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学刊物分类办法
- 格式:doc
- 大小:201.00 KB
- 文档页数:6
福建省教育厅权威、学报级刊物的划分福建省教育厅权威、学报级刊物的划分一、权威(一级)刊物根据闽教职改〔1997〕010号、闽教职改〔2021〕63号文件规定,权威(一级)学术刊物包括:1、国家部委(不含下属研究院所)主办的本学科相关领域的学术刊物;2、中国科学院(社科院)所属研究院所主办的本学科相关领域的学术刊物; 3、全国性专业学会、研究会(不含分会)主办的本学科相关领域的学术刊物; 4、国外相当上述级别的学术刊物;5、国内部分知名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的学报(不含上述大学主办的其他刊物); 6、论文被SCI(SSCI)、EI收录(不含光盘版、网络版)。
说明:刊物的级别主要看刊物的主办单位,多个主办单位的以以下级单位的级别为准;专业学会要和协会区别开来;上述刊物均须有CN刊号;上述刊物不含增刊、专刊、专辑、论文集;刊物级别认定的解释权归省教育厅职改领导小组。
二、学报级(及以上刊物)根据闽教职改〔1997〕010号、闽教职改〔2021〕63号文件规定,学报级(含以上)学术刊物包括:1、国家部委及所属研究院所主办的本学科相关领域的学术刊物;2、中国科学院(社科院)所属研究院所主办的本学科相关领域的学术刊物;3、全国性专业学会、研究会及其分会(不含省级分会)主办的本学科相关领域的学术刊物;4、本科大学主办的学报;5、其他权威刊物。
6、根据《关于2021年高等学校教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安排的通知》闽教人〔2021〕98号文件精神,收录到《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以发表文章当年度公布的核心版目录为准)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以发表文章当年度公布的核心版目录为准)的核心期刊,可视同为学报级期刊。
附件1:刊物分级分类划分与认定标准附件2: 重点核心期刊划分与认定名录一、最权威核心期刊(6种)1、中国社会科学2、新华文摘3、人民日报(理论版)4、求是5、经济研究6、管理世界二、一类重点核心期刊(30种)1、经济日报2、光明日报3、中共中央党校学报4、哲学研究5、世界经济6、社会学研究7、中国法学8、世界宗教研究9、历史研究10、政治学研究 11、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12、中国图书馆学报 13、计算机学报 14、中国工业经济 15、中国农村经济 16、文学评论17、中共党史研究18、中国软科学 19、外语教学与研究20、党建研究 21、北京大学学报 22、复旦学报 23、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4、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5、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6、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7、南京大学学报28、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9、科学社会主义30、马克思主义研究(注:参照国内大多数高校的惯例,凡被SCI、EI、ISTP和SSCI等国际性权威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凭“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的证明,视同校定一类重点核心刊物发表的论文。
)三、二类重点核心期刊(61种)1、哲学动态2、自然辩证法研究3、中国哲学史4、道德与文明5、经济学动态6、财贸经济7、当代经济科学8、财政研究9、金融研究 10、企业管理 11、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12、国际问题研究13、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4、近代史研究 15、当代中国研究16、党的文献 17、法学研究 18、中国经济问题19、世界经济与政治 20、中国科技论坛 21、语言文字应用(原名:语文建设) 22、中国翻译 23、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原名: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4、教育研究 25、图书情报工作26、会计研究 27、统计研究28、理论前沿29、江海学刊 30、学术月刊 31、国外社会科学 32、学习与探索 33、社会科学 34、社会科学战线35、文史哲36、马克思主义与现实37、改革 38、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39、南开大学学报 40、厦门大学学报4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42、江苏社会科学 43、欧洲研究44、江苏行政学院学报45、当代作家评论46、教学研究47、青年研究 48、国际贸易问题 49、学习时报 50、台湾研究 51、国际金融研究 52、农业经济问题 53、法学 54、心理学报 55、现代国际关系 56、世界历史 57、体育科学 58、微计算机应用 59、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60、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61、党建(注: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国内20种重要的学术刊物”中未被列入的其他刊物,可视同校定二类重点核心刊物。
中国政法大学期刊分类办法第一条根据学术期刊的办刊质量,列入我校学术评价的学术期刊划分为三类:权威期刊、核心期刊、一般期刊。
第二条权威期刊包括:(一)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研究、历史研究、文学评论、新闻与传播研究、经济研究、法学研究、政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民族研究、教育研究、体育科学、管理世界、中国图书馆学报、外语教学与研究。
(二)中国科学、数学学报、物理学报、化学学报、生物学报、中华医学杂志、中国农业科学、心理学报、计算机科学、中国环境科学。
(三)SSCI(社会科学论文索引)、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SHP(国际学术会议社会科学引文索引)、A&HCI(艺术与人文社会科学论文索引)检索系统收录的期刊。
(四)发表在本办法认定的核心期刊上的论文被《新华文摘》转载的(不含会议综述、论点摘编)视为权威刊物论文。
第三条核心期刊包括:(一)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发布)(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发布的数据为准)。
第四条以下论文视为核心期刊论文:(一)《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法制日报》理论版或学术版发表的不少于2000字的学术论文;(二)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各学科)、《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专业栏目转载的论文(不含论点摘要或摘编、学术综述、学术卡片);(三)《中国政法大学学报》、《证据科学》杂志发表的论文;(四)因保密原因不能公开发表而在本专业内部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须提供发表、使用单位的证明);(五)境外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第五条本办法认定的一般期刊包括:(一)除权威期刊、核心期刊之外的由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审批、登记的有正式刊号、书号的出版物;(二)各类权威期刊、核心期刊的增刊、特刊。
第六条本办法由学校科研处负责解释。
附件1:
厦门大学核心学术刊物目录
(2006年版)
一、文科核心学术刊物
(一)文科一类核心学术刊物
1.以下刊物为文科一类核心学术刊物(共93种):
2.被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A&HCI(《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ISSHP(《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会议录索引》)和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收录的学术论文,亦为文科一类核心学术刊物论文。
备注:文科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CHINA DAILY(理论版)上发表的学术论文(非学术性论文不计为一类核心刊物论文)要求不低于2500字,在其他刊物上发表的及被《新华文摘》转载的学术论文要求不低于4000字。
(二)文科二类核心学术刊物
1.未被收进一类核心学术刊物的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
2. 增列以下刊物为文科二类核心学术刊物(共4种):
二、理工科核心学术刊物
(一)理工科一类核心学术刊物
1.被SCI、EI、ISTP和SSCI、A&HCI、ISSHP收录的学术论文,均为理工科一类核心学术刊物论文。
2.增列以下刊物为建筑学和医学学科一类核心学术刊物(共15
(二)理工科二类核心学术刊物
1.未被收进一类核心学术刊物的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核心库期刊均为理工科二类核心学术刊物(共606种)。
列表如下:
注:理工科二类核心学术刊物目录中凡属高校学报,未作注明的,均为自然科学类刊物。
2.增列以下刊物为理工科二类核心学术刊物(共11种):
3.增列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英文核心库期刊为理工。
西南政法大学期刊分类办法(2018年修订)(经2018年4月11日第6次校长办公会议审议,2018年4月12日第八届党委第11次常委会会议审定通过)第一条为充分发挥科研在建设研究型高水平大学中的引导作用,为全校科研评价和考核提供依据,推动学术繁荣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分类办法以CSSCI、CSC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SSCI、SCI、A&HCI、EI收录的期刊为基础,结合学校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现状,以及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编制而成。
若上述期刊目录更新,以其更新版本为标准。
各索引新增收录的期刊,将自动列为相应类别,被各索引调整出的期刊,将自动从相应类别中退出。
具体论文类别的认定,以论文发表时各索引收录期刊目录为准,在大陆以外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以检索数据库收录的时间为准。
第三条根据学术期刊的办刊质量和影响因子,学校将大陆出版的学术期刊分为A、B、C、D1、D2五个等级。
其中,A、B类为校定权威期刊,C类为校定重要期刊,D1、D2类为校定核心期刊。
第四条A类期刊《中国社会科学》(不含英文版)、《中国科学》(任一专业版)。
第五条B类期刊(一)《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不含英文版)、《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研究》、《历史研究》、《文学评论》、《新闻与传播研究》、《经济研究》、《政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民族研究》、《教育研究》、《体育科学》、《中国图书馆学报》、《外语教学与研究》、《求是》、《心理学报》、《世界宗教研究》、《中华医学杂志》、《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国史研究》、《管理世界》(不含短论)、《计算机学报》、《会计研究》、《管理科学学报》、《中国行政管理》、《经济学(季刊)》、《统计研究》、《外国文学评论》、《文艺研究》。
(二)《新华文摘》(不含会议综述、论点摘要或摘编、学术卡片)。
第六条C类期刊(一)综合性期刊:《国外社会科学》、《学术月刊》、《天津社会科学》、《浙江社会科学》、《江海学刊》、《南京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开放时代》、《江苏社会科学》、《思想战线》、《学术研究》、《社会科学研究》、《学术界》、《读书》、《探索与争鸣》、《学海》。
期刊等级的划分方法及核心期刊介绍我国有期刊8000余种,这众多的期刊在学科、主办单位、主管部门、质量、服务等方面千差万别,尽管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声明从未从行政角度对现行期刊进行过级别划分,但期刊之有级别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而且8000余种期刊没有级别上的区别是不可能的,不现实的。
实际上期刊从来就有级别,这几乎是政府有关机构、期刊主办机构和作者的共识,只不过期刊级别的认定比较复杂,至今尚无全国统一的标准和共同的分级目录。
期刊的分级最传统的是按期刊的主管部门分级,1991年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颁发的《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就据此将期刊分为全国性和地方性期刊,这两种分类又逐渐演化成现在人们常说的国家级、省部级和地市级。
70年代,核心期刊理论开始传入我国,到九十年代,核心期刊已为学界所广为熟知。
与此同时,各种与期刊评价有关的大型数据库开始建立,由此得出多种期刊排行榜,很多高校科研机构也研究制定为已所用的核心期刊(或称重点期刊等),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组织了各种期刊等级评比。
上述各种对期刊的分级评价,得出的排行榜和各种期刊表或奖励实质上也是给期刊分级。
由此可见,期刊分级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如英国的《自然》和美国的《科学》就是全世界公认的一流水准的学术期刊,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科研奖励中规定,在《科学》和《自然》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每篇奖励10万元),而期刊分级的研究与实践更是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样化。
一、期刊等级的几种划分1、按期刊的主管部门分级这是期刊分级的最传统的方法,也是目前仍在使用的主要方法。
按照这种分级方法,期刊被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由代表国家科研水平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国家一级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一般被认为是国家级期刊,省部级、地市级依此类推。
这种分级的特点是简单明白,容易确认;以出身定级,只要主管部门不变刊物便享受终身级别;只要主管部门平级,各类期刊(学术期刊、消息报道、工作指导、知识普及性期刊)都属同一级别,无法区分。
图书馆中文期刊分类工作细则1、分类依据与要求分类表采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期刊分类表》为类分中文期刊(合订本)的依据,同时参照《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第四版),刊次号采用种次号,由分类号和种次号组成索刊号,种次号写在分类号之下,如C03/5。
对分类质量的总体要求是:准确、一致、实用、兼容。
2、分类细则期刊是多主题文献,宜粗分、不宜细分。
期刊分类级别一般情况下不超过3级。
分类的基本原则是按学科内容归类,其次再考虑其他方面的特征。
多卷册期刊,一般按分册内容归类。
学报类期刊集中归类,高等学校的学报,属综合性的入"Z"类,社会科学类学报入C031,自然科学类学报入N031。
各学科的学报应入相应的类、如:《地质学报》,入"P5地质学"类。
更名期刊的归类,为使更名后的同种刊能排在一起。
归类应前后一致,可在原(更名前)种次号的右下角加“-1”符号,第二次更名加“-2”,依此类推,第n次更名加“-n”。
期刊常有合刊、分刊现象。
合刊分类看内容侧重,按原刊中某一刊归类,以保证前后衔接,分刊则延续分刊前的分类号,只分别在分成的期刊的种次号的右下角加“-1”、“-1a”、“-1b”依此类推。
副刊的归类,一种期刊的副刊不再重新归类,只在主刊的种次号的右下角加副刊名的首字母的大写拼音。
如《十月》、《十月:长篇小说》的索刊号分别为I21-1/4;I21-1/4C。
3、分类步骤查重:利用馆藏期刊卡片式目录或期刊数据库,检查待分期刊与已入藏期刊的关系,是否是收藏期刊延续(包括旧刊改名),还是新增文献。
续订刊不再归类,使用原分类号,更名期刊则按照规定给予归类,新增期刊应予分类。
归类:新增加的的期刊确定其分类号。
给种次号。
学术期刊分类办法1学术期刊国际化的内涵分析近年来,教育部、中国科协等部门先后推出包括《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计划》《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等政策。
实施学术期刊国际化,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学术期刊的国际化。
朱大明认为学术期刊国际化的实质是期刊发表的论文及其学术交流和影响力的国际化。
除了出版语言的国际化,认为学术期刊国际化还应包括编委构成、审稿流程及管理的国际化,编排、编校标准的国际化,甚至检索系统和发行的国际化等多个方面。
并且,他应用国际论文篇数和国际引文频次来考评期刊在学术交流和影响力方面的国际化程度[3]。
游苏宁认为,学术期刊国际化最重要的体现就是被本行业国际上最著名的专业数据库收录[4],这是学术期刊在国际上的学术影响力的反映。
杨志华认为国际化的学术期刊是指期刊的载文、评审、编辑、出版和发行都不局限于本土,而是拥有来自多个国家的编委、作者、审稿者和读者,在国际学术交流中体现重要价值,具有较高的国际影响力[5]。
分析已有的研究发现,学术期刊的国际化可以将其分成形式国际化和内容国际化两个方面。
如前所述,形式国际化包括国际化的编委、国际化的作者群,或者审稿人的国际化以及期刊管理、编排系统等的国际化。
而内容上的国际化,是指期刊刊发的文章达到一定的学术认可度,或站在该研究领域的前沿,能够获得较高的国际被引量,被国际知名检索系统转载或收录。
形式和内容并不是孤立的,只有结合恰当的形式,才能确保内容易于被国际认可;同时,内容是领域前沿,没有形式的国际化,要想走向国际也并不容易。
2学术期刊国际化的必要性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而来,不同地域、不同语种的人们的交流、融合是大势所趋。
对学术研究而言,发表研究成果并不是一项研究的结束,而是通过发布研究文章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增进学术交流,让不同的思想碰撞出火花,进一步助推人类科技研究的进步。
同时,当前学术出版的发展使我们不得不国际化。
董策等提出被国际化的问题[6]。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稿件格式要求
佚名
【期刊名称】《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4(7)4
【摘要】为适应学术期刊文献信息传播现代化的需要,本刊执行教育部在2000年颁发的《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特向投稿的作者强调以下事项。
一字数以6000-8000字为宜(特稿、优稿可不受此限)。
二我刊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
务请作者另纸或另页提供通信地址(工作单位及所在地,邮政编码)、作者简介(出生年份、性别、民族、籍贯、学历、职称、研究方向)
【总页数】1页(PZ004-Z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
【相关文献】
1.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稿件格式要求 [J],
2.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稿件格式要求 [J],
3.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稿件格式要求 [J],
4.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稿件格式要求 [J],
5.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稿件格式要求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学院图书馆的期刊管理方式为了提高学院图书馆的服务质量,确保期刊资源的有效利用,我们采用了一套科学、规范的期刊管理方式。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学院图书馆的期刊管理流程,包括期刊的采购、验收、分类、编目、借阅、阅览、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1. 期刊采购1.1 根据学院教学、科研需求,结合历年期刊订阅情况,制定每年的期刊采购计划。
1.2 选择信誉良好的期刊出版单位,通过招标等方式采购期刊。
1.3 采购过程中,充分考虑期刊的学术价值、时效性、覆盖范围等因素。
2. 期刊验收2.1 期刊到货后,及时进行验收,核对期刊数量与订购清单是否一致。
2.2 检查期刊的印刷质量、装帧情况,确保期刊符合采购要求。
2.3 对验收合格的期刊进行分类、编目、上架。
3. 期刊分类3.1 根据期刊的内容、特点,按照学科分类体系对期刊进行归类。
3.2 设置合理的分类号,便于读者检索和阅览。
4. 期刊编目4.1 对期刊进行目录编制,包括期刊名称、刊号、出版周期、出版单位等信息。
4.2 将期刊目录录入图书馆管理系统,便于读者在线检索。
5. 期刊借阅5.1 设立专门的期刊借阅区,便于读者查阅。
5.2 制定合理的借阅规则,如借阅期限、续借政策等。
5.3 采用自助借还机等设备,提高借阅效率。
6. 期刊阅览6.1 提供舒适的阅览环境,确保读者能够安心阅读。
6.2 定期对阅览区进行清洁、消毒,维护卫生环境。
6.3 开展期刊阅读推广活动,提高读者的期刊阅读兴趣。
7. 期刊维护7.1 定期对期刊进行盘点,确保期刊数量准确。
7.2 及时修复破损、污损的期刊,延长期刊的使用寿命。
7.3 定期对期刊进行分类调整,优化期刊资源配置。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致力于为学院师生提供便捷、高效的期刊服务,支持学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同时,我们也将不断调整和优化期刊管理方式,紧跟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趋势,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期刊资源。
期刊类别说明“期刊类别”是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的分类号。
如:《山东画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37-1038/Z,“期刊类别”代码是:“Z”。
其他期刊分类号如下: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B:哲学、宗教C:社会科学总论D:政治、法律E:军事F:经济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G0:综合性文化G1: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G2:信息与知识传播G3:科学、科学研究G4:教育G8:体育H:语言、文字I:文学J:艺术K:历史、地理N:自然科学总论O:数理科学和化学O1:数学O3:力学O4:物理学O6:化学O7:晶体学P:天文学、地球科学Q:生物科学R:医药、卫生S:农业科学T:工业技术TB:一般工业技术TD:矿业工程TE:石油、天然气工业TF:冶金工业TG:金属学与金属工业TH:机械、仪表工业TJ:武器工业TK:能源与动力工程TL:原子能技术TM:电工技术TN: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TP: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TQ:化学工程TS:轻工业、手工业TU:建筑科学TV:水利工程U:交通运输V:航空、航天X:环境科学、安全科学Z:综合类什么是国内统一刊号简介国内统一刊号是指我国报刊的代号,是报刊管理部门为了便于报刊统计、管理而按一定规则进行编排的号码总称。
我国国内统一刊号发展简史1988 年之前,我国报刊出版管理工作主要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宣传部等部门管理,报刊刊号没作统一规定。
据目前掌握的情况有以下几种:1. 将报纸、期刊分类编号,如《集邮》在1988 年以前刊号为“ 北京市期刊登记证第551 号” ;2. 将报刊合并编号:一种是统一编号,一种是在“ 报刊准印证” 后再分“ 报”“ 刊” ,如当年《人民权利报》刊号为“ 山东省报刊出版准印证报字第022 号” ;3. 将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加“ 报”“ 刊” 或“ 报”“ 刊” 第一个大写字母编号。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是,早在1986 年10 月27 日,国家出版局就下发了《国际连续出版物数据系统中国国家中心开始分配ISSN 的通知》• (86 )出教字第934 号,《通知》中讲到:1985 年10 月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宣布加入国际连续出版物数据系统(International Serial Data System ,简称ISDS ),并决定建立ISDS 中国国家中心。
期刊基础知识期刊由依法设立的期刊出版单位出版。
那么你对期刊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期刊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期刊的分类方法广义上分类从广义上来讲,期刊的分类,可以分为非正式期刊和正式期刊两种。
非正式期刊是指通过行政部门审核领取“内部报刊准印证”作为行业内部交流的期刊(一般只限行业内交流不公开发行),但也是合法期刊的一种,一般正式期刊都经历过非正式期刊过程。
正式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正式期刊有独立的办刊方针。
“国内统一刊号”是“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的简称,即“CN 号”,它是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分配给连续出版物的代号。
“国际刊号”是“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的简称,即“ISSN号”,我国大部分期刊都配有“ISSN号”。
此外,正像报纸一样,期刊也可以不同的角度分类。
有多少个角度就有多少种分类的结果,角度太多则流于繁琐。
一般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分类:按学科分类以《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期刊分类表》为代表,将期刊分为五个基本部类:(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2)哲学(3)社会科学(4)自然科学(5)综合性刊物。
在基本部类中,又分为若干大类,如社会科学分为社会科学总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历史、地理。
按内容分类以《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为代表,将期刊分为四大类:(1)一般期刊,强调知识性与趣味性,读者面广,如我国的《人民画报》、《大众电影》,美国的《时代》、《读者文摘》等;(2)学术期刊,主要刊载学术论文、研究报告、评论等文章,以专业工作者为主要对象;(3)行业期刊,主要报道各行各业的产品、市场行情、经营管理进展与动态,如中国的《摩托车信息》、《家具》、日本的《办公室设备与产品》等;(4)检索期刊,如我国的《全国报刊索引》、《全国新书目》,美国的《化学文摘》等。
集美大学刊物分类办法 集大人„2013‟14 号 根据学校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工作需要,结合学校科研工作实际,经校学术委员会讨论通过本办法。
一、学术刊物分类 (一)一类学术刊物 1.文科一类学术刊物包括: (1)被SSCI、A&HCI、SCI(E)、EI 收录的学术论文(不含增刊、会议论文); (2)39 所“985 工程”高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兰州大学、东北大学、西 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的学报被CSSCI 核心期刊目录收录的; (3)以下刊物为文科一类学术刊物(共118 种):
序号 刊物名称 序号 刊物名称 1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60 审计研究 2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61 世界经济 3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62 世界经济与政治 4 比较教育研究 63 世界宗教研究 5 编辑学报 64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6 财贸经济 65 税务研究 7 财政研究 66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8 城市规划学刊 67 体育科学 9 大学图书馆学报 68 统计研究 10 当代亚太 69 投资研究 11 档案学通讯 70 外国文学 12 档案学研究 71 外国文学评论 13 道德与文明 72 外国文学研究 14 电化教育研究 73 外国语 15 法律科学 74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16 法学家 75 外语教学与研究 17 法学研究 76 外语界 18 方言 77 文学评论 19 高等教育研究 78 文学遗产 20 高校理论战线(理论栏学术类) 79 文艺理论研究 21 公共管理学报 80 文艺研究 22 古汉语研究 81 现代法学 23 管理科学学报 82 心理科学进展 24 管理世界 83 心理学报
25 光明日报(理论版学术类、2500字以上) 84 新华文摘(全文转载、4000字以上) 26 国际金融研究 85 新美术 27 国际贸易问题 86 新闻大学 28 国际新闻界 87 新闻与传播研究 29 国外文学 88 音乐研究 30 会计研究 89 语言教学与研究 31 教学与研究 90 哲学动态 32 教育研究 91 哲学研究 33 教育研究与实验 92 政法论坛 34 金融研究 93 政治学研究 35 近代史研究 94 中共党史研究 36 经济地理 95 中国法学 37 经济管理 96 中国翻译 38 经济学动态 97 中国工业经济 39 经济研究 98 中国管理科学 40 科学学研究 99 中国海商法研究 41 科研管理 100 中国经济史研究 42 课程〃教材〃教法 101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43 历史研究 102 中国农村观察 44 旅游学刊 103 中国农村经济 45 马克思主义研究 104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46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105 中国软科学 47 美术(理论栏学术类) 106 中国社会科学 48 美术观察 107 中国体育科技 49 美术研究 108 中国图书馆学报
50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艺术设计类) 109 中国行政管理(理论栏学术类) 51 南开管理评论 110 中国音乐 52 农业经济问题 111 中国音乐学 53 青年研究 112 中国语文 54 求是 113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55 人口研究 114 中国哲学史
56 人民日报(理论版学术类、2500字以上) 115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57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16 装饰 58 社会 117 资源科学 59 社会学研究 118 自然辩证法研究 2.理工科一类学术刊物包括: (1)39 所“985 工程”高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兰州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的学报被CSCD 核心期刊目录收录的,以及英文版; (2)以下刊物为理工科一类学术刊物(共122 种): 序号 刊物名称 序号 刊物名称 1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62 生态学报 2 高等学校化学研究 63 生物工程学报 3 动物学报 64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4 遗传学报 65 数学年刊 5 材料工程 66 数学物理学报 6 材料热处理学报 67 数学学报 7 测绘学报 68 水产学报; 8 船舶工程 69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9 船舶力学 70 水科学进展 10 大气科学 71 水力发电学报 11 地理学报 72 水利学报 12 地理研究 73 水生生物学报 13 地球物理学报 74 水土保持学报 14 地学前缘 75 太阳能学报 15 地质学报; 76 通信学报 16 电波科学学报 77 土木工程学报 17 电工技术学报 78 微生物学报 18 电力系统自动化 79 无机化学学报 19 电子学报 80 物理学报 20 电子与信息学报 81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1 动力工程学报 82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2 动物营养学报 83 系统科学与数学 23 分析化学 84 畜牧兽医学报 24 复合材料学报 85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5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86 岩土工程学报 26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87 岩土力学 27 工程力学 88 遥感学报 28 工程热物理学报 89 药物分析杂志 29 功能材料 90 药学学报 30 固体力学学报 91 仪器仪表学报 31 光电子激光 92 应用生态学报 32 光学精密工程 93 应用数学学报 33 光学学报 94 营养学报 34 硅酸盐学报 95 宇航学报 35 海洋学报 96 园艺学报 36 海洋与湖沼 97 振动工程学报 37 航空学报 98 振动与冲击 38 化工学报 99 植物保护学报 39 化学学报 100 植物病理学报 40 环境科学 101 植物生态学报 41 环境科学学报 102 植物学报 42 机械工程学报 103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43 计算机学报 104 中国海洋药物 44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105 中国环境科学 45 计算数学 106 中国机械工程 46 建筑结构学报 107 中国科学 47 金属学报 108 中国粮油学报 48 科学通报 109 中国免疫学杂志 49 力学进展 110 中国农业科学 50 力学学报 111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51 煤炭学报 112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52 摩擦学学报 113 中国食品学报 53 内燃机学报 114 中国兽医学报 54 农业工程学报 115 中国水产科学 55 农业机械学报 116 中国药理学通报 56 气象学报 117 中国药学杂志 57 汽车工程 118 中国造船 58 燃料化学学报 119 中国中药杂志 59 燃烧科学与技术 120 资源科学 60 软件学报 121 自动化学报 61 色谱 122 自然资源学报 (3)以下刊物为有限一类学术刊物(1 种): 序号 刊物名称 备注
1 中国航海 仅限持有有效船员适任证书的航海类教师(4)其他被SCI(E)、EI 收录的学术论文(不含增刊、会议论文)。 (二)二类学术刊物 1.文科二类学术刊物包括: (1)未被列为文科一类的学术刊物且被CSSCI(含集刊)收录的学术刊物[CSSCI(2012-2013)收录来源期刊目录、CSSCI(2012-2013)收录集刊目录另行在人事处网站上公布]; (2)在未被列为一类、二类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发表或全文转载的论文;或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的论文;或在福建日报(理论版学术类、2500 字以上)发表的论文。 2.理工科二类学术刊物包括: (1)未被列为理工科一类的学术刊物被CSCD 收录的学术刊物[CSCD(2012-2013)收录来源期刊目录另行在人事处网站上公布]; (2)以下刊物为有限二类学术刊物(6 种): 序号 刊物名称 备注 1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2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3 舰船科学技术 4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5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6 航海技术 仅限持有有效船员适任证书的航海类教师 (三)三类学术刊物 1.文科三类刊物包括: (1)未被列为一类、二类的学术刊物且被CSSCIE 收录的学术刊物[CSSCIE(2012-2013)收录来源期刊目录另行在人事处网站上公布]; (2)未被列为一类、二类的学术刊物且被北大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的文科类学术刊物[《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 版来源期刊目录另行在人事处网站上公布]; (3)被ISTP、ISSHP、EI(英文会议论文)全文收录的按有限三类学术刊物认定(高聘或续聘均限2 篇); (4)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版、体育科学研究为文科有限三类学术刊物(高聘限1 篇)。 2.理工科三类刊物包括: (1)未被列为一类、二类的学术刊物且被CSCDE 收录的学术刊物[CSCDE(2012-2013)收录来源期刊目录另行在人事处网站上公布]; (2)未被列为一类、二类的学术刊物且被北大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的理工科类学术刊物[北大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 版)收录来源期刊目录另行在人事处网站上公布]; (3)被ISTP、ISSHP、EI(英文会议论文)全文收录的按有限三类学术刊物认定(高聘或续聘均限2 篇); (4)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理工科有限三类学术刊物(高聘限1 篇); (5)以下刊物为有限三类学术刊物(2 种): 序号 刊物名称 备注 1 船电技术 2 船海工程 仅限持有有效船员适任证书的航海类教师 (四)四类学术刊物包括: 未被列为一至三类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主办的公开出版的学报(另行在人事处网站上公布)。
二、有关说明 (一)列入集美大学一类刊物的目录将根据CSSCI、CSSCIE、CSCD、CSCDE、北大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期刊的删减以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的变动每4 年调整公布一次。二类、三类刊物将根据CSSCI、CSSCIE、CSCD、CSCDE、北大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期刊的变动实行动态调整,及时在人事处网站上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