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科复习重点纲要)

五科复习重点纲要)

五科复习重点纲要)
五科复习重点纲要)

华南农业大学 2015 年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兽医硕士专业学位《兽医基础》考试大纲

一、适用范围:兽医硕士

二、考试范围包括五个部分(每个部分75分):动物学、动物生理学、兽医病理

学、兽医药理学、兽医临床诊断。考生任选两个部分作答。

动物学

第一部分:参考书目

《普通动物学》(第二版),张训蒲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06。

其它《动物学》或《普通动物学》教参也可。

第二部分:主要内容

绪论

了解生物多样性现状与保护、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生命世界中的地位、动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动物学基本分类知识;掌握生物多样性、物种及动物学基本概念。

1 动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了解生命有机体的构成,掌握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等重要概念。

2 原生动物门

掌握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四个主要纲的主要区别;掌握主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及生活史特征,了解原生动物的系统发展,与人类的关系。

3 多细胞动物的起源与个体发育

理解多细胞动物的起源、证据及主要学说;了解生物个体发育的主要阶段及其特点;掌握生物发生律的概念。

4 多孔动物门(海绵动物门)

掌握体型、骨针、水沟系、胚层逆转等多孔动物的主要特征;了解多孔动物的类群及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与地位。

5 腔肠动物门

掌握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其三个纲的主要区别,以水螅为代表,掌握腔肠动物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了解两胚层、原始消化腔及神经网出现的生物学意义。

6 扁形动物门

掌握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了解两侧对称、中胚层的形成等重要机能结构出现对动物进化的意义;以涡虫为代表,掌握扁形动物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了解扁形动物的系统分类及演化;了解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性表现,初步理解寄生虫与寄主的关系及防治原则。

7 原腔动物

掌握原腔动物的特征及主要类群;理解线虫动物门的特征,了解蛔虫的结构

及生活史。

8 环节动物门

掌握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掌握代表动物环毛蚓的形态、结构及发育;了解环节动物门的分类系统及经济意义。

9 软体动物门

掌握软体动物门的特征;基本掌握软体动物各类群的特征,理解主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认识常见的软体动物;了解软体动物的经济意义。

10 节肢动物门

掌握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理解节肢动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初步掌握节肢动物各类群的主要区别点,掌握昆虫纲的特点,理解代表动物蝗虫的形态、结构特征;认识常见的节肢动物;了解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1 棘皮动物门

掌握棘皮动物的主要特征,理解其代表动物,了解棘皮动物的主要类群。12 半索动物门

了解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理解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的地位。

13 脊索动物概述

掌握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脊索动物的次要特征;了解脊索动物门的分类情况。理解脊椎动物器官、系统的结构模式及主要特征。掌握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

14 圆口纲

了解圆口纲的主要特征及主要类群。

15 鱼纲

从形态结构特点理解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系列特征;了解鱼类的多样性,并熟悉常见鱼类的分类地位;了解鱼类的生态及经济意义。

16 两栖纲

从结构特征了解两栖纲初步适应陆栖生活的矛盾性;掌握两栖类的多样性;了解两栖类的生态及经济意义。

17 爬行纲

重点掌握爬行动物适应陆栖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羊膜卵出现的意义。了解爬行动物的多样性、生态及经济意义。

18 鸟纲

重点掌握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结构特征。了解鸟类多样性、生态及经济意义。

19 哺乳纲

从形态结构特点理解哺乳动物进化的高级性和完善性。了解哺乳动物多样性,并熟悉常见哺乳动物的分类地位。

20 脊椎动物的起源与进化。

了解脊椎动物各纲的起源及分支进化情况。

第三部分:基本题型及分值

1、填空:20-30空,10-15分;

2、选择题:10小题,10分;

3、判断题:10小题,10分;

4、名词解释:5个名词,10分;

5、论述题与问答题:5小题,25分;

6、填图题:5-10分。

动物生理学

第一部分:参考书目

《动物生理学》欧阳伍庆主编,科学出版社。

第三部分:基本题型

1、名次解释;

2、填空;

3、简答题;

4、分析论述题

兽医病理学

第一部分:参考书目

《兽医病理学》(第二版),赵德明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家畜病理学》(第四版),马学恩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第二部分:主要内容

一、绪论与疾病概论(3分)

疾病的概念、原因和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血液循环障碍(7分)

充血、淤血、出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休克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影响与结局。

三、水盐代谢及酸碱平衡紊乱(5分)

脱水、水中毒和水肿的概念、机理和病理变化。各型脱水、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原因、特点及其处理原则。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及检测指标,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

四、组织与细胞损伤(5分)

萎缩概念,类型和病理变化。颗粒变性、水泡变性、脂肪变性的概念、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玻璃样变性、淀粉样变性、粘液样变性的病理变化。坏死的概念、病理变化、类型和结局。

五、组织修复、代偿与适应(3分)

适应、肥大、化生、修复与代偿的概念。再生的类型和组织的再生能力。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和功能。创伤愈合和骨折愈合的过程。

六、炎症(10分)

炎症的概念及病因、基本病理变化、局部症状和全身反应、类型与结局、炎症介质。

七、肿瘤(7分)

肿瘤生物学、肿瘤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八、发热及缺氧(8分)

发热的概念、原因与机理、经过及其特点。缺氧的概念、常用的检测指标及其意义,缺氧的类型、病因及对机体的影响。

九、心血管系统病理(3分)

心脏机能障碍。心内膜炎、各型心肌炎和心包炎的原因、机理、类型、病理变化和对机体的影响。

十、呼吸系统病理(5分)

呼吸功能不全。各型肺炎的概念、原因与机理、病理变化与结局。肺萎陷和肺气肿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和对机体的影响。

十一、消化系统病理(2分)

各型胃肠炎的原因、病理变化和对机体的影响。肝炎的原因、类型和病理变化。肝硬变的概念、病理变化和对机体的影响。

十二、神经系统病理(7分)

卫星现象、噬神经元现象、血管周围管套形成的概念。各型脑炎的病理变化特点。脑软化的概念与原因。

十三、泌尿生殖系统病理(3分)

肾炎的病因、机理与病理变化。肾病的概念、原因和病理变化。肾功能不全的原因、机理和机能代谢变化。子宫内膜炎、卵巢囊肿、乳腺炎和睾丸炎的发生原因和机理和病理变化。

十四、血液和造血免疫系统病理(7分)

贫血的概念和病理变化。各型脾炎、淋巴结炎和法氏囊炎的病理变化。

兽医药理学

第一部分:参考书目

《兽医药理学》(第三版),陈杖榴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第二部分:主要内容

一、绪论

本部分不考核。

二、总论(10分)

本章为重点章节,要求全面掌握下列的三部分内容:

1.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药物作用的方式;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药物的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量效关系的概念;安全范围与治疗指数。

2.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

概念:药物转运的方式及分子机制;吸收、分布、转化和排泄的概念;首过效应的概念;生物转化的酶系;药动学的主要参数----半衰期,药时曲线下面积,表观分布容积,体清除率,峰药浓度(Cmax),生物利用度(F)。

领会:药物不同给药途径的吸收过程;影响分布的主要因素;转化的主要方式(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反应)及意义;排泄的主要方式;尿液的酸碱度对肾排泄的影响。

3.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及合理用药

重点掌握:联合用药及药物相互作用;合理用药原则

领会:种属差异、生理差异、个体差异及病理因素的影响;剂量、剂型和给药方案对药物作用的影响;饲养管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三、外周神经系统药理(6分)

本章为重点章节,重点掌握基本概念、常用药物的作用及应用。

1. 拟肾上腺素能神经药物的作用:拟肾上腺素药的定义;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和麻黄碱的作用与应用;克伦特罗药物对β受体的兴奋效应及其不合理使用和残留对人类的危害。

2. 胆碱能神经药物的作用:拟胆碱药、抗胆碱药的定义;拟胆碱药(M受体激动剂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药理作用及应用。抗胆碱药物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去极化型神经肌肉阻断剂和非去极化型神经肌肉阻断剂的作用区别及临床应用

3. 常用局部麻醉药:局麻药的定义;常用的局麻药的麻醉方式;丁卡因、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的作用特点及临床主要用途。

四、中枢神经系统药理(5分)

重点掌握基本概念、代表药物的作用及应用。

1. 镇静药和安定药:镇静药的概念;领会各类代表药物(氯丙嗪、地西泮、氟哌啶醇、赛拉嗪、水合氯醛、苯巴比妥)的作用特点与应用。

2. 镇痛药:阿片类镇痛药的特点及药理作用。吗啡、哌替啶的作用。

3. 全身麻醉药:全身麻醉药的定义;麻醉的分期;复合麻醉的方式;吸入麻醉药的特点及药理作用;注射麻醉药的优缺点;常用的巴比妥类药物的作用与应用;分离麻醉药氯胺酮的作用与应用。

4.中枢兴奋药:中枢兴奋药的概念;咖啡因、尼可刹米、士的宁的作用与应用。

五、血液循环系统药理(2分)

1.作用于心脏的药物:强心苷的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

2. 促凝血药与抗凝药:维生素K、酚磺乙胺、安特诺新的作用与应用。肝素、枸橼酸钠的作用与应用。

3. 抗贫血药:缺铁性贫血发生的原因;常用的铁制剂。

六、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理(2分)

本章为次重点章节,要求掌握常用药物的作用及应用。

1. 健胃药和助消化药:健胃药的分类;常用助消化药的应用;各类健胃药的作用与应用。

2. 抗酸药:抗酸药的概念及作用

3. 止吐药与催吐药:常用药物的作用及应用。

4. 泻药与止泻药:泻药的分类及其作用;止泻药的分类及其作用。

七、呼吸系统药理(2分)

本章为次重点章节,要求掌握常用药物的作用及应用。

1. 祛痰药:氯化铵、乙酰半胱氨酸的作用与应用;

2. 镇咳药:咳必清的作用与应用。

3. 平喘药:平喘药的概念;氨茶碱的作用与应用。

八、生殖系统药理(2分)

本章为次重点章节,要求掌握常用药物的作用及应用。

1. 生殖激素类药物:雄激素类药物的作用;雌二醇的作用与应用;孕酮的作用与应用。

2. 子宫收缩药:麦角新碱的作用与应用;缩宫素的作用、应用及注意事项。

九、皮质激素类药理(5分)

本章为重点章节,重点掌握基本概念、代表药物的作用及应用。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常用药物醋酸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的作用与应用。

十、自体活性物质与解热镇痛抗炎药理(5分)

本章为重点章节,重点掌握第三节内容,包括基本概念、代表药物的作用及应用。

1. 组胺与抗组胺药:抗组胺药的概念和分类;H1、H2受体阻断药的作用与应用。

2.前列腺素:常用前列腺素类药物及其在繁殖和畜牧生产上的应用。

3. 解热镇痛抗炎药:解热阵痛抗炎药的概念;该类药物的解热作用、镇痛作用和抗炎、抗风湿作用的作用机制;阿司匹林、扑热息痛、氨基比林和安乃近消炎痛、氟尼新葡甲胺的作用与应用。

十一、体液和电解质平衡调节药理(2分)

本章为一般性章节,基本掌握利尿药和脱水的作用及应用。

1. 利尿药:利尿药的概念;利尿作用机理;常用利尿药的作用特点。

2. 脱水药:脱水药的概念及应用

十二、抗微生物药理(15分)

本章为重点章节,掌握基本概念、常用抗菌药物的作用及应用。

1.概述及基本概念:抗生素、抗菌谱的概念;抗菌活性及MIC、MBC的定义;抗菌后效应概念;化疗指数的概念;耐药性的概念、耐药质粒的转移方式及细菌耐药机理;

2. 抗生素:抗生素分类及作用机制;

(1)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的作用与应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谱特点及作用与应用,动物专用头孢噻呋、头孢喹诺的应用;常用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其应用。

(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药物的共同特征及作用机制;链霉素的作用与应用及毒副作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安普霉素的作用与应用。

(3)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的作用与应用、不良反应(二重感染);多西环素(强力霉素)的作用与应用。

(4)酰胺醇类抗生素:氟苯尼考的作用与应用。

(5)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常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的作用与应用;

(6)林可胺类抗生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的作用与应用。

(7)多肽类抗生素:粘菌素、杆菌肽的作用与应用

(8)其它抗生素:泰妙菌素、沃尼妙林的作用与应用

3. 化学合成抗菌药

(1)磺胺类及其增效剂:磺胺类的构效关系、理化性质;抗菌增效剂的概念。磺胺类及其增效剂的作用机理、抗菌作用、耐药性;磺胺类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

磺胺嘧啶(SD)、磺胺二甲嘧啶(SM2)、磺胺-5-甲氧嘧啶(SMD)、磺胺-6-甲氧嘧啶(SMM)的作用与应用;甲氧苄啶(TMP)及二甲氧苄啶(DVD)的作用与应用。

(2)喹诺酮类: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共同特点(抗菌作用、作用机制、体内

过程、不良反应);构效关系;达氟沙星、二氟沙星、恩诺沙星、沙拉沙星的作用与应用。

(3)喹恶啉类:喹乙醇的作用与应用;乙酰甲喹的作用与应用。

(4)其它:甲硝唑、地美硝唑的作用与应用。

4. 抗真菌药与抗病毒药:制霉菌素、克霉唑、酮康唑的作用与应用;吗啉呱、利巴韦林、金刚烷胺的作用与应用。

5. 抗微生物药物的合理应用:掌握

十三、防腐消毒药(2分)

本章为一般性章节,要求了解各类防腐消毒药的作用及应用。

1. 环境消毒药:了解本类药物的消毒对象和基本要求;影响消毒防腐药作用的因素;氢氧化钠、苯酚、甲醛溶液、含氯石灰、二氯异氰尿酸钠、过氧乙酸的作用与应用。

2. 皮肤、粘膜消毒防腐药:了解本类药物的消毒对象和基本要求;过氧化氢、碘、新洁而灭、高锰酸钾、雷佛奴儿的作用与应用。

十四、抗寄生虫药(10分)

本章为重点章节,要求掌握基本概念、常用抗寄生虫药的作用及应用。

1. 抗蠕虫药:

(1)驱线虫药:分类;阿维菌素类(伊维菌素)的药动学特点、作用与应用;苯并咪唑类(阿苯达唑)的作用与应用;左旋咪唑的作用与应用。

(2)驱绦虫药:氯硝柳胺的作用与应用;吡喹酮的作用与应用。

(3)驱吸虫药:硝氯酚、硫双二氯酚的作用与应用。

2. 常用抗原虫药的作用与应用

(1)抗球虫药:抗球虫药的合理使用;离子载体类抗生素(莫能菌素、盐霉素、马杜霉素)的作用与应用;尼卡巴嗪(球虫净)的作用与应用;氨丙啉、氯苯胍、氯羟吡啶、常山酮、地克珠利、磺胺喹恶啉的作用与应用。

(2)抗锥虫药:喹嘧胺、那加宁的作用与应用。

(3)抗梨形虫药:三氮脒(贝尼尔)的作用与应用

(4)抗滴虫药:甲硝唑、地美硝唑的作用与应用。

3. 常用杀虫药的作用与应用

敌百虫、敌敌畏的作用与应用;拟菊酯类杀虫药的作用与应用。

十五、特效解毒药(2分)

本章为一般性章节,要求了解各类特效解毒剂的解毒机理及应用。

1.胆碱酯酶复活剂:有机磷的毒理、解毒原理;有机磷中毒时生理拮抗剂和胆碱脂酶的复活剂的应用。

2.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剂:亚甲蓝的作用与应用。

3. 氰化物解毒剂: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的作用与应用

第三部分:基本题型

1、名词解释;

2、单项选择题;

3、简答题;

4、分析论述题

兽医临床诊断学

第一部分:参考书目

1.东北农业大学主编.兽医临床诊断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11月第三次印刷;ISBN:9787109065161

2.东北农业大学主编.兽医临床诊断学实习指导(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年01月;ISBN:9787109065130。

第二部分:主要内容

1.绪言

了解兽医临床诊断学的基本概念,课程的主要内容、学习方法和要求,学科的现状与发展。

2.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与程序

2.1问诊的概念,内容,问诊的注意事项。

2.2 视诊的基本方法,主要内容和注意事项。

2.3 触诊的方法,应用范围。

2.4 扣诊的概念,方法,应用范围,基本的扣诊音。

2.5 听诊的内容,方法,注意事项。

3.整体及一般检查

3.1 整体状态的观察:体格发育、营养程度、精神状态、姿势、运动与行为的检查。

3.2表被状态的检查:被毛的检查,皮肤的检查,皮下组织的检查。

3.3可视黏膜的检查:可视黏膜检查的意义,方法,常见病理变化。

3.4浅在淋巴结及淋巴管的检查:检查的方法,主要的浅在淋巴结,淋巴结的病理变化。

3.5体温、脉搏及呼吸数的测定:各种动物体温,脉搏和呼吸数测定的方法和正常参考值,发热的类型。

4.头颈部检查

4.1头部检查:检查内容,头部外形检查,耳的检查,眼的检查,鼻的检查,副鼻窦的检查,咳嗽的检查,上呼吸道杂音,口腔检查,

4.2颈部检查:检查内容,颈部的一般检查,咽和食管的检查,喉及气管检查,颈静脉的检查。

5.胸部及胸腔器官的检查

5.1 胸廓和胸壁的检查:胸廓和胸壁的视诊和触诊,常见病变。

5.2 肺和胸膜腔的检查:视诊,扣诊和听诊。

5.3 心脏的检查:心脏的视诊,触诊,扣诊和听诊

6.腹部及腹腔器官的检查

6.1 腹部的一般检查:腹壁的视诊和触诊

6.2胃肠检查:反刍动物瘤胃、网胃、瓣胃、真胃和肠的检查,马属动物胃肠检查,猪胃肠检查,小动物胃肠检查。

6.3 直肠检查:意义和方法。

6.4肝、脾的检查

6.5排粪动作及粪便感观检查

7.脊柱及肢蹄的检查

7.1脊柱的检查:脊柱的视诊和触诊。

7.2肢蹄的检查:肢蹄的一般检查,肢蹄运动功能检查。

8.泌尿生殖系统检查

8.1泌尿器官检查:肾脏检查,膀胱的检查,尿道的检查。

8.2外生殖器官检查:雄性生殖器官检查,雌性生殖器官检查。

8.3排尿动作及尿液感观检查:排尿动作检查,尿液感观检查。

9.神经系统检查

9.1精神状态的检查

9.2头颅和脊柱的检查

9.3运动机能的检查

9.4感觉机能的检查

9.5反射机能的检查

10.血液学检验

10.1 血液样本的采集与抗凝

10.2 常规血液检查: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测定,红细胞比容,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沉降率。

10.3 血液生化检验

血糖、血脂、血清电解质检验的原理、方法诊断意义;肝功能检验、肾功能检验、心肌损害指标和胰脏损伤指标的诊断意义。

11.动物排泄物、分泌物及其他体液检验

11.1尿液检验:尿液的采集和保存,尿液化学性质检查,尿沉渣检查。

11.2粪便检验:显微镜检查,化学检查。

11.3 浆膜腔液检查:浆膜腔液的采集和保存,物理学检查,化学检查和细胞学检查。

12.建立诊断的方法和原则

症状、诊断、预后的概念,论证诊断法,鉴别诊断法,建立诊断的步骤。

第三部分:基本题型

1、名词解释

2、填空题

3、选择题

4、简答题

5、论述题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程纲要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授课时间:108课时 授课教师:姚利娟 授课对象:韩寺镇古城小学五年级学生 一、课程目标 1.认识常用汉字200个,累计识字3000,完成小学阶段识字任务。写字150个,累计会写常用汉字2300个。 2.读写由识写字组成的词语;读记由认读字组成的词语。 3.朗读课文,要有感情。默读课文,有初步感受,并有一定的速度(每5分钟不少于300字)。 4.能用多种方法(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利用生活经验等)理解词句,能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词句的表达的效果。 5.阅读叙事性作品,能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清叙事顺序,领悟表达方法。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读懂内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6.略读文章,粗知大意。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课外阅读不少于25万字。 7.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比较具体,感情真实。练写书信,表扬稿及简单的研究报告,注意格式。能根据需要分段表述,使用常用标点。40分钟完成约400字的习作。 8.修改习作,做到语句通顺,正确,书写规范。 9.听,能抓住要点;说,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乐于交际,

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稍作准备,能当众作简短的发言。 10.积极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制订计划、开展活动、进行展示交流中发挥作用。学习运用获取的资料,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二、课程内容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 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第一次是在“语言的艺术”这一组,以课文学习为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言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小综合”。第二次是在“走进信息世界”第六组,编者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式,我们称之为“大综合”。除去第六组,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全册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300个。

五年级科学下册课程纲要

五年级科学下册课程纲要 学情分析 五年级共有两个教学班,在上学期的科学课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同学的学习 情绪较高、有较强的科学探究精神。学生的求知欲较强,但由于我校在整体改造阶段,现借教于他校。所以在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缺少教具、挂图以及科学实验工具,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学习上略显枯燥)。但总体上同学们的求知欲还是很高的,基本能完成老师布置学习任务,期末测试合格率98%,优良率80%左右,另外,由于其它客观原因,一部分同学受家庭条件限制、自身科学素养不高、认识有偏差,所以对科学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是我们这学期需要加以重视和引导的。 教材分析 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有七个单元、二十二个小节,内容纷杂、互不相连。有自然科学、微生物世界、遗传科学等等;科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和指导并共同和同学们一起去探讨、探究、学习,尊重学生的思维,注重学生自己的思维过程。本教材有很多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在第一、二单元自然科学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和学生共同去感受大自然的快乐生活,仔细观察、探究春天带给这个世界的变化。在第三、四单元学习中积极培养同学们自己动手的能力,善于观察、勇于动手、积极总结交流。第五、六、七单元学习中要发挥学生独立思考、善于提出问题、积极讨论问题的能力。学习成果发布会,在这学期大家在各单元的学习中成果展示;科学小制作、科学实验记录、科学小论文等。在展示中表彰优秀,总结经验,让同学们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体验快乐、感受辛苦、享受成功,潜移默化的体会学习科学课的兴趣。 一、课程目标 1单元——春天的故事:春意盎然,万物复苏,小鸟在唱歌,冬眠的动物醒了,大地变绿了,仔细观察春天发生的变化,简单写出感受春天的调研报告,我们该怎样做才能保护我们的地球,使其更加美丽。 2单元——变化的天气:认知一年四季天气变化的特征以及天气对人类活动的重大影响,天气对地域的影响,学习制作科普小报。 3单元——玩具总动员:培养同学们的科学素养,提高动手能力,组织同学们拆装玩具,作好记录,认识玩具的工作原理,学习设计与制作电动玩具,在学习制作过程中认识什么是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研究方法? 4单元——变废为宝:认识什么是废物,如何把废物变废为宝,发挥废物的最大功效是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目的。科学的利用废物,减少废物对地球的污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数学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14版适用年级:小学六年级 授课时间:60课时左右 设计者:杨坤 背景: 本学期是小学毕业的最后阶段。从学生方面看:六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同时,经过近6年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活动经验,这些都为本期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学习内容看:本期教材共安排了六个学习单元:“负数”、百分数、“圆柱与圆锥”、“比例”、“数学广角(抽屉原理)”、“整理和复习”,其中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是小学阶段数学内容的总复习。即本期的数学学习,除完成前面五个单元的学习任务外,还要对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概括,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为学生顺利进入初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因此,本期一方面应继续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把各个知识点真正落实到位,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回忆、自主整理、合作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小学所学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通过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和课堂教学的有效启发,发展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和中利内容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概括,形成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网络,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学习的学习质量。 目标: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青岛版小学科学学科五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实验小学 课程类型:基础性课程 设计教师: 设计日期:2020年9月15日 适用年级:五年级 课时数:34 一、课程背景分析 1.课标分析 1.了解地球表面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知道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了解火山喷发现象;了解地震现象;了解温度、风、流水、植物对地表的作用。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和音调的高低;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达人的耳朵;能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防治方法。知道物质是由不同的材料组成的。能根据不同物质性质进行分类,知道各种物质的作用并能正确使用,知道人类对环境负有责任。认识到水蒸发要吸收热量;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原因;知道水的冰点和沸点;探究雨、雪、雾霜的成因及水在自然界循环的规律。能辨认出北斗星和北极星。 2、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带的好处的同时,也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利用科学方法,为人类创造出更多的财 富。 2、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声音的秘密》、《秋冬星空》、《生活中的材料》、《水循环》、《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以发展学生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

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的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容。 3、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五年级每个班有53人左右,他们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4、资源分析 本套教材提供了教本、教学用书和相对应的资源包,学校提供实验室和实验器材。二、课程目标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1、科学探究:能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情感态度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认识到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3、科学知识:知道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和提炼物的名称;了解地表是不断变化的;了解火山喷发和地震现象;知道各种自然力对地表的改变作用;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 第二单元声音的产生 1、科学探究: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设计实验加以验证;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或用简单器材作简单观察、模拟实验实,做好记录;通过观察、实验、制作后的表达与交流,使学生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价; 2、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学会欣赏大自然之美;体验科学探究要应尊重证据;认识科学技术的两面性。 3、科学知识: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震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高低;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进行传播;能区分乐音和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防制方法。 第三单元秋冬星空 1、科学探究:知道在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与

五年级语文课程纲要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纲要》 【一般信息】 ◆课程名称:语文 ◆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适用年级:小学五年级 ◆课时:90课时(义务教育) ◆设计者:隆真真、王会平、张永利/黄店镇打车李小学 背景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小学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性。 目标: 1.在阅读和语言实践中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汉字,会写本册要求书写的 15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盘点”里的“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继续学习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学习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2.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 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3.继续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联系情感积 累和知识积累,在读中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在体悟中促进朗读表达。继续练习默读,养成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有自己的感受,并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4.在阅读中根据课文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题或其他方法,

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要点;学习抓住关键词句、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5.在阅读中能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倒叙、插叙等),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如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表达的顺序,借景抒情、叙事抒情,详略得当,修辞方法,对比等写法,以及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等),发现语言表表达的特点(体会观察细致和表达生动、用词准确、借物喻人、表达的丰富内涵、怎样把内容写具体、寄情于物的方法)并能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做出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见解。 6.认识其他课文文体和语体(文言文、近代白话文、剧本、相声),了解文体的特点及语言风格。 7.诵读优秀诗文,能背诵教材规定的优秀古诗词、课文,及课外积累的精彩句段最少20篇(段)。 8.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有阅读的兴趣,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9.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根据表达和交流的需要写作。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并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课内习作7次,3次小练笔,40分钟能完成400字左右的习作。学写书信、发言稿、活动计划、活动总结、研究报告、等常见的应用文。会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缩写,根据图画内容发挥想像进行作文。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10.乐于与人交流,积极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能认真倾听,能抓住要点,并简要转述;能根据交流的主题、对象和场合,结合自己了解的材料、思考,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表达意思清楚,有条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课程纲要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回郭镇万达实验小学 【设计教师】郑丽娟王艳蕊马会娜马爱娇王世辉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设计日期】2012年2月 【适用年级】六年级下学期 【授课时间】 课文 38课时 古诗词背诵 5课时 综合性学习 15课时 口语交际 5课时 习作 11课时 回顾拓展 10课时 机动时间 24课时 总计 108课时 【课程目标】 1.在阅读和语言实践中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汉字,会写本册要求书写的8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盘点”里的“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继续学习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继续学习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2.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3.继续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联系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读中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在体悟中促进朗读表达。继续练习默读,养成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有自己的感受,并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4.在阅读中根据课文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题或其他方法,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要点;继续学习抓住关键词句、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5.在阅读中能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倒叙、插叙等),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如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表达的顺序,详略得当,围绕中心论点论述,以小见大、叙议结合,修辞方法,对比、映衬、暗示等写法,以及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等),并能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做出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见解。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关键词句抓住要点,抓住典型例子了解常见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的特点,初步体会其好处。 7.诵读优秀诗文,能背诵教材规定的优秀古诗词、课文,及课外积累的精彩句段最少15篇(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纲要

部编版小学语文学科五年级(下册)课程纲要学校名称: 课程类型:必修 设计教师: 设计日期:2020年2月12日 适用年级:五年级 课时数: 总计 92——104课时 课程背景分析 1.课标分析 新课标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 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 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 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新部编教材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 在全面改革的基础上,集中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体现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 的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美好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倡导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 方式,并根据学习语文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设计编排了丰富多彩的 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质,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 展打下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教材分析 (1)双线组织单元,加强单元整合:从三年级教科书开始,每个单元设 有导语。在单元导语中明确语文要素。单元中的某些课文,落实语文要素,贯 穿着方法的学习与运用。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交流平台”栏目,进一步强化语 文要素。梳理,总结,提炼学习方法。 (2)强化阅读,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本套教科书从三年级开始安 排略读课文,形成“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

(3)快乐读书吧:延续三、四年级的编排体例,以“快乐读书吧”带动学生课外阅读,使课外阅读课程化。 (4)口语交际:教科书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为每一次口语交际活动提出符合学生发展水平的目标要求,如“讨论”,二年级引导学生学习轮流表达,三年级强调在讨论时认真倾听,充分关注每个人发表的意见,并初步尝试汇总小组意见,四年级开始强调围绕话题发表看法,不跑题,不重复别人说的话。五年级则是按照单元导语和单元主题切合实际生活,了解生活常识,感受亲情和爱国情。 3.学情分析 目前我们班级人数为65人,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爱学习,有上进心,而且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有个别学生基础较差,家长又疏于督促,还需 要老师加强辅导。个别学生学习自觉性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还需要老师好 好引导教育。 4.资源分析 博览群书是培养孩子语文素养基本功之一,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引导 学生大量阅读,背诵经典能让孩子打下坚实的语文根底。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学会积累素材,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超越课堂,走进社会生活,写好作文, 这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关键。 二、课程目标: 1.字词目标:会写本册要求书写的15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盘点”里的“读读写写”中的词语。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 2.阅读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重积累、体悟、质疑。 (2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会借助关键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在阅读中能辨清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学会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初步欣 赏文学作品。诵读优秀诗文,能背诵教材规定的优秀古诗词、课文,及课外积 累的精彩句段最少20篇。 (3)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25万字。 3.写作与表达 (1)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能文从字顺、具体明确地利用学过的表达方面进行习作。学会自评和互评且写作有一定的速度。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纲要

小学五年级统编教材《语文(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语文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适用年级:小学五年级 教学课时:128课时 设计者:朱大龙 人教版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安排了8个单元,其中6个单元是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结构组成的单元,其人文主题分别是“童年往事”“走近中国古典名著”“责任"“思维的火花”“世界各地"“风趣与幽默”。有两个单元比较特殊:第三单元“邀游汉字王国”是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是围绕汉字和汉字文化编排的;第五单元“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是一个习作单元,是围绕习作能力的培养编排的。 目标 (一)识字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200个左右会写。 2、认识常用汉字200个,会写常用汉字180个。 3、硬笔书写楷书,能做到行款整齐,比较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惜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 7.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索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四)口语交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纲要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 ●授课时间:课文49课时 习作14课时 练习21课时 综合性学习3课时 机动时间24课时 总计108课时 一、课程目标 1、在阅读和语言实践中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汉字,会写本册要求书写的114个生字,会认23个生字。继续学习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继续学习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2、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3、继续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联系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读中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在体悟中促进朗读表达。继续练习默读,养成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有自己的感受,并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4、在阅读中根据课文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课后题或其他方法,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要点;继续学习抓住关键词句、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5、在阅读中能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倒叙、插叙等),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如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表达的顺序,详略得当,围绕中心论点论述,以小见大、叙议结合,修辞方法,对比、映衬、暗示等写法,以及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等),并能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做出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见解。,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关键词句抓住要点,抓住典型例子了解常见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的特点,初步体会其好处。 7、诵读优秀诗文,能背诵教材规定的优秀古诗词、课文,及课外积累的精彩句段最少15篇(段)。 8、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有阅读的兴趣,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9、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根据表达和交流的需要写作。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并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课内习作

五年级下册科学课程纲要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科学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 设计教师: 课程名称:小学五年级科学 课程类型:学科课程 教材来源:青岛版教材 教学课时:36课时 日期:2020年2月 【课程背景】

教材分析 教材所选取的内容多是指导学生认识各种自然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化规律和原因。包括“人体内部的秘密”、“我们怎么看到事物”、“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春夏星空”、“生活中的机械”等研究主题。这些内容能使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更加深入,更加广泛,并能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发展;也是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科学态度教育和卫生保健教育的好素材,可以使学生在思想、身体发展方面有进一步的收获。 对儿童而言,生命世界是他们孩提时代就怀有浓厚兴趣的神奇世界,人体内部的秘密更是他们倍感神秘和新奇的生命领域。科学课就是他们对生命世界的兴趣进一步延伸,关注生命就是要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开始,逐步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意识。 通过一系列既贴近生活,又引入人胜的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孩子们去探索光的秘密。孩子们将通过制作照相机和眼球模型,揭开它们成像的奥秘。神奇的生物世界让每个学生产生一种莫名的好奇感,学生对此有很多问题想要解决。 遵照学生的生活经验,以“生物生长与繁殖”作为主要线索,让学生通过学习探究《种子发芽了》、《种辣椒》、《植物的花》、《果实是怎样形成的》、《植物的“分身术”》、《植物繁殖新技术》等内容感受生命世界,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春季星空》和《夏季星空》两课组成一个单元,主要研究、认识春、夏季星空的星座及其变化规律,引领学生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承接了五年级上册“秋冬星空”单元,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星空变化的规律,是引导学生“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的延续,与前面“秋冬星空”单元构成了系列性的,持续一年的观察活动,体现了让学生亲历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 《斜面》、《杠杆》、《滑轮》、《齿轮》、《自行车的科学》、《未来的交通工具》六课组成第五单元,主要研究生活中的简单机械的原理及应用。本单元所选取的内容充分体现了生活与技术的关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够获得机械方面的科学知识,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而且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打车李小学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课程名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 设计教师:王建璐 设计日期:2015、3、4 授课教师:五年级数学教师 授课时间:大约70课时 适用年级:五年级学生 一、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 从学生方面看: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自主探讨. 从学习内容看: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册书的学习;你将能: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 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 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 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11.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坐姿端正、格式正确、积极回答问题等各种良好学习和行为习惯. 三、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内容标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 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内容标准: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内容标准:.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内容标准: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六年级音乐下册课程纲要

六年级下学期音乐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音乐鉴赏课与表演课 教学材料:人民音乐出版社六年级教材 授课时间:28课时 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小学六年级 课程目标: 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知识与技能: 1.音乐基础知识 学习和了解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和音乐常见结构(曲式)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2.音乐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习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 3.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 以自由、即兴的创作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习浅显的音乐创作常识和技能。通过认知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等,了解中外音乐发展的简要历史,初步识别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音乐,加深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4.音乐与相关文化 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特征,了解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联系。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培养艺术想像和创造力。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

五年级语文课程纲要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程纲要》分享教案 【学习目标分析依据】 1.基于学生实际 开学伊始五年级的学生处于第三学段的初期,好奇心、求知欲强,已经有了独立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从启发兴趣、激发思维入手,学生自己总结学习方法,鼓励畅所欲言,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愿意表达自己独特的思想。 【学习目标】 1、了解五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2、积极参加小组、全班的交流讨论,对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竞相发表见解和看法。 3、有争当学习小主人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更感兴趣,更加乐于语文学科学习。 【教学重点】 了解五年级语文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教学难点】 围绕《课程纲要》展开讨论,就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进行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教学时间】1课时 【评价设计】 通过课堂指名说、课堂交流等形式对学生交流情况进行评价。 【学习活动方案】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的课堂上老师要带领大家认识一位新朋友,它就像一 幅地图一样,能够指引大家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找准学期目标,理清学习内容、了解学习安排,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它就是——《课程纲要》。(板书课题)

2、二、新授 1、怎样才能做学习的小主人呢?首先我们要了解本学期的学习内容。请大家打开目录,看一看本册书我们总共分为几组课文,每组都有哪些内容组成?(精读、略读、口语交际与习作、回顾拓展) 2、那这些内容我们怎么合理安排呢?根据我们本学期的时间来安排,我们将在三月份完成第一组和第二及第三组前几篇课文学习,四月份的上半个月,我们将继续学习第三组及第四组课文学习。四月份的下半月我们要进行其中测试及完成第五组课文的学习。在绿意盎然的五月我们将迎来第六组综合实践活动和第七组、第八组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最后的课文我们在六月份完成,同时本月份还要进行期末的复习学习。 3、目录就像路标一样,指引我们了解每组都有哪些内容,下面请同学们看 第一组单元导语,想想本组课文是围绕什么主题写的?怎样学习本组课文呢? 4、请大家打开第二组单元导语,想想这一组课文又是围绕什么主题写的?又给我们提出了哪些学习要求呢? 5、下面我们分成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你们喜欢那组课文就读那组课文,找出本组围绕的主题和学习要求,好吗?(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6、小组汇报。 7、同学们,通过刚才大家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本学期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和时间安排,那么我们本学期通过学习要掌握哪些本领呢?(出示) 1.在阅读和语言实践中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汉字,会写本册要求书写的15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盘点”里的词语。继续学习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学习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2.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3.继续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联系情感积累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新编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新编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商埠街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必修课 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下册 适用年级:五年级 课时安排:总计51课时 设计者:五年级数学教研组 设计时间:2015年1月21日 一、课程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 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到的物体形状。

8、认识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坐姿端正、格式正确、积极回答问题等各种良好学习和行为习惯。 二、课程内容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观察物体,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内容标准: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到的物体形状。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内容标准: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内容标准: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

最新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青岛出版社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授课时间:26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设计:辛英 时间:2012年2月 课程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认识科学探究,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格,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能用简单器材进行模拟实验。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学会将搜集的信息数据进行筛选、分类等,加工内化成自己的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了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意识到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懂得要珍爱生命。 科学知识目标: 物质世界: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了解新能源。 生命世界:知道生命体的基本特征。了解一些动植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及特点;了解大自然带给人们的各种信息;了解人类信息发展的历史,认识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人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地球与宇宙: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层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探究风的成因;了解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特点;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 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注意用联系的观点整合不同的内容,努力体现内容的综合性、系统性和事物周期性的变化,使学生学会在

整体上领悟科学本质,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了《人的一生》、《无处不在的能量》、《地球的面纱》、《信息与生活》、《探索宇宙》、《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共26个课题。 【课时1】始业教育:解读本学期教材的结构、使用方法及学习目标,提出新学期要求。 第一单元:人的一生: 内容标准:知道生命体的基本特征:由细胞构成,能够生长,能够繁殖,遗传和变异,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等。 教学安排: 【课时2】细胞 【课时3】我从哪里来 【课时4】人的一生 【课时5】我像谁 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 内容标准:知道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知道钻木取火的道理;知道电能产生磁,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了解人类对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学安排: 【课时6】让身体热起来 【课时7】摆的秘密 【课时8】钻木取火 【课时9】通电的线圈(一) 【课时10】通电的线圈(二) 【课时11】无处不在的能量 【课时12】开发新能源 第三单元:地球的面纱 内容标准: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层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探究风的成因;了解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课程纲要计划

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课程纲要计划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课程纲要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科学情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但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缺乏灵活性。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强。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基本结构分析 本册内容分七个单元设置。教学重点、难点是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主要教学活动类型: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种植饲养、科学、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参观访问、竞赛、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及家庭科技活动、角色扮演、科学幻想

等。主要导学方法: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谈话法辩论法实验法列表法暗示法 学期学习目标 1.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 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3. 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规律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学习设计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测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试验的意义。 5.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6.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和谐发展。 四、提升教学质量措施 1. 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 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 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 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 各班建立科学小博士协会,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