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液压机文献综述

液压机文献综述

液压机文献综述
液压机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一前言

压力机是一种结构精巧的通用性压力机。具有用途广泛,生产效率高等特点,压力机可广泛应用于切断、冲孔、落料、弯曲、铆合和成形等工艺。通过对金属坯件施加强大的压力使金属发生塑性变形和断裂来加工成零件。机械压力机工作时由电动机通过三角皮带驱动大皮带轮(通常兼作飞轮),经过齿轮副和离合器带动曲柄滑块机构,使滑块和凸模直线下行。机械压力机在锻压工作完成后滑块程上行,离合器自动脱开,同时曲柄轴上的自动器接通,使滑块停止在上止点附近。

液压机是一种以液体为工作介质,用来传递能量以实现各种工艺的机器。液压机除用于锻压成形外,也可用于矫正、压装、打包、压块和压板等。液压机包括水压机和油压机。以水基液体为工作介质的称为水压机,以油为工作介质的称为油压机。液压机的规格一般用公称工作力(千牛)或公称吨位(吨)表示。锻造用液压机多是水压机,吨位较高。为减小设备尺寸,大型锻造水压机常用较高压强(35兆帕左右),有时也采用 100兆帕以上的超高压。其他用途的液压机一般采用 6~25兆帕的工作压强。油压机的吨位比水压机低。

按结构形式现主要分为:四柱式、单柱式(C型)、卧式、立式框架等。

按用途主要分为金属成型、折弯、拉伸、冲裁、粉末(金属,非金属)成型、压装、挤压等。

热锻液压机

大型锻造液压机是能够完成各种自由锻造工艺的锻造设备,是锻造行业使用最广泛的设备之一。目前有800T、1600T、2000T、2500T、3150T、4000T、5000T等系列规格的锻造液压机。

二正文

二.一液压系统

液压传动是以液体为工作作为工作介质,以液体的压力能进行运动和动力的传递的一种传动方式。它先通过能量转换装置(液压泵),将原动机(电动机)的机械能转变为液体的压力能,再通过封闭管道、液压控制元件等,经另一能量转换装置(液压缸、液压马达)将液体的压力能转变为机械能,以驱动负载,实现执行机构所需的直线或旋转运动。与机械传动相比液压系统具有许多优点,因此在机械工程中广泛应用。

液压系统基本上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

①动力元件指各种液压泵,它的作用是把机械能转变成有也得压力能,给液压系统提供压力油,事业呀系统的动力源。

②执行元件指各种类型的液压缸、液压马达。其作用是将油液的压力能转变为机械能,其工作机能驱动负载,实现规定的运动。

③控制调节元件它们是控制液压系统中油液的压力、流通和流动方向的装置。这些元件是保证系统正常工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④辅助装置指油箱、滤油器、油管、管接头、压力表等、。它们是保证液压系统可靠、稳定、持久工作,有重大作用。

⑤介质指液压油。

液压传动的主要优点

①液压传动在运行中,能方便的实现无级调速,其调速范围比较大,可达100:1~2000:1。

②在同等功率的情况下,液压装置的体积小、重量轻、惯性小、结构紧凑,而且能床底较大的力或转矩。

③液压传动装置的控制、调节比较简单,操纵比较方便省力,易于实现自动化。与电气控制配合使用能实现复杂的顺序动作和远程控制。

⑤液压传动装置易于实现过载保护,系统超负载,油液会经溢流阀回油箱。由于采用油液作工作介质,液压元件能自行润滑,因而使用寿命长。

⑥液压传动元件和装置易于实现系列化、标准化、通用化,易于设计、制造和推广使用。

⑦液压传动易于实现回转、直线运动,且元件排列布置灵活。

⑧液压传动中,由于功率损失所产生的热量可由流动着地油液带走,因此可避免在系统某些局部位置产生过度温升。

主要缺点

①液体作为介质,易泄漏;油液可压缩,故不能用于传动比要求准确的场合。

②液压传动中有机械损失、压力损失、泄露损失,效率下降,故不宜作远距离传动。

③液压传动对油温和负载变化敏感,不宜在低温、高温下使用;对污染很敏感。

④液压传动需要有单独的能源(如液压泵站),液压能不能像电能那样从远处传送;液压元件制造精度高、造价高,所以需组织专业生产。

⑤液压传动装置出现故障时不易查找原因,难以迅速排除。

二.二PLC概述

(一)我国PLC现状

我国自控产业链的两头——底层的现场仪表(尤其是变送器和执行机构)、上层的综合自动化软件是最薄弱环节。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智能变送器只占国内市场的9%。顶层综合控制软件能力弱,一方面是因为工控企业对用户的工艺特征理解不深刻,经验积累不足,从而制约了顶层集成能力和快速进入细分市场的能力(工控企业受制于国家关于设计企业资质门槛的规定也是一方面原因)。用户市场对本国工控技术/产品的不认同,制约了自主研发的工控产品实践提高的机会。

国产控制系统难以进入重大工程的关键、核心、主体装备,这一市场的大部分仍被国外工控系统垄断。

用于广大离散型工厂自动化的PLC系统,情况不容乐观。

当前PLC技术的应用范围,涵盖了除大型化工、电力企业之外的几乎所有工业行业。但是,目前我国PLC应用市场,95%以上被外国产品占领,本国企业处于绝对劣势。跨国公司的产品享受零部件进口免税等政策优惠,本国厂商在家门口面对强势国际竞争,毫无招架之力。

PLC系统难自立,行业研发平台缺失。

一是本国企业和机构,规模小、业务分散,形不成气候。此类企业中,有些是原工业部门承担行业共性技术的研究所或大学科研单位改制而来,如和利时、浙大中控、北京机械自动化研究所等。

二是到目前为止,我国企业尚未真正掌握FA工控的核心技术。本国PLC厂商技术都是架构在外国的控制技术上,主干基础硬件几乎全部由外国公司提供,基础软件也依赖进口。我国PLC厂商的业务,只是局限在运用进口硬件与基础软件,针对具体工艺控制的需求,运用ICT技术进行集成、做应用软件。在系统的设计诀窍方面,在系统可靠性、产品质量(一致性、可靠性)、市场信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尚有较大差距。就是国内引为自豪的数控系统,情况也大体如此。

三是作为科研型的工控企业,由于规模小和专业分散,缺乏国内统一标准的硬件和基础软件支撑,单打独斗,形不成规模。

四是受外资控制与挤压,竞争能力差。我国一些企业曾经自主开发PLC硬件平台,但产品刚有眉目,跨国公司立即降价。由于PLC系统是技术密集型的成熟产品,本国产品初次面世,性能与价格都缺乏竞争优势。加上缺乏国家政策支持,在市场上根本无法立足,陷入了“市场信誉度低—缺乏实践与改进机会—市场信誉进一步降低”的恶性循环。

五是产学研结合的现实困境:国家工业管理机构多次变更,一些共性技术研究所改企业,原有的研究进程中断,技术积累流失或老化。

(二) PLC在向微型化、网络化、PC化和开放性方向发展

长期以来,PLC始终处于工业控制自动化领域的主战场,为各种各样的自动化控制设备提供非常可靠的控制方案,与DCS和工业PC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同时,PLC也承受着来自其它技术产品的冲击,尤其是工业PC所带来的冲

击。

目前,全世界PLC生产厂家约200家,生产300多种产品。国内PLC市场仍以国外产品为主,如Siemens、Modicon、A-B、OMRON、三菱、GE的产品。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PLC生产厂家约有三十家,但都没有形成颇具规模的生产能力和名牌产品,可以说PLC在我国尚未形成制造产业化。在PLC应用方面,我国是

很活跃的,应用的行业也很广。专家估计,2000年PLC的国内市场销量为15(20万套(其中进口占90%左右),约25(35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约为12%。预计到2005年全国PLC需求量将达到25万套左右,约35(45亿元人民币。

PLC市场也反映了全世界制造业的状况,2000后大幅度下滑。但是,按照Automation Research Corp的预测,尽管全球经济下滑,PLC市场将会复苏,估计全球PLC市场在2000年为76亿美元,到2005年底将回到76亿美元,并继续略微增长。

微型化、网络化、PC化和开放性是PLC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基于PLC

自动化的早期,PLC体积大而且价格昂贵。但在最近几年,微型PLC(小于32 I/O)已经出现,价格只有几百欧元。随着软PLC(Soft PLC)控制组态软件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安装有软PLC组态软件和PC-based控制的市场份额将逐步得到增长。

当前,过程控制领域最大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Ethernet技术的扩展,PLC

也不例外。现在越来越多的PLC供应商开始提供Ethernet接口。可以相信,PLC 将继续向开放式控制系统方向转移,尤其是基于工业PC的控制系统。

(三)FX系列PLC简介

三菱FX系列小型可编程控制器,将CPU和输入/输出一体化,使用更为方便。为了进一步满足不同用户的要求,FX系列有多种不同的型号供选择。另外更有多种的特殊模块提供给用户。FX系列主要应用与机械配套,如注塑机、电梯控制、印刷机、包装机和纺织机等行业。三菱公司推出的常用FX系列小型、超小型PLC有FX0、FX2、FX0N、FX0S、FX2C、FX2N、FX2NC、FX1N、FX1S等。

二.三力学概述

工程结构或机械的各组成部分,如建筑的梁和柱、机床的轴等,统称构件。当工程结构或机械工作时,构件将受到载荷的作用。例如,车床主轴受齿轮合力和切削力的作用,建筑的梁受自身重力和其他物体的重力的作用。构件一般为固体制成。在外力作用下,固体有抵抗破坏的能力。但这种能力又是有限度的。而且,在外力作用下,固体的尺寸和形状还将发生变化,称为变形。

为保证工程结构或机械的正常工作,构件应有足够的能力负担起应当承受的载荷。因此,它应满足以下要求:

1.强度要求在规定的载荷作用下的构件当然不应破坏。强度要求就是

指构件应有足够的抵抗破坏能力。

2.刚度要求在载荷作用下,构件即使有足够的强度,但若变性过大,

仍不能正常工作。刚度要求就是指构件应有足够抵抗变形的能力。

3.稳定性要求就是指构件应有足够的保持原有平衡形态的能力。

若构件横截面尺寸不足或形状不合理,或材料选用不当,将不能满足上述求,从而不能保证工程结构或机械的安全工作。相反,也不应不恰当地加大横截面尺寸或选用优质材料,这随满足上述要求,却多使用了材料和增加了成本,造成浪费。材料力学的任务就是在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下,为设计既经济又安全的构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研究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时,应了解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表现的变形和破坏等方面的性能,即材料的力学性能,而力学性能由实验来测定的。此外,进

过简化得出的理论是否可靠,也要试验来验证。还有一些尚无结论的问题。需借助试验方法来解决。所以,实验分析和理论研究同是材料力学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结束语

流体传动与控制包括液压传动和与控制、气压传动与控制以及液力传动等三个技术领域,它是以流体(包括液体或气体)作为工作介质实现力能、运动和信息传递与控制的。由于本身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和特点,使它成为很多机器(械)原动力与工作机构之间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现代控制工程中的基本技术要素。

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的应用领域十分广阔,而且仍然在不断扩大。从机械加工设备、注塑成型设备、机械手、自动加工及装配线到金属及非金属压延设备;从材料及构件强度试验机到电液仿真实验平台;从建筑机械、工程机械、起吊设备到环卫、环保设备;从农业机械、园林机械到森林机械;从民用及军用飞机到航天器的发射及控制;从民用船舶到军用舰艇;从水下作业工具到海底工作机械;从高速列车到家用汽车;从采煤机械到石油钻探机采收设备;从能源机械调速控制到热力与化工设备过程控制;从橡胶、皮革、造纸机械到建筑材料生产自动线;从家用电器、电子信息产品自动生产线到印刷、包装及办公自动化设备;从食品加工、医疗监护系统带体育训练器械等众多领域,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已获得十分广泛的应用,它已成为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话进程中不可替代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技术,也是当代工程技术人员迫切希望掌握的重要基础技术之一。

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不断发展的电气及机械传动与控制技术的竞争和挑战,但是社会及工程需要的强力推动下,它一方面不断的吸收相关学科的成功和营养,同时不断完善和发挥自身独特优势,以满足工程实践不断镇长的需要,从而将自己不断的推进到新的水平。现已发展成为集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检测技术、计算机及现代控制理论等众多学科于一体的高交叉性、高综合性的技术学科,具有显著的机电一体化特征。其应用和发展水平被普遍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和现代化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由于人类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与深化,所以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的发展也从主要关注其功能与效率,转变为同时关注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仅致力于控制泄露、减少污染及降低噪音,而且致力于发展与环境友善的新型工作介质及其相适应的元件和系统。特别是以天然水(淡水或海水)代替矿物油作为工作介质的水压传动技术和水介质液力偶合器技术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已众多的民用和军用领域得到推广应用,在防止污染、保证防火安全、节约能源等诸多方面显示了十分突出的优越性。

四、参考文献

1 许福玲陈尧明编,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 李壮云主编,液压、气动与液力工程手册,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3 白娟娟郭军主编,PLC技术应用,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4 黎启柏主编,液压元件手册,液晶也出版社,1999

5 高洪编,输送带概况及发展趋势,橡胶工业,1993

6 管忠范主编,液压传动系统,机械工业出版设,1981

7刘鸿文主编,材料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8 王守成段俊勇主编,液压元件及选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供应链金融文献综述

摘要 供应链金融作为近几年被商业银行和各类企业日益关注的创新业务之一,不仅为金融机构带来了新的竞争市场和盈利途径,也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阅读、整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从基本概念,运作模式,业务实践等几个方面,对现有的供应链融资的相关研究做出简要归纳总结,并据此对该业务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文章认为,在进一步做好风险管控的前提下,国内供应链金融的线上化趋势将成为主流发展方向。金融机构和电商企业的有效合作,将会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文献综述 ABSTRACT Commercial banks and enterprises of all kinds are pay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supply chain finance, which is one of the business innovations in recent years. Not only does SCF bring the market competition and new profit channel f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but also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reducing costs of enterprises financing. Based on previous researches, we conduct a brief summary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basic concept, the mode of operation the business models, etc. And a forecast for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CF is made. The article suggests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risks are under control, online supply chain financing will be a main stream.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online retailers will inject new vitality into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financing market. KEYWORDS: supply chain finance, literature review

玉米脱粒机文献综述

全自动玉米脱粒机文献综述

1 玉米脱粒机开发的目的、意义 1.1玉米机械化脱粒存在的高破、高损率问题 玉米是全世界的主要粮食和饲料作物,具有单产量高,总产量稳定的特点被称为“饲料之王”。我国是世界上玉米生产第二大国,仅次于美国。在我国,玉米是仅次于小麦的主要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居秋粮作物之首,成为农业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玉米已经发展成为粮食、饲料、经济兼用作物,新世纪兴起了以玉米为原料的乙醇燃料工业,玉米在国际贸易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高新技术应用和机械作业进程,稳定面积、增加单产,中国玉米生产还会有大发展。再看我国的玉米机器收割情况,随着科技的发展玉米收获机械的种类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先进,传统的玉米脱粒机容易挤压玉米种子使其破损,普遍存在破损率高、种子损失率高、效率低的缺点,这样不利于玉米种子的选育、收获以及储藏运输工作。所以就目前而言,需要一种能有效降低玉米种子破损率、提高生产效率的机器,来满足市场需求,解决此类问题。推动农业机械化的进程。 1.2所选题目的意义 根据上面所述 ,现在急需一款新型玉米脱粒机械实现机器自动脱粒,使其具有高脱净率、低破损率的特点保证玉米种子的质量,以减少人工劳动力消耗,适合普通农业生产作业。来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 玉米脱粒机是我国粮食收获的重要农业机械之一。,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的地理、气候、农艺要求和经济状况等差异都较大,在丘陵、半山区的间作套种地区以及杂粮、水稻种植区,玉米脱粒机的使用仍十分广泛。全自动玉米脱粒机采用挤搓式螺旋板齿脱粒装置和排芯口变刚度压板装置的玉米脱粒机的设计方法使凸轮平稳的进给提供玉米脱粒的轴向力,以刀具旋转对玉米产生的切向力使玉米粒快速、完整脱落,结构简单、便捷省力、效率高。既可用于农村家庭式、小型企业的定量生产,又可适用于中大型企业的批量生产,摆脱传统手搓和整体打碎的方式对玉米进行脱粒,减小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既适合普通玉米脱粒、也适合种子玉米脱粒。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 2 分析该产品国内、外发展概况 (1)我国自动玉米脱粒机的行业现状 小麦水稻等常见的多季节种植的农作物脱粒机械比较普遍,对于单一农作物生产地区是一个突破,在玉米高产区的黑龙江、河南、山东、辽宁、内蒙等地的脱粒企业在着重的突破技术革新对玉米进行更为完善安全的脱粒作业。由于地质气候特征影响着我国的北方,其中以山东为主的地区农作物以玉米、豆类为主,相对应的长江两岸,山东地区的脱粒机占比重较高,当地也称之为棒槌脱粒机。自动上料玉米脱粒机的生产企业以企业类型划分为中小型企业为主,其中小型企业占据着较为大的比例,在中型企业中以国有为主,小型企业以集体企业为主及少量的乡镇个体。在中型自动上料玉米脱粒机中,该企业的主要产品不单一是自动上料玉米脱粒机。近几年科研成果表示玉米可以提炼出机械动力石油成

龙门起重机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题目轨道式龙门起重机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06级1班 学生陈成 指导教师周老师 西南交通大学 2010-4-27 年

1、轨道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国内发展现状 在我国集装箱港口的装卸作业中,通常采用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加轮胎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的装卸方案,以轮胎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作为后方堆场的主要装卸机械。几年,随着港口的发展,轨道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在港口的使用越来越多。其电控系统、管理系统等方面以达到现有的港口机械水平,完全能满足现代港口集装箱的需要。 目前我国已能批量生产具有上个世纪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和轮胎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轨道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的研究与开发能力也越来越强。 由于大车行走和小车行走属于一般负载,没有特殊要求,因此变频器在V/F模式下即可正常工作,不需要做特殊设置就能投入使用,而主副钩吊属于重型负载,要求起钩和松钩都能保证不溜钩,上下行平稳迅速,要求在直流制动后马上投入制动器进行制动。 2、轨道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国外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轨道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仅小车运行机构采用交流驱动,近年来,起升机构和大车运行也相继采用了交流驱动技术,这样减少了维护和修理费,降低了营运成本。日本三井公司最早成功地采用了交流变频调速装置,解决了起升机构位势负载和车轮支承压力变化导致车轮转速变化的关键技术,达到了集装箱堆6层作业的使用要求。派纳公司将其在自动控制领域所拥有的丰富经验成功地应用在大型轨道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上,满足了现代化集装箱堆场对自动化控制的需要。欧洲联合码头公司应用光缆传输技术,可靠地将轨道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与港站管理计算机联网,实现了无人装卸作业和堆场全盘自动化。 据统计,欧洲作为传统上的轮胎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的大订户,1995年订购的轨道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多达58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轨道集装箱龙门起重机的市场潜力和应用前景。另一方面,从世界一些著名的港口的发展趋势看,轨道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将向大型化、高效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目前,一些先进设计思想逐渐被采用,一些先进设计手段也被引入轨道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领域。如果有限元分析、结构优化设计、机电液一体化技术、CAD设计模块化技术、可靠性设计方法、机械结构动态设计等。这些方法在轨

YkW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设计方案

Y802-4 0.75 kW三相鼠笼式 异步电动机设计方案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Y802-4 0.75 kW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设计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现在社会中,电能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能源,在电能的生产、输送和使用等方面,作为动力设备的电机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电机在国家经济建设,节约能源、环保和人民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发电机主要用于移动电源、风力发电、小型发电设备中;电动机在生产和交通运输中得到广泛使用,电动机主要用于驱动水泵、风机、机床、压缩机、冶金、石化、纺织、食品、造纸、建筑、矿山等机械产品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工农业的迅猛发展,电气化与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国民经济各部门对异步电动机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对其性能,质量,技术经济指标也相应地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对异步电动机品种,必须适时实地做出更新与发展,以适应各个新兴工业领域不同的特殊要求,特别是对需求量最大的中小型异步电动机,在保证其质量运行,寿命长和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进一步节约铜、铁等材料,提高效率和功率因数,以提高其经济技术指标与降低耗电量,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Y系列异步电动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运行可靠,结构坚固耐用,外形美观等特点,具有较高的效率,有良好的节能效果,而且噪音低,寿命长,经久耐用。作为普遍用于拖动各种机械的动力设备,其用电量在总的电网的总的负荷中占有重要的一席。Y系列共有两个基本系列、十六个派生系列、九百多个规格,能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不同需要。所以设计研究三相异步电动机意义重大。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

1、现状 国外公司注重新产品开发,在电机的安全、噪声、电磁兼容等方面很重视。国外的先进水平主要体现在电机的可靠性高,寿命长,通用化程度高,电机效率不断提高,噪声低,重量轻,电机外形美观,绝缘等级采用F级和H级,而且也考虑电机制造成本的降低等国内虽有部分产品已达90年代初的国际水平,但相当部分的产品可靠性差,重量重,体积大和噪声大,综合水平只相当于80年代初期国际水平,其主要原因是制造工艺落后,关键材料的质量和品种不能满足要求,科研和设计工作没有跟上,科研投入少,新产品开发资金匮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 2、电机行业发展趋势 1)企业在改造中求发展 企业要自己选准位置,立足生求,真抓实干,稳步发展。我国中小电机生产销售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变化幅度比较大,企业要看准改革市场,并重点地去占领他,发挥企业自身的优势,例如,目前的稀土永磁电机,大量用于风机、水泵、机床、压缩机、城市交通及工矿电动车辆等变频调速装置,预测会有较大的发展前途。 2)发展派生、专用系列电机 我们要开拓多用途、多品种派生和符合国外先进标准的电机产品。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电机行业的不断发展,市场需求会不断变化,电机产品的外延和内涵也不断拓展,电机产品配套面广,它广泛地应用于能源、交通、石油、化工、冶金、矿山、建筑等各个领域,并且电机的通用性逐步向专用性方面发展,打破了过去同一类电机同时用于不性质、不同场合的局面。电机产品正向着专业性、特殊性、个性化方面发展,这也是国外企业发展的最新观点与动向。 3)电机要高效、节能 我国中小型电机作为各种机械设备的动力源,其耗电总量已占全国发电量的70%左右。因此,发展中国高效电机,推广节能产品,是响应国家节能政策、实现节能降耗的重要举措。 在产品开发中,以前的科学院所、企业在产品设计采用了许多办法,如采用降低起动力矩、电容补偿、阻尼槽方法来节约电能,但这些都是在频率不变的条件下来实现的。自从有了逆变器后,电源的变频变压变的更加容易,从而可以调节异步电机在最佳工作点上运行,保证出力不变的情况下,可用最大效率和功率因数代替额定效率和额定功率因数,减小了电机尺寸,减轻了电机重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机电一体化、智能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得到长足发展,同时,各种高新技术也为电机产品注入了新的活力,制造工艺和管理信息化技术通过微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国家政策的鼓励、各企业对科技的重视,使新产品开发的周期逐渐缩短,机电一体化、智能化电机(如交流变频调速电机是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文献综述知识分享

广西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研究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广西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评述 (一)国外研究动态 国外农产品物流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成果比较丰富。综合国外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文献来看,国外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文献主要有: 1.国外农产品物流的研究现状 美国学者 J.F.Growell 是最早对农产品物流研究的学者,他在 1901 年的有关《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报告》的美国政府报告中首次论述了影响农产品配

送成本的各种因素。J.F.Growell 的研究开辟了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揭开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序幕。 克拉克·韦尔德其后在 1932 年所著的《农产品营销》才引起国外学者对农产品物流研究的重视,文中对农产品营销的集中、运输、储存、融资、风险、标准化等职能作了研究。 目前国外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包括透明化和可追溯性等技术和理论)、冷链物流、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等领域,并日益扩展和深化。 2.国外关于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的研究文献 最早提出了农业“纵向协调”的是Mighell和Jones(1963),认为它是一个组织的创新,纵向协调包括从原材料采购、产品加工、保管储存、中间运输、终端销售等这些活动在内的一系列过程。在此研究基础上,Barkema(1993)又从“消费者需求变化”这个角度强调,他认为食品行业需要通过纵向合作快速了解消费者需求变化,他还认为契约与整合的出现造就了一种新的交流方式,这种交流方式使消费者的需求延着供应链上溯到食物生产者传递的能力得到大大增强。 Boehlje 与 Schrader(1988)两位学者主张将食品供应链的研究重点从市场转移到链条的纵向协调上来,譬如研究链条中纵向整合的一些限制因素,以及实施纵向整合的主体等等。他们主要强调在供应链中要严格控制产品质量、流通程序与经营成本,并对链条进行合理而有效的内部整合以提高供应链的整体运作效率,链条内部各成员之间运用合同、合资或联合来取代传统的市场方式。他们认为与单纯地进行市场开发相比较,将食品链的管理重点放在供应商、生产商及加工商三者之间的关系协调方面更能够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M.F.Stringer 和M.N.hall(2006)结合英国食品标准机构资助项目,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集成食品供应链模型,通过层级分解分析了食品供应链中各个阶段可能发生的故障。 A.J.M.Beulens 等人(2005)提出了提高食品供应链透明度的许多举措,给出了通过供应链网络合作来实现食品安全和透明性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 (二)国内研究动态 关于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我国才刚刚起步,从文献内容看主要集中在对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现状,关于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和政策建议,物流模式的类型及其形成机理,还有物流体系建设及优化、物流安全研究等方面。相关研究如下:

物流成本控制文献综述教学总结

物流成本控制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日益激烈,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市场的需求;与此同时,产业分化不断细化、产业链条逐渐拉长,物流时间和物流成本在产品总时间和总成本所占的比例显著提高。本文就从我国物流成本的构成、现状、衡量指标、控制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控制的途径和方法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并加以总结。 关键词:物流成本成本控制研究现状 1.引言 物流成本是指产品的空间移动或时间占有中所耗费的各种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具体的说,它是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包装、搬运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等各个活动中所支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企业物流成本的控制是在企业物流过程中,对物流成本形成的各种因素按照事先拟定的标准严格加以监督,发现偏差就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从而使物流过程中的各项资源的消耗和费用开支限制在规定的范围内。邓凤祥的《现在物流成本管理》也指出,研究企业的物流成本构成,合理控制企业物流成本,挖掘企业第三利润源成为现代企业经营发展需要面对的新问题。 2.物流成本构成的理论研究 宋华的《物流成本的分析与控制》对物流成本的构成进行过具体的分析,他认为物流成本包括:物资流通费、信息流通费以及物流经营管理费。 (1) 物资流通费包括运输费、保管费、装卸费、包装费、流通加工费等。 (2) 信息流通费指处理和传送物流相关信息发生的费用,包括库存管理、订单管理、顾客服务等相关费用。

(3) 物流经营管理费用是指物流的计划、协调、控制等管理活动方面发生的费用,不仅包括现场物流经营管理费用,而且包括本部的物流经营管理费。3.企业物流运营成本的现状研究 《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这本书,将我国企业物流运营成本的现状归结为一下三点: (1)物流运输成本高 李伊松和易华合写的《物流成本管理》中曾说过,运输在整个物流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成本要占物流总成本的35%-50%,占商品价格的4%-10%,所以运输费用的减少对物流总成本的节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实际运输过程中,返程或起程空驶、迂回运输、重复运输和运力选择不当等不合理运输都会导致额外费用和消耗,打打增加物流运输的费用。同时,我国的运输业也现存很多问题,其中公路运输的低效率已成为物流业整体运营水平低下的关键原因,低效率的公路运输也抬高了物流成本。 (2)物流库存成本高 我国工业产品库存历年积累的数万亿元巨额存量难以消化,同时新生库存增量没有得到根本遏制。《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之我见》这本书就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库存成本过高已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道障碍,它直接导致了经济节奏缓慢,运行质量变差、流通效率低下等种种恶果。 (3) 物流管理成本高 目前,我国物流业在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也是企业物流成本偏高的原因。黎忠的《浅议如何降低物流成本》就将企业的物流管理成本存在的问题总结为一下几点:

小型荞麦收割机设计(动力、传动、行走及功能转换机构)1

目 录 摘 要............................................................I Abstract...........................................................II 1 绪论 (1) 1.1 荞麦的介绍 (1) 1.2 收割机的发展 (2) 1.3 小型收割机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2) 1.4 国内外收获机械技术的现状 (5) 2 方案的提出与对比 (8) 2.1 方案一 (8) 2.2 方案2 (9) 2.3 方案三 (10) 2.4 方案中涉及到的一些传动设计 (11) 2.5 收割机行走方式的选择 (12) 3 荞麦收割机的设计计算过程 (14) 3.1 I轴的相关计算 (15) 3.2 II轴与III轴的相关计算 (16) 3.3 III轴与IV轴之间的相关计算 (17) 3.4 柴油机与III轴之间的设计 (17) 4 整体模型的三维建模 (19) 4.1 轴类零件的建模 (19) 4.2 齿轮及带轮的建模 (21) 4.3 其他零件的建模 (25) 4.4 总装配图 (29) 5 总 结 (32) 6 致谢信 (34) 参考文献 (35) 附录:文献综述 (36)

摘 要 荞麦为一年生草本植物,生育期短,抗逆性强,极耐寒瘠,当年可多次播种 多次收获,并且营养价值很高,所以荞麦的价值越来越被看中。但是相对应的荞 麦收割机发展却相对迟滞。 本文的出发点正鉴于此, 以现有的荞麦收割机为基本, 以轻便、简单以及成本低为主要目的,对现有的荞麦收割机进行改进,使改进后 的机型能够让农机与农艺得到最大限度的结合。 本文对荞麦收割机的动力、传动、行走及功能转换机构进行了整体的理论研 究。分析国内外的各种型号收割机的使用与现状,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并对其 中的关键部位进行了设计计算,主要包括锥齿轮、传动机构和动力输入的传动轴 的设计,保证了机构运行的可靠性。 关键词: 荞麦收割机 设计 传动机构 动力

汽车起重机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题目:汽车起重机液压技术 学院:机电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XXX 学号:1234567890 指导教师:XXX 完成时间: 2017年3月12日

汽车起重机液压技术 摘要:本文阐述了目前国内外汽车起重机的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分析液压系统漏油问题。还例举了部分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上应用的技术:负载敏感平衡阀在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上的应用;顺序阀在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上的应用;智能液压缸在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上的应用;平衡回路在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上的应用; 关键词: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负载敏感平衡阀;顺序阀;平衡回路 1 国内汽车起重机的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 1.1国内汽车起重机的发展概况 中国汽车起重机行业诞生于上世纪的60年代,经过了近50多年的发展,经过了从模仿到自主研发,从小载重量到大载重量的发展历程。在发展初期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为主,先后有三次重要技术引进,分别为70年代引进苏联的技术,80年代引进日本的技术,90年代引进德国的技术[1]。从99年以来,随经济建设新一轮启动,工程起重机市场竞争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各企业不断调整思路、更新观念、转换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努力开发产品,开拓市场。但是总体来说,中国的汽车起重机产业始终走着自主创新的道路,有着自己清晰的发展脉络,尤其是近几年,中国的汽车起重机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虽然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些差距主要体现在起重臂及起重臂的伸缩技术、底盘技术、电液控制技术、结构的优化设计以及配套零部件落后等方面,但是这个差距正在逐渐的缩小[2]。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国内起重机厂家取得了巨大进步。现在国内徐工、三一、中联重科等汽车起重机生产企业自主研发的部分产品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与国外著名的汽车起重机生产企业的差距越来越小[3]。 1.2国内汽车起重机的主要发展趋势 (1)扩大产品的品种。在企业内部应建立完善的产品研究和开发体系,使产品系

供应链协同文献综述

供应链协同文献综述 摘要:通过对供应链协同理论相关内容,演进机制,关系风险,理论研究等进行综述,总结分析现有研究的优势与不足,希望能够对以后的供应链协同相关理论研究做出指导。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协同理论 一、前言 关于供应链协同,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一个统一和广为接受的定义,但主要的思想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1)过程方式说。Anne认为,供应链协同是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使所有供应链中的企业为了共同的目标展开有效的协作,这种协作可以描述为信息共享、知识共享、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Bauknight认为协同是一个过程,一个包含着价值创造机会的过程。(2)战略说。一些研究者认为供应链协同具有战略意义,与供应链竞争优势密切相关,主张应从战略高度定义供应链协同。如xu认为,供应链协同是对来自于相互依赖的供应链合作伙伴所面临挑战的战略响应。(3)整合管理说。这种学说强调供应链协同是供应链成员企业整合内外部资源所开展的业务或管理活动,该学说将供应链协同定位于运营和操作层面。如Xue认为所谓协同,是指整合组织内部和跨组织的各个部分通过共同行动以实现多方利益;Larsen认为协同是指一些协同业务活动,诸如联合计划、联合产品开发、互相交换信息、整合信息系统、长期协作以及坦诚地共享利润和共担风险。学术界对于供应链协同的定义有很多种。学者们虽然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解释供应链协同。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认为供应链协同是整条供应链的所有参与者之间的一种良好的相互协调的合作关系,其目的是为了加强供应链参与企业的竞争力。 二、供应链协同的影响因素 既然供应链是价值链在企业外部的扩展,那么供应链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价值链体系,其成员之间合理的价值分配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价值的合理分配需要成员之间具有共同的利益目标、相互协同合作,实现供应链协同的同时完成利益最大化和利益的合理分配。但是现实经济生活中成员之间往往不能形成良好的协同关系,导致供应链协同的失败,究其原因主要有: 1、供应链成员之间的目标不同。它包括:(1)由于供应链成员都是独立的利益个体,在其作决策的时候往往先从个体利益出发,总是基于最大化自身利润给出相应决策,而成员的各自决策往往不能达到供应链的整体最优,只能使供应链处于一种次优的均衡状态;(2)供应链成员的性质不同,经济生活中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一项决策的风险往往与其收益成正比,个体决策面临着风险和收益的权衡,而不同的个体成员对待风险的态度可能不同。 2、供应链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难以预测、信息的不对称等,使得成员之间难以形成统一的决策;即使供应链成员一开始达成了协同协议,双方也都愿意严格遵循契约执行各自决策,但是随着不确定性因素的出现,供应链身处的环境发生变化,那么能够保证原始协同状态的协议可能不再适合新的环境,最终导致供应链协同的失败。 三、供应链协同的演进 大多数的学者都是从供应链管理的发展阶段模式来阐述供应链协同的演绎过程。国内学者程国平提出了供应链管理方法的演进,将供应链管理分为分布式

供应链管理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家电企业第三方物流模式初探 中国目前正在成为世界家电的制造中心,在2000年前后,家电企业的规模效应就已经充分显现,国内市场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企业承受着原材料涨价和价格战的双重压力,生产领域可挖掘的降低企业成本的潜力已不太大而在产品流通环节的竞争中却出现了最后一公里不能到位的情况,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形象。高磊在《供应链一体化条件下我国家电企业物流管理的研究》一书中认为,随着家电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以及我国加入WTO国内家电生产企业遇到外来产品的冲击,家电业的利润空间持续萎缩。物流管理作为家电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如何降低其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成为众多企业关注的焦点。 供应链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早期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制造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它是指把从企业外部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通过生产转换和销售等活动,再传递到零售商和用户的一个过程。传统的供应链概念局限于企业的内部操作层上,注重企业自身的资源利用。哈理森(Harrison)将供应链定义为:“供应链是执行采购原材料、将它们转换为中间产品和成品、并且将成品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供应链”作为一个引发行业热潮的词出现在1993 年左右, 吴清一在《现代物流概论》书中将供应链定义为: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即由物料获取、物料加工、并将成品送到用户手中这一过程所涉及的企业和企业部门组成的一个网络。 “供应链管理”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晚期,20世纪90年代得以广泛传播。Lambert,James Stock,Lisa Ellram在《Fundamentals of Logistics Management》将供应链定义为供应链是那些把产品或服务提供给市场的公司排列。供应链是一个设备和分销选择的网络,它的功能是获取原材料,把这些原材料转变成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并把最终产品传递到顾客手中。 Douglas Lambert,James Stock,Lisa Ellram,在其著作《物流管理》中将供应链管理定义为:从终端用户到提供产品、服务和信息的初始供应商的业务过程的整合,综合考虑了供应链中物资、服务和商品的输入流和输出流,代表一种较新的业务运作方法和对所涉及的业务流程的不同观点,是一种高度互动而且复杂的系统方法,需要同时进行许多权衡。供应链管理是在供应链参与者中进行生产、存货、选址和运输的协调,从而在所服务的市场达到响应和效率的最佳组合,不仅包括传统的物流还包括诸如市场营销、新产品开发、金融和顾客服务等行为。 第三方物流一词是从国外引进的,其英文表达为Thrid Party Logistics,简称3TPL,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在欧美发达国家出现的概念,源自业务外包。将业务外包引入物流管理领域就产生了第三方物流的概念。Robert C.Lieb认为,第三方物流指的是用外部公司去完成传统上由组织内部完成的物流功能,这些功能包括全部物流功能或所选择的部分物流功能。David Simchi—Levi等认为,第三方物流就是利用一家外部的公司完成企业全部或部分物料管理和产品配送职能。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于2002年10月1日公布的《物流术语词条2002升级版》的解释是:第三方物流是将企业的全部或部分物流运作任务外包给专业公司管理经营,

起重机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题目: 集装箱起重机方案设计

起重机起升机构电气设计与轴套数控加工文献综述 【摘要】:在日常生活和大量施工中,起重机的作用不可小视。下面就了解一下起重机几个方面的情况。 【关键词】:起重机;变频器;大车;小车 概述 起重机械是一种对重物能同时完成垂直升降和水平移动的机械。在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中,起重机械作为主要施工机械用于建筑构件和材料在运输过程的装卸,并将构件吊到设计位置进行安装等,不仅解决了人力无法胜任的作业,而且能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成为极其重要的建筑施工机械。 起重机械的分类: 起重机械的种类很多,按使用的动力设备可分为内燃机作动力和电动机作动力两种;按起重机载荷率可分为轻型、中型、重型、特重型四类;按起重结构可分为龙门式和臂架式两类;按回转台的角度可分为全回转式和非全回转式;按行走机构的构造可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类。建筑施工中常用的为移动式起重机,包括:塔式起重机、汽车式起重机、轮胎式起重机、履带式起重机,以及最基本的起重机械-----卷扬机。随着高层建筑中作为垂直运输机械而迅速发展的施工升降机也已纳入起重机械范围。 起重机械的主要性能参数包括:起重量、工作幅度、起重力矩、起升高度以及工作速度等。 一、起重量 起重量是指起重机能吊起重物的质量,其中应包括吊索和铁扁担或容器的质量,它是衡量起重机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通常称为额定起重量,用“Q”表示。起重量的单位过去惯用“t”表示,现都用“KN”表示(10KN约等于It)。起重机随着工作幅度的变化,其起重量也随之变化。因此,额定起重量有最大起重量和最大幅度起重量之分。最大起重量是指基本起重臂处于最小幅度时所允许起吊的最大起重量;最大幅度起重量是指基本起重臂处于最大幅度时所允许起吊的最大起重量。一般起重机的额定起重量是指基本起重臂处于最小幅度时允许起吊的最大起重量,也就是起重机铭牌上标定的起重量。 二、工作幅度 工作幅度是指在额定起重量下,起重机回转中心轴线到吊钩中心线的水平距离,通常称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下信用风险评价文献综述_王营

目前,供应链金融因其多方共赢的特点而得到国内外金融界的大力推广与实践,但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控制和管理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有效方法,更没有适用于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信用风险评价机制。因此,建立针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有利于银行对融资业务的信用风险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估,挖掘有合作潜力的新客户,同时为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相关理论文献综述 1.供应链金融的内涵 供应链金融一词,最早是由Allen(2004)等人提出并初步建立了供应链金融的概念模型,但并未对其概念进行明确界定。[1]国内外学者都从不同视角给出了自己对供应链金融的理解。 (1)国外学者的研究。Hofman(2005)把供应链金融视为一种实现财务供应链管理的手段,它是指在集成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基础上,供应链内部组织和外部金融机构,通过计划、引导和控制各节点企业的资金流动,实现供应链价值增值的一种方法。[2]Feinberg(2007)则把供应链金融看作金融供应链的一个组成部分,将其概括为一系列由供应链中的买方、卖方或银行等金融服务机构提供的融资模式,其目的是为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任意阶段提供营运资金的融通。[3]Atkinson(2008)把供应链金融理解为是一种金融服务与技术解决方案的结合体,通过结合可以把资金提供者与供应链上的买卖双方联系起来,为供应链成员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供应链的可视化程度、降低融资成本、加快资金的流动。[4] (2)国内学者的研究。何涛和翟丽(2007)认为,供应链金融是为供应链上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服务,其出发点在于中小企业强烈的融资需求。因而从产业链的总体视角来考虑,需要融入银行、第三方物流企业等新的元素,让各参与方协调合作,为中小企业开创一种新的融资模式。[5]于宏新(2010)指出,供应链金融是银行在考查供应链整体水平和核心企业资信水平的基础上,对核心企业和上下游多个企业灵活地提供金融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但考虑到核心企业不会存在融资难题,因而可以认为,供应链金融就是针对中小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6]李国青(2010)分别从功能视角和金融机构视角,对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做了如下界定:从功能角度来说,供应链金融也就是财务供应链管理,既包括基本的商业贸易资金服务,又包括新型的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服务;而从金融机构视角来看,供应链金融,是指在供应链内部真实贸易的背景下,在综合考虑核心企业信用水平、供应链整体水平的前提下,金融机构结合其多种金融产品而创新开展的、以企业贸易行为的未来现金流作为直接还款来源的单项或定额授信业务。[7](3)从国际实践看,供应链金融的概念主要来自于供应链核心企业、电子交易平台服务商和银行三方面的视角。MichaelLamoureux(2008)认为,供应链金融是一种在核心企业主导的供应链生态系统中,借助成本管理、成本分析、各种融资手段等财务管理方法,在供应链信息流管理过程中,对资金的可得性和成本进行系统性优化的过程。[8]是站在供应链核心企业的视角,将供应链金融定格在财务供应链管理的范畴。而Aberdeen(2007b)对供应链金融的解释是,在电子交易平台实时提供供应链活动信息的基础上,以优化供应链的融资成本和结算成本为目的,由提供贸易融资的金融机构、核心企业、上下游配套企业和信息平台提供商共同参与的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9]深圳发展银行副行长胡跃飞(2007)则站在银行角度,认为供应链金融是在分析供应链内部交易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核心企业、物流监管公司、资金流导引工具等新的风险影响因素和控制变量,采用自偿性的贸易融资信贷模型,对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提供封闭的授信、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10] 2.信用风险的内涵 信用风险最具权威性的定义来自《巴塞尔协议》,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下信用风险评价文献综述 ■杭州/王营祝锡永 摘要: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新的办法,同时,也给金融机构改革提供了方向,并且为产业供应链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在大力开展供应链金融的实践中,建立一套科学客观、基于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以往研究进行归纳梳理的基础上,找出目前研究中的不足、或有待改进之处,为今后研究提供一个可能的方向关键词: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风险评价

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文献综述

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文献综述 内容提要:最近几年来,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研究的文献层出不穷,从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模式研究到物联网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等多方面的研究。本文是将对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初步的综述性分析,并对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进展状况作一个基本的概括。 关键词:农产品、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 一、引言 近年来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这个课题引起了理论界和企业界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特别是现在我国关于“三农”的问题仍然在温热期,有关供应链管理处置农产品的课题研究显得尤为迫切、重要。虽然,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是农业却是相对落后的,为了把生产优势转化为农民增收优势,进一步推动农产品安全和绿色发展,发展地方特色农业、做强优势农产品品牌为推手,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促民增收。最近几年国家对农业的大力支持使得许多学者对农产品供应链起了研究兴趣,尤其是农产品成本问题。众多学者更是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根据我国的社会背景对供应链管理在农产品研究。 二、我国近几年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研究 1、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现状研究 在农业产业化农产品的经营中导入供应链管理逐渐成为具有意义而又热门的课题研究。在对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初步探索中,李岩、傅泽田和刘雪(2008)阐述了农产品供应链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指出了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面临的主要障碍有:农产品的生产到消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跨越了一、二、三产业;产地分散,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流通环节薄弱;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严重存在信息不畅和时效性差的情况并提出了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发展多元化协调主体;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实现供应链上信息有效传递,做好农产品物流管理的政策建议。王金河(2008)评述我国农产品流通式现状指出了农产品流通环节较多,流通效率低、农产品流通的信息渠道不畅通、产品的附加值低等问题。提出了农产品流通的新模式过程为:生产者——产地市场一一运销批发商一一销地市场一一零售商——消费者,并提出,农产品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应由批发市场来担任。王初建(2010)分析了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呈现出的现状交易成本高、流通过程总损失巨大、批发市场发育不完全、农贸市场无法保证农产品安全、物流处于无序状态、供应链的各结点之间信息流通不畅。贾瑞峰和商丽景(2013)我国农产品物流组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物流组织分散、物流组织普遍规模小、层次低和物流组织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并且数量大。 由上可知,我国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得相对落。因此,许多学者也针对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现今所存在的问题,做了相应的研究和提出了各自的观点。侯舒明

文献综述---L型支腿门式起重机大车行走机构设计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 L型支腿门式 起重机大车行走机构设计 学院(系):机械学院 年级专业: 07级工程机械

一、课题国内外现状 1.1门式起重机概述[1] 门式起重机是一种循环、间歇运动的机械。它具有构造简单、操作灵活、维修方便、起重量和跨度大及占用作业面积小的特点。广泛用于铁路货场、港口码头、现代化工厂和仓库等场所。门式起重机一般由金属结构部分、机械部分和电气部分组成。它的金属结构像门形框架,承载主梁下安装两条支脚,可以直接在地面的轨道上行走,主梁两端可以具有外伸悬臂梁。门式起重机的金属结构部分主要由主梁、支腿、下端梁和司机室组成。它一般沿着铺设在地面上的轨道上运行。机械机构主要由起升机构和运行机构组成。电气部分由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组成。 门式起重机的形式很多,根据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通用型门式起重机,集装箱门式起重机,电站门式起重机,造船门式起重机等。 1)普通龙门起重机 这种起重机多采用箱型式和桁架式结构,用途最广泛。可以搬运各种成件物品和散状物料,起重量在100吨以下,跨度为4~39米。用抓斗的普通门式起重机工作级别较高。普通门式起重机主要是指吊钩、抓斗、电磁、葫芦门式起重机,同时也包括半门式起重机。 2)水电站龙门起重机

主要用来吊运和启闭闸门,也可进行安装作业。起重量达80~500吨,跨度较小,为8~16米;起升速度较低,为1~5米/分。这种起重机虽然不是经常吊运,但一旦使用工作却十分繁重,因此要适当提高工作级别。3)造船龙门起重机 用于船台拼装船体,常备有两台起重小车:一台有两个主钩,在桥架上翼缘的轨道上运行;另一台有一个主钩和一个副钩,在桥架下翼缘的轨道上运行,以便翻转和吊装大型的船体分段。起重量一般为100~1500吨;跨度达185米;起升速度为2~15米/分,还有0.1~0.5米/分的微动速度。4)集装箱龙门起重机 用于集装箱码头。拖挂车将岸壁集装箱运载桥从船上卸下的集装箱运到堆场或后方后,由集装箱龙门起重机堆码起来或直接装车运走,一般用轮胎式。这种起重机的工作级别较高。起升速度为8~10米/分;跨度根据需要跨越的集装箱排数来决定,最大为60米左右。 按照结构形式分为: 1)单主梁门式起重机 单主梁门式起重机结构简单,制造安装方便,自身质量小,主梁多为偏轨箱形架结构。整体刚度要弱一些,起重量Q≤50t、跨度S≤35m。门腿有L型和C型两种形式。 2)双梁桥式起重机 双梁桥式起重机承载能力强,跨度大、整体稳定性好,品种多,但自身质量与相同起重量的单主梁门式起重机相比要大些,造价也较高。 1.2国内 我国的门式起重机发展自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经历了仿制、改进和自主研发三个阶段。2011年由武桥重工制造的我国最大的一台龙门起重机该起重机跨度为230米,为国内最大跨度,标准载重为900吨,实际载重可以达到1500吨。在结构设计、材料、装置等方面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基本上确立了研发,制造体系。 随着我国基本建设高峰的逐渐到来,造船、风力发电安装、石油化工(包括煤化工)建设、冶金建设、火电(包括核电)建设、市政等等的发展使大型起重机吊装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火暴”现象。如今,我国的建设工程中的大

冷链物流研究文献综述

冷链物流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冷链物流是物流领域中发展非常迅猛的一个分支,其包括原料生产、加工、运输、配送、销售到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在供应链的每个环节都可能因为操作不 当而出现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问题,这其中尤以食品和药品的冷链物流最受人们 关注。虽然近年我国的冷链物流发展迅速,但是就整体而言还与国外存在着相当 大的差距。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冷链物流研究方面的文章中相关观点和做法, 并对我国的冷链物流发展发表了自己的感悟和看法。 【关键词】冷链物流;国外;国内;食品冷链 1冷链和冷链物流 冷链(cold chain)是指为保持新鲜食品及冷冻食品等的品质,使其在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配有专门设备的物流网络[1]。冷链所适用的范围包括,初级农产品,加工食品,特殊商品如药品。冷链包括低温加工、低温运输与配送、低温储存、低温销售四个方面。食品在产地收集后,经预冷、加工、储存、包装后,运到销售终端最后卖给终端消费者[2]。典型的冷链供应链流程如 图1冷链供应链流程图 冷链物流(也叫低温物流)(Low temperature logistics)是一种特殊物流形式,其主要对象是 易腐食品(包括原料及产品),所以国内外都普遍称其为易腐食品冷藏链(perishable food cold chain)。冷链物流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人工制冷技术为手段,以生产流通为衔接,以达到保持食品质量完好与安全为目的的一个系统工程[1]。冷链物流要求综合考虑生产、运输、销售、经济和技术性等各要素,协调相互间的关系,以确保易腐、生鲜食品在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保值增值,实现全过程的冷链处理。因此由时间(Time)、温度(Temperature)和耐藏性(Tolerance)组成的“3t”是冷链物流的核心内容[3]。 2国内外的冷链物流发展现况比较 2.1冷链物流的执行标准 为了确保那些需要经过“冷链”来运输的特殊物品,诸如食品和药品,加拿大政府制定了严格的标准。禽类加工环境温度低于10℃,冷藏与运输温度不得高于4℃。另一方面,实施严格专业的认证制度,实行市场准入。加拿大全国目前共有经认证的有机农场2 500个,有机食品加工企业150家,有机产品认证机构46个。再如对肉食品生产企业要利用HACCP(食品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管理体系认证)来监督和控制生产操作过程,不但要求检查农药残留量,还要检查生产厂家的卫生条件,对工作温度、肉制品配方以及容器和包装等做了严格的规定。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推进有机食品、HACCP及ISO等专业认证制度、原产地保护和地理标识管理等,是加拿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3]。而在国内,类似法规政策则相对少得多,同时在同类法律法规下,政策也相对过于宽松,例如对禽类物品的加工温度控制就没有那么严格,大部分流入市场的禽类制品都是在常温下生产加工的。国内近年来在食品方面有量的突破但是没有质的飞跃,从而导致大量的质次价廉的易腐物品涌入市场。这也是中国的农产品在世界贸易中屡屡受挫的一个重要原因[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