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寻觅社会的真谛
- 格式:ppt
- 大小:2.50 MB
- 文档页数:43
高三政治《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专题十寻觅社会的真谛(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考点范围】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考点解析】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理解: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
4、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和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问题,对其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依据;物质与意识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其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联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体现。
〖方法论〗:要正视社会现实,尊重社会规律,尊重社会实际,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识别的关键词:落后腐朽思想╱先进思想╱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内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河南普高测试]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了“读书无用论”“一毕业就失业”“一人上学,拖垮全家”等说法,得到一些人的认同,认为读书是无用的。
由此可以看出( )①不同的立足点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②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③一定的社会存在决定一定的社会意识④一定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答案 A解析“读书无用论”的种种说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故选③,舍去④。
“读书无用论”的种种说法,体现了①,②与题意不符。
2.[2017·安徽安庆模拟]唐朝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中首联就开宗明义地提出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千古长叹,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千百年来警示和激励着人们不停地探索国家兴盛、民族复兴的前进道路,此诗因此终成千古绝唱。
从哲学角度看,“成与败”的转化警示我们( )①自觉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做到勤俭和戒奢②明辨是非,明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③加快改革,不断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④明确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 A解析成由勤俭败由奢,警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明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做到勤俭和戒奢,故选①②。
③④与“成由勤俭败由奢”无关。
3.[2017·河北衡水模拟]几个世纪以来水利工程闻名全球的荷兰,历经水患,治水理念发生了不断的变化。
从“填海造地”到“还地于河”,荷兰人给河流更多空间,与洪水和平共存,化解了人与洪水之间的冲突,减轻了洪水带来的灾害。
荷兰治水成功经验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 )①要充分发挥社会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促进作用②根据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调整政策理念③要通过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④要正确理解社会意识在形式上是客观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C解析“历经水患,治水理念发生了不断的变化”启示我们要根据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调整政策理念,故②符合题意,可以入选;“从‘填海造地’到‘还地于河’,荷兰人给河流更多空间,与洪水和平共存,化解了人与洪水之间的冲突,减轻了洪水带来的灾害”启示我们要通过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故③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①说法错误,社会意识具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先进的社会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积极作用,排除;④说法错误,社会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排除。
生活与哲学复习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历史唯物主义)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导学案11.1社会发展规律 + 11.2社会历史的主体【复习目标】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识记,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了解,明白;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社会两大基本规律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理解;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预习案】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
社会存在的决定社会意识的,社会存在的决定社会意识的。
2、社会意识具有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具有。
(Ps:先于或落后于)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
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三)社会生活本质上是的。
马克思主义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一)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12、辩证关系①。
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态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要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②。
当生产关系生产力发展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作用;当生产关系生产力发展时,它对生产力发展起作用。
Ps:生产关系不能用“先进/落后”。
③一定要适合的规律。
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
(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1、含义: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政治、法律制度、设施、思想观点、社会意识形态、科学、艺术、宗教等都属于。
2、辩证关系①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②上层建筑于经济基础。
当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