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整理(人民版)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1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整理(人民版)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整理(人民版)

[知识整合]

1.改革和革命的区别

(1)改革与革命的主体不同:改革是国家、政府的行为;而革命一般是群众的行为。

(2)改革与革命的目的不同:改革是在旧制度的基础上,对其中某些环节进行局部的改造,从而维护旧的统治;革命则是对旧制度的根本改造,是新制度代替旧制度的斗争。

(3)革命后必然对国家机器等进行重建,需要一段时期的政治稳定与经济恢复;改革则是对原有的社会制度的完善与改进,往往不会对生产力造成重大的破坏,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2.关于中外改革的规律性总结

(1)改革的定义:改革是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做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2)改革的分类

①从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②从内容看: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化改革。

③从性质看:奴隶制改革、封建制改革、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a.奴隶制改革:梭伦改革。

b.封建性质的改革

确立封建制度:商鞅变法。

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北魏孝帝改革。

封建社会内部调整:王安石变法。

.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思想化领域:欧洲宗教改革。

确立资本主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3)归纳“改革背景”的一般方法

①社会发展趋势:经济条——根本原因。

②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原因。

③社会危机:内忧(财政危机、政治危机)外患(民族危机)——必要条。

④改革力量:阶级条——组织条。

⑤改革及支持者的革新意识:思想条——主观条。

⑥外部因素:催化剂、导火线——直接原因。

(4)改革的实质:是统治者对既定制度或生产关系所进行的调整。()如何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

①看是否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

②看当时力量对比: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

析,支持力量大于阻碍力量,改革则成,反之易败。

③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行之有效。

④看改革者是否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⑤看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6)评价改革的原则

①历史的原则。要把每次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社会历史发展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据此,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

②辩证的原则。要从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全面地、一分为二地评价。

③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

④生产力标准。看改革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7)从改革成败中得到的规律性的认识和启示

①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勇于改革。

②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会一帆风顺,这就需要在勇于改革的同时,要具备坚决的斗争精神。

③改革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

④改革没有固定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有自己特色的路。

⑤历史上的改革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的经验教训,我们要从中获取启示。

⑥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要积极支持改革,并投身到改革中去,积极参与我国的改革开放。

3.分清“改革的历史作用”和“改革的认识”

“改革的历史作用”是指改革对社会产生的实际影响;“改革的认识”是指从改革的成败中得出的一些有价值、启示、规律性的结论。

4.用归类法掌握古代中外改革中推行的土地政策,并分析这些政策产生的历史作用

(1)梭伦改革规定贵族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使贵族的土地兼并受到制约。

(2)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确立土地私有制,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激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孝帝改革推行均田制,在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荒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4)王安石变法中推行方田均税法,重新丈量土地,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这一措施增加了国家的田赋收入。

.分析比较工业明冲击下的四次改革

(1)四次改革都是在工业明的冲击下出现的,但从背景看,埃及阿里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具有相似之处,即都是在遭受西方工业国侵略、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是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的结果;俄国1861年改革则是在对外争霸战争失败、阶级矛盾尖锐、农奴制落后的背景下进行的改革。

(2)四次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变革,但其性质却不同。埃及阿里改革虽然也有发展近代工业的举措,但是属于地主阶级自救运动,其他三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虽然俄国1861年改革的领导者是沙皇政府,但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从四次改革内容上看,只有中国的戊戌变法没有触及封建土地制度,日本的明治维新最为彻底,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近代化进程。

(4)从结果与影响上看,改革后俄国、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埃及阿里改革和中国的戊戌变法都未成功,但客观上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近代化的发展。

6.19世纪中后期的改革要将其置于工业化的背景下分析,看其对本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1)19世纪中期以后,欧美国家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对外进行殖民扩张。对于尚处于农业明阶段的大多数亚非拉国家说,面临的不仅是武力侵略,还有工业明的冲击。向西方学习,进行变革,实现社会转型成为其唯一的出路。

(2)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客观上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