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热式加热炉余热回收案例
- 格式:pdf
- 大小:2.44 MB
- 文档页数:21
国内余热发电成功案例国内余热发电是指利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温烟气、高温水蒸汽等余热资源,通过适当的技术手段进行回收利用,将其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下面列举10个国内余热发电成功案例。
1. 某化工厂余热发电项目某化工厂通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温烟气进行余热回收利用,利用余热发电设备将余热转化为电能,实现了自给自足的能源循环。
该项目不仅满足了工厂自身的电能需求,还将多余的电能并入电网,为周边地区提供清洁能源。
2. 某钢铁厂余热发电项目某钢铁厂通过对高温冷却水进行余热回收,利用余热发电设备将余热转化为电能,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标。
该项目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工厂的能源利用效率,还减少了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3. 某发电厂余热发电项目某发电厂在发电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高温烟气,通过余热发电技术将其转化为电能,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用。
该项目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发电效率,还减少了对环境的热污染。
4. 某石油化工公司余热发电项目某石油化工公司通过对高温水蒸汽进行余热回收,利用余热发电设备将余热转化为电能,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用。
该项目的实施不仅满足了公司自身的电能需求,还将多余的电能并入电网,为周边地区提供清洁能源。
5. 某水泥厂余热发电项目某水泥厂通过对烟气进行余热回收利用,利用余热发电设备将余热转化为电能,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用。
该项目的实施不仅提高了水泥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还减少了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6. 某造纸厂余热发电项目某造纸厂通过对高温烟气进行余热回收利用,利用余热发电设备将余热转化为电能,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用。
该项目的实施不仅提高了造纸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还减少了对环境的热污染。
7. 某钢铁冶炼厂余热发电项目某钢铁冶炼厂通过对高温烟气进行余热回收利用,利用余热发电设备将余热转化为电能,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用。
该项目的实施不仅提高了钢铁冶炼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还减少了对环境的热污染。
8. 某化肥厂余热发电项目某化肥厂通过对高温烟气进行余热回收利用,利用余热发电设备将余热转化为电能,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用。
工业余热回收利用实例
工业余热回收利用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
1. 烟气余热回收:在北京燕山石化星城锅炉房的案例中,通过安装烟气余热回收专用机组和锅炉烟气直接接触式喷淋换热器(喷淋塔),有效吸收锅炉烟气中的冷凝热,实现了余热的高效回收和利用。
2. 石墨盐酸合成装置余废热回收:在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的氯碱项目二期工程中,运用石墨氯化氢合成炉及配套设备EPC工程代替老式钢制氯化氢合成炉,实现了余热的回收和利用,节能效果明显。
3. 清洗槽高温热泵加热:在超声波清洗流程中,使用高温空气能热泵加热,通过氟循环的主机与水箱由铜管连接,依靠铜管内的介质输送热能到槽液,实现槽液温度的恒温控制。
这种方式相比电加热和蒸汽加热更节能。
4. 生鸡加工厂废热利用:生鸡加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80度的废热,通过系统利用换热装置将收集的废热水与自来水进行换热,将废水降温后再利用热泵将二次排放的废热再次利用制热出95度的热水,实现了废热的最大化利用。
以上实例表明,工业余热回收利用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助于推动工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热电联产余热利用案例
热电联产和余热利用的案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几个具体的实例:1.某热电厂利用余热供暖:该热电厂在生产电力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
余热。
为了充分利用这些余热,该厂采用了热电联产的技术,将余热用于周边城市的供暖系统。
这样一来,不仅减少了能源的浪费,还降低了城市供暖的成本,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2.某化工厂余热回收:该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高温废气,
这些废气中蕴含着丰富的余热资源。
为了回收这些余热,该厂采用了热交换器等技术设备,将废气中的热量提取出来,用于加热生产用水或产生蒸汽等。
通过余热回收,该厂不仅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3.某钢铁企业余热发电:该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高温炉
渣和废气,这些废热资源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为了充分利用这些废热,该厂采用了余热发电技术,通过安装余热锅炉和汽轮机等设备,将废热转化为电能。
这样一来,不仅减少了能源的浪费,还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这些案例都充分展示了热电联产和余热利用在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的重要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热电联产和余热利用将会在更多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请注意,以上案例仅为示例,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设计。
同时,热电联产和余热利用项目的实施需要综合考虑技术、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长期稳定运行。
加氢裂化装置加热炉余热回收一、概况二十一世纪是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的世纪,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际上的原油供应越来越紧张,石油化工企业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首先取决于装置的技术先进性,而对于我们这样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2#芳烃联合装置来说,要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一是要加大技术改造的力度,使装置的生产过程和装置的设备具有先进性;二是基础管理要跟上先进的设备;再是合理利用能源,节约能源,集思广义,挖潜增效,是提高我们企业竞争力和降低装置能源消耗的最有效的手段。
2#芳烃联合装置加氢单元加热炉在整个单元的能源消耗中占据很大的比例,炉子的氧含量和排烟温度对炉子的热效率和装置能耗高低起着决定性的因素。
加氢单元在运的加热炉共有5台,分别是循环氢气加热方箱炉BA-101、BA-102和脱戊烷塔再沸器加热圆炉BA-103和分馏塔再沸器加热圆炉BA-104以及航煤塔再沸器BA-105。
BA-101~BA-104自建成投产以来,虽然经过技术改造,取得了显著的技术进步,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其加热炉燃烧空气并未采取任何预热措施,直接进加热炉进行燃烧。
燃烧后的烟道气经烟囱排向大气。
造成了排烟温度高、炉效低的缺陷,同时对环境造成了热污染。
表1所示为当时各炉的排烟损失汇总表。
表1 改造前BA-101~BA-104各炉的排烟损失汇总表二、改造情况对我们企业来说,在BA-101~BA-104加热炉增设余热回收系统,降低加热炉的排烟温度,提高加热炉的热效率具有现实意义。
2002年为了降低能耗,经过调研,加氢裂化装置将BA-101~BA-104烟道气余热回收申报立项,经上级部门调研后,采用了热管技术,并于2003年开始对项目进行实施。
热管技术采用711研究所技术,设计的内容包括:1.余热回收系统的有关设备、连接系统及平台支架;2.余热回收系统设备的安装基础;3.电气线路;4.自控仪表。
2002年底开始动土施工,做基础,并于2003年1月8日开始灌浆。
小区热水系统的烟道气余热回收利用概要:为Ocht住宅区生产家用热水的中央供能设备于1993年进行了改造。
烟道气的废热被回收用来预热冷水主管,和传统地被用来预热回流暖气(回流实质上还很热,特别在老建筑楼中)相比,前者可以达到高得多的回收利用率。
此外,预热罐还可用作两个热泵的热源,这两个热泵为家用热水供应系统的回流管道供应能源以补充流通中的热损失。
工程目标:在设计更新Ocht住宅区的中央供能设备时,设计师们寻求可以减少家用热水因整年远距离流通而造成的热量损失的可能性方法。
因为除了能源分配系统的布局设计以及经济因素外,包括烟囱在内的整个工厂都必须不受限制的得以更新。
因此,设想到的方法是添加绝热管道,这些管道能以一种易用、高效、环保的方式为热水供应和流通系统持续地提供其所需的能量。
设计原则:冷水管道的水不是直接注入热水罐,而是先进入一个预热罐(如图1所示),在此,冷水会流经两个锅炉的同流换热气,水的低温使煤气得以完全凝结。
然后,被预热过的水流入一个热水罐。
在更低温的时段,还可以从凝结中得到多于需求的能量以用来预热。
为了利用这些多余的热量并把预热罐控制在足够低的温度以使煤气充分凝结,这个预热罐还可以用作两个热泵的热源,从而为热水流通系统的回流传递能量。
因此,在热水重新回到热水罐前,流通中的热量损失已几乎完全地补偿回来了。
另外,为了使热水罐加热到最佳温度,其中一个锅炉还是以传统方式使用着。
使用状态:Ocht住宅区建于七十年代,共有11个多家庭建筑楼,包括484个单元住宅和一个幼儿园。
中央供热工厂本该在1993年修缮更新,但由于技术原因以及与《瑞士洁净空气法规定》关于中央化和高峰值负荷的概念不符,所以并没有出台实质性的建筑楼修缮计划。
此后,归功于工程师们和大多数业主的创新精神和环保态度,使得这个非常规的烟道气余热回收和电热泵生产热水的方案得以设计和实施。
表格1显示了一些关于住宅区和热水能源体统的数据。
而这个工程的部分基金是由瑞士电力公共事业公司PSEL资助的。
加热炉余热综合利用技术及应用引言加热炉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一种设备,用于对各种原材料或产品进行加热处理。
在加热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余热。
如何有效利用这些余热资源,成为了工业企业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就加热炉余热综合利用技术及应用进行探讨,希望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和实际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一、加热炉余热的特点和资源潜力加热炉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涉及领域包括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等多个行业。
在加热炉加热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余热,这些余热具有以下特点和资源潜力:1. 余热温度高:加热炉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高温的余热,通常达到几百摄氏度甚至更高。
2. 余热量大:由于加热炉的工作性质,余热的产生量通常很大,是一种十分丰富的能量资源。
3. 资源潜力大:利用加热炉余热可以为企业节约能源成本,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加热炉余热综合利用技术为了充分利用加热炉余热资源,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企业技术人员开发了一系列的余热综合利用技术。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热风炉余热发电技术:通过余热锅炉将加热炉的余热转化为蒸汽,然后推动汽轮机发电。
2. 热风炉余热利用于制冷技术:将余热转化为冷量,用于制冷系统或空调系统。
3. 热风炉余热利用于热水供应技术:将余热用于加热生活用水或工业用水。
4. 热风炉余热利用于蒸汽回收技术:将余热用于加热生产中所需的蒸汽。
这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加热炉余热的综合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也为工业生产提供了新的节能环保途径。
三、加热炉余热综合利用的应用案例1. 钢铁行业:钢铁生产中加热炉的余热综合利用,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环境污染。
某钢铁企业开发了一套余热蒸汽发电系统,将加热炉余热转化为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为企业提供了可观的电力支持。
2. 化工行业:在化工生产中,加热炉余热综合利用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某化工企业利用了余热制冷技术,将加热炉余热转化为冷量,用于生产中的制冷系统,显著节约了能源消耗。
余热回收改造工程在生物质电厂的应用实例摘要:介绍了某生物质电厂利用锅炉尾部烟气、连续排污扩容器、除氧器排氧门等余热热源,集中加热蓄水箱中的自来水,进行热水销售的应用实例。
改造工程实施后,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逐步提升。
引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政府对环境保护、改善空气质量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
我国在余热资源的利用上还有大量的工作可做。
为响应《江苏省“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实施方案》精神,某生物质电厂提出将锅炉尾部烟气、连续排污扩容器等余热进行回收,作为热源集中加热蓄水箱中自来水的改造工程。
工程未改造前,该区域企业工业热水、城区洗浴场所民用热水仍依靠传统燃煤小锅炉供应,燃煤小锅炉热效率低、能源浪费大、煤炭含硫量高,未经过处理,烟囱直排,对大气污染严重。
余热回收改造工程实施后,依靠高效、排放达标的统一集中供热水替代粗放式、高能耗的燃煤小锅炉,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改善当地环境质量,发挥示范企业对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带动作用。
1项目背景某生物质电厂采用1×20t/h循环流化床秸秆焚烧炉和2×55t/h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CFB)生物质锅炉,配套1×C25Mw高温高压抽凝式汽轮发电机组及外部供热管网。
热水集中供应工艺对比如表1所示。
表1对比了4种热水集中工艺方式,其中,余热回收工艺因效率高、出售费用低受到用户青睐。
2改造方案2.1锅炉尾气烟气余热回收锅炉燃烧产生的烟气通过烟囱排向大气,排烟温度比进入锅炉的空气温度高出很多,造成排烟热损失。
排烟温度越高,锅炉热损失越大。
余热回收工艺通过将低温省煤器布置在空气预热器与脱硫塔之间的烟道,可对锅炉的尾部烟气余热进行利用。
由于改造现场尾部烟道空间较小,最终采取在空气预热器与脱硫塔之间引出旁路,将低温省煤器垂直布置在旁路烟道。
低温省煤器受热面应考虑磨损及腐蚀等因素,换热管表面容易清洗。
换热组件和密封件等易于拆卸。
二甲苯装置加热炉余热回收系统改造及节能效果分析_熊伟1前言中国石化洛阳分公司二甲苯装置有4台加热炉,设计热负荷为102.99MW ,是主要的耗能设备,其能耗约占装置总能耗的43%~45%。
4台加热炉共用一套烟风道及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其对流室出口高温烟气混合后,汇集进入热管式空气预热器,经过换热来预热加热炉的助燃空气,再经引风机后进入烟囱排放。
2改造前存在的问题2.1烟道局部存在安全隐患4台加热炉采用强制通风方式,一台引风机(没有备用风机)。
按照设计惯例,在引风机故障工况下,烟囱抽力能维持加热炉80%左右热负荷的运行要求。
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当引风机故障时,加热炉却不能在自然通风条件下低负荷运行,其原因主要是烟道局部阻力过大。
在引风机停用或事故状态下,烟道旁路蝶阀打开,4台加热炉对流室汇集后的高温烟气走旁路烟道,经烟囱直排。
原设计热烟道和旁路烟道不在同一个标高,高温烟气需经过一个90°弯头进入竖直烟道,再经过一个90°弯头进入旁路烟道,后进入烟囱(见图1)。
显然,这种烟道布置不合理,2个90°弯头增加了管路阻力。
压降计算公式[1]如下:Δp B =12ξu 2g ρg =ξG2g2ρg(1)式中:ξ为局部阻力系数,90°弯头ξ取0.45;G g =V ×ρg ,为烟气质量流速(烟道设计线速度V =15m/s),kg/(m 2·s);Ρg 为平均温度T g 下的烟气密度,kg/m 3[1]。
在管式炉中,烟气相对分子质量一般可近似取为29,则[1]:ρg =29×273g =353.44g (2)式中:T g 为计算管道长度内烟气平均温度(烟道设计温度400℃),K [2]。
这样,计算出两个90°弯头处的压降为52Pa(见图1)。
由此可见,烟道的不合理布置增加烟道压降,严重影响了烟囱的抽力和加热炉的自然通风。
2.2余热回收系统存在的问题二甲苯装置加热炉高温烟气能量回收,使用的二甲苯装置加热炉余热回收系统改造及节能效果分析熊伟,高国正(中国石化洛阳分公司,河南洛阳471012)摘要洛阳分公司二甲苯装置有4台加热炉,设计热负荷为102.99MW ,是主要的耗能设备,其能耗约占装置总能耗的43%~45%,改造前热效率仅为86.81%,且烟道局部压降过大,加热炉不能在自然通风条件下低负荷运行。
节能减排案例轧钢加热炉余热回收发电新技术本技术主要针对轧钢加热炉工序的余热进行回收及利用,目前钢铁企业一般采用加热炉炉底支撑梁汽化冷却方式,回收加热炉炉内热量,较少回收加热炉排烟热量。
本技术除对加热炉支撑梁采用汽化冷却,回收加热炉炉内热量外,还对排烟热量进行回收,产生低压饱和或过热的蒸汽进行发电,既降低了烟气和蒸汽排放造成的环境热污染,同时又回收大量的热能,“变废为宝”,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
2.主要技术内容(1)加热炉支撑梁汽化冷却目前加热炉炉底支撑冷却方式主要有两种:水冷冷却方式及汽化冷却方式。
水冷冷却方式存在以下缺陷:●电耗高,循环泵消耗大量的电能●水耗大,循环水蒸发及风吹损失占5%~8%●附属设施占地面积大●水冷件设备寿命短●余热资源未能有效利用汽化冷却方式的优势:✓耗水量少,相当于水冷却的1/30✓产生蒸汽,蒸汽生产可达35~50t/吨钢✓不易结垢,延长冷却构件使用寿命✓减轻钢料加热时形成的黑印,改善钢料品质(2)加热炉余热锅炉加热炉尾部排烟一般会设置煤气预热器或空气预热器,对煤气及有设置预热器,炉尾部排烟温度可达450~500 ℃,这部分热烟气有较大的余热回收价值,将这部分热烟气通过烟囱排放到空中,严重浪费能源、污染环境。
设置烟道余热锅炉,回收热量,将烟气温度降至180 ℃左右,产生蒸汽,同样是节能环保的有效方式。
(3)大容量蒸汽蓄热稳压技术钢铁厂余热蒸汽,大部分为饱和蒸汽,且生产不连续,特别是转炉炼钢和轧钢加热炉蒸汽多为1.27MPa 压力下的饱和蒸汽。
北京京诚科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研制了大容量蒸汽蓄热稳压系统,设置了大容量球形蒸汽蓄热器,保证进入汽轮机的蒸汽连续稳定。
(4)饱和蒸汽干度处理技术进入汽轮机蒸汽参数越高、干度越大,汽轮机的发电效率越高。
京诚科林针对饱和蒸汽含水量大,蒸汽干度低的特点,研发了饱和蒸汽发电前处理系统,设置有蒸汽滤洁器,使饱和蒸汽干度达到99% 以上,有效减轻饱和蒸汽发电汽轮机末级叶片蒸汽强度,保证饱和蒸汽汽轮机的安全运行。
基于能量梯级利用的加热炉余热回收实例王雷【摘要】A complex recovery method for heating furnace waste heat based on energy cascade utilization is introduced. Through successful application in a transformation project of walking beam heating furnace, the feasibility and universality of the waste heat recovery method was proved.%介绍了一种基于能量梯级利用的组合式加热炉余热回收方法,通过在一个步进梁式加热炉改造项目中成功应用,证明了此余热回收方法的可行性和通用性.【期刊名称】《冶金动力》【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3页(P30-31,35)【关键词】加热炉;余热回收;梯级利用【作者】王雷【作者单位】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安徽马鞍山 243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175目前,轧钢工序占钢铁生产各工序能耗约10%,加热炉设备占轧钢工序能耗的65%~70%,而我国轧钢加热炉余热资源回收利用率仅有25%左右,因此,进一步回收利用轧钢加热炉生产过程的余热资源是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目的。
某钢厂一台1800热轧不锈钢步进梁式加热炉运行已有5年,全年满负荷运行在7000 h左右,加热炉每小时产生85000m3的烟气,加热炉尾部烟气经过空气预热器后排烟温度大约为350益,空气预热后温度约为500益,炉底水梁采用水冷却。
根据多年的理论与运行实践经验,炉底水梁采用水冷却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40倍汽化冷却耗水量),增加了耗电量,同时相对于采用汽化冷却方式带走了加热炉炉内大量的热量(1.5~2倍),增加了燃料损耗;350益的高温烟气外排,直接损失了大量的余热资源,故对此加热炉进行改造,回收余热资源。
国外高温蓄热燃烧技术回顾高温蓄热式技术本是一项比较占老的热交换技术,早在1858年就出现了蓄热式回收余热装置,20世纪50年代考贝尔和西门子发明了炼铁炉和炼钢炉的蓄热室,由于它具有换热温度高、效率高等优点,至今仍广泛地应用于热风炉及焦炉上,但由于传统的蓄热体(一般为格子砖)比表而积小(一般为15~40m2/ m2)蓄热室及换向装置庞大,造价高,影响了它的推广应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温材料、电子控制等技术的发展,使蓄热式技术有了新的飞跃。
尤其是近10年来蓄热式燃烧技术得到长足发展,各个国家研究了各种蓄热式烧嘴和高效蓄热式燃烧技术,统称为高温空气燃烧技术。
1984年英国Hotwork和British Gas公司推出的紧凑型蓄热室,均使得燃烧空气预热温度可以在工业生产条件下,稳定地达到1000 ℃[8-10],称为RCB型烧嘴( Regenerative Ceramis Burner) ,其主要特点是将燃烧器与蓄热室余热回收装置结合一体,介质预热温度比金属换热器高许多。
1984年首次应用于AvestaSheffild公司的不锈钢退火炉,1988年在Rotherham Engineering Steel公司的大方坯步进梁式炉上得以全而应用。
在英国钢铁公司( BSC)的热处理炉和步进式加热炉上也得到了应用。
20世纪90年代,日木一些企业利用蜂窝陶瓷体代替陶瓷球蓄热介质获得了更为有效的蓄热换热效果。
NKK日木钢管公司于1996年在福山厂热轧加热炉上全而采用的蓄热燃烧技术,日前在热轧加热炉、厚板加热炉、钢管加热炉、钢包加热炉上均有采用,燃料有城市煤气、焦炉煤气、液化石油气、重油和煤油等。
美国也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研制蓄热式烧嘴,因为一个系统有两个蓄热床,故又称双蓄热床烧嘴系统。
在80年代有因兰公司在镀锌生产线上的辐射管炉中应用,M anion 钢铁公司在二段炉上应用,以及新泽西公司等也在应用。
其中北美制造公司研制的蓄热式烧嘴与英国的蓄热式烧嘴结构更紧凑效果好。
余能回收利用技术01.概述02.技术特点03.应用案例余能回收技术概述工业余能主要是指工矿企业热能转换设备及用能设备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热、废水、废气等可以再次利用的能源。
中国能源利用率仅为约33%(2013年工信部数据),比世界平均水平要低,比世界先进水平低约10%。
我国终端能源消费结构则以工业生产能耗为主,约占总能耗的65%。
余热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7%~67%,其中可回收率达60%。
目前,我国各主要工业部门的余热资源率平均达7.3%,而余热资源回收率仅34.9%,回收利用的余热主要来自高温烟气的显热和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可燃气,但是中低温余热(即低品位余热)基本上没有回收。
制造对环境的影响从能源利用的格局来看,低品位余热将作为产能和用能的关键环节,对节能减排的战略起到重要作用。
机械行业的生产过程中,如锻造加热炉、冲天炉、热处理炉及汽锤排汽、冷却循环水等,其排放的余热占燃料消耗量的比例为15%。
工业余热资源的特点:热量不稳定;烟气中含尘量大;热源有腐蚀性;受安装场地和工艺条件的限制。
工业余热资源的用途:预热空气;预热给水;干燥;生产热水和蒸汽;发电;制冷和供热等。
工业余能回收利用技术是指通过对生产流程中原有工艺结构进行改造,增加节能装置,回收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能,以提升生产企业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的技术。
余能回收技术的特点根据余热资源在利用过程中能量的传递或转换特点,可以将工业余热利用技术分为热交换技术、热功转换技术、热泵(制冷制热)技术。
热交换技术通过换热设备直接回收和利用余热能,这类技术不改变余热能的形式,是回收工业余热最为直接和经济的方法,但只能对余热进行热利用。
所利用的主要设备有各种传统的换热器、热管换热器和余热锅炉等。
(1)热交换技术A 传统换热器主要有间壁式换热器、蓄热式换热器和混合式换热器等。
蓄热式热交换设备是冷热流体交替流过蓄热元件进行热量交换,适宜回收间歇排放的余热资源。
网站地址:/cn/caseDetail.asp?id=38随着人们企业对节能环保的日益重视,蓄热式燃烧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
蓄热式加热炉实质上是高效蓄热式换热器与常规加热炉的结合体,是通过蓄热室最大限度地回收烟气余热,以达到提高空气(或煤气)预热温度,提高炉子热效率的目的。
20世纪70~80年代,以小径陶瓷球和超薄壁陶瓷蜂窝体为蓄热体的新一代蓄热室首先在日本开始使用,其良好节能效果得到工业领域一致认同。
新型蓄热体的比表面积(单位体积蓄热体具有的表面积)是传统蓄热体的10~100倍,因此,可在短时间内将烟气温度降到150℃以下,将空气预热到800~1000℃。
20世纪90年代初,蓄热室开始在中国的钢铁生产领域推广应用。
到目前为止,国内钢铁企业大型轧钢加热炉已有百余座,加热能力在50吨到200吨,节能率在25%~30%。
传统的燃烧方式是空气和煤气预混和扩散燃烧,在燃烧器周围存在一个局部高温区,造成炉温不均匀,影响加热质量。
同时,在高温区内,氮气参与燃烧反应,导致烟气中NOx含量高,造成大气污染。
蓄热式燃烧则完全不同,在蓄热式炉中,整个炉膛为一个反应体,空气和煤气充满炉膛,在这个炉膛内弥散燃烧,不存在局部高温区,炉温非常均匀。
在轧钢加热炉中,炉两侧温差小于10℃,在大型锻件热处理炉中,保温期整个炉膛温差小于5℃。
在蓄热式炉中,由于燃料在相对较低氧浓度下燃烧,因此金属氧化烧损可大幅度降低,平均可下降0.5%~1.0%。
此外,由于蓄热式燃烧是在相对的低氧状态下弥散燃烧,没有火焰中心,因此,不存在大量生成NOx的条件,烟气不用处理即可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例如熔铝炉的平均热效率不到20%,排烟热损失高达50%以上。
虽然大型熔铝炉安装了空气预热器,但由于技术、价格、寿命等原因,通常也只能将空气预热到300℃左右,节能率只有20%左右,仍有30%以上的热量随烟气排放到大气中去,排烟温度普遍在300℃以上。
采用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不但克服了常规熔铝炉的缺点,将余热回收率提高到70%-90%,空气预热到800℃左右,烟气排放温度低于150℃,达到余热回收的极限,而且投资少,见效快。
矿井乏风余热回收案例
矿井乏风余热回收是一种利用矿井中排放的乏风余热能的技术,具有节能、环保和经济效益等优点。
以下是一些矿井乏风余热回收的案例:
1. 山西省某煤矿:采用蒸汽锅炉回收乏风余热,用于发电。
该工程每年可节约标煤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万吨。
2. 内蒙古自治区某煤矿:采用空气预热器回收乏风余热,用于预热空气。
该工程每年可节约标煤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万吨。
3. 河南省某煤矿:采用热泵回收乏风余热,用于采暖。
该工程每年可节约标煤万吨。
4. 鄂尔多斯转龙湾风井场乏风取热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内。
为了充分利用矿井乏风余热能源,顺应国家发展趋势,深化落实环保改革举措,项目应用乏风热泵机组进行清洁能源供暖,为用户带来舒适洁净的供暖体验,并实现了能源的合理化利用。
以上案例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咨询矿井乏风余热回收领域专业人士。
连续重整装置四合一加热炉余热回收节能改造针对锦西石化分公司连续重整装置四合一加热炉余热回收改造问题,增设了余热回收系统,合理地避开了烟气露点腐蚀,降低了排烟温度,有效提升了加热炉的热效率,达到了设备节能减排的目的。
本文主要结合连续重整装置四合一加热炉余热回收节能改造的相关对策进行探究。
标签:连续重整装置;四合一加热炉;余热回收1 引言炼油厂连续重整裝置四合一加热炉是将四台加热炉合并为一台大型的箱式加热炉,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重整反应强吸热效应会造成加热炉设计的热负荷比较大,能量损耗严重。
为了避免加热系统产生过大压降,采取倒U型的排列结构进行加热炉辐射室炉管的设计。
可以避免能源资源的浪费,防止不良因素导致的无法过热而被放空,提高热量资源的回收效率。
2 连续重整装置四合一加热炉工作状况锦西石化分公司连续重整装置四合一加热炉于2016年份开始生产,引进美国技术,采取倒U形排列辐射室炉管,炉底布置了42台燃烧器,加热炉余热锅炉改造结构由四组受热单元和汽包组成,主要分为一级蒸发段、蒸发段、过热段以及省煤段四部分。
3 连续重整装置四合一加热炉改造方案针对锦西石化分公司加热炉的运行现状,为了减少四合一炉的排烟温度,回收利用烟气热量,提高热量的使用效率,有两种改造方案可供选择。
首先,可以先增加落地式空气预热器回收烟气热量,对燃烧器的冷空气进行预热。
其次,可以新增加落地省煤器仪器,对汽包脱氧水进行预热,增加空气预热器,从而可以回收高温烟气的热量。
两种改造方案均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劣势,新增落地省煤仪器方案增加的设备比较少,能够有效避免漏点腐蚀,投资较低,改造成本低,占地面积少,不会改变原有的操作方式。
因此,锦西石化分公司重整装置四合一加热炉余热回收改造最终采取了增加空气预热器的方案。
为了使锦西石化分公司的改造效益达到最大化,充分考虑安全与经济效益的平衡,还进一步地应用了操作弹性比较大的空气预热器改造,从而可以缩短检修的时间,不需要对主体设备进行较大的改动,能够直接节约燃料,降低排烟温度,加热炉的综合热效率提升到了92%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