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期刊分类办法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国内核心期刊分类一览表国内自然科学期刊分类一览表如下:综合类(2种):一类:中国科学科学通报数学类(17种):二类:数学学报、数学年刊、数学进展、应用数学学报、计算数学三类:系统科学与数学、数学物理学报、运筹学学报、应用概率统计、工程数学学报、高校应用数学学报、系统工程学报、生物数学学报、控制与决策、应用数学与力学、数学研究与评论、Algebra Colloquium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14种):二类:计算机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软件学报、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三类:系统仿真学报、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科学、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中文信息学报、中国图象图形学报、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物理学类(24种):二类:物理学报、光学学报、高能物理与核物理、物理学进展、红外与毫米波学报、Chinese Physics Letters、Chinese Optics Letters、___ Physics、Chinese Physics三类:光子学报、应用光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计算物理、低温与超导、声学学报、低温物理学报、生物物理学报、物理中国、激光、激光杂志、量子光学学报、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核技术、___力学类(4种):二类:力学学报三类:计算力学学报、力学进展、固体力学学报天文学类(3种):二类:天文学报、___三类:天文学进展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和控制科学与工程类(18种):二类:电子学报、通信学报、自动化学报、半导体学报三类:仪器仪表学报、光电工程、测试技术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传感技术学报、电子技术应用、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机器人、信息与控制、控制理论与应用、兵工学报、压电与声光、China ns化学类(26种):二类:化学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高分子学报、催化学报、化学进展、Chinese Chemical Letters、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以下是经过格式修正和改写的文章:化学类期刊分为三类:一类包括《化学通报》、《物理化学学报》、《无机化学学报》、《分析化学》、《分子催化》、《应用化学》、《电化学》、《感光科学与光化学》、《有机化学》、《结构化学》、《化学物理学报》、《化学研究与应用》、《分析科学学报》、《色谱》、《中国稀土学报》和《金属矿山》、《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___》、《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和《Journal of Natural Gas Chemistry》。
中国政法大学期刊分类办法(2003年5月28第10次校长办公会通过,2004年、2006年、2008年、2009年、2012年、2013年修订,2015年12月30日第18次校长办公会修订)第一条学术期刊划分为三类:权威期刊、核心期刊、一般期刊。
第二条权威期刊包括:(一)《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研究》、《历史研究》、《文学评论》、《新闻与传播研究》、《经济研究》、《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政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民族研究》、《教育研究》、《体育科学》、《管理世界》、《中国图书馆学报》、《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语文》、《世界宗教研究》、《文艺研究》、《文物》、《统计研究》、《中国军事科学》。
(二)《中国科学》、《数学学报》、《物理学报》、《化学学报》、《生物学报》、《中华医学杂志》、《中国农业科学》、《心理学报》、《计算机科学》、《中国环境科学》。
(三)《新华文摘》发表或转载的论文(不含会议综述、论点摘编)视为权威刊物论文。
(四)SSCI(社会科学论文索引)、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排名前50%)、A&HCI(艺术与人文社会科学论文索引)检索系统收录的期刊。
(五)被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的咨询报告。
第三条核心期刊包括:(一)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不含扩- 1 -展版和来源集刊)(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发布)。
(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
(三)《中国政法大学学报》、《证据科学》、《行政法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中国法学(英文版)》。
(四)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
(五)EI(工程索引)排名后50%期刊。
(六)在SSCI(社会科学论文索引)、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A&HCI(艺术与人文社会科学论文索引)等检索系统收录期刊之外的境外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发表的论文,经校科学研究委员会评定达到一定水平的,认定为核心期刊论文。
法学三大期刊发表难度在法学领域,期刊发表是学术界的重要指标之一,而法学三大期刊更是备受关注。
这三大期刊分别是《中国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学报》和《法学研究》。
它们在法学领域具有极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因此,能够在这些期刊上发表文章对于法学研究人员来说是一种荣耀和肯定。
然而,由于期刊的严格要求和发表难度较大,许多人对于在这些期刊上发表文章望而却步。
接下来,我们将从不同角度分析法学三大期刊的发表难度。
首先,法学三大期刊对于文章的要求非常严格。
在学术研究中,严谨的逻辑推理和深入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而这些期刊对于文章的学术水平要求极高。
文章需要具有独创性、前瞻性和深度,对于研究问题需要有新的观点和见解。
同时,对于研究方法和数据的严谨性也有着极高的要求,需要有充分的论证和实证支撑。
这对于作者来说是一种挑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研究和论证,以确保文章的学术水平符合期刊的要求。
其次,法学三大期刊的审稿程序十分严格。
一篇文章要想在这些期刊上发表,需要经过严格的审稿程序。
从初审到专家评审再到编辑部的终审,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和评定。
这意味着即使文章在学术水平上达到了要求,也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够被录用。
审稿人员会对文章的学术观点、论证方法、数据支撑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评定,只有通过了所有环节的审核,文章才有可能被录用。
这对于作者来说是一种挑战,需要在文章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严谨和完善,以确保文章能够通过审稿程序。
最后,法学三大期刊的发表难度也在于竞争激烈。
由于这些期刊在法学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许多优秀的学者和研究人员都希望能够在这些期刊上发表文章,因此投稿数量庞大,而录用率却相对较低。
这意味着作者需要在学术水平、研究深度和论证方法等方面做到更加出色,才有可能在众多投稿中脱颖而出。
这对于作者来说是一种挑战,需要在学术研究中不断追求卓越,以确保自己的文章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综上所述,法学三大期刊的发表难度主要体现在严格的要求、严格的审稿程序和激烈的竞争之中。
附件1:刊物分级分类划分与认定标准附件2: 重点核心期刊划分与认定名录一、最权威核心期刊(6种)1、中国社会科学2、新华文摘3、人民日报(理论版)4、求是5、经济研究6、管理世界二、一类重点核心期刊(30种)1、经济日报2、光明日报3、中共中央党校学报4、哲学研究5、世界经济6、社会学研究7、中国法学8、世界宗教研究9、历史研究10、政治学研究 11、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12、中国图书馆学报 13、计算机学报 14、中国工业经济 15、中国农村经济 16、文学评论17、中共党史研究18、中国软科学 19、外语教学与研究20、党建研究 21、北京大学学报 22、复旦学报 23、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4、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5、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6、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7、南京大学学报 28、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9、科学社会主义30、马克思主义研究(注:参照国内大多数高校的惯例,凡被SCI、EI、ISTP和SSCI等国际性权威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凭“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的证明,视同校定一类重点核心刊物发表的论文。
)三、二类重点核心期刊(61种)1、哲学动态2、自然辩证法研究3、中国哲学史4、道德与文明5、经济学动态6、财贸经济7、当代经济科学8、财政研究9、金融研究 10、企业管理 11、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12、国际问题研究13、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4、近代史研究 15、当代中国研究16、党的文献 17、法学研究 18、中国经济问题 19、世界经济与政治 20、中国科技论坛 21、语言文字应用(原名:语文建设) 22、中国翻译 23、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原名: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4、教育研究 25、图书情报工作 26、会计研究 27、统计研究28、理论前沿 29、江海学刊 30、学术月刊 31、国外社会科学 32、学习与探索 33、社会科学 34、社会科学战线35、文史哲36、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37、改革 38、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39、南开大学学报 40、厦门大学学报4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42、江苏社会科学 43、欧洲研究44、江苏行政学院学报45、当代作家评论 46、教学研究47、青年研究 48、国际贸易问题 49、学习时报 50、台湾研究 51、国际金融研究 52、农业经济问题 53、法学 54、心理学报 55、现代国际关系 56、世界历史 57、体育科学 58、微计算机应用 59、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60、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61、党建(注: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国内20种重要的学术刊物”中未被列入的其他刊物,可视同校定二类重点核心刊物。
期刊分类标准期刊是学术交流和传播学术成果的重要载体,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选择合适的期刊发表论文是非常重要的。
而期刊的分类标准则是评价期刊学术水平和影响力的重要依据。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来介绍期刊的分类标准。
首先,从期刊的学科分类来看,期刊可以根据其所涉及的学科领域进行分类。
例如,自然科学领域的期刊可以分为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不同学科的期刊;社会科学领域的期刊可以分为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的期刊。
这种分类标准可以帮助作者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研究方向的期刊,提高论文被接受的机会。
其次,从期刊的影响因子来看,期刊可以分为高影响因子期刊和低影响因子期刊。
影响因子是衡量期刊影响力的重要指标,高影响因子期刊往往具有更广泛的学术影响力和知名度,可以提高论文的曝光度和被引用率。
因此,选择高影响因子期刊发表论文可以提升论文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
此外,从期刊的出版周期来看,期刊可以分为周刊、月刊、季刊、半年刊和年刊等不同类型。
不同出版周期的期刊适合不同类型的研究成果,一些研究成果需要及时发表,可以选择出版周期较短的期刊;而一些研究成果需要深入思考和长期观察,可以选择出版周期较长的期刊。
最后,从期刊的国际化程度来看,期刊可以分为国际期刊和国内期刊。
国际期刊往往具有更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和更高的国际学术认可度,可以提升论文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
选择国际期刊发表论文可以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提高论文的国际影响力。
综上所述,期刊的分类标准涉及到学科分类、影响因子、出版周期和国际化程度等多个方面。
在选择期刊发表论文时,作者应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的特点,综合考虑这些分类标准,选择最适合的期刊,以提高论文的学术影响力和知名度。
法学核心期刊论文投稿指南【使用说明】这份指南基本上囊括了法学院青年教师或学生可能投稿的所有期刊。
指南分为四类:一、法学类核心期刊,二、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三、综合性社会期刊,四、非核心类法学期刊。
其中前三类为法学院所承认的核心期刊,关于法学类的期刊我们作了比较详细的投稿说明,而综合性期刊我们只是提供了地址或E-mail,希望能够谅解。
同时感谢研究生会学术部同学的辛勤努力。
由于编辑仓促,错误在所难免,希望大家发现错误后能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定期予以修订。
请联系:**************.com。
友情提醒:本指南仅作参考用。
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生会二零一零年六月三日【目录】一、法学类核心期刊 41、法学研究(双月刊) 42、中国法学(双月刊) 53、中外法学(双月刊) 54、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双月刊) 65、法商研究(双月刊)76、法学评论(双月刊)77、知识产权(双月刊)78、比较法研究(双月刊)79、法制与社会发展(双月刊)810、中国版权(双月刊) 911、行政法学研究(季刊)912、法学家(双月刊)913、政治与法律(双月刊)914、华东政法学院学报(双月刊)1015、中国刑事法杂志(双月刊)1016、河北法学(月刊)1117、法学(月刊)11二、综合性社科期刊211、中国社会科学212、国外社会科学223、天津社会科学224、读书225、学术月刊226、江苏社会科学227、浙江社会科学238、江海学刊239、学习与探索2310、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311、文史哲2312、开放时代2413、社会科学研究2414、学术界2415、学术研究2416、浙江学刊2417、东南学术2418、社会科学战线2519、社会科学2520、南京社会科学2521、人文杂志2522、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523、云南社会科学2624、社会科学辑刊2625、中国文化研究2626、社会科学家2627、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628、河北学刊2729、宁夏社会科学2730、江汉论坛2731、北京社会科学2732、内蒙古社会科学2833、中州学刊2834、广东社会科学2835、学海2836、求索2937、甘肃社会科学2938、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939、江淮论坛2940、贵州社会科学3041、江西社会科学3042、青海社会科学3043、新疆社会科学30三、非核心类法学类期刊311、安徽大学法律评论312、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313、当代法学314、法律适用315、法学论坛326、法学杂志327、法制与经济328、法制与社会3310、福建法学3311、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3312、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3313、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3314、公安理论与实践--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3415、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3416、中美法律教育评论3417、广东法学3518、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3519、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3520、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3521、国家行政学院学报3622、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3623、湖北行政学院学报3624、湖南法学3725、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3726、环球法律评论3727、江苏警官学院学报3828、金陵法律评论383/ 2129、金融法苑3830、南京大学法律评论3831、人民司法3932、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3933、审判研究3934、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3935、武大国际法评论4036、厦门大学法律评论4037、行政与法4038、行政与法制4139、云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4140、政法学刊4141、中国司法41投稿指导:一、法学类核心期刊(期刊目录来源于南京大学社科处“管理文件”目录下的CSSCI)1、法学研究(双月刊)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15号邮编:电话:010-投稿Email:*******************注释体例:一、文中注释采用脚注,全文连续注码,注码放标点之后。
《西南政法大学期刊分类办法》经2013 年4 月15 日第八届校学术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西南政法大学学术委员会2013 年6 月26 日西南政法大学期刊分类办法(2013 年4 月15 日第八届校学术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充分发挥科研在建设研究型高水平大学中的引导作用,为全校科研评价和考核提供依据,鼓励我校教师严谨治学,努力产出创新性的科研成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分类办法以CSSCI、CSC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等来源期刊为基础,结合学校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现状以及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编制而成。
若CSSCI、CSC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等更新,以其更新版本为标准,各索引新增收录的期刊,将自动列为相应类别,被各索引调整出的期刊,将自动从相应类别中退出。
具体论文类别的认定,以论文发表时各索引收录期刊目录为准,国外论文以检索数据库收录的时间为准。
第二章期刊认定与分类第三条根据学术期刊的办刊质量和影响因子,学校将学术期刊分为A、B、C、D1、D2 五个等级。
其中,A、B 类为校定权威期刊,C类为校定重要期刊,D1、D2 类为校定核心期刊。
第四条A 类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含英文版)、《中国科学》(任一专业版)。
第五条B 类期刊1.《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不含英文版)、《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研究》、《历史研究》、《文学评论》、《新闻与传播研究》、《经济研究》、《政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民族研究》、《教育研究》、《体育科学》、《管理世界》、《中国图书馆学报》、《外语教学与研究》、《求是》、《心理学报》、《世界宗教研究》、《中华医学杂志》、《计算机科学》、《中国农业科学》、《中国环境科学》、《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国史研究》。
2.《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不含会议综述、论点摘要或摘编、学术卡片)。
第六条C 类期刊1.综合性期刊:《国外社会科学》、《学术月刊》、《天津社会科学》、《浙江社会科学》、《江海学刊》、《南京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开放时代》、《江苏社会科学》、《思想战线》、《学术研究》、《社会科学战线》、《社会科学研究》、《学术界》、《东南学术》、《读书》。
中国政法大学期刊分类办法
第一条根据学术期刊的办刊质量,列入我校学术评价的学术期刊划分为三类:权威期刊、核心期刊、一般期刊。
第二条权威期刊包括:
(一)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研究、历史研究、文学评论、新闻与传播研究、经济研究、法学研究、政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民族研究、教育研究、体育科学、管理世界、中国图书馆学报、外语教学与研究。
(二)中国科学、数学学报、物理学报、化学学报、生物学报、中华医学杂志、中国农业科学、心理学报、计算机科学、中国环境科学。
(三)SSCI(社会科学论文索引)、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SHP(国际学术会议社会科学引文索引)、A&HCI(艺术与人文社会科学论文索引)检索系统收录的期刊。
(四)发表在本办法认定的核心期刊上的论文被《新华文摘》转载的(不含会议综述、论点摘编)视为权威刊物论文。
第三条核心期刊包括:
(一)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发布)
(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发布的数据为准)。
第四条以下论文视为核心期刊论文:
(一)《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法制日报》
理论版或学术版发表的不少于2000字的学术论文;
(二)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各学科)、《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专业栏目转载的论文(不含论点摘要或摘编、学术综述、学术卡片);
(三)《中国政法大学学报》、《证据科学》杂志发表的论文;
(四)因保密原因不能公开发表而在本专业内部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须提供发表、使用单位的证明);
(五)境外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第五条本办法认定的一般期刊包括:
(一)除权威期刊、核心期刊之外的由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审批、登记的有正式刊号、书号的出版物;
(二)各类权威期刊、核心期刊的增刊、特刊。
第六条本办法由学校科研处负责解释。
第七条本办法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2006年修订的《中国政法大学期刊分类办法》同时废止。
本办法实施以后,在教师的学术评价中,此前原有关期刊分类的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原有规定;但本办法规定为上一级别类型的期刊的,按照本办法规定。