的分散消耗。
同时,通过设置通风廊道和中庭等空间,可以促进空气流通,提高室内的通风效果。
窗户的设计在被动式设计中起着关键作用。
窗户不仅是采光的通道,也是热量交换的重要部位。
选择合适的窗户类型和尺寸,以及合理的窗户位置,可以有效地控制室内的采光和温度。
例如,使用双层或三层中空玻璃窗户,可以提高窗户的保温性能,减少热量损失;在南侧窗户面积适当增大,以增加冬季的日照得热,而在东西侧窗户面积适当减小,并设置遮阳设施,以减少夏季的太阳辐射。
此外,窗户的开启方式也会影响通风效果,可根据需要设置不同形式的窗户,如平开窗、推拉窗、悬窗等,以满足不同季节的通风需求。
建筑技术开发Build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建筑设计Architectural Design第46卷第2期2019年1月寒冷地区基丁被动式理念的生态中庭设计策略张子奇(山东建筑大学,济南250101)[摘要]中庭空间作为当前建筑空间中十分重要的空间概念之一,是连接室内环境与外部自然环境的桥梁。
然而,中庭的所带来的能耗问题越来越显著,成为了现代建筑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以北方寒冷地区为例,分析了寒冷地区独特气候条件下,中庭的类型、朝向选择,中庭的平面、剖面尺度把握,依据中庭被动式设计策略进行建筑方案设计,使得建筑中庭可以更好地调节室内温度,改善建筑热环境,从而降低建筑的能耗,节约能源。
[关键词]被动式设计;寒冷地区;建筑中庭F中图分类号]TU83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523X(2019)02-0025-02Design Strategy of Ecological Atrium Based on PassiveConcept in Cold RegionsZhang Zi-qi[Abstract]Atrium space,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pace concepts in current architectural space,is a bridge connecting the indoor environment with the external natxiral environment.However,the energy consumption caused by atrium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which has become a problem that can not be ignored in modem buildings.Taking the northern cold regio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type and orientation choice of atrium under the unique climate conditions,grasps the plane and section scale of atrium,and designs the architectural scheme according to the passive design strategy of atrium,so that the atrium can better adjust the indoor temperature and improve the thermal environment of the building.It can reduc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buildings and save energy.[Keywords]passive design;cold area;building atrium中庭是现代建筑中非要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不仅可以丰富建筑空间,增加层与层之间的沟通,交流,还可为建筑的被动式设计提供便利。
被动式建筑策略解读被动式建筑策略是一种注重能源效率和环境可持续性的建筑设计理念。
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采用科学技术手段,被动式建筑策略旨在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外部能源的依赖,提高建筑的舒适性和可持续性。
本文将对被动式建筑策略进行解读,探讨其原理和应用。
一、被动式建筑策略的原理被动式建筑策略的核心原理是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现象来实现建筑的能源效率。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太阳能利用:被动式建筑策略充分利用太阳能,通过合理的朝向和窗户设计,最大程度地利用太阳辐射热量,减少对外部供暖和空调系统的依赖。
例如,在北半球的建筑中,南向窗户可以增加室内的日照和采暖效果。
2. 自然通风:被动式建筑策略通过合理的通风设计,利用自然气流来实现室内空气的流通和调节。
例如,通过设置可开启的窗户和通风口,利用自然气流实现室内空气的新鲜和循环。
3. 热负荷控制:被动式建筑策略通过合理的隔热和保温设计,减少建筑的热负荷,降低对外部供暖和空调系统的需求。
例如,采用高效隔热材料和双层窗户,减少热量的传递和损失。
4. 自然采光:被动式建筑策略通过合理的采光设计,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光线,减少对人工照明的需求。
例如,采用大面积的窗户和天窗,增加室内的自然采光效果。
二、被动式建筑策略的应用被动式建筑策略在实际建筑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 住宅建筑:被动式建筑策略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通过合理的朝向和窗户设计,利用太阳能和自然通风来实现室内的舒适和节能。
同时,通过隔热和保温设计,减少能源的消耗。
2. 办公建筑:被动式建筑策略在办公建筑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合理的采光和通风设计,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舒适感。
同时,通过节能措施,减少能源的消耗,降低运营成本。
3. 公共建筑:被动式建筑策略在公共建筑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例如,通过合理的采光和通风设计,提高公共场所的舒适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通过节能措施,减少能源的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被动房新风设计及应用被动房是一种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的低能耗建筑,它采用了多种策略来减少能量的使用,其中包括被动冷却和被动加热技术。
而新风系统则是被动房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负责调节室内空气的湿度、温度和清洁度,保证室内环境的舒适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被动房新风设计及其应用。
被动房新风设计的原则是在最大限度地减少能耗的基础上,保持室内空气质量的良好。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设计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新风系统的位置和布局:新风系统应该位于建筑中央位置,以便空气能够均匀地分布到各个房间。
同时,外部气流要充分利用自然的排风和通风通道,避免对室内环境产生影响。
2. 换气量的计算:换气量的计算要根据房间的使用情况和人员活动水平来确定。
根据建筑的大小、朝向和密封性能等因素,合理确定新风系统的换气量,以避免能源浪费。
3. 湿度和温度控制:新风系统应该能够调整室内湿度和温度,以确保舒适的室内环境。
一些先进的被动房新风系统可以根据外界环境条件自动调节,达到最佳的湿度和温度水平。
4. 过滤和净化功能:新风系统应该有过滤和净化功能,能够去除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和颗粒物,提供清洁的室内空气质量。
一些新风系统还可以利用太阳能或其他新能源来实现净化功能。
被动房新风系统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不仅在住宅建筑中得到应用,还在商业和办公建筑中得到推广。
下面将介绍几个典型的被动房新风系统应用案例:1. 自然通风系统:自然通风系统利用建筑的朝向、窗口和气流控制装置等,通过合理调节自然气流的流动方向和速度来实现室内新鲜空气的进出。
该系统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同时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2. 通风换气系统:这种系统通过设置换气机械设备,将新鲜空气从室外引入,并将室内的污染气体排出,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度。
换气系统通常与空调系统配合使用,能够提供更好的室内空气质量。
3. 新风净化系统:这种系统通过过滤和净化设备来去除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和颗粒物,提供更加清洁的室内空气环境。
被动式建筑通风施工方案一、引言建筑通风是保持室内空气质量和舒适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建筑工程中,采用被动式建筑通风方案能够实现高效的空气流动,减少对传统通风系统的依赖。
本文将介绍被动式建筑通风施工方案的原理和应用,以期为建筑行业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二、被动式建筑通风施工原理被动式建筑通风指的是通过自然能源,如风力、气压差等,实现室内外空气流通的通风方式。
它借助建筑的结构特点,通过合理的设计与施工,优化空气流动路径,提升通风效果。
被动式建筑通风施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风口和开口设计在建筑的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建筑内外的气压差异。
通过合理设置风口和开口,可以调节建筑内部的气流速度和流向,达到良好的通风效果。
同时,要注意风口和开口的布局位置,以确保室内空气能够顺畅地流动。
2. 自然通风设计被动式建筑通风可以利用建筑的自然能量,如自然风力、温差等。
在设计中,要选择合适的通风装置和材料,提供良好的空气流通路径,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能源。
此外,还可以安装遮阳设施和窗帘等,来调节室内的温度和光线,提高舒适性。
3. 气流模拟与优化通过气流模拟技术,可以模拟建筑内外的空气流动情况,并对通风效果进行优化。
通过调整建筑的形状、细节和材料选择,可以改善通风效果,提高空气质量。
此外,还可以利用遮挡物和缓冲器件来增加气流的流速和均匀性,提高通风效果,减少能源消耗。
三、被动式建筑通风施工方案的应用被动式建筑通风施工方案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 住宅建筑在住宅建筑中,采用被动式建筑通风方案可以有效地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减少潮湿、霉变等问题的发生。
合理设置风口和开口,选择适宜的通风装置和材料,可以实现自然通风,减少对空调系统的依赖,节约能源。
2. 商业建筑商业建筑通常有较大的面积和许多房间,被动式建筑通风方案可以提供良好的空气流通,改善室内环境。
通过合理设计的风口和开口,可以使空气循环更加顺畅,减少异味和有害物质的滞留。
生态建筑设计原则及其自然通风设计方法【摘要】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一个时代话题,而生态建筑也势必会成为一个发展趋势,未来的建筑也必须要节能省耗,减少污染,保护自然生态而又适应社会发展。
本文首先介绍了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然后详细谈谈生态建筑的自然通风设计方法。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原则;自然通风生态建筑技术更加强调高效、低能耗;高技术、低污染;高附加值、低运行费用;以人为本、舒适健康,为人们创造一种协调、平衡的人工生态环境,提供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技术。
生态建筑设计是用生态学的观点从宏观上研究自然环境与人的关系,强调现代城市建筑应该适应自然规律、结合自然。
一、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1、整体设计原则尊重自然是生态建筑最基本的内涵,使人的行为与自然环境的发展取得同等地位,与环境建立起一种新的协作关系,是一种与环境共生意识的体现。
不应把生态建筑看作一个简单的建筑单体去做设计,而应当在满足业主要求和建筑本身的目的性的前提下将其所在的区域纳入其所在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的各个方面,尊重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特点,自觉促进技术与人文的有机结合,将各种因素统一考虑,权衡比较,从中选择最优的解答,建立不破坏区域环境、技术运用适当、人性化的居住社区和城市环境。
整体设计原则主要体现在对建筑场地的充分考虑,包括对地理环境、场地气候条件的影响,建筑物朝向、布局,对地形、地势的利用等。
2、高效无污染原则这个原则有三方面的含义:①运用新材料、新结构、智能建筑体系,尽可能多地降低能耗,减少各种资源和材料的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根据建筑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在设计中尽量考虑可再生能源利用,如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合理进行建筑设计,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损耗和浪费,提倡能源的重复循环使用。
②建筑材料的无害化,避免选用含有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建筑材料,给自然环境带来危害;尽可能使用可再生的地方建筑材料,结合当地技术以降低建造成本,树立建筑材料蕴藏能量和循环使用的意识。
2019年2月【产业论坛】住宅与房地产2 生态建筑中的自然通风设计*周兆辉,苏志彬(聊城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山东 聊城 252059)摘要:随着可持续战略的提出,自然通风的优越性越来越受到广大生态建筑设计者的重视。
自然通风的组织设计也成为了生态建筑研究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介绍了生态建筑中自然通风设计的三大原理,然后提出了利用建筑构造去实现室内通风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生态建筑;自然通风;措施中图分类号:TU8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6012(2019)02-0002-01生态建筑是以当地的生态环境为前提,将建筑学与生态学及其他学科相结合,得到的一种舒适宜居、节能高效的建筑,它是应对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
生态建筑的设计方法多种多样,其中自然通风的组织设计是生态建筑设计中引起广泛关注的一种技术。
风是空气从气压大的地方向气压小的地方流动而形成的,合理利用自然风,不仅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更能给居住者提供一个清新的居所,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同时满足人们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需求。
1 自然通风组织设计的原理1.1 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利用风压来实现自然通风,本质是利用风的流动性造成建筑物不同侧面各点大气压力的不同,当风吹过建筑物时,风受到建筑物的阻碍,风速会下降,使风部分动能转化为压能,所以在建筑物的迎风面上,会产生高于大气压的正压力,而建筑物的两侧及背面,空气的绕流会使气流截面收缩,流速增大,从而产生低于大气压的负压。
此时,若在建筑物正面及其他侧面开窗,则会由于风压差的存在,而形成穿堂风。
在进行建筑物设计时,要结合建筑物走向及当地的主导风向,来确定开窗位置,合理组织穿堂风,提高室内舒适度[1]。
1.2 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热压下的自然通风,是利用室内外温度的不同而实现的。
当室内外存在温差时,室内温度较高,会使室内的空气发生对流作用而上升,若据此在建筑物顶部设排气孔,则室内的热空气会排到室外,而在建筑物的底部,由于气流的上升,该处的空气变得稀薄,产生负压区,将室外的冷空气在底部吸入,如此一来,便形成了热压下的自然通风。
建筑物的自然通风与日照设计策略现代建筑设计越来越注重可持续性发展,其中自然通风与日照设计策略成为了重要的环保考量因素。
自然通风和日照设计策略不仅可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和舒适度,还可以减少能源消耗。
在建筑设计中,如何合理利用自然通风和日照资源,成为了设计师们关注的焦点。
自然通风是通过经过合理布局和设计的建筑元素,如窗户、门、天窗和通风口等,利用大气自身的压力差形成流通空气的现象。
正确运用自然通风设计策略可以有效地改善室内空气质量,降低空调使用频率,减少能源消耗。
当然,在设计中要考虑到建筑的位置、日照角度、气候条件以及周围环境等因素。
例如,在南方的炎热地区,可以通过设计透明玻璃门、窗或天窗等,增加室内外的空气流动,改善室内的通风状况,以减轻空调的使用频率。
而在北方寒冷地区,可以运用玻璃幕墙和太阳能建筑材料,增加室内的日照和自然采暖,降低取暖的能源消耗。
在自然通风设计策略中,窗户的尺寸和位置也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窗户应该合理地布局在建筑的两个方向上,以便形成差压并促进空气流动。
此外,在空气流动方面,窗户还可以通过对打开角度的控制来改变室内外气流的量和速度。
可以通过调整窗户的角度,利用自然气流进行适度通风,提高室内空气的新鲜度和流动性。
当然,在开窗通风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建筑的保温性能,以免过度的通风,导致能源的浪费。
除了自然通风,日照设计策略也是建筑设计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合理利用太阳光资源既能提高室内采光状况,又能减少电力的消耗。
在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建筑的朝向和窗户的设计来调整室内的日照条件。
朝南的窗户可以让室内充分地接受到阳光的照射,使得室内明亮温暖。
而朝北的窗户可以减少直射阳光的影响,以避免过热。
在设计高楼大厦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运用庭院、通天井等设计手法,以便通过中庭或空旷的空间形成自然采光。
此外,还可以利用反射板、光井和天窗等设计元素引导和分散阳光,使得室内的采光更加均匀。
通过合理的自然通风和日照设计策略,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建筑的舒适度和能源效率。
生态建筑设计中的被动式通风冷却技术摘要:基于自然通风原理的被动式冷却方法,利用空气动力与自然资源实现建筑夏季的冷却。
在遵循自然法则的基础上满足建筑空间的舒适要求,是当前生态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策略。
从适应自然降低建筑能耗的思路出发,简要分析了其技术原理,并且结合建筑设计探讨了这项技术的应用方式。
关键字:被动式冷却PDEC系统自然通风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深入、绿色生态理念的提出以及人们对空气环境要求的提高,在今天全球能源、“建筑综合症”,流感等问题的多重压力下,被动式通风冷却这一传统的、健康的、生态适宜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它可以在低能耗、对环境无危害的状态下实现室内冷却降温,从而改变当前建筑使用大量机械设备来创造舒适环境的做法。
通过合理的技术设计手法处理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已经成为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1.现代被动式通风冷却技术的实现形式1.1风压通风风压通风就是利用建筑的迎风面和背风面之间的压力差实现空气的流通。
压力差的大小与建筑的形式、建筑与风的夹角以及建筑周围的环境有关。
当风垂直吹向建筑的正立面时,迎风面中心处正压最大,在屋角和屋脊处负压最大。
1.2热压通风热压通风是利用建筑内部空气的热压差,即通常讲的“烟囱效应”,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来实现,热压作用与进、出口的高差和室内外的温差有关。
与风压式自然通风不同,热压式自然通风更能适应常变和不良的外部风环境。
如同济大学建筑系馆中庭就是利用热压通风的生态案例。
1.3风压与热压相结合的通风在建筑的自然通风设计中,风压通风与热压通风是同时存在的,互为补充、密不可分的。
一般来说,在建筑进深较小的部位多利用风压来直接通风,而进深较大的部位则多利用热压来达到通风效果。
借助于自然通风的被动式冷却技术是生态技术策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采用合理的被动式设计来创造舒适的建筑使用环境,减少能耗的同时又能创造出满足人的需求以及环境效益,在当前生态建筑设计探索与建筑节能设计研究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