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教案人教版新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教案人教版新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教案人教版新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教案人教版新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教案人教版新教案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第十章压强

一、压强

授课地点: 物理实验室

授课时间: 1课时

【仪器材料】一头削尖的铅笔、酒瓶、海绵、橡皮泥、沙盘、细沙、体重计、方格纸等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正确理解压强概念和压强公式,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 结合生活实际明确改变压强的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3) 在实验探究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操作技能。

2.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控制变量法;

(2) 在压强概念的学习中,理解比值定义的方法;

(3) 通过简单估算处理,使学生体会、学习估算的思想和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2) 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压强概念。

【教学难点】

比值定义法定义压强。

【教学过程】

【实践活动】

(1)分小组自主调查完成“火车通过铁轨对地面的压强和火车轮直接作用于地面的压强比较”研究性课题,写出调查报告。

(2)动手做一做“发展空间”中“压强知识在杂技中的应用”相关小实验,查询相关资料,写出实验体会。

【教学反馈】

压强概念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也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和主线,同时又是前面力学知识的延续。本节课的设计,突出压强概念的建立,坚持把学生的学习过程放在首位。引导学生自己改进实验装置、层层深入,总结得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和压强的概念。

本节课通过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探究过程,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设计实验、控制变量等探究能力,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和创新意识。课堂中带领学生进行了简单的估算处理,让学生初步体会估算的思想、方法。

【备注】

学生在讨论探究实验方案时,教师要注意监督、巡视,努力使每个小组成员都积极思考,参与讨论。

二、液体的压强

授课地点:物理实验室

授课时间:1课时

【仪器材料】侧面有开口并配有橡皮膜的容器一个、微小压强计、烧杯每组各一个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微小压强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 知道流体的概念和流体压强的基本特点;

(3)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内部压强规律,发展学生由猜想到实验设计、现象分析的能力,由现象概括结论的归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让学生体会物理实验是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明确探究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物理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

液体压强的特点。

【教学难点】

液体内一点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教学过程】

【实践活动】

收集关于潜水工具的相关资料,形成简单的书面报告。

【教学反馈】

本节是液体压强规律的定性探究课,为压强定量公式的学习奠定基础。

由于内容并不复杂,思路相对简明清晰,本节内容比较适合开展探究教学。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采用学生实验探究的教学方式,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让学生经历比较完整的猜想、方案设计到实验实施、结论分析、交流总结的探究过程,是一次较好的探究教学的尝试。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节好课堂气氛,兼顾对集体与个人的指导。尽量保证所有学生都能最大程度地参与到课堂探究中来。

二、液体的压强

授课地点:教室

授课时间:1课时

【仪器材料】大烧杯、一端带橡皮膜的玻璃管、气球、较长的输液软管、漏斗、铁架台等

1.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液体内部压强公式,能用该公式简单说明一些物理现象;

(2) 通过观察简易压强计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 能用液体压强公式解释帕斯卡实验,培养学生用理论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橡皮膜玻璃管液柱平衡实验,引导学生初步学习替代的思想,了解它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液体内部压强公式的推导,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逻辑性强、科学严密的特点;

(2)通过帕斯卡实验的学习,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用液体压强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

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

【实践活动】

(1)利用身边材料,自己动手做一做帕斯卡实验,加深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解。

(2)收集关于三峡大坝的相关资料,包括坝体的形状、高度、宽度等数据及坝体设计原理等,形成小型书面总结。

【教学反馈】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分析和推导液体内深度为 h处的压强计算公式。难点在公式的逻辑推导上。新教材引入带橡皮膜的玻璃管,通过加入液体,计算液柱所受的重力等效于计算压力,解决了从前教材利用假想液柱来计算压力的比较抽象的缺点。

教学关键是要做好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定量公式推导的实验已经在上节课由学生探究了一部分,教师要注意内容的衔接;帕斯卡实验要突出演示效果,激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从定性解释上升到定量计算的意识。

三、连通器和液压技术

授课地点:物理教室

授课时间:1课时

【仪器材料】自制连通器、压强在液体中传递演示仪、关于连通器原理和船闸原理的挂图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在实际情况中辨认连通器,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2) 知道船闸的工作原理,能用连通器原理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了解液压技术的原理,知道一些液压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 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应用连通器和液压技术的事例,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模型和挂图认识连通器和液压技术,经历用“假想液片”模型推导出连通器原理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建立模型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主动运用于生活、生产的意识;

(2) 通过对船闸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 STS 的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连通器原理及运用。

【教学难点】

船闸的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