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探索

高青县花沟镇唐口小学陈国忠

新教学理念呼唤“新课堂”,一种充满生命力的“生命课堂”。其基本内涵是:学生个体和群体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师个体及教学技能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学内容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学流程也是充满生命力的……这种呼唤是一种富有时代特色的追求,是一种急促而强烈的人心所向。

一、低年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对话”

从事低段语文教学后,我发现原先适用于中、高段学生的一套教学方法,在低段小朋友身上几乎不管用。对于刚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小朋友来说,他们的有意注意实在是太短暂了。如果你用一成不变的语气跟他们交流,那往往是失败的,因为你根本吸引不了他们。于是,我尝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对话教学”。

实践中感受到,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是极为重要的,师生、生生对话必须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展开。同时,课堂上所表现的对话形式往往不是界线分明、相互孤立的,而是互动联系、融为一体,并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各个内容、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引领学生进行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课堂对话。

二、低年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话”的策略

(一)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课堂情况和教学内容等种种矛盾的解决,最佳的教学效果,出人意料的教学创造均来自于师生共同创造的和谐的课堂气氛。要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和批判精神的学习者,必须通过创设一种能够对学生已有的心理能力提出挑战的教学氛围来完成。笔者认为老师常常走下讲台,深入

到学生中,弯下腰来与学生一起探究、交流、讨论、合作,使课堂环境、师生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师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感染着学生,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激发,并产生共鸣。从而让学生的学习兴致更浓了,主动参与的热情更高了。

(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空间

新的国家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和感悟。体验性学习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学生经过体验获得的知识就是属于自己的知识,会终身受用。然而,由于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不同,体验和感悟也就不一样,加上教材本身的多元性,学生的理解就显示出多样化的特点。学生如何交流和展示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感悟?如何深化对教材的理解与认识?这就需要运用对话。

面对文本中不确定性的“空白”,阅读者必须用体验、用想像去发展、去填充,因而,阅读的过程,便是阅读者的个性化再创造过程。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凭借个人世间生活的经验积累,自由地发挥他的创造性理解,发挥他的创造力,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解读文本,参与文本的意义建构,给学生读书的时间,探究语言的人文内涵。

对话需要充足时间的保证。只有在一定时间保证的前提下,他们才能尽情感悟、畅谈,才能释放热情,放飞思想,毫无保留地敞开心灵的窗户,才能让对话走进他们的世界。否则,他们刚刚进入角色,想美滋滋地体验,你来一个紧急刹车或横刀夺爱,这无疑会是当头一棒,堵住心泉的潺潺细流。

在教学《小小竹排画中游》这篇课文时,我有意识地留出多个短小时间段,让每个学生都与文本“零距离”接触,从一个句子、一个词、一个字乃至一个

标点中去体味语言,真正与作者进行对话,产生“共鸣”,达到心灵的融通,从而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三)开辟多元互动的交流环境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建构意义的动态过程。”建构主义的学习具有显著的生成性,学习者主动参与到知识生成与价值建构之中,不再局限于既定的教材体系、标准答案之内,而要求教师营造以支持学生的学习为宗旨的积极的课堂环境,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对话,使教学在创新潜能开发的理想性与现实条件的制约性之间保持一种必要的张力,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学习中保持生机盎然的求真意识、求实态度、向善欲望与审美倾向,敞开心扉,自我接纳、自我肯定、自我否定、自我超越。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1、与文本交流,建构意义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对文本进行诠释、语言重组、再造想象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提出几个简单的问题就能完成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外,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的实践,让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在交流中,使主体和客体思想相碰、情感相激。在那个特定的情境中逐步使读者和作者实现心的交融,情的沟通,疑的化解,并使学生在与文本交流的过程中,同时实现智慧的启迪,知识的迁移,情感的陶冶,能力的沟建。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读出自己个性化的感受与困惑。通过个性化的朗读,每个人都在用心的情感体验中和文本进行了一番动情的对话,异彩纷呈的理解自然而然地与课文语言融为一体,对文本的品悟深入到了每个孩子的内心。还是在教学《小小竹排画中游》这篇课文时,学生们都

很投入地在自读课文。冷不妨,一个学生举手站起来说:“书上有个拼音是错的。我姐姐教我读‘绿油油(yōu)’,书上是‘绿油油(yóu)’。”我一看,书上还真印错了。我表扬了那位同学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指出书本上的错误,同时向同学们做了解释。紧接着,又有一个学生问:“老师,我不懂:小竹排是什么?它怎么能在画中游?”“学贵在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看来,给学生自由支配、自主建构的时间,让课堂留有学生亲近文本、展开对话的时空,还真不错。

2、生生交流,取长补短

学生与文本交流后,每人所获得的信息丰富多彩,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也充满个性化。教师及时组织学生交流,在生生交流中使信息联系和信息反馈在多层面、多方面展开,产生互动效应,或唤起认同,或触动联想,或产生争议,或激发疑虑……从而使交流的内容“增值”,更趋于丰富、生动、全面、准确和深刻,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价值。

表演,是深受低年级学生喜爱的对话方式。教学《比尾巴》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的角色,在四人小组里合作表演读课文,学生们有的当“导演”,分配任务,有的主动要求“扮演”其中角色,个个读得不亦乐乎。选读句子也好,选演、角色也罢,既给学生以个性化选择的权力、选择的自由,更为学生创造了生生对话的时空。通过对话,学生既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相互间也达到了沟通、交流和接纳。

3小组与小组互相交流。

学生在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思维极为活跃,并富有创造的激情。他们急于表现,也急于交流。这时,教师适时地为他们创设一个轻松、愉悦、和谐的课堂对话氛围,就显得尤其重要。我们过去的课堂往往看不到合作、交流的

过程,更看不到观点交锋与对话的过程,学生的看法都是出奇的一致。究其原因,就是缺少真正的生生对话,学生都是在教师的牵引与指向下向着一个方向思考,寻找答案。其实,我们教师只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各种活动的因素与本质,了解孩子的心理,设计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利于发挥潜能的活动,就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听到来自孩子们内心深处的“真情告白”了。

4、全班交流互补

师生在思维过程中进行的不同思维进行交锋,就形成所谓的思维碰撞。通过思维碰撞,可以让各个不同的见解得以呈现和展示,可以让问题在对立和交锋中得到有效解决,通过思维的直接碰撞,还可以让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在教学《听听,秋的声音》这篇课文时,有个学生提出:“谷穗是什么?它为什么是弯弯的?为什么要鞠着躬说‘我是秋天’?”是呀,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经验不足,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疑惑。如果不进行思维的碰撞,如果一味地压制学生,学生心底的疑惑会越来越大,教育目的就难以达到了。于是,我让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共同解答心中的疑惑。为了帮助学生解惑,我通过上网,查找了一些有关秋天的图片,使学生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我让学生说说,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一疑激起千层浪”一个个性化的质疑引发了更多个性观点的表达。学生纷纷回答:“秋天是火红的,因为有许多果子成熟了。”“秋天是金黄的,因为田里的庄稼成熟了。”

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谷穗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他鞠着躬是在表示感谢呢!”多么精彩的回答,同学们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我考虑把更多思考、表达的机会还给学生,于是,妙语连珠、心灵一动,才有了一片飞翔的天空。

5、设计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就开放性问题进行争辩,能更多地开启学生情感世界,促进各处独特感悟的交流。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材第一册的拼音单元里,有一道复习题叫“我会讲”,意在让学生看图讲故事,以综合训练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我在教学时,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上发现了什么?一名学生说:“我从图上发现了猴妈妈领着小猴要去摘桃子,走到河边,看见小白兔背着书包也要过桥,猴妈妈让小兔先过了桥。”我表扬了他。另一名学生又接着说:“老师,小白兔先让猴妈妈和小猴过了独木桥。”“真不错,还有不同的吗?”学生一下子安静下来。“那我们来演一演。”立刻,三个小朋友跑了上来。他们带上头饰,在录音的解说下,像模像样地演了起来……“啊呀,过不去了。”同学们哄堂大笑起来。我示意学生安静下来,“谁来给他们想个办法?”学生兴趣盎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一会儿,他们汇报结果。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有的说:“猴子用尾巴缠在桥上吊起来,让小白兔跑过桥。”有的说:“小白兔或者猴子们,其中一方退回岸边,不就可以了。”有的说:“猴妈妈先把小猴子放在后面的篮子里,再把小白兔放在前面的篮子里,转一个圈就成了。”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无拘无束,激情满怀,纷纷用心灵参与对话。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教学对话是互动的、交往的,它强调师生、生生动态信息交流,使师生的认知、思想、在互动、交往中得到螺旋式的渐进与提升;这种对话也是创造的、生成的,教师既要学生走进教材,与教学平等对话,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鼓励学生敢于对教材怀疑、质问和批判,使教学既要遵循文本,又要超越文本,从而使生本教育教育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什么是生本理念下前置性作业设计

什么是生本理念下前置性作业设计 生本课堂的方法论 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 先做后学是由学生的认知规律决定的。 生本教育的教师观 生本教育倡导“全面依靠学生”,教师应“无为而为”,处于“帮学”地位。教师在生本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存在,而且应该发挥的更加高级更为无形,更为超脱和得体。他用一种爱的力量,真理的力量、向上的力量去影响和感染或制约学生,用一种关切的态度去解决学生主动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一切。郭教授认为,教师的导,应当把精力放在设计“先做后学'、"先学后教"的过程中,认为这是生本教育操作的重要环节。 一、我们的起点在哪里? 生本教育没有一个预设的起点,唯一的起点就是学生的现状。 学生的起点,就是我们的起点。 二、生本课堂的基本步骤: 1.学生先学 2.课堂上小组交流 3.课堂上全班交流 4.总结或者巩固 “基本”即原型。学科不同、内容不同,学生起点不同,产生不同的变式和具体的方法。方法永远靠自己去发明创造。 三、什么是前置性学习? 前置性学习,又称为前置性小研究或前置性作业,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指的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 四、关于前置性学习(作业)的几个疑问 疑问一:前置性学习=课前预习?前置性学习不等于课前预习,它在传统的预习的基础上,拓展了内容,更具科学性和趣味性。学生通过先做后学,对新知识有了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从而更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的学习,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它属于备学的一部分。 疑问二:前置性作业就是“生本课堂”的表现,就是“生本课堂”的全部?前置性作业是生本课堂的重要表现形式,但不是“生本课堂”的唯一表现形式。有了前置性作业的课堂不一定就是“生本课堂”。 不应过分夸大前置性作业的功能。前置性作业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我们可以把最具有价值的问题或话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研究、去探索,但课堂的学习还是应该按照一定规划的程序,大致预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数学课堂》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数学课堂 摘要:“生本教育”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方式,他与传统的“师本教育”理念相对应,它提倡“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学宗旨。这种教育理念的变革,符合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需求,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生本教育”理念的根本在于教育教学的方法论,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视为教育教学的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立自主性,它打破了传统教育体系中的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完全转变了教师的思想意识。本文从“生本”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贯彻实施,展开论述,以其对其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借鉴作用。 关键词:生本教育理念;小学数学;教学探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而存在的,而学生则是很盲目和被动的去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这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身思考与品味能力的提高是毫无益处可言的。而“生本教育”理念作为新时代背景下,新型教育理念的出现,则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奠定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与当前新课程改革下所提倡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观念不谋而合,而作为小学的数学教师,则要在“生本”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地转变教学的方式和教学理念,采用独特新颖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的提升,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中进行有效学习,从而实现新课标倡导的有效教学,强化

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1构建和谐课堂环境,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改变的不仅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角色的转变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教师由传统的主导者变成了引导者,而学生则由传统的接受者变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因此,作为教师,要想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则必须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和课堂环境,具体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课堂情境的设立。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随意裁剪出一个四边形,然后再分别裁剪出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在这个裁剪的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中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所具有的特殊性质,这样学生在学到了知识的同时还提高了动手操作的能力。其次,作为教师,应该努力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改变对教师传统的认识,可以与教师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实现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从而接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设的各种环节,积极的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据一项研究调查数据显示:7-10岁儿童可连续集中注意力约20分钟,10-12岁儿童约25分钟,12岁以上的儿童约30分钟。因此小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较差,具体表现为他们在专注一件事情上的时间最多不超过20分钟,而对于数学公式,定义以及图形这些他们并不感兴趣的内容他们的关注力甚至不能维持在20分钟。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它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生本教育把师生关系处理得十分完美、和谐,教学效果十分显著。生本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因素;生本教育是实现教育均衡的有力杠杆;生本教育是现代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学为本的教育,把主要依靠教转化为(在教者的帮助下)主要依靠学的教育。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著,获得意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无数事实说明,生本教育是一种绩效显著、十分成功、深受欢迎的教育。 生本教育概论 一、什么是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著,获得意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生本教育同时是一片肥沃的思想土地和智慧田野。 二、生本教育理论体系 1、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 2、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潜能无限;儿童的独立性 3、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 4、生本教育体系哲学思考:无为而为;教少学多;可以双赢; 5、生本教育的课程观: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整体感悟与知识生命; 6、生本教育的方法论: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以学定教与内核生成课程;讨论是学习的常规;读和做,缓说破——促进感悟,开发潜能; 三、生本教育思想对儿童的看法 l. 儿童不可限量,所以,对儿童的尊重,是天然地应当的。 2. 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得到充溢生命状态的自然、活力和喜乐,这就够了。他们不必去思考自己:我是否被人认可,是否会被人说好话或坏话,我将会得到多少分,……他们不必把情感和能量消耗在此,反之将会全心沉浸于所面对的学习之中,走向卓越和高级,走向纯洁和透辟。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99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什么是情感?情感是指人受外界刺激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如喜、怒、悲、恐、爱、憎等。从心理学角度讲,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在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它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什么又是情感教育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指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科学的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是教师充分利用自身和教材所蕴含的情感因素熏染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激活他们的内在潜能,发展他们的情感调控能力,促使学生通过内化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情感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没有情感, 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 只能培养出伪君子。”“如果不去加强并发展儿童的个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 在平时的工作中,往往有一些老师为自己工作扎实认真,但学生就是不爱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而困惑。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对学生进行应有的情感教育。小学教育要从积极的情感入手,这是语文课应该特别加强的重要方面。教师要使学生在牢牢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极为丰富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这是语文教学成功的秘诀所在。正如美国爱华兹说的那样:“你如果想要儿童变成顺从并守教条的人,你就会采取压服的教育方法;而如果你让他能独立地、批判地思考并有想象力,你就应该采取能够加强这些智慧品质的方法。”语文和其它学科相比,似乎更强调情感。翻开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那些文质兼美、图文并茂的文章中充满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大自然、对亲朋好友、对同志的真挚情感,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淡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可能仅仅传授语文知识,而必须同时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如何创设富有激情的成功的语文课堂呢? \ 一、通过朗读,渲染情感 情感,应该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尤以朗读最为重要。朗读是通过读出词语和句子的声音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因为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把储存信息的文字符号载体变成带有朗读者情感色彩的抑扬顿挫的语音,往往会还原出作者本身所要传达的情意,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使学生受到直接的感染。 (一)教师示范读,学生听中生情。郭沫若在《文艺论集》中描述道:“立在海边,听着一种轰轰烈烈的怒涛卷起吼来的时候,我们不禁要血跳腕鸣,我们的精神便要生出一种勇于进取的气象”。听节奏有力的涛声,能引发人的情思,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自 然能引起审美情感。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师范朗读非常重要。学

小学语文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教学理念 篇一: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 一、正确领会语文课程的定义 正确领会语文课程的定义,对于如何有效开展语文教学至为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定义了四个方面:1.全面提高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个定义就比一般意义上的语文教育观念具有更丰富的含义:它既包括了怎样教、怎样学、学什么,又包括了语文教育的理想和追求,包括了语文教育的基本信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表述,摆脱了长期以来人们关于语文学科功能的争论,正面论述了语文的学科性质和地位,即不能单纯强调二者中的某一方面,应在二者统一发展的基础上,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是新的语文课程的追求。 二、更新观念、努力创新 任何一名教师都不可能把学生步入社会后几十年中所需 1 要的知识都传授给他们,但如果学生具备了自学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探求新知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创造的激情与精神,同时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就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终生受益不尽。 要从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

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场所。教师应是教练员,不是运动员,要 让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去学习、去实践。 三、转变教育理念,实施差异教育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正因为如此,才能满足社会各种事业的发展。而人的素质,由于先天条件和后天发展的差异,也是各具特色的,有着各自特点和发展潜能,正因为如此,人才有自己的个性特长,才能满足社会各个领域发展的要求。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特长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其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和谐地、主动地发展,所以从这一意义上说,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的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 2 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教书育人不可急功近利,需从大处着眼。近日,川大培养偏才、怪才的措施得到社会广泛关注,这正是对人自身正确认识的一种有益尝试。古今中外有成就的教育家都非常注重个性特长的发展,如孔子教学生,就很讲究因材施教,注重个性特长的发展;大思想家、诗人龚自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观念,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众所周知,爱迪生七岁上学,因成绩差退学,爱因斯坦两岁说话,上学智力迟钝,德国诗人海涅是尽人皆知的后进生,普京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而现在成为力挽俄罗斯经济大滑坡的领袖。事实表明,学习成绩与创造力无明显的联系。创造力有早晚,先后之分,越是有个性的人,创造力越突出,个性是创造的前提,把个性多样

生本理念下如何打造生本高效课堂

生本理念下如何打造生本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作为师生活动的中心环节和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各种技能的主要途径。那么,如何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是每位数学教师理应思考、探索的主要课题。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不是程序化的机器,而应是主动、积极的知识的探索者、是课堂的主人。在新课标理念下,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时间、空间、学习过程都还给学生,课堂教学不能再“涛声依旧”,教师应是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评价一堂数学课是否高效,就要看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和发展。结合我校“以生为本,提高课堂效率”谈谈我的一点个人己见。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因其本身的特殊性,让不少学生觉得它抽象难懂。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乃是由于对数学缺乏兴趣所致。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让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学习步步为营的踏实,体会渐入佳境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备课各环节,如情境创设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达标检测注重基础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感受到学习渐入佳境的喜悦,题目设计应注意难度梯度,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真正领悟到快乐的学习境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二、了解学生,做到因人而教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1.了解学生个性。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中高兴得到老师的夸奖,因此,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可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竞争中共同前行。在教学中,采用各种方式的竞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参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融合教育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融合教育 发表时间:2019-12-16T16:02:20.88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12月4期作者:胡满怀[导读]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水平的快速发展,当前在我国教育教学领域已经提出了新的有关对学生开展教学工作的教学理念。 胡满怀(广东省东莞市高埗镇东圃小学广东东莞 523277)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水平的快速发展,当前在我国教育教学领域已经提出了新的有关对学生开展教学工作的教学理念。而由于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水平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当前的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教学时的教学模式,已经由以师为本转移到以生为本这一方面上来。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与我国传统化的教学模式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它同时也对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之中教学主体的侧重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就在很大的程度上进一步推动了我国融合教育的发展。为了更好的对以生为本教育理念进行探讨和研究,文章主要对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四年级思想品德课程之中融合教育发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研究,以此希望能够更好地推动我国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以生为本、思想品德课程、融合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2-168-01 引言:学生作为我国新时代发展前进的重要推动力,其思想品德合成和开展对其未来的思想观念端正与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以生为本教育发展理念作为我国新时代教育教学发展步伐下的一个新兴产物,它对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态度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而小学四年级思想品德课程的开展是当前以生为本教育教学理念的一个实验产物,它即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践行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可以很好的开展小学的思想品德工作,进一步推动我国融合教育的发展。 一.当前时代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小学品德教育课程开展的现状 (一)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忽略学生的实际体验 当前在我国小学品德教育课程开展的实际过程之中,大多数小学的思想品德教师往往存在着一个忽略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学习体验的教学现象,他们往往都只注重在正式开展教学过程中学生实际接收到知识的多少,而并未能够十分注重在开展教学过程之中学生去主动接收知识的这一个过程,这就使得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体验被忽视。同时,由于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师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以自身的知识为主要出发点,所以这就会导致小学的思想品德教师在正式开展思想品德教学的时候思想品德课本之中那些理论性的知识忽略,使得学生无法真正的理解当前小学思想品德课本制端存在的主要理论知识的意义所在。 (二)当前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之中情境创设的合理性差 根据我国当前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现实情况来看,部分的思想品德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忽略情景创设的这一个现象,而大部分教师也仅仅认为创设情景来开展教学工作一定是小学语文教师或者是英语应该做的工作。虽然在当前时代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充分的认识到了情境创设来开展教学的重要性,但是部分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在正式开展情景创设教学工作的时候往往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不合理性。比如说在正式开展小学四年级思想品德课程的时候,小学的思想品德教师会把一种实例来反复教授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去,这就导致学生在接受情景创设教学的时候会长期对此种方法产生厌烦感,从而增加精神过程之中的不合理性。 二.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品德课程教育的融合途径 (一)教师要具有以生为本的教育意识 小学的教师在正式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的将以生为本的教育意识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去,首先应当做的就是自身要具有以生为本的教育意识,这样才能够在正式对小学生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发挥其自身的积极主动性。举例来说,小学的思想品德教师在对学生开展四年级教学的时候首先应该对学生自身的思想品德水平进行了解,同时还要定期对学生测试,以此能够真正的了解到学生的水平所在。比如说像四年级思想品德课本之中的“珍爱生命”这一部分,小学的思想品德教师就要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教学工作。 (二)通过问题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更好的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之中突出生本的教育理念,小学的思想品德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以此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在对小学四年级思想品德课本之中的“交通与生活”这一部分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小学的思想品德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来扮演交通工具去发现生活之中使用他们的作用。这样既可以充分的激发四年级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也可以更好的将生本教育融入到四年级的教学之中来。 (三)通过多媒体设备实现教学的优化 小学的思想品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当前新时代下的多媒体用品来践行生本的教育理念,在对“通信与生活”这一部分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小学的思想品德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们来辨认生活中的通信设备,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去说通信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改变,以此来让学生发挥其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从而更好的开展我国新时代下的以生为本融合教育发展理念。 (四)探究性学习强化学生自主意识 小学的思想品德教师在正式开展“安全的生活”这一部分课程讲解的时候,教师应当将学生按照小组的形式分开,让学生自主性的在小组内部去探讨有关安全生活的这一部分内容,然后通过学生自己在课上汇报有关安全生活的事例让学生充分的了解生活中安全的意义所在。这样既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自主探讨意识,也可以为以生为本理念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之中,以生为本的发展理念在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对我国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宣传这种理念来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玉柱.浅谈生本教育理念[J]. 中国西部, 2017(11):104-105. [2]佚名.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教学探索[J]. 内蒙古教育, 2011(19):36-36. [3]王洪霞.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生本教育理念[J].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2(4):81-81.

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选题: (一)研究背景: 二十一世纪要求公民不仅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还要具有较高的文 化素养和科学素养,新课程的实施就是顺应了这一时代要求。虽然,七年来, 我校也投入到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实验当中,努力改变以往陈旧落后、忽视 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教学方式,采用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培养善于学习、独立思考、不断探索、 勇于创新的合格公民。然而,我们却发现“教师越教越苦,学生越学越累”这 一现状依然很难改变。我们课题组张伟定校长完全以朋友的身份,向六年级某 班学生调查这样一个情况:“真正发自内心喜欢学习(指学校知识性内容)的同 学请举手”,结果只有寥寥几位!其实这种不喜欢学习、甚至憎恶学习的现象在 很多班级、很多学校都存在着。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的厌学呢?我想,原因是 多方面的,但主要核心就是我们对学生作为正在迅速成长的个体生命的忽视, 一味的“以师为本”,师生的本末倒置造成了学生的厌学,学生学习没有积极 性、主动性。那,如何解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要我学变成我 要学”这一个历史性的难题呢?广东教育科学研究所的郭思乐教授提出了“生本 教育”,它的办法就是:把学习还给学生。把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变为 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把学习还给学生,就像邓小平把土地还给农民, 学生的积极性空前提高。所以,如果我们要培养学生自持自悟、脚踏实地的学 习态度,增强学生敢于质疑、学会学习的科学意识,就必须实施生本教育,因 为生本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最本质的东西,能全面依靠学生的本能,最大程度地 发挥学生的潜能,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生命的提升。 (二)国内研究现状和选题意义: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历经十年的实验,取得比较成功的经验,这对 解决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极大的帮助。时下,全国很多省份的老师都纷纷 到广州取经,并积极的投入到生本教育的实验中。但是,郭思乐的生本教育体 —3—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刘雅轩)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对策在小学阶段,语文无疑是最难学的,因为它有着独特的学科特点,如文字的多音性、理解的多义性、内容的复杂性等,学生时常而感到努力无点,无处下手。教师同样不知从何入手来提高教学质量,导致了语文教学停滞不前,效果不理想。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读写严重脱节。 读、写是语文教学的两大教学任务,它们相辅相成,紧密相连。有的教师重读轻写,学生虽然能较好地吸收文化知识,但因为没有经常进行练笔,所以很难将知识融合适用,大脑所记的都是零散的东西,充其量,只不过是“两脚书橱”而已。有的教师重写轻读,他们没有领悟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道理。在阅读量不足的情况下,即使学生心中真的有想法想要表达出来,可是由于没有积累丰富的词汇,没学到前人的写作方法、技巧,同样会力不从心中。 二、教师的定向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一篇文章乃至一部书,所涉及到的内容往往是多方面的。因此,对一篇文章其涉及到的每个词语,都应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教师如果习惯于自己的定向思维或遵从教参的意见,呆板地对学生进行诠释,便会扼杀学生创造力地发展。如,在语文教学中,一位一年级教师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春天到了,大地是一片____ 。”有一位学生填下了“希望”,结果被教师打下了鲜红的“×”,原因是该学生没有按课文内容填下“绿色”。我们从这件事

中可以看到,这位学生是颇有创造力的,但教师的习惯定向思维却彻底否定了他的创意。 三、重视德育思想教育,轻视现代意识、现代思维地培养。 教语文要结合课文内容教学生做人,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任务,如,学习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精神、生活朴素的作风,这是必需的,但要注意的是,学习其它学科也同样可以学习做人的道理。语文教学没必要独揽教学生做人的大权,其更重要的教学任务是根据学科的特点,传授学生文学常识、语法基础、写作技巧,并渗透现代的生活常识、时代的危机意识和培养学生的现代思维。 而目前,大多语文教师都对德育思想教育过分注重,尤为突出的地方是表现在作文教学。如,写老师,教师则会要求学生写“老师带病上课”、“忘我工作”;写英雄则会是“舍己救人”……并以此为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文水平。虽然这样进行教学有一定的正面意义,但其严重的负面效果也是不难想象的。试问:当学生真正地融入人心险恶的现实生活中时,发现生活并不是处处像他们在文章所读所写的那般美好时,他们将会怎么样?又如何去适应呢? 四、教师在教学范文时过于重视局部片段的分析,忽视了引导学生从整体领悟作品。 对一篇好文章的局部分析是必要的,特别是文章之中的精彩之处,有助于学生学习作家的写作技巧、体会作家的精神意境。但过细地将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不从整体上去感知文章的内涵,会使学生看得头昏目眩,这样是弊大于利的。

小学语文最新教育理念

小学语文最新教育理念 80年代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在理论框架、知识结构、教学内容、编排体系等方面的探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从总体上来说尚缺乏全局的、宏观的改革。面向新世纪,构建教材新体系,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有恢宏的气魄,有强烈的现代意识、未来意识、创新意识。 一.在保留传统教材精华的同时,大力吸收最新的有价值的教研、科研成果,使教材面向21世纪,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这里有四个问题应予以重视: 1.要渗透大纲的精神。 新教学大纲(即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总结了建国以来语文教学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既从客观上对语文学科的性质、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原则作了理论阐述,又从微观上阐述了具体教学内容、方法、要求。新大纲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的统领,要把新大纲的精神有机地渗透到每章每节之中。 2.要体现教育新观点。 建立“大语文教育观”,这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新课题,这个观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应在教材各章各节中有明显的体现。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代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学法指导的研究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的一个新领域,是当前世界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的热点, 教材要十分重视反映学法研究的新成果。 3.要融入教学新经验。 教材既要重视继承行之有效的传统经验,又要有意识地吸 收近年来教学改革的新经验。80年代以来,小学语文教学 改革呈现一片喜人的景象,各种教学改革流派在竞争中发 展,各种教学实验课题在实践探索中硕果累累,教材要充 分反映。 4.要增添教学新内容。 教材要相对稳定,又要适当更新。相对稳定,有利于教师 把握、驾驭教材,积累经验,提高教学质量。适当更新, 是为了适应时代要求,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为了使师范 生能适应新世纪的需要,在保留同类教材的基本内容基础 上,又要注意补充鲜活的内容。 二.建立小学语文教学法科学的理论框架。 1.要广泛吸取相关学科的理论成果。小学语文具有跨学科的 性质,它与哲学、教学育、心理学、语言学、文学、修辞 学、逻辑学等关系密切,要综合运用诸多学科的理论成果, 这样才能体现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2.要体现教学理论的先进性。教材在探寻和剖析小学语文教 学诸多方面的问题时,要用系统科学的方法从理论上加以 分析。用系统论的理论阐释小学语文能力的结构和形成, 用信息论的理论解释听说读写能力的不同特点,用控制论 的理论说明如何合理地安排课堂结构。 最新教育理念 【教育】 1、知识教育靠“灌输”,人文教育靠熏陶。 2、我国教育的一些优势(如学生的计算能力强等), 现代技术是可以代替的,而我们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如 学生的创新能力弱等),却是现代技术无法代替的。这就 是我们的教育为什么迫切需要改革的主要原因。 3、我们教师要牢记:没有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更没 有医治教育百病的灵丹妙药,永远不可能从某一位成功教 师那里克隆相同的教育艺术或方法来对自己的学生实行成 功教育。如果真的能够那样,世界将是只有领袖、政治家、 科学家、诗人、银行家、企业家和大富翁的世界,世界也 将变得无法存在。 4、教育不能只面向少数学生,也不能只面向多数学生, 而要面向每一个学生。 【学校】 5、我们不应该片面理解学校只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 为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教师发展能 更地促进学生发展,放弃教师发展而追求学生发展,最终 学生的发展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教师】 6、演员,靠演技征服观众;球员,靠球技留住球迷; 教师,靠综合素质引领学生奔向的未来。 7、不称职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适应自己,带着知识 走向学生;而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则是让自己去适应学生, 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前者是授人以鱼,后者是授人以渔。 8、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 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 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9、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 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 乐的。 10、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 是骨干教师;站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 11、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 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 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 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12、这几种比喻很值得我们教师欣赏:教师是“介绍人”, 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 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 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 俱全的味大餐。 【课堂教学】 13、当今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头痛的问题是学生不提问 题。如果学生提问题,重要的不是学生提问的正确性、逻 辑性,而是学生提问的独特性和创造性。难怪有人说,中 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有了问题, 所以,中国学生年级越高,问题就越少;国衡量教育成功 的标准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会不断发现问题。学生的 问题连老师也回答不了,就算很成功了,所以,美国学生 年级越高,越会突发奇想,富有创意。 14、教师是教育目的的实现者、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 教学方法的探索者。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急于 发表自己的导向性意见,而要首先倾听学生的各种看法; 不要强求学生接受教师的立场,而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 观点;不要对学生予以“一锤定音”式的裁决,而要进行富于 启发价值的评价;不要对学生鲜明的个性或完全否决或过

生本理念下的数学课堂

生本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当前中学数学有两大突出问题:仪式厌学问题,二是后劲不足问题。产生这两大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长期以来,我们课题教学,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采取的套题型教学和挤牙膏式“问题任务型”教学,很多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教法的研究,教材的处理,而不去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个体差异,是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教师在课堂上淋漓尽致地自我展示,剥夺了学生的思考权、发言权和自学权,简单地用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我们的学生安教师预设的轨道上“看数学”、“听数学”,而不是“做数学”,因而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被忽视,主动性被压抑,这在相当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 升本教育提出“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理念,将课堂和学习交还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留出尽可能多的时间、空间,在他们思维发展的最佳时期得到自主、充分发展,从而形成高质、高效、生动、快乐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机制。 我认为在初中数学课堂实践生本,就是要体现学生的自主,让学生真正成为具有独立性的的教学主体,让学生积极能动地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认识。中学数学课堂可以采用“课前自学——小组学习——教师点拨——变式训练——归纳提高”的五步教学模式。 一、课前自学。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前面的要领不理解,后面的课程就无法学下去。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和谐统一的过程,只有充分发挥双方的积极性,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教师必改过去重“教”轻“学”的弊病。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有实效的课前自学,既利于学生顺利又轻松接受新知识,很快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使教师在课堂上有的放手。可实现的情况是学生往往不善与自学探索,自学探索仅是流于形式,曹操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所以引导学生课前自学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做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每学到一个章节内容,首先让学生大概了解教材内容安排,在带着问题去看这一节课要上的内容,并找出这一节课中涉及到的新旧知识的联系,分析在旧知识基础上市怎样过度到新知识取得。粗略懂的教材的内容重点、难点所在,对于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等要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做出记号,一边带着疑问去听课。 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在刚开始课前自学时有一定的盲目性,不能准确地找出预习内容的重点和关键。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准备一份自学提纲,在自学提纲中,有的问题学生可以回答出来,有的问题可能还不太明白,这样可以在这些地方坐上标记,有待于上课时解决。例如,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节时,我给学生们留下来预习任务如下: (1)试一试:在同一平面内放置一条直线和一个圆,固定直线,随意移动圆,你会发现这直线和圆之间可能存在几种位置关系,分别有几个交点?请把每种情况的图形画出来,用自己的语言对不同情况进行描述,并举出实际例子,然后和同学们交流看法。 (2)想一想:不同的位置关系下,圆到直线的距离与圆半径之间又怎样的数量关系?和同学们交流你的看法。

“生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生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发表时间:2019-04-19T10:59:49.537Z 来源:《素质教育》2019年6月总第307期作者:高龙[导读] 而教师则要退后,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八井子乡中心小学163516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生本理念已经逐步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将学生放置在了课堂的主体地位,并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本理念课堂教学 所谓生本教育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生本教育,其核心理念,就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学。而教师则要退后,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将生本教育理念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并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学习中,自主思考且探究知识,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从而提升课堂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这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转变,更是教育观念的变革。 一、小学语文课堂贯彻生本理念的必要性 生本理念在课堂上的运用是非常明晰的,所起到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 1.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与变化,对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任务与要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贯彻生本理念,进而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同时,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使小学语文课堂能够全面适应新课改与时代发展的要求。 2.满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求。 小学生正是处于求知欲旺盛的时候,运用生本教育理念进行语文教学,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满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达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小学语文课堂贯彻生本理念的途径 1.转变传统教学理念。 传统语文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体,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往往过于关注知识点的讲解。此时的教学未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教学氛围较为沉闷与枯燥,虽然教师以饱满的激情进行讲解,但学生学习的效率普遍偏低。造成此情况的主要原因便是语文课堂上未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生本教育理念中,要求教师注重“教”与“学”的关系,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把学生当成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因此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教师首先要做到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习交流,实现共同进步。这就要求教师要认识到尊重学生的重要性,学会用平等的态度与学生对话,让教师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也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 2.丰富多元教学方法。 生本教育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需要教师采取科学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很多学生没有自觉学习的意识和动力,根本原因就是对学习没有兴趣。因此,在生本理念的要求之下,教师的教学应当尽可能地打破学科的限制,采用丰富多元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的引入,实现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小学生年龄较小,角色扮演对他们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少年闰土》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将组内学生的友谊以作文的形式记下,再通过短话剧的形式展现出来,整个过程由学生自主完成。又如在学习《蔺相如廉颇列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扮演文中的角色,通过对整个情境的表演,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了解各种人物之间的联系,熟悉整个文章发展的脉络,从而对文章的主旨有了更好的感悟,自然而然掌握了学习内容。 3.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家庭环境、个人认知、生活经验等各不相同造就了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和思维方式。生本教育理念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爱护学生,欣赏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生本教育”最根本的途径是引导,教师应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让不同的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获得符合个性发展的要求。 综上所述,“生本教育”理念既强调学生的“学”,也突出教师的“教”,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生本理念,是当下教育改革的发展需求。将它与小学语文教学相融合,将理念落到实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有趣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语文,为学生的学习进步了有效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桂霞生本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感悟[J].甘肃教育,2017,(2):46。 [2]宁翠娥小学语文课堂贯彻“生本”理念的途径[J].大庆社会科学,2012,(6):142-144。 [3]李永军基于生本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思考[J].考试周刊,2013,(17):21。

《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 模式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开题 报告 一、选题: (一)研究背景: 二十一世纪要求公民不仅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还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科学素养,新课程的实施就是顺应了这一时代要求。虽然,七年来,我校也投入到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实验当中,努力改变以往陈旧落后、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教学方式,采用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培养善于学习、独立思考、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合格公民。然而,我们却发现“教师越教越苦,学生越学越累”这一现状依然很难改变。我们课题组张伟定校长完全以朋友的身份,向六年级某班学生调查这样一个情况:“真正发自内心喜欢学习(指学校知识性内容)的同学请举手”,结果只有寥寥几位!其实这种不喜欢学习、甚至憎恶学习的现象在很多班级、很多学校都存在着。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的厌学呢?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核心就是我们对学生作为正在迅速成长的个体生命的忽视,一味的“以师为本”,师生的本末倒置造成了学生的厌学,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主动性。那,如何解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一个历史性的难题呢?广东教育科学研究所的郭思乐教授提出了“生本教育”,它的办法就是:把学习还给学生。把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把学习还给学生,就像邓小平把土地还给农民,学生的积极性空前提高。所以,如果我们要培养学生自持自悟、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敢于质疑、学会学习的科学意识,就必须实施生本教育,因为生本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最本质的东西,能全面依靠学生的本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实现学生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为21世纪培养的新学生首先应该是富有民族气节,遵纪守法,热爱自己祖国的爱国主义者。近几年来,中学生、大学生崇洋媚外,伟法乱纪屡见不鲜,这正说明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基础薄弱。因此,从小学开始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打好思想政基础是新世纪的需要,也是新世纪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凭借教材进行应该是主渠道。语文,渗透德育教育重要学科,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政治思想教育,让学生从小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尊敬守法,做新世纪有用人才的教育。根据小学语学科的性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谈几点粗浅的见解: 一、明确内容的广泛性 教材中,德育教育的内容上多方面的,如《日月潭》、《黄山奇石》、《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等反映我们祖国山河壮丽、物产丰富、幅员辽阔;《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是反映新世纪祖国崭新的社会新风尚;《英雄王二小》、《珍贵的教科书》等反映祖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时英勇反抗的民族精神。这一篇篇教材构成了一个个德育教育的整体。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材从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通过祖国的山、水、物等一个个事例,逐步加深对我们伟大祖国和人民的了解,深化对祖国人民的认识,以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 二、语文科的特殊性 语文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辨证统一。因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潜移默化,要在渗透上下功夫,要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使学生的思想政治受到洗礼。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就会受到爱国激情的感染,从中接受教育。 三、德育教育要注意阶段性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分年段,因人而异。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突出德育教育的阶段性。认真做到德育教育要有阶段、有顺序。根据小学生知识差距,心理差异,年龄跨度,一般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 低年级通过入学教育中“升国旗”、看图学词学句中“北京天安门”等教材,让学生明白国旗代表我们国家,升旗时行注目礼,是对国家的尊重,对祖国的热爱。 中年级,要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工作,激发他们的爱热情,如:通过。《美丽的小兴安岭》、《林海》等教学,使学生了解祖国的美丽,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高年级,除教材中的课文外,还要通过一些课外阅读、习作、时事政治等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四、德育教育要讲求实效性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既要挖掘教材德育教育内容的同时,又要延伸好教材内容,鼓励学生重在实践,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要开展好课外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接受教育,从活动中树立优秀的思想。要对学生树立德育榜样,积极鼓励学生要向榜样学习,从小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