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与探索
- 格式:pdf
- 大小:167.12 KB
- 文档页数:2
74AUTO TIMEAUTOMOBILE EDUCATION | 汽车教育1 引言高等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提升学生实践能力[1]。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推进专业教学紧贴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深化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2]。
本文以《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为例,探索基于岗课赛证融合的课程改革,深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2 “岗课赛证”融合的课程改革内涵传统《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不能紧跟职业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不能满足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和专业竞赛的需求,存在脱节现象。
“岗课赛证”融合的课程教学改革把工作岗位、课程教学、职业考证、专业技能竞赛四者进行有效融合,是一种能有效提高职业教育适杨日容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广东省中山市 528400摘 要: 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人才在经济社会中的优势必须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以《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为例,实证探索了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融入岗、赛、证元素的教学改革。
课程采取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基于职业工作流程的“行动导向型”教学模式,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把岗位、竞赛、考证三者的目标、要求、内容、流程、考核等有效融合到课程情境化的学习任务中,构建了“四有五通”的课堂。
实践证明,基于“情境化+典型任务”的课程设计、“行动导向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能把岗、课、赛、证四者进行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有效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和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岗课赛证融合 单片机 高职院校 情境化设计 行动导向型 混合教学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Higher V ocational Colleges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Post Course Competition Certificate”——Taking the Course of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Yang RirongAbstract :T o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s in the economic society, we must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Taking the course of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mpirically explores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integrating post, competition and certification elements into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course adopts a student-centered “action oriented” teaching mode based on professional workflow, carries out online+offline hybrid teaching, effectively integrates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contents, processes, assessment, etc. of post, competition, and examination into the course context-based learning tasks, and constructs a classroom of “four haves and five links”.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curriculum design based on “situational+typical tasks” and the teaching mode of “action oriented+mixed” can organically integrate and promote the post, class, competition, and certificate,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curriculum and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s.Key words :p ost course match certificate integration, single chip,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ituational design, action oriented, mixed teaching “岗课赛证”融合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为例AUTOMOBILE EDUCATION | 汽车教育时代汽车 应性的综合育人模式。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以国家精品课程《声乐》的建设为例董艳菊(柳州职业技术学院音乐系,广西柳州545005)摘要:精品课程是高等院校教学质量建设的重要体现,是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关键;而《声乐》课在音乐专业的同类课程中。
是最赋有音乐表现力的一门综合课程,也是最能综合体现各音乐艺术门类的重要课程。
大力推进《声乐》精品课程建设。
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歌唱和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及多种演唱技能创造美的享受,陶冶情操,同时还能培养一批各阶层的音乐师资,为本科院校输送苗子或为专业文艺团体输送舞台拔尖人才及企业音乐文化骨干和社区音乐艺术指导作贡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探索思考一、关于国家精品课程的意义(一)国家精品课程的涵义《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对精品课程作了界定。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示范性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鼹著.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
2008年教育部下发的有关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文件中,将国家精品课程定义为,“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
即是一门高水平、有特色、可示范、能推广、受重视的、经过长期精心打造而成的优质品牌课旨田叫,c声考程。
它是高等院校提高教学质量与深化教学改革系统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品课程不是单纯的课堂教学,而是系统的课程建设,是优质课程资源。
国家利用现代化手段,对国家级精品课程实行免费开放,并通过全面推广和广泛使用“国家精品课程”,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高职院校创建的国家精品课程,是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示范性课程。
通过精品课程建设。
把教学思想、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的改革整合为一体。
推进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和教育技术的改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交流平台l ; 例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与探索
课程改革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 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笔者所在学院十分重视 课程改革与建设工作,在教育部启动的高职精品课程建设 工程当中,学院高职护理专业《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于 2008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在精品课的建设过程中,我们 深切体会到,深化教学改革、扎扎实实地进行课程建设, 是提高教学质量,打造高职精品课程的关键所在。 一、建设精昌课程需要树立办一流高职教 育的意识 办好高职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落实科学发 展观、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要求。办一流学 院,建一流专业,创一流课程,这也是我们职业院校自觉 的追求。所谓一流教育,就应该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就高 等职业教育来说,就应该是高就业率的教育。建设精品课 程是刨办一流高职教育的必然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 就是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高技能人才。 我院是2003年由五所中专学校组建成的大兴安岭职业 学院,我们医学技术系前身是大兴安岭卫生学校,自1970 年创建以来就开设了<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多年来, 文/刘丽高丽玲 我们虽然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付出了很大努力,但是由于 种种原因,高职毕业生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要的问题仍未 彻底解决,社会责任感、爱岗敬业意识淡薄,自主学习能 力薄弱,专业知识、动手能力欠缺,这些都有待于认真重 视和解决。只有通过向学生提供优质的课程,使学生得到 最好的教育,才能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合 高职护理岗位服务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目的。2003年并 入大兴安岭职业学院后,为了适应高职护理专业需求和护 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求,我们在教学内容和方法展开了 大规模的整合及改革。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结构体 系,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制定了完备的教学大纲,编 制了具有针对性的校本教材和实验教学指导书,无论在教 学主体与教学管理上还是在教学改革与实践上都形成了自 己的特色。
二、精品课程建设必须以全面深化教学改 革为基础
精品课程建设应当服从整体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 求,以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设置为前提,以全面深化教学 改革为基础。几年来,我院在深入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的
外法线方向与剪切力的方向一致。在圆周方向d×可以取得 足够小,以至可将在圆周方向的相邻材料对其约束看作是 沿切线方向的,因此研究对象属于平面应变问题。在同一 时刻管壁上的其它部分与上述研究对象的受力不同,但对 于管壁的任一部分,在剪切过程中总有一个时刻会处于上 述状态。 针对不同长度的钢管剪切,端部边界条件有以下三种 情况:对于短管,两端自由;对于长管切头剪尾,一端轴 向约束,一端自由;对于长管中间切断,两端轴向约束。 3.计算结果分析 (1】两端自由的短管剪切。由于固定剪刃和活动剪 刃的交错布置。剪切时必然产生一个翻倾力矩,这个力矩 作用在相对的两个剪刃的侧壁上,因此,在力学模型上的 对应位置加水平约束,以限制被剪材料的翻倾。 一般来说,上剪刃处比下剪刃处的应力线要密集得 多,这是在上剪刃加载荷的缘故。加载初始,在两剪刃之 间便形成了带状的应力等值线。随着载荷的增加,等值线 向外扩散,由原来在剪刃之间的一条窄带蔓延到上下剪刃 与管壁的接触处。当大于屈服应力的等值线贯穿整个剪切 面后,材料开始滑移,实际的切口形状将发生在这里贯通 的塑性屈服应力等值线区域内。 (2)一端自由,一端轴向约束的长管切头。由于一 端的钢管很长,限制了在剪切过程中的翻倾转动,减轻了 对剪切的侧向压力,也改变了剪切过程的应力分布和应力 状态。最显著的变化是当塑性区贯穿整个截面后,其等值 线区域明显地向两剪刃中间靠近。这种情况下切口的平整 程度要好于前者,但仍然不能达到平齐。 (3)两端轴向约束的长管中间剪切。长管中间剪切 时,虽然两端材料对剪切带中间的材料有一定的约束作 用,但其影响是有限的。而且随着剪切过程的深入,这种 影响显得更加微弱。要获得优质切口应当满足如下条件: 第一,在剪切过程中塑性区应在剪刃之间,其应力等值线 应与剪切力方向一致;第二,剪切带中质点的球形应力张 量应为负值。 4.结论 (1】通过对三种不同约束形式下的剪切过程有限元 分析,证实对剪切材料的约束方式不同,直接影响到切口 的表面质量。 (2)着重分析应力状态对切口质量的影响,对钢管 而言采用无间隙、轴向加压、有芯棒的圆周剪切法可以获 得理想的切口质量。 ●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高级技工学校) 实 I雁 曼ANALYSISE-mail zhiyezlzhi0163 co ̄1 I交流平台 编辑孙雁l : .1 I,--■H
基础上,开展了全面的教学改革。 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安排教学计划,在学生开始学 习前先到医院见习一周,了解工作环境、体验工作过程, 重点认识有菌环境与无菌环境,并有意思地收集由病原微 生物引起疾病的病例和免疫性疾病的病例。返校后,根 据学生收集到的病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案例式 教学”,如“肾小球肾炎”病例。或者以学生在实践体 验中发现的问题为切入点,进行“问题引导式教学”, 如“怎样使有菌环境变成无菌环境”等等。真正做到 “教” “学” “做“合一,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 习效率。同时还采用了开放式“现场教学”,把部分形态 理论教学内容引入实验室,把一些综合性实训项目带进附 属医院。在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和消化内科,由临床医生讲 解引起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的致病菌与病毒,实现了理论 与实践、课程学习与岗位工作环境的零距离对接。 通过广泛深入的教学改革,广大教师对职业教育的性 质、任务及其特征有了较清楚的认识。普遍树立起职业教 育的教学观、人才观、质量观,并自觉贯彻到专业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内容建设当中。 三、建设精品课程,必须全面把握精品课 程建设的内涵 通过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精品课建设的有关文件和 领导讲话,我们深刻理解了教育部关于精品课程建设与评 价标准的内涵,即“五个一流”的课程标准:一流的教师 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体 系、一流的实践教学基地:。而贯穿这“五个一流”的精 神主线,就是精品课程的教学思想。 1.敖霄队伍童设 高职教育的教师队伍,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从教 人员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本行业的行家里 手、能工巧匠,即我们所说的“双师型”教师。我们在这 方面有两个做法:一是有计划地对我们的教师进行“双师 型”培养,让他们在医院的一线护理岗位进行技能实训; 二是聘请医学界的知名专家、护理技术能手上课堂,使学 生在课堂上就能接受工作岗位的实践技能训练。 2.教学内窖建设 教学内容建设是精品课建设的核心,高职课程建设要 围绕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进行,以培养岗位能力为着眼 点,以实用性为特征构建课程体系。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 有一个突出要求,就是必须反映先进的护理岗位技术,必 须保证与护理工作实践的“零距离”,它的内容体系要与 现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相融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双证 融通”,如我们的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考取护士上岗证,在 生产实习期间可顶岗实习。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设 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必须体现出高职教育的实践性 特征,尽可能地刨造生产实践环境,让学生作为实践的 主体,教师采用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如开放式“现场教 学”:恰当引入临床病例,开展案例式教学;通过教师教 研活动和学生深入临床收集的典型病例,编制适合于微生 物各论及寄生虫各论的病例。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 容在适当的时候将病例展示给学生,设置基于案例、问题 意义的情境,引发学生主动探究,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突出“教” “学” “做”合一的教学特色。 4.教材建设 除选用国家高职高专优秀教材和规划教材外,为适应 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我们组织相关人员编写了配套校本部 教材“高职高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教材” <病原生物与免疫>。该教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整个课 程分为三个模块,每个模块下又含若干个子模块,采取以 问题引导式、案例分析式及现场教学等方式,以该专业从 本门课程中获取的具体技能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投入使 用以来效果显著,学生学习目的性增强、兴趣提高。 为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知识,我们结合教 学实际,联合相关医疗单位编写了约36万字的<病原生物 与免疫学实践能力培养与评价>。书中涉及了所有章节的 实验实践、课后复习题、综合习题等内容,该书提高了实 验效率,培养了学生科研设计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 的能力。 5.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践基地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已经重要到决定高等 职业教育生存的程度上7。因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 一线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它的教学过程必须有生产岗位 的技术情境来保证,学生技能的获得只有在实际的生产岗位 上才能实现。我们有标准的校内实训室以及多处校外实习基 地,并充分重视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才使各门专业课程 的教学目的得以实现,学生岗位技能的培养得到了保障。 通过精品课建设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 益。“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在高职<病原生物与免疫>精 品课建设中的应用,使<病原生物与免疫>教学过程在科学 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使相关教育科学理论不断在实践中得 到应用和检验,并得到丰富和发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知 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随意 性,优化教学效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 他们的学习动力,改进了教学效果。总之,我们的体会是精 品课程精在创新、重在实践,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是贯穿高 等职业教育的一条主线,这就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我院 的精品课程建设仅仅是开始,精品课程的数量还远远不够。 如何发挥精品课的示范指导作用,全面提升课程建设水平, 打造更多精品课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仍是需要我们进一 步研究探索的课题。我们力争使<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成 为国家级精品课,打造出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 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 性课程,实现推动大兴安岭职业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目的, 为地方、行业经济发展培养出更多业务实践能力强、综合素 质高的实用型医护人才。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兴安岭职业学校)
OCCUP^11ON 2O11 3 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