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 教育学知识点整理(精编课件).ppt
- 格式:ppt
- 大小:575.00 KB
- 文档页数:64
@2010年招教考试教育学考试重点考点讲义第一章:教育和教育学重点:学校教育制度中国古代教育思想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的概念:广义:知识,技能,影响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学校教育:知识-----心体力-----身社会要求教育者(期望)---------------受教育者(身心)目的计划组织学校教育制度:1.前制度化:孔子的教育2.制度化教育:标志:近代学校系统(体系) 的形成中国:清末“废科举,兴学校”3.非制度化教育:“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简答)(重点)学前教育加强并与小学教育衔接强化义务教育,延长年限。
义务教育的定义两头扩展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中间加强高等教育的类型多样化内外沟通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界限淡化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教育的发展过程:古代教育中国:夏----------校商----------序周----------痒西周:礼,乐,射,御,书,数。
隋唐:科举制度印度:婆罗门教:森严的等级制佛教:关心大众埃及:宫廷学校:皇子皇孙与贵族职官学校:贵族文士学校:奴隶主以吏为师,以僧为师,以法为教雅典:文化修养,政治家,商人。
重商主义斯巴达:体育训练与政治道德灌输。
培养军人。
西欧的中世纪:宗教占主要地位,培养僧侣,神学和七艺古代教育的特点:阶级性,道德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近代教育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加强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教育的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20世纪以后的教育: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技术的现代化教育学(定义)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孔子:性相近,习相远。
有教无类-----所有的人都应该受教育科目:诗,书,礼,易,乐,春秋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
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墨子:兼爱,非功,亲知,闻知,说知。
---------推理得到的才是真实的知识老子:一切回归自然学记教育与政治: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藏息相辅-------课内外相结合所教授的都有正常的科目,学生下课及放假的时候,也都有指定的研究课业。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 尽心上》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3、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民族性。
神话(最早):朱熹生物:(法)利托尔诺、(英)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标志着起源问题开始转向科学解释4、教育起源心理:(孟禄)认为教育是儿童对成人无意识模仿劳动:马克思5、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6、教育的功能:按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按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按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二、教育的发展历程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原始性、非独立性、全民性、自发性、无阶级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
使教育成为独立的形态。
东西方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1)古代中国: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
西周,“学在官府”并有:“国学”“乡学”之分。
其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稷下学宫。
两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立国子学与太学、九品中正制。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
宋元明清:八股文。
★(2)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四个等级按高到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3)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文士(书吏)学校。
★(4)古希腊罗马: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
★(5)中世纪的欧洲: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会教育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教师招聘教育学章节重点知识教师招聘教育学章节重点知识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起源(一)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其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勒图尔诺(1831-1902)和英国教育家沛•西能(1870-1944)(二)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其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1869--1947)。
(三)教育的劳动(社会)起源说它是在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形成的。
二、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定义1.广义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广义的教育包括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社会上所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
2.狭义教育狭义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的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l)这种教育是有组织的、有计划的、系统的实践活动。
(2)这种教育有专业的教育者。
(3)通过特定的组织形式来实现。
教育学中所研究的教育,主要是狭义的教育。
(二)教育的本质特点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三、教育的要素教育的要素是指构成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因素。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
这个子系统包括三种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l.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2.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桥梁;3.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
四、教育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制度的不同,教育也具有不同的形态。
(一)古代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1.阶级性。
2.道统性。
3.专制性。
4.刻板性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二)近代教育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三)20世纪后的教育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五、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 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属于教育的范畴.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2. 教育的本质: 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3. 教育的特性:社会性,永恒性,历史继承性和相互制约性.4. 学校教育构成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二.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纵横衔接关系.1. 学校教育教育制度的发展过程:1.前制度化教育2.制度化教育3.非制度化教育(库姆斯,易丽提)正规教育的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多专业课程和机构,制度化教育指向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第一个近代学制)以及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学制) 1922年国民政府颁布的壬戌学制(六三三学制)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加强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普通教育主要是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学科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学校教育(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三.教育发展的过程1.古代教育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