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奶牛业大观
- 格式:docx
- 大小:17.31 KB
- 文档页数:3
收稿日期:2018-11-16作者简介:游锡火(1969-),男,浙江台州人,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与畜牧业经济与技术有关的研究工作。
澳大利亚乳业发展现状及对中国的启示游锡火(牡丹江师范学院,牡丹江 157011)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264(2019)04-0062-04DOI: 10.19305/ki.11-3009/s.2019.04.014摘 要:近年来,尽管我国乳业在上下游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乳业发展仍然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
澳大利亚乳业是仅次于小麦和肉牛的第三大农业产业,其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使其以放牧饲养为主,因此,生产成本较低。
优良的牧场、科学的饲养管理、先进的育种技术和乳制品加工工艺,使其在国际乳品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笔者在澳大利亚工作期间,考察学习了澳大利亚乳业发展状况,其高效优质的生产经营模式、先进的研发体系和合理分配利益的合作社模式都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关键词:澳大利亚;乳业;先进经验;启示近年来,伴随着“奶源升级”、“优质乳工程”和奶农培训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我国奶业建设成效突出,不论是在上游的养殖业,还是在下游的乳制品加工业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同时,我国乳业存在着奶牛养殖成本较高、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不足和产业链上下游利益不均衡等突出的问题。
澳大利亚作为一个拥有悠久乳业发展历史和完善的乳品生产、加工、销售体系的发达国家,同时也是全球四大乳制品出口地之一,其先进的产业发展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1 澳大利亚乳业发展概况澳大利亚地处南半球的澳洲大陆,总面积约776.4万km 2,现有人口约2.400万;其中农业人口约90万,约有1.8万人直接参与乳品产业[1]。
澳大利亚农牧业用地约4.9亿hm 2,其中约55%是牧业用地。
据统计,澳大利亚是世界天然草原面积最大的国家,多达458万km 2的土地被草地覆盖,其乳品产业被认为是仅次于小麦和肉牛产业的第三大农业产业[2]。
澳大利亚、新西兰畜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第一篇:澳大利亚、新西兰畜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澳大利亚、新西兰畜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应新西兰维多摩市议会等单位邀请,以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夏贤忍为团长的湖北省农牧业考察团一行六人,于10月19日至11月2日访问了澳大利亚、新西兰,重点了解畜牧业的发展情况。
这次出访,除听取有关方面的情况介绍外,实地考察了3个牧场、1个羊毛制品厂、4个畜产品经销店。
通过考察,考察团成员对澳、新两国畜牧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及相关生产体系状况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尤其对草地畜牧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畜牧业发展途径和先进的生产与管理技术有了更深的了解。
一、澳、新两国畜牧业发展概况澳大利亚国土面积为768.23万平方公里,现有人口2230万人,80%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主要城市。
全境地势低平,草场辽阔,以养羊、养牛为主的畜牧业非常发达,在农业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全澳农牧业用地4.9亿公顷,其中牧业用地占55%。
畜牧业年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0%,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
常年养羊1.7亿只,年产羊毛10亿公斤,占世界羊毛总产量的1/3以上;养牛2620多万头,其中肉牛2340万头,奶牛约280万头,年产牛肉204万吨、牛奶1140万吨。
新西兰国土面积为26.81万平方公里,现有人口410万人,其中140万人居住奥克兰市、55万人居住惠灵顿市。
近年统计,新西兰农业用地1564.03万公顷(折合15.6万平方公里),其中畜牧业用地1152.91万公顷、耕地75.94万公顷。
新西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畜牧业国家之一,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0%左右,从事畜牧业的人口约占农业人口的80%,是世界上按人口平均养羊、养牛最多的国家。
新西兰各类牲畜存栏数量:奶牛516.16万头,肉牛449.47万头,奶牛和肉牛合计965.63万头;绵羊3954.56万只,山羊15.31万只,绵羊和山羊合计3969.87万只;鹿164.39万头,马7.59万匹。
澳大利亚肉牛业大观2008-05-09 12:00:36 作者:来源:浏览次数:196 网友评论 0 条肉牛业是澳大利亚农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近年来肉牛业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一直在11%~19%之间,年出口创汇一直在23亿~33亿之间。
同时,肉牛业又是澳大利亚农业中地域分布最广泛的产业,在偏远的北部分布着大规模的肉牛场,在南部的高雨量区分布着小规模的肉牛场,因此,肉牛业在整个澳大利亚的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在过去的20年里,澳大利亚的肉牛业也经历了各种挑战,对肉牛个体生产者的生产和经济收益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
自1995年初以来,澳大利亚的肉牛业又一次承受了来自金融、经济以及市场等各方面的压力。
产生这些压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干旱、美国肉牛产量的增加而造成的国内价格下跌、出口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亚洲经济滑坡、海外的食品安全恐慌(受疯牛病的影响)以及来自可替代蛋白食品的竞争。
一、肉牛业生产现状巧用卫生球趋赶作物害虫根据澳大利亚农业资源经济局的调查统计,1996~1997年度全国大约有70366个农场,其中以经营肉牛饲养业为主的农场有20766个,这类农场被称为“专业化”肉牛饲养场,其肉牛饲养量占全国的20%。
也有些农场肉牛饲养量在50头以下。
在澳大利亚南部地区,有一些奶牛场也同时饲养肉牛,是肉牛屠宰业的重要来源。
这些奶牛场经常用奶牛的母牛与肉牛的公牛配种,生产杂种犊牛,饲养8~10个月后屠宰作为犊牛肉出售,或者饲养10~15个月后屠宰作为小牛肉出售。
淘汰的奶牛和乳犊牛也用于屠宰。
1996~1997年度,饲养奶牛的农场主大约向屠宰厂出售了110多万头牛,其中肉牛24.3万头,乳犊牛68.8万头,淘汰母奶牛19.8万头,合计占全国肉牛屠宰总量的13%。
根据澳大利亚农业资源经济局的估计,到1998年3月末全国大约存栏肉牛2310万头,比上年下降70万头。
同期,全国奶牛存栏头数为300万头。
从历史上看,澳大利亚肉牛也的发展也经历了多次升降起伏。
澳大利亚奶业生产、消费和贸易概况(上)日期:2013-03-26 来源:《世界农业》2013.2奶业是澳大利亚仅次于肉牛和小麦的第三大农业产业,2010/11年度农场就地出售奶制品金额为39 亿澳元(1 澳元约合 6.53 元人民币,2013 ),大约有 4 万人直接从事奶业生产与加工,虽然牛奶产量只占世界牛奶产量的 1.8%,但奶制品的出口量却占到世界出口量的9.4%,是仅次于欧盟和新西兰的世界第三大奶制品出口国。
2010/11 年度,澳大利亚向中国出口奶制品10.3 万t,出口金额为 4.5 亿澳元,中国成为澳大利亚奶制品继日本之后的第二大出口目的地。
2011 年中国进口奶制品总量为112.6 万t,其中 6.4%是从澳大利亚进口的,澳大利亚已成为中国奶制品的第三大进口来源地。
中国奶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中澳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在积极推进中,澳大利亚作为中国主要的奶制品贸易伙伴,未来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奶制品预计呈增加趋势,鉴于此,本文对澳大利亚奶业的生产、消费和贸易概况进行了阐述。
一、澳大利亚奶业生产情况澳大利亚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各地自然资源与气候条件有着较大差异,因而奶业发展的地区性差异也很大,受降水量和人口分布的影响,澳大利亚奶业主要分布在两个区域:1.沿海地区这些地区降水充沛,草场茂盛,且接近城镇。
由于降水量在季度之间有着明显差异,因而澳大利亚牛奶产量总体上表现出很强的季节性,每年的10~11 月是牛奶生产的高峰,在5~6 月天气转凉后,牛奶产量逐渐下降,特别是在处于东南部地区的维多利亚州和塔斯马尼亚州,季节性特征更为突出,而处于东北部地区的昆士兰州和新南威尔士州的北部地区,由于全年的降水量比较均衡,因而牛奶生产的季节性表现得不明显。
2.东南部地区澳大利亚各个州都有自己的奶业,其中维多利亚州的奶业最为发达。
维多利亚州虽然只拥有澳大利亚3%的土地,但这里的畜牧环境最好,拥有澳大利亚64%的牧场和63.5%的奶牛。
看世界Global Vision☆中国畜牧业澳大利亚畜牧业概况文丨徐杨(全国畜牧总站)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的南太平 洋,是四面环水的大陆岛国,国土 面积768万平方千米,海岸线长3.67 万千米。
澳大利亚东部为山地、中部 为平原、西部为高原,土地资源非常 丰富。
气候以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为 主,降水充沛,为各种树木、草原、灌木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据统计,2019年澳大利亚人口总数为2544万,是典型的地广人稀的国家。
丰富的土 地资源、良好的植被和绵延的海岸线 为澳大利亚的畜牧业生产创造了得天 独厚的资源条件,被称为“骑在羊背 上的国家”。
肉牛、绵羊产业、奶牛 养殖构成其畜牧业的主要内容。
一、肉牛养殖肉牛养殖在澳大利亚是最广泛的 畜牧业活动,每一个州和地区都分布 有肉牛产业。
受气候、草场资源、企业规模、生产方式等条件影响,澳大利亚肉牛养殖分为南部和北部生产体系,且存在明显差别。
1.肉牛养殖模式的差别:北部肉牛生产体系主要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漫长干旱。
草场以自然草场为主,单个农场面积大,从数千到数万公顷不等,部分联合经营的企业面积更大。
与这种自然条件相适应的是其传统的放养模式,除定期检查饮水供应、检测牛群健康情况外,每年仅两次集中牛群,收获成长牛、给犊牛断奶、切除牛角、阉割公牛犊并做标记,其他时间基本无人为干预,这种词养模式最大的优点是节约成本。
同时,由于北部地区冬季干旱漫长,自然植被可供应的伺草有限,导致牛在此期间不能获得足够的食物,出现体重降低,生产性能下降等情况。
但是从成本角度考虑,北部的肉牛生产模式更具有发展潜力。
南部肉牛生产体系与北部截然不同,它主要分布在气候温和的温带地区,农场规模大都是几百到几千公顷的小型农场,牧草是经过人工改良的,营养价值更高,单位面积牛群密度大,实行集约化管理。
因为管理规范,牧草充足,通常南部肉牛体系生产的牛肉质量高于北部。
同时,因为成本高,南部农场主通常会在从事肉牛产业之外,从事绵羊养殖或农作物种植,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当代畜牧2007年第7期・国外见闻・为了大力发展奶产业,不断提高奶牛数量和单产,2003年9月1日至30日,宁夏奶牛协会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和北京中地公司的专家一行6人前往澳大利亚,挑选纯种荷斯坦奶牛。
经过1个多月的选牛工作,成功地挑选2000余头13~16月龄的优质纯种荷斯坦奶牛。
选牛期间,共到了维多利亚、塔斯马尼亚、新南威尔士州的130多个牧场,并参观了饲料中心、兽医中心、乳品加工场等相关地方。
下面就对澳大利亚奶牛业的认识和对宁夏乳业的发展谈些粗浅想法。
1澳大利亚奶牛养殖现状澳大利亚面积768万km2,总人口1920万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
最冷的地区冬季最低气温0℃,一般8℃~30℃。
冬季(6~7月份)潮湿多雨,夏季(11月份以后)干旱少雨。
沿海地区年降雨量500~1600mm,内陆地区干旱少雨。
在澳大利亚,乳业是仅次于小麦、肉牛的第三大产业。
2001-2002年度,澳大利亚乳业产值超过37亿澳元,成为农村地区带动就业和乳制品增值的支柱产业。
此外,由于得天独厚的土地和气候条件,澳大利亚的乳业以放牧为主,近80%的奶牛是草地放养,因此,澳大利亚的牛奶生产成本远低于世界上其他主要的牛奶生产国,其乳制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1.1澳洲的奶牛饲养情况澳大利亚的奶牛品种很多,主要有荷斯坦牛、娟姗牛、西门塔尔牛,但荷斯坦品种占绝大部分。
牧场管理采取DHI,大量而准确的数据为选种选配打好了基础。
根据有关资料,澳洲荷斯坦品种牛乳的乳脂率高达3.8%~4.4%,乳蛋白3.4%。
澳大利亚养牛人育种意识很强,手段也很先进。
他们既对引进的良种培育,也培育自己的混血品种。
对这些优良品种,既重视生产性开发,以良种作为奶制品竞争的利器,也把良种作为商品出口到世界各地。
1.2自然放牧在澳大利亚,牧场连着牧场,牧场之间的分界就是一根铁丝围栏。
经过长年探索,现在人工草场一般以70%的黑麦草籽和30%的红、白三叶草籽混播。
澳大利亚乳制品行业引言澳大利亚乳制品行业是澳大利亚农业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澳大利亚以其高质量和健康的乳制品而闻名,其乳制品出口市场规模也非常庞大。
本文将对澳大利亚乳制品行业的概况、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进行介绍。
1. 概况澳大利亚乳制品行业包括牛奶、奶粉、乳酪、黄油等产品的生产与加工。
澳大利亚拥有广阔的草原和富饶的土壤,为乳制品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这里的奶牛喂养在自然环境中,并且使用的是高质量的饲料,因此澳大利亚的奶制品常常被认为是优质和天然的。
澳大利亚乳制品行业主要由一些大型乳制品公司和农场组成。
主要乳制品公司包括Murray Goulburn Cooperative、Bega Cheese Limited和Fonterra Australia。
这些公司以其高品质和创新的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拥有很高的声誉。
2. 发展现状澳大利亚乳制品行业近年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澳大利亚的牛奶产量稳定增长,乳制品出口额也在不断增加。
澳大利亚的乳制品主要出口到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
中国对澳大利亚乳制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与中国人口的增长以及对高品质健康食品的需求相关。
此外,澳大利亚乳制品行业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新产品。
例如,一些公司推出了低脂乳制品和有机乳制品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澳大利亚乳制品公司还注重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积极参与认证体系,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追溯性。
然而,澳大利亚乳制品行业也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之一是全球竞争的加剧。
国际上许多国家也在发展乳制品行业,并且有时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生产效率来吸引消费者。
此外,澳大利亚乳制品行业还面临着气候变化和水资源限制等环境问题。
3. 未来趋势澳大利亚乳制品行业的未来看好。
随着亚洲市场对高品质和健康乳制品的需求持续增长,澳大利亚有望进一步扩大其乳制品出口额。
澳大利亚乳制品行业也将继续创新和开发新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另外,澳大利亚乳制品行业还将致力于提升生产效率和可持续性。
分析澳大利亚影响养牛业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澳大利亚影响养牛业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包括:
1.土地资源:澳大利亚拥有广阔的草原和牧场,适合牲畜饲养和草原放牧。
土地资源丰富为养牛业提供了基础条件。
2.气候条件:澳大利亚的气候多样化,包括草原、半干旱和干旱地区。
这种气候条件对于牛类的饲养非常有利,可以满足其生长和繁殖的需求。
3.政府政策支持:澳大利亚政府一直积极支持农业行业的发展,包括养牛业。
他们提供各种政策、补贴和援助措施,以促进养牛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贸易竞争力。
4.市场需求:澳大利亚国内和国际市场对高质量的牛肉需求旺盛。
养牛业能够满足国内外消费者对优质肉类产品的需求,带动了行业的发展。
5.科技创新:澳大利亚在养牛业方面进行了许多科技创新,如畜牧遗传改良、精确的饲养管理和农药使用等。
这些技术提升了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了养牛业的发展。
6.教育和研究支持:澳大利亚拥有一流的农业教育和研究机构,为农民和养牛业者提供了培训、技术支持和信息交流平台,促进行业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澳大利亚的奶牛业
张春棠
【期刊名称】《中国奶牛》
【年(卷),期】1991(000)001
【摘要】上海奶牛设备考察团应澳大利亚HR公司的邀请,于1990年6月11日至6月30日对澳大利亚的奶牛业等进行了考察。
一、澳大利亚奶牛业简况澳大利亚奶牛头数160万头,其中昆士兰州20.4万头,新南威尔士州25万头,维多利亚州95万万头,塔斯马尼亚州9.4万头,南澳大利亚州1.5万头,西澳大利亚州6.8万头。
每头成母牛平均单产4000公斤左右。
【总页数】2页(P61-62)
【作者】张春棠
【作者单位】上海市申星奶牛场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23.91
【相关文献】
1.澳大利亚奶牛养殖业考察报告 [J], 耿广多;赵碧梅;姚智深
2.独具特色的澳大利亚奶牛业 [J], 刘怀野
3.澳大利亚奶牛业 [J], 王峰;田春英;荣威恒;达赖;成立新
4.澳大利亚奶牛业对我国奶牛业发展的启示 [J], 孙国强;盖日忠
5.澳大利亚奶牛业 [J], 聂德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澳大利亚的奶牛生产模式
刘学洪
【期刊名称】《中国奶牛》
【年(卷),期】2004(000)004
【摘要】在澳大利亚,奶牛业是仅次于绵羊业的第二大农业产业。
全国有奶牛约220万头,其中65%是荷斯坦牛,其余的主要是娟姗牛。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数字.2002年全澳大利亚奶产量为1,161万吨。
由于澳大利亚土地广阔,草场面积大,奶牛生产主要依赖草场放牧饲养。
自然因素对奶牛业的影响巨大。
一遇干旱年景,严重影响奶牛业。
【总页数】2页(P55-56)
【作者】刘学洪
【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昆明,6502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316.3
【相关文献】
1.陕西省千阳县澳大利亚进口奶牛和国产奶牛的生产性能比较 [J], 李军;刘慧岚;罗艳红;李维娟
2.进口澳大利亚荷斯坦奶牛与中国荷斯坦奶牛体型外貌、繁殖性能差异性比较 [J], 刘爽;
3.进口澳大利亚荷斯坦奶牛与中国荷斯坦奶牛抗病性及产奶性能比较研究 [J], 张立岗;任光灿;王辉;李超
4.澳大利亚奶牛业对我国奶牛业发展的启示 [J], 孙国强;盖日忠
5.澳大利亚奶牛业和奶牛品种 [J], 靳胜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澳大利亚奶牛业大观(一)2007-03-28 13:55:00澳大利亚总面积为760万平方公里,国土中有55%属于牧场。
总人口2000万,其中农业人口90万,农业劳动力42万。
2003年澳大利亚奶业产值为27.9亿元,占农业产值的8.5%。
2004年12月4日至24日,笔者随农业部乳品质量管理培训班赴澳学习。
在澳期间,澳大利亚乳业局、新南州第一产业部、悉尼科技大学、墨尔本大学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昆士兰州种公牛站的有关专家分别为我们做了专题讲座,我们还参观了墨尔本大学奶牛示范场、吉普斯郡的家庭奶牛饲养场、瓦伦堡黄油奶酪公司和益力佳乳酸奶加工厂。
参观学习时间虽短,但澳大利亚的牧场管理、奶牛饲养、乳品加工和组织管理工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感澳大利亚的奶牛业独具特色。
1 以放牧方式饲养奶牛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牧场资源,依靠牧场采用放牧方式饲养奶牛是澳大利亚奶牛业最显著的特点。
广大农场主根据拥有牧场的面积和草场质量确定饲养奶牛数量,草畜结合非常紧密,一般每公倾牧场承载奶牛1~2头。
2003年7月至2004年6月,澳大利亚有饲养奶牛的农场9611个,其中的85%为家庭牧场,15%为股份制牧场。
饲养202.8万头奶牛,产奶101亿升。
目前,平均每个农场有211头奶牛。
预计到2007/2008年度,平均饲养规模将达到250头。
奶牛集约化程度低于北美,高于欧洲。
澳大利亚的六个州都有奶牛,但以降雨丰富的地区和灌溉区域居多。
维多利亚州是饲养奶牛数量最多的州,其饲养奶牛数量占全国奶牛总量的64.8%。
澳大利亚现在饲养的奶牛,绝大多数是北美奶牛的后裔。
在整个奶牛群中,79%为荷斯坦牛,娟姗牛占12%,其它品种占9%。
在澳大利亚,奶牛所需要的全部营养中有70%来自牧场。
每年的6月份澳大利亚开始进入冬季,降雨逐步增加,7~12月份是牧草生长的最好时期。
他们根据季节安排配种和产奶,将泌乳高峰安排在9、10月份。
由于该国降水较少,绝大多数牧场又没有灌溉设施。
因此,降水量和牧场质量对饲养奶牛数量有重要影响。
自1980年以来,澳大利亚存栏奶牛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00/2001年度奶牛数量为2176万头,达到历史最高峰。
从2001年开始,澳大利亚发生了有史以来比较严重的旱灾,饲养奶牛数量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2003/2004年度比2000/2001年度减少143万头,平均每年减少近46万头。
2003/2004年度饲养奶牛的农场数量比1979/1980年度减少12383个,仅是原来数量的43.7%。
但平均每个农场饲养奶牛的数量增加125头,增长1.5倍。
在发展奶牛方面,澳大利亚政府没有任何补贴,而在欧洲和美洲农场主收入中有50%来自于政府补贴。
尽管如此,澳大利亚的奶牛农场主因充分利用牧场资源和廉价谷物饲养奶牛,使其成为牛奶成本最低的国家之一,因而其产品仍有较强的竞争力。
2003/2004年度,全澳大利亚的奶牛农场主共创造产值近30亿澳元,平均获利21万澳元,平均每生产1升奶获利0.2澳元。
2 依托高科技实行高效管理在以放牧为主要饲养方式的条件下,奶牛场的管理主要就是牧场管理和挤奶管理。
供奶牛放牧的草场都是人工改良草场,多为黑麦草和三叶草混播的草场,所有的草场都应用围栏划区。
在牧草生长旺盛的季节,奶牛所需要的粗饲料完全靠放牧获取。
每年的12月份是牧草的收割期,经过适当的晾晒后打捆就地贮存或利用塑料膜青贮技术贮存,供枯草期需要补饲时饲喂。
基础母牛群、青年母牛群和犊牛群在不同的区域内轮牧,除产奶母牛在挤奶时到挤奶厅挤奶外,所有的牛群都在牧场上采食或休息。
多数母牛在需要挤奶时能够自动按指定的道路从牧场去挤奶厅挤奶,对没有按时来挤奶的奶牛则用牧羊犬驱赶。
一般每天挤奶1~2次。
在挤奶的同时补饲精料,一般每头牛的年补料量为1~2吨。
澳大利亚的劳动力成本特别高,一般一个农业劳动力的年收入在4万澳元左右,牛奶的生产成本中劳动力费用占70%。
高劳动力成本激励了他们努力提高机械化程度,并不断地应用新技术。
因此,创造了特别高的生产效率。
平均每个农场拥有土地4000亩,一般由3人管理。
耕地、播种、收割、贮藏和挤奶全部应用机械。
据统计,80%的农场主应用了卫星定位系统耕地,15%的农场主采用了卫星定位耕种技术和飞机电子喷药技术,所有的农场都应用机械榨乳,绝大多数挤奶机械都能自动测量并记录奶牛的个体产奶情况,由电脑自动控制系统根据产奶情况确定精料喂量并投料,部分农场应用了转基因灭鼠技术。
南吉普斯兰郡的一个奶牛场共饲养1500头奶牛,只有奶牛人工授精和疫病治疗工作承包给了专门化的社会服务机构,而其余的全部工作由7人承担。
3 依靠选育工作提高生产性能澳大利亚的奶牛选育工作完全是农场主的企业行为,政府对选配计划、精液生产、奶牛登记和测试工作没有任何规定。
选配计划由农场主或由农场主聘用有关机构制定,冻精生产工作由种公牛站承担,登记和测试工作由奶农联合会负责。
在十五年以前,澳大利亚的每个州都有10~15个种公牛站,并且全部是国有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种公牛站已经关闭,有些被私人购买。
目前,全澳大利亚共有15个种公牛站,其中的少部分是国有的,而大多数是私有的,他们负责生产种公牛冻精和胚胎并开展相关技能培训工作。
在所有种公牛站中,只有澳大利亚遗传公司自身拥有种公牛,而其它种公牛站自身没有种公牛,只是为农场主生产精液提供服务工作。
在需要生产种公牛精液时,农场主将种公牛运到种公牛站,种公牛站经过隔离观察和检疫后生产种公牛冻精。
农场主除支付检疫费、饲养费和冻精贮存费用外,还要根据冻精生产数量向种公牛站支付相应的费用。
种公牛站可以协助农场主销售精液,但农场主应根据销售数量向种公牛站付费。
奶牛人工授精工作多数由农场主自己操作,对一些饲养规模较大的奶牛场,则聘用专门从事人工输精技术的人员操作。
政府对人工输精员没有具体要求,只要农场主承认即可。
为了做好登记和测试工作,澳大利亚奶牛联合会在各地共设立了16个牛群改进中心,每年测试6次,每头牛每年的测试费用为6~10澳元。
目前,有50%的奶牛有单独的记录,存栏的荷斯坦奶牛中有三分之一在协会注册。
经过多年的选育,澳大利亚的奶牛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2003/2004年度全国荷斯坦奶牛平均产奶4900升,平均乳脂率4.06%,平均乳蛋白3.22%。
产奶量比1979/1980年度增加2052升,因遗传改进因素使每头奶牛的年蛋白质产量增加1~2千克。
4 外向型的乳品加工业引领奶牛业发展所有参观过奶牛饲养和牛奶加工全过程的人都会相信,澳大利亚的牛奶产品是安全的。
他们以放牧方式饲养奶牛,没有污染的牧场是奶牛的主要饲料来源,奶农的诚信度高,挤奶、运输、加工和贮存全部在经过科学消毒的管道或罐内进行,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奶与空气没有接触。
加工厂收购牛奶按乳蛋白和乳脂计价,每升奶的价格在0.33澳元左右。
在收购买牛奶时,他们对牛奶的细菌指标要求特别高,只收购每毫升牛奶中细菌数在5万个以下的牛奶。
澳大利亚乳品加工业发达,加工产品多样。
牛奶总量的70%由农场主拥有的合作社加工,其中摩尔高本、邦来克及奶牛农场主三家最大的合作社加工的牛奶占牛奶总量的60%,其余的牛奶由国民食品局等上市公司、帕玛拉特等跨国公司和小型奶酪制造商加工。
2003/2004年度,全国牛奶生产总量中的37%用于生产奶酪,21%用于生产脱脂奶和黄油,19%用于饮用奶生产,15%用于生产全脂奶粉,5%用于生产黄油和酪蛋白,3%用于其它产品生产。
多年来,澳大利亚国内对奶的消费总量基本稳定在40~45亿升,但各类奶制品的消费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
液态奶的消费量缓慢下降,而奶酪、奶油和酸奶的消费量逐步增加。
2003/2004年度全国人均消费液态奶98升,奶酪11.7千克,奶油3.5千克,酸奶5.9千克。
澳大利亚是一个典型的乳品输出国,除自身消费以外的乳制品全部用于出口。
从1998年开始,澳大利亚出口牛奶数量占牛奶总量的比例就超过50%。
2003/2004年度,澳大利亚出口乳制品数量仅次于欧盟和新西兰,居世界第3位,出口总值为24亿澳元。
在其生产的乳制品中,出口所占的比例分别为:奶酪53%、全脂奶粉88%、奶油59%、脱脂奶粉84%,液态奶的出口量很少。
澳大利亚的奶制品主要销往亚洲,占其出口总量的67%。
出口数量和价值最高的国家分别是日本、中国、菲律宾和马来西亚。
低廉的生产成本、严格的质量管理、精深的加工技术和多样化的产品,促进了澳大利亚乳品的出口。
同时,大量的出口又拉动了澳大利亚奶牛业的发展。
5 健全的组织体系保障了奶牛健康发展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在畜牧业管理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设置了检疫部、科学院和肉及牲畜公司三个与乳业有关的部门,主要职责是开展防检疫工作和帮助农场主出口产品。
针对近年来世界疯牛病多发的新形势,澳大利亚政府在总结过去标识制度的基础上,从2004年7月开始实行了电子身份证制度。
即在小牛出生后就佩戴NLIS耳卡,此卡跟随该牛一生,相关信息均有体现,并应用了计算机管理,没有此耳卡的牛则不可以出售。
通过电子标签制度,政府可追踪每头牲畜。
目前,有20%的奶牛应用电子身份证制度,维多利亚州等州已经通过立法对电子身份证制度做出规定。
各州政府的第一产业部负责奶牛等畜牧业方面的工作,具体职责是帮助农民研究和应用科学技术、为农场主后代提供职业技能教育、制定动物福利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
他们开展科研和推广工作所需要的经费有三个来源,一是联邦政府资助,二是从国家收取牲畜屠宰税建立的基金中提取的,三是州政府资助,三者各占三分之一。
澳大利亚乳业局是一个半官方机构,类似我国的差额事业单位。
负责乳品业研究、开发国内市场、促进国际贸易和开展信息服务等项工作。
经费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府每年的固定资助1500万澳元,另一方面是国家向农场主征收的牛奶税(每升奶征收0.32澳分,是牛奶价格的1%)。
澳大利亚奶农联合会是由6个洲的奶农自愿组成的,它代表着奶农的利益,是一个非政府、非营利性组织,其主要任务是从税费的投资中获取最大的回报,寻求政府和其他产业机构在贸易、动物健康、环境和动物福利等政策的贯彻,为奶牛发展奶业提供最好的经济和经营环境,为各州的成员和奶农提供服务。
联邦政府、州政府、乳业局和奶牛联合会,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奶牛业发展服务,对推动澳大利亚奶牛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