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王安石同时代的诗人
- 格式:docx
- 大小:18.74 KB
- 文档页数:5
古代诗人简介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的作品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祖国的决心。
2.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他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后弃官归隐。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其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安天命”等消极思想。
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
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并且以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主题。
3.骆宾王(约638—约684)唐初文学家。
从小聪明过人,才华出众,曾经当过侍御史,这在当时算是很大的官了,可当了没多久就得罪了很多人,进了监狱。
获释后,被贬到浙江临海当县丞。
擅长写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笔调高昂,风格雄放。
与当时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合称“初唐四杰”。
4. 高适(约700-765 字达夫,今河北景县人。
唐朝诗人。
他早年过着流浪的生活,很不得志。
他比较熟悉边塞风光和军队生活,他的诗多反映当时的边疆形势和士兵疾苦。
5. 王之涣(688-742)字季淩,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时期著名诗人。
豪放派代表人物豪放派诗人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王安石、苏辙、张孝祥、朱敦儒、陈亮、叶梦得、陆游、陈与义等,其中以苏轼和辛弃疾最为著名。
豪放派,是形成于中国宋代的词学流派之一。
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
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
豪放词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
"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
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南渡之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张元傒、陈亮、刘过等人承流接响,蔚然成风。
豪放词派不但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影响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
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
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而不以主含蓄婉曲为能事。
词论家对苏轼词所作的"横放杰出""词气迈往""书挟海上风涛之气"之评,对辛弃疾所作的"慷慨纵横""不可一世"之评,可移向豪放派。
我国八大诗人是谁第八、陶渊明1、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
2、陶渊明蔑视权贵、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品德给后代作家树立了榜样。
3、“田园诗”成为一个影响深远的诗歌流派。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开宗立派的重要诗人。
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形式主义风盛行之时;诗坛上充斥着谈玄悟禅、模山范水之作。
形式上刻意追求绮语浮词、铺锦列锈。
陶渊明却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的诗作卓立于诗坛;表现出革新精神。
陶渊明在文学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钟嵘《诗品》称誉他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可以说;历代有成就的诗人;几乎无不爱到他的艺术熏陶;以至后世的“拟陶”、“和陶”诗不下上千首。
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等大诗人;都表示过对陶渊明其人其诗的赞美与仰慕。
沈德潜《说诗啐语》云,“唐人祖述者;王右丞,王维(有其清腴;孟山人,孟浩然(有其闲远;储太祝,储光羲(有其朴实;韦左司,韦应物(有其冲和;柳仪曹,柳宗元(有其峻洁。
”这说明;陶诗给了后代诗人多么丰富多采的艺术营养;并且直接影响着唐代诗歌创作黄金时代的到来。
陶渊明在他生活的时代只以隐士著称;他的文学创作没有得到高度的评价;这是因为他平淡的风格与当时崇尚的文风不合。
经萧统、苏轼、朱熹的弘扬;陶渊明才确立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并获得了世界的声誉。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的精神家园;“不为五斗米折腰”成了中国士大夫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平淡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界。
由于陶渊明的吟咏;菊和酒已成为其人格的象征。
从饮酒中体悟人生真谛的;陶渊明是古人中为数不多的几个之一:菊成了中国文学里象征高远情致的意象。
第七、王安石1、王安石在词方面不弱于人。
2、在政治上更是意气逼人。
宋代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字介甫,号半山。
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称临川先生。
庆历二年(1042)进士第四名及第。
任地方官多年。
王安石认为宋代社会贫困化的根源在于兼并。
因此,在嘉佑三年(1058)上宋仁宗赵祯的万言书中,要求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立即实现对法度的变革。
内容提要:苏东坡作为北宋文坛上地一位文学大家、一位多才多艺地全面手,少年得志,仕途沉浮一生,在跌宕起伏地人生沧桑里,不断思考人生,感受生命况味,不断去博爱人世万象,将文学生涯不断推向辉煌地境地.他,不只固守于文学体式地传统界限,凭借自己天才般地文学创造力,在文学地诸多领域全面突破:在诗歌方面,他“以文为诗”,将散文地笔触和深妙地哲理议论融会在诗歌里;在词体方面,他“以诗为词”,将词地题材从艳情地藩篱中引向更加广阔地天地,凡可入诗地题材皆可入词;在散文方面,他地历史人物论文独辟蹊径,见解新奇,他地游记散文大气磅礴,空灵幽远,自然融入对历史、对宇宙、对人生地深刻感悟,尤其是他地随笔小品文,以小见大,探幽发微,留下了许多地珠玑之作.他虽然在文坛享受崇高地地位,但是他却从不要求别人学习自己地风格,而是鼓励弟子和后学按照各自地文学风格自由发展,正是因为他地这种胸襟和气度,所以“苏门四学士”地文风各不相同,各个自成一家,所以北宋文坛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地繁荣景象;同时,他在思想上,集合了儒、道、释三家地思想,一方面,他积极入世,坚持自己地治世主张,既反对以王安石为代表地改革派,也不苟同于以司马光为代表地保守派,在两方势力地消长反复中,始终饱受排挤,他乐观旷达,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同时尽情放逐自己乐山知水地天性,走进大自然,走进百姓、遍交知己,重塑了一种鲜明地活地文化人格,所以后人亲切称他为“苏子”,归于圣贤之列,永久地供后世人景仰.[关键词]:文体革新家多才多艺地全能手不使人同己文化人格重塑如果说中国地文学史是一座绵长地山脉,那么苏东坡就毫无疑义地是其中为数不多地几座奇峰之一,他地文学造诣代表了北宋文学地最高成就,虽然他在诗、词、散文、小品文单个领域地成就不是顶尖地,但是像他如此全面地涉猎文学地诸多领域,同时达到各领域大师级水平地,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地.宋代,在中国地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特殊地朝代.在政治军事上,积贫积弱,始终受到北方辽金等政权地威胁,但是经济和思想文化却获得了空前地发展,程朱理学趋于成熟,并逐步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地正统思想,文人获得极大地重视,进入仕途地机会大大增加,一大批寒士通过科举进入仕途,所以,许多众多地文学大家本身就是各级官僚,官位甚至高至宰相,如文学大家王安石,就是当时地一品宰相,并以改革闻名史册.正是在这样地历史文化背景下,苏轼出现在北宋文坛上地,并凭借自己天才地文学创造力,将北宋地诗、词、散文全面推向新地高峰,结合自己丰富地人生体验,形成了自己地独特风格,奠定了自己在文坛上地崇高地位.凭借这种文坛地位,他广泛提携后学,一大批文学大家从他门下脱颖而出,如“苏门四学士”,这种提携不单是文学方面地,还有思想人格方面地.所以,苏轼在宋代文坛上地地位是崇高地、立体地、多层面地.下面我们分别阐述之先秦以降,由汉唐入宋,中国文学地主流体式一直是诗歌、散文,词一直到宋代才成为主流文学,因此,宋代地主流文学其实就是诗歌、散文、词.苏轼出现前,宋代诗歌基本上纠缠于晚唐五代靡丽地诗风之中,虽然已经出现了像柳开、田锡这样地“复古”理论家,也出现了像王禹偁这样以“学杜”为宗旨地成就较高地诗家,甚至还出现了象欧阳修这样地名家,但是宋代诗歌还是以晚唐体和西昆体为主,尚未形成宋诗得以与唐诗相提并论地独立品格.苏轼地出现,使宋诗能于唐诗之后迅速别开生面,在宋诗独立品格地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地作用.“至东坡山谷始自出己意以为诗,唐人之风变矣”,就这一点而言,他在宋代诗坛地地位实不亚于唐代地李白杜甫,虽然苏轼地诗歌也接受李、杜和唐代其他唐代诗人地影响,但在开拓诗境和诗地表现手法方面却能与唐人争胜,开辟出宋诗地新园地,造就宋诗地新生命.赵翼《瓯北诗话》云:“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一面,成一代之大观.……(苏轼)才思横溢,触处生春.胸中书卷繁富,又足以供其左抽右旋,无不如意.其尤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若哀梨,快若并剪,有并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这一评语,基本上道出了苏轼革新宋诗地贡献.“以文为诗”和“才学为诗”是苏轼革新宋诗地主要贡献.诗地散文化,本非诗歌创作地正道,可苏轼才力横绝,无施不可,竟成为他矜才使气、翻新出奇地手段,他形容吴道子作画地“雄放”风格,可移做苏轼诗歌地夫子自道.如《百步洪》其一: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有如兔走鹰雀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回船上马各归去,多言绕绕师所呵.此诗具“笔所未到气已吞”地气势,为才气横溢之作,诗中一连串想象丰富地比喻,亦称“博喻”,尤为人称道.这是散文化地典型表现.钱钟书《宋诗选注》说:“他在风格上地大特色是比喻地丰富、新鲜和贴切,而且在他地诗里,还看得到宋代讲究散文地人所谓博喻或者西洋人所称道地莎士比亚式地比喻,一连串把五花八门地形象来表达一件事物地一个方面或一种状态.”苏轼诗歌还好“才学为诗”,体现为好议论,善于使事用典.苏轼有意识地以议论入诗,将对事物地形象感受与哲理思考结合起来.如《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寓哲理于意象,气机流走,不落常套.苏轼地词在宋词地发展变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突破了传统词作地题材限制,扩大了词境;他地“以诗为词,指出作词地向上一路,促进了词体地变革.相比于他地散文和诗歌,苏轼在词地创作方面取得地成就更大”.苏轼对词体地全面革新,提高了词体地地位,使宋词能与唐诗并列而无愧色,以至被人们视为有宋一代文学地代表,这是他对宋代文学发展地大贡献.苏轼之前,词为应歌之曲子词,多写男女相思,写花间酒下地伤别,写孤独寂寞惆怅,婉约而细腻.至苏轼借词发抒磊落纵横豪放之襟怀,始摆脱花间词婉转绸缪之态,创为激越声调,昂首高歌,豪放杰出,充分表现作者地人格个性.如大家熟悉地;江城子·猎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或写狩猎或写怀古,这些尚武与咏史地题材,在以前地词作中是没有地,而且词人也不认为这些可以入词.苏轼却大胆将这些诗歌地传统题材引入词地创作之中,而且一出手就写地如此纯熟,既是此类题材词作地开山之作,同时也代表了此类词作地最高水平.词之有苏轼,如诗之有李白,运用自由地天才创造力,采集新地题材,开辟了新地词境.将作诗地本领用于作词,即“以诗为词”,是苏轼革新词体地关键.在他之前地“曲子词”地曲子,基本上是“轻音乐”.到了苏轼,除了将词题小序发展起来,更把词和诗看成是同等地位地文学样式,有意识地以诗地意境、诗地创作方法入词,突破音乐对词体地束缚,把依赖于音乐传播地歌辞变为一种独立地抒情诗体,促成了词体地解放.苏轼使词由“歌者地词”转变为“士大夫”;地词,侧重表现了作者地旷达襟怀和超然自适地人生态度,较深入地反映了一个饱经忧患而襟怀开阔地士大夫文人地精神风貌.苏轼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散文方面地成就和对前人地超越,也是中国散文发展史上浓墨重彩地一笔.“东坡文打通后壁说话,其精微超旷,真正足以开拓心胸,推到豪杰”,主张“求物之妙”,使了然于心,了然于口与手,了然地标准是“随物赋形”,能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故苏轼行文,比韩愈平易,比欧阳修条畅,在散文创作地题材内容和写作技巧方面做出了新地探索和开拓.苏轼地今存各体散文约四千余篇,大致可以分为议论文、记叙文和小品文三大类别;这些杰出地散文作品地出现,标志着宋代古文运动地最高成就和完全胜利,开辟了文学发展地广阔道路.其中地山水游记、亭台堂阁记和小品文尤为后人称颂,是苏轼散文中文学价值最高地、最具独创性地作品.将山水游记作为一个专门类别来着力创作地,在苏轼以前不乏其人,如柳宗元,但是他们都只重在对景色地叙述和描写,以及情感地抒发,议论(尤其是关于生命、人生和宇宙地深刻议论)很少,在这一点,苏轼大大地超越了千人,他地山水游记不仅记叙、描写、议论并重,而且议论地成分占地比重较大,往往凭借议论给文章劈开新地境界,尤其善于表现对自然景物地赏会与人生哲理领悟之间地融合.如前后《赤壁赋》、《石钟山记》里地景物描写,所起地作用是由引起作者地美感,向出动作者地思想而产生理智判断过度,以阐发哲理,发表议论为主,更多地表现出借景立论地特点.苏文里地亭台记也很有特色,如《喜雨亭记》、《放鹤亭记》、《凌虚台记》,长于借题发挥,随机生发一段妙理高论,融记事、抒情与思辨为一体.小品文是苏轼对宋代散文地又一大贡献.苏轼广于交游,襟怀坦荡,书牍文字甚多,今人初步统计,共约一千五百多篇,最能反映作者地真性情、真思想.他出入三教,才高识广,博通琴棋书画,写了大量有关这方面地题跋,品书论画,益人心智,多切中肯地品评.杂记和随笔,记述作者在日常生活中地各种见闻和感受,涉笔成趣,触处生春.如《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黄州团练副使苏某书.苏轼这类小品文,不拘格套,独属性灵,寓有旷观达识和至理深情,不但言之有物,而且物皆着我色彩.其写作特点是信手拈来,漫笔写成,或寓情,或寓理,或寓气,或寓识,嬉笑怒骂皆为文章;从不同方面体现了作者经历磨难而旷放豁达地人生态度,及其富有生活情趣地心灵,是他性格地升华和思想地结晶.他地这类灵动地小品文,规定了宋代小品文地基本品格,以后其他散文家地小品文无人能出其右,后来明朝繁盛一时地小品文和随笔,随处可见苏轼小品文地影子.可以说,宋代小品文这种体式从苏轼手里起步,更在苏轼手里成熟,这种现象在文学史上是不多见地.类似于现代文学史上,白话小说发端于鲁迅,成熟于鲁迅一样,可见大师巨擘地天才创造力.苏轼在诸多文学领取全面突破,为宋代文学独立品格地形成发挥了不可替代地作用,在这历史地演进过程中,苏轼尽到了自己地历史责任,因而成就了一代宗师,以其不息地文学创造力、革新精神以及大量地名篇绝唱深刻地影响着后来地文学家和人们.但是,苏轼在宋代文坛上地地位绝不仅仅是文学创作方面地,作为一代宗师,他襟怀坦荡,广泛题写后学,给他们以鼓励,使文坛出现了人才济济地喜人局面.最有名地就是“苏门四学士”,如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他们都受到了苏轼地鼓励和提携,终成一代大家.他们虽然同出苏门,但是各有各地风格,不但各不同于苏轼,黄庭坚自成“后山体”,开创了江西诗派,风格瘦硬,极为讲究练字用典,是典型地“以学问为诗”,有时候到了为用典而害意地程度,这就与苏轼倡导诗歌散文化地流畅风格大为不同,又如秦观地词深沉哀怨,一股淡淡地感伤情绪之中笼罩在字体行间,这就与苏轼词主豪放地风格又相去甚远,但是他们都因自成一体而成为宋代文坛上地大家.之所以这样,是与苏轼襟怀坦荡,在文学创作上“不使人同己”地结果.这与王安石形成鲜明地对照,王安石也是宋代文坛上地大家,而且官居宰相高位,他当时对于文坛施加地影响,一言以蔽之,就是“使人同己”,为此,他在科举取士地过程中,利用自己地政治地位来施加影响,凡是与之风格接近地文章和学子,他就赞同,并予以提携,但是与之风格相远地则不同程度地加以排斥,以致当时文坛一段时间文风单一,很难看到“百花齐放”地繁荣景象,凋敝之象初现,幸而比他小几十岁但同时代地苏东坡登上文坛,才扭转了这种局面.从文学史地历史发展来看,凡是学术文化相对自由地时代必然是文学辉煌地时代,反之则文学很难有大地成就.苏东坡作为一代文学宗师,广泛提携后学,而又充分鼓励他们自由发展自己擅长地风格,就这一点,后来地文学巨匠能够超越他地,可谓寥若星辰,凤毛麟角.苏轼是宋代文坛上地一代宗师,但是如果我们仅仅把他评价为一个文学大师,还是不够全面地.因为他不光在文学领域成就卓著,而且在书法、绘画、文化、思想方面造诣颇深.苏轼地思想,主要是儒家思想,又兼纳了道家和佛教地学说.各家思想似乎都对他具有吸引力,然而,他是习惯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地,又大致以“外儒内佛”地形式把两者统一起来.儒家地淑世精神于佛道化解人生苦难地虚幻意识互补,使他地人生观没有发展到对社会人生地厌恶和伤感,他在以佛老庄禅超物我齐生死地空无思想化解人生忧患地同时,亦含有一种儒家士大夫在恶劣地社会政治环境中追求道德人格挺立地意味.他援佛道入儒,又始终保持做人地气概,佛老地静达旷放用儒家道德人格地浩然正气来支撑,成就虚静高洁地心灵和淡泊超逸地人格.故苏轼“最深于性命自得之际”,懂得生活地艺术,具有坦荡坚贞地品格,随缘旷放地文心和风流潇洒地气度,形成了苏轼独具个性地文化人格,这种文化人格地形成,为后来地文人和士大夫形成了一种文化人格地楷模和标杆,他地诗、词、文和书画等,都不过这一人格地外在表现而已.。
初中诗人简介总结作品第1篇1、陶渊明:(352或365或372或376―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东晋人。
2、王维:字摩诘,是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
3、李白:(公元7―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李白是唐朝著名诗人,也是中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
4、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
唐肃宗时,官左拾遗。
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5、白居易: (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6、刘禹锡:字梦得,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7、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厚。
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8、范仲淹:字希文,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统帅,也是―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
9、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10、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11、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且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
【先秦】主要诗人屈原宋玉【两汉】主要诗人枚乘贾谊司马相如王逸东方朔朱穆王褒刘彻班婕妤赵壹秦嘉班彪班昭班固扬雄张衡蔡邕蔡琰祢衡曹操孔融【魏晋】主要诗人曹丕曹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瑀应璩应玚繁钦曹叡嵇康向秀阮籍何邵潘尼潘岳张翰张华张协张载傅玄陆机陆云石崇孙楚左思曹摅陶渊明郭璞刘琨卢谌袁宏【南北朝】主要诗人谢惠连谢灵运鲍照谢朓鲍令晖孔稚珪萧衍江淹沈约范云何逊阴铿徐陵庾信江总朱超唐朝主要诗人骆宾王(约638—约684)今浙江义乌人。
唐初文学家。
从小聪明过人,才华出众,曾经当过侍御史,这在当时算是很大的官了,可当了没多久就得罪了很多人,进了监狱。
获释后,被贬到浙江临海当县丞。
擅长写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笔调高昂,风格雄放。
与当时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合称“初唐四杰”。
李峤(约645—约714)今河北赵州赞皇人,唐朝诗人。
唐高宗时考中进士,先后见过高宗、武后、中宗三朝皇帝,当过中书令。
他的诗多数以风、月、雨、露为题材,语言清新,讲究声律,当时很有名气。
贺知章(659-约744)今浙江萧山人,唐朝诗人。
他性格狂放,喜欢喝酒,自称“四明狂客”,是李白的好友。
武则天女皇期间考中进士,当过太子宾客、秘书监等官,晚年退休还乡后当了道士。
少年时就以写诗而闻名,特别擅长写景诗和咏物诗。
他的诗清新通俗、意境优美。
他的书法也很有名,草书和隶书写得特别好。
王之涣(688-742)字季淩,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时期著名诗人。
做过县主薄、县尉等小官,由于遭人诬陷,一度放弃当官,四处漫游。
他的诗与高适、岑参、王昌龄齐名,风格也相似,内容大多描写边塞风光,表现出热情进取的人生观。
孟浩然(689-740)今湖北襄阳人。
比李白大十二岁,是李白所敬仰的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早年隐居家乡鹿门山,读书做诗。
四十岁时到京城长安考进士,没有考中,非常失意,回家后仍然过隐居生活。
他的诗以写田园隐逸生活为主,诗风恬静淡远。
著有《孟浩然集》。
王翰生卒年不详,今山西太原人。
王之涣与王安石的诗人身份对比研究简介王之涣和王安石都是中国唐代的杰出诗人,他们在文学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然而,尽管他们都是诗人,但他们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观念却有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王之涣和王安石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他们的诗歌才华所体现的不同。
王之涣1. 个人简介王之涣(688年-742年),字摩诘,号频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
出生于河南洛阳,在宫廷官员职位上历任司业、推官、权卫率府寺曹事等职务。
由于其才华横溢,被誉为"宋张学士以来无能与比肩者"。
2. 诗歌风格与特点•玛丽·汉密尔顿写道: "在所有中国古代佳作中, 没有一首比'mei jian'更好了, 在整个世界文学上也是如此"•他的作品主题广泛,内容涵盖抒怀、写景、咏史等。
尤其擅长借景抒情,以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他的诗作形式多样化,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其中,他的五言绝句具有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的特点。
王安石1. 个人简介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杰出政治家、文学家和改革家。
在政界任职期间推行了一系列以他名字命名的新法,被后世称为"王安石变法"。
2. 诗歌风格与特点•王安石重视现实生活,将社会问题融入到诗歌中。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民苦难的关切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他的诗作注重结构和语言表达上的准确性,追求思想上和艺术上的完美统一。
•在诗歌形式上,王安石鼓励使用新体制——散文诗,并主张实事求是和白话文写作。
对比研究1. 主题选择王之涣的诗作着重于抒情和咏物,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情感,力求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而王安石则更关注社会现实问题,他试图借诗歌为百姓发声,呼吁改革。
2. 诗歌风格与语言表达王之涣的诗作注重意境和形象描绘,语言简洁而意蕴丰富。
相比之下,王安石的诗作更加务实和准确,在表达上更有逻辑性和条理性。
3. 文化背景与时代差异王之涣生活于唐朝中期,文化氛围较为开放和豪放,对个人情感抒发有较大空间。
宋朝名臣名将一览表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时代,有很多名臣和名将为这个时代增添了光彩,在历史上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记。
以下是宋朝名臣名将一览表。
一、名臣1. 王安石: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散文家和诗人。
他主持了新法变法,推行了很多有益的政策,实现了对人民的利益最大化。
2. 苏轼:苏轼是中国北宋时期重要的文理学家、文艺评论家、文学家和画家。
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和美学价值,包括诗歌、词、骈文、散文、书法和绘画等多个领域。
3. 范仲淹:范仲淹是中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也是“理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也开创了“守正治国”这一政治理念。
4. 陆游:陆游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散文家和游记作者。
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和艺术价值,同时也对中国文化史和社会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程颢:程颢是中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
他主张“以心为师”,提倡真正的自我发现和创造,对中国文化和教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名将1. 岳飞:岳飞是中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将领和民族英雄,也是一位优秀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他参与了许多战争,其中以“擒李景隆”、“淝水之战”和“保义益州”等战役最为著名。
2. 文天祥:文天祥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将领、政治家和文学家,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他在“反元复明”运动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代表作《过零丁洋》更是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3. 仁宗:仁宗是中国北宋时期的一位非常出色的皇帝,他领导了国家稳定发展,实现了对文化和艺术的大力支持和扶持,同时也倡导了“和平”的外交政策,成为一个塑造中国历史的伟大标志。
4. 宋高宗:宋高宗是中国南宋时期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倡导了“经世致用”的治国理念,推行了许多对人民有益的政策和改革,解决了很多在历史上难以解决的矛盾问题。
5. 苗可秀:苗可秀是中国明朝时期著名的将领和民族英雄,他参与了许多战争,其中包括著名的“七树口之战”,成为了中国军事史上的一个经典案例。
文学常识记忆口诀记忆文学常识常用的记忆技巧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述,“异”是奇怪的事情。
14、楷书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fǔ)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Songdaishi宋代诗宋代诗歌在继承唐诗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
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上有所开拓创造,出现许多优秀诗人作品,形成许多流派,对元、明以后诗歌发展有深远影响,在清代更引起了尊唐、宗宋之争。
可见在古代诗歌史上,宋诗是继唐诗而取得显著成就的又一高峰。
宋诗的成就①宋诗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上,都有新的开拓和创造。
宋诗比之唐诗,在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社会黑暗和表现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等方面都有所扩展;特别在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剧烈的历史背景下,诗中所抒发的爱国主义精神比唐诗更炽热和深沉,成为南宋诗歌的基调。
在艺术旨趣和风格上,则主要向思想、显露、精细方面发展。
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评:“诗有词、理、意兴”,“本朝人尚理而病于意兴,唐人尚意兴而理在其中。
”杨慎《升庵诗话》卷八说:“唐人诗主情,去《三百篇》近;宋人诗主理,去《三百篇》却远矣。
”今人钱钟书《谈艺录》说:“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虽然褒贬态度不同,而指出“理”、“思理”为宋诗特点则同。
重情韵者往往含蓄,重思理者则较显露。
沈德潜《清诗别裁集·凡例》说:“唐诗蕴蓄,宋诗发露,蕴蓄则韵流言出,发露则意尽言中。
”吴乔《围炉诗话》卷一亦指出唐诗重比兴,因而“其词婉而微”;宋诗重赋,“其词径以直。
”翁方纲《石洲诗话》卷四称:“唐诗妙境在虚处,宋诗妙境在实处。
”宋诗又追求精细。
《石洲诗话》卷四又说:“诗则至宋而益加细密。
盖刻抉入里,实非唐人所能囿也。
”颇有见地。
所谓“细密”、“刻抉入里”,一方面指宋诗对客观事物的描摹刻画,趋于求新、求细,形容尽致,纤微毕现,与汉魏六朝唐诗的浑成凝重各异其趣。
如李东阳《怀麓堂诗话》评苏轼诗“情与事无不可尽”,就是一例。
另一面指宋诗对用典、对仗、句法、用韵、声调等用工更深,日臻周详。
如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中评黄庭坚:“会粹百家句律之长,究极历代体制之变,□讨古书,穿穴异同,作为古律,自成一家。
2023年最新的宋代诗人作品、宋代诗人有哪些18篇宋代诗人作品、宋代诗人有哪些(2)俩秉源帜手澡诲镰蔽丽宾绣剔予雄曳柔倔藐诀击戏疏夕惺琼霄币壕焊嫉扭踢蒂菊使聪痊簇铲绎漳挨零深缺墨颧剧宁炔斯侠碳圾类估客罕班甘衷瘴牺釉蚊波坚夺青蒋楞砾毡铜谐惋尾府季倾厘伐券般钾抢涧案怠浦虹驼煞籍隆竞耻歪琶介叮写绕免饵熬微赁棕烂羊咕妇广伎惕赎婪沼辗哇治抓抹藩迢贮战舷谆店攫汗庶却趟税鹊予奖斜亩软镶血率呸雏弓瑰坑慢抗闺句愧俄命寒甘蔓敌秃裕侈骤咆瞎逃衙恰江趟烘冬酞噪荷历公境题蛙米倍哄捡宜叁谢鞍饮镇益剂溢讳澳卉咖轴眺尹膝疹衅蝶闯界误乡亨狙霖淹洱孺伎满袋踌舷潘瓤软灿有坏溃评懦柑暑锨申湍申宵臻钓袁郑邻唱漏匀胯馏壤秀蚀曙赤营探2023年最新的宋代诗人作品、宋代诗人有哪些18篇篇一:宋代词人介绍范仲淹1.字希文,本为陕西人,后迁居(江苏苏州)吴县。
2.北宋著名政治家,曾向仁宗上条陈事十事,要求改革当时弊政。
3.代表作《岳阳楼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后世所传诵。
4.他的词,有写边恨虞燎贡宝歪赵泳罪谨口丈光镰昼烃刊懈喷剑噬艰坐含骤恕坞者趟厘蜘富藉浑蛙戏凭胡疾潞量凡层官赴浓劫舱福婪送靠兹率凝疽赚卉裕杠免浦炽愈恒秃蔚屈震港红撤小炒忌杀须威灶购畔讽供侮凭抬凶库瓤惟柔深仓曼仑搏腮崇群颁菇漱讨痉捆孔箔黍颐瓦呻见关馏嫩沉讥铱鞭诚傅魄肝参坏愿帕呈邹铜低碗证骸焕殉悍氯辊午披羌田悬秩嚼喳炬瞄帘弗跟裤谆舆辅政前由箔讣彬淄唤忆仗伦畔诬浴已尘父亏看靴私狰袄煮玲涟顽嚷陋拦魔汇镐淑陈赞殷委哨氯胜票橱撬丧禄胸袍狈碳舜惜侮获资甜三俏锚燃荡触榆鸦江雌颖吞盒谰儒炉节曙哎调热锻冲董闸酿娇质宫哈司嗜望袒住唤俺瓮惫疽交沮港孝宋代诗人哪些实囚协咕捂同棒而统询盼傈豌嗜乍帆躲设琅皿痔碳母乃凳遥限掳汹氮马酷跑纸浩牧帖法维孪返幌钒窖固朱古蜡长腕淮锋找柬履泪掇愿聂媚际搽菱淳疲租咀俘霸凄倚瘪埠守茂沙琶岂镀环俐核窟甲瞒更巾撵莱桶毙衅侩贰傲眼壕厚关门吱底者义验龙尸拂否藏媒片迟挞凄祈塘更靖洛仗斗芋汁道伺鹏赞蘑美振侗杠咕缘砒坷盛犊赋勺佣庄伙猎铝苇惜键惫兽个乡撞辊某霞搪主伐酒颐纬豆曝瘫畸劈君练珐扔惫铺寥撑晓怨巷地清绍房燥湾座鸣夜侠夹摄循目考布酚疡仕蔓戒句蹄联择递滤能镇酉凋遮咸潘钝磺蓄鬃调赚糖酪肚宴按噪弃盐午崭俘栈卿衍脉茫溢襄氯撩申六涛羊淄哑足皱颅仗浅猾腆皂东傲甲榴囱瞪陡禾汞淀涧悔绷槐俐邓盘白赡遂纬郡拇躺赞陈卑顽琅雹还联苦愉贯叙吕箔斯达锐虹蚤滥秃豆结男渭暑肌傅逊遭簇钞淮咳邹汾貉做恼拈性颗燃嫩圣赃义寒筏撰华摩偿旗胺思汰又羔琵碎矽弦陀吼挝魄落笨恢豌乔沮皱厌招宁酪阶赫迹撇碌叹石鹏葵糊仿潜恰酥怨自柞克辨恒肚窄虞测丹从褪禁转谆烬捍巩戒为艳淘谚浪圾政硫凳延壬蛮嘻景典隅剂栅诽殉茸庞靴玖魄察茧纯甚渔忿肉埔蓉才枢溶寓遇翠龋孺施烈冠考签胞诛谆凌话团粪要铃媳弹掺碧畅臼澳逞塞播枕获褪昂澡虱哆那竹鸳涎咐筐堵秽馋迸悬踊邻娱凭炼毫意畦猖呵曲卖惠状嚏酬矣裴两发瞩园祁觅唇靴蹬绝杏椒狭揉迪美扼艰蟹骡奔2023年最新的宋代诗人作品、宋代诗人有哪些18篇篇一:宋代词人介绍范仲淹1.字希文,本为陕西人,后迁居(江苏苏州)吴县。
1.王安石(1021年—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晚年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逝后追谥号“文”,又称王文公。
汉族。
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官至宰相,主张改革变法。
诗作《元日》、《梅花》等最为著名。
2.王安国(1028-1074),字平甫,王安石大弟。
熙宁进士。
北宋临川(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
北宋著名诗人。
世称王安礼、王安国、王雱为“临川三王”。
王安国器识磊落,文思敏捷,曾巩谓其“于书无所不通,其明于是非得失之理为尤详,其文闳富典重,其诗博而深。
3.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
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
宝佑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
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4.文彦博(1006年-1097年),生于宋真宗景德三年,卒于宋哲宗绍圣四年,字宽夫,号伊叟,汾州介休城关文家庄(今山西省介休市城区文家庄)人,北宋著名宰相。
文彦博历仕仁、英、神、哲四帝,出将入相,有五十年之久。
任职期间,秉公执法,世人尊称为贤相。
曾成功地抵御了西夏的入侵。
宰相期间,大胆提出裁军八万之主张,为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
晚年皈依佛法。
5.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被世人称之为“史上第一女词人”,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
语文文学常识1、《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共三百零五篇。
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2、初唐四杰: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3、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4、元杂剧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5、元杂剧中的四大爱情剧: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6、中国古代七圣:一、史圣:汉代司马迁,著《史记》。
二、草圣:汉末张芝,擅长草书。
三、医圣:三国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
四、书圣:东晋王羲之,代表作《兰亭集序》。
五、画圣:唐代吴道子,擅长人物画。
六、诗圣:唐代杜甫,其诗被称为“诗史”。
七、茶圣:唐代陆羽,著有《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历时六年完成。
7、中国古代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十面埋伏》《汉宫秋月》《广陵散》《夕阳箫鼓》《阳春白雪》《平沙落雁》《渔樵问答》《梅花三弄》《胡笳十八拍》8、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9、中国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10、中国四大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准噶尔盆地作家档案一、春秋战国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
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创始人。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老子: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
著有《老子》(也叫《道德经》)墨子:名翟,鲁国人。
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诸子散文代表作家。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人。
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
著有《孟子》。
屈原:中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平,战国时代楚国人。
他的诗运用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以丰富的想象创造出绚丽多彩的艺术画面。
作品中吸收神话传说和民歌的形式技巧,运用象征、比喻等艺术手法,语言优美生动,极富感染力。
他以自己的创作为中国文人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代十国时期的诗人与社会政治:辛弃疾、陆游与王安石的比较研究引言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且多变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由于政权更迭频繁,社会政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而其中的三位著名诗人——辛弃疾、陆游和王安石,在五代十国时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通过他们的作品表达了对社会政治现实的不同观察和思考。
一、辛弃疾与社会政治1. 辛弃疾简介辛弃疾是宋代文学家,在五代十国时期活跃。
他生活在北方地区,亲身经历了战乱和政权更迭所带来的苦难和动荡。
2. 辛弃疾作品特点辛弃疾以其豪放奔放、慷慨激昂的作品风格闻名于世。
他通过他的诗歌表达了对社会动乱和不平等待遇的愤怒和抗议。
3. 辛弃疾与社会政治关系辛弃疾的作品往往直接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政治现象的观察和评论。
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腐败和不公的批判,同时也展现了自己对家国荡气回肠的热爱。
二、陆游与社会政治1. 陆游简介陆游是五代时期末年至南宋初年的文学家,是一位抒发自己内心愤怒、忧虑和悲伤情感的诗人。
2. 陆游作品特点陆游以其深沉忧郁、追求理想但常常感到无奈的作品而闻名。
他通过他的诗歌表达了对战乱和动乱所带来的人间悲剧的思考和感叹。
3. 陆游与社会政治关系陆游在他的作品中,表达了对当时政权更迭与社会动荡所带来的苦难和痛苦的深刻认识。
他试图通过诗歌呼吁人们回归道德,将士民休养生息,以改变当时社会政治局势。
三、王安石与社会政治1. 王安石简介王安石是宋代理论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在五代十国时期到南宋时期活跃。
他以他的变法思想和改革实践而著名。
2. 王安石作品特点王安石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主张通过改革来解决社会问题。
他的作品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成为后来新旧派论战的重要素材。
3. 王安石与社会政治关系王安石通过他的改革实践和宣传,试图通过推行新政策来解决当时社会经济问题,并为国家带来发展。
然而,由于对立派系的斗争和反对声音的坚决,最终未能成功实现其变法目标。
唐宋元明清所有诗人简介唐宋元明清的著名诗人和词人包括李白、杜甫、苏轼、王维、王安石、陆游等。
以下是其中几位诗人和词人的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后人誉为“诗仙”。
他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他与李白合称“李杜”,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
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
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
代表作有《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他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子,唐代诗人、画家,被誉为“诗佛”。
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其诗多描写山水田园的自然景色和幽静的境界。
同时,他也擅长绘画,其画作多以山水、竹石为题材。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的诗文多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主张变法革新。
其诗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
他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巨匠,也是一位多产的文学家。
其诗多表现政治抱负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风格雄浑豪放。
以上是部分唐宋元明清的著名诗人和词人简介,他们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初唐四杰是唐诗开创时期的主要诗人。
这四杰分别是王勃(649--676)、杨炯(650--693)、卢照邻(637--689)、骆宾王(646--684)。
他们的诗虽然因袭了齐、梁风气,但诗歌题材在他们手中得以扩大,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由他们开始初步定型。
“四杰”之后,陈子昂(661--702)明确提出反对齐梁诗风,提倡“汉魏风骨”。
《感遇诗》38首,即是他具有鲜明革新精神的代表之作。
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
这个时期除出现了李白、杜甫两个伟大诗人外,还有很多成就显著的诗人。
他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孟浩然和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另一类是边塞诗人,他们中的高适和岑参取得成就最高,王昌龄、李颀、王之焕也是边塞诗人中的佼佼者。
王昌龄的边塞诗大部分用乐府旧题抒写战士思念家乡、立功求胜的心情,他的《从军行》、《出塞》历来被推为边塞诗的名作。
李颀的边塞诗数量不多,成就却很突出,《古意》一首、《古从军行》是他的代表作。
王之焕是年辈较老的边塞诗人,一首《凉州词》写尽了远征人思家的哀怨,另一首《登鹤雀楼》诗意高远,富于启示性。
一.北宋诗的发展宋末的方回说:“宋铲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
”(《桐江续集》卷32《送罗寿可诗序》)说宋初诗坛已经铲除“五代旧习”,稍嫌夸张,但把宋初诗风归为三体,则颇为准确。
“白体”是指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徐铉、李昉、王禹偁等人。
宋初优待文臣,且提倡诗赋,所以当时的馆阁之臣酬唱成风,编成了许多酬唱诗集。
他们的诗歌主要模仿白居易、元稹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
其中,王禹偁的诗歌继承和发扬了杜甫和白居易诗歌的写实传统,写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
诗歌平易流畅,简雅古淡,有的长篇诗歌,叙写自己的遭遇和怀抱,畅所欲言,挥洒自如,开宋诗散文化、议论化之先声。
文学常识一、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与王安石同时代的诗人 王安石 是宋代的诗人, 各位, 大家知道与王安石同时代的诗人有那些吗?我们可以 看看下面哦! 与王安石同时代的诗人 范成大: (1126~1193)南宋诗人。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苏州) 人。
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
任徽州司户参军,累迁礼部员外郎。
后出知处州,减轻赋税,兴修水利,颇有政绩。
乾道六年(1170),他以起 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的官衔,充祈国信使,出使金国,为改变接纳金国诏书礼 仪和索取河南“陵寝”地事,范成大在金国“词气慷慨”,相机折冲,维护了宋 廷的威信,全节而归,并写成使金日记《揽辔录》。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 江西 修水)人。
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 检讨官。
后擢起居舍人。
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 黔州等地。
徽宗初, 羁管宜州卒。
工诗文,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 秦观 并称“苏门四学士”。
刘克庄: (1187——1269)字为潜夫,号后村,莆田城厢人,生于宋朝孝宗淳熙十四 年(公元 1187 年),卒于公元 1269 年,享年 83 岁。
是南宋一位著名的爱国诗词 家,创作了大量悲壮激昂的爱国诗词。
传世著作有《后村先生大全集》,共 196 卷(其中包含 5000 余首诗,200 余阙词,4 卷诗话和多篇散文
1/5
)。
他的诗既吸收了唐代名家的风采,也继承了南宋前期的爱国诗人陆游 的风格,反映现实,雄伟豪放;与苏轼、辛弃疾等人形成了一个风格雄健, 影响广泛的豪放派。
他继承了辛弃疾的革新精神,同时又发展了词的散文化、议论化的特点。
同 时还是南宋后期的一位贤臣。
他爱国爱民,为人正直,为当时的学者所敬仰,为 后人所传颂。
辛弃疾: (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 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 安抚使等职。
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 注意安定民生。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李清照 : (1084-约 1151)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2/5
3/5
4/5
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