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2
摘要:本文从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人性恶论开始,阐述了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的核心,即专制君主论;政治思想的主要方面,即一套完整的君主统治术,并从历史的角度,客观具体地分析了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的历史意义,从而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马基雅维利其人以及他的主要政治思想。
关键词:马基雅维利;君主论;政治思想一、生平和主要著作尼科洛·马基雅维利(1469--1527),意大利佛罗伦萨人,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个提出君主制思想的政治思想家。
马基雅维利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父亲是一名贫穷的律师,由于家庭经济状况拮据使得马基雅维利无法投奔名师学习,主要靠自学成才,他博览群书,受古罗马文化的影响较大,这对他后来的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再此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1498年29岁的马基雅维利受命担任佛罗伦萨共和国最高执行委员会的秘书,协理外交工作。
他多次出使国外,出入于欧洲各国的宫廷,在当时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国际交往中,增长了见识,开拓了眼界,对他后来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马基雅维利非常著名的著作名为《君主论》,这是他政治思想方面非常重要的论著,他的君主专制理论和君主统治术就完整的体现于他的这部著作之中。
二、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1、人性恶论——政治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马基雅维利认为,正是人类的集合构成了社会,所以“人性”体现了社会中最基本的实际。
他把人性作为整个政治学说的基础,要求意大利的君主和政治思想家们应该将人性作为探究和观察社会中的政治问题的出发点。
他说:“历史经验之所以值得借鉴,是因为历史和现实总有许多相似之处,这种历史和现实的相似性是由人性的相似性所决定的”。
[1]马基雅维利认为只要是人都会有一种相同的本性,即“人很凶恶,又很怯懦;人的欲望总是超过自己的能力,欲望无穷而能力有限,因此人总是得不到满足;人们不知感恩图报,总是临难苟免。
”[2]2、专制君主论——政治思想的核心马基雅维利认为,既然人性是恶的,蜕化了的人民无法建立共和国。
马基雅维利与韩非子非道德主义权力观比较【摘要】马基雅维利和韩非子都是著名的非道德主义思想家,对权力观有着独特的见解。
马基雅维利认为统治者应该追求自身权力和利益的最大化,强调政治手段的灵活运用。
而韩非子则主张专制统治,并强调以法律和规则来维护社会秩序。
虽然二者都强调了非道德主义的权力观,但马基雅维利更加强调统治者的个人利益,而韩非子更注重社会秩序和法律规则。
两者在权力观上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例如都认为权力是统治者必须追求的核心目标,但也有明显的不同,如对统治方式和权力运用的态度不同。
这些观点的探讨对于理解权力运作的本质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权力与道德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马基雅维利、韩非子、非道德主义、权力观、比较、相似、不同、影响、意义、价值1. 引言1.1 背景介绍马基雅维利和韩非子都是中国和西方世界古代政治思想的代表人物,分别代表了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中非道德主义权力观的典型。
马基雅维利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政治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其代表作《君主论》被认为是现代政治学的奠基之作。
他强调政治的现实性和权力的合法性,主张统治者必须以手段而非目的来评价,以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为最高准则。
韩非子是中国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兼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学派的创立者之一。
他主张强权政治和法制思想的统治,认为国家应该以法治和刑罚来维护秩序和统一。
他强调权力的绝对性和不拘形式性,主张统治者要善于运用权力实现自身利益和国家统一。
了解马基雅维利和韩非子的非道德主义权力观对于深刻理解古代政治思想的发展和对当代政治实践的启示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将对马基雅维利与韩非子的权力观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进一步探讨非道德主义权力观的影响和意义。
2. 正文2.1 马基雅维利的非道德主义权力观马基雅维利的非道德主义权力观主要体现在他所提出的政治思想中。
马基雅维利认为政治领域是一个充满权谋和欺诈的世界,政治家应该以实际行动来取得和巩固权力,而不应该受到道德规范的束缚。
马基雅维利及其《君主论》简介一、马基雅维利尼科洛•马基雅维利(Niccolo Machiavelli, 1469-1527),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的政治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和历史学家。
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主要反应在他的代表作,也是他的第一部作品《君主论》中。
《君主论》谈的是君主统治之术,他主张政治非道德化,说君主应兼具狮子的凶残和狐狸的狡猾。
在书中,他不惜笔墨,从理论到实例,反复告诫君主们要依靠自己,依靠自身的能力,依靠并利用人民来夺取政权,维系统治。
书中,他以相当的篇幅论述君主在应具有高尚的品德、超凡的能力的同时,还强调,作为君主,为了夺取政权、维护统治,也可以行欺诈之术,不顾信义、不避恶行。
马基雅维利的这种主张以及他那丝毫不加掩饰的率直态度,是不符合当时仍占统治地位的封建道德规范的。
尽管封建统治者们其实时时在这样想,天天在那么做。
然而由于马基雅维利在书中讨论的君主统治之术是专门在为建立君主专制,巩固君主专制政权出谋划策,因此,他一概简单地把人性归结为自私、忘恩负义、贪得无厌、损人利己,这又是走了极端,太过片面。
他宣扬的君主可以背信弃义、欺骗狡诈、不择手段,在任何时期,从道德政治的角度,都是不能被正统所接受的。
这也是马基雅维利及其理论在后世被批判的原因。
二、《君主论》的主要内容《君主论》这本书共有二十六章。
其内容基本上涵盖了君主权力的形式、来源、管理和如何维持。
第一部分(第一章至第十一章),作者论述了君主国的性质、种类以及获得它们的方式。
君主国包括:世袭的、混合的、市民的、教会的这么四种,获取君主国的方式包括:通过自己的军队和能力获得、依靠他人的军队和依靠幸运获得、通过犯罪方式获得。
可以说,通过自己的军队和能力获得的君主国最为牢固,作者对君主国权力的来源进行了深入分析,教读者如何对当时的形势和权力分布进行分析,并协调这些力量。
第二部分(第十二章至十四章),作者论述了军队的种类和君主在军事方面的责任。
马基雅维利政治权术思想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著名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的代表作《君主论》提出了现实主义的政治权术思想,“非道德的政治观”是其核心内容,使政治学和神学、伦理学彻底分离。
本研究从获取政权和维护政权的角度,分析马基雅维利以德性、命运和必需为核心的政治之“恶”权术思想。
标签:马基雅维利;君主论;政治权术思想在《君主论》中,马基雅维利把政治实质看作权力,将军队、人民、权术视为权力的工具,系统论述了政治权术思想。
《君主论》被贴上“一部告知掌权者如何捍卫政权的工具论”的标签,马基雅维利本人被认为是“邪恶的导师”,他的理论被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表示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这些词语已成为邪恶的代名词。
至今为止,人们对他仍毁誉参半,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权术思想实际上是何种意思?一、权术与政治权术“权”,本来是指古代人称重行为。
“权”的特色是凭据不同的重量随时挪动秤锤以保持平衡,其后引申为揆情度理、因势制宜。
“术”,是方法、策略的意思。
权术主要是指一种因人因事而灵活运用的手段、计谋。
政治斗争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核心问题是由何者掌控国家机器。
政治权术,“就是抓住和巩固权力,或获得并维持权位(君权)等政治目标而使用隐晦隐秘特色的手腕和谋略等”〔1〕。
政治权术为政治目的诞生并为其服务。
至此,政治权术具有明显的贬义。
行使政治权术者借助强大的运用应变之术,为实现自我利益或实现某种隐秘的动机。
二、马基雅维利政治权术思想的主要内容政治权术主要探讨的是统治术,为了获取和巩固政权而进行的政治谋略。
本研究使用比较分析方法,从获取政权前和获取政权后两个阶段分析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权术。
在《君主论》中,政治权术思想主要体现在第五、六、七、八、九章即新君主政权的获取权术,以及第十五章及之后的君主维持政权的内容中。
(一)获取政权是终极目的马基雅维利主义的核心在于国家建设。
马基雅维利主义使得统治者或国家无视宗教的自主行为,获得了充分的正当性,体现出“国家理性”的理念。
马基雅维利论文: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刍议摘要马基雅维利,这个具有非常大争议的人物,像个迷摆在我们面前。
他的政治理论对近现代政治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但他的传世之作《君主论》却让其遭人非议,他被人称为“罪恶的导师”、“非道德主义者”。
但本人认为其政治思想并非是像他人所说的“不道德的思想”,而是出于祖国统一的需要,他的政治思想对近代政治学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关键词马基雅维利政治权术政治道德尼可洛·马基雅维利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早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奠基人。
他出身于佛罗伦萨一个趋于没落的贵族之家。
他经历了佛罗伦萨共和国政府统治到梅迪奇家族独裁统治,再又回到共和国政府统治的过程,因此他有丰富的政治经验。
他分别研究和考察了各国国力强盛或衰落的原因,深感意大利国力单薄的原因在于内耗与外侮,从此致力于探讨统一祖国的方案。
《君主论》正是这一探索的产物,也是他最主要的政治理论代表作。
在该书中,他以现实主义态度和纯经验的方法探讨政治问题。
一扫古希腊、中世纪政治理论所带有的伦理化和神学色彩,将政治问题界定为权力问题。
他围绕着如何统一意大利这个目标,着重论述了夺取权力和巩固权力的方法及权术。
正是这样一本肆无忌惮的谈论如何不择手段的运用权术去统治国家,在政治中玩弄各种阴谋诡计而不必要讲道德的书,让他成为一个最具有争议的政治思想家之一,对他也是贬多于褒,称他为“罪恶的导师”,并将政治上的阴谋诡计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
但本人认为,马基雅维利只是明确的说出了一种政治现象,是将别人在政治上做了但没有说出来的说了出来。
他的政治思想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在阐述如何玩弄政治权术,但他的出发点是为了祖国的统一,所以他首先应该是一个爱国者,他的政治思想理论也不存在道德不道德的问题。
一、君主论为什么说他首先是一个爱国者呢?这应当看他当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中世纪之末,意大利资产阶级的经济活动已经比其他国家更为先进。
浅论马基雅维利的非道德政治观范文【摘要】政治文化理论以人们的心理趋向为研究目标,揭示了长期以来社会文化传统对人类政治行为的影响。
xx带来了浅论马基雅维利的非道德政治观,请欣赏!一、生平及时代背景尼科洛(马基雅维利(1469-1527年)是意大利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奠基人之一。
他出生于佛罗伦萨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在他生活的年代,由于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经济发展迟缓,政治上处于封建割据、领土分裂的境地;而此时欧洲的法国、英国及西班牙等国已经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这些强国趁机而入,使得整个意大利处于内忧外患、灾难深重之中。
1494年,法国入侵佛罗伦萨,当时的统治者美第奇家族不战而降,马基雅维利便参加了反对美第奇家族的起义,并与1498年担任佛罗伦萨共和国掌管军事外交的“十人委员会”秘书。
1512年,美第奇家族复辟,重掌佛罗伦萨的统治权,马基雅维利遭到逮捕和监禁,恢复自由后,他通过给美第奇家族上书阐述他非道德政治观的《君主论》等方式,积极谋求获得美第奇家族的宽宥,以期重返政坛,但一直未得到重用。
1527年,美第奇家族再次被推翻,他希望重新得到任用,但新政权因其与美第奇家族有过交往,拒绝其请求,马基雅维利不久忧愤成疾而终。
二、人性恶论及国家观在马基雅维利生活的时代,社会风气普遍堕落,公民个人道德败坏,各国统治者之间尔虞我诈,玩弄权术等等,就是基于这样的现实马基雅维利得出人性恶论:人的本性总体上趋于恶的,只要他们有了适宜的机会,就总要依照恶的本性行事,“因为一般来说,人类都是忘恩负义、反复无常的,他们妄自追求,伪装善良,见危险就闪,有利益就上”。
在他思考国家产生的问题上,人性恶的观点始终贯穿其中,他认为人类最初和动物一样并没有什么区别,处在一个无组织无纪律的分散状态下,由于人类本身所固有的对权力和财富追求的欲望,而权力和财富的有限与追求欲望的无限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这种矛盾使得人和人之间形成一种伪善的斗争关系,人类为了保护自己,有效防止这种来自人类本身的威胁,便自发的从人群中选择出良善者作为领袖,并颁布法律和刑罚,从而产生了一个有利于人类自身发展且相对稳定的国家。
一、马基雅维利的非道德政治观的起源马基雅维利(Niccolò Machiavelli)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他的著作《君主论》被誉为政治学的开山之作。
马基雅维利的政治观念与当时盛行的基督教伦理有着明显的区别,他提出的非道德政治观念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马基雅维利的非道德政治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内容。
二、政治目的至上马基雅维利认为政治的本质是权力的斗争和竞争,政治家的首要任务是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在他看来,政治家应该以实现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而不是以道德和伦理为准则。
他主张政治家在实施政策时应该坚持“目的至上”的原则,即不择手段地追求自身和国家的利益。
三、道德和政治的分离马基雅维利否定了基督教伦理对政治的影响,他认为道德并不适用于政治领域。
在他看来,政治的规则和道德的规范是截然不同的,政治家不应该被道德束缚,而应该根据现实情况和政治需要来制定政策和采取行动。
四、政治权谋的重要性马基雅维利强调政治家需要具备高超的智慧和机智,能够灵活运用权谋和手段来应对各种复杂的政治局面。
他认为,政治家应该善于利用欺骗、威胁、利益诱导等手段来掌控政治局势,以实现自身和国家的利益。
五、现实主义的政治观马基雅维利的政治观念体现了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他主张政治家应该根据现实情况和政治需要来制定政策和决策,而不是被理想主义和道德主义所约束。
他强调政治家应该具备审时度势的能力,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应对,以实现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六、马基雅维利的非道德政治观的影响马基雅维利的非道德政治观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但却对后世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观点促使人们重新审视政治和道德的关系,为现实主义政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尽管马基雅维利的政治观念备受争议,但其对政治学及政治实践的影响至今仍然存在。
在总结马基雅维利的非道德政治观的核心内容时,我们不得不承认他的观点确实与基督教伦理有着根本的区别。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陈林.恩格斯传[M].成都:天地出版社,2018.[3]庄福龄.马克思主义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4]特雷尔·卡弗.马克思与恩格斯学术思想关系[M].姜海波,王贵贤,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5]马科斯米里安·吕贝尔.吕贝尔马克思学文萃[M].郑吉伟,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6]诺曼·莱文.马克思主义与恩格斯主义中的黑格尔[M].臧峰宇,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7]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M].李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8]臧峰宇.重思晚年恩格斯视域中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兼及《自然辩证法》手稿解读[J].教学与研究,2015(4).[9]郝立新,朱紫祎.“最好的工具和最锐利的武器”——晚年恩格斯眼中的唯物辩证法[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1).[10]方世南.试论恩格斯对唯物辩证法的贡献[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8).[11]乐燕平.《反杜林论》与西方马克思学[J].社会科学辑刊,1991(1).[12]安启念.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兴衰[J].国外理论动态,2020(2).作者简介:李建鑫(1996—),男,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单位为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责任编辑:御夫)《君主论》是一部论述政治权术与君主道德的政治学著述,在《君主论》中,马基雅维利把政治从传统的道德和宗教中抽离出来,回到了现实之中,把对政治的研究建立在人的历史经验和现实考察上,从理性和经验中引出政治的规律,还原了政治本来的面目,对近代政治学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本文拟从马基雅维利的权力政治观和实用伦理观着手,找出《君主论》中政治与伦理的现实交汇:处境,从而全面阐述马基雅维利的政治伦理思想。
浅谈马基雅维利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影响马基雅维利年),本名是尼可罗·迪·贝纳尔多·德·马基雅维利,出⽣于意⼤马基雅维利(1469年——1527年)利佛罗伦萨的⼀个没落贵族家庭。
⾯对欧洲列强和罗马教廷的反复蹂躏与欺压,他坚决主张尽快结束意⼤利的分裂状态,建⽴起⼀个强有⼒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简⽽⾔之,马基雅维利终其⼀⽣都在为了意⼤利的真正统⼀⽽奋⽃。
《君主论》和《李维史论》《李维史论》的相继问世,马基雅维利初步提出了⾃⼰的观点和主张,这⼀随着《君主论》系列的理论,不仅对当时,即便对现在都有深远的影响。
⽐如,强调君主同平民保持长期良好关系;重视国家的军事⼒量积累;做事通权达变讲究实效;为达⽬的可以不择⼿段等内容,逐渐被融合发展成为“马基雅维利主义”。
尽管,马基雅维利被誉为是欧洲⽂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史学家和哲学家。
但是,他的⼀系列理论却在⽂艺复兴中引起了巨⼤的轰动,遭到不⼩的⾮议和质疑。
不过,也被很多⼈奉为⽆上经典,⽐如拿破仑、俾斯麦、希特勒和墨索⾥尼等强权者,就都对他的这些观点极为推崇。
墨索⾥曾经提到:马基亚维利的《君主论》是政治家最⾼的指南。
接下来,⽂史不假为您浅析马基雅维利主义的相关内容。
⼀、社会背景意⼤利位于海陆经济和东西⽅经济的交汇处,地理位置⼗分的优越,社会⽣产⼒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在欧洲最早萌芽的地区。
马基雅维利所处的时代,正是意⼤利思想、政治、⽂化和经济都动荡不安的时期。
当时,虽然处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时期,但意⼤利却⾯临着⼀系列的内忧外患。
(⼀)内忧威尼斯等意⼤利的传统邦国,在法意⼤利长期处于国家的分裂状态,佛罗伦萨、⽶兰、⽐萨佛罗伦萨、⽶兰、⽐萨和威尼斯国、西班⽛等强国的⽀持下,相互之间攻伐不断,极⼤地内耗了⾃⾝的实⼒。
分裂的意⼤利马基雅维利认为,如果能避免战争,通过政治和外交⼿段来实现意⼤利的和平统⼀,将会是最理想的结果。
论马基雅维利《君主论》一书中的“重民”思想摘要: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在政治思想史上的影响巨大,各个时代的人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解读。
从着重从君主和人民的互动这一角度论述《君主论》一书中的“重民”思想,以期对马基雅维利及其《君主论》一书有全方面地认识。
关键词:马基雅维利;君主论;“重民”思想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一书中发现并肯定了人民力量的强大,劝导君主与人民建立良好的关系。
例如,马基雅维利在第二十章论述堡垒对君主是有益还是无益的时候说:“所以,你最好不过的堡垒就是不要被人民憎恨。
因为即使你拥有堡垒,如果人民憎恨你,任何堡垒都保护不了你,因为当人民一旦拿起了武器的时候,外人就帮助他们,这是少不了的。
”因而马基雅维利对那些依赖堡垒而认为来自人民的仇恨无足轻重的君主表示非难。
一、人民在国家建立之前、之后及国危之时的重要作用首先,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依靠人民支持而建国其地位更容易保持。
在第九章《论市民的君主国》一文中马基雅维利指出:“一个人依靠贵族的帮助而获得君权,比依靠人民的帮助而获得君权更难于保持其地位。
”一方面马基雅维利认为如果一个人是由于人民的赞助而获得君权,他就发觉自己是巍然独立的人,在他自己周围并没有一个人不准备服从自己或者只有很少数人不准备服从自己。
另一方面,马基雅维利认为如果人民心怀不满,君主是永远得不到安全的,因为人民为数众多;而君主却能够使自己安全的对付贵族,因为贵族人数甚少。
这里马基雅维利从人民个体的相对弱小和人民总体的绝对强大论证了君主要依靠人民建国的重要性。
其次,马基雅维利认为一个人通过人民的拥护和帮助成为君主的话,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其个人之位永固,他应该同人民保持友好的关系。
但是很多时候一个人更多是依靠更有权势的贵族而成为君主,那么这时他应该怎样做呢?马基雅维利针对这种情况明确指出:“一个人如果同人民对立而依靠贵族的赞助成为君主的话,他头一件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想方设法争取人民。
马基雅维利的权利政治观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 从现实出发研究政治问题:马基雅维利认为,政治问题应该基于现实而非理想状态来研究。
他强调从历史和经验中寻找政治统治的规律,并主张摆脱书本的教条,注重对实践经验的梳理。
2. 权力政治观:马基雅维利认为国家的本质是权力,政治就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斗争。
统治者应以夺取和保持权力为目的,这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他主张建立强大、统一的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并强调国家至上。
3. 君主专制与共和制的混合:马基雅维利主张建立君主专制制度,作为过渡形式。
他认为,当国家统一后,应实行共和制。
他推崇混合政体,即让人民代表、贵族代表和选任的国家元首同时参与政权的行使。
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历史学者。
马基雅维利与韩非子非道德主义权力观比较马基雅维利与韩非子都是古代著名的政治思想家,他们的非道德主义权力观在政治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比较马基雅维利与韩非子的非道德主义权力观,探讨他们在权力观念上的异同之处。
让我们简要介绍一下马基雅维利和韩非子的背景和主要思想。
尼科洛·马基雅维利(Niccolò Machiavelli)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以其著作《君主论》而闻名于世。
马基雅维利认为,政治和道德是两个独立的领域,君主在政治上需要有所作为,有时需要使用非正义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力。
韩非子(约前280-前233)是中国先秦时期的思想家,他的主要著作有《韩非子》。
韩非子认为,政治和道德是相互矛盾的,为了维护国家的统治,必须采取强硬的手段来实现。
在权力观上,马基雅维利和韩非子都主张非道德主义,认为政治和道德是可以分割的,君主或者统治者在政治上可以不拘一格,甚至可以采取非正义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力。
让我们比较一下马基雅维利和韩非子的权力观念。
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或者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必须具有权术,并且必须是以结果为导向的。
马基雅维利主张君主应该具有果断、勇敢、不拘小节、机智和善于变化等品质,以应对政治上的种种挑战。
在他看来,维护自己的权力是君主的首要任务,而道德只是手段,可以被适当的忽略。
而韩非子则更加强调强权政治的重要性。
他认为,政治权力的维护和扩展是国家的首要任务,因此君主或者统治者应该采取各种手段来实现这一目标。
韩非子主张以法术和威力来维护政治权力,甚至可以采取残酷、狠毒的手段来达到统治的目的。
马基雅维利和韩非子在权力观中的异同之处还在于对于人性的不同看法。
马基雅维利认为,人性本质是贪婪和自私的,君主或者统治者应该充分认识和利用这一点,以此来维护自己的权力。
而韩非子则更加强调人性的恶和善的矛盾性,他认为,政治上的人性都是善恶混杂的,君主或者统治者应该善于利用这一点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
从 君主论 看马基雅维利的权术思想李春花(西安政治学院图书馆陕西西安710061)!摘要∀ 本文通过解读马基雅维利的 君主论 ,揭示了马基雅维利的权术思想:君主的政治行为不应受到道德规范的束缚而应完全以实效为原则;君主应当经常做弱小邻邦的保护者,但不要增加他们的力量;君主必须懂得如何运用人性和兽性;必须保护公民的私人财产;必须重视法律和军队的作用;君主应当使人民畏惧,但不应当使人民憎恨。
而且,无论其思想是好是坏,后人是褒是贬,有一点是毋庸质疑的,那就是马基雅维利是政治思想史上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
!关键词∀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权术思想在 君主论 中,马基雅维利一反古代和中世纪研究政治问题的方法,摆脱了道德和神学规范的束缚,开始从人和人的经验出发,总结国家强弱、权力得失的原因。
在西方他最早把政治的实质看作权力问题,将法律、军队、权术等治国要策视为权力的工具,为近代西方政治学奠定了基本原则,在近代政治思想史上占据重要地位[1]。
一、马基雅维利研究政治的宗旨从总体上讲,马基雅维利的思维方式与其个性一样,充满着实践理性的睿智。
他少有古希腊时代哲学家的思辩情趣,很少对哲学本题论问题发表评论,而多了一份古典罗马时代的思想家风范,钟情于政治实践原则的分析。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思想主流,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主流就是新柏拉图主义,在政治法律思想家那里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如何塑造一个完美的政治人物、如何构建一个完善的社会结构和如何达到一种和谐的道德境界等方面。
马基雅维利却与其保持了距离。
他研究政治是依靠#对现代大事的长期经验和对古代大事的不断钻研∃,并经过#长时期的孜孜不倦的加以思考和检验∃来进行的。
他写到:#我的目的是想写一些东西,即对于那些通晓它的人是有用的东西我觉得最好论述一下事物在实际上的真实情况,而不是论述事物的现象方面%%人们实际上怎样生活同人们应该怎样生活,其距离如此之大,以至一个人要是为了应该怎样办而把实际上是怎么回事置诸脑后,那么他不但不能保存自己,反而会导致自我毁灭。
略论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
马基雅维利是文艺复兴时代重要的政治思想家,是政治哲学从中世纪经院哲学向现代政治哲学转型的标志性人物(1)。
作为一个时代的政治思想家, 在历史的转折时期, 他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彻底的现实主义态度和经验主义方法考察政治现象, 揭开了西方政治学说的近代篇章。
(2)他的政治思想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人性和国家理论、权术思想、共和思想和君主专制思想,本文试就这几方面来探讨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
一、马基雅维利的人性和国家理论
从理论前提看, 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是建立在对现实人性深层分析的基础之上的,他对一切政治概念和政治方略的阐释都是以人性本恶观为前提的。
马基雅维利从观察和体验中得出结论: 人的共同本性是趋向于恶的, 只要他们一有机会, 就总要依这种恶之本性行事。
恶之本性的具体体现不一而足, “一般说来: 人类的本性总是忘恩负义的, 是变化多端、弄虚作假、怯懦软弱、生性贪婪的。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追求满足自己欲望的过程,一旦人停止了这种追求, 也就停止了自己的生命。
在国家理论上,他认为国家的产生以及一切活动都与人的活动相关,国家并非是由上帝恩赐和拯救人类的,国家存在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人们的私有财产, 保障人民的安全, 为世俗谋幸福。
(3)
二、马基雅维利的权术思想
马基雅维利一反古代和中世纪研究政治问题的方法, 摆脱了道德和神学规范的束缚, 开始从人和人的经验出发, 总结国家强弱、权力得失的原因。
在西方他最早把政治的实质看作权力问题,将法律、军队、权术等治国要策视为权力的工具, 为近代西方政治学奠定了基本原则, 在近代政治思想史上占据重要地
位。
(4)
在马基雅维利看来, 当一个国家在创立之初或一个国家在危急时刻, 就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君主来引导和统治, 以便能建立一种国家秩序或恢复国家秩序。
他在其《政治学说史》中这样说道, 因为人如果生来就是自私的, 那么就只有国家和维护法律的暴力是凝聚社会的唯一力量。
道德上的义务最终还是由法律和政府来决定的。
也就是说道德应服从法律和政府的决定, 那么作为法律和政府主宰的君主更应高于法律, 超出道德, 所以君主的行为不受道德约束也在清理之中。
基于此, 马基雅维利还提出了关于君主统治术的具体原则。
(5)
三、马基雅维利的君主专制和共和思想
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主要体现在《君主论》与《论李维》两本著作当中,其君主专制和共和思想分别在《君主论》和《论李维》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6)在《君主论》中,马基雅维利极其推崇君主专制政体,集中论述了君主专制体制的理论和原则,提出君主要依靠法,军队以及辅助于权术才能实现有效统治并完成国家的统一。
而在《论李维》中,马基雅维利则详细论述了共和体制,内容涉及共和国的优越性,共和国的政治原则和运行机制等等,热情的歌颂了共和制。
在其中的许多篇幅中,马基雅维利以历史和现实作为基础,对各种国家治理形式进行比较。
他认为,共和制是最稳定的,一个法律和制度健全的共和国也是最自由的。
(7)
对比马基雅维利的这些论述,可以看出,马基雅维利一方面鼓吹了君主制,但在另一方面又热情赞美了共和制,这看似相当矛盾,其实不然,因为马基雅维利只是将君主制作为统一国家的一种临时手段,而并不希望君主制的长久存在。
他认为,君主的暴力只是政治的药剂,只能治疗病态的国家,而不可视为经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