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北部新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和运行情况
- 格式:doc
- 大小:1.29 MB
- 文档页数:8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表彰重庆市城乡建设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公布日期】2011.02.24•【字号】渝人社发[2011]45号•【施行日期】2011.02.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表彰重庆市城乡建设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渝人社发〔2011〕45号)各区县(自治县)人力社保局、城乡建委,有关单位: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城乡建设系统及广大建设工作者,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市农民新村建设、巴渝新居建设、农村危旧房改造强力推进,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形象明显提升,宜居重庆、畅通重庆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进一步激发广大建设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市人力社保局、市城乡建委决定,对大渡口区城乡建委等46个先进集体、阎建同志等100名先进个人予以表彰。
希望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珍惜荣誉,发扬成绩,再立新功。
全市城乡建设系统广大建设工作者要以先进为榜样,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开拓奋进,为重庆实现大发展、大跨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附件:重庆市城乡建设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四日附件:重庆市城乡建设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一、重庆市城乡建设系统先进集体(46个)大渡口区城乡建委九龙坡区城乡建委万盛区城乡建委綦江县城乡建委梁平县城乡建委城口县城乡建委酉阳县城乡建委彭水县城乡建委北部新区建设局双桥区建设工程安管站潼南县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办公室璧山县城乡建设档案室丰都县建设工程安管站武隆县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办忠县建设工程安管站巫山县建设工程质监站市城市建设配套费管理办公室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总工办市建筑管理总站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总站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交易科市城投公司市地产集团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煤国际工程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冶建工有限公司重庆城建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联盛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重庆天健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重庆中力天建筑劳务有限公司重庆港庆建筑装饰有限公司重庆大学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重庆龙湖地产发展有限公司重庆市金科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新城开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江北区城市建设有限公司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重庆轨道交通六号线TBM项目部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重庆华夏门窗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江北嘴水源空调有限公司二、重庆市城乡建设系统先进个人(100名)阎建万州区城乡建委重点办主任谭长军(土家族)黔江区城乡建委主任李建凡涪陵区城乡建委办公室主任乔宏渝中区建设和交通委主任李锐大渡口区建设工程质监站站长周艳春(女)江北区建设工程质监站站长汤跃言沙坪坝区建设工程安管站站长任航九龙坡区城乡建委开发办副主任李豫梅(女)南岸区建委设计科科长黄荣松北碚区城乡建委党委书记、主任许启科万盛区建设工程质监站(安管站)副站长吴德华渝北区城乡建委主任田贵禄巴南区城镇化中心主任郑文建长寿区城乡建委城乡建设科科长曹树容(女)江津区城乡建委计财科科长夏剑锋合川区城乡建委副主任刘华君永川区城乡建委小城镇建设科科长莫元成南川区城乡建委副主任杨荣双桥区建管所副所长李正华綦江县城乡建委开发科科长夏继春潼南县城乡建委城建科科长曹继友铜梁县建委副主任陈隆中大足县城乡建委副主任吴有长荣昌县建委副主任戴民思璧山县建委副主任李红波(女)梁平县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主任欧祥跃城口县城乡建委村镇科科长陈涛丰都县城乡建委副主任朱前秋(女)垫江县城乡建委办公室主任郑世荣武隆县城乡建委主任黄仕满忠县城乡建委副主任周昌萱(女)开县城乡建委副主任刘道春云阳县城乡建委主任黄浩奉节县城乡建委副主任谢全辉巫山县城乡建委主任胡绍华巫溪县城乡建委村镇科科长陈海涛(土家族)石柱县城乡建委监察大队大队长魏凌秀山县城乡建委村镇科副科长孙智才(土家族)酉阳县城镇办副主任科员白诗旭(土家族)彭水县建设工程质监站站长田志坚市委办公厅四处主任科员邓远峰市政府办公厅八处主任科员邓晓蓉(女)市人大常委会移民工委办公室主任李茂涛市发展改革委投资处主任科员廖建蓉(女)市财政局经建处调研员贾爱珍(女)市监察局执法室副主任谢阳市审计局市政处主任科员李龙亮市政府法制办人秘处副处长董勇市城乡建委设计处处长黄明聪市城乡建委重点处处长董平江市城乡建委建管处副处长王宝金市城乡建委宣传处副调研员袁丁市城乡建委办公室主任科员谭坚(土家族)市城乡建委住房处主任科员周阳市城乡建委组人处主任科员杨志洪两江新区建设局局长何秀山北部新区建设局科长鲁志俊市开发办行业处副处长杨万洪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高工付晓华市建设工程质监总站正高工肖剑市建设工程安管总站科长何丹(女)市建筑节能中心建筑节能管理科科长张志远(女)市建设岗培中心科长邓朝华市城建档案馆办公室主任何天才万州区高峰镇政府村管所所长吴学兰(女)渝北区木耳镇政府建管办主任余代中长寿区葛兰镇政府副镇长潘明祥江津区李市镇政府副镇长彭灿新合川区三汇镇政府建管办主任李培彬永川区来苏镇政府建管办主任钱明南川区水江镇政府村建站站长王昌鹏綦江县永新镇政府村建办主任曾涛潼南县梓潼街道办建管科科长陈启东大足县珠溪镇政府村管所所长来波垫江县太平镇政府建管办主任熊玉梅(女)云阳县凤鸣镇党委书记杨秀禄秀山县雅江镇统战委员熊启东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米沙重庆市城投公司投融资部职员黄华华重庆中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侯宝石重庆筑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苏卫东重庆市设计院院长助理杨弘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院长李艳华(女)重庆天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俊波重庆天骄建设工程招标代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安明重庆建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雪峰重庆恒滨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兴平北城致远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戈帛重庆建工渝远建筑装饰有限公司董事长聂高贵重庆市津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克斌重庆赛迪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项目总监卢志红重庆市锦天(置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寰重庆建工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茂国重庆市兴茂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王安金重庆市城投公租房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兵重庆北域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秀敏(女)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史书荣重庆单轨交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贵文重庆大学建筑管理与房地产学院副院长龚文璞重庆建工集团副总工程师。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开展全市预拌混凝土质量专项检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公布日期】2012.10.16•【字号】渝建[2012]494号•【施行日期】2012.10.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开展全市预拌混凝土质量专项检查的通知(渝建〔2012〕494号)各区县(自治县)城乡建委,两江新区、北部新区、经开区、高新区、万盛经开区、双桥经开区建设局,各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为规范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的生产质量控制行为,进一步加强我市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确保我市建设工程主体结构质量安全,市城乡建委决定开展2012年度全市预拌混凝土质量专项检查。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检查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重庆市预拌商品混凝土行业2011-2015年发展规划》、《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试点开展公租房工程建筑材料备案管理的通知》(渝建发〔2012〕60号)以及《预拌商品混凝土》(GB/T14902-2003)等相关文件规定和技术标准规范。
二、检查范围我市范围内所有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包括施工现场设立的混凝土搅拌站和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设立的搅拌分站。
三、检查内容(一)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基本情况,包括生产能力及主要生产设备,关键岗位人员,混凝土专项实验室等。
(二)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和实施情况。
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健全,各相关规章制度是否完善,岗位责任制是否明确,岗位操作规程是否完备,企业试验室是否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是否配置齐全并有效运行,质量检测是否规范,质量缺陷的处置机制是否得当、处置记录是否齐全、生产记录是否完整等。
(三)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情况。
主要内容包括2012年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状况,进场原材料质量控制情况,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选用情况,混凝土拌和质量控制情况,预拌商品混凝土出厂质量控制情况,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沙石、粉煤灰原材料的质量抽检等。
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废止部分规范性文件的通知正文:----------------------------------------------------------------------------------------------------------------------------------------------------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废止部分规范性文件的通知渝两江管发﹝2016﹞21号各街道办事处,党工委管委会各部门,市级部门直属机构及派出机构:根据《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优化两江新区管理体制的决定》(渝委发﹝2016﹞7号)规定,原重庆北部新区予以撤销,对两江新区管理体制进行优化调整。
为了加强新区规范性文件管理工作,推进新区法治建设,根据《重庆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290号)相关规定,管委会对原两江新区、原北部新区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现决定对《重庆北部新区建设领域有限并联(合并)审批暂行办法》等38件规范性文件予以废止,即日起停止施行。
附件:废止的规范性文件目录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2016年4月19日附件废止的规范性文件目录序号责任部门公文字号1管委会办公室重庆北部新区建设领域有限并联(合并)审批暂行办法渝新委发﹝2014﹞115号2经济运行局重庆北部新区管委会关于切实加强全区统计工作的通知渝新委发[2008]37号3重庆北部新区管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北部新区统计工作考核评比办法的通知》渝新委办发[2008]51号4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外商投资企业审批便利化实施方案的通知渝两江管发〔2014〕15号5关于加强两江集团政府投融资累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的意见(试行)渝两江管发〔2011〕270号6建管局重庆北部新区管委会关于印发修改后的重庆北部新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渝新委发〔2010〕140号7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工程施工技术措施管理工作的通知渝两江管发〔2013〕53号8两江新区建设工程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渝两江管发〔2011〕166号9重庆北部新区管委会关于印发重庆北部新区机动车清洗(美容)场所管理办法重庆北部新区机动车清洗(美容)场所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渝新委发﹝2013﹞116号10财政局重庆北部新区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渝新委发[2008]71号11重庆北部新区管委会关于印发重庆北部新区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的通知渝新委发[2009]49号12重庆北部新区管委会关于印发《重庆北部新区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职工薪酬总额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渝新委发[2009]30号13社发局北部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补助暂行办法的渝新委办发﹝2013﹞14号14社会保障局重庆北部新区管委会关于印发《重庆北部新区促进就业优惠政策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渝新委发[2008]80号15重庆北部新区管委会关于开发公益性岗位扶持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通知渝新委发[2009]392号16重庆北部新区管委会关于印发《重庆北部新区开发建设单位无偿提供社区组织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渝新委发[2009]106号17重庆北部新区管委会关于印发《重庆北部新区促进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渝新委发〔2009〕429号18重庆北部新区管委会关于印发《重庆北部新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收入核算办法(试行)》的通知渝新委发〔2009〕522号19重庆北部新区管委会关于印发《重庆北部新区困难企业稳定岗位补贴和待岗培训补贴实施办法》的通知渝新委发〔2009〕19号20重庆北部新区管委会关于发展家政服务业促进就业的通知渝新委发〔2009〕602号21重庆市北部新区管委会办公室印发重庆市北部新区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办法(试行)的通知渝新委办发〔2010〕165号22重庆北部新区管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北部新区困难残疾人大额临时救助办法(试行)的通知渝新委办发〔2012〕92号23重庆北部新区管委会关于印发《重庆北部新区公费医疗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渝新委发[2008]245号24重庆北部新区管委会关于加强创业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渝新委发〔2009〕603号25重庆北部新区管委会关于加强以农就业工作的通知渝新委发〔2009〕565号26重庆北部新区管委会关于促进低保人员就业的通知渝新委发〔2010〕48号27重庆北部新区管委会关于印发《重庆北部新区建设和谐社区工作争先创优活动评定奖励办法(试行)》的通知渝新委发[2009]107号28重庆北部新区管委会关于妥善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建立维护农民工利益长效机制的工作意见渝新委发[2009]65号29政务中心两江新区企业注册登记并联审批暂行办法渝两江管发〔2013〕5号30纪检组重庆北部新区国有资金建设项目和采购项目严格招标投标监督管理的规定渝新委发〔2008〕207号31重庆北部新区造价咨询专家库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渝新委办发〔2009〕57号32环保分局重庆北部新区管委会关于加强北部新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渝新委发〔2009〕229号33国土分局重庆北部新区管委会关于进一步规范居住区综合整治房屋修缮类工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渝新委发〔2010〕127号34市场监管局重庆北部新区管委会关于印发北部新区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奖励补助办法(修订稿)的通知渝新委发﹝2013﹞57号35重庆北部新区管委会关于开展质量强区战略的实施意见渝新委发〔2011〕169号36重庆北部新区管委会关于加快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打造内陆技术标准高地的实施意见渝新委发〔2011〕137号37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实施质量强区和技术标准战略的意见渝两江管发〔2014〕7号38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直管区微型科技型企业创业园发展优惠政策的实施意见渝两江管发〔2014〕49号——结束——。
重庆市建设工程档案编制验收标准DBJ50-129-2011DB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1899-2011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DBJ50-129-2011 重庆市建设工程档案编制验收标准2011-09-08发布2011-11-01实施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文件渝建发〔2011〕103号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发布重庆市建设工程档案编制验收标准的通知各区县(自治县)城乡建委,两江新区、北部新区、高新区、经开区建设局,有关单位:现批准《重庆市建设工程档案编制验收标准》为我市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编号为:DBJ50 -129-2011,自2011年11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中以黑体字标志的第3.0.2、5.2.2、6.1.2、6.3.6、6.4.6、7.1.2、8.1.3、8.2.5、10.0.1、10.0.2、11.1.1、11.2.1、11.2.2、11.6.2条为强制性条文,并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审查与备案(备案号为:J11899-2011),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由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和强制性条文的解释,重庆市城市建设档案馆负责技术内容解释。
二O一一年九月八日关于同意重庆市《重庆市建设工程档案编制验收标准》地方标准备案的函建标标备[2011]113号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你委《关于工程建设地方标准<重庆市建设工程档案编制验收标准>备案的申请》收悉。
经研究,同意该标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备案,其备案号为:J11899-2011。
其中,同意将第3.0.2、5.2.2、6.1.2、6.3.6、6.4.6、7.1.2、8.1.3、8.2.5、10.0.1、10.0.2、11.1.1、11.2.1、11.2.2、11.6.2条为强制性条文。
该项标准的备案公告,将刊登在近期出版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刊物上。
附件:重庆市地方标准《重庆市建设工程档案编制验收标准》强制性条文二O一一年八月十六日附件:重庆市地方标准《重庆市建设工程档案编制验收标准》强制性条文3.0.2 建设工程档案由建设单位组织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收集、整理、所需经费应当在工程预算中单列。
城管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要点20xx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建设局的关心指导下,在三城办事处和区直有关部门支持配合下,**区城市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十七届二中全会、省第八党代会、省委八届四次全会、区委三届八次、九次全会和全市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鲁甸现场会议精神,以城市管理工作的新目标、新要求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维护好、管理好中心城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狠抓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狠抓管理源头,狠抓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城市服务功能得到大幅提升。
一、20xx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一)明确标准,落实责任,确保城市综合整治取得实效三城办事处和城管局系统的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市委“通过2至3年的不懈努力,将**区建设成为雄踞滇东北,影响川、滇、黔,具有浓郁本土特色,集工业、商贸、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中等生态城市”的定位,树立“昭通即**,**即昭通”的目标意识,以迎接全省第八次城市卫生检查评比活动为契机,加大工作力度,努力维护好、管理好**中心城市建设管理成果。
1、市容秩序整治各办事处根据辖区的管理工作实际,分别成立了由书记或主任任组长,公安派出所、工商分局、交警中队、中心学校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组,形成 __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全天候上岗巡查的工作机制,对重要街道、重要路段和学校周边全部实行“定点、定人、定时、定责任”的工作制度,全面落实“责任全覆盖,管理无缝隙”的管理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市容整洁有序。
一是疏堵结合,严格市容管理。
按照严管大街、规范市场、合理分流的思路,各办事处加大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全年共出动车辆11310辆次,出动人员30500人次,清理取缔占道摊点31730个,拆除占道雨棚19个,暂扣经营器具2100余件,批评教育9650人次,引导摊点规行入市1200个。
二是从严查处违章建筑。
发出《城管行政责令改正通知书》303份,查处违章建筑244件,强制拆除35件,纠正装修违章行为100余件。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开展智能建筑工程检测工作的通知正文:----------------------------------------------------------------------------------------------------------------------------------------------------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开展智能建筑工程检测工作的通知渝建〔2017〕146号各区县(自治县)城乡建委,两江新区、北部新区、经开区、高新区、万盛经开区、双桥经开区建设局,有关单位:为加强我市智能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保证智能建筑工程使用功能和性能符合要求,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 2013)和《重庆市智能建筑工程检测规程》(DBJ50/T-254-2017)等要求,经研究,决定开展智能建筑工程检测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我市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国有资金投资项目(国有资金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智能建筑工程应进行系统检测。
二、智能建筑工程施工完成后,系统应连续进行120小时试运行。
试运行合格后,方可进行系统检测。
三、系统检测的内容,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施工设计图中包含的系统应全部检测。
四、系统检测应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智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专项资质的检测机构组织实施。
检测前,检测机构应根据工程技术文件和《重庆市智能建筑工程检测规程》规定的检测项目、数量及方法,结合工程特点和委托方要求,编制检测方案。
检测方案应经建设单位或项目监理机构批准。
五、系统检测完成后,应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应对所有检测项目作出明确结论,凡不合格项,应明确指出存在的问题。
不合格项经整改后,应按照规范要求扩大范围检测,直至检测合格。
六、检测报告应作为智能建筑工程分部验收的主要依据之一。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工作的通知正文:----------------------------------------------------------------------------------------------------------------------------------------------------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工作的通知渝建〔2017〕209号各区县(自治县)城乡建委,两江新区、北部新区、经开区、高新区、万盛经开区、双桥经开区建设局,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和《住建部关于印发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建质〔2017〕57号)精神,进一步提高质量检测工作质量,充分发挥质量检测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我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工作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加强委托管理,维护检测市场秩序(一)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质量检测业务,应由工程项目建设单位进行委托。
检测机构严禁以降低工作质量、低价恶意竞争等不正当方式承揽业务,扰乱工程质量检测市场。
(二)逐步推行检测合同信息网上报送管理。
建设单位委托质量检测业务后,应与检测机构签订书面委托合同。
检测机构应及时将委托合同信息录入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管信息系统。
二、规范见证管理,保障样品真实有效(三)见证员应当具备相应工程质量检测知识和专业能力,经岗前培训后,由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授权开展见证取样送检工作。
应按照有关规定对建筑材料、构配件的取样送检以及现场检测实施旁站见证,并做好见证记录。
(四)推行检测样品息化管理。
运用二维码标识等信息技术手段,由取样员和见证员现场录入检测样品信息,保障送检样品真实有效。
(五)提供检测样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对样品的真实性和代表性负责。
文章编号:重庆市第一产业发展情况分析雷艳(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长春130024)摘要:第一产业的发展对于全省的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立足重庆市第一产业发展现状,选择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农业商品产值、农业从业人员7个指标组成重庆市第一产业发展情况评价指标体系,对重庆市第一产业发展情况运用统计学的因子分析定量评价,得出37个区县第一产业发展情况综合排名,并对原变量和公因子进行聚类,给出了重庆市第一产业发展的评价,对其今后发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第一产业;发展情况;因子分析;聚类分析1.引言第一产业(primary industry),又称第一次产业。
指以利用自然力为主,生产不必经过深度加工就可消费的产品或工业原料的部门。
其范围各国不尽相同。
一般包括农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和采集业。
中国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的划分规定,第一产业指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
第一产业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原材料、食物、能源等必不可少的支持,由此可见,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发展状况直接促进或制约着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经济、社会文明的发展。
本文选取了7项指标对2012年重庆市第一产业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并结合因子分析进行排名;同时还运用聚类分析对37个区县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分类,研究各区县第一产业发展的平衡程度。
旨在为各区县制定符合自身条件的发展战略提供理论借鉴和技术支持。
2.重庆市第一产业发展情况的“降维”分析2.1 指标选取第一产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如何选取典型的指标变量来反映重庆市第一产业发展情况是一个关键性问题。
根据科学性、系统性、目的性以及可操作性原则,同时考虑到数据选取的权威性、实用性、可靠性,本文从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农业商品产值、农业从业人员7个指标构建重庆市第一产业发展情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这些评价指标作主成分(降维)分析。
X1——农业(万元)。
重庆两江新区一、新区介绍重庆两江新区是新设立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是四大国家级开发区之一。
重庆两江新区2009年2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3号文件),在国家战略层面正式研究设立‚两江新区‛,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的第三个国家级新区。
国务院于2010年5月7日批准重庆设立两江新区。
2010年6月18日,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
位置:拟设立的两江新区,以北部新区和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为核心,包括江北、渝北、北碚三个区的部分区域。
规模:两江新区的面积为1200平方公里,包含重庆市渝北区、江北区、北部新区、北碚区(含蔡家组团)的部分区域,可开发面积约为650平方公里。
但去除已建成区域150多平方公里,实际两江新区的可用面积为450多平方公里。
5+3战略性布局:轨道交通、电力装备(含核电、风电等)、新能源汽车、国防军工、电子信息等五大战略性产业布局,以及国家级研发总部、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灾备及数据中心等三大战略性创新功能布局,加快培育一批高成长性新兴产业集群。
溯源:2009年2月5日,《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若干意见》正式发布,首次提出设立‚两江新区‛的问题。
根据规划,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两江新区将着眼于建设内陆开放经济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成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成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建设成为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
其将享受国家给予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的政策,包括对于土地、金融、财税、投资等领域赋予先行先试权,允许和支持试验一些重大的、更具突破性的改革措施。
二、地理位置两江新区包括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三个行政区部分区域,及重庆北部新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两江工业园区等功能经济区。
重庆北部新区:重庆北部新区于2001年4月25日挂牌成立。
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由寸滩港、江北国际机场和出口加工区三部分构成,采取‘水港+空港’的模式,组建一个‘一区双功能’的内陆型保税港区。
山水江城——重庆市江津北部新区城市设计方案
俞孔坚;刘向军;张媛
【期刊名称】《新建筑》
【年(卷),期】2011(000)002
【摘要】介绍了重庆市江津区北部新区的城市设计理念与方案.设计以生态基础设施作为新城的基本框架结构,用以组织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功能布局,并最终成为城市的特色.该生态基础设施对应于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为城市提供的社会经济服务,并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服务,它们是城市居民最基本的需要,也是城市生态与人文特质的基本保障.基于这一理念和方法论,根据场地"三面云山-面江、溪水内聚到明堂"的场地特征,形成了"坐山-留水-眺江"的"茶花状"主体城市格局,塑造了一个既具生态与人文气质又极富经济活力的江津新城.
【总页数】5页(P104-108)
【作者】俞孔坚;刘向军;张媛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北京,100871;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80;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1+4
【相关文献】
1.营造可感知的山水园林城市--以重庆市江津山水园林城市风貌建设规划为例 [J], 江毅
2.人工与自然互契的山地城市景观设计方法研究——以重庆市云阳县北部新区城市设计为例 [J], 曹珂;李和平;肖竞;陈亮
3.江津:切实保护生态环境构筑美丽滨江城市 [J], 关涛
4.用泛生态理念建设江津美丽滨江城市 [J], 吴晓琳;
5.江津区切实保护生态环境构筑美丽滨江城市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公布日期】2011.06.07•【字号】渝建发[2011]81号•【施行日期】2011.06.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建筑市场监管正文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渝建发〔2011〕81号)各区县(自治县)城乡建委,两江新区建设管理局,北部新区、高新区、经开区建设局:为规范我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及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质量监督行为,明确监督职责,依据《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5号),结合我市实际,我们制定了《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实施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一一年六月七日附件: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规范我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及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以下简称主管部门)的质量监督行为,根据《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5号),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重庆市行政区域内主管部门实施对新建、扩建、改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全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以下简称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及以上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具体工作可以由县级及以上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委托所属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以下简称监督机构)实施。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是指主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对工程实体质量及工程建设(含代建)、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以下简称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质量检测等单位的工程质量行为实施监督的行政执法行为。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城市建设配套费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11.19•【字号】渝府发[2008]120号•【施行日期】2008.11.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城市建设配套费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渝府发[2008]120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为切实贯彻执行《重庆市城市建设配套费征收管理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85号)的规定,加强城市建设配套费(以下简称配套费)征收管理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建设项目的配套费减免,要严格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85号规定执行。
凡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85号未规定的或与其规定不一致的减免,一律予以禁止。
二、对特殊项目配套费可给予“先征后返”或缓缴支持,特殊项目仅限下列建设项目:(一)市政府有原则性支持意见的市级重大项目:(二)在重大自然灾害处置中所涉及的事项;(三)其他特殊事项(如历史遗留问题、突发事件的处理等)。
三、关于都市区范围内特殊项目配套费的“先征后返”(一)报批程序1.建设单位准备相关申报材料,由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含北部新区管委会,下同)审查后,向市建委提出书面申请:2.“先征后返”金额在300万元以下的建设项目,市建委召开由分管副主任召集相关处室负责人参加的专题会议审查;3.“先征后返”金额在300万元(含30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市建委召开主任办公会议审查;4.市建委审查后,会同市财政局提出建议意见,报市政府审定。
(二)报送材料1.建设单位的申请报告及相关依据材料;2.建设项目的基本材料(主要包括:立项文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3.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的审核及建议意见;4.市建委会同市财政局的建议意见。
四、关于都市区范围内特殊项目配套费的缓缴(一)报批程序1.建设单位准备相关申报材料,由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审查后,向市建委提出书面申请:2.缓缴金额在500万元以下的建设项目,市建委召开由分管副主任召集相关处室负责人参加的专题会议审查;3.缓缴金额在500万元(含50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市建委召开主任办公会议审查;4.市建委提出建议意见,报市政府审定。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调整企业管理费和组织措
施费内容及费用标准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4.03.17
•【字号】渝建发[2014]27号
•【施行日期】2014.03.1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调整企业管理费和组织措施费内
容及费用标准的通知
(渝建发〔2014〕27号)
各区县(自治县)城乡建委、两江新区、北部新区、经开区、高新区、万盛经开区、双桥经开区建设局,有关单位:
根据《关于印发重庆市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费计取及使用管理规定的通知》(渝建发〔2014〕25号)、《关于调整建设工程竣工档案编制费计取标准与计算方法的通知》(渝建发〔2014〕26号)的规定,2008年《重庆市建设工程费用定额》和2011年《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费用定额》中的原企业管理费所包括的安全文明施工费、原组织措施费所包括的环境保护费和临时设施费均已纳入了调整后的安全文明施工费内容,原企业管理费所包括的档案编制费已调整为单独计列。
为此,我们对原企业管理费、组织措施费的内容和费用标准进行了调整,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整后的企业管理费内容不再包括安全文明施工费、档案编制费;调整后的组织措施费内容不再包括环境保护费、临时设施费。
二、调整后的企业管理费、组织措施费标准详见附表。
三、本通知自发文之日起执行,在此之前已发出招标文件或已签订施工合同的工程仍按原招标文件或施工合同执行。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2014年3月17日附表1:
附表2:。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正文:----------------------------------------------------------------------------------------------------------------------------------------------------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渝建发[2014]16号)各区县(自治县)城乡建委,两江新区、北部新区、经开区、高新区、万盛经开区、双桥经开区建设局,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市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尤其是严防较大及以上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结合我市实际,我委制定了《重庆市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细则》。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14年3月4日重庆市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细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明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的责任划分和管理要求,积极防范和遏制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国务院令393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产管理条例》87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在重庆市行政区划范围内从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以下简称“建筑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装修等建筑安全生产活动及安全管理适用本实施细则。
第三条本细则所称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是指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作业人员群死群伤或造成重大不良社会影响的分部分项工程。
2010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优秀论文(47)重庆“解堵”之路【内容摘要】本文就重庆主城“拥堵”的基本情况分析“拥堵”的七种根源,提出我国所有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最终解决方案都必须以发展公共交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提出六项解决措施。
【关键词】解堵交通重庆举措思考据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底,重庆市地区国民生产总值6528.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2836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主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57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94.5万,居民日出行总量1258万人次,机动车拥有量达到52.8万辆,主城区公共交通年客运量超过16亿人次,……。
所有这些数据都表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重庆主城正在大步迈向巨型城市行列。
“交通拥堵”这个大城市挥之不去的阴影也开始时常笼罩在重庆主城的上空。
与此同时,重庆还肩负着实现胡总书记提出的“314”总体部署、完成“国发3号文”赋予的重大职责、建成西部对外开放高地和国家五大中心城市之一等重大使命。
而实现这些使命都与城市交通是否畅通息息相关,为此,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畅通重庆”的发展要求,并以此为基础,最终实现“五个重庆”的总体目标。
“畅通重庆”是当前和较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要努力的方向,在放开手脚大干之前,我们必须十分清晰地了解目前主城交通的发展现状,找到存在问题,把握发展趋势,才能明确奋斗的方向和目标。
本文在客观评价目前重庆主城交通拥堵基本状况的基础上,深入和透彻地分析了重庆主城交通拥堵的关键根源,以及近期所采取的一些“缓堵”措施的效果,同时,也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相关城市交通发展的经验,从而提出近期和远期重庆“解堵”的具体措施,希望能为“畅通重庆”建设提供方向性指引和决策参考。
一、重庆主城“拥堵”的基本情况“畅通”——是人们对交通运行状态的一种感性认识。
而衡量交通是否“畅通”,国内外城市往往都是用交通是否“拥堵”的量化指标来判断。
要了解重庆主城交通的基本情况,评判是否已经属于“拥堵”状态,我们需要用数据说话。
北部新区建设项目前端感知系统卡口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重庆华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14年6月11日目录第一章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及方案说明 (3)1.1. 系统概述 (4)1.2. 系统构成和工作原理 (6)1.3. 系统功能 (17)1.4. 系统设备选型原则 (22)1.5. 主要设备技术参数 (24)1.1系统概述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城市道路四通八达,交通便捷,但机动车被盗抢、肇事逃逸及利用车辆作案的现象比较严重。
利用先进的光电、计算机、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远程数据访问等技术,对监控路面过往的每一辆机动车的前部物证图像和车辆全景进行连续全天候实时记录,计算机根据所拍摄的图像进行车牌自动识别、监控、并能进行车辆动态布控、对被盗抢、肇事逃逸、作案嫌疑以及违章车辆进行报警,通过传输网络将各个监控点有关信息传送到公安局交警指挥中心,实行信息共享。
为交通违章查纠、交通事故逃逸与被盗抢机动车等案件的及时侦破提供重要的信息和证据,是创建“平安城市”建设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进出城流量检测系统(车辆监测记录系统),简称卡口系统是指通过在进出公路或城市道路的重要路段、收费站或出入口附近等处设立的自动监控点,将来往车辆的情况进行24小时不间断、无遗漏的记录,获取过往车辆的牌照、全景图、流量、车速等信息,并存入计算机,为交警部门进行交通管理提供重要线索。
主要包括警务查报站、公路车辆记录和检测系统、智能布控和报警系统、公安拦截稽查系统、公安信息查询系统、“黑名单”数据库管理系统和通信系统等子系统。
1.2 需求分析本次项目建设内容:本工程主要对进出北新区道路卡口的机动车道的机动车辆以及车内司乘人员进行全面有效管理。
高清卡口系统要求采用视频检测技术,实现车辆自动捕获、车牌识别、车速测定、车身颜色识别、过车数据前端缓存等功能。
高清抓拍摄像机分辨率不低于1600*1200,高清全景摄像机分辨率不低于1920*1080。
外场前端进行本地识别分析记录,并将识别结果以“图片+文字信息”的方式通过网络传至区指挥中心实现后台数据库比对、数据集中存储以及一系列治安业务应用功能。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开展2012年城乡建设工作检查考评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公布日期】2013.01.09•【字号】渝建[2013]14号•【施行日期】2013.01.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开展2012年城乡建设工作检查考评的通知(渝建〔2013〕14号)各区县(自治县)城乡建委,两江新区、北部新区、经开区、高新区、万盛经开区建设局:为深入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和国务院3号文件精神,确保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全面推动城乡建设工作,为“科学发展、富民兴渝”作出新贡献。
经研究,决定对2012年全市城乡建设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考评。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请各区县(自治县)城乡建委、各建设局根据《2012年城乡建设工作考评办法》,全面总结梳理2012年工作,形成自查报告,并对年度建设工作完成情况自评打分。
二、市城乡建委组成4个考评组,分4个片区集中进行检查考评。
考评时间为1月中下旬,具体时间及集中考评地点由各考评组确定后另行通知。
联系人:陈运鹏 63671568、138****6198附件:1.《2012年城乡建设工作考评办法》2.2012年城乡建设工作检查考评分组表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13年1月9日附件一2012年城乡建设工作考评办法为深入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和国务院3号文件精神,促进和推动全市城乡建设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考评对象各区县(自治县)城乡建委,两江新区、北部新区、经开区、高新区、万盛经开区建设局。
二、考评标准检查考评采取综合评分方式,分11大项指标,标准分值100分。
当由于减少考评内容,出现标准分值小于100分时,将总评分按100分折算出实际得分。
在标准总分100分之外设置加分项,最高6分。
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表扬性批示,或作为国家级会议的经验交流材料,每项加3分;得到国家部委或市领导表扬性批示,或作为国家部委、市委、市政府会议的经验交流材料,每项加2分。
经验与案例 重庆北部新区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和运行情况 □宋晓福曾竞艳曾珠肖洪明 (重庆北部新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高新区兰花五小区6号市政大厦11楼,400039)
摘要:重庆北部新区作为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第二批试点城市(城区),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
大胆创新和运行中充分引进市场机制,加强公众参与城市管理,本文从广泛采用工程建设市场机制、整合信息资源和多种技术、强化群众对城市管理的监督,提高建设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等新模式详细介绍了各类创新点的实现方法和运行情况。
关键词:数字化城市管理创新整合共享和运行 根据建设部《关于推广北京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意见》和《关于公布数字化城市管理第二批试点 城市(城区)名单的通知》(建城函[2006]60号),经过申请和审批程序,北部新区于2006年3月被确定为建设部数字化城市管理第二批试点城市(城区)。北部新区数字城管试点区域为石桥铺园区23平方公里中相对成熟的13平方公里,分属石桥铺、渝州路两个街道管辖,有20个居委会,户籍人口8万人,常住人口12万人,流动人
口6万人,人口总计约26万人。
试点区域内有400亿元的工业产出,有5个上百亿元营业收入的专业市场,核心区每天的游动摊贩900多人次,渝州路街道还保留着“赶集”
的习惯;试点区域内有重庆市最大最新的长途汽车站和火车站,还有 87条公交线路,每天集散旅客15万人次;试点区域内有重庆市最早和最大的农转非小区,餐饮业非常发 达,有重庆市著名的美食街;另外还有人流、物流比较集中的高技术专业孵化器、部队驻军和较为集中的破产企业。(如图1)
北部新区严格按照建设部要 求,以《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试 经验与案例 点实施方案》《数字化城市管理信 息系统建设技术指南》为规范,建设了无线数据采集、监督中心、指挥中心、职能部门、大屏幕监督指挥、综合评价子、视频(音频)
监控、车辆GPS定位监控、路灯控制、危险源监控、构建与维护等11个子系统。
从2007年1月30日试运行到 2008年8月25日晚12点,共报案 181983件,立案170423件,结案 154686件,结案率86%,其中通过快速处置程序处理案件36557件。
图2 一、建设创新点
(一)建设体制的创新 1.工程总包 2006年3月,原高新区经过充分论证反复研究,将本项目总包给重庆移动公司。对服务器、存储、通信设备实行租用,自有设备交给移动公司IDC托管。总包体制充分利用大型科技企业的设备、人力和技术,大大减少了硬件投资和维护工作量,降低了工程组织协调的难度,严格实行市场化运作,分工明确,责任明晰,提高了工程的透明度。
2.服务外包 我们将监督和指挥中心的坐席服务和系统维护外包给专业公司,由其提供熟练工服务并负责内部管理,我们提出工作要求,进行严格考核。这是城管工作市场化的进一步拓展,“花钱买服务”减少了政府投入,避免了人员管理的种种弊端,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 1.我们充分地利用了重庆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我们通过电子政府外网直接调用市级部门统一管理维护的空间地理信息,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现势性,实行动态化的更新和维护。
2.我们在区级平台的设计和建设中,充分考虑与市级平台的接口和试点经验的推广,从重庆市全局的战略角度考虑平台软件设计、部件事件分类等基础性工作,以打造重庆市范本为目的,充分体现试点城市的作用,
为市级平台和兄弟区县建设打下基础。
3.整个系统基于网络模式开发,采用B/S运行模式,保证系统安全性、数据一致性、数据实时性、服务响 经验与案例 应及时性,用户终端限制小。为系统的拓展运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4.数字城管系统整合了公安、交警和部分社会单位的监控资源,政府投资建设了92个点,而实际可用的达
到220个;整合了规划、建设、国土、环保部门的空间数据和公安、社保、医疗部门的信息资源;整合了街镇及各行政执法机关的人力资源,聘请辖区内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区居民代表作城市管理义务督察员,充分调动了社区的城市管理积极性和力量。(如图2)
(三)快速处置程序
我们认为,城管工作的核心是服务,其次是管理,执法是最后的保障手段。要做好城市管理工作,我们必须抛弃管理者的姿态,设身处地地为老百姓考虑,尽量以说服教育解决问题,尽量不使用执法手段。因此,我们设立了快速处置程序。
快速处置程序是监督员(由核心区域定点巡逻的城管执法队员、社区干部、驻区人大代表、居民代表组成)发现问题后立即报案的同时对能够处理的如占道摊点、暴露垃圾、乱张贴等稍纵即逝的案件拍照报案后马上进行处理,
处理完毕后再拍照取证申请结案。事实上,执法队员的出现就是一种教育一种威慑,就可以让违章行为收敛。对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暂时不能处理的如道路油污、井盖缺损、自然灾害等报案的同时设立警示标志,执行警戒任务直到专业部门到位后方能离开。快速处理程序节约了行政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创立协调机制,为权限外的案件指定了北部新区协调部门
北部新区数字城管系统毕竟只是地方性平台,在市级平台建立之前,大量市管设施如主干道、桥梁、人行系统以及水、电、气、讯等部门的案件派发和处理是个客观存在的难题。为了保证每个案件都能得到及时处理,树立政府良好形象,我们实行属地首问负责制,监督中心必须立案处理,所以,我们为这些案件指定了相应的“北部新区协调部门”,并负60%的责任,以“属地管理原则”“产权单位负责制”和“门前三包制”等城管法规为坚强后盾,
合理巧妙地运用地方政府的行政权力,督促市级部门和社会单位完成案件处理,不留空白。
(五)建设了五套系统硬件,拓展监督和服务渠道
1.视频(音频)监控系统 北部新区建设了用于城市管理 的视频监控系统,在繁华窗口地区安装了22套语音警示系统,工作人员可以在中心机房里通过语音喊话系统对即将或正在发生的违章行为进行警告制止,将不良行为和现象消灭在萌芽初始阶段,真正做到预防在先,教育为主。
北部新区强调“有限视频,合理使用”。不盲目扩大规模,不追求视觉效果,要求坐席人员每两个 经验与案例 小时对全区轮巡一次,将发现的问 题作为数字城管案件进行登记进入程序。(如图3)
2.车辆GPS定位和移动监控系 统 我们在市政系统70台公务车上 安装了70套GPS定位系统、44套移动监控设备和10套对讲设备。按执法车、工程车、运渣车、清扫车、
洒水车、工作车分类划定行驶范围、路线和停车地点,保证公车不私用、不超载、不超速;移动监 图4 控系统可以对车内车外进行录像拍
照,大大提高了对小区和背街小巷的监管力度,并在突发事件时取证;在10台执法车上安装了对讲系统,可随时接受指挥中心的指令,
打造了一支城市管理的快速反应部
队。(见图4)
3.危险源监控系统 在全区20个重点化粪池、下水道安装有害气体监控系统,实时传送监控数值。当有害气体达到一定程度时自动报警,避免发生沼气爆炸、粪水满溢等事故,也给工作人 图5
员井下作业创造了相对安全的环
境。(见图5、6)
4.路灯远程控制系统
在全区35个路灯控制箱上安装远程控制器,以电脑或短信进行开关控制,同时,对路灯开关、
电 流、电压、工作状态等实时监督,
图6 实现了节约型、智能型、人性化管 经验与案例 理。(见图7、8)
二、建设成果 通过一年半的运行,我们对数 字城管的认识逐步深入,系统不断完善,相应的制度建设也基本完备,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特别是促进了行政管理体制的革新,
对转变政府职能,实现“经营城市”
的目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再造城管流程,实现监管分离,提高工作效率 我们以视频监控和语音警示系统为辅助,并在此基础上设置了快速处置程序,这样既实现了监管分离,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以教育预防为主,降低了执法工作量,
逐步减弱了群众对城管工作的抵触
情绪,同时,网格管理避免了过去突击运动式管理,初步实现了人性化长效管理。(见图9)
(二)倒逼行政体制改 革,促进大城管格局的形成 城市管理牵涉太广,任何工作的结果都会体现在城市面貌的变化上,但是,数字城管不是万金油更不是大箩筐,它只是城市管理的一种方式也只能承担城市管理的任务。数字城管可以帮助其他部门发现问题,但决不能替代他们解决问题,相反,要充分利用数字城管的监督机制让所有单位都动起来,负起责任来。
北部新区应数字城管要求进行了条块关系的梳理再造,为了保证让街镇、社区、市级部门和社会单位都动起来,北部新区在行政管理、财经体制方面进行了非常大的调整:
1.调整财政收支体制 管委会实行对街道的财务统一管理,根据工作量和考核结果核发财政拨款和补贴。其中,街镇工作经费的 1/3是城管工作经费,考核由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进行,对街镇和部门的惩罚都以监督指挥中心提交的报表为依据,极大地促进了街镇社区城管工作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